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业务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阐述了下一代IP电信网业务结构的基本要求,通过与传统智能网的比较,分析了基于API的开放式业务结构的技术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网络的业务体系结构和3G网络的OSA/Parlay业务结构,最后简要说明了智能终端的业务接口,指出其进一步的研究课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智能网业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能网业务管理论文 篇1:

华为回应传言: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近日,有关华为造车要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华为心声社区官方网站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第一次官方层面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但会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并内部警告: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

华为造车的传闻源于余承东接管华为汽车业务。有消息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在与消费者BG进行整合,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已经合并,而总负责人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

10月3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对外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英文全称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几日后,余承东率队到访中国蓝谷,与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刘宇、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兼ARCFOX BU总裁于立国等进行会面。

随后,长安汽车宣布联合华为和宁德时代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余承东当时还通过视频发言称,“百年汽车产业与ICT产业一样面临着新时代的变革。两家公司强强合作,面向未来智能化、电动化汽车时代,共同打造新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和产品”。

有分析指出,华为的业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出售荣耀之后,作为一家体量巨大的公司,其原先的终端业务和运营商业务不足以支撑其长久的增长,智能汽车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汽车BU的业务介绍上不难看出,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上,华为几乎拥有全套技术。其五大业务板块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其中电驱动系统、车载电源、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已经推出了量产产品,并且实现了商用。这也是外界一直认为华为会造车的底层原因。

有消息称,虽然华为不造车,但是汽车业务将进行一些调整,事实上,调整的消息也早已在圈内传开,一方面是基于汽车本身业务线的梳理,另一方面是汽车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中有交叉重叠的部分,双方将进行一些整合。

据36氪报道,华为消费者BG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进行整合,后者将直接由华为高级副总裁、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管理。这也意味着,华为将汽车业务调整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上。此外,随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和消费者业务BG整合,华为在汽车业务上TOC的属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华为《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称,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现如今的产品体验很明显不单单看硬件,更重要的是软件生态的打造,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特斯拉现在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科技感、未来感的体验,这些其实都是顶级技术带来的好处。

去年10月,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在汽车领域的战略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再到今年8月的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在业内看来,华为之所以这两年会再三强调“不造车”,其背后就是为了打消各大车企的顾虑,更好地与车企们合作。但即使这样,外界对此仍然将信将疑,毕竟华为对于汽车领域的探索,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华为造车短期内不太可能。理由:一、目前造车还是属于重资产业务,造车产业链长,投入成本高,汽车对老百姓来说又属高消费品,这一点和智能手机业务有很大的不同,一旦直接宣布造车将会全面树敌,显然这是不明智的,看看博世就知道了,踏踏实实做最牛逼的供应商,闷声发大财真香。二、未来汽车向新四化方向发展,一台车70%以上的利润将来自软件部分,这一点足够满足华为的胃口了,而且新四化很好的结合华为的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软硬件开发技术,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做智能汽车产业的第一。三、在未来,汽车发展到可以模块化低成本的智能電动车时,不排除华为将直接参与造车,将智能汽车定义为智能手机之后又一大终端设备。根据目前的趋势,华为已强势进入智能汽车供应商行列,与绝大多数车企已开展合作,目前曝光的北汽新能源、广汽新能源,比亚迪汉等均搭载了华为的智能汽车技术。

“现在的汽车离不开博世,我相信五年后的智能汽车将离不开华为”,业内分析人士称。

作者:刘回春

智能网业务管理论文 篇2:

IP电信网中的业务体系结构

摘要:

文章阐述了下一代IP电信网业务结构的基本要求,通过与传统智能网的比较,分析了基于API的开放式业务结构的技术特点,并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网络的业务体系结构和3G网络的OSA/Parlay业务结构,最后简要说明了智能终端的业务接口,指出其进一步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IP电信网;业务体系结构;应用编程接口;分布对象技术

FollowingastatementofthefundamentalrequirementsofservicearchitectureofthenextgenerationIPtelecomnetwork,ananalysisisgiventothetechnicalfeaturesofAPI-basedservicearchitecturethroughacomparisonwithtraditionalIN.DetailedintroductionisthendevotedtotheservicearchitectureofsoftswitchnetworksandOSA/Parlayservicearchitectureof3Gnetworks.Finallyabriefdescriptionisdirectedtotheserviceinterfaceofintelligentterminalsandsomefurtherstudyissuesarepointedout.

IPtelecomnetwork;Servicearchitecture;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Distributedobjecttechnology

上世纪末,在以Web为标志的IP技术的推动下,电信网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深刻的变革,IP电信网已无可争议地成为通信网演进的主导方向。各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面向下一代网络的基础设施,全球电信业规模高速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巨额的投入远未获得预期的收益,致使西方发达国家电信业本世纪初出现严重的萎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型网络缺乏符合用户需要、具有市场效益的新型业务。因此,目前通信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十分重视网络业务的开发和部署,其技术关键就是要有一个适应IP网络环境和应用特点的业务体系结构。

IP电信网业务体系结构有3个基本要求:

(1)开放性

业务的定义、生成和部署独立于下层网络,具有跨网络平台的可移植性,可由独立于网络运营商的第3方开发和提供,易于用户按照自己的要求定制个性化业务。

(2)分布性

业务控制将由传统电信网的集中式控制模式转换为分布式控制模式,支持业务控制功能和网络控制功能交互的位置透明性。

(3)融合性

应能灵活提供综合多种网络能力的融合业务,特别是话音/数据融合业务将是IP电信网业务发展的重点。

实现上述要求后,将使网络运营商节省大量的业务开发和维护投资,有效地提升网络价值;将使第3方业务开发商和运营商获得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具有快速推出新业务的能力;同时将使用户充分享用下一代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围绕上述目标,电信界和计算机界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对象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技术为核心的跨网络的融合业务体系结构。

1、基于API的开放式业务结构[1]

90年代初,电信界成功地推出了快速提供增值业务的智能网体系结构,其核心就是将业务功能从交换机中剥离,实现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的分离。当电信网向IP方向演进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将智能网的控制结构延伸到IP网络。由于电路交换网和IP分组网的差异仅在于底层传送机制的不同,对于应用层来说,两者实现同一业务时的业务逻辑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同样的SCP(业务控制点)和同样的INAP(智能网应用部分)协议进行控制。具体来说,可以单独设置IPSCP或者共享原有智能网的SCP,后者要求INAP协议在IP网络中透明传送,为此设立了信令网关。此外,由于智能网业务是基于SSP(业务交换点)的有限状态机触发的,而IP网络并不保留状态信息,因此在IP电信网的软交换机、网关控制器中都引入了呼叫状态机,以支持智能网业务控制结构。

上述演进方式固然简单,但是带有电路交换网固有的先天不足。首先,其最大的问题是,由于7号信令的专用性和INAP的复杂性,智能网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网络,分离的SCP仍然属于网络运营商管辖,因此,用户只能在网络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范围之内选择自己所需的业务;其次,智能网触发机制基于传统呼叫模型,因此只适合于电路/会话连接型业务,并不能支持IP网络环境下的融合业务;另外,虽然智能网采用SIB(业务独立构件)重用技术实现业务的快速创建,但是SIB本身并不是面向对象的,难以实现分布式控制和有效的软件重用。

于是,人们进一步提出了基于DOT(分布对象技术)和API的开放式业务体系结构。众所周知,DOT采用抽象对象模型定义可重用的基本构件,通过DPE(分布式处理环境)远程对象调用机制实现分布网络计算,其自成体系的对象封装、统一的接口定义和公共的系统服务提供了对象位置的透明性,屏蔽了底层网络的实现细节,使得电信网的功能和资源以规格化的对象形式开放给业务层使用,业务层设计无需知道下面复杂的网络控制协议。这样,使业务层完全独立于网络层和呼叫/会话层,成为单纯的计算机软件控制平台。当然,为了确保不同设计者开发的业务逻辑在不同网络和运营域的互操作性,上述抽象对象模型必须统一定义,这就是标准化的API。目前,为信息业界广为采用的就是由Parlay集团定义的ParlayAPI,典型的DPE技术包括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DCOM(分布组件对象模型)和RMI(远程方法调用)。

图1通过比较的方式示出上述业务结构的特点。图1(a)为传统智能网结构。其中,SSP和SCP之间的C接口属于网络内部接口,两者均为网络提供商的设备。端用户只有一个唯一和网络提供商的接口——B接口,因此只能在网络提供商指定的业务范围内选择其业务。图1(b)为基于API开放式业务结构。其中,接口C是开放式接口,接口上方的业务层归属独立于网络提供商的第3方业务提供商,其位置一般在网络边缘,顺从网络智能外移的演进趋势。端用户除了和网络提供商的接口外,还有与业务提供商的接口——A接口,通过此接口用户可定制或修改业务,业务提供商可以据此快速提供用户所需的个性化业务。

2、软交换网络的Parlay业务结构[2]

作为下一代交换网络发展方向的软交换网络采用ParlayAPI构造其业务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其中,由业务运营商提供的第3方业务平台装载各种业务逻辑,与数据库配合完成对业务的控制,相当于分布式的SCP。应用服务器平台装载各种业务能力服务器,每一种服务器对应一类ParlayAPI。例如,图中CC负责呼叫的建立、选路、监视和释放,这里的呼叫可以是普通呼叫、会议呼叫或者多媒体形式的呼叫;UI负责用户交互,相当于传统智能网中的智能外设;GM负责各类媒体信息的处理。业务逻辑通过内嵌的ParlayAPI函数调用应用服务器中相应的业务能力,后者再指令下层网络的控制实体,完成所需的网络动作。例如,CC将通过和SSW(软交换机)的交互完成呼叫连接建立或释放,UI和GM可通过控制软交换网络中的MS(媒体服务器)完成所需的功能。业务能力的定义独立于下层网络,当该业务能力要求由某类网络完成时,应用服务器就将该业务能力指令映射为相应的网络接口协议,例如SIP协议或H.323协议。通过这样的机制,复杂的下层网络协议将对第3方业务提供者完全屏蔽,业务开发者只要组合调用API函数,就可以灵活地构造各种跨不同网络的增值业务,每一种业务可能会用到多个API业务能力。

从ParlayAPI的角度看,第3方业务提供平台为API的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是API的服务器端。从下层网络的角度看,应用服务器平台将ParlayAPI指令映射为对应的网络协议,因此又称其为Parlay网关,该网关设备通常由网络运营商提供。为了支持分布式业务提供环境,第3方业务提供平台和应用服务器平台之间一般通过CORBA中间件通信。Parlay框架接口负责对第3方业务运营商的认证和鉴权,根据业务接口的要求搜索和选择相应的基本业务能力,同时还提供负载管理、故障管理、操作维护管理以及业务预定等功能,以确保第3方开发的业务有控制地、安全而可靠地在各类网络平台中运用。框架接口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允许应用服务器平台接入第3方提供的基本业务能力。考虑到API和底层网络标准可能的更新,框架接口提供了业务注册API,第3方开发的增补业务功能可以通过该API加入,从而使应用服务器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原则上说,ParlayAPI可以通过应用服务器平台与任何下层网络交互,也就是说,业务层可经由统一的中间平台控制各类网络,包括各种传统电信交换网(GSTN)。例如在图2中,软交换网络也可通过此统一的结构和智能网互通,其过程是:软交换机满足触发条件后,经应用服务器平台向第3方业务逻辑发送业务请求,业务逻辑再通过API命令应用服务器向智能网SCP发出请求。此时,应用服务器平台是一个完全的Parlay网关,有些厂商的确就是这样设计应用服务器平台的。另一种和智能网交互的方法是,软交换机触发后,直接经由信令网关向SCP发出业务请求,不需要通过应用服务器中介控制。这种方法在ParlayAPI部署之前已经标准化,因此许多厂商仍然采用这种机制实现软交换网络和传统电信网的业务互通。

在上述体系结构中,按照业务实现的不同方式,可将软交换网络中的业务划分为4类:

(1)基本业务

就是最基本的呼叫/会话连接控制业务,由软交换机自身完成。它是最简单的业务,也是其他业务的基础。

(2)补充业务

指的是原来GSTN中已定义的附加业务,如呼叫前转、呼叫等待、呼叫筛选、定时唤醒等,这些业务同样也要向IP终端用户提供。其实现同样只需要用到软交换机自身的功能,但是需内置数据库设定用户业务特性和权限。

(3)智能网业务

指的是借助传统智能网向软交换网络用户提供的增值业务。如前所述,这类业务一般要求软交换机通过信令网关和智能网的SCP交互。信令网关完成底层传送协议的适配转换,INAP协议消息在软交换机和SCP之间透明传送。

(4)开放式业务

指的是通过ParlayAPI开放式业务结构,由第3方提供的增值业务。它充分体现了软交换网络的潜在价值。目前市场十分感兴趣的就是涉及话音通信和Internet的网络融合业务。

3、3G网络的OSA/Parlay业务结构[3]

和第2代移动通信网络(2G)相比,3G核心网络的特点是引入了分组交换,相应地在业务上支持Internet、VoIP(IP话音)和IP多媒体业务。3GPP标准中的核心网分为电路交换(CS)和分组交换(PS)两部分。CS域的网元及接口和GSM核心网几乎相同,仍然基于传统的TDM(时分复用)技术,但引入媒体网关功能(MGF),以支持VoIP或VoATM。PS域基于TCP/IP协议,其基本网元为支持分组交换的SGSN(GPRS服务支持节点)和支持与其他分组网络互通的GGSN(GPRS网关支持节点)。两个域共用用户归属服务器(HSS)。

为了向移动用户有效地提供基于IP技术的综合业务,3GPP核心网专门定义了一个IP多媒体子系统(IMS)(见图3),它包含了3G网络的业务体系结构。

IMS采用SIP作为基础协议。其中,CSCF称为呼叫/会话控制功能,是网络控制的核心网元。在3G网络中定义了3类CSCF:作为移动用户接入IMS的SIP代理服务器——P-CSCF、运营域的入口SIP代理服务器——I-CSCF以及实际处理具体呼叫/会话的S-CSCF,后者的主要功能包括地址解析、呼叫/会话控制和增值业务触发,其地位相当于软交换机。HSS存放用户信息、业务信息、本域S-CSCF位置信息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原始信息。媒体网关功能(MGF)和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GCF)的作用和CS域中的对应网元一样,也是提供RTP流和PCM流的适配变换,支持IMS和GSTN的互通。媒体资源功能(MRF)和媒体资源控制功能(MRCF)的地位则相当于软交换网络中的媒体服务器(MS),提供会话中的媒体流处理功能。

其他网元与S-CSCF一起构成3G网络的业务体系结构。与软交换网络类似,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也可以将3G支持的业务分为4类:

(1)基本业务

就是最基本的呼叫/会话连接控制业务,由S-CSCF直接处理,无需其他服务器介入。SIP控制消息经由P-CSCF和/或I-CSCF终接至S-CSCF。

(2)传统移动智能网业务

即CAMEL(客户化应用移动增强逻辑)业务。此时,S-CSCF将业务请求发往IM-SSF,然后由CSE(CAMEL业务环境)控制业务的执行。IM-SSF和CSE之间的接口协议为CAP(CAMEL用户部分)。

(3)网络运营商提供的增值业务

此时,S-CSCF将业务请求发往SIP应用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在原籍网络,也可以在访问网络中,其中装载有业务控制逻辑,同时还包括处理多种业务交互的功能模块。

(4)第3方提供的增值业务

此时,S-CSCF将业务请求送往开放式业务结构(OSA)业务能力服务器(SCS),再由后者送交远端的OSA应用服务器控制处理。两者之间的OSAAPI也采用Parlay。前者相当于软交换网络中的Parlay网关,后者相当于Parlay客户端。因此,3GPP称其为OSA/Parlay业务体系结构。

S-CSCF收到SIP消息,经分析并查询HSS后,确定是否应触发至应用服务器的请求,并由HSS告之应送往哪一个应用服务器。S-CSCF和HSS之间的接口称为Cx,是3GPP定义的专用接口。S-CSCF至IM-SSF、SIP应用服务器和OSASCS之间的接口相同,都采用SIP协议,称为ISC(IMS业务控制)接口。各业务服务器至HSS的接口称为Sh,主要用于检索业务数据和用户文档。

因业务体系结构的一致性,目前Parlay集团、3GPP和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三大组织已联手制订标准,下一版本的Parlar4.0和ETSIAPI以及3GPPOSA将要统一。

4、智能终端业务环境

上述业务结构的开放式接口都位于网络单元之间,业务触发源于网络控制单元或应用服务器本身。随着通信终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个性化业务需求的增长,有必要在终端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直接开设业务接口,使用户可以自由地按需调用业务。这样,通信终端的功能将大为丰富,对于移动手机而言,犹如一台可以随意移动的联网的掌上计算机。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3GPP定义了移动台执行环境(MExE)标准[4],具有该标准能力的手机可以直接向网络运营商或第3方提供的MExE服务器发起业务请求,享用除一般通话以外的各种增值业务,特别是各类Internet业务。

MExE业务接入有以下4种典型的方式:

(1)手机发出请求,业务在远端MExE服务器上配备和执行,服务器可向终端发送业务相关内容信息。

(2)业务仍然在远端服务器上配备和执行,但是手机可以请求将操作该业务的应用程序下载到终端,供用户在手机上使用。例如下载Web浏览程序浏览网页,下载Email程序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播放程序收听音乐等。

(3)业务本身将从服务器下载到终端,用户安装、配置和激活后,将直接在手机上运行,不再依赖于远端服务器。例如电子游戏。

(4)MExE手机和另一MExE手机相互间直接提供、接收或进行交互业务,此类业务也无需远端服务器介入。例如手机之间进行交互式游戏、共享某些信息等。其中,远端业务服务器可以位于CS域、PS域、IMS域或Internet中,MExE终端可通过固定、移动、无绳、蓝牙等任何适合的网络协议接入,由此请求基于话音、数据、多媒体的各种增值业务。

MExE包含一些关于网络控制、QoS、Java应用等的API,利用这些API可以方便地开发MExE执行程序。为了便于标准化,3GPP还定义了4类MExE移动台,对每一类规定了最低限度要求。除此以外,3GPP还制订了用户识别模块(SIM)卡上的业务应用接口,称之为USAT/SAT[5],即UMTS或GSM手机SIM卡上的应用工具。开发者基于已定义的SIM卡API编写工具程序,利用这些工具就能自动向手机发送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

5、结束语

基于ODT和API的开放式结构已被业界接受为下一代IP电信网业务体系架构的基础,特别是ParlayAPI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然而,Parlay本身还需要完善,尚需解决业务创建和业务合理部署的问题,特别是要确保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合理的响应速度,另外对于日益复杂的家庭网络的业务结构及其广域接入也必须高度重视,以实现端到端的全程业务提供。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深入研究解决,才能真正建立大规模运行网络上的业务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MenelaosK.Parlay-BasedServiceEngineeringinaConverged

Internet-PSTNEnvironment[J].ComputerNetworks,2001,35(1):565—578.

[2]糜正琨.开放式业务结构和API技术[J].中兴通讯技术,2002,8(S0):33—36.

[3]3GPPTS23.228V5.6.0,IPMultimediaSubsystem(IMS):Stage2[S].

[4]3GPPTS22.057V5.4.0,MobileExecutionEnvironmentServiceDescription:Stage1[S].

[5]3GPPTS22.038V5.2.0,USIM/SIMApplicationToolkit(USAT/SAT)ServiceDescription:Stage1[S].

收稿日期:2002-11-18

作者简介:

糜正琨,南京邮电学院通信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TU-T中国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宽带通信网理论和技术。近期研究领域包括IN/IP互通、基于移动代理的可编程智能网以及软交换技术。

作者:糜正琨

智能网业务管理论文 篇3:

移动智能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发展探究

【摘要】移动智能网自引入我国后,随着通信网络的更新迭代逐渐发展成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通信业务服务。在SDN、NFV以及容灾技术的引入后,移动智能网将完善自身的网络构架,实现更安全的数据保存,在5G时代达成自身应用范围的扩展,以及对人们生活的深入渗透。但目前移动智能网仍存在设备不统一、多代通信网络并存等不足,未来发展趋势将倾向于技术标准、网络协议的统一化和标准化,逐步实现通信网络的更新,从而使移动智能网能为客户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服务,助力新时代物联网、智能网联等新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智能网;移动通信网;技术;应用发展

移動智能网,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将传统业务呼叫交换与业务控制分离,建立的二者独立运行的网络,具有较高的开放性。通过移动智能网,电信运营商能够迅速传达客户请求,快速处理客户数据,在确保业务控制系统运行平稳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通信业务选择。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更新,移动智能网技术及其应用也发生变化,运营商应注意新技术在网络架构中的应用,避免因技术不成熟造成的资源浪费。

1. 移动智能网发展历程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ETSI、ANSI等组织提出基于2G通信网络的技术标准,在此后近三十年中,国内移动智能网经历了以CDMA、GSM为代表的2G网络、以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为代表的3G网络、以TD-LTE和FDD-LTE为代表的4G网络,如今已步入了5G时代。在2G时代,我国电信采用的主要是基于CDMA制定的WIN标准,构建移动智能网络,而移动和联通则应用以CAMAL为标准的GSM网络。这个时代的移动网与智能网仍未实现完全的融合,业务的交换与控制还未完全分离。由于3G时代我国WCDMA、TD-SCDMA以及CDMA2000三种网络都有部署,加之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的迅速增长,三大运营商根据省市区域的不同将移动智能网特色化,业务提供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在4G时代我国三大运营上皆采用LTE技术构建网络,移动智能网的技术与应用发展趋向一致,在功能实体结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提供的业务种类丰富,至今仍然拥有我国最庞大的受众人群。

2. 移动智能网的新技术引入

2.1 SDN技术的引入

移动智能网网络构架中SDN技术的引入,是在物理架构上围绕采用软硬解耦的云数据中心,构建传送网、IP网等广域网。新的技术不仅构建了基于云设施的虚拟化网络,提供端与端之间的通信服务,也使得运营商可以突破传统网络的边界,实现各云服务商数据中心的互通互连。基于SDN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VPC即虚拟私有云服务,帮助客户开通具备自定义配置、管理等功能的虚拟网络,不同用户的虚拟网络相互隔离;第二是VPN,运营商通过集中控制器来管控用户的CE和CPE装置,利用隧道技术将其连接。因此,运营商可以在SDN平台上,通过隔离网络提供VPN+VPC的复合服务,同时将网络API开放至云服务提供商,让用户可以直观的感受二者的结合优势,可以有更强的业务服务选择。第三是在城域网和IP骨干网这二者中,由于现行网络中布置了较多的设备,运营商通常将SDN与现行技术相结合,通过对网络流量情况的分析,采用智能算法调配各网络节点的流量,从而为用户提供流量的智能路线选择服务。

2.2 NFV技术的引入

在移动智能网的发展中,控制节点从业务控制点(SCP)升级为应用服务器(AS),电路域转变为IMS域,运营商可由为用户开放高清语音智能业务。为实现语音能力的开放,运营商需要引进NFV技术,构建智能业务服务器。第一方案是能力与业务的解耦方案,该方案要求语音能力平台的完全变准话,业务服务器上功能、接口、业务标准化;在改造内容上,实现语音平台上的SCP/AS和业务嵌套能力的融合,智能业务服务器开放能力接口;在设备上需要引入多厂商设备,出部分接口需要单独建设之外,各厂商较易参与到网络建设中。该方案对网络的安全需求较高,需要各厂商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设备的管理维护,可能对基本通话业务和能力开放业务造成影响。第二方案是能力与业务的耦合方案,与前一方案相比,耦合方案只要求智能网平台实现功能、接口及业务的标准化;在改造内容上,要求智能平台实现SCP/AS和业务的嵌套能力融合;在设备上通常使用单一厂商设备,易形成市场垄断。由于能力的开放性,该方案会造成智能平台网络安全性下降,易对移动智能网的基本业务造成影响。两方案各有其优缺点,运营商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NFV技术引入方案,实现移动智能网的升级改造。

2.3 容灾技术的引入

由于移动智能网在各行各业都达成了较高的使用率,社會各界对其网络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移动智能网需要引入容灾技术,实现客户数据的安全保存,确保移动智能网的风险应对能力。运营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1+1、N+1、N+X等三种容灾方式:1+1容灾指的是构建两个智能业务平台,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机房中,当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后,另一个迅速被切换介入,保证系统运行的平稳;N+1指的是构建一个备用系统,在其他系统正常运转时,备用系统保持数据的交换同步,当故障发生后,备用系统迅速接替主系统完成业务的处理;N+X则是基于上述系统的升级,将容灾备份范围扩展至所有系统,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保护,降低超大损害下的数据损失。在容灾技术引入后,客户数据能够得到更全面的维护,移动智能网也将拥有更安全的运行环境,增值业务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3. 移动智能网的应用

3.1 移动智能网的应用及发展

移动智能网的过去的主要业务可分为三类,一是跟资费相关类的业务,如国内漫游、校园网、村村通等。随着话音资费形式的改变,用户逐渐习惯以套餐包月的方式获取通信服务,上述业务的优惠逐渐被用户放弃。二是计费充值、信息提示类业务,随着话音业务逐渐转移至分组域,流量计费成为主流计费方式,移动智能网的欠费控制业务将逐渐交由其他系统,但目前流量计费在技术上还未成熟,且话音还是中国移动收入的主要来源,欠控业务还将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充值业务、主叫信息类业务和彩印业务随着技术的成熟,在未来将被转交至boss系统和彩印平台,移动智能网不在提供上述业务。三是V网、号码隐藏、家庭管控类等业务,如58同城、智能招聘等网站的虚拟号码,就是在隐藏客户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帮助招聘工作顺利展开。同时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年轻群体中的普及,家长对子女信息的管控需求逐渐增加,家庭管控类业务拥有广大的潜在市场。

3.2 移动智能网的应用发展特点

一是移动智能网应用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呈现个性化、智能化趋势。以话费套餐为例,运营商最初提供的服务只是划分了不同的产品分类,依靠村村通、移动校园等区分客户群体。现在运营商更倾向于在提供标准套餐的同时,通过节日流量包等形式,让客户挑选适合自身的通信业务服务,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随着移动智能网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和服务范围逐渐扩大。最初移动智能网只提供基于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接、资费计量等服务,但随着技术标准的完善,移动智能网开始提供智能语音、号码管控等服务。在5G时代来临后,随着移动通信网络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移动智能网也将助力车联网、智能网联等服务的发展。

3.3 移动智能网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

3.3.1 移动智能网发展的不足

一是目前移动智能网的设备提供厂家较多,各软硬件一般由厂家针对特定的应用范围生产,导致控制与转发呈现一体化。因此运营商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厂家设配,采用单独的配置方案。同时网络设备的设计生产需要用到多种技术标准,且这些标准由不同组织针对不同需求研究开发,常常发现标准推出落后于设备研发,易出现设备不互通的情况。

二是移动通信网络“四世同堂”,2G、3G、4G、5G等多代网络并存,网络架构复杂化,而移动智能网在各代网络的互联、切换上仍有不足。同时每代网络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其覆盖范围、区域设备配置、联合优化等,都是移动智能网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是随着通信网络的更迭,由于流量数据延时较低且实时流量较大,客户网络数据膨胀,对移动智能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亟需加强数据保存能力,设计移动智能网的应急机制。

3.3.2 移动智能网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

一是运营商将把握5G网络设备部署的时机,根据自身所构架移动智能网的特点,系统性的开展设备更新换代计划。运营商也会尽量通过与标准制定组织的合作,加快设备标准及网络协议的互通,构建开放、灵敏、简约的移动智能网络架构,以满足新一代信息通信应用发展需求。二是运营商将加快2G和3G升级和资源重耕,以4G和5G网络长期共存为基础,统筹完善和优化4G语音业务,加快5G网络建设,吸引2G和3G用户尽快迁转到新网络。同时设备企业也可以在2G和3G业务量缩减的情况下,及时作出调整,释放无线频率用于开发新业务。三是在4G换5G这一窗口期,随着用户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迭新,企业为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将会致力于降低终端复杂度和成本,在降低功耗的前提下提升终端的性能。新的终端将会提升用户体验,并能应用到更大范围的领域中,如车联网、物联网等,让用户可以实切感受到5G网络的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作为提供移动增值业务的最佳方式,移动智能网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获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移动智能网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将技术驱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一方面,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向高速化、高可靠性的发展,移动智能网的建设趋向于开放式、分布式;另一方面,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运营商应及时研究最新功能实体接口,通过各类标准化协议引导市场发展,同时通过多样性的业务开发,实现运营商业务量的提升。在技术和市场的共同促进下,运营商可以利用充分的技术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加实惠的数据增值业务,从而增强运营商业务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马伟.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分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5):147-148.

[2]张利岩.5G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应用探析[J].通讯世界,2020,27(05):134-135.

[3]李涛.移动无线通信技术智能化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10):21.

[4]张余.移动智能网应用NFV架构关键问题探讨[J].电信技术,2017(10):40-43.

作者:卢彦

上一篇:支架式初中数学论文下一篇:经济增长与税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