语文记叙文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15

一、考点的选择高三复习,说是一年,实际上满打满算只有八个月,上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时下一些教师的高三语文复习,严格地按照考纲进行“地毯式轰炸”,一个考点一个考点过关。看似精细,实则胡子眉毛一把抓,效率是低下的。我们不能为了复习而复习,而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口上。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记叙文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记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1:

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探析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秩序的有效维护,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实际作用,确保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优化教学管理方式,确保初中语文教学计划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以便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语文;创新管理

注重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管理水平,维护好教学秩序,为各项语文教学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健全初中语文教学管理体系。因此,需要结合班主任的职能作用及初中语文教学管理的实际要求,制定出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并对这些管理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促使班主任管理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特点

(一)知识丰富

结合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发展概况,可知其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具体表现在:(1)字词句数量增多,对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应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朗诵习惯,并将朗诵速度保持在每分钟500字左右。(2)语文课程内容整体安排上包含不同类型的作品,既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更包括外国作品。像《桃花源记》《鲁滨孙漂流记》等,丰富语文知识内容的同时,间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3)教材内容包含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等,也增加了各种语文常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情感复杂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尤其是文言文、诗歌以及课外阅读,足以体现出情感复杂的特征。由于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内容简化并突出重点,所以更加注重知识、情景之间存在的联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班主任的各项创新管理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独特的魅力

为了发挥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职能作用,需要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教学工具,保持独特的教学魅力,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同时,由于语文学科的某些内容较为枯燥,相比其他学科教学手段少,影响学生兴趣的有效培养,需要初中班主任能够在具体的教学中深入挖掘各种知识,将生活实际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选择独特的教学工具,释放吸引学生的教学魅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创新管理措施的引导下深入理解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提高自身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讲解文言文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能够转化为具体的、简单的生活常识,班主任可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对这些文言文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中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肢体语言,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教学模式下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实现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心理素质,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学令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心理素质。多数班主任习惯于借助主题班会深入开展心理教育,此形式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筹备。班主任既要充分运用教学有关资源,还要彻底研究语文教材,从而挖掘教育因素,予以融会贯通,令学生享受良好且健康的心理教育。

例如,讲解《范进中举》时,班主任可让学生思考主人公在中举后发疯的写作意图,也可在其中渗透一些心理教育知识,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实现对自身心理素质的有效培养,逐渐提高语文学习自信心,并保持与班主任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

(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及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需要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好德育工作者的角色,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优化自身的德育观念,结合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在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主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提高自身语文学习效率的同时,正确地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班主任应注重和学生日常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真实想法,对既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发表自己的观点,促使语文教学德育工作质量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增强班主任作用下的语文教学创新管理效果。

结合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班主任不仅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班主任要开展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在处理德育问题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保持初中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促使学生能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时保持足够的热情。开展德育实践活动需要班主任、学校、社会、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班主任应注重家庭话题的引入,促使学生能够在家庭成长中学会感恩,进而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

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有着密切的联系。班主任在语文教学中发挥自身的管理作用时应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强化自身的思想意识,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各类书籍的影响下,学生的知识面将会逐渐拓宽,能理性、辩证地看待各种事物,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培养。比如,语文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量,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在图书馆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查阅各种书籍,对某些课文中涉及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保持自身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班主任的職能作用及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初中班主任能够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可靠的创新管理措施,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管理,为未来初中语文教学管理方式的优化及教学管理体制的健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需要提高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管理中职能定位的正确认识,增强各种管理措施制定的科学性,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 黄焱琴.试析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J].快乐阅读,2016(8).

[2] 毛来彪.试分析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J].好家长,2016(21).

[3] 徐淑亮.班主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管理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6(9).

(特约编辑 诺 依)

作者:刘敏芳

语文记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2:

高三语文有效复习的两点建议

一、考点的选择

高三复习,说是一年,实际上满打满算只有八个月,上课的时间非常有限。时下一些教师的高三语文复习,严格地按照考纲进行“地毯式轰炸”,一个考点一个考点过关。看似精细,实则胡子眉毛一把抓,效率是低下的。我们不能为了复习而复习,而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口上。

考纲中的有些考点,如字音、字形、词语熟语等,根本没有规律。这些考点能不能过关,其实并不是取决于教师的上课,关键是看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平时的积累,看学生题目是不是做得足够多。严格地讲,考这些内容考的不是技巧,不是能力,而是知识,考的是学生是否“见多识广”。所以,应对这样的考点,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多“折腾”。教师选好训练材料,学生自己做题自己对答案自己消化巩固,教师只要在事后加以督查落实即可。笔者以为,高三语文教师把宝贵的非常有限的上课时间用在这些考点上,是不够明智的。

考纲中的考点,那些需要学生自己多“折腾”的,要放在课外完成;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折腾”的放在课内落实。

那么,高三语文课堂中究竟应该“折腾”些什么呢?多年来笔者“重点复习考点”的选择主要坚持了以下三个原则。

1.选学生容易犯错的考点

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复习课不同于新课,更需要以学定教。

比如病句这个考点,多数学生都怕,高三都快结束了,许多人心里还是没有底。一些学生在屡战屡败后会问:“老师,我病句题老是错,怎么办?”很多教师都会这样回答:“多做,自然就解决了。”这个回答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实践证明,病句题通过多做的办法是解决不了的,有时候做得越多反而越糊涂。根据笔者的经验,这个考点一定要听教师讲课,让教师帮助学生找规律。

病句题多数学生都怕,但这个点倒是有规律可找的,只要教师指导得当,病句题必能轻松解决。[1]目前考纲列举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每道题4个句子,常常是3句错误1句正确,而3个病句必考三个不同的病因,因为“考点是不会重复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不可能一无所知,常常是已经找出两个病句了,最后在“二选一”的时候把题目做错了。所以笔者一般这样指导学生:先给已经找出的病句(比如AC两项)定性,明确是哪两个病因(比如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然后用余下四个病因逐个考察BD两项。先看B有没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如果没有,再看D有没有语序不当的毛病;如果还没有,再看B有没有结构混乱的毛病,如果还是没有,再看D有没有结构混乱的毛病;如果还是没有,再看B有没有表意不明的毛病……这样做,看起来有些麻烦,其实很简单,只要学生“六大病因烂熟于胸”,逐个排查起来还是非常快的。

这样操作的科学性在于,当一个人单纯从一个角度(比如表意不明这个角度)来考察一个句子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发现问题。一个美女站在面前,问学生“这个美女有什么毛病?”学生会很茫然;如果问“这个美女头发乱不乱?”学生会马上做出明确清晰的判断。

相信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做病句题的困难应该基本能够解决。

这就是一个学生容易犯错误的考点,也是一个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折腾”的考点。教师在课堂上多折腾,帮助学生找到了规律,学生课外完全可以少做题甚至不做题,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必须通过多做题才能得到解决的考点。

2.选高考常考和新考的考点

考什么教什么,一直被外界诟病。不过,高三了,临近高考了,教师还在“淡定而潇洒地”讲一些高考不考或者基本不考的内容,在升学压力如此巨大的现实背景下,实在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要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效率,理应分析高考考什么,理应分析高考经常考什么。

比如语言综合运用部分,以浙江卷近五年试题为例,2009年考了句子衔接、解说词、情景对话,2010年考了语意概括、仿写、海报,2011年考了句子衔接、仿写、广告,2012年考了依据所供材料下定义、语句的扩展、语意概括,2013年考了句子衔接、语意概括、仿写。五年下来,反复考到的是句子衔接、仿写、语意概括这三个考点。因此句子衔接、仿写这两个考点自然就应该成为高三语文课堂上“折腾”的重点(至于语意概括的问题,下文另将论及)。

还有一些考点,并不常考,但根据命题趋势,估计马上会考。这样的考点,因为新,学生可循之例甚少,或者根本无例可循,为了使学生不至于猝不及防,同样需要成为高三语文课堂中“折腾”的重点。比如仔细分析最近三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就会发现一个信号,有些省市对“文体”提出了要求(如下表)。

高考自从考话题作文以来,一直是“文体不限”,由此考场上出现了许多四不像的文章,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为纠此弊,一些省份对文体提出了要求。以“明确文体”为例,2011年是3家,2012年扩大到4家,2013年扩大到6家。而福建、湖南、江西三省,干脆规定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由此笔者曾在很多场合提醒省内的一些高三语文教师注意作文的“文体限制”问题。当时的“猜测”是会直接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最后的结果是,浙江省的高考命题人员比较谨慎,步子很小,只要求“明确文体”。当然,步子虽小,其趋势是明显的,其轨迹是清晰的。“明确文体”应该是第一步,“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或许才是最后的目标。

如果上述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两种文体,学生就要“有意练之”,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有意讲之”。虽然记叙文、议论文是两种“古老”的文体,但对有些高中生来说却不啻是新生事物,是新考点,极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折腾”。因为他们一直来都没有文体意识,一直来都在写一些四不像的文章。

3.选能够总结出规律的考点

上面说高三语文课堂中反复“折腾”的应该是学生容易犯错的考点、高考常考和新考的考点。可是,有些考点学生经常犯错误,比如字音、字形,教师在这些考点上花大量的课堂时间却又得不偿失。有些考点高考几乎每年都考,但这些考点的复习常常只能就题论题,很难找到共性的东西。比如语意概括这个考点,个性化色彩太明显,几乎每道题都是一个个例,考的基本上是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很难找到什么规律,所以教师在这个考点上花大量的课堂时间同样是得不偿失的。

从根本上讲,教学内容实际上可分为三种情况:不用教学生也会的,教了学生才会的,教了学生也不一定会的。

笔者以为,高三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反复“折腾”的应该是上述第二类考点,它们既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又是高考常考或新考的,更是能够找到某些规律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句子衔接、仿写,就是两个这样的考点。

“句式的仿用”是一个常考的考点,在复习指导的时候,我们一般讲两个“解题原则”:①仔细分析所供例句的句式特点,进行“亦步亦趋”的模仿;②在仿写内容的确定上,要充分考虑题干中的隐性提示。前者解决与原句“像”和“不像”的问题,后者解决与原句“和谐”和“不和谐”的问题。

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且和前一句构成排比句。

梨花的颜色也是美丽动人的。如果说白莲像刚出浴池的少女, , , ,那么,我也不愿再煞费心机找更多蹊跷的比喻来描写梨花了。我将斗胆地说:梨花集了一切白色花种之大成,是它们之魁首和王冠。

以下是笔者对该题的分析指导:

所供的例句是“白莲像刚出浴池的少女”,这是个比喻句,也就是说接下来要仿写三个比喻句,这就落实了第一个解题原则;在仿写内容的确定上,要注意下文“梨花集了一切白色花种之大成,是它们之魁首和王冠”中“白色花种”几个字,也就是说仿写的三个比喻句的本体都必须是“白色花种”,这就落实了第二个解题原则。

一般情况下,只要落实了上述两个“解题原则”,学生做仿写题就不会犯原则性错误,百分之七八十的分数肯定可以拿到,最多喻体选得不够理想罢了(喻体选得不够理想,这是学生的才气问题,教师其实无能为力)。[1]

听了这样的课,得到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心里自然就有了底,手中有了“武器”,下一次再碰到仿写题就一定知道该怎么办了。

再比如现代文阅读,内容概括、句段赏析是高考常考的两个考点,也是学生经常犯错的两个考点。但高三语文教师在处理的时候,还是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内容概括题一般还是让学生自己多折腾为妥,因为教师即便在课堂上“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名堂,不太找得到一通百通的规律。而句段赏析题则不同,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折腾,毕竟做这个考点的题还是有一些“门道”可循的。

所以,高三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定是学生需要的,一定是高考常考或新考的,一定是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的。

二、材料的选择

1.多选高考真题

复习课效率的高低,跟选什么样的材料来组织复习非常有关系。

从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角度讲,最好是语料自选,题目自编。一些名校培养年轻教师,每年都要进行命题比赛,其意正在于此。但从提高高三复习课效率的角度讲,最好还是选典型的能说明问题的能起举一反三作用的材料。笔者认为,选各省市历年高考真题作为复习材料比较理想。高考真题,虽不能说十全十美,毕竟是好多专家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细细打磨出来的东西,相对来说,考虑得周全,经得起推敲。而且,现在全国每年都有十七八份高考语文真卷,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样做,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备课的时间,另一方面也能充分保证训练材料的质量。

像现代文大阅读这一块内容,教师们都知道,编题目的难度其实是很大的。时下很多教辅用书上的新编题,包括一些学校月考卷上的原创题,科学性都不足,经不起推敲,训练价值不大。与其让学生练经不起推敲的原创题,还不如让学生练经典的陈题。其实,新题、陈题相对而言,学生一届接着一届,年年在变,对教师来说是陈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新题。

新题不一定是好题,陈题不一定是差题。选新题还是选陈题,主要看题的质量,一切服从于训练效果。

当然,对于一个追求进步的语文教师来说,新题必须不断地去编,但编了不一定要给学生用。编新题是为了提高自己,用陈题是为了提高学生。

2.同一个语料要善于反复使用

经典材料选定、训练之后,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把题目弄清楚,还要让学生把材料弄熟悉。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典材料要经常拿出来比较、分析,教师经常要根据后面的复习内容给这个经典材料再出一两道新题。因为材料很熟悉,教师出了题,学生可以直接思考,不用再看材料,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特别是现代文大阅读,上述复习训练的思路更有价值。同一篇文章训练15道题目,与读三篇文章训练15道题目(每篇文章训练5道题),学生的耗时肯定是后者多,但训练的效率肯定是前者高。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讲,文章读得越多越好,但从现代文阅读训练的角度讲,题目不是做得越多越好。

复习效果要好,选定的材料一定要用精,用深,用透。

而且,这一教学思路必须在高一、高二上新课的时候就确立。我们绝不能把高一高二当高三抓,高一就是高一,高二就是高二,高三就是高三,各教学段自有各教学段的规律。但是,在实施高一高二教学的时候,必须有高三的意识,高中三年教学应该是一盘棋,互相关联,相互牵制。

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经常鼓吹一个观点:“高三的教学个个相似,高一高二的教学各有各的不同。”领导们、教师们都非常重视高三的教学,一些学校还经常把最好的教师放在高三,谓之“把关”。但实际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高三的教学决定的,而是由高一高二的教学决定的。

以语文为例,我们发现,高一高二的课文,高三复习时有些是基本用不到的,这些课文犹如过眼烟云,上了就上了,复习课中是永远不会再提及的。高一高二处理这些课文的时候,就可以一笔带过,甚至直接忽略。而有些课文,在高三复习课中会反复用到,不断提及,这些课文在高一高二上新课时就必须细讲。比如《祝福》这篇小说,笔者以为就一定要细讲。讲透了这篇小说,会给高三的小说复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小说标题的含义,伏笔的运用,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肖像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叙述手法的特点,主旨的表达,等等。到高三复习小说的时候,讲到这个问题可以提到《祝福》,讲到另外一个问题又可以提到《祝福》。因为高一时《祝福》讲得透,课文很熟悉,这个时候提到《祝福》的相关内容学生就容易理解。又因为对材料熟悉,学生记得也真切。

题目,要么不讲,要讲就把它讲“透”;材料,要么不用,要用就把它用“足”。

参考文献:

[1] 童洪星. 汝果欲应试,功夫应试外——高考语文复习策略一家谈[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3).

作者:童洪星

语文记叙文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柔性化管理实施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不断提升管理的文化层次,使得相对比较硬的管理机制能够上升为柔性的文化机制的管理,这是柔性管理的基本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一定的策略,不断提升柔性化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柔性化管理;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柔性化管理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柔性化管理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针对性,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柔性化管理更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理念的必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必须多措并举,不断提升柔性化管理的水平,不断强化柔性化管理的力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柔性化管理的实施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柔性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升柔性化管理的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运用科学化的原则,确保柔性化管理能够有的放矢,更加明确。首先,要注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戴有色眼镜来审视自己的学生,即便不同的学生因认知结构的差异会体现出成绩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同时不断转换或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来看待,以此来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还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还必须运用示范化管理的手段。教师作为管理的发起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的水平,不断健全和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做出模样,以此来带动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与生活。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柔性化管理的实施还在于互补性原则的运用。柔性管理的实施,建立在“刚性”的管理规定和制度的基础上,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柔性化管理实施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柔性化管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柔性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化的原则,运用科学全面的策略和途径,努力提升柔性化管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柔性化管理的实施,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提升教学管理的针对性。不同的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认知结构差异以及兴趣爱好差异等,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倾向。在小学语文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化管理,若教师无法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无法理解学生的不同偏差,则很容易造成教学管理的偏差。鉴于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化的管理策略,教师必须注重优化师生关系,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的特点,给予他们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比如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发表真实想法,并敢于沟通与交流等。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还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定位清晰,全面梳理小学语文教学的培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柔性化管理的策略,还必须全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人性化的制度为支撑,更好更快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管理主导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互相管理的多重管理机制。如,班干部的循环任用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班干部工作。再比如,语文小组组长的循环担纲制,语文课代表的周期任用制等。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合适的主题,比如“家长”,然后引导学生自行完成记叙文的写作,并将优秀的文章列入全班展示环节。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管理中实施柔性化管理,还必须构建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语文教师应该会同班主任教师,同时邀请学生积极献言献策,形成共同的管理制度。实践证明,从学生群众中來的管理制度,更容易赢得学生的认可,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小學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柔性化管理的实施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管理的效率,能够切实有效地优化管理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提升管理的人文性。在柔性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原则,运用精准性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柔性化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静.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J].统计与管理,2012(3).

[2]朱桂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江苏教育报,2012(8).

编辑 司 楠

作者:雷晓林

上一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