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些年一些地方在水利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更加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建设单位更注重对工程进度和工期及质量安全的管理,对于财务方面的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地方建设单位在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一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分析论文 篇1:

水价“并轨”难题

作为其唯一盈利途径,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调水成本多少、水价如何确定,是这项工程进入运营阶段后,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但直到东线开始运营、中线也即将通水之际,除一些原则性规定外,答案仍未出现。“南水北调水价既算不清楚,也没人去算。”一位了解决策过程的研究人员如此形容。

今年2月初国务院公布《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之前,各方仍对答案揭晓均抱以期待。最终,在这份堪称南水北调运行纲领的文件中,也只是重申了工程规划时已确定的“两部制”水价原则。核心细节,仍待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南水北调工程独特的“混搭”定位,及由此产生的与现有体制的衔接困难,是局面棘手的重要原因。

中国以往的水利工程主要由政府投资并弥补供水成本。结果是一方面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用水效率不高。为破除窘境,亦因彼时财政困难,南水北调工程采取了全新的融资建设格局。在此基础上,其被定性为经营型及公益性结合的“准市场运行机制”水利工程,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希望实现供水经济、高效、可持续利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水北调办原主任张基尧对这种体制下的水价阐释了三项原则:一、要保障老百姓用上水,否则工程初衷达不到;二、太低不利于节水,还会加重污染;三、与利益相关者充分协商。

以此为基础,水资源要找到“准市场运行机制”下体现公益性与市场化定价的平衡点,仍不简单。对其运营水价来说,改革对旧体制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否触及,将十分关键:其一,工程对农业和环境供水造成的亏损,是否有政策性的补偿渠道及方式?

这个问题也导致了对南水北调工程定位的争议:一方认为,工程每年都应按规划调水,否则就是失败,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另一方则坚持,南水北调工程的真正目的不在于调多少水,而是大幅提高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率,有需要时有水可供,关键只在于落实政策性补偿。

第二个核心问题同样棘手:公益性是否体现在工程完工后的资产折旧中?如考虑,亦即在工程端采取市场化成本定价,则到京津等核心受水区时,虽当地水价已调整了十余年,但口门水价很可能仍将高于当地现行水价。

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将面临选择:若不补贴,用水端在常规情况下弃用调水,南水北调维稳北方地下水及生态的初衷难以实现;若补贴,则有可能出现“大调水、大浪费”局面。

面对凡此种种,南水北调一期两线调水最终如何定价,将是判断这一工程真实性质的最佳标准。
非计划筹资

因大量财政资金被投入1998年洪灾后的重建过程,政府财力有限,通过收水费筹措部分工程资金并大量向银行贷款,是南水北调工程在初始阶段就定下的原则。

这也意味着,跟以往水利工程相比,南水北调工程运营对水价的重视程度要更高。

据2002年12月由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投资5000亿元,建设50年。其中,东中线一期工程1240亿元,分别是东线320亿元、中线920亿元。

工程的三条筹资渠道为:一、中央财政资金248亿元,占20%;二、地方筹集南水北调基金434亿元,占35%;三、银行贷款558亿元,占45%。

按规划,中央财政资金主要靠中央财政预算及国债。因当时预算中对水利建设的总投资仅为400亿元,故资金筹措重点是灵活的预算外国债资金。

2004年时,国务院又正式批准成立南水北调基金,并要求受水省市按调水量承担基金征缴费。

剩余约一半资金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因利息被国家调控下降15%、银行资金有限且不愿担风险,最终采取银团贷款模式。同样在2004年,由国开行企业局牵头、九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协议向工程贷款558亿元。

但这一筹资框架并未实施到底。受国家补偿政策变更、工程量增加、物价上涨及利息等因素影响,到2005年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时,建设资金总量比总体规划翻了一番,达到2546亿元。

因原有的三条路径已经被证实难以走通,最终多方协调确定的新格局为:将三峡工程基金在三峡工程建成后转化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其中一部分(前期大概占到75%)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剩余部分用于三峡后期建设和扶持。

此时的资金结构变为:中央投资414亿元,占16%;南水北调基金减少到290亿元,占11%;贷款仍为558亿元,占21%;水利工程建设基金1241亿元,占49%;地方筹资43亿元,占2%。

这种格局减轻了地方的负担,亦为南水北调干线工程建设做实了建设资金来源。此外,各方还对未来(国务院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是2008年,工程投资以2007年物价水平测算,工程结束是2014年)可能的建设成本上涨预留了空间。

按国家审计署对项目进行审计的最终结果,南水北调的最终建设成本可能在2546亿元基础上再增加约600亿元,达到3000亿元左右。增加部分通过延长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解决,仍不足部分则向银行贷款,本息由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偿还。

但这仍然是较为保守的数字。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则在一次建设会议上透露,随着工程的进展,估计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时的成本将达3500亿元。
“两部制”真意

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阶段,已制定了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形成的基本思路,即水价形成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相协调,达到既可使水价在居民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内,同时又有利于达到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和维持工程良性运行的目的。

为偿还至少翻番的建设成本及利息,同时维持工程的后期运营,南水北调水价的制定,并不容易。

中国现行的水价制定标准是并不复杂的单一制水价,即“工程成本+税费+合理利润”。

但是,“如实行单一制水价,工程管理单位将完全受制于受水区的用水需求情况,”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经济与财务司司长朱卫东近期在《南水北调报》上刊文解读,“一旦受水区用水量较少(甚至不用水),工程管理单位将不能收取到足够的水费,无法偿还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及贷款本息,无法持续运行。”

为满足上述多重水价标准,南水北调在尚不成熟的基础上设定了新的水费收取模式,即“两部制水价”。

所谓“两部制”,是根据产品成本分为固定及变动成本原理,将产品价格分为基本价格(或容量价格)及计量价格两部分。前者对应固定成本,后者对应变动成本及利润等变动因素。这种制度下的基本价格按一定销售量核定,不随销售变化而变化,计量价格则按实际销售量收费。

该制度主要应用于一些投资成本大、生产单位和销售对象比较固定、产品不能被大量储存的行业,是鼓励用户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一种价格制度。中国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力系统实行的两部制电价制度。

具体到水利工程,这一计价制度将有利于防止不同周期同一用户需求波动而带来费用负担的大幅度变化,使其在不同周期的负担较为合理均衡。

除此之外,在工程规划阶段,国务院曾让各地申报需调水量。一开始各地的申报数字非常踊跃,但最终国务院要求各地按照申报数字承担基本水费后,各地的积极性不同程度地打了折扣。

根据《条例》,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实行由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构成的两部制水价,收取的水费专项用于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维护和偿还贷款。

这只是原则和方法,要想走到实际的水价制定阶段,仅关于两部制水价本身如何细化方案,仍有大量研究、讨论和协商制定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实现两部制水价应采用何种模式,关键是基本水费高低和基本水量大小的确定。对调水工程而言,基本水量定得较高,可发挥调水工程能力,提高用水效率;基本水费较高,能保证供水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经费,但需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和可接受性。

计量水价的制定亦有学问。“定得较低,可引导城市用户多用外调水,减少城市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尤其是减少地下水的超采;定得较高,有利于促进节水,提高水利用率,但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贡献会减小。”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管理局经济师胡佩玉认为。

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受水区既有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天津,也有经济欠发达的河南、河北,如何统一定价,协调过程至今尚未结束。

除此之外,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总体规划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的两部制水价包含的仍是容量水价与计量水价。到可行性研究阶段,表述已改为实行基本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并最终被写入《条例》。

变化看似细小,其实也暗藏深意。

按照现行供水管理体制,城市自来水和水利工程供水分开管理,管理办法有两部,《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对城市自来水和水利工程供水的两部制水价分别进行了规定。

前者规定的是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后者规定的是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随着近几年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及水务一体化逐步实施,城市自来水和水利工程供水逐步实行统一管理,两者之间的界限正在越来越模糊。

问题在于,《条例》规定的两部制水价,采纳的标准是《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它重点考虑的是城市供水工程的特点,即工程在建设时大多使用了银行贷款,需还本付息,在确定价格时主要考虑还本付息,因此在容量水价中计入了贷款利息。

这种标准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其容量费用能满足贷款还本付息的要求,但工程的基本运行维护费用却难以得到保障。

相较之下,《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则主要考虑已建厂水利工程的特点,基本水价的制定更侧重于保证工程正常的运行维护,但与此同时,因以往水利工程使用贷款较少,大多没有还贷任务,则还本付息的费用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两个办法规定的两部制水价制度所采用的名称不一样,成本分摊内容不尽相同,因此给理论界和实际政策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南水北调办的一位相关研究人员说。

如何结合二者形成新的适合南水北调工程的两部制水价,仍是问题。
成本>价格?

即使两部制水价的计算标准得以确定,仍只是最终水价确定的第一步。

因南水北调工程按不同的范围进行管理,所以会产生三个级别的水价:

1.总干渠至各省市分水口门水价(即两部制水价的计算范畴);

2.各省市支干渠到自来水厂或斗渠口的水价,在分水口门水价的基础上,受水区用水户的水价还要考虑分水口门至自来水厂的配套工程、城市自来水厂及配水管网、污水收集与处理等环节的成本;

3.在上述基础上,加上利润,形成用户水价。

因相关部门一直未曾公布水价成本的准确构成及计算方法,有关南水北调入户水价将高达8元到10元的说法,一直未曾消停。

对此,南水北调办曾多次辟谣,并组织专家座谈,集中讨论成本下降空间以及输送可行性等关键问题。

而被国务院定为南水北调工程后期运营主管部门的水利部,也曾组织过山东、江苏两省的相关部门一起核算水价。但经多次协调,水价问题仍难以达成一致。

上述一系列调查及研究,结果并未公布。

在分析相关情况时,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河告诉《财经》记者,实际上,中国的水价制定,其实早有一套成熟的计算方法,虽然复杂,但相关数据确定后,水价的计算其实有章可循。

但目前到底相关数据如何取舍,各方一直难以达成共识。就《财经》记者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分歧有两点,即自然条件及经济政策。前者主要影响工程固定资产投资和年运行费;后者包括投资政策(是拨款还是贷款?贷款多少?年利率多少?偿还期多长?)和利润、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取舍。

按照学界的一般观点,外界的种种“高价论”,在上述取舍皆采取偏重市场性、以成本定价方式的基础上,到最终用户水价时,的确可能出现。

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持计划重大项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工程师秦长海也曾对投资标准提高后的水价进行过测算。

他选择了偏重于公益性的标准:南水北调基金形成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供水费用,其维护费用则计入供水费用中;中央预算拨款和银行贷款全部计入供水费用;配套工程成本计入水价。

最终结果为:东线工程中德州市的主体工程水价最高,为1.92元/立方米;中线工程天津市的调水水价最高,达到3.03元/立方米。

以上价格是在资本金利润率为1%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在这个水平下,南水北调工程将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如果将资本金利润率提高到8%,那么调水水价还将显著提高。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除距离水源地较近的地区外,各受水区主体工程水价要高于当地现行的水资源费,考虑配套工程成本和污水处理费后,调水水价将高于各受水区现行的水价。

在此基础之上,南方北调水的最终用水价格是否也要翻番?地方政府对此十分头疼。

以山东为例:国家发改委初步测算南水北调山东段平均水价(俗称“工程水源费”)为1.54元/立方米,其中基本水价0.76元/立方米、计量水价0.78元/立方米。而2012年的《山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12年山东的水资源费标准分别为:地下水0.65元/立方米、地表河库水为0.3元/立方米,黄河水价格更低。

如果按目前南水北调测算的1.54元计算,最后山东到终端用户的平均价格大概在6元,远高于目前山东地下水、黄河水等用水价格。

“不缺水的时候水来了,而且是高价水,地方政府的协调工作做起来就很难。”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特别是在当地水资源够用的前提下,南水北调的高水价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水区城市的调水量。

在山东上报水利部的2014年调水计划中,仅有济南、枣庄、青岛、潍坊、淄博五个城市上报了调水计划,总计7750万立方米。

按原定规划,这五个城市承诺多年平均调水总量应为5.12亿立方米。此外,济宁、菏泽、滨州、东营等八个城市原定的多年平均计划调水量总计9.55亿立方米左右,但目前均无调水安排。

类似的情况也已在江苏出现。按照扬州、淮安、宿迁等七城市上报的2014年度调水量,很可能有一部分会调入调蓄水库,并未到达终端用户。
并轨寻路

在受水区只把南水北调水当做备用来水的情况下,两部制水价想要执行,地方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用水费。

但目前的问题在于,虽《条例》中已明确工程管理单位与受水区签订供水合同,约定年度供水量、供水水质、水费缴纳时间和方式、违约责任等。但在工程管理单位尚未明确建立前提下,已有的供水协议,并不具备强制性。

“工程建设前并未达成广泛的统一意见并通过有效方式形成协约,受水区也就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一位相关研究人员对此指出。

除因不缺水而弃用调水之外,如何保证缺水的地区不因调水价高而弃用,亦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以北京为例,其设计的水资源联合调度原则是优先使用调水,适当补充当地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但从供水成本分析,用户希望的用水优先顺序与水资源调度原则恰恰相反,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南水将很难进入当地水市场,也就无法把地下水和生态水资源置换出来。

2014年5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居民新水价。居民水价每吨由4元涨到5元,并按用水量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统一调整到8.15元,分两步实施。自5月1日起,水价调整为7.15元,自明年1月1日起,调整为8.15元。特殊行业用水价格大幅度提高,每立方米达160元。

调价之后,北京最新的水资源费为1.57元/立方米。而根据多年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测算的北京段口门水价,则在2.023元-2.324元/立方米。

对于自来水厂来说,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愿意接收调水工程水源的前提条件是口门水价不高于当地水资源费,否则会直接影响水厂供水利润。目前的差额,显然不利于提高自来水厂的积极性。

面对这种情况,山东等地有相关官员建议,因南水北调作为国家战略性及公益性工程,所以基本水价应由中央、省、地方共同承担,终端用户只承担计量水价的费用。此外,在调水缓冲期内,应实行水价优惠措施。

黄河则认为,南水北调的调水成本远高于受水区开发当地水资源的成本,如果水资源费在水价中比重太低,甚至只体现工程价,讲究“实惠”的使用者,势必继续掠夺式开发当地水源,而不用北调的江水。

就可能出现的水价倒挂,《条例》提出了两条原则性解决方案:首先,深化南水北调受水区水价改革,调整水价。按照水价构成理论全面征收水资源费、供水工程成本、环境成本。运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把水价提高到或超过外调水的水平。

其次,推行区域综合水价。将成本较高的外调水纳入统一核算,按照一种合理的水价标准,实行全市自来水的同价和各自来水用户取用各种水源的同质同价,可以相对降低最终水价的成本。

在现实当中,因地方政府大多要考虑当地居民的价格接受水平,这两条以市场化成本方式为标准的方案是否能够落实,目前仍无法确定。

根据2001年国务院批复的《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到2005年时,北京基本水价就要达到每立方米6元。

调价之后,北京的基本居民水价,依然只有5元。即使如此,这已经算是一个较为积极的案例。

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到南水北调来水后,河北的水价协调压力非常大。因该省的水资源费收取一直处于标准较低,少收甚至不收的状态。

“如何协调口门水价和当地水价之间的差额,情况非常不容乐观。”黄河说。

为避免受水区可能出现的因调水价格高继续超采地下水,《条例》亦给出了相应规定:受水区内地下水超采区禁止新增地下水取用水量;具备水源替代条件的地下水超采区,应当划定为地下水禁采区;禁止新增开采深层承压水。

“要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效益,首先是强令地下水封井,还得要求外调水的百分之几应优先用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表示,现在没有这种比例的规定,也就没有压力,但很快就会出台相关政令。

目前水利部也正在进行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的总体方案编制工作,拟报送国务院审批后实施。

“简而言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对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用水方式也有非常具体的目标管理制度。它们的任何用水,都要符合‘三条红线’原则。”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说。

作者:焦建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分析论文 篇2:

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近些年一些地方在水利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更加清洁的能源。但是,由于我国很多建设单位更注重对工程进度和工期及质量安全的管理,对于财务方面的管理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地方建设单位在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一些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问题

一、引言

水利重点工程包括诸多方面,比如防洪防涝、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主要用户控制和调配自然界存储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从而实现兴利除害的目的。目前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单位多注重对工程进度和工期及质量安全的管理,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水利工程项目中,成本核算以及预算方面并没有详细的决策,导致工程项目成本超标、工期延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虽然也有一定的体系,但是相对而言,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我国建设单位在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二、水利重点工程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一些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仅仅能够对进销存进行简单的记账处理和各种报销工作,对于财务分析和成本控制、核算方面的管理相对缺失,因此造成财务部门的管理作用不明显,不能对降低工程建设成本起到有效地控制。与此同时,很多建设单位缺少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导致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不能进行正确的成本核算和分析。由于很多建设单位本身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意识不强,造成了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也就不能为其他部门提供更好地财务服务。

(二)资金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很多重点的水利工程本身周期非常长,这些项目的资金来源相对分散,筹措和调配都非常困难,因此利用和周转起来都极不方便。很多重点项目下的小项目还采用了不同的预算制度,造成很多小项目的财务管理变得非常分散,不能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容易造成资金重复使用,同时也容易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导致财务管理职能部门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地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对于重点项目的管理往往是通过设立相应的针对项目的临时指挥部或管理机构来进行管理。管理部门的项目目标管理、成本责任制度往往引用建设单位通用的管理制度,而由于重点水利工程的项目规模较大,很多细节通过通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能够很好地实现管理,不能够全面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财务控制和管理,因此很难发挥出财务管理作用。况且重点水利工程的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如果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就很难制定出完善的、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

(四)考核目标不够明确

为了稳步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很多基础建设单位也建立了一些绩效考核制度,但是这些绩效考核制度往往只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水利工程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属性,没有分析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因此这些绩效考核基本上都是建设单位的一些内部考核,没有引入第三方监管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使考核流于形式。

(五)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成本控制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诸多环节。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使用很多固定资产,如果不对这些固定资产的耗用管理、报废管理进行及时地分析,就会造成成本失控,同时预算管理和成本分析不到位同样会造成成本的失控,从而导致企业经济利润的下滑。

三、完善重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针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相对缺失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这些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选择一些具有基础财务技能的人员,结合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培训,从而提升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水平。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其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加大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力度。

(二)实现对资金的统一管理

由于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相对复杂,资金来源和筹集都是多元化。针对这个问题就需要采用统一的管理形式,集中到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个部门对资金的申请需要通过单位相关领导的批示并汇总到财务部门,然后由财务部门进行支付,从而杜绝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独立管理问题,坚决消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对资金的挪用和侵占,避免为了逃避财务监督而产生严重的违法行为。

(三)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的财务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上,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实现全面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要贯穿企业管理的每一个部门和过程,财务部门本身要定期对项目工程的进度进行财务分析并将结果汇报给上级领导,然后单位领导再结合财务部门提供的各种分析数据,全面分析当前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在财务管理制度上,首先要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和财务分析的制度性,这一点可以通过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因此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可以积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四)注重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往往能够有效地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而财务管理人员则是绩效评价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完整的数据分析来考核受考核人员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而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这个数据的统一平台上进行评价,显然更具有说服力。当然在实现这一点之前,财务部门和相关进行绩效评价的部门要进行相应的协商和分析,针对每一个部门制订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再由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监督,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从而发挥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五)重视成本控制管理

财务管理人员要有成本控制管理意识,要在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下,全面地对每一个项目环节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从而分析实际发生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进一步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相应的数据。在成本控制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通过财务分析来发现问题并为相应的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此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防范固定资产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折旧耗费,从而实现对整个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

四、总结

总而言之,水利重点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很容易造成水利工程项目不能按期完工,同时也会造成项目工程质量下降,更会造成建设单位建设成本的飙升,因此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及重视科学的绩效评价体制等都是完善水利重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桂琼.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时代金融,2010(08).

[2]许霞.浅析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

[3]朱建明,廖国琪.强化工程财务管理 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J].冶金财会,2010(04).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水利局)

作者:姜嘉媛

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分析论文 篇3:

如何全面控制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

【摘 要】水利土方机械施工企业一般为国有企业,没有采用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企业经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为此水利土方机械施工企业应对施工成本进行全面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不断壮大发展施工企业。

【关键词】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控制

1.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的概念

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是指在水利土方机械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总和,包括支付给机械操作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人工费用,施工消耗的柴油、汽油、润滑油、水、电、机械配件等材料费用,施工机械使用费或租赁费,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支出。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其中直接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施工措施费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2.水利土方成本全面性控制原则

水利土方工程成本控制,是项目经理部根据预先与水利土方施工企业签订的成本管理目标,由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团队在其职权范围内,在土方施工费用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确定以后,自施工准备开始,经过工程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后保修期结束,整个施工过程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全要素成本控制包括影响成本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要素控制,构成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现场经费、管理费等要素控制;全员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经理部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所有人员,让每一个成员的责任、权利、利益与成本控制挂起钩来,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成员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3.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控制现状

3.1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水利施工企业一般为国有企业,没有采用先进的施工管理模式,没有明确项目经理为施工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土方施工成本控制往往由项目部成本合约人员进行单方面控制,合约人员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难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成本控制。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只关注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土方施工成本控制流于形式,控制效果不理想。

3.2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施工阶段项目部管理人员对人工、油料、用电、配件等进行进场质量查验、数量清点和领用手续办理;没有根据完成土方量及企业消耗定额进行有效成本管控。财务人员只是对发生票据归类记账、收支款项,对现场经费、施工管理费是否超支心中没底。质检、生产管理人员只关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脱离了成本控制进行施工管理,最终导致成本失控。

3.3成本控制具有片面性

有些管理人员忽视工程质量管理,导致工程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工程修补缺陷、返工重做费用大幅增加。有些企业人员、设备、机械数量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施工进度缓慢,工期一拖再拖,最终导致业主的误期赔偿费用增加;有些项目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费用投入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到位,安全管理松懈,最终酿成安全事故,给企业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4.如何进行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全面控制

4.1对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进行全员控制

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当科学地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成本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项目经理为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明确对项目经理的奖惩措施。项目经理部设置成本合约部,配备专职成本控制人员。成本控制人员、其他职能人员、施工队长就成本控制工作对项目经理负责。制定成本节约激励措施,把成本节约与职工工资挂钩,定期兑现成本奖惩措施。提高施工班组长、机车长节约成本的积极性。形成项目部全体人员人人关注成本、个个节约成本的良好氛围。

4.2对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进行全要素控制

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构成要素包括人工费、材料费(燃油、用电、配件等)、机械费、现场经费;影响因素包括质量、工期、进度、安全等要素。

4.2.1土方工程人工费控制

土方工程作业场地大、施工机械多。应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科学地调度作业机械,杜绝机械停置及窝工浪工;根据中标文件、行业定额、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精心测算出单方工日消耗指标。以此消耗指标作为基数,结合完成的合格工程量进行工资包干分配,这样即可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又可有效避免人工成本超支现象;组织技术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提高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适时地进行人员调配,尽量压缩非生产用工、辅助用工数量。

4.2.2土方工程材料费控制

材料在整个土方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且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因此节约材料成本,是土方施工中降低成本的关键。材料成本节约途径如下:第一、节约采购成本。燃油、机械配件为土方施工主要消耗材料,在燃油和构配件采购时要经多方询价,选择质优价廉、信誉好的供货单位。第二、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审核购货发票是否合规,价款计算是否正确;根据采购合同、购货发票、进场清单对材料进行查验,核对材料品名、规格、数量、质量是否与合同、发票、进场清单相符。确保材料质量合格、数量足额、票据齐全。第三、结合投标文件、现场情况、机械状况、行业定额正确核算燃油消耗定额,实行定额油料包干使用。第四、合理设置油料供应点。油罐应设置在交通方便、便于供油和领油的地段,工段较长的项目宜多设置几个供油点,以缩短车辆加油的往返行程。第五、拧紧机械设备各部位的螺丝、设置滴油盘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第六、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经专业技术人员鉴定需更换零部件的,由施工负责人签字后才可领用机械配件。配件费用由项目部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一定比例分摊。

4.2.3土方工程机械费控制

土方施工机械费控制要从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出勤率、完好率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出勤率,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努力降低土方工程施工机械费用。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合理配置、科学调配机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根据所担负项目的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投标文件、工期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机械设备配置计划。所配置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施工能力应与土方量相适应,形成与土方任务匹配的机械施工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施工设备新、大、多、全的倾向。设备管理人员应编制年度、季度、月份机械施工计划。通过计划组织、合理调动,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施工能力,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次规范操作、认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出勤率。机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性能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不得超负荷运转,不得带故障作业。真正做到三好(管理、使用、养修好)、四懂(懂原理、构造、性能、用途)、四会(会使用、养修、检查、排除故障),切实管护好施工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

再次实行机械返租,落实奖罚措施,提高职工积极性。把设备按实际价值折算出现值,租赁给班组,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程投资来抵偿设备的价值和规定利润。项目部只监督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状况,其余的一律由班组负责。这样可大大提高职工节约机械成本的积极性。

4.2.4土方工程现场经费、管理费控制

土方工程现场经费包括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包括工程施工时所需的供水、供电、供油、通讯、临时道路、施工导流截流等工程费用; 现场管理费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附加费和劳动保护费、办公费、差旅交通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工具用具使用费、保险费等。临时设施费应根据现场条件、行业定额、工程数量综合测定,包干使用。现场管理费涉及面广,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外出差旅费采用定额包干,超用自理;低耗品领用实行以旧换新或劳保费按工作量包干发放;经营业务费要本着合理、节俭原则使用,严禁铺张浪费;办公费、电话费包干到人,水费、电费要严格控制。

4.2.5注重质量工期,杜绝安全事故,降低工程综合成本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控制施工质量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保证。一旦返工,就会造成材料浪费和人工费超支。在施工中我们要严把质量关,对土方工程清基倒毛、填筑压实、标高位置等环节进行全面交底,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工程返工现象,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保证施工安全是降低施工成本的重要途径。安全虽然不能创造直接效益,万一发生事故,企业除负担事故的直接损失外,还要停工整顿、社会曝光、职工士气受到挫伤,这些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成本。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4.3对水利土方机械施工成本进行全过程控制

4.3.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成本控制

项目实施前项目经理应组织成本管理人员、质检员、技术人员对施工成本进行科学预测,制定本项目的成本控制计划,将成本控制计划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将控制业绩与职工工资挂钩,提高现场人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优化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土方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各工段流水施工,尽量缩短工序间的时间间隔,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机械使用费;组织技术人员勘测现场,认真做好土方平衡,努力缩短土方综合运距,有效降低土方运输成本;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设备进退场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油料、构配件采购计划。减少机械设备停置时间,控制非生产人员数量,降低材料库存量,减少人才机浪费。

4.3.2项目施工实施阶段成本控制

加强机械调配管理,根据项目各施工区段的土壤类别、含水量、运距、压实度等施工参数合理选择机械类别、型号、数量。现场施工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调配施工机械,防止机械设备闲置,降低机械使用成本;加强人员管理,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并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增减有关人员,杜绝人员富余、人浮于事,减少人工成本;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控制土方施工过程,把工程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工程质量事故发生。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应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制定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经监理同意后按方案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有效减少返工成本费用;若工期滞后,应制定赶工方案,增加设备、人员,确保工程按期完成,避免甲方工期索赔;机械作业前应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交底,作业时操作人员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对于事前无法预料的地下文物、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事件及时提出索赔意向,科学计算索赔费用,适时地向甲方提出工程索赔,以弥补因索赔事件造成的成本增加;工程若发生设计变更,应合理计算变更工程量,及时进行变更签证;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对于超支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时找出原因,通过过程核算和分析寻找降成本的具体办法,控制成本比率,建立成本预警机制,确保实际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

4.3.3项目竣工阶段成本控制

中标价、各种变更及签证费用、索赔费用共同形成最终结算额。在编制决算时应保证竣工决算的完整性,不能遗漏每一张签证单、索赔报告。最终向业主提供决算前,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决算数是否大于财务成本,决算油料数量、价格与实际耗用量、采购价是否基本吻合,机械使用费、人工费是否超标。发现问题较大,要相互查明原因,确保取得足额的结算收入。

5.结语

只有对施工成本进行全面控制,才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企业才能走出困境。进行全面成本控制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并在工程施工中监督执行。

作者:蒋本振

上一篇:建设工程监理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互学互动教学高中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