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厂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论文

2022-04-28

[摘要]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水质影响因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各单元处理能力的评价,结合红庙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跟踪探索和经验总结,提出扩容改造的工程技术方案。该方案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实现渗滤液处理的成功范例,提出建设生态滤床处理设施实现尾水深度处理的工程技术方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污水厂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污水厂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论文 篇1:

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技术与管理

摘要:在城市中开展管网雨污分流工作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还能够切实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在阐述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市政管网的雨污分流项目施工技术,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雨污分流项目质量的方案。

关键词:市政工程;雨污分流;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 言: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雨污分流建设的重视。雨污分流主要是指对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然后通过不同管道将污水和雨水进行分流。其中雨水管道中的水较为干净、污染少,是以可以直接排进水源,减轻污水处理厂的压力;而污水管道中的水应被排到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质达标以后才能向外排放。雨污分流不但可以提高市政排水系统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而且还能不断改善城市環境。

1、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意义

1.1传统排水系统的危害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都是雨污合流制及半分流制排水系统,此种排水系统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便于管理,但是存在一定问题。一旦出现强降雨或长时间降雨,短时间内造成雨量大幅度增加时就会超出河流所具有的排放量标准,雨污水则直接排入城市河道中,对于城市水体造成较大污染,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1.2雨污分流工程的优势

雨污分流工程可通过不同管道对雨水和污水分别进行处理,处理后可对其进行分别排放,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对雨污水的分开排放,能有效降低混合水在没有经过处理情况下直接进入河流的风险,可以大幅降低大量降雨所造成的河流污染危害。雨水能利用雨水管道直接进入到河流,而污水利用污水管道集中处理后进行排放。

2、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技术

2.1施工前的基本条件

首先,在雨污分流建设之前,施工人员应该对雨污分流的设计和目标进行全面认识,根据设计图纸制订施工计划、人员、材料等内容,此外,施工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也要进行详细分析,做到精准识别,评估风险。其次,根据施工计划,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的每个细节落实到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施工计划,同时还应对地下重要管线进行重点分析,并进行必要保护,尽可能地保证施工安全[1]。最后,施工部门根据市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对地下管道进行障碍排查,确定施工范围、上下游管道的位置关系等。

2.2沟槽开挖要点

在管道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认真阅读施工设计图纸,识别各种重要标志,如果对数据有不同意见,应立即向设计和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在进行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保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还应该控制基坑高度,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影响到基面,就应在距离槽底25厘米的位置停止开挖,人工清理到设计标准之后才能继续开挖。在沟槽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到随挖随运,对于产生的渣土、淤泥更应该立即处理,降低其对现场安全和施工环境的影响。在进开挖顶管井的时候,施工人员应该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置适量的工作井和检查井。

2.3管道安装要点

在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必须分开铺设,不能出现乱接、错接情况。在铺设管道时,必须经过建设单位复测管道、沟槽之后,才能继续作业,管道基础的接口位置应该留有凹槽方便接口,此外,当接口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应该使用相同材料进行回填。管节下槽时,不能和槽壁支撑以及槽下管道出现碰撞,而且安装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管道基础应该有垫层垫稳;管道连接前应检查橡胶圈是否良好、橡胶圈位置和插入深度是否到位;安装前应将承口内壁清洁、润滑;顶管井基础施工必须按照管线设计位置和坡度进行,不得有沉降。

3、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管理对策

3.1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对雨污分流管网设计进行管理

首先,从城镇实际发展角度出发,应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扩容提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乡镇农村污水治理,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应将雨污分流管网设计以制度化进行,其制度化是指应在实际的排污质量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水文环境要求,构建出完善的收集与排放体系。其次,在针对城市污水处理进行改造时,应合理对排水系统进行勘察,并结合不同的雨污分流管网区域,以不同的规模处理好污水设施,并按照我国规定的城市雨污分流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合理控制好污水排放标准[2]。例如,分流制可适用于新建区、扩展区等并不受历史因素影响的地区;其合流制适合具有历史因素的大中城市。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制度进行管理,为环境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2 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交通进行管理

在建设雨水分流管网时,应针对城市交通进行管理,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畅通无阻,并以安全进出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交通管控措施,确保施工进度,并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保障人员、设备、材料等交叉推进,全力以赴抢工期,尽快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例如,应保障施工车辆与施工人员可以正常通行,并在重点施工区域中设置好交通标志与警示牌,避免出现因交通导致的安全事故而影响施工进度。

3.3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把控,对测量放线、改造进行控制

首先,为确保雨水分流管网建设质量,应重点对建设材料质量进行把控,在施工人员选择材料时,应秉持高质量理念,选择符合本工程实际需求的材料。例如,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对材料生产厂家进行严格核实,管材进场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验,避免产生质量问题。其次,在进行雨水分流管网建设时,应做好测量放线工作,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并在测量放线中控制好放线长度确定吊顶下来的高度,分析下水方位、排水方位是否符合工程标准,避免出现测量计算错误,导致后期安装阶段出现质量问题[3]。最后,在针对雨水分流管网改造工程进行管理时,应确保实现雨污分流,将雨水排入河道,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与水系连通生态治理项目相呼应,为周边生态绿化提供补充水源。改造后将有效减轻污水处理压力,保证城区排水通畅,改善河道水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4针对管道堵塞渗透问题进行优化

为避免排水管道堵塞,应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排除管道内的杂物,清除垃圾,按照正确规范的安装方式进行配件安装。在保证坡度符合排水管道口径大小时,可利用水泥砂浆等封住管道口,以此防止管道水流回流不畅通而导致的管道堵塞。其次,若管道出现漏点情况,在实际施工中,应针对渗漏采用合理的预防处理措施,防止后续更严重的情况发生。例如,对于柔软管道,优先采用砂石等柔性基础,确保管道基础强度和稳定性,从而预防排水管道出现漏点。

结 语:

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工程对于城市发展建设极为重要,对创建干净清洁的城市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是以,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雨污分流工程,将其视为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进一步加强对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探讨,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管网雨污分流工程。

参考文献

[1]何拥军.探究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技术与管理对策[J].江西建材,2022(2):198-199,202.DOI:10.3969/j.issn.1006-2890.2022.02.084.

[2]叶建.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技术及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7):1558.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21.07.1478.

[3]马霞.市政工程雨污分流管网施工技术及管理[J].租售情报,2021(28):79-80.DOI:10.3969/j.issn.1673-7032.2021.28.037.

作者:敖军

污水厂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论文 篇2: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生态治理工程技术研究

[摘要] 通过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水质影响因素、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各单元处理能力的评价,结合红庙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跟踪探索和经验总结,提出扩容改造的工程技术方案。该方案结合国内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实现渗滤液处理的成功范例,提出建设生态滤床处理设施实现尾水深度处理的工程技术方案。方案对探索垃圾场退役封场后渗滤液生态循环处理的途径,以及对渗滤液的污染防治具有参考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城市垃圾 渗滤液 扩容改造 生态处理

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1995年10月投入使用,位于福州市北郊的北峰山地,离城区17km,占地300公顷。一期工程建设设计库容715万m3,投资1.2亿元。截至2008年,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已超过设计库容,拟进行封场。但垃圾场封场后,垃圾渗滤液仍会继续向外排放污染环境。因此,开展红庙岭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而采用生态循环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的处理问题,不论对垃圾填埋场本身的污染治理,还是对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及其水质影响因素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外来水分,包括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二是垃圾受到挤压后部分释放的初始含水;三是垃圾降解过程中大量的有机物在厌氧及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后所释放的内源水[1]。

垃圾渗滤液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成份复杂,含有大量病毒和致病菌等特点,其中可检测出有机污染物就有几十种,如单环芳烃类、多环芳烃类、杂环类、烷烃、烯烃类、醇及酚类、酮类、羧酸及酯类及胺类等。渗滤液中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浓度变化范围大;加上水量变化,不同的月份其浓度可相差几十倍,旱季和雨季其水量更相差数百倍。因此,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大幅度急变的特性。

1.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会随着填埋场使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与降雨量、蒸发量、垃圾性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地下层结构和下层排水设施等条件有关。以红庙岭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为例,其水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营养元素比例失调,不利于生化处理

近些年来,红庙岭城市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机物的含量锐减,渣砾组分变化较大,有机物的含量增加;渗滤液中的COD、BOD和NH3-N浓度越来越高,但磷元素含量较低,尤其是受渗滤液Ca2+浓度和总碱度水平的影响,溶解性的磷酸盐浓度更低。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会降低脱氢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活性,而磷元素的不足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渗滤液中高浓度的NH3-N也使得生物脱氢反硝化过程中的碳源显得严重不足,渗滤液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给渗滤液的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1.2金属含量低

红庙岭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渗滤液带出的重金属累计量约占垃圾带入总量的0.5%~6.5%。垃圾中的微量重金属有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渗滤液,其浓度与所填埋垃圾的类型、组分和时间密切相关,垃圾本身对重金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1.1.3生物的可降解性随填埋年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垃圾渗滤液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腐殖质高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和中等分子量的灰黄霉酸类物质。在填埋初期,渗滤液中大约90%的可溶性有机碳是短链的可挥发性脂肪酸,其次是带有较多羟基和芳香族羟基的灰黄霉酸,随着所填埋的垃圾增多填埋场使用年限的延长,渗滤液的水质将发生变化。红庙岭及垃圾填埋场封场后,渗滤液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地下水,渗滤液水质将趋于稳定。渗滤液水质具有可生化性差、氨氮浓度高、C/N值低、溶解性磷酸盐浓度低、色度大等特点。

1.2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水质影响因素

1.2.1垃圾成份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垃圾渗滤液水质受垃圾成份影响很大,渗滤液中COD、BOD5主要是厨余有机物产生的;另外,炉灰、脏土等对渗滤液中有机物有吸附、过滤作用,其含量也会影响渗滤液有机物浓度。居民生活水平越高,垃圾中厨余含量越高。研究表明,当垃圾中炉灰含量相近时,垃圾厨余含量越高,渗滤液中COD、BOD5、NH3-N浓度越高。特别是福州地区城市居民以食用海产品为主,厨余亦以海产品剩余为主。因而,特别是夏秋两季气温升高后,渗滤液中NH3-N浓度较高,经污水库下泄的渗滤液中NH3-N浓度检出高达2000 ~2500mg/L。

1.2.2垃圾填埋时间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垃圾填埋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填埋场各阶段垃圾分解形态与水质变化发生如下:

调整期:填埋场初期或垃圾填埋作业进行中,水分逐渐积累且尚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水量较少。

过渡期:水分达到饱和容量,垃圾及渗滤液中的微生物渐由好氧转变为兼氧性及厌氧性,此阶段尚无甲烷形成。

酸形成期:由于垃圾及渗滤液的兼氧性和专性厌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垃圾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为脂肪酸,而含N、P的有机物经氨化和磷酸盐转化为氨氮和磷酸盐,产生的渗滤液COD极高,可生化性好,属于初期渗滤液。

甲烷形成期:在酸形成期间,如果有机酸未随渗滤液流出填埋场,则将进入甲烷形成期。有机物经甲烷菌分解转化为CH4、CO2,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氢气。CO2溶解于水形成HCO3-、CO32-、H2CO3等不同形态的碳酸化合物,pH值则由于重碳酸盐的缓冲系统而维持在6~8之间,同时也给甲烷菌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由于有机酸的急速分解,渗滤液的COD、BOD浓度会急剧降低,BOD/COD也降为0.1~0.01左右,渗滤液的可生化性变差,是后期渗滤液。

成熟期:渗滤液中可利用的有机成份已大量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渗滤液中剩余腐殖质易和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作用,水中ORP增加,氧气及氯化物也随之增加,自然环境状况逐渐恢复。

1.2.3区域降水及气候状况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山谷型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高,时变性比较大,渗滤液产生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该填埋场虽然汇水面积不大,但红庙岭是福州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其降水比福州平原地区大约要高20%左右。据气象资料统计,近年来福州市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2400mm,这势必加大渗滤液的产生量。降水是渗滤液的主要来源,其大小直接影响着渗滤液产生量,降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另一部分下渗到垃圾填埋体成为渗滤液,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主要因素有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和填埋场覆盖状况等。红庙岭垃圾场属早年建设工程,仅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点,局部开展垂直防渗,无水平防渗。根据近年统计结果,垃圾渗滤液平均排放量为1500~1800 m3/d,现已全面完成排洪沟建设和覆盖,预计渗滤液产生量将有所下降。

2 红庙岭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分析

2.1 红庙岭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现有的处理工艺是采用物化+生化工艺,其处理流程如下:

渗滤液→污水库→配水井→UASB反应器→中沉池→氨氮吹脱塔(由于运行费用高,未启用)→氧化沟→絮凝反应池→二沉池→一、二、三级生物塘→消毒池→四级生物塘→排放。

2.1.1污水库单元

红庙岭垃圾填埋场污水库(10万m3)具有沉淀、厌氧等多种综合处理效果,调蓄污水库垃圾渗滤液流入污水处理厂水量的作用。作为污水处理的一个单元,垃圾渗滤液在污水库中经过长时间的贮存、沉淀、厌氧等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很好的分解、降解,同时,使进入处理设施的污水有较好的均值。垃圾污水库渗滤液中CODcr为6300~7000mg/L,污水在污水库中的CODcr去除率高达57%~67%,污水库出水管中污水的CODcr为2300~3000mg/L。在污水库出口处渗滤液中CODcr平均值为2800mg/L;BOD平均值为1750 mg/L,氨氮浓度为708 mg/L,总氮平均浓度达7000 mg/L,平均色度达251度,重金属含量均不高。

2.1.2厌氧处理单元

污水处理厂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作为污水厌氧处理工艺的主要处理单元。其在工艺上选用UASB时,控制适宜的污水温度是保证厌氧消化高效进行的条件,在冬季实际运行中,进厌氧器的污水水温不会超过17℃。UASB在处理负荷为设计能力的47.6%时(20m3/h),实际容积负荷为2.04 kgCODcr/m3.d。

2.1.3好氧处理单元

奥贝尔氧化沟利用外沟、中沟、内沟控制不同体积和不同溶氧量,达到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其中第一沟(外沟)溶解氧控制在0~0.5mg/L;第二沟(中沟)溶解氧控制在0.5~1.5 mg/L;第三沟(内沟)溶解氧控制在1.5~2.5 mg/L;既在第一沟中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水解酸化,又能利用污水中的BOD为碳源对回流自第三沟中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总氮量可去除80%左右。

2.1.4生物氧化塘处理单元

利用红庙岭溪的自然落差,建了4个生物氧化塘,利用水生生物水葫芦以及池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一步处理。氧化塘的构造和设施比较简单,运行和维修管理的技术要求不高,进入污水水质的波动变化也不会引起出水水质大的波动,耐冲击负荷的能力比较强。同时,氧化塘对污水中的细菌有一定去除作用。对于垃圾渗滤液这种含有较多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污水有一定的去除能力。红庙岭的四级氧化塘在设计时分别按厌氧→兼氧→好氧流程来设计,但在实际运行中没有按设计运行,特别是第四级氧化塘原来的定位为“好氧塘”,实际变成了“厌氧塘”,其二、三级原设计为兼氧塘,实际都成了“厌氧塘”,因此影响了其处理效果,特别是降低了对氨氮的处理效果。经四级氧化塘的处理后,出水口污水水质为:CODcr 163mg/L,BOD5 59 mg/L,NH3—N 88 mg/L,SS 210mg/L。

2.2 红庙岭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现状评价

红庙岭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由沉淀、厌氧、好氧等处理单元构成,污水厂尾水进入生物氧化塘深度处理后排放。污水处理厂现有设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其设计处理能力仅为1000吨/日,而实际渗滤液产生量为1600吨/日,这是未能达标的关键所在。红庙岭垃圾场现有配套氧化塘处理单元,利用红庙溪的自然落差,按兼氧—好氧设计建设4个4.2万m3的生物氧化塘,利用微生物对污水深度处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因此,前端处理设施由于设计能力太小,非正常运行时,尾水进入生物氧化塘后,基本上能达到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标准。

2.3渗滤液处理系统扩容改造技术分析

根据2008年颁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2],渗滤液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放,因此,必须对现有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技改扩容。

红庙岭垃圾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生化处理设施维护方面,应注重总结现有系统单元设置和运行方面经验,包括:增加铁碳电化学处理单元,氧化沟两段曝气提高脱氮效果,增强沉淀单元优化出水水质。现有生化处理设施维护,包括适当的清理和各单元的维修和保养,预计投资300万元。重点内容包括设施维护调试达到设计要求,在垃圾封场前期和中期内应保持正常运行,中后期排放垃圾渗滤液浓度达到相关要求后停止使用,渗滤液由污水库收集后,进入氧化塘和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处理和回用[3]。

现有10万m3污水库和4.2万m3氧化塘的清淤,改造成为好氧塘,引进水生植物、特效微生物提高氧化塘净化能力。此部分污泥约有10万m3,将清理出的污泥进行脱水、干化、堆肥处理后,作为花肥加以综合利用。清淤工程设计经费预算1000万元,污泥干化堆肥处理工程经费预算2000万元,氧化塘改造为好氧塘工程投资预算100万元[3]。

3 渗滤液生态处理技术

3.1 人工湿地的组成与分类

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建造和管理控制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复合生态系统。建造人工湿地的目的是建造湿地生物的栖息地、食物与纤维物质生产地及废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主要由四部分组成:①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等。基质具有支持植物、保持湿地系统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为微生物生长、同体物的沉积提供较大的表面积。②湿地植物。它们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香根草等具有供氧、降低水流的速率、协助水的传导、养分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分泌等作用。③水。即在基质表面下或上流动的水。人工湿地水面的高低影响着系统中的生化反应环境,决定着反应的产物,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④活的生物体。湿地中有许多大型和微型的生物体,在湿地系统中处理废水起关键作用的是微型生命系统,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

目前对人工湿地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水流方式将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另一种方法是按大型植物的类型,将人工湿地分为浮水植物型、沉水植物型和挺水植物型湿地。

3.2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现状

自1953年德国科学家发现可利用适当的水生植物降低内陆水的肥力、污染物以来,一些政府及私人研究机构对利用自然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水进行了不少努力,随着利用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该技术已可处理生活污水、城市径流、工业及农业废水、垃圾渗滤和酸性矿排水等。美国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较广泛,如阿拉巴马州的垃圾填埋场将一般污水和渗滤液混合进水后,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经过沉淀池沉淀后达到排放标准,其COD去除率达90%、TSS去除率达97%、重金属Cu去除率达52%、Pb去除率达到94%;美国纽约市采用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对封场后的渗滤液进行处理,其COD去除率达68%、BOD去除率达46%、Fe去除率达80%;美国爱荷华州地区采用人工湿地直接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效果显著。在实际运用中,人工湿地多与其它处理工艺相结合来稳定处理后的水质。如我国上海的老港垃圾填埋场采用“厌氧塘+兼氧塘+曝气塘+芦苇湿地”的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挪威的垃圾填埋场则采用“氧化塘+人工湿地系统”的处理模式,均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3.3应用生物滤床处理设施处理渗滤液

首先,基于对红庙岭垃圾场封场后排放的渗滤液水质水量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现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和修复方案。其次,充分利用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的场地,建成水生植物园、生态滤床处理系统,采取人工湿地技术,形成由多条食物链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总体思路是,封场初期排放的垃圾渗滤液,先经过现有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氧化塘处理系统后,尾水提升150米高程输送入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力争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出水用于周边林地的喷灌和其他项目的综合利用。

新建生态滤床处理设施,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5000 m3/d,需配套滤床占地40000 m2;包括泵站建设(取氧化塘之后的尾水,设计量按污水+地表水径流)、过滤池建设和配水布水系统建设。利用红庙岭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封场后的场地地面建成生态滤床和水生植物生产基地,也可作为温室水培种植基地,可将氧化塘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处理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尾水可结合红庙岭生态园区建设项目统筹结合利用。泵站和输水管线建设工程投资预算30万元,生态滤床工程投资预算2000万元[3]。

4 结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日趋凸显;垃圾渗滤液处理是城市垃圾填埋中的重要一环,渗滤液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福州市现有城市垃圾处理主要由焚烧场来完成,封场后渗滤液将持续10~15年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笔者认为应当在现有污水处理系统扩容改造基础上,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建成生态滤床处理系统,实现尾水的深度处理,从而有效解决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生态治理工程投资预算总计5430万元。同时方案提出建设有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生态基地,用于城市的绿化和美化,可以达到和谐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宝贞,王琳.城市固体废物渗滤液的处理与处置.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 刘用凯,等.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研究和应用课题研究.福州: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2006.

作者:刘用凯

污水厂扩容提升工程建设论文 篇3:

给排水污水处理技术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摘要:污水处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还涉及到环境建设、地球保护等意义更深远的问题。新时期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一定要本着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基本原则,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让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污染越来越小,为城市发展助力加瓦。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处理;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给排水的事业也水涨船高。一个城市的文明与发展,从给排水这个基础设施建設可见一斑,可以说给排水影响着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1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加强污水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正在逐渐扩容,给排水设计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居民生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污水排放是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污水排放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城市污水顺利排出、污水得到循环充分有效利用。其原则之一就是保证污水与洁净水分开,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居民有健康的生活用水。污水处理能力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还涉及到环境建设、地球保护等意义更深远的问题。

2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污水处理的主要问题

2.1 雨水、污水没能分开处理

在以往的污水处理设计当中,没有将雨水、污水分开处理,当遇到雨水量过大的情况时,排污管道排水量不足,不能顺利排水,就会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2.2 污水收集处理水平低

当前,很多城市的污水收集与处理水平较低,这与前期设计中重视不足,对于城市发展预见不充分,规划不合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污水处理技术水平不到位相关。部分设计人员在污水收集与处理设计方面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却忽略了城市特点分析,因此设计缺乏针对性与适应性,不但不能辅助污水收集与处理,反而适得其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我国对于的污水处理方面重视仍不足,很多城市没有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厂,因此很难满足水处理的需求。近些年,虽然对于污水处理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应该结合各城市特点,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城市发展需要的污水处理技术。

2.3 污水资源化利用能力弱

雨水作为城市污水中的一部分,记得建筑虽然不能直接用于饮用,但是就可以用于消防、绿化等。如果能够将城市雨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就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然而当前很多城市缺乏雨水资源化再利用设计,将雨水直接排放。或者将雨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混合,则没有再利用的价值。

同时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后会剩余大量污泥,污泥中含有金属与病原菌等有害物质。在初期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被直接堆放对城市造成污染。后期部分城市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减少体积,在焚烧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有害的气体,再次污染环境。近海城市采用海洋倾倒的方式,造成海洋的直接污染。内陆城市,大多采用填埋的方式来处理污泥,这种方式不仅占用了土地资源,还有污染地下水资源的风险。其实,这些污泥中还含有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如果可以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则可以降低污染。

3 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污水处理设计策略

3.1 雨水、污水分流处理

新时期在进行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当中,应当坚持雨水、污水分流。在雨水、污水分流地区,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不得相互混接。雨水、污水合流地区,应当按照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在旧城区改建和道路建设时,应当统筹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标准建设雨水源头减排设施。

3.2 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1)规划设计合理的污水处理网络:城市的污水处理网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排水系统的运行效果。为了让市政的污水处理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在设计市政污水处理网络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准确的预测污水的处理量,根据实际情况计算管道的路线、长度、直径,防止污水排放不畅通和淤积。同时,还应合理考虑城市的自身特点,如地势走向、气温、湿度等。

(2)利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集中处理污水的成本是极大的,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必须根据具体区域的污水处理需要,采取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例如BOT、PPP等模式就是一种成功的尝试,它为污水的分散处理提供了便利。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重要措施是回收利用。建立污水处理厂,是回收利用城市污水的重要举措。污水处理厂应该根据水量、水质、经济成本等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例如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等。

3.3 加强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1)加强对于雨水的收集与资源化利用

加强对于雨水的收集与资源化利用是减少城市水污染,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于雨水的收集、截污、存储、消毒、净化。使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园林、景等的绿化场所的灌溉、喷泉、道路冲洗、消防用水、冲厕、洗车等用途。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同时也减少了城市污水的处理量。

(2)加强对于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中还有80%的水分,并且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有机元素,若能将其应用于农作物生产,则不仅减少污染,同时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但是要想将污泥应用于农作物生产,首先要对污泥进行合理处理,将其中的重金属以及病菌等有害物质处理掉。因此需要先对污泥进行杀菌、杀虫、去除重金属等一系列操作。经过一系列的无害化处理,最终处理成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等,可以应用于农业生、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等各方面。

城市污泥的热能利用技术近些年也广泛应用起来,它是利用污泥在低温环境中产生热分解反应的特性与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这一技术属于低消耗、高收益技术,建议广泛使用。

研究分析,城市污水的污泥当中的组成物质与水泥材料十分相似。将污泥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为可以应用于建筑的生态水泥有时污水再利用的重要手段。

另外对于城市污泥的再利用近些年有很多研究成果,如可以用其制作粘合剂、建筑纤维板、絮凝剂,都是对城市污水污泥的资源化再利用。

4城市排水工程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环境破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在污水处理工艺方面,我们在排水方面根据我们自己的条件、国情,探索了大量的工艺,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1)在对污水污泥的处理方面,大多数采用了机械脱水,污水厂采用的是带式压滤机,对于污泥,消化掉污泥以后,又产生了大量的沼气,可用于来发电或者供热,这就化废物为能源。

(2)对于污水的处理,很多城市在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污水厂以后,工业废水也能达到再利用,这对于缺乏水源的城市,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城市景观或者农田灌溉方面的补充用水。而在这以前,一些河沟里的用水、园林的灌溉以及市政杂用水等,用的都是可以饮用的水,从而造成了浪费。

(3)受环境容量的限制,城市的污水大量聚集,一些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把污水收集起来,通过专用管道输送,然后再做加工处理。

(4)一般来说,对污水的处理流程一般是进水、粗格栅过滤、细格栅过滤、沉砂池沉淀、初沉池沉淀、A2/C氧化沟氧化处理、二次沉淀处理、消毒处理。

5结语

总之,新时期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一定要本着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基本原则,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新思路,让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污染越来越小,为城市发展助力加瓦。

参考文献:

[1]高永贵.刍议市政给排水工程污水处理的技术及发展对策[J].建材与装饰.

[2]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N].解放日报.

[3]李晓倩.浅谈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污水处理[J].河南建材.

作者:薛婷婷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下一篇:实验课程方案下高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