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影响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24

[摘要]我国教育领域内的综合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高校学生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方面的管理活动都因缺乏“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建设而陷入瓶颈之中,并显现出学生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因缺乏平台导致的的管理效率低下与依靠第三方通讯软件信息传送而使功能受限等方面的困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智能手机影响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智能手机影响学生管理论文 篇1: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始了改革创新。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也应借助“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项立意深远的创新性课题。对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工作现状,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创新路径进行重点探析。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也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将其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对于院校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从而促使高职院校综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得到明显有效的提升。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高职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

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对它的利用,给人类究竟是会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并非是由于工具本身所决定的,而是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高职作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类型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其学生规模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了诸多影响和变化。

1.影响和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在“互联网+”背景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地域壁垒,将地球真正的变成了一个能够互通有无的“地球村”,互联网成为了人们可以获取各种知识信息的浩瀚大海。由于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特点,这也让高职学生的获取知识和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为主体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各种知识以及何时何地学习。

2.打破了以往传统学习是时空限制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推进和有效融合,我国已经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平台类型众多,网络传输的及时性特点促使学生将获取知识信息的时间把控在自己手中,学生的学习不会只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上,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各种知识。

3.打破了以往单一的灌输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学习服务平台的构建,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渠道,大大增加了“学”而后“教”的切实可行性,大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教育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致使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丰富海量的知识,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具有明辨是非的批判性眼光,去获取正确、实用的各种知识。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89亿,手机网民的规模高达9.86亿,占比为99.7%,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网民超过了一半以上,且学生网民的占比最多,高达21%。这说明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对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合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还可以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提供诸多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很多学生不能掌握好学习和休闲娱乐相互间的平衡,再加上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特点,高职学生尚不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假使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身心状态都可能会出现较大变化,并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1.网瘾会成为高职学生的一种新型心理疾病

随着以智能终端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资源的日渐丰富,人们获取生活和学习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一些平台很好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致使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当中,不可自拔。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大约超过75%的学生都存在网络成瘾的现象。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身心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因此对于网络有着更加明显的依赖性。

2.高职学生受网络信息的污染,可能会误入歧途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会让那些判断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大量的垃圾信息中无法自拔,轻者贻误大好前程,重者违法犯罪陷入深渊,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丰富的生活经历,因此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很可能会出现消极情绪,阻礙到自身的发展。因此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网络虚拟空间的阻隔会淡化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

互联网作为虚拟空间,虽然可以给人带来一定的安慰,但也有可能是精神鸦片。据相关统计,大概70%以上的高职学生认为,可以合理利用互联网,而不能沉溺其中。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上网所带来的快意,可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较好的宣泄,但也会拉长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人际关系淡化,陷入渴望真情有冷漠孤独的矛盾状态之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4.网络内容的泛化会造成学习和娱乐失衡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类文化成果大量汇集于网络,成为人们获取各种知识的虚拟图书馆。但其中的内容可谓是精华与糟粕共存。学生若看到其中精华的一面,就能够足不出户随时学习到自己想要的各种知识;但若看到的更多是糟粕,钟爱于网络娱乐,学生就不会在刻苦学习,积累知识时也总想走捷径,从而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对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不论多么发达,对大学生会造成如何深刻的影响,但终究不过是一种载体,学生在大学时期还是要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利用知识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自觉性较差

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要想开展好相应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不仅要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学生也要主动配合相应的管理工作。而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才离开了家长的束缚和告别了繁重的高中学习生活,不免自由散漫了一些,缺乏一定的自觉性。

(二)学校的监管力度不足

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各院校会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学生管理机制,但是从学校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和学校管理人员并未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来严格执行。对于高职学生恶言,校园是他们当前和最近几年都要学习和生活地方,学校应负责好校园的安全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对此,高职院校应将学校既定的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加大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力度。

(三)学生就业满意度偏低

一些学生经过几年的高职院校学习,直到毕业也没有学到多少真正的知识,对自己为了的职业规划有充满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到了就业之际,不是觉得公司的体量和规模不够大,就是觉得薪资太低,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面对这种境遇,学生往往会埋怨学校,而并未考虑到自身的实际能力问题。毕业不能顺利就业的学生会在网络或校园网络平台上抱怨,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三、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一)不断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高职院校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意识,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当中,从而建立其“动态发展”的管理观念。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在网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难度较大,对此,管理人员应及时转变自身的心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管理工作并非只是由班主任和辅导员负责,其他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同样要对此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另外高职院校有着类型众多的管理人员,分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担任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但相互之间也存在密切关联。对此,院校管理人员应秉持发展的观念,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和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管理工作进行作出适当调整。

(二)积极建立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类型,主要建立在网络发展的基础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决定着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当前学生的学习、娱乐和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同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互联网所占地位也愈发重要,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让社团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校园文化作为公共组织文化,管理人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明确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并通过校园网络建设不断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下来的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校园网络技术发展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学校学生管理人员应对校园网络技术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强相关工作建设的投入力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一理念的普及和应用,同时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也需要校园网络硬件设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是实际发展情况出发,以更好地满足当前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增加对校园网络技术发展的投入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力度。在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对学生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并积极投入工作,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和校园网络应用的有效融合,确保“互联网+”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增加学校网络技术硬件设施投入力度的同时,管理人员还应不断优化和更新学生管理技术,从而促使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例如,管理人员可采取相应措施,透过网络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学校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如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班级日常管理信息。高职院校在探索应用“互联网+”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进行管理,从而对学生管理模式加以有效创新。通过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日常学生管理的相关信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移动化发展。在借助微信公共平台发布日常班级的管理信息时,应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编辑和发布符合当代大学生接受习惯的管理信息,让学生在接受便捷信息的同時,还可以深刻感受到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优势。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就具体的管理信息进行互动、留言,或将信息转发给其他朋友和家人,从而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学生管理信息的影响范围,为学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相应的助力。除此以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搭建网络培训系统平台,鼓励和吸引学生管理人员,促使校园网络平台的管理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吸引部分学生参与到管理工作当中,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络平台的应用价值,促使高职学生逐渐形成合理、正确的网络应用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管理的工作水平。

(四)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加强学生思想建设

学生思想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任务,在开展学生思想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线上互动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校在开展“互联网+学生思想建设”的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OO等网络在线交流工具,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掌握,并利用与学生线上互动、交流的方式,将思想建设有效的融入到互联网日常在线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进行互联网在线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还能够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线上交流和线下指导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五)增加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

要想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好学生管理队伍,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主动参与到互联网的教育和学习当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网络信息管理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者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管理技能,如可以独自运营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线上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保持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并指导家长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合理正确的反应,在对网络公众平台的日常維护中也应积极向外传递正能量,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管理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应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建立平等交流,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成年,有着各自的价值选择和强烈的自尊心,管理人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方式,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学生打成一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田硕.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趋势及问题与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9):1.

[2]余华东.基于“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09):163-165.

[3]孙立锐,卞学愚,刘博文.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创新研究——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2017级学生教育、管理为例[J].高教学刊,2020(14):32-34+39.

作者单位:卢秋菊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卢秋菊

智能手机影响学生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背景下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的建构

[摘要]我国教育领域内的综合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高校学生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方面的管理活动都因缺乏“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建设而陷入瓶颈之中,并显现出学生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因缺乏平台导致的的管理效率低下与依靠第三方通讯软件信息传送而使功能受限等方面的困境。高校应通过拓展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功能、开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学生管理平台、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质量保障机制等方式,形成集信息发布与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管理职能从管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 管理方式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互联网+”;事件驱动;服务型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平台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8006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与信息技术的崛起,使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法适应“人本管理”的需要,即服务型高校管理理念下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普通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建设完善的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平台,推进系统整合与数据共享。”[1]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信息化思维的深度实践成果,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推动着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建构“互联网+”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平台,是大数据时代与服务型高校建设理念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积极面对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挑战的有效策略。

一、建设“事件驱动”型学生管理平台的意义

目前,中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治理改革阶段,高教学生管理领域也不例外。这对于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必要且紧迫的[2]。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实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职能,必须更新管理观念、变更管理方式,寻求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与学生管理工具的统一。而要寻求此种统一,必须明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目标、基础与工具究竟是什么。

(一)服务型管理是高校要实现的目标

“服务型高校”是由“服务型政府”概念演化而来的,与“管制型高校”相对。管制型的高校通常以自身控制与管理的便捷性为出发点,管理的顶层设计者在学生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何种服务与怎样提供服务,都是高校管理者强制性和一厢情愿的做法,而不考虑学生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高校管理者与学生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关系,学生只能受制于管理者的意愿。而服务型高校就是为学生服务的高校,把为学生服务作为高校存在与发展的宗旨,在“人本管理”的理念指导下运行。

就我国现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运行方式来看,主要是通过纵向的条线管理而实现的,缺乏多维度、多层面的有效互动。这种管理运行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学生管理者自上而下地命令、指挥、调度、控制被管理者,使学生服从和接收。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一直充当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角色,不利于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3],体现不出其促进学生成长的价值。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以人性为中心的“管理育人”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匮乏是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而“管理育人”是高等教育管理与其他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区别之一,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体现出“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就要转变管理方式,由“物本管理”理念转变到以“人本管理”为目标的服务型学生管理上。

(二)“互联网+”是实现学生管理职能的基础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以物本管理即制度化管理(也称硬管理)为主,以事务性管理的要求为出发点,强调对学生的控制,用一刀切的标准要求学生。这种管理拘囿于事务管理,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怀,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培养;缺乏把学生视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源,以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提供最合适的服务与管理的理念,未能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地实施“人本管理”。

(三)“事件驱动”型管理平台是高校实现服务型学生管理的必要工具

“事件驱动”是连续性事务管理中的一种战略决策,即为了防止事务堆积而及时跟随当前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并调动可用资源,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这种策略在计算机编程、政府公共管理、市场经济等领域均得到应用。信息化时代中的“事件”是以计算机系统能否对信息进行自动处理筛选为标准的:系统能自动处理且筛选的为“常规事件”,反之则为“意外事件”。

“事件驱动”反应实时思维的观念完全可以成为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一种新思路。换言之,高校要实现自身向服务型高校的转变,基于“事件驱动”是基础。不基于“事件驱动”而照旧依据“部门驱动”,则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仍会停留在拖沓散漫的旧有状态。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的“事件驱动”是为防止学生管理事务堆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及时跟踪当前时间点发生的事件,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加强高校管理过程中的整体性、即时性、活跃性信息的传递,在高校系统内即时报告重要事件,使师生、行政人员自上而下迅速回应,用最短的时间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策略。

亚马逊网、当当网可以显示浏览了一本书籍的人还浏览了其他什么书籍,并能根据消费者搜索书籍的记录给搜索者推荐其感兴趣的书籍;而谷歌、百度可以根据搜索记录把用户最想看到的内容排在网页的最前面[4]。这些网站和搜索引擎可以比消费者、搜索者本身还了解其自身的喜好,原因在于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以大数据为单位,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便宜、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5]。这给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高校学生逐渐习惯了通过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获取各类信息和知识。这同样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多数高校学生辅导员配比失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活多、辅导员少”的局面。简单而耗费人力的“人人交互”式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与云计算时代对学生管理提出的“人机交互”的要求。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重要变化在于它使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个性化。200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教育当局开始实施“教育信息系统计划(Relevant Information to Strenthen Education简称RISE)”,收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所有信息,以帮助学校改进教学,提高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与网络信息的协同管理。

综上,服务型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要实现的目标,“互联网+”是高校实现学生管理职能的基础,学生管理信息平台是大数据时代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的必要工具。这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协同以发挥作用。只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高校“服务育人”的理念才能真正实现。

二、“互联网+”平台缺失下的学生管理困境

(一)学生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包括很多管理活动:招生管理、教务管理、舍务管理、学团活动管理、实习与就业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医疗健康管理、社会实践管理等,从学生入学伊始到学生毕业,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与这些管理活动相关的部门的日常工作会产生大量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数据,以文件夹或文档的形式储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会成为信息孤岛,不利于教职员工与学生对系统的查询与利用。

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始试行网络平台管理,但大部分高校依托网络建立起的学生管理平台仅局限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如牛津大学课程管理系统、宾州州立大学的文件共享系统、清华大学的综合教务系统等。各类子系统的功能都较单一且独立运行,信息的格式、输出方式缺乏统一性。很少有高校能从整体出发,根据学生管理的逻辑设计出跨部门的系统。因缺乏能将各子系统内信息统一汇聚的学生管理平台,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流通不畅的现象日趋严重。

(二)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中以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最为繁杂,以对每届不同學生重复分发与传达信息工作为最。以一份学生就业信息统计表为例,每年高校实习就业处要在相应时间将表格分发给各个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二级学院学生辅导员,辅导员再将信息分发给应届毕业生。类似的机械性工作每年都要重复。学生遇到任何问题时,都必须依托辅导员与其他学生管理部门联系后方能得以解决。因此,学生辅导员与各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呈现出虚假繁忙的景象,实则是因缺乏学生管理平台而导致的管理效率低下。北京大学校内信息门户的应用系统包括选课、教学、学生管理、人事、办公、短信平台、财务、党校培训等内容,基于这种信息门户,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完全可以由计算机网络取代,进而实现学生意愿与管理诉求的及时表达、解决。

(三)依靠第三方通讯软件的信息传送功能受限

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都由学生辅导员依托QQ群、微信群、飞信等第三方移动通信与社交软件,通过邮件与社交软件的附件完成对学生与各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上传下达工作。这种依托第三方通讯软件的信息传达,一方面受学生辅导员所属二级学院的限制,各群落范围只能局限于某个学院的某一班级或某一专业的学生,信息传递功能受限。另一方面,通过邮件与社交软件传送的文件在大小与上传速度上受第三方的限制影响因素较多。各管理部门与辅导员仅仅依托此方式传送信息,既加大了工作量,又阻碍了学生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直接沟通。学生辅导员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中只要任何一方有疏忽或怠慢,就很可能人为地错过学生或学生家长需要及时处理的数据请求,进而推迟学生管理工作的进度。2015年4月10日,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烧炭自杀前其母亲曾通过第三方通讯手段委托其辅导员到学生宿舍查看情况,而辅导员回复其母亲学生已找到,并没有实地查看自杀学生情况,最终错过了抢救学生的最佳时机。

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部门、学生辅导员与学生三者间缺乏一个能够汇聚全校师生的信息共享与沟通的平台,亦或者说,高校中的各项学生管理活动都因缺乏学生管理平台建设而陷入瓶颈之中。

三、“互联网+”学生管理平台的建设策略

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学生管理人员因缺乏共享平台而管理效率低下与依靠第三方通讯软件的信息传送功能受限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得到有效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平台可以有多种形式,但构建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是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构建的集信息发布与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内容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常规事件”与“意外事件”。这样的平台能使高校学生管理常规工作更有效率,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一)拓展高校的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功能

当前,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水平已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更是高校管理服务现代化的标志[6]。数字化校园服务以校园内全体师生的物质生活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活动为基础,但与传统的服务方式相比,在内容的丰富程度与功能的可拓展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以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的校园应用系统为例,群发群收的功能突破了传统依托第三方通讯软件发送消息的服务对象面狭窄的局限,现代服务手段时间与空间壁垒的消除将高校学生管理服务的效率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此外,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可以通过学生的搜索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避免了强制性服务,形成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渠道。

通过扩展校园网络和数字化服务的功能,使其实现了“信息发布、网络教学、知识共享、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的有效汇聚,推进了系统的整合与数据的共享,尤其有利于常规事件的快速有效解决。例如,学校在某领域获得重大成果、进行学校形象的美誉性传播、表彰先进人物时,可通过拓展后的数字化服务予以及时、有效的推广、传播。2015年2月5日,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马双返回火海救人的事迹通过微信朋友圈、数字化校园服务网得以在校园内外广为传颂,并在短时间内收到十几万善款。高校拓展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功能对内可以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对外可以起到提升自身形象、开拓学生实习与就业市场等作用。当高校发生学生突发性冲突,或发生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威胁或潜在威胁事件时,数字化网络服务中的快捷处理、实时性地公布结果等优势有利于驱动事态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开设基于“事件驱动”的学生管理服务平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仅有数据是不够的,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和挖掘,表现多维数据之间的关联才是信息网络化的力量之所在[7] 。对高校学生管理而言,如何在高校管理机构与教师、学生之间按需要分发和聚合感知信息,并基于高校环境的变化而实时协同相关部门的服务或服务流程,使教师或学生遇到的事件或问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是建构“事件驱动”服务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因此,构建“事件驱动”服务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就是高校通过对学生管理系统职能的调整促进自身实现从管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实现管理方式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鼓励并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的过程。该平台能在扩展数字化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事件反应机制,以使学校能实时、迅捷地应对各类事件的发生[8]。

笔者设计的基于事件驱动的学生教育管理平台板块(图1、图2所示)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学生通过网页或手机客户端登录学生管理平台APP,按照自身要解决的事件进行选择。例如调课选课、实习就业、生活服务、申请奖助学金、证件信息、学团活动、缴退费、安全、公寓服务、饮食、心理健康等事件类型。第二步,进入相关问题列表板块。该板块中罗列了各类学生已咨询并得到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寻找答案。若列表中没有学生要解决的事件答案,学生可简要叙述要解决的事件,系统会自动将学生要解决的事件分配给相关工作人员,学生等待处理结果。第三步,处理结果发布后,学生对此次事件的处理结果进行评价打分。另外,学生在选择事件板块时也可选择人工服务,通过人工服务人员将反映的问题分配到相应部门处理。

(三)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平台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要对学生管理平台服务形成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被分配到各个部门的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工作时间范围内提交的,各部门必须在半小时内给予答复,并及时公布解决进度;对学生在节假日提交的问题,需要在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给予答复。对于多次出现学生评价低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处罚,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的迟滞现象。例如,渤海大学在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中创新性地提出了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实行导师制,增加教学管理人员职位,成立了学生发展事务中心、大学生安全与生活服务中心两个一站式的服务机构,建立了“我要调寝”“我要报修”“我要申诉”“离校备案”等基于事件驱动的学生管理板块。

结合“事件驱动”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思想而建构的基于事件驱动的服务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平台集成了学生用户域、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空间域和物理空间域,实现了“学生—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的动态协同,是高校实现高效率的服务型学生管理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石中英.教育治理的价值追求[N].中国教育报,2015-4-30.

[3] 田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2):45-46.

[4][英]伊恩·艾瑞斯.大数据思维与决策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02.

[5][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3.

[6] 王庭,丁小艳.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事件驱动”的效用开发[J].现代教育管理,2009(12):70-72.

[7] [美]大卫·芬雷布.大数据云图: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寻找下一个大机遇[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02

[8]熊勉.高校服务管理的时代特征[J].高教探,2010(06):43-45.

Key words: eventdriven; serviceoriented college; management of students; platform

(責任编辑:刘新才)

作者:林琳 杨延东

智能手机影响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新时期大学生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摘 要] 基于新时期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以广东高校为例)存在的问题以及盲区,充分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于未来大学生的创新性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 新时期;大学生;创新;管理

当代大学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不能像初中或者高中一样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自我的独立意识也更加的强烈,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解决学生的问题,知道自己的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这才是管理学生的基本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才可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一、学生管理中的问题

(一)思想倾向自由化,价值观混乱

很多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广东高校的学生,虽然毗邻港澳地区,经济活跃,但是难免会有一些诸如拜金主义的思想,特别是学生目前还处于一个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阶段,一旦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侵蚀,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可能出现一些境外敌对势力的言论和观点在校园内部流传,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也是需要加强管理的地方。

(二)学生的学习纪律问题

学生应该把学习视为自己最为主要的工作,从当前的大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在学习纪律方面的严重问题,笔者了解到现在有很多学生其实上课并没有做到专心听讲,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在一些例如思想政治课或专业基础课上,老师往往因为班级人数众多,所以会放松对于学生的考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老师秉持着学生自觉的理念,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抓住这样的机会,往往只在最后一堂课出现,就是在上专业课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一边听讲,一边用手机上网,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还是存在的。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之后,迷上了所谓创业。其实就是做兼职中介、房地产兼职甚至还有其他APP推广项目等。虽然目前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知识的积累和接受课堂教学占据很多的时间。如果没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创业并不能真正成功。一旦失败,表面看虽然损失的只是经济上的,但是失去的大学时光是无法弥补的。

学校中的团学(社团工作)工作让一部分无法合理安排时间的学生顾此失彼,为了做好工作不惜旷课。高校的团学(社团工作)工作是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完善人格、培养责任心、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协调能力、增长才干的工作。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干部因为自身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不强,经常会出现前一个晚上通宵达旦写报告、做方案,第二天的课不能准时上的情况,结果会被老师点名记旷课。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笔者支持学生参加学生工作,锻炼自我。但是课程的学习不能落下,或许不能做到学生工作和学习双优秀,但是至少要做到课程学业要达标。

(三)学生的日常生活安全问题

学生的日常生活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学生的日常生活包括在寝室的活动、室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专业学习研究活动等几种,这些就涉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也是未来学生管理的关键点,在最近的几年中,就曾经发生过数起学生在寝室违规使用电器导致寝室失火的险情等不同严重程度的事故,幸好发现及时并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但是却给校方敲响了警钟,所以很多学校在一发生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往往就采取全面禁止的行为,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事情,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未来的几年中,此类事件屡见不鲜,可见,这件事并不能真正解决寝室安全。

除此之外,寝室外的学生安全问题同样受人关注,因为进入大学生活,生活忽然失去了家长的管教,所以大学生的生活也就变得自由起来,当然这个自由是贬义词,往往就迷失了方向,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会选择晚上通宵在寝室上网。除此之外,在考试时期,有些学生会选择通宵复习,这样的方式虽然也没有什么不可取之处,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另外,大学生猝死的事例在这几年屡见不鲜。除了自身体质问题外,不注重体育锻炼也是有关的。所以学生这样的行为其实还是比较危险的。

(四)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生心理疏导

学生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这些矛盾的爆发点可能是多样的,而且有随时出现的风险,笔者在对广东某高校学生采访时发现,很多班级其实在开始进行奖学金或者是其他荣誉评选的时候,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矛盾就会显示出来。其实这样的矛盾属于暗性的矛盾。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矛盾就是因为一些琐事发生的矛盾,在寝室的生活中,因为是很多人在一起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律都有所不同,所以难免会出现矛盾。在广东这个方言众多的地区,方言分布基本上是“一市一话”,所以方言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被孤立的情况。这样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语言或者是肢体冲突,这种矛盾激化之后可能会造成一些惨剧的发生。

(五)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学生手里基本上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上网功能,基本上就是缩小的移动电脑,同时,手机中的各种社交软件也基本上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笔者调查的过程中甚至发现,还有部分学生在老师上课的时候长时间的玩手机,由此可见,对于手机的依赖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上课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二、创新管理的方式研究,推行“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

大学生管理的方式创新一直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和一些教育专家研究的重点所在,那么怎么做到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性管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最为关键的管理学生的基本点就在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把所有事情的原因都归结于学生的错误,形成这样先入为主的观念将非常不利于创新性的学生管理,从而陷入一种传统的、错误的学生管理方式当中,其最后往往会导致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大学的学生管理也应该率先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学生的管理不仅仅是辅导员的面对面交流,更多的是在网上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学生进行高度的双向互动,并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

(一)强化学校的管理,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其实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种投入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是结合之前的规章制度加以升级将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对学生寝室的硬件投入,笔者在之前的访谈中了解到其实很多学生使用一些违禁电器是有原因的,比如因为有些老校区打水的地方关闭的时间较早,所以当学生夏天的晚上或者运动之后想要洗澡,往往就会很不方便,而且一些学校的寝室没有热水器,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得不去使用一些危险的加热工具进行加热。个别学校饭堂饭菜的口味不适应,于是自己在宿舍做饭。所以,出现寝室险情并不能完全责怪学生或者是处罚学生,对于确实不方便的地方,学校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在有限的空间中增加设施,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安全进行管理。

(二)落实心理疏导,摆脱手机依赖

心理疏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一点显得非常重要,很多事情实际上是可以提前避免的,但是因为疏导不到位,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问题的矛盾就会突然显现出来,形成不可控制的局面,所以,在学生的管理方面一定要及时做好心理上的疏导,成立专门的具有极高专业性质的辅导老师团队,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要提供专业的辅导。同时,还要适当的引入国外社会工作的相关理念,借助人本主义的思想核心观念,将学生的需求放到最为突出和主要的位置,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同时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定期到寝室去进行座谈,深入学生群体,不断加深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设立班级的心理委员,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难处,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的建立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管理。

同时,学校应该针对学生过分依赖手机的情况展开一系列的工作,通过讲座或者是倡导阅读书本等活动让学生把注意力更多集中到书本和学习当中,而不是手机上,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或者是其他事情上,而不是一味地通过手机来了解这个世界。

(三)抓好学习管理,创新监管方式

学习管理一直是学生管理的重点。如何正确的管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态度更是重要,在很多学生看来,在大学,有大量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学习还是不学习,但是也正是这种大的自由空间才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了一个醒,在这样的自由时间中,如何让学生自己投入学习当中,针对一些学生上课效果差的现象,首先任课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上课质量,让学生愿意去听自己上课。同时,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建立威信,重构考勤体系,增加旷课学生的旷课成本。除此之外,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些竞赛,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班级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的互相监督活动,争取做到师生联动,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四)“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管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大学生的管理是需要一定技巧性的,面对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和形势,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在大的政治方向上的正确性,特别是在广东,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价值观正在形成的过程之中,所以可能会受到一系列的价值观上的冲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这些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时刻加强对于时代主旋律的教育,从源头上防止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懈怠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同时,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相关资源和平台,时刻开展网上的在线教育,对于学生群体中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抢占新媒体的宣传阵地。

同时,学校宣传部门还可以组织本校学生积极推出微信公众号或APP等。可以是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可以是学校共青团系统的集结青年为主的微信公众号、青年之声等。通过这些新媒体来传播正能量,从笔者的调查中可以得知,目前的学生群体对于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的依赖是非常大的,采取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非常好的利用学生的这一个特点,让学生在依赖手机的同时,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媒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当然在教育内容的形式上,要尽可能的生动和活泼化,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圈子,让学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并形成一种亲切感,这样在接收质量的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适当地在网上组织一些活动,开辟一些时政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畅所欲言,对于正确的言论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但是对于一些错误的言论,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主动在线下或者线上和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重新回到正确的思想道路上来。

(五)实行“互联网+”计划,实施校内学生大数据战略

高校是一群掌握着国家大部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潮流的年轻人的集合体,是最容易实现“互联网+”计划的人群。通过实施互联网和现实管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高度互动性让学生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同时学校的管理方式也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生校之间的矛盾。例如,学校可以进一步要求每一个班级或者是每一个专业都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班级最近的相关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老师更好地通过这一平台的运作监管班级学生的相关情况,同时,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在线上进行教育的开展,比如是在网上开班会,这样的好处在于,网上的班会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一些突发的事情和必须要及时向学生说明的事情就可以通过网上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最大限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为有效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并及时对于学生中的错误行为进行指正和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在学生的管理方面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在科研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大数据无处不在。现在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一个人的喜好、经常选择光顾的餐馆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当的推送,目前这样的一种大数据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商界,成为很多企业争相追捧的对象,但是运用到学生的管理上还是比较少的,学校可以依托学校的团学部门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调研和数据的收集,将学生的相关数据制作成一份份电子档案保存在云端,这样通过数据网络的计算,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提取和汇总,比如学校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资料和兴趣爱好等全部录入系统资料,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库网络。这样,在之后制定一些关于学生的帮扶政策的时候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除此之外,大数据还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出学生可能处于不经常去的地区,这时网络系统可以向学生本人发出信息确定等有关信息,学生的安全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对于他们的管理必须是精准的,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下来进行考量的,创新管理的关键在于用心管理,立足学生,与时俱进,高效解决,这才是最为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效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4).

[2]庞佳,穆祥望.移动互联环境下大学生阅读模式变迁的驱动因素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0).

[3]李文静,曹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7).

[4]尤春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才智,2012(18).

作者:方晓

上一篇:人员职业素质资料管理论文下一篇:医院卫生信息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