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理念下经济法论文

2022-04-25

课程教学理念下经济法论文 篇1:

以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提高非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法律素养,必须以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为核心;在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中,要强调社会公德,进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对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进行综合改革。

[关键词]伦理道德教育 法律素养 民商法课程 教学模式

教育部2011年10月21日颁布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中规定,要建立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进一步明确对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学理论、法律知识的教学要求。提高非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法律素养,必须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变革和创新做起,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等。本文以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讨以提高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素养和伦理道德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主要依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涉及法律的内容只有第四章、第五章的部分内容和第七、第八章,主要是概念性介绍,内容简略。非法学专业学生其他法律知识来源的途径只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专业课程。如建筑专业开设《建筑法规》,经济管理专业和财经院校开设《经济法》和《税法》,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法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国际商法》和《合同法》,等等。而大多数理工科院校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外,作为我国两大基本法的《民法》和《刑法》,基本没有开设。民商法课程除了法学专业院校,一般只是在与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开设,这其实与我国人才培养计划和方针是不相适应的。

现行的非法学专业的民商法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绝大部分院校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室连接网络。教师可以在课堂播放《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经典的案例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书本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述,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其弊端是依旧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依然以传授法律知识为主。实践中,这种操作方法的现状是,学生看法律视频抱着看“看热闹”、看电影的心态,真正体会和琢磨的并不多。加上民商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十足的课程,缺乏实践环节,任课老师一般也认为自己的课程非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不受重视,因此也不愿意花精力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拓展。

综上,民商法课程在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中开设的比例很小,即使开设了这门课程,重视度也不够。这与我国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法律教育的要求是不配套的。

二、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改革

教学理念不更新,课程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化。传统的民商法教学仍以传授法律知识和普法教育为重要任务,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忽视学生的“学”,更缺乏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的渗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惹人争议的热点事件,不断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据有关调查机构统计、媒体报道以及笔者的调查走访,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大学生身上极强的表现欲以及过分虚荣的内心是其违法犯罪的内因。为满足虚荣心和攀比的心理,而盗取他人钱财。其二,大学生自控力差,缺乏正确的处理纠纷的方式,易冲动。这是大学校园故意伤害、寻衅滋事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三,除了大学生自身特点容易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之外,学校教育的偏颇也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升高的客观原因之一。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学生数量增多,学生素质良莠不齐。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齐头并进。教育功利化和实用性更让不少高校存在重视专业知识的输入,轻视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此外,即使有法律课程,不少高校和教师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流于形式,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查,不注重对学生法律理念的培养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在高等教育活动中,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但课堂教育依然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集中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定型的关键时期,缺乏课堂上专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许是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说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法盲,也许并不过分。民商法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关注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强调商事交易的原则和准则,是我国民商事活动的基本法。因此,根据民商法课程的特点和非法学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并不从事法律职业的现实,利用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和法律理念,摒弃单纯传授知识、注重概念阐释的传统教学方法,是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宗旨。在民商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任课老师可以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和经典案例对学生开展社会公德教育、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经济伦理和信息伦理等伦理道德教育。

开设民商法课程的非法学专业院校,一般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文科专业。应用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更重视职业伦理的培养。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在人才培养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民商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遭遇法律问题后一般会求助于法律专业人士。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必然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非法学专业民商法的教学目标应除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伦理道德水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社会上为非作恶的人,一般都是伦理道德缺乏的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是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而不是为非作恶的人。

三、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

在法律院校,专家学者的讲座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去法院旁听、法律援助等,使校园到处洋溢着法律的氛围,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在非法学专业中,这些实践活动离学生很遥远。在民商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前以课堂为单一载体的狭隘教学模式,拓展多渠道、多途径的教学方法,丰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中,可以开展多个模块,提供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开发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通过大量真实的、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条文和法律规定,比课堂上单纯的讲解法条效果明显;设置新法速递等板块,让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制定、修订的现状;设置常见民商事法律问题问答板块,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解决学生的法律困惑;设置法律小论坛板块,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等。以网络教学平台的师生互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分离。

让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由于绝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法院、法庭和法律事务,对我国的法院和法律工作者怀着崇高的敬意,法庭对他们来说也是很神秘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法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教师可以选取能够当庭宣判的、简单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让学生体会一个完整的庭审过程。一是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揭开法院、法庭、法官神秘的面纱,对我国大陆法系的审判制度有初步的了解,与自己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唇枪舌剑的法庭辩论进行比较。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旁听法庭的审理过程,加深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司法审判程序有简单了解。三是通过旁听案件,可以让学生明白,“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当我们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旁听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旁听的感想,可以直观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亲身参加法院旁听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己的模拟法庭。由教师提供案件素材,学生亲自参与,担任审判长、审判员、原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等角色,在互联网和教科书中搜集庭审的程序材料,自己制作庭审脚本,参与者通力协作,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一场生动的模拟法庭,一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参与体现自身价值;二是学以致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四是通过学生的协作,增进同学的感情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活增光添彩。若干年后,模拟法庭也许会成为同学们终生难忘的回忆。

四、非法学专业《民商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民商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当面向现实生活,着眼于培养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法律素质、伦理道德素质的提高。虽然法律的特点是永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法律也在不断地作出调整。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民商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和“法律素质和伦理道德提高”这两个特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地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阐述民商法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以我国现行的民商事法律法规为蓝本,结合最新典型案例,讲解相应的法律知识。同时,教材的选取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非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欠缺的特点,不选取理论性太强的教材,而是选择通俗易懂、配以相关案例的适用非法学专业学生的教材。

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中,教师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以公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所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不是强调民商法的条条款款,而是将案例中折射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灌输给学生;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生命伦理渗透给学生;将孝敬父母、关爱老人、夫妻忠诚、反对家庭暴力、教育后代、邻里和睦等家庭伦理道德灌输给学生;将诚信观念、公平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经济伦理道德观念渗透给学生;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个人隐私、不伤害他人、对自己负责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渗透给学生。通过民商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伦理道德素质,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是《民商法》课程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 徐银香.高校应用文科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评论,2012,(1).

[2] 罗伯强,潘胜利.浅议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J].大学教育,2012,(9).

[3] 赵庆国,许文强.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2,(12).

[4] 朱晓莉.伦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贾广军,连长青.伦理道德教育与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09,(12).

[责任编辑:雷 艳]

作者:程远凤

课程教学理念下经济法论文 篇2:

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要更加深入探寻和发现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的资源,将法学所具有的引领性、规范性、评价性、惩处性原则和作用充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衔接,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实践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育人效应,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意识形态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经济法;意识形态

引言

教书育人作为高校关键职能,怎样与思政教育互相配合,贯彻育人工作是专业课程加以“课程思政”的核心操作。对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而言,经济法为基础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对广泛,思政基础条件良好。将课程思政融入经济法的过程,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要全方位探索课程思政创新经济法教学过程的途径。

1“经济法基础”课程内涵

经济法基础是面向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会计初级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学习本门课程是获取会计毕业文凭、获得学分、参加全国会计初级资格考试必修的课程。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之一,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即开始学习本课程。本课程涵盖的内容有:(1)会计法律制度;(2)支付结算法律制度;(3)税收法律制度;(4)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5)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本课程是取得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课程之一,但本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还要以提高学生遵守会计法律、税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成为德才兼备的全面型人才,为了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努力奋斗!

2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1形成高水平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人”的因素,对课程思政融入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法教师的职业水平和素养,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设计的条件基础,但课程思政融入的效果未必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目标。因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中,高校需要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教师团队当中既有来自经济法学领域的名师专家,又有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教授,以团队合力形成意识形态、人文素养与经济法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学队伍体系,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学大纲与设计把脉,为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创新。

2.2全面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网络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无形中给传统课堂增添活力和生命力,丰富着网络模式的教学手段。目前“网络的原住民”是“90后”群体,愿意依托便捷的网络得到时代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巧妙地进行课程思政与经济法融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只是应该运用板书和PPT结合的模式,保证学生综合掌握经济法知识,还要收集网络资源以及微课小视频深入地进行课程思政融合,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温故知新,及时获取精神。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完善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学生切合实际的了解法律知识,做出和承诺相关的事情。创设基础互动场景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微信或者抖音进行小视频制作,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互动,强化师生感情,切合实际的处理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与经济法的融合,教师可以树立蓝墨云班课意识,利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并表明自我观点,在问题的驱使下参与实践学习。教师还能够利用翻转课堂,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依托云班课移动端传递案例内容和游戏内容,在后台中进行加分奖励,学生随时随地掌握自身学习情况。这样学生能够学会互相合作以及互相尊重,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还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教师合理地融合课程思政与经济法内容,确保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能够无缝隙衔接。

2.3促进线上线下协同教学,培养学生思政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目的地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条件,比如教育云和学习通等软件平台,培养学生线上和线下思政课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可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同时还可以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性。线上线下教学协同进行,共同发力,保持线下教学的灵活性和线上教学的生动性。线下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面对面交流,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应该在课前挑选出一些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政素材,采用形象生动的讲课方式,结合专业课程的特色,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中精益求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生动性。教师在参与线下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同时有必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通过实践教学来展现国际经济教学法中的思政元素,使教学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法制建设,结合了新时代的思政特色,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强自己的思政能力,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由于线上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它可以反复多次重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线上学习时,还需有针对性地选取有价值的线上优秀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生动的教学画面,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线上的反馈机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政学习能力,实现道德育人的目标。

2.4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秉承着坚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核心,把立德作为教育的使命和初衷,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如一地贯彻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2)教学改革目标要想实现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目标,首先,教师要以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载体,通过经济法专业课程教学的顶层化设计,将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化培养作为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并不断进行纵向加深与横向拓展。其次,教师要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使其了解肩负的社会责任。最后,教师要在经济法授课过程中强调社会主流价值的影响性作用,通过融合教学大纲的修订与教学实践的改革,将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融入多元化的德育因素,从而形成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育的内容体系。

结语

课程思政视域下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在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经济法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改革效果。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协调结合,以思政教育元素融合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剑辉.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路径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5).

[2]朱旭.高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5).

[3]马成昌.“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现象学呈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8).

作者:谭菲

课程教学理念下经济法论文 篇3: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下的TBL+翻转课堂与经济法教学

[摘 要]近年来,翻转课堂和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BL)作为教育的新潮流迅速席卷全球,并对经济法课程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使用翻转课堂或TBL教学模式仍有许多缺陷,这会影响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大学法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必要将翻转课堂和TBL教学模式结合,并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教学目标导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期获得1+1>2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TBL;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经济法

随着以可汗学院和慕课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兴起,翻转课堂正在成为全世界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2015年4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到要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显然,包括翻转课堂模式在内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支持下。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模式是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模式的翻转和颠覆,它重新分配课内外学习时间,将知识和理论学习的重心从教师向学生、从课上讲授向课下自學转移。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节省了大量宝贵的课上时间,使学生在课上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和讨论深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上有大幅度提高。同时,教师也节省了课堂时间,既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课堂的答疑解惑和案例分析与针对不同个性学生的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知识和情感上的沟通,使得学习过程真正成为既传道授业又教化人心的双重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接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国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被使用,与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成果也开始不断涌现。但是,目前的研究中有关于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

本文以辽宁省某高校为例,详细介绍了此高校在2015级会计硕士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实施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并运用五种形式的测评工具评价了相比较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分析了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性和优势。

一、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特点

1.经济法课程包含内容多,教材涉及范围广

从法学学科体系角度来看,由于经济法法律主体的多样性,经济法内容广泛而丰富,它不仅包含了理论法学中的法律原理,也包括了应用法学中的民法、商法和相关经济法律,因而教材内容涉及极广。

2.经济法课程更新速度快,教材内容补充和修改频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转型和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加快建立,现有法律的修订和新法律的颁布进程越来越快,使得经济法理论和课程几乎每年都要更新,经济法教材的补充和修订频繁。

3.经济法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强。经济法是理论法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它要求学生要有相当的法学理论基础。同时,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法学,它必须与现实的经济活动相联系才有意义,它的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经济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二)传统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欠缺有关法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由于经管类学生都是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理论缺乏本质的认识,也缺乏有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因此,学生在上课时理解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比较吃力。

2.经济法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经济法是一门讲究逻辑的论述性学科,有大量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条文,许多与学生互动性很强的现代教学手段都无法在经济法教学中使用,导致教学手段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手段单一,效果差。

3.经济法教学缺少实际案例

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经济法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由于高校大部分老师不是从事专门的法学理论研究,对法律实务不是很精通,而现有的经济法教材又缺少案例,这导致经济法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课前阶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理解和识记的效果无法保障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前阶段是理解和识记新知识的最重要阶段,也是翻转课堂模式能否成功的最重要阶段。但是,由于翻转课堂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在课上讲授知识的同时监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模式,将理解和识记新知识转为课下,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失去了监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导致知识理解和识记的效果无法保障。

2.每个课程阶段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和学习进度不统一,整体教学的目标导向性不强

翻转课堂模式下,每个课程阶段的学习进度不再像传统经济法教学那样有老师按部就班的分阶段控制学习进度,这导致了不同学生在同一课程阶段的学习进度不统一,使得每个课程阶段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经济法整体教学的目标导向性不强。

3.课上学习阶段仍然停留在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讨论上,缺少案例教学和实战

经济法学是一门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经济法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现在的翻转课堂模式课上阶段教师仍然停留在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讨论上,这导致经济法教学缺少实际案例分析,缺乏对学生法律实战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克服单一教学模式的缺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来克服单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提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特点

(一)与传统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结合

虽然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有一些缺点,但是传统课程教学也有注重传授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提倡分班制、便于评价教学效果等诸多优势。传统课程教学和翻转课堂模式的结合正好可以发挥其优势,弥补其不足。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相互结合是一种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下的融合式对接性教学,它的本质与内涵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认知工具、潜能激发的工具、高效沟通的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将其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主体、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显然,在经济法教学中不应完全摒弃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以期发挥1+1>2的教学效果。

(二)与TBL教学模式的结合

TBL教学模式是2002年美国教育学家Larry K Michaelsen在PBL教学模式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倡导以团队为基础,注重人的创造性、灵活性与实践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TBL教学模式是在互助式和讨论式学习模式下,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TBL教学法由于问题的提出、思考、讨论与解决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会严重阻碍教学进度。

实际上,TBL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与翻转课堂模式的融合来解决,即把问题的设置、提出甚至解决都放在课前进行,问题的进一步讨论及总结汇报放在课堂上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课前能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去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便于老师指导学生和进行教学评价;同时,它让学生课后有充裕的时间去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内化和升华。

(三)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教学目标导向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由当代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明· S·布鲁姆博士提出的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他认为人类思维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依次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教育过程可依据这六种思维级别设定教育目标(如图1所示)。

随着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Anderson 等人于2001 年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了修订,打破了原版的单维分类体系,提出教学目标的二维框架:“知识”和“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如图 2 所示)。

相比于原版,修订版分类理论在实践中的科学性、操作性更强:一方面整合了认知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修订版分类采用统一明确的认知心理过程动词术语和知识目标分类体系,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此外,在原版基础上,修订版整合并突出了学习、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指导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工具。

如图3所示,在传统经济法教学中,通常做法是将识记、理解部分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后几个部分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时间去学习和训练,最终的结果是学生对于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根据经济法教学的特点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将识记和理解的部分在课下完成,课堂上的时间可以重点进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创新技能的训练,这样做的好处显著:一方面,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增强,增加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两阶段的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维方式都会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在教学中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法律实践能力,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的经济法三阶段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思考,而T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它们每个单独应用于经济法教学时,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因此,应该在经济法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教学形式多元化实现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将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经济法的实际教学中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评价三个阶段(如图4所示)。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完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公平的分组。课前1~2周,教师公布下周将要学习的内容和预先录制与下载的学习视频、资料,并明确其学习目标。教师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发布 PPT、微视频、微動漫、微测试等,将需要识记、理解的学习内容上传,并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观看,同时检测自己的学习程度,如有疑问可在班级的微信群、QQ群里提出,同学之间讨论解答,对于普遍存在的疑问,教师也可在网络平台上集中讲解。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视频学习、查看PPT、查阅资料等,并对形成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最终形成PPT报告和文字形式的学习笔记。学生在课前两天,提交学习报告和学习笔记,教师检查并据此归纳共性问题,以便在课上予以解答。

(二)课中教学阶段

在课中教学阶段主要是利用TBL+翻转课堂模式完成运用和分析层次的目标。这一阶段的过程,更多的时间是用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快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结合案例分析来进行运用、分析、评价等高级思维训练。

课中教学阶段上课时间为4学时,共计160分钟。(1)每组以PPT报告形式汇报结果,用时60分钟。(2)针对PPT汇报,其他组提问、讨论并验证、完善,用时20分钟。(3)教师在大家讨论后,将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其他问题指定理解较好的团队互相配合解答,用时20分钟。(4)老师总结和评价课前效果,用时10分钟。(5)教师在学生已理解吸收前面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类似但层次更高的新案例来做小测试,学生完成时间为20分钟。(6)学生分组汇报新案例讨论结果,教师引导,用时20分钟。(7)机动时间10分钟。

(三)课后评价阶段

在课后评价阶段,主要利用 TBL+翻转课堂模式完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评价和创新层次阶段的目标。首先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进行初步评价;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初步评价,修改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结合前面所有表现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在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中,基本原理、方法甚至结论都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不用思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和考试即可。而TBL+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课前对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料进行学习,通过网页查找文本资料、案例、视频资料等,按照教师的引导对实现项目、原理和步骤进行记录,并对形成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留言平台与教师探讨疑问、互动解答。通过此阶段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相关经济法理论和实践掌握得更好,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四、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检验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出勤率统计表、学生平时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进行调查分析,从教学满意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成绩三个方面来探讨在经济法教学中,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学品质和实际教学效果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效果评价中,本文主要研究问题如下:①相比于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是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满意度?②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的积极性?③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和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上是否存在差异?④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和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学生最喜欢的经济法课程环节上是否存在差异?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在辽宁省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的2015级会计硕士中进行,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经济法教学在会计硕士12班进行,班级共38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8人。对照班级是同校同院同级同专业的13班,采用单一的翻转课堂模式,对照班级共28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7人。本研究对试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了4个月的教学实践,使用教材统一为同版的2015年CPA考试《经济法》。在入学测试中,两个班级的经济法概论的平均分、优良率、合格率、低分率均基本相同,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均为研究者本人。

本研究对试验班级(12班)进行了4个月的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经济法教学实践,而在对照班级使用单一翻转课堂的经济法教学模式,采用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出勤率统计表、学生平时课堂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和学生最喜欢经济法课程环节对比表五种形式的测评工具。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授课情况、与教师的交流和合作的满意程度;学生上课的出勤率主要调查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学生的平时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主要反映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学生最喜欢经济法课程环节对比表主要调查学生最喜欢的经济法课程部分和环节,看看哪部分和环节最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五种测评工具的测评结果如表1、表2、表3、表4和表5所示: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相比于采用单一翻转课堂模式的对照班级(13班),采用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的试验班级(12班)的教学满意度为73%、出勤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班级(13班)的57%和86%,说明采用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既能有效提升经济法课程教学满意度,又能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表3和表4可以看出,采用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的试验班级(12班)的平时成绩及格率为92%、优良率为66%,显著高于对照班级(13班)的82%和57%,说明采用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经济法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从表5看,在实施了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的试验班级(12班),学生回答的前三个环节分别是网上学习内容、TBL模式下的案例討论和与老师一对一交流。而对照班级(13班)学生回答的前三个环节分别是课堂同学间的讨论、课下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网上学习内容。这表明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中的案例讨论和师生一对一交流部分能被学生认可;同时相比于采用单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照班级,网上学习内容部分被提高到首要位置,这说明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课前学习网上内容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

(三)结论与讨论

显然,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可明显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重视经济法课程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交流能力,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深度拓展和理解记忆。通过上述三个阶段以后,学生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法律思维,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更使得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提高与锤炼,从而高质量的完成了经济法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现代商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必须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升商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将重心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度上。而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避免了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商科学生的五大能力。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TBL+翻转课堂模式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尝试,随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TBL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联合应用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其过程必定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从事经济法和法学教育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此教学模式的研究,使之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商科学生成为法商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形成一套适合自己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2015-04-13.

[3]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6-15.

[4] 洛林·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 刘颖.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7):205-207.

[6] 陈辉民,徐运保.高等教育、城市化与经济水平相关性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3):32-36.

[7] 王章豹,俞一珍.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6(3):25-31.

[8] 王娅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10.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刘丝雨 王志鹏 郭小平

上一篇:高校学报编辑网络传播论文下一篇:大学招生整合营销传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