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双重属性分析论文

2022-04-26

一、知识内容建构“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内容编写依据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条“标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科学技术双重属性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双重属性分析论文 篇1:

知识产权运营:打开玩具市场的金钥匙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已经牢牢占据玩具产品制造第一大国的地位,我国玩具企业正迎来巨大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当然包括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知识产权,玩具企业要善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企业发展壮大。

玩具具有双重属性

玩具在理论上应属于实用艺术品范畴。基于实用艺术品的特点,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其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商标专有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玩具已经逐渐地开始应用各种新技术,因此,现有的玩具产品还会涉及到《专利法》中所提到的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

作为实用艺术品的玩具可以被认为是包含有实用特性和艺术特性的载体,因此,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来看,其应当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现阶段,大多数玩具企业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玩具的上述双重属性,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然停留在一产品一权利的固有思维上,通常忽略了艺术性应作为著作权保护对象、而实用性应当作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等工业产权保护对象这一关键点。

创新思维多方保护知识产权

如右图所示的一种玩具车,如我们采用固有思维方式而忽略该玩具车的双重属性,则极有可能将该玩具车作为一种外观设计专利递交申请,或将该玩具作为一种著作权的保护又寸象;然而,如果变换思维,则可以认为该玩具车上的卡通人物形象具备艺术属性,而玩具车固有的外形具备工业实用性。因此,较为合理的保护措施是将其卡通人物形象作为著作权保护,而将去除掉卡通人物形象后的玩具车本身作为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产品的实用属性,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探究其细分类别。我国的专利保护体系将实用新型、发明、外观设计统一纳入到《专利法》及其附属法律条文的保护范围内。但是,从《专利法》对于实用新型、发明和外观设计的定义来看,实用新型和发明是在具备实用属性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技术属性,而外观设计则是在具备实用属性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装饰、标识属性,大部分的玩具企业不能在实用新型、发明与外观设计之间较为清晰的划界。我们再次探究上图所示玩具车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上述已经提到,在实用属性的基础上,该玩具车在去除掉卡通人物形象后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那么,在认清其技术属性和装饰、标识属性后,我们还应当进一步分析,该玩具车是否存在一个设计较为新颖的结构、在加工该玩具车时是否采用了新的制造工艺?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实用新型、发明保护这种新结构、新工艺。

当然,还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于玩具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都是能够通过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来保护的。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不少知名玩具制造商可被查询到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均相对较少,因此,在人们要求玩具更具科技性、安全性的当下,或许应当更多地考虑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申请。但是,对于涉及新材料类技术方案,有鉴于专利公开换保护的特性,如果该新材料很难通过逆向工程获得其组成、配方,则不应当盲目地将其申请专利。比如,在可口可乐配方诞生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你仍然不能清楚知道可口可乐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著作权、商标权被企业、个人用来保护自己作品、标识不被复制,其很多时候是充当了“盾”的角色,专利权则更具“攻击性”,这点从苹果与三星之间多次的专利诉讼案可以看出:然而<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20年,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限自申请日起10年,这就要求企业持续不断地将研发、设计成果以申请专利的手段加以保护。

对玩具(实用艺术品)进行商标保护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并且在维权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玩具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商品就具备了注册商标的基础条件,商标保护与著作权、专利权的最大不同在于,著作权,专利权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被权利持有者享有,而商标权则是可以在商标持有者认为还需要继续使用的前提下无限期的续展,可以说商标权并不受期限的制约,这是商标权相比于其他类型知识产权的优势所在,因此,商标注册应当是玩具企业作为基础、切实可行的保护方式。然而,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玩具产品制造和消费大国,但是在玩具行业内,知名品牌大多仍然被欧美企业把持,例如,美泰、乐高、孩之宝、万代、迪土尼等。在没有强大品牌作为有力支持的前提下,国内较多的玩具企业仍以低附加值的代工生产方式为主,因此,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应当被国内玩具企业所重视。

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国内玩具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

一、建立自有品牌,将商标保护作为基础的保护方式,利用自有商标权为产品保驾护航:

二、在针对玩具产品的实用属性进行保护时,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外观设计申请为主,更多地考虑技术类的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申请,打破产品权利的固有思维;

三、持续的设计、研发投入,做好专利布局:

四、运用著作权作为辅助保护措施。

作者:陈轩

科学技术双重属性分析论文 篇2: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内容详析(湘教版)

一、知识内容建构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内容编写依据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这条“标准”。从“标准”内容要求看,旨在学习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是要求改变以往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自然资源的状况,二是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握本条“标准”应注意渗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因此不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会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使自然资源具有社会属性。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还属于历史范畴,表现为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很大差异,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湘教版教材紧扣课标要求,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认识自然资源,涉及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征;二是以煤炭为例,探究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明确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二、重难疑点解读

1.教学重点分析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的知识是理解整节教材内容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将变成自然资源,对同种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将越来越深化。理解自然资源的内涵,抓住自然资源的特征,明确自然资源的类型,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内涵可从以下方面理解:自然资源是自然过程所产生的天然生成物;自然物成为自然资源,必须有两个基本前提: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开发利用能力;自然物是否被看作自然资源常常取决于信仰、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自然资源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自然资源的分类则应注意掌握:从不同角度划分,自然资源有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的分类是相对的,具体如图2所示。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也是本节重点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是为更好地对自然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教材改变了以往高中地理课程系统讲述每一种自然资源的状况,以煤炭资源为例,通过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自然资源利用状况(表1),深刻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该部分内容还应强调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未来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课标要求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起作用不同;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历史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存在很大的差异。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深入理解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明确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2.教学难点剖析

*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及特点

对于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及特点,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很容易成为学习的难点。教材首先从概念入手,揭示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和,即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属性),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又可以把自然资源变成有价值的社会物质财富(社会属性)。从属性来看,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和社会性等特点。自然资源的双重属性及特点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三、重要图表使用

该图反映了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结构的变化趋势:19世纪中后期,煤炭的比重超过了木柴的比重,使木柴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而煤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读图时,首先读取显性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图例以及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明确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及时间点;然后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隐含信息,分析能源结构转变的原因。

该图直观地展示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应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分析: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自199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总体趋势的变化;2000年以来,各种能源产销状况以及煤的比重上升的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约占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70%左右,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石油约占20%左右,近年来消费量有上升趋势。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须注意能源安全问题,广开石油进口渠道;水电、天然气比重也都有明显增加。我国水能储量世界第一,水电潜力大,是今后能源开发的核心。

该图呈现了自然资源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揭示了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应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分析: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减弱,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作者:杨娅娜

科学技术双重属性分析论文 篇3:

读罗崇敏的《现代教育新论》有感

我曾阅读过黄济、王策三先生的《现代教育论》,也浏览过恩坎科女士的《现代教育论》,还留意过一些阐述现代教育的文章,得益不少,使我对现代教育有了一些了解。但他们基本上都限于结合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范围,直到拜读了罗崇敏厅长的《现代教育新论》,才使我为之一震,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理念新颖。黄济、王策三先生以工业经济和使用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为背景,在1994年撰写了《现代教育理论》。他们认为,现代教育就是朝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个人这个道路前进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已逐步发展成为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相结合”。我们暂且把他们这种理念称之为“结合论”。罗崇敏以知识经济为背景,撰写了《现代教育新论》。他认为,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根本,以价值塑造为前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公平为基础,植根于现代社会,引领时代不断进步的教育。现代教育是当今时代的教育,是对现时代各种教育思想、观念、体制、内容、方法、形态的总称,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内容,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的教育。构建人的主体素质,发展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现代教育存在的依据。教真育爱是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类世界,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暂且把他的这种理念称之为“以人为本论”。

通过比较,我认为在探索现代教育的进程中,“结合论”探讨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形式和规律,而“以人为本论”在探讨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形式和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提出了构建“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制度教育”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

在拜读罗崇敏的《现代教育新论》之后,我认为有两个观点很新颖,给了我启示。一是应试教育与能力教育矛盾概念的建立。罗崇敏认为:“素质教育的概念很难与应试教育形成矛盾概念。因为教育本身追求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存在非素质教育。”又说:“提出应试教育相对立的能力教育概念,是想表达教育过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能力。”我们一般都认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应是素质教育,读了《现代教育新论》后,细细想想,素质教育的确难以和应试教育对立,没有哪个政府、学校和个人提出要搞非素质教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二是教育具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罗崇敏认为:“教育具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承认教育的公共服务事业属性,就要确认教育具有同经济运行不同的规律,肯定政府对教育负有主要责任,教育不能完全进入市场,不能产业化和市场化;而承认教育的产业属性,就要肯定教育是人力资源和知识的生产部门,教育通过人力资源和知识同市场交换,会增加社会财富,也就是要肯定教育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可以运用产业运作方式和市场调节制。”教育的产业属性在我国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其实是人们对教育具有公共服务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研究不够,要么只承认公共事业服务性,要么想产业化。甚至想用这个标准来区分教育的性质,就像当年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标准来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一样。从笔者在学校的管理实践来看,教育的这种双重属性确实存在,只是过去不明白而已。洋思中学实行的层层承包,就是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移植来的。说直白点,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产业运作的方式来调节和管理学校。事实上,教育改革就是要运用教育具有双重属性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调节教育公共服务事业性和产业性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罗崇敏认为:“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和接受教育者对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特别是我省教育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他指出,云南省面临着现代教育发展的挑战:一是国民现代教育观念滞后,教育管理法制意识薄弱,教育以物为本和人治特点还比较突出;二是教育体制僵化;三是教育价值虚无,教育精神流失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四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少;五是平均受教育年限少;六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七是全民教育质量不高;八是教育国际化程度低。罗崇敏指出的这些问题的确存在。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显性或隐性的矛盾集中反映到教育上来,社会各个阶层对未来不同的设计和追求都会反映到对子女的教育需求上。政府倡导的教育理想(素质教育)和家长、社会追求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使教师、教育处在矛盾的漩涡之中,不同的教育评价和强烈的角色冲突,使教育和教师的价值被挤压在学生的分数和升学上。教师明知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也只能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长年累月放弃休息努力工作。在这种背景下,罗崇敏在提出了一系列制止补课、减负提质的有力措施后,又直面现实,客观地分析了教育存在的问题,让人钦佩。

黄济、王策三先生的《现代教育论》曾经是研究生的学习教材,更多地从理论上对现代教育作了探讨。罗崇敏的《现代教育新论》提出了构建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制度教育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目标模式,并提出了实践现代教育的主要措施:一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二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三是建设现代教育体制,四是建设现代教师队伍,五是建设现代教育基础设施,六是加强学校现代管理,七是加强教育国际化建设,八是建设现代教育评价体系,九是建设领导现代教育的能力。罗崇敏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目标模式和九条实践现代教育的措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温家宝总理2009年9月4日与北京市教师座谈时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又一次发出了教育改革的号召。如果说罗崇敏在看待教育问题时敢于面对教育现实,针砭教育时弊,让人佩服的话,那么,他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现代教育实践就更令人敬佩。我认为,他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把胡总书记、温总理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具体化,很鼓舞人心。

罗崇敏作为云南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能够看清楚云南现行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并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思考,然后提出解决这些弊端的办法,努力构建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制度教育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目标模式,应该说是承担着巨大风险的,是很容易被人误解的。他这种敢想、敢干、敢负责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心系教育的奇人、奇才、奇官了。我认为罗崇敏厅长倡导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目标模式,给云南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单位

云南省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李配亮◇

作者:丁忠禄

上一篇:装饰公司机械设备管理论文下一篇:时尚元素电影海报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