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支撑块设计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系列SUV车型定位策略设计开发的实例分析,总结设计中的问题,结合产品结构特点与工艺方案,制定出了整车定位策略设计规范,有助于更加合理地优化定位设计,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公差累积和有效控制整车尺寸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模具支撑块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模具支撑块设计论文 篇1:

模具缺陷的分析和解决

摘要:针对本公司生产的模具1025-02,简介了其结构特点,分析了该模具出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了可行的改进方案,最终使模具调试成功。

关键词:美国原设计结构;侧向力;支撑块

文献标识码:A

1模具基本信息

1025—02是2008年我公司生产的模具。使用厂家:美国通用公司;模具名称:多工位模具;自动上料退料.制件名称:前梁上/下片;料厚:2.2mm;冲裁间隙:0.22m。该系列模具共分四序,出问题的是前梁上片,第二序。

2简介模具结构特点

冲裁工艺的基本运动是压料板先与板料接触并压牢,凸模下降至与板料接触并继续下降进入凹模,凸、凹模及板料产生相对运动导致板料分离,然后凸、凹模分开,压料板把工件或废料从凸模上推落,完成冲裁运动。压料板的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冲裁的质量,必须控制卸料板的运动,一定要让它先于凸模与板料接触,并且压料力要足够,否则冲裁件切断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平面度不良,甚至模具寿命减少。

此套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它是8个工位,上、下片各用4个工位。其间都是斜楔修边,结构相当紧凑,修理、拆装几乎是牵一发动全身,改造空间几乎没有。由于制件板料太厚,冲裁力很大,还是侧修边,侧向力很大。

斜楔修边就是模具凸模刃凸模刃口和凹模刃口与冲床运动方向成90度。当模具工作时,上底板下行一段距离后,压料板压住制件,上模的驱动块把下底板上的斜楔块驱动,最终使修边的凹模镶块水平移动,与凸模刃口进行冲裁。这时下

底板的反侧块就将侧向力传到上底板的反侧块上,达到抵消力的作用。

2.1斜楔修边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1)斜楔滑块导向平稳,间隙在0.05mm。

(2)斜楔滑块下边的导板分布要尽量靠近最终工作位置。

(3)凸模刃口与凹模刃口间隙是0.22mm。

(4)所有镶块与固定板上的销子间隙合理。

(5)为了减少所有镶块的位移,必须要有键,并且它们间隙必须是0.1mm。

(6)凸模本体刚性必须要好。

2.2出现问题

此套模具试冲时,第1序成型;第2序修左边;制件在间隙合理的情况下,理应顺利取下。但现在制件的边就像翻边一样,包在凸模刃口上,得连別带撬花上一小时才能拿下来,造成模具不能正常工作。当时美国专家都在,一汽模具公司制造的模具,使用时不是自动的而是完全手动的。我们很尴尬。

2.3原因分析,更改经过

2.3.1查找原因

(1)们首先按照通常惯例,检查斜楔滑块导向是否平稳。用塞尺检查斜楔滑块两侧的L形导滑原件间隙良好,完全保证在0.05mm间隙范围里。斜楔滑块的结构。斜楔滑块的结构设计除应保证行程关系外,为使斜楔滑块工作可靠,应设置复位机构,一般采用弹簧,有时也用气缸等装置。此外,还应设置后挡块均衡侧向力和进行滑块后退限位,大型模具上也可把后挡块与模座铸成一体。

(2)凹模装配是否有误,只有经过检验。过模具结构太紧凑,检验一次工作部分间隙就得半天。把斜契回程氮气缸撤下之后,人工把斜契推进凸模,用塞尺检查间隙都在020mm左右,证实合理范围。确定满足斜楔正常工作基本条件的第三条。起初我们分析不到问题根本原因,就只能想到从间隙上想办法,尽量减小到0.05mm左右。试试看能否补偿变形量。结果是镶块又烧焊又加垫,但这一切只是实验,由于镶块是合金钢,将来必须重新更换,可试冲结果凸模还包件。第一次实验失败。

(3)检查凹模镶块,发现镶块下边有2.5mm的间隙,我们就加了2.5mm的垫,试冲结果照样凸模包件。第二次实验失败。

(4)现在实行的是无图纸的技术文件。通过电脑,就可以观察斜楔滑块下边的导板分布是否靠近最终工作位置。确定满足斜楔正常工作基本条件的第二条,这样尽可能的减少由于凹模在工作位置下方悬空,下边又没有支撑块,造成冲裁间隙变大。

以上更改完善工作,前后一共十多次,基本都是完善机加和装配对模具工作零件的稳定性的影响,没有任何本质改善。最终分析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凸模本体刚性是否能满足冲裁要求,因为原设计有反侧块,他的作用就是抵消凸模的侧向力,从这个思路往下走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减少冲裁力,一个就是提高凸模本体的刚性。

(5)冲裁力把凹模镶块增加波浪,试冲结果还是不行尽量减小侧向力由于侧向力是与冲裁力成正比的,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增大冲裁间隙或采用斜刃口等方法减小冲裁力,进而达到减小侧向力的目的。

(6)制造的凸模本体,由原来的铸铁改成现在的铸钢,这项更改周期最长,最麻烦。试冲结果也是失败。

事已至此,在场的包括美方专家,我公司现场工程师,项目经理,设计员好几个人,都呆在那里束手无策。交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大家都很着急。

2.3.2根本原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就分析,此模具虽说有抵抗侧向力的反侧块,但是它是不是不能起到原有的作用呢?我仔细观察在前一序成形以后,制件侧壁高度30mm,而反侧区域与凸模之间有一段空开,深度50mm左右。这个空开是为了躲避制件的,这样比制件还深20 mm的空开是极无意义,势必造成凸模刚性受损。下底板的反侧块,就不能将侧向力传到上底板的反侧块上,达到抵消力的作用。在所有非封闭冲裁过程中,模具都有侧向力产生。即使是封闭冲裁,由冲裁间隙、材料内部组织存在不均等问题,也会使凸模受力不均而产生侧向力。

2.4改进方案

(1)将斜楔滑块与凸模本体加装导柱导套,以此减小凸模本体变形的可能。

(2)在空开处加上支撑块,这样作用在凸模本体上的侧向力,就会被传导道上底板上。并被彻底抵消。

第1个方案不可行理由是:模具修理拆装原来就麻烦,要是改了就更烦琐了。所有镶块的螺钉,销钉太多了,密密麻麻的,根本没有加导柱导套的地方。制造周期也很长。此方案不能考虑。

我认为第2个方案可行,理由:(1)改动量降至最低,成本也就最低,周期也短。(2)模具工作时凸模所受到的强大的侧向力,会被新增加的支撑块抵消的,从而使斜楔与本体一直保持相对位置稳定。最终保证了冲裁间隙0.22mm。

2.5用事实与美国专家沟通

现在终于找到根本原因了,看来美国通用公司原设计结构存在一定问题。因为这个项目是美国通用公司自己的设计草稿和意图,一汽模具制造公司设计员才作的图,并且图纸是双方汇签过的。我们对模具的任何修改都得经过美方的同意,我们无权私下改动。于是我就把这个情况反映给当时负责的监制人——美国通用公司专家,但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我的分析持怀疑态度。在他眼里这样小的空开不至于影响到凸模刚性,这简直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态度非常强硬,坚决表示原设计结构绝对不可能存在问题。并再次要求我们仔细查找模具制造、装配或其他原因。我就跟他说:“在这之前我们按照您的意见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可没有进展,现在已经走到死角,不妨按我的想法试试。”于是我就把第二个方案跟美方专家讲了,还把有空档的地方临时加了两个小铁块。试冲结果很好。他们一看就明白了,当即就决定了采用此方案。至此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2.6最终模具调试成功

经过3天时间,改进了模具结构。一个原本不能正常生产的模具一次试模成功,达到了合格模具的要求。如期完成模具制造工作。

3结论

设计的模具能否严格完成实现冲压工艺所需要的.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品质,凸模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很小的侧向力都可能使凸模弯曲或折断。因此,在模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侧向力,采取必要的结构或方法加以减小或消除。不管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细小,多不可思议。都要坚持科学分析、调查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820.

作者:薛长彦

模具支撑块设计论文 篇2:

整车定位策略设计浅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系列SUV车型定位策略设计开发的实例分析,总结设计中的问题,结合产品结构特点与工艺方案,制定出了整车定位策略设计规范,有助于更加合理地优化定位设计,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公差累积和有效控制整车尺寸质量。

关键词:汽车;定位策略;设计;基准;公差累积

0 引言

整车定位策略也就是整车定位系统(RPS),是指汽车零部件的冲压、焊接等工序所需使用到的加工基准和检测基准,整车定位系统设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开发工作,渉及整车造型、产品结构、工艺和工装等多个方面,还渉及冲压单件、焊接总成件和白车身骨架等。长期以来,大量的尺寸超差问题给汽车制造业带来了很多困扰,不仅影响零件功能的发挥,还经常导致零部件报废,使得汽车制造成本增加。同时,整精度差也给整车匹配带来了诸多麻烦,如密封不良、装配困难、间隙段差不合格等。影响整身精度的因素有整车造型、结构设计、整车定位策略、工艺和工装方案等,整车定位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零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可行性。因此,整车定位策略设计在汽车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一系列SUV车型的开发案例,我们分析总结出了一套设计规范,即从设计到制造、检测直至批量装车各环节所涉及的人员共同遵循的定位点及其公差要求。

1 整车定位策略的设计原则

在零件到总成的整个焊接和检测过程中,为保证零件在夹具和检具上的稳定性,检测状态和焊接状态的一致性,避免制件与夹具和检具件发生干涉等,在RPS的设计时需要共同遵守以下原则。

1.1 3-2-1原则

3个约束点在Z方向,形成一个面限制三个自由度(投影最大面),2个约束点在Y方向,形成一条线限制两个自由度(投影次大面),1个约束点在X方向,限制一个自由度。

1.1.1 零件定位优先选择孔定位,其次面定位,最后为切边线定位

从冲压工艺的实现来说,当零件的最大投影面积≥12mm×30mm的面时,根据冲模对冲裁件工艺性的要求,孔边距b与材料厚度t的关系是b≥2t, 孔间距a≥3mm,如图1所示,可实现冲孔,故优先考虑设计两个定位孔,对于特殊零件无法设计定位孔的,需考虑面和切边线定位。

1.1.2 定位孔的类型及位置

定位孔类型的选择一般分为两类,从对零件的精度保证和定位销维护两个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一类为圆销配合圆孔/方孔和圆销配合长圆孔/长方孔定位类型;一类为圆销配合圆孔/方孔和菱销配合圆孔/方孔,但是圆孔中切边销在第一个方向上接触并定位,在第二个方向上也有约束,如图2所示。

当定位孔位置波动距离h时,两个定位孔的孔间距a占零件总长度L的比例a/L越小,定位孔精度的变化对零件功能尺寸的影响越大,如图3所示,结合公差赋值和变化点的杠杆效应两个方面确认定位孔间距a,须满足a/L≥2/3。

1.1.3 定位孔方向的选择

定位圆孔的圆心应在定位长圆孔轴线上。当轴线与长圆孔不同轴时,轴与孔的间隙增加,孔距变化时,零件晃动;当轴线通过长圆孔轴线圆心时,轴与孔的实际间隙与理论间隙相同,孔距变动时,零件位置不变,如图4所示。

1.2 定位面大小的选择、位置、数量的要求

基准面的宽度一般选择(16±1)mm,当定位面的位置在1.0mm范围内变化时,两个定位面的间距a占零件总长度L的比例a/L越小,定位面的变化对零件功能尺寸的影响越大,如图5所示,结合公差赋值和变化点的杠杆效应两方面确认定位面间距a,须满足a/L≥2/3;RPS定位设计的原则是需要保证零件在检具和夹具上的稳定性,RPS设置的形状与制件形状越接近越稳定,RPS点覆盖面积需达到拖影面积的2/3以上。

对于面积大而且刚度不足的零件,在保障3-2-1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附加的定位点来保证其平衡状态。对于投影面积较小的零件,定位面只能布置下一个或两个RPS标准支撑块的时候,两个RPS点就可以限制这个定位面,从而限制3个自由度,可以不强制要求6个约束点,3-2-1原则是显示6个自由度,并不是一定要满足6个约束点。

1.3 RPS点继承性原则

RPS主旨是通过避免基准的转换,保证加工工艺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利用的准确性。单件及总成共用的RPS坐标一致,但单件及总成的RPS数量无必然的对应关系,具体布置情况要按工序的功能进行布置。

1.4 坐标平行原则

为获得准确的结果,定位点应当是平行于坐标轴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孔所在的面最好与坐标平行,如果不平行,角度也要尽可能的小。将合格的零部件放入两个定位系统中,会产生不同偏差。定位系统2会产生散差,零件不合格,在X方向存在偏差如图6所示(左侧图)。将合格零部件放入定位系统中,对比如图6(右侧图),定位系统1仅在X方向存在偏差,但定位系统2不仅X方向存在偏差,并且还影响到Z向。对比以上结果显示,不平行于整车坐标系的定位会导致尺寸合格的零件被错误地当成废品;模具根据错误的测量结果在X/Z方向修改,其实Z向没有偏差,X向的测量结果也是错误的;焊接总成的生产散差扩大,功能尺寸无法保证;工装被不正确地调整;导致后来生产的产品都是废品。

2 整车定位策略设计方法

2.1 共用RPS点的处理方法

为了避免RPS点的遗漏,并且能够确保共用的RPS点与各零件的零件特征不存在干涉风险,例如在A+B工位的RPS点,如图7所示,由于两个RPS点为共用点,那么单件A(分总成)和单件B(分总成),如图8示,都需要继承此RPS点。

2.2 RPS点与焊点的关系

定位块与焊点之间的距离d,如图9所示,现阶段焊钳宽度g=20mm,定位块的宽度为16mm,安全避让距离为2mm,d=(u/2+g/2)+2 mm=20mm,当两个焊点间的距离L≥40mm时,可在两焊点中间布置一个RPS支撑点。

2.3 RPS点与零件干涉风险的规避

RPS定点为支撑块的中点,支撑块宽度B=16mm,最小安全距离Gmin=1.5,RPS点到零件特征的距离L=B/2+Gmin=9.5mm。定位块离零件特征最小的间隙Gmin=1.5mm;当止口距离≥16mm时,定位块的压紧距离a,需占到压紧面宽度H的2/3,a≥2/3B;当止口距离<16mm时,定位块的压紧距离需占到零件止口宽度的2/3,a≥2/3H,如图10所示。

当零件止口宽度H小于9.5mm时,按照常规原则RPS点将在零件之外,故此类RPS点布置在止口宽度的中点位置,在夹具、检具设计阶段,由夹具、检具设计部门按微调原则对坐标点进行调整,调整后的RPS点满足以上原则即可。

3 整车定位策略优化

在初版数模完后,会根据整车定位规范和具体设计方法完成初版RPS设计,但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产品工程和制造工程是同步进行的,造型或者产品结构的变动都可能引起工艺和工装的变更,从而直接影响整车定位策略,此时,需由尺寸、产品和工艺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做出定位方案的变更。总之,整车定位策略是随产品结构和工艺方案的优化,不断改进并最终确定的。

4 结束语

综上分析,整车定位策略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涉及面广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同时,设计整车定位要有一套严格的设计规范和具体的设计方法,避免不同设计人员因为设计思路不同而使加工基准和检测基准不一致,造成公差累积。因此,只有在设计阶段不断地优化定位和结构设计,减少因定位不合理所造成的尺寸偏差累积,才能更好地达到有效控制车辆尺寸,提升整车精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蓝先.汽车整车定位策略设计开发的探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0:6.

[2] 李军均.基于实例的汽车整车开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作者:郭朋新

模具支撑块设计论文 篇3:

基于钻石模型的宁波模具产业竞争力分析

摘要:产业链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探求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为依据,以最具典型的宁波北仑模具产业为切入点,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撑产业、战略结构等方面对宁波模具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宁波模具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借以为政府决策及企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宁波模具 竞争力 钻石模型 政府决策

0 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形。宁波是我国模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十五”期间宁波模具业一直以25%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远远高于全国12%~15%平均发展水平。2008年宁波模具产业在国内原材料上涨,用人成本增大、美国经济不景气及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许多模具企业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宁波模具产业具有机制灵活、生产高效的特点,模具产业的发展及调整完全是依靠市场的个体行为。通过企业决策者个体的自组织调节达到整个模具产业的自我优化与结构调整。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及中国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外模具企业开始向中国转移。宁波作为临海工业城市,位处长三角南翼,成为外商的首选之地。模具企业也面临着空前的内忧与外患。本文以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7]为理论根据,以宁波模具产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模具产业链发展研究,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战略结构等方面分析宁波模具产业的竞争力,力图从中找出应对产业调整的机遇及应对策略,从而为企业及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1 竞争经济学之钻石模型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并提出钻石模型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与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术或投入相关的公司。他认为产业集群对产业竞争优势有重要影响:一是集群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集群可以推动创新,为将来的生产率提高作好准备;三是集群促进新企业和新服务的形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而这种产业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的国内合作而不是国内竞争,它是通过一个高度的本地化过程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钻石模型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企业战略与结构和同业竞争等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前四个因素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构成钻石模型的主体框架。四个因素之间彼此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决定产业竞争力的高低。

2 宁波模具产业竞争力分析

以宁波模具产业为研究点,以钻石模型为依据对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可用钻石模型进行分析。

2.1 宁波模具产业生产要素分析 生产要素主要指天然资源、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初级生产要素和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高级生产要素。区域产业的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决定于高级生产要素的培育。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毗邻东海,有海(北仑港)、陆(杭州弯跨海大桥,位于长三角二小时经济圈内)、空(有十多条航线)交通之便。宁波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政府在通讯、信息、交通等方面投入巨大。同时作为国内较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宁波独有的商帮文化及宁波人勇于求变的实干精神为模具产业的发展与腾飞提供了精神上的基础。至2008年宁波共有高校15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即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宁波万里学院和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中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得到教育部门和企业的认可。每年有近13万学生毕业,从而为宁波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后盾。为了进一步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宁波一年一次的高级人才洽谈会成为筑巢引风的桥梁。同时宁波人才网,宁波招聘网、中华英才网等网上人才市场成为宁波企业重要人才库。宁波市政府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2003年即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力争用5—8年时间培养数万名高层次、高学历、高技能的高素质紧缺人才,为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2 宁波模具产业需求分析 注塑机作为宁波装备制造业中的一部分对宁波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2006年,宁波市进出口总额4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出口额达到287.7亿美元。其中注塑机出口交货值完成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6.23%,同比销售产值增幅高出了17.44个百分点。塑料模具作为注塑机的必备装备为宁波地区的模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同时,宁波还是文具之都,宁波有文具制造企业864家,涵盖了书写工具、纸品本册、五金桌面文具、文件保管用品、化工类文具、教学用具、美术用品、学生用品、办公耗材等多个大类。产品80%以上出口。著名的宁波得力集团及制笔行业的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模具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小家电及厨具、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为宁波模具产业提供了平台。北仑模具企业已经为奔驰、大众、西门子、奥迪、福特、通用、马自达、摩托罗拉、诺基亚、沃尔玛、博世、飞利浦、美能达、三星、LG等世界知名企业提供优质模具产品或零件,与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一方面提升了自已的设计制造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使自已的视野更加开阔。

2.3 相关支撑产业分析 相关支撑产业的存在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机械和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本地供应商。本地供应商是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也是它最大的优点所在,因为产业要形成竞争优势,就不能缺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也不能缺少上下游产业的密切合作。目前宁波模具的上游配套企业主要包括模具材料供应、锻件及模架加工、热处理等,数量为150多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例如北仑耀明锻造有限公司、北仑机械锻造厂、北仑兴波模具技术有限公司、北仑热处理厂等企业。国际著名材料供应商一胜百公司也于2003年落户北仑,注册资金210万美元,专业提供模具材料和热处理服务。

2.4 宁波模具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主要指集群内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企业之间组织产品的方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各个企业的产权结构等。现代模具不仅形状十分复杂,而且技术要求更高,用传统的模具制造方法显然难于制造,必须借助于先进制造技术才能达到技术要求。宁波模具产业主要处于中低端,高端的模具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按照资金类型分布如表一所示。个体户企业占整个企业数量的65.45%,这一庞大的数量主要集中在规模很小的公司,如只加工一道工序的小工厂。这一类企业以利润为导向,在创新及技术上不会有大的作为,同时也容易形成同行恶性竞争。独资企业占16.91%是宁波模具的主力军,该类企业有很好的技术积累及固定的客户,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改革及创新的迫切需求。由于经过了个体竞争的洗礼,所以产业结构分工比较明确,与同行之间无恶性竞争。是产业链形成的主要力量。

2.5 政府及机遇 1997年国家针对模具行业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实行对重点企业增值税70%予以返回的办法。2001年,宁波北仑区共有车灯、精鑫、鑫达、辉旺、东雄、东海、燎原等7家公司享受了这一政策。2003年公布的168家扶持企业名单中,宁波38家(占全国22.5%),宁波北仑共12家企业享受这一政策,其中大碶街道有10家。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全国230家模具企业生产销售的模具产品实行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退还50%的办法。宁波有50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152号文)。自1998年起,宁波北仑区委、区政府决定对模具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并对模具企业引进先进设备予以专项补助。

3 宁波模具产业发展对策

从前述的钻石模型各因素分析中可知,宁波模具产业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在新的形势下,模具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时准确的掌握模具市场的需求,共同承担宁波北仑模具行业发展的责任。模具行业内部具体的应对措施有:

3.1 根据模具企业自身条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大力发展和推广模具制造新技术,深化CAD/CAE/CAM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标准件的覆盖率,提升模具产品的档次,缩短产品的试制和供货周期,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

3.2 抓住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北仑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外资的吸引力,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参加国际展览,与国外采购商合作,建立国外销售渠道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并从国际合作中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北仑模具的国际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国内模具产品市场,向产业链相关行业,如汽车行业、军工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日用品行业等方面开拓市场。

3.3 模具技术人才紧缺是北仑模具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积极与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发挥不同单元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点,探讨培养模具产业人才机制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切实解决人才问题。考虑可从模具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建立长期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两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

3.4 政府出台相关经济政策,推动模具产业集聚步伐,以现有模具基地为基础,引导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整合产品、信息链、技术服务链,提升模具开发、设计和制造能力。促进模具生产往标准化、专业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扩大产业规模。

4 结束语

本文以宁波北仑模具产业为研究对象,以竞争经济学的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分析、相关支撑产业及政府机遇等方面对宁波北仑模具产业进行系统分析,一方面探究模具产业链形成的原因其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及模具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企业及政府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周永泰.“十一五”振兴模具工业的途径与对策[J].机械工人冷加工. 2005年第7期.

[2]蔡紫金.我国压铸模制造的现状与发展[J].模具制造.2004年7期.(2003年数据).

[3]宋才飞.中国压铸发展概况与模具市场[J].2007发表.(2006年数据).

[4]周永泰.2007年上半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情况分析.中国机械与金属工业.2007年11月.

[5]周永泰.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塑料模具业.国外塑料[J].2007年25卷第5期.p45~46.

[6]周永泰.中国模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电加工与模具[J].2005年增刊.

[7]吴春芳.深圳模具业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2007年.

资助项目:宁波软科学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宁波模具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集群研究”(2008A10017)资助。

作者:张学昌 刘世锋 张振梅 刘 伟 贾志欣

上一篇:节能式缆车制作论文下一篇:液压油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