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以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计量技术机构的独立性、行政工作的兼容性、质量文件独立性,三方面介绍了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组织设计内容,最后阐述了选择标准、确立质量目标、调整组织、过程设计、评估风险、检验运行、职工参与、领导者决策等对策,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 篇1: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被不断运用到电力计量活动中,实现对原有电力计量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为电力计量技术的优化与整合奠定基础,使电力计量技术朝着标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为此,本文将针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了解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办法。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发展与探讨

前言:

电力行业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为降低电力行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需要全面落实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工作,有效降低电力计量技术的运行风险,为人们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一、电力计量技术管理重要性

(一)推动电力计量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运而生,逐步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现代化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电力企业需要将网络技术作为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基础,将电力系统内各类变电站与电力用户客户结合到一起,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不断提升电力信息数据采集的便捷性。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缓解计量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电力系统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在多项技术的作用下,电力计量设备逐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与整合,实现对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丰富,全面推动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

(二)提升电力计量的装置管理能力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过程会生成大量的计算资料,且此类资料对电力计量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具有直接影响。现阶段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对基础性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导致数据资料在后期整理过程出现遗失、错漏等问题。电力计量技术对电力计量与线损计量结构来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导致电力计量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通过对电力计量技术实施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计量装置的管理能力,将电力计量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三)全面落实资源更新与技术推广工作

电力系统运行时间相对比较长,为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将电力检修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使电力计量装置能够稳定运行。通过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管理,能够不断对现有资源配置方法进行优化与整合,充分利用电力运行资源。

二、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是电力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能够为电力部门运行与发展提供物资保障。然而,从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尚且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执行能力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对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具有直接影响。然而,当下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严重缺乏对管理工作的执行能力,電力计量系统运行中所产生的各项参数均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内容与电力计量技术实际运行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无法全面落实到位,丧失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价值。

(二)缺乏技术支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相对比较快,电力计量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电力计量技术与电力运行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另外,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的欠缺,职业素养有待提升,导致电力计量管理人员无法正确使用新技术与新设备。

(三)缺乏操作准则

现如今,不少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缺乏明确、详尽的操作准则,导致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实际运营过程极易出现失误,对电力企业自身发展利益带来严重危害。

三、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要点

(一)优化技术监管体系

为增强电力计量的精确度,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对电力技术监管体系进行优化与整合,明确电力计量操作流程和电力计量操作方法,控制好设备运行的误差,全面落实设备校准工作,并对电力计量中电力互感器、电能表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记录,为后期电力设备运维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电力计量工作中,电力计量管理人员应明确电力市场经济发展特性,及时对落后的电力计量设备进行更新,使电力计量工作逐步超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电力管理部门应从根本上迎合广大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适当将先进的科技技术与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其中。电力计量管理人员对计量设备进行更新与优化时,需要根据电力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电力互感器和电能表,实现对现有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更新与创造。

(三)定期信息设备检查

电力部门开展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时,需要对电力运行风险提高足够的重视,实现对电力计量运行风险的有效规避与合理控制,及时对电力计量基础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误差互补工作,最大程度上提升定理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四、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办法

针对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电力企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健全管理机制

为确保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需要将现行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机制为基础,根据当下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今后一段时期内电力计量技术发展方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电力计量技术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与办法,实现对原有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科学制定管理周期,细化管理流程,为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引入新兴设备

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设备运用到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中,实现对原有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使电力计量管理技术逐步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保障,加快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三)落实员工培训

人力资源是开展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为保证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电力企业需要做好人力资源选拔工作与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根据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要求与目标,应聘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员工,根据企业电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指导,并将培训指导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自重,端正员工的工作态度,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及时针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与整合,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四)实施综合管理

为确保电力计量技术管理能够全面落实,需要全面了解电力计量装置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正确选用电力计量设备处理技术,使电力计量装置能够长久、安全、稳定的运行。为避免电子计量技术管理中出现数据丢失问题,需要创建设备电子档案,对电力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全面落实设备运行监管工作,针对设备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为后续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五、总结:

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占据不同忽视的地位,使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此,电力计量部门需要深化电力计量技术与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上满足电力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与需要,正确把握电力企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宗路.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状况分析及应用策略[J].内燃机与配件,2018(13):195-196.

[2]周蔚,王睿,沈建强,朱赟,满忆.电力计量设备供应商售后评价体系及应用研究[J].电力安全技术,2018,20(06):43-44.

[3]陈志军.一种实现电力宽带载波互联互通的评估检测系统[J].电力设备管理,2018(03):48-49.

[4]高歌.基于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线损管理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04):123-124.

作者:李灿 余磊

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 篇2:

完善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措施

摘 要:本文以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计量技术机构的独立性、行政工作的兼容性、质量文件独立性,三方面介绍了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组织设计内容,最后阐述了选择标准、确立质量目标、调整组织、过程设计、评估风险、检验运行、职工参与、领导者决策等对策,以此为依据不断完善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独立性弱、人数少、管理体系运转效果差等逐渐成为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亟需对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加以完善,从而推动其稳定发展。

关键词: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定程度上推动着铁路机构的更新发展。现如今,随着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开通与应用,对铁路局计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计量工作,铁路计量更加具备其工期长、工程量大等自身特性。由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推动铁路局计量工作稳定发展,应完善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以及可实施性,促進铁路局稳定发展。

1 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体系虚设以及管理体系运行困难两方面。在机构内部,质量管理活动覆盖范围不全面,管理效果差甚至一些管理内容无法有效落实。此外,在一些计量技术机构中,虽然具备管理体系,但往往只是应对考核时所临时搭建的管理体系,体系内容不相契合,限制着计量工作质量提升[1]。

2 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组织设计

2.1 计量技术机构独立性

将计量机构的独立性体现在财务结算上,对于很多计量局计量技术机构来讲并不难,但其独立性并不应只表现在财务结算上,还应当体现在资源支配上。可针对独立性强的铁路局科研所创建管理体系,以所长作为机构的最高管理者。考虑到下属机构的体系标准不统一,很难完统一的管理体系,因此,可将计量技术机构的管理土体系定位于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包含计量技术与计量管理工作,与机构的行政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从而理顺不同机构的管理体系。

2.2 行政工作的兼容性

质量体系往往对个人职责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将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在行政管理职责中,也可调整行政岗位和职责。针对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车间而言,需设立计量工作技术管理部门以及综合管理职能部门的对应岗位和职能。由此一来,作为机构主要内容负责人的最高管理者,应当由机构副职担任,分别由计量技术管理归口部门的正职和副职担任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2]。若计量技术机构下属很多车间,且各个车间的技术工作相对独立,那么可在车间一级设置车间质量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分别由车间的正职和副职进行兼任,从而保证车间现场与最高管理者能够进行高效沟通,车间现场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2.3 质量文件独立性

从广义层面看来,行政管理中就包含了质量管理,在未确立质量管理体系前,质量管理内容通常在行政文件中体现。若要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独立性,应从行政管理中将质量管理的内容分离开。独立技术文件的过程并不难,但针对管理文件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综合性较强的文件中,不单单关联着计量技术机构,还包括科研、开发等业务,对质量文件进行独立存在一定的困难[3]。因此,可通过在质量体系文件中,通过链接式引用的方式进行,以第三层文件的方式,对行政文件进行改进优化,使其能够满足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3 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完善对策

3.1 选择标准

JJF1069-2007通常是考核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标准,但设计管理体系所依据的标准不单单只有JJF1069-2007,还包含GB/T19022-2003、GB/T27011-2005等等标准,特别是在理解JJF1069-2007条例存在困难时,应当以其他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只有将各项标准理解并融合方能保证管理体系设计的完整性[4]。作为测量机构的计量技术机构,GB/T19022这一标准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加以确认,在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设计中不能轻易打破这一模式结构。

3.2 确立质量目标

设计完善管理体系过程中,质量目标是核心内容,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用当围绕着质量目标进行,通过质量目标也能够验证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往往以质量统计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中不仅包含质量总目标,还应当包括不同职能、不同层次间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还应当满足质量要求。一般情况下,相关部门可将策划测量管理体系所确定的过程目标作为职能目标,建立完善质量目标系统,一方面利于考核完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可显著提升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

3.3 调整组织

组织结构设计在管理体系设计的过程中是重点也是难点。若完善后的管理体系存在权责不明确、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则与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权责不明确有着直接关系。设置组织结构应保证精简性与高效性,职能完善且不同部门没有重复、抵触现象[5]。此外,还可对组织机构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整,落实质量职能。根据相关规范标准条款对主管部门职责、相关部门职责加以明确。

3.4 过程设计

应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利用过程方法管理体系的实施是完善管理体系的重点。例如:对顾客的需求进行识别,从而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对机构、职责、权限加以确定,保证资源配置合理性,对每个过程有效性的方法加以规定。以这一思路对文件进行编制,可提升文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相容性良好。在这一基础上,可树立工作流程,将识别、收发、检定等活动关联起来,借助于信息化、动态管理等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6]。

3.5 评估风险

通常情况下,若要完全达成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的可能性是很低的,而若要完全符合机构实际情况可能性也很小。因此,二者应当相互妥协,权衡利益、成本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管理体系时就应当对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对顾客需求加以明确,明确机构的实际资源,从而明确机构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

3.6 在运行中检验

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是否具备可行性应当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检验,在运行过程中,应当借助于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审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策进行纠正,从而形成完善的自我改进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检验方式:其一,试运行管理体系,用以初步检验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应当规避习惯做法,严格按照体系进行,对证实材料的可信性和充分性加以证实。其二,进行内部审核,对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加以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重视检查表的编制工作,保证检查表深度[7]。其三,进行管理评审,在进行管理体系试运行和内部审核之后,针对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质量目标问题、局限性等问题可及时开展管理评审活动。

3.7 职工参与

在完善和执行管理体系时,人始终都是很关键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优势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高效性。

首先,应加强职工参与,不管是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完善还是应用都需要职工进行参与。在职工参与过程中,质量意识是关键,缺失质量意识任何管理体系都将流程化。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开展主题交流活动,例如:定期阅读一本关于质量知识的书籍,提升职工的质量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落实细节内容,精益求精,将工作标准落实在客户之上。此外,还可以在职工间定期开展质量评比,借助于宣传栏或者网络平台,对典型的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利用合理的激励制度将质量意识与管理理念应用在工作流程中,以管理体系为出发点,使职工意识到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体系设计时,积极听取职工的可行性意见,使体系文件中的要求作为职工行动的行为准则[8]。

3.8 领导者决策

在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中,领导者往往是决策者,对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进行重大决策,确定出风险承受范围,对管理资源进行合理化组织分配。在完善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过程中,领导者亲自参与设计与策划,对不同管理体系间的关系加以协调,不断提升管理体系有效性。

3.9 建设质量管理团队

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于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建设质量管理团队势在必行。在工作中应当重视对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促使其获得更多的资质证书,提升自身业务技能。针对业绩突出的部门或者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并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完善计量技术机构管理的约束机制,针对计量工作开展事前指导、事中控制、事后总结,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经验丰富、技能水平出众的专业型、实干型质量管理团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铁路局的核心力量,完善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够保证计量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是国家质量总局的明文规定。保证管理体系的高效性、规范性,是铁路局计量技术机构管理标准进步的象征,结合新进的管理办法,推动计量技术机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强.新时代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思考[J]. 内燃机与配件,2019(13):203-204.

[2]蒋志峰,沈毅玖,刘毛毛.计量技术机构能力验证活动的应用探讨[J].中国计量,2020(1):47-49.

[3]铁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规范目录(截至2019年3月31日)[J].铁道技术监督,2019(4):111-114.

[4]何大凤,侯飞燕,张利华,等.浅谈新形势下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加强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9(32):51.

[5]李松.提升铁路货车计量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探索[J]. 铁道技术监督,2019(4):18-20.

[6]薛志鹏.加强法定计量检定技术机构管理的研究探讨[J].消费导刊,2019(30):138+141.

[7]张方方.关于提高铁路计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J]. 铁道技术监督,2018(10):10-13+18.

[8]李朝阳,王勇,范占峰,等.浅谈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做好监督工作[J].衡器,2018(8):43-46.

作者:蔡一凡

信息化计量技术论文 篇3:

新时期背景下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思路探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新时期当中,这也为交通系统的完善优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铁路作为整体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整体铁路系统可以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转,就必须要做好内部的铁路计量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因此,文章首先对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特点意义加以明确;其次,对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变化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背景下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具体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管理工作;开展措施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我国铁路系统的完善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各类运输行业的不断发展,这也在潜移默化之间为铁路的日常运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保证铁路能够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基本需求,就必须要深入探究铁路计量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铁路计量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在原本通用计量的基础上,实现了与不同专业技术之间的互相融合,为整体铁路行业的发展以及管理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必须要加大对铁路计量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概率。

一、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特点与意义

(一)铁路计量技术的发展特点

铁路计量技术,其最早属于传统商贸领域当中所开展的计量工作,而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其逐渐发展成了满足工务工程、机车车辆等专业技术需求的计量体系。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范围内的轨道衡数量还不足40台,并且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还缺乏完善的量值传递系统,使用单位也只能自行对轨道衡展开调试对比工作。在1953年,铁道部在下属的各大工程当中成立了对应的计量室,并且还设置了与之对应的计量标准器,为后续计量管理工作以及计量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后,1959年我国的铁路标准计量工作,主要由电务、基建以及铁道部工业等业务局设置对应的专职人员,并对业务系统的计量工作进行高效管理。在1979年,铁道部进一步颁发了《铁道部计量管理办法(试行)》,从而更好地明确铁路计量测试工作的具体内容,而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我国先后发布了多种与铁路计量工作相关的内容,这也为铁路计量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铁路计量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当中,内部体现出了更加鲜明的铁路专业特点,其不仅需要实现与技术要求和技术特点之间的融合,还要确保所用的铁路计量技术能够适应铁路专业管理模式。同时,铁路计量技术在本质上属于根据铁路技术要求以及管理特点所制定的内容,主要针对于铁路工作过程、參数测量以及工作对象等内容。站在表象的角度分析,铁路系统中所采用的专用计量器,其与通用计量器之间基本一致,两者间的差异就在于铁路专用计量器需要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特殊的改进优化。铁路计量技术具备着较强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通用计量技术当中,其关注的内容主要在量值传递方面,在铁路计量中所体现出的则是量质应用的基本需求,并且在铁路计量技术中所产生的需求,其大多都来自于铁路的实践运输情况,通过铁路计量技术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求,提高生产阶段中各类设备以及系统量值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二)铁路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铁路的管理工作,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通过构建专业制度的方式,确保整体铁路运输系统可以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当在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基本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构建出完善的运输管理系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铁路企业发展进程中各类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稳步提升铁路企业的发展能力。加大铁路管理工作开展力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通过运输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可以帮助对应的铁路企业更好地对内部的资金流进行控制,不仅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情况展开统筹管理,也可以确保铁路企业的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严肃铁路企业内部的经济纪律;其次,做好运输管理工作,也能够防止铁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运输方面出现问题,通过集中管理运输模式的应用,可以对铁路企业所具备的各类资源展开优化整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铁路系统的稳定发展[1]。

二、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面临的变化与挑战

(一)铁路计量技术的变化挑战

应用铁路计量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加精准的量值,使得获取的量值能够在各个相关领域当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而保证量值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就在于获取,这也进一步突出了量值获取方式的重要性。在目前的新时期环境中,数字化技术以及量子化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优化,这也在潜移默化之间对传统的计量量值获取方式以及溯源方式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在新时期影响下,铁路计量工作所面对的并不是原本那些较为单一的模拟量或是实物量具,而是各类过程参数在经过模数转化过后所获取的数字量,这部分数字量具备系统性、实时性以及在线性等多种特点,这就导致那些较为传统的测量技术以及溯源措施很难满足现代化技术发展提出的基本需求,经过模拟量尽心转化过后的数字信号很难被直接感知出来,相对于实物量具值来说也具备着较高的漂移性,这就需要进一步保证铁路计量技术的准确性,站在科学计量的角度上来看,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就在于量子化,由于量子物理在计量基准方面具备着独立复现以及不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优点,这也使得量子化的铁路计量技术具备着更加显著的优势。同时,在新时期中,现代化产业经济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这也使传统的各项产业逐步向着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方向逐渐转变,而这部分新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就在于高效、优质以及低碳,同时各类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也相继问世,而铁路产业作为我国高端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进一步衍生出了较多的测量需求,这就需要将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与计量技术之间有效结合在一起,满足各类全新产业领域所出现的测量需求[2]。

(二)铁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比较低

在生产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铁路企业都很难根据基本需求来完成对应的运输生产计划,这就对铁路车辆排空计划的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且列车停时也很难满足国际铁道所提出的基本需求,产品的装车发运质量以及发运效率普遍较低,很容易出现重复性较高的调车作业内容。同时,铁路系统的运输生产往往也会受到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具体的外部因素主要为缺少空车、采购合同无法兑现以及外派车辆数量比较少等内容,而内部因素就在于生产能力比较低以及整体产品质量水平不高等,这些都对铁路运输管理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产生了不良影响。

2.信息管理水平較低

在新时期的影响下,我国铁路管理工作中的整体信息管理水平比较低,这也在潜移默化之间提高了各类货物运输的差错率,客户也很难实时明确货物的主要运行位置,长时间如此就会降低客户的满意程度。而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铁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铁路的信息化建设内容,虽然铁路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但在信息管理能力方面却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而这种铁路信息管理水平比较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软件层面以及硬件层面这两个角度上,站在软件层面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客户才可以利用铁路运输客户端来查询对应的数据信息,但普通客户则很难获取这部分信息;而在硬件条件上,整体铁路系统对于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仍旧比较小,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铁路系统内部的信息化硬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

三、新时期背景下铁路计量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思路

(一)新时期铁路计量技术的开展措施

1.明确铁路计量技术需求产生的变化

首先,要确保铁路量值的多样化,在新时期的影响下,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计量技术也产生了许多的新变化,主要的计量对象并非是以表、尺等为主的传统量具,而是增添了一些全新的检测设备、测量系统以及仪器仪表。特别是对于模块化动车组的车载仪表以及传感器,已经能够实现在线检测,而原本较为传统的单一计量检定模式以及校准的量值溯源方式已经很难实现,必须要展开对应的补充完善,比如在高级检修过程中采用量值溯源等。因此,随着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铁路的运输生产特点已经产生了变化,必须要采用更加准确、高效的量值保证方式,这也是目前各类新技术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其次是铁路计量技术的信息化,在现代化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信息化属于其中主要的特点,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整体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转变的关键所在。因此,这就需要通过铁路信息网来建立一种能够满足铁路全路段计量管理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铁路计量器具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实际作用,有效实现量值溯源、计量技术规范修订、计量标准考核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2.及时更新铁路计量技术的基本理念

首先要建立大计量理念,相对于传统的计量技术来说,在新时期中的铁路计量技术呈现出了多种新特点,在计量对象方面也从原本的单一量逐渐向着一体化综合检测设备的角度上转变,同时,随着当前铁路行业的高速发展,铁路运输系统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动也更加紧密,这也使得原本较为单一的量值溯源方式无法适应系统性溯源的基本需求。因此,在采用铁路计量技术的过程中,就要进一步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性以及量值的可靠性,在溯源方式以及计量对象等方面有效拓展铁路计量技术,以此为基础来建立起大计量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应当将主体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作为核心,有效解决各类新型仪器仪表、检测设备以及测量系统产生的溯源问题,使得各个专业系统能够与计量技术之间实现交叉融合,使得各大计量要素都能够应用在实际铁路生产运输过程中;其次,要构建计量服务理念,在新时期背景下,铁路行业发展的重点就在于保证安全以及提质增效,这也使得铁路计量技术的基本定位逐渐产生变化,从最开始的量值监督逐渐转变为量值服务,其作为整体运输生产工作当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更要在生产的初级阶段融入对应的计量思维,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中,已经可以利用各类仪器仪表来代替人工操作,铁路计量技术不能仅仅只停留在送检的计量器具方面,而是应当进一步深入运输管理工作中,明确生产阶段所提出的基本计量需求[4]。

(二)新时期铁路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1.建设完善的铁路管理制度

在对铁路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从制度建设的方面入手,通过规范管理以及制度指导等内容,进一步对铁路物资管理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在根本上强化铁路的物资管理制度建设。而在新时期中,更要积极构建出完善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较高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规范指导,稳步提升铁路物资管理活动的方向性以及目的性,从而有效降低铁路物资管理活动当中各类问题的发生概率。举例说明,以国铁集团公司为例,自从其内部成立了物资部后,其对于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就在不断提升,而在对原本铁路物资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对新时期物资管理实际情况展开对比后可以看出,目前所采用的管理制度存在着显著不足。因此,这就可以在明确铁路管理工作权责关系的同时,对物资管理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铁路物资管理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

2.促进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铁路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信息化属于其中存在的主要优势,并且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应的运输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但我国当前铁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这就对铁路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削弱了铁路运输所具备的优势。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利用信息化建设来为铁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撑。而在铁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在软件以及硬件这两方面入手,在软件方面,铁路系统应当充分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货物的运输流程来更好地开发出对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同时,也要大力培养专业化的铁路管理人才,还可以在社会中引入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从而为铁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人力资源基础。而在硬件方面,则要加大对于各类信息设备的采购力度,构建出相应的铁路运输信息中心,从而为不同的铁路路段的硬件设备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影响下,铁路行业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优化,而铁路计量技术以及管理工作作为整体铁路行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更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优化,在促进铁路计量技术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大幅度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概率,从而为铁路行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确保其能够取得预期中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忠军.新时期经济发展中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大众投资指南,2020(23):195196.

[2]郭应平.新时期如何做好铁路物资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07):218220.

[3]郭应平.做好新时期铁路物资管理工作的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0,15(03):3234.

[4]崔伟.对新时期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8(06):4849.

[5]韩富强.铁路计量的发展探讨[J].铁道技术监督,2017,45(06):1418.

作者简介:贯立(1987— ),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工程师,计量业务主管,研究方向:铁路计量。

作者:贯立

上一篇:伊斯兰建筑艺术论文下一篇:可视性音乐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