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民商法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民商法与经济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律责任方面的差异性,具体研究了民商法与经济法在这些方面的功能互补性,从而明晰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立法和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以期正确、有效地发挥其法律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济法与民商法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济法与民商法论文 篇1:

关于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刍议

摘要: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以来,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发展逐步完善,两个法律部门之间也应建立和谐互补的关系。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本是互相区别及关联的关系,本文将着重讨论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研究提高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区别;联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就已是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法学界围绕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问题更是开展了诸多讨论。当下,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如果在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上认识不足,这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法制的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因此,研究民商与经济两个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区别

(一)表面区别

1. 意思自治。在意思自治方面,经济法强调限制自治,而民商法则提倡自治。民商法作为一种私法,要求市场的主体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非法干预,这是确定合同准据法的最普遍的原则。而经济法则着重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行使国家权力限制对社会整体利益不利的市场行为,表现出经济法限制了市场主体争取社会整体自由和开拓发展空间。其实,经济法的制定和完善是以社会权利为主体的,而要实现社会权利就需要对个人权利加以限制。

2. 市场主体保护。经济法一般偏重对市场主体的部分保护,而民商法则突出对市场的全部主体予以平等的保护。民商法对各个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给予相同力度的保护,每一个体都拥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而经济法根据市场主体实力的不同,判断市场主体的强弱之分,给予较弱偏重保护,较强的保护力度则小于弱势的市场主体。从实质上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更能实现公平和正义。

3. 经济层次。从不同的经济层次看,民商法与经济法所管辖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民商法着重从微观经济发展方面出发,保障交易和竞争的自由,以实现人们的市场利益;经济法则侧重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协调社会经济的平衡,使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的破坏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换言之,民商法负责调整微观经济中发生的具体经济关系,而经济法负责直接干预经济活动中主体的行为。

4. 目标内容。经济法所重视的目标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而民商法则主要重视经济目标。民商法是一种典型的私法,其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个体发生经济关系时的安全与利益。也就是说,民商法仅仅针对个人而非整体,在个体不违反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而经济法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出发,除了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公平外,还追求人类社会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 稳定程度。从经济法与民商法的稳定程度看,民商法的稳定程度要远远强于经济法。民法自古罗马法演变而来,至今已存在2700多年,若从五世纪初的《查士丁尼法典》为起源,也存在了1400多年。经过漫长的历史文化的积累,民商法的理论体系已趋成熟,其研究的框架也极为稳固。但正是因为民商部门法的稳固性和封闭性,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对新理论概念具有一定的排斥力。经济法的兴起历史远没有民商法久远,其吸纳新理论和观念的能力也远远强于民商法,因此经济法的理论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中,这也是其不稳定的根本原因。

(二)深层区别

1. 市场主体的假设。民法自古罗马法演变而来,而当时立法针对的对象是小规模、实力小的商品生产者。当时主要的生产者以小作坊生产为主,其实力都相当小,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民商法所假设的市场主体为平等均势的经济人。而经济法产生于公元1900年前后,这是一个产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小作坊被近代大型的机械生产厂所取代,资本主义也大肆地垄断市场。设备和技术落后的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机,而有些积极响应产业革命的大财团和大公司也相继出现,这就导致市场主体出现了巨大差异。经济法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经济法将市场主体假设为不均势、不平等的社会人和经济人,这些主体的经济实力本就存在着差别,在发生经济关系时是不公平的。〖BP(〗因此可以看出经济法更具有“人性化”,在本质上看更易保障经济人的平等和公平。

2. 市场整体的假设。民商法认为市场个体是组成市场整体的基本元素,保障了市场个体利益的同时,市场整体的利益也相应的得到了保障,因此民商法所假设的市场整体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经济法假设的对象是由个体有机组合成的市场整体。经济法认为市场个体增加了利益并不一定会导致市场整体也相应地增加利益,其体现了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与团体精神的冲突。这也暗合上文提及到的意思自治,民商法从个体角度考虑,为保障个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提倡意思自治;而经济法从整体角度出发,限制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个人利益,不强调意思自治。

3.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假设。作为私法的民商法认为政府是外在于市场的,市场本身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受价值规律的影响,拥有自我恢复的能力,而政府的干预会导致市场的运作遭到破坏。而经济法却做出政府是内在于市场的假设,认为政府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政府有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二、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

(一)调整范围交叉

在市场经济中,不管是国家的干预还是市场的自我调节的范围都顾及全社会。因此,提倡市场自我调节的民商法和与强调国家干预的经济法之间在调整上必然有交叉的管理范围。如民商法着重于微观经济的调整,经济法既着重宏观经济的调整,也强调调整微观经济,后者对前者起着一定的监督作用。

(二)职能互补

经济法作用于市场经济,是通过政府的强制规定,制定相应的法规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情况下,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由此可见,经济法是非常态性的法律,换言之,就是当市场处于健康稳定状态时,经济法就没有用武之地。当经济法作用不大的时,民商法所体现的常态性法律就能对市场经济进行微观调整。民商法通常使用非强制性手段对市场进行资源分配,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优。由此可见,经济法与民商法在职能上是互补的,二者通过默契地配合,合理的发挥作用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取向趋同

通过对现代民商法发展状况的观察可以看出,民商法的现代化即表明私法实现了社会化和公法化,这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自《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开始,近代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已基本成熟,即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错责任。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与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博爱等理念是相适应的。民法的确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法确定的三大原则的绝对性被打破,在当代所有权的绝对性、契约自由等已变得不合时宜。所以民商法也已不是纯粹的个体权利本位法,其也逐渐以社会为整体,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趋同。

结束语:

经济法与民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最重要的两部法律,二者来历渊源及奉行的观念有所不同,因此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也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两部法律与社会市场公平、公平运行有着重要的关系,为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能处在健康环境之下,就需要明确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法律制度对市场经济的约束及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富驿酒店管理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谭袁.论经济法的地位——以政府经济职能为中心[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李德进,孙迎春.从历史沿革探究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张涛.对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的方法论透视[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4]陈永栓. 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剖析——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J]. 法制与社会,2007,(06).

作者:成琦

经济法与民商法论文 篇2:

浅析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互补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民商法与经济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律责任方面的差异性,具体研究了民商法与经济法在这些方面的功能互补性,从而明晰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立法和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以期正确、有效地发挥其法律价值。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功能互补

作者简介:解静(1980-),女,河北廊坊人,本科,法学专业,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商经济法的教学工作。

经济法和民商法是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它们主要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类法律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法从宏观上对经济生活进行调整,旨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而民商法从微观上对经济生活进行调整,旨在维护个体利益,两种法律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调整方式以及对应的法律责任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功能互补方面来分析和探讨经济法与民商法之间的关系,以明晰民商法和经济法的立法和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

一、立法目的的差异性及其功能的互补

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经济法在立法方面突出了主体的认定和划分,综合考量地位、实力、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力等因素区分法律主体,进而对不同主体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加以明确,以实现社会综合的、整体的公平和正义,亦即经济法以实现实质正义为立法目的。实质正义强调保护社会中的弱者。民商法主要对具体社会经济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维护,并不如经济法那样强调主体的差异。民商法主要以平等的角度来认定主体,并给予主体同等的权利和义务。由此可以看出,民商法并不根据主体对社会经济市场的影响力来划分主体,在实现实质正义方面有缺陷,其突出的是形式正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社会整体利益是实现个体利益的基础,而经济法对实质正义的强调恰为民商法对于个体利益的保护提供了予以实现的良好空间。

二、调整对象的差异性及其功能的互补

民商法属私法性质,其主要调整民商事法律关系,即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而且法律主体能够依照自由意志选择适用的法律规范,自主决定是否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民商事纠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经济危机等问题,民商法的自愿、平等原则已无法有效解决这些经济矛盾,这是因为民商法意在通过保护个人利益来实现社会公平的立法目的,决定了它无法从宏观方面来保护社会整体利益。但是经济法能够弥补民商法这一缺陷。因为经济法主要维护的就是社会经济整体利益,强调实质公平,它调整的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涉及市场交易主体、市场交易行为、宏观调控体系等。可见,在调整对象方面,二者差异互补能够有效完善社会经济领域调整规范的全面性,在更好地实现法律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调整方式的差异性及其功能的互补

经济法与民商法在调整方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但二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其调整方式的互补有助于立法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目标的实现。民商法保护主体利益的原则是平等保护原则,并基于该原则对民商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民商法主要调整并规范民商事主体的具体经济行为,法律规范多为任意性规范。因此,在调整方式上,民商法主要根据市场规律来调整民商事主体的行为,而民商事主体能够根据民商法规范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且完成民商事行为就需要遵守市场规律。

经济法主要通过对不同地位、不同社会经济影响力的主体赋予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来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例如,公司的性质不同,公司在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遵守的规范也不同。再如,消费者和经营者必须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来行使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由此可以看出,民商法立足于微观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调整具体的经济活动,强调市场的自身调节机制,重在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关系。经济法则基于宏观角度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在出现市场失灵等经济危机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调整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市场经济恢复,使社会经济市场逐渐向自由、有序的方向发展,而此项功能的发挥即为经济法对民商法的补充。

四、追究法律责任的差异性及其功能的互补

(一)经济法利用法定责任来弥补民商法中的约定责任

民商法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整,其突出的是民商事主体的自由意志,民商事主体多基于意思表示形成缔约关系,进而形成约定义务,任何一方违反了约定义务即应承担法律责任。可见,民商法中的法律责任多是一种约定责任。而经济法则直接规定了大部分的法律责任,且严格规定了各种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承担形式,这种规定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了排除约定责任的作用。经济法主体违反了这些法定责任时,就必须根据相应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由此可看出,经济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商法的约定法律责任,对民商法是一种重要的补充。

(二)法律责任的性质具有互补性

前文已述,从立法目的上看,民商法重在对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各个平等的民商事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纠纷进行调整。因此,民商法一般以补偿性的赔偿责任来确定法律责任,这种责任确定方式主要在于对利益关系进行弥补或还原,以实现对民商事主体的具体经济利益的保护。但是,在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中,这种责任系统和责任理念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此时,经济法发挥了补充功能。经济法主要从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出发,一般以惩罚性的责任确定法律责任,即给违反法律者予以对应的惩罚。这种较之补充性赔偿法律责任严格、加重的惩罚不仅对违法者是深刻的教训和惩罚,同时还发挥了警示和教育的功能。

(三)归责原则具有互补性

民商法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即只有在民商事主体基于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并且造成了损害的情况下,行为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实质在于以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作为确定责任归属的根据,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但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时民商事行为不仅会损害对方当事人的个体利益,还可能损害社会整体经济利益,此时,民商法的这种过错责任原则在试图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便显得弱势无力。而经济法的严格责任归责原则则恰到好处的予以了补充。严格责任,即在考量行为人责任时,不以行为人的主观存在过错为前提,而是直接基于法律的规定来确定行为主体的责任承担与否。例如,在追究产品责任方面,我国的《产品质量法》明确了生产者的严格责任原则,因为产品缺陷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而如果按照民商法过错归责原则,责任人仅承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责任,是无法达到追究责任人的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之目的的。可见,经济法是站在社会宏观角度,其对违法者以严格责任原则追究其相应的责任,意在维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促进建立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

(四)责任追究的启动程序具有互补性

民商法追究违约法律责任采取不告不理原则,即民商事主体可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是否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纠纷和矛盾。符合条件的民商事主体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民事诉讼程序方才启动。但是,经济法责任追究方式是主动追究,即使利害关系人没有发起诉讼,国家会根据经济法的规定主动追究违法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种主动追究的方式有效地弥补了民商法不告不理的缺陷,不仅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还维护了社会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单飞跃,肖顺武.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研究——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北方法学,2011(4).

[2]唐峻.我国经济法功能研究述评[J].当代法学,2011(5).

[3]杨芳.基于功能互补视角看经济法与民商法[J].法制与社会,2014(15).

[4]徐晓兰,刘爱珍.论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新视野,2013(5).

[5]王修祥.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6]程南.经济法理论的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

作者:解静

经济法与民商法论文 篇3:

浅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法律法规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改革,为了让现代人民能拥有更舒适安全的社会生存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加强有重要意义。针对经济发展方面而制定的,有两部重要法律,分别是经济法和民商法,通常来说这两者之间为互补关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区别。针对两者关系,笔者进行了研究探索,通过了解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具体概念、了解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来深入明确这两部重要法律法规。希望能给需要的人带来理论助益。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联系

一、经济法、民商法的概述

(一)經济法

经济法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综合来说是对现有的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系统调整的一个法律机制,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理论助益。总的来说一般从三个方面叙述,首先,经济法是经济行为中法律规范的总称。第二,是能够调节现有经济关系的规范准则。第三,经济法主要职责在于调整社会各方面经济关系。

(二)民商法

顾名思义,民商法的构成主要由民法和商法构成,这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一般是两中存在形式:民商分立而治和民商统一行使职责。但是由于我们现在在实际操作中一直是表现的民商统一行使职责,也就成就了现在民商法。民法对商法有指导作用对公民的行为基本准则做出要求,也是人们常说的《民法通则》。商法主要就是针对商务之间的调整规范,例如商法包括的《公司法》《海商法》《保险法》等,均可以说明商法的主要解决问题就是处理商事关系。

二、民商法与经济法的区别

(一)在权利保护上的不同

公民一般属于自然人,自然人就会受到法律的直接保护,民商法对国家内的任何自然人都会予以保护,保障其权利不受到侵犯,平等的对待每一位自然人,不论是民事主体还是法人代表或者是相关的经济组织,都会受到民商法的庇护。但是经济法不同,经济法的涵盖面比较广泛,会将人和组织进行分类,人和组织由于角色的不同要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同样享受的社会权利也不同。

(二)主体意识上的不同

民商法在进行相对关系处理时比较灵活,当事人双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公司发展的前途去制定、更改、废除合约,只要不突破法律,当事人双方又比较满意,就可以对一些民商法的规定有所筛选,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经济法不同,它是强制的,无论是任何人还是任何组织都要为了社会的整体发展让路,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与之相应的社会利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比如国家制定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类法律的总体效益是民商法所达不到的。经济法会不断加强我国社会产品的质量和提升经济的发展优势。

(三)目标内容上的不同

上述已经说道民商法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的意愿来对有关事项进行制定、更改和废除,由此可见,民商法的更重视保护自热人的最大化利益,它鼓励广大群众去积极发展经济,追求自身的财富,为实现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民商法是针对个人主义所倡导的,自然人拥有个人意志,为了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民商法的帮助。但是经济法在这点上不同,经济法更注重社会利益,为了使社会能不断前进发展,每个人都要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作出贡献,经济法就是要整合现有的资源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整体来说经济法的目标层次更全面广大一些。

三、经济法与民商法的相互联系

(一)两者在调整对象上的关系

在调整对象上,民商法会着重强调自治,因为它是强调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其他形式无法强迫意志。当事人受到侵犯或者其他财产损失,需要自己决定要不要进行诉讼渠道讨回公道,政府不会针对这一方面加以强制。但是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矛盾,民商法不太能完全处理这个过程。因此要使用经济法来传达国家意志。国家的要求确定了市场的发展,属于强制的经济关系,如果出现作奸犯科,就会被法院起诉,通过宏观调控等方式实行对经济行为的监督。

(二)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关系

无论是经济法还是民商法,最初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公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利益的保护提供法律保护。民商法对任何人都会给予保护,市场关系的强弱对民商法的实行不受影响,公民既能享受平等的权利也要执行同等的义务。经济法会根据市场的不同区别两者权利义务,根据社会经济组织的经营大小来确定相应的保护力度。综合来讲,经济法与民商法的社会目标是趋同的。

四、结语

经过上面的阐述,我们能够知道经济环境对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意义,每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民商法与经济法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共同对经济行为进行调控,也同样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但在具体细节上又有诸多不同。对两者要用辩证的目光看待,让两者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笔者相信,未来的经济法与民商法会更加契合,为促进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单飞跃,肖顺武.市场极端主义的经济法矫正研究——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北方法学,2011(4).

[2]徐晓兰,刘爱珍.论经济法律责任的独立性——基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功能互补的视角[J].新视野,2013(5).

[3]王修祥.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法律制度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作者:曾昭博

上一篇:人化自然观哲学论文下一篇:战略的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