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型网络安全论文

2022-04-17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工程实践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研究课题。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教学方法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包括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兴趣小组等多方面内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综合型网络安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综合型网络安全论文 篇1:

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挑战、愿景与启示

摘 要:鉴往可以知来,鉴人可以益己,瑞士《2030职业教育发展使命宣言》清晰描绘了瑞士职业教育寻求全面革新的发展蓝图,明确了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导向。对于当前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职业教育行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应参照瑞士《2030职业教育发展使命宣言》的核心内容,立足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取长补短,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关键词: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挑战;愿景

作者简介:陆利军(1983-),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休闲教育。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MOOCS背景下地方高校战略重构与流程再造研究”(编号:14BGL207),主持人:刘俊学;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俱乐部运作模式下商科开放实验的学生自主管理路径创新研究”(编号:湘教通[2017]452号:535),主持人:陆利军。

瑞士联邦教育、研究与创新秘书处于2018年1月发布了《2030职业教育发展使命宣言》(以下简称《使命宣言》),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远期发展愿景,谋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并充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使命宣言》不仅清晰描绘了瑞士职业教育寻求全面革新的发展蓝图,而且也为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行业的结构调整、制度改革,提供了启发与借鉴。近年以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劳动力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职业教育的不断改进,我国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引入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发展理念与运营模式,信息化导向即为其中代表[1]。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将推广、普及信息化发展作为职业教育行业当前与未来的发展重心,并从宏观角度作出了科学部署。因此,加快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无疑也成为职业教育谋求全面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所以,国内职业教育应当充分立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实际,精准把握市场的主流需求,有针对性地参照、应用以及创新瑞士《使命宣言》中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与运营模式,以有力推动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一、《使命宣言》发展构想下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反全球化可能会削弱《使命宣言》对全球职业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助推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重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涌现与崛起,将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的欧美国家,在新一轮的全球资源配置中并未获取预期的效益与利益,因此也让反全球化思潮开始迅速滋生与蔓延开来。而在以往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内,欧美社会都占据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并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对于当前正处在全面转型期的瑞士职业教育而言,欧美的反全球化,导致其既要考量西欧、北美的利益诉求,又必须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合作关系。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瑞士职业教育面临二难选择,难以迅速而准确的定位。

当前瑞士国内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正处在关键的调整、试验与再优化阶段,参照《使命宣言》所创设的发展战略,无疑能够及时而全面地解析当今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使瑞士能够依据国内的发展实际进行深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自身在这一强势领域的引导力。尽管欧美的反全球化只是一种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寻求利益分配再平衡的阶段性现象,并不能从整体上改变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主流。不过基于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的考虑,在考虑是否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深化对话交流、加强合作,共同围绕职业教育信息化进行全面革新的议题上,瑞士也必然会权衡多方的博弈,必要时甚至会采取折中与妥协手段。因此,参照《使命宣言》发展战略,瑞士职业教育行业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独立创新的基本理念,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实现自我创新,才能在日益白热化的发展竞争中保持并强化主动权。

(二)行业类型单调增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资源配置、管理的整体难度

培养综合型的职业人才、提高职业教育管理水平,是瑞士《使命宣言》的核心目标之一。综合型职业人才的锻炼、培育,既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办学体制以及师资建设,又对完成实习、实训的场所配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服务业占据主导的产业结构,则让瑞士职业教育在完成基础硬件布局上,面临着成本升高、运营难度增大等问题。在瑞士目前的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工业占比不到30%,因此,较多用于职业培训的设施、设备,均有赖于进口。对于一些需要在大型室内外场所进行模拟实训的职业科目,较大的投资与较高的运营管理难度,则又都对整个教育行业的全面调整、深度变革产生了更为明显的制约作用。

在高度成熟、发达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助力下,瑞士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在近年来实现了质的转变。而服务业占据主导的现状,则让《使命宣言》所拟定的发展规划,受到了硬件资源环节投入与管理上的压力。因此,对于当前仍有待扩大规模、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而言,瑞士需要全面考量硬件资源改造、维护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合理配置信息化培训所需的场所、器材等硬件资源,继而才能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推进的基础。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地区差异明显,统一推广难度较大

《使命宣言》中所确定的愿景与战略,是基于瑞士相对匮乏的自然资源、有限的人口与消费市场以及永久中立国的国家身份等特殊国情而创设的,其强调要立足本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去集中、优先发展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国家战略、政府支持层面,抑或是社会响应和市场反馈上,都有其特殊性。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培训领域,瑞士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运作模式。这就决定了瑞士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并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普适性。

由于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意识的差异,当前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仍存在进一步提高的发展空间。参考《使命宣言》推动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全面改革,必须要正视国内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在理念、制度以及模式上的差异性,有選择地参照其所提出的战略规划,立足当前各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围绕信息化培训的推广、普及进行观念转变与体制改革,充分扩大信息化培训在各个地区职业教育行业中的影响力、辐射力。

二、《使命宣言》为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突破导向

(一)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培养综合型职业人才,带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在《使命宣言》中,明确指出要继续发挥、加强职业教育覆盖与辐射优势,通过有效引导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与背景的受教育群体,充分进入劳动力市场,扩大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储备量、激发市场的竞争活力,驱动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瑞士当前的教育体系之中,职业教育以接近70%的占比成为绝对主导,直接吸纳、消化了80%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后的青年群体,成为整个国家适龄劳动力的培育中枢。

考虑到信息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通过参照《使命宣言》中所强调的促进职业教育的终身学习、培养综合型职业人才的战略布局,瑞士需要以提高信息化培训覆盖面、增强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具备应对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共享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推广远程教育等作为重点,构建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社会持续培养、输出均衡发展的综合型职业人才,进一步夯实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人力资源基础,驱动职业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2]。

(二)强化信息化共享发展协同力,优化、提高职业教育的治理结构与综合质量

与欧美其他国家、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相比,瑞士职业教育一直强调联邦、各州之间应当进行优先性的共享合作。在《使命宣言》中,也将更公平、合理地分配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与任务,调整与完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作为重点。考虑到全球一体化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职业教育的从业者也需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对接当前企业、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通过不断创新运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推动职业教育远期发展的应用研究,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同行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加快跨境的融合发展,优化办学体制、完善师资建设,从而稳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与综合质量。

结合当前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则应当将强化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发展作为重点,通过加快导入专题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专业网站等一系列优质的信息化培训资源,同步配合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平台,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也要完善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扩大数字化资源开发基地规模,进一步优化当前瑞士职业教育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其运转效率。

(三)提高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注重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与交流模式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浪潮的荡涤之下,职业教育的受教群体也更为强调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成长与发展。瑞士《使命宣言》明确指出应当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与培训途径。对于承载学生职业教育教学任务的院校而言,《使命宣言》强调应将其作为必要性的基础模块,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继续培训,通过持续增加、完善以及创新个性化的学习与培育方式,将帮助受众获得更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当前与未来的重点发展任务之一。

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主要依托政府主导、院校承办,而院校又是影响信息化全面落实、有序推进的基础所在。因此,把握《使命宣言》对于加强学校师资建设、拓展学习交流手段的核心要求,瑞士国内的职业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快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信息化环境的营造,普及信息化学习、交流的教学工具,引导师生群体熟练掌握信息化技能,使信息技术全面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深度融合。此外,瑞士职业院校应保持更为开放的态度,对于职业资格认证机制的建设与改进,针对受众的主流需求,提供更具新颖性、实用性以及推广性的交流互动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当前影响力最大的信息化媒介,增强对带动受众参与、支持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四)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促进职业教育的垂直整合与水平融合

注重递进性、对接性以及整合性,确保瑞士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相对开放、多元的教育发展格局。随着信息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行业内部竞争格局的升级、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瑞士职业教育也通过发布《使命宣言》,专门针对基础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朝向信息化转型发展,提出了加强整个行业垂直融通与水平融通的新任务与新目标。

当前瑞士职业教育信息化正处在蓬勃发展、寻求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参照《使命宣言》中提出的整合资源、联动发展的创新理念,应围绕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专家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加强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资格认证、质量评定以及绩效评估等。持续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机动性、适应性,立足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潮流的引导,精准把握当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完善以及创新现有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办学机制和师资建设,借以充分推动双元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广与普及,逐步增强职业教育信息化适应和应对市场考验、良性影响市场发展走向的能力。

三、瑞士职业教育发展2030愿景与战略原则对全球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一)顺应全球化潮流、明确行业定位,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能力

瑞士行业历来重视发展规划的前瞻性、运营模式的创新性,注重紧跟时代潮流与社会需求,同步进行教育理念、教学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的动态更新。因此,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也应当正视、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对行业的远期发展进行精准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变革的基本战略,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支持与引导之下,职业教育信息化应依照“政府引导、标准引领、项目示范、分步实施”的推进方式,逐步对行业整体的规划理念、管理机制、运营模式进行全面革新[3]。全球职业教育应将加快职业教育的数字信息化校园建设、信息化教育的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以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推广等作为重点,稳步建立起覆盖面广、机动性强以及实效性高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网络,深度改善职业教育的內外部环境。同时,也要加强示范性虚拟实训基地的建设,围绕培训的信息化更新,导入更具创新性、差异性以及多样性的教育体系、办学体制以及师资力量,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4]。

(二)创新职业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模式,合理配置实训实习的软硬件资源

保持与推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是确保瑞士能够有效降低青年失业率、长期拥有先进制造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继续汲取鼓励原创与创新、强调复合型职业人才培育等成功经验,以职业培训的信息化发展为突破口,全球职业教育行业应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深度探索,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全面对接。丰富、更新教学、实习以及实训模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受教群体的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加快信息化培训的推广与普及。在提高实习、实训场地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之上,也要加强与完善基于信息化的职业培训管理和服务机制,合理整合远程协作、动态交流、即时互动、高效课堂以及移动训练等多种信息化教学元素,及时推送各类精准、实用的配套服务,进一步强化教、学、练、用之间的融合性与转化性,由此去充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综合质量[5]。

(三)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综合治理水平,构建网络安全防控处理体系

不断建立与完善分工明确、职能清晰、高效协作的综合性治理体系,为瑞士职业教育行业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强劲而持久的驱动力。全球职业教育行业的信息化改革,也应当将提升教育教学的综合治理水平作为切入点与突破口。借助信息化工具与管理机制,不断强化行政、教学、科研、学生以及后勤等环节之间的协同性,建立与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综合型的信息化治理平台,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服务与决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基于降低信息化运营风险的考量,全球职业教育行业也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逐步施行网络安全责任制、信息安全等級保护制,通过构建与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改进监测、反馈、应急处理机制,有效提升职业教育从业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处理能力,确保整个防控、管理体系更为稳定与高效[6]。

(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推动跨行业发展

高度完善的学徒制培育模式、成熟多样的师资建设机制,使瑞士职业教育不仅保持着极高的教学水准,而且也能够紧密对接社会需求、确保教育价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良性转化。结合目前职业培训信息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则需要在充分增强师生与管理层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推动职业培训信息化的校企合作以及跨行业发展。一方面,全球职业教育行业应当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培训、考核,有效提高其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鼓励其进行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另一方面,全球职业教育行业应该以职业培训信息化的推广、普及为契机,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去支持、引导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并充分带动相关联产业以及跨行业之间的共享发展,逐步形成产教融合、多方共赢的发展新格局[7]。

(五)立足各自发展实际、提升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共建共享信息化资源

倡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互利合作、共赢发展,令瑞士职业教育一直引领行业的发展潮流,释放出深远而持续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当下全球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信息化升级,也正是对加强行业内部合作、促进互惠发展的充分探索。因此,在充分了解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现阶段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应当大力推进信息化培训的优质资源遴选、共享,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职业培训信息化资源库,不断导入与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职业院校的模拟实训教学机制。合理开放职业培训信息化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加强与第三方专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共同进行信息化培训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8]。不断加强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融合性、转化性,利用信息化资源带动职业教育行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职业人才的创造、竞争优势,促使职业教育行业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链条之中,进一步增强整与提高个行业的社会服务意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洲.瑞士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困境应对[J].职业技术教育,2016(21):61-63+85.

[2]方绪军.瑞士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历史脉络、本土特色以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8(5):61-63+85.

[3]杨英法,苗方朔.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6):68-69.

[4]吴边,张敏.瑞士职业教育的VET体系特点及启示[J].商情,2017(8):118-120.

[5]王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7(8):118-120.

[6]黄小璜,王传金,潘雪涛.区域现代职教共同体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7(31):33-35.

[7]杨英法.“动态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8]谭积斌,曾卉玢,杨满福,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8(4):33-35.

责任编辑 吴学仕

作者:陆利军

综合型网络安全论文 篇2:

面向软件服务外包的工程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工程实践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研究课题。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促使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教学方法等问题。文章在分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方法和建议,包括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兴趣小组等多方面内容。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工程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民办高校

0.引言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散,但软件产业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已持续复苏。全球软件市场扩容的同时,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步伐尤其惊人。2011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2.4%,产业规模比2001年扩大了十几倍,年均增长高达38%。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中国所占份额由不足5%上升到超过15%。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软件产业的区域分布逐步打破过去京粤两地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局面,仅江苏省软件收入增长占全国比重,已经比10年前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2010年9月,南京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称号。2010年,南京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2011年9月,南京市政府表示:南京将以“一谷两园”(中国软件谷、江苏软件园和南京软件园)为核心,打造以软件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世界软件名城。

南京的软件基地聚集了中兴通讯、华为、亚信联创、烽火科技、阿尔卡特朗讯等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企业,还有东软、文思海辉、润和、软通动力、焦点科技等一批新兴的软件外包公司。如此众多的软件领军企业选择在南京发展,除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及成本因素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南京的科教优势明显,集中了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把软件人才资源的发展置于最优先的战略地位,以人才的优势赢得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软件行业的共识。

1.现状和问题

目前,全国有超过500所高校开设计算机专业,既有综合型重点高校,也有普通院校,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这造成高校办学同质化日益严重,与社会需求不完全吻合,大量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就业困难。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跟不上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快速发展;②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学校缺乏与企业的内在联系,没有真正开放的办学机制,学生的实践训练得不到有效保障;③师资队伍水平不能适应工程应用型教学需求,缺乏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④人才培养局限于技术,忽视工程实践对人才的新要求(如沟通能力、责任感、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一方面取决于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受制于自身的办学基础和条件。民办高校对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突出“应用型”,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主,着力培养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培养能在生产和工程第一线从事工程实施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这样的应用型人才也是企业第一线所必需的、不可取代的人才。

2.实践教学的创新举措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一般性地方高校的民办院校必须及时把握行业趋势,面向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才能完成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

2.1教学内容调整

在我国现有大学的本科教学安排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数很有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使得高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满足向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的要求。

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至少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才能跟得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调整过程中要毫不吝啬地剔除应用前景狭窄的课程,增加能反映产业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制订2013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删去了管理信息系统、硬件维修技术等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增补了软件界面设计、IT文档规范训练、软件工具实践等实训类课程。在最终方案中,实践教学学分超过总学分的30%。

在每学期开始阶段,学院对大部分偏实践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通常一门课由一个老师牵头,多个老师参与,并聘请企业专家共同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以审核后的教学内容作为上课的依据,并对重点、难点和核心模块进行2-4次集体备课。如在新的教学大纲中,移动系统开发课程不再讲授J2ME程序设计内容,而改讲Android系统开发;Web设计基础课程除了HTML、JavaSeript等内容外,还补充了JQuery知识点。

2.2教材建设

一本教材连续使用多年的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对变化较快的计算机专业,这已成为阻碍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编写好的教材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学院要抓住计算机技术的社会应用先进于学校这一特点,通过密切的校企合作,聘请校外专家作实验教学指导顾问,不断将工程技术中的最新成果和经验充实到教材中。在近3年时间内,学院公开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指导》《软件工程实验教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嵌入式Linux开发教程》等11部实验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2.3课程设计与实训

我国传统的理工科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主要是沿用欧美教学体系导致的。美国工业企业的研发力量很强,各自有其专长的技术和生产力,所以高等工科院校主要是让学生打好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由企业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的研发力量不强,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宜定位为工程师。

计算机学科是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学院根据计算机学科理论、技术、研发并重的原则,从提高综合能力出发,除设置基本实验外,还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并在每学期末安排2周的课程实训。从大一第2学期开始,至大四第1学期为止,各专业至少包含6个综合课程设计,如C语言课程设计、Web课程设计、Java企业级B/S开发课程设计等,着重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表1展示了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的所有综合实践课程,全部由合作企业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授课。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强调学生独立完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4实训实验室和培训基地建立

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过程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经历掌握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是学习与实践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的综合过程。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学生从步人工作岗位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常常需要很长的适应周期,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内在联系,高校的教学往往自成体系且自我封闭,有“重学轻术”的倾向;企业方面则缺少参与教育的驱动力和积极性。

IT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外包行业的兴起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同时由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使高校和企业走到一起,形成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

“校企共建实训实验室”旨在借助企业的技术力量,在高校建立与企业研发环境相类似的实验室。自2006年以来,我校共新建联合实验室9个,主要有与IBM合作建设的Java EE实训实验室、与Microsoft合作建设的,NET实训实验室、与东软集团合作建设的服务外包实训实验室、与南大苏富特合作建设的网络安全实训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除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在每周六、日面向全校学生免费开放,为满足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企共建培训基地”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又一典范。自2007年以来,我校已建立15个校外培训基地,合作企业主要包括印度TCS公司、江苏软件测试中心、中软国际、文思创新、润和服务外包、焦点科技、诚迈科技、国电南自、香港新华科技集团、江苏软件园Linux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这些外部培训基地承担起大四学生最后一年(少部分是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训练。从2009年开始,已有4届380多名毕业生进入培训基地接受实训。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科研和实践资源,促使学生在企业接受工程实践能力训练。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不仅增长了技术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熟悉了技术管理流程和公司规范,增加了就业机会。

2.5课外兴趣小组成立

针对学生的客观差异,学校要爱护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兴趣,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内辖Java、.NET、软件测试等7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配置专用实验室和专门的指导老师,每个小组的人数始终维持在10~15人,由2-4年级学生组成,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参与青年教师的科研活动。

2007年以来,学院以兴趣小组成员为依托,已申请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9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3项;并多次参与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竞赛,取得2008年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一等奖1项,2011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2011年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江苏赛区优胜奖1项,2011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江苏省赛区二等奖1项,2011年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三等奖4项,2012年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2名、优胜奖6名,2012年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2012年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项。

2.6社会能力培养

计算机软硬件的大型化和复杂化致使大部分工作都必须以团队方式开展。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在对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鉴定准则中提到了11种能力,其中就包括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交流能力包含倾听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沟通技巧。除此之外,作为合格的职业人,还应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事业心、进取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等。为此,院系为毕业班学生开设了IT职业素质训练、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等课程,并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请来资深专家开展“面试技巧”和“IT技术前沿”系列讲座,讲座之后由辅导员和校就业办老师对学生进行多次面试训练,助推学生顺利就业。

3.结语

三江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和社会发展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2011年10月学校与江苏省软件测试服务中心联合开办的第1期“校企合作培养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试点班”如期结业,33名学生全部进入企业;第2期班级28名学生也全部进人企业。2011年我校与印度TCS公司合办的“TATA Oracle-ERP班”和“TATA Java班”共向TCS杭州分部输送合格学生17人;2012年上半年,又向杭州分部输送4人。

几年来本科教学的实践表明,民办院校面对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紧缺、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只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加大投入,办出特色,就一定能保证和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开创学生、企业、高校和社会4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去年软件业收入1.84万亿元同比增长32.4%[EB/OL].(2012-02-18)[2012-12-24].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0846/17148411.html.

[2]南京日报,共同把南京建成世界级软件名城[EB/OL].(2011-09-06)[2012-12-24].http://news.163.com/11/0906/04/7D895N7800014AED.html.

[3]中共南京市委网,南京软件园:中国第一软件名城“特色北翼”[EB/OL].(2012-09-06)[2012-12-24].http://www.njsw.gov.cn/www/swww/cymc-mb_a3912090681030.htm.

[4]人民日报·南京:倾力扶持软件产业[EB/OL].(2012-10-29)[2012-12-24].http://news.cntv.cn/china/20121029/100647.shtml.

[5]冯茂岩,曹志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9):65-70.

[6]应毅,叶传标,任凯,民办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三江高教,2012(I):13-15.

[7]张光斗,高等工科院校要培养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10.

[8]张光斗,工程师:工科大学的培养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3.

[9]李正,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8(3):17-19.

(编辑:彭远红)

作者:应毅 杨丽萍 叶传标

综合型网络安全论文 篇3:

中国新版国防白皮书亮点解读

2013年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国防白皮书,从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武装力量建设与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等五个方面,对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国防力量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中国国防白皮书从1998年起每两年发布一次。相比之前。此次的国防白皮书出现了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一:白皮书发表从综合型向专题型转变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每两年发表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都属于综合型的,其以全景式的特色介绍了国防安全领域的新情况新发展。此次发表的新自皮书则集中介绍了近些年来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情况。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我国将发表综合型白皮书调整为综合型与专题型白皮书交替发表、有序结合的方式,这是中国国防白皮书在拟制发表方式上的一个变化。说起这种调整变化的意义,首先是内容聚焦。专题型白皮书有利于集中深入地阐述国防和军队建设某一领域或方面的政策原则、历史沿革、变化发展。其次是针对性强。专题型白皮书可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确立主题、设置议题,有利于主动及时发声、妥善回应关切和抢占舆论先机。第三是方式灵活。较之结构内容相对稳定的综合型白皮书,专题型白皮书发布方式和周期更加灵活,发布时间根据形势变化而定,内容可长可短。

亮点二:亚太安全危机被高调提及

白皮书在第一节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中明确指出,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舞台,美国调整亚太安全战略,地区格局深刻调整。有的国家深化亚太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存在,频繁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个别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采取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的举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事端。再加上近期的朝鲜半岛紧张的局热,不能不令人对当前的亚太安全问题担忧。

正是基于此,白皮书进一步指出,我国正在加强战备工作和实战化演习演练,随时应对和坚决制止一切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挑衅行为,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与此同时,我国近几年高调亮相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像“辽宁”号航母入役,歼-20、歼-31新型战机和运-20新型运输机试飞,以及反导和反卫星试验等,充分展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还是要凭实力说话。

亮点三:太空战、网络战成战略制高点

白皮书指出,机械化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主要国家大力发展军事高新技术,抢占太空、网络空间等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这里所说的信息化战争形态在以前的白皮书中都有所提及,但对于太空战、网络战则是首次提出,并明确指出这是未来的战略制高点,足见中国对太空战和网络战的重视程度。

太空战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统,以争夺制天权为目的的作战行动,是以地球的外层空间为战场所进行的攻与防的作战。它既包括作战双方天基武器系统之间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和空中目标的打击以及从地面对天基系统发动的攻击。其目的就是剥夺对方对太空的使用权。近年来我国在太空战的防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07年1月23日,中国外交部对外证实,2007年1月11日,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反卫星试验。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在2013年1月27日发布消息证实,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预期目的。并强调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我国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九次载人航天飞船试验发射任务,第十次载人航天飞船试验发射任务即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未来还将独立发射组建自己的空间站,在和平利用太空的同时,也能制衡其他国家对太空的军事利用。

网络战是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网络攻防行动。它正在成为高技术战争的一种日益重要的作战样式,可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情报信息和防空等军用网络系统,甚至可以悄无声息地破坏、瘫痪、控制敌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系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我国对网络安全十分重视,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设施已经建设齐全,但来自境外的网络攻击每年都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2013年4月15日的《解放军报》就认为,美国大谈网络战略是搞假合作真对抗。另外,2011年5月25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大校首次确认,解放军已建立了网络蓝军,以此应对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

亮点四:加强海外军事行动能力

白皮书首次指出,我国要加强应急救援、海上护航、撤离海外公民等海外行动能力建设,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大家应该记得,在利比亚战争前夕,我国进行了大量的撤挢行动,除了运用民航客机外,还动用了空军的军用运输机。

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在利比亚的中资机构和人员面临重大安全威胁。我国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撤离海外公民行动,空军动用4架伊尔-76运输机前往利比亚撤出我国侨民,海军出动“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前往地中海为运送侨民的游轮护航,此次我解放军与国内其他部门紧密协作,共计撤出35860人,胜利完成了海外撤侨任务。

亮点五:公开陆海空总兵力

新版白皮书公开了我陆海空军现有总兵力,其中陆军85万人,海军23.5万人,空军39.8万人,并且对陆海空二炮的兵力构成情况进行了公布,显示了我国的军事透明度越来越高。

陆军集团军由师、旅编成,分别隶属于7个军区。沈阳军区下辖第16、39、40集团军,北京军区下辖第27、38、65集团军,兰州军区下辖第21、47集团军,济南军区下辖第20、26、54集团军,南京军区下辖第1、12、31集团军,广州军区下辖第41、42集团军,成都军区下辖第13、14集团军。

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和南海3个舰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基地、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

空军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和1个空降兵军。军区空军下辖基地、航空兵师(旅)、地空导弹师(旅)、雷达旅等。

第二炮兵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第二炮兵下辖导弹基地、训练基地、专业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目前装备“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

作者:姜浩 辛特

上一篇:城镇化生态环境论文下一篇:信息逻辑新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