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企业安全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侧重研究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定义,从持续供给和稳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多层次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评价体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矿产企业安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矿产企业安全论文 篇1:

高危行业企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问题解答

为了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制定发布了《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日前,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暂行办法》的有关情况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出台《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办法》的背景,有何重要意义?

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以下简称发言人):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见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危险品生产、道路交通运输、非煤矿山等领域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地方和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责任主体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和违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之外,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健全;部分地方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备设施亟须更新和补充。

为此,国务院研究提出了解决影响安全生产深层次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首次明确了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加大企业对伤亡事故的经济赔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3项经济政策。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提出安全生产的12项治本之策,强调要重视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安全监管总局紧密配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加快了安全生产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先后建立完善了煤矿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贯彻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建立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

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安全费用制度的研究制定,是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为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投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机制,借鉴煤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验,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对高危行业生产企业提取安全费用制度”的要求进行的。

通过建立和实施提取安全费用制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安全投入主体责任,并为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建立了财务储备,有利于改变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的状况,在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对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问:何谓安全生产费用?哪些企业能够提取安全费用?安全费用可以用于哪些方面?

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该资金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安全费用制度建立的初衷是提高高危行业企业的安全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因此,目前只规定了高危行业的企业可以提取安全费用。2004年和2006年分别出台了煤炭生产企业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这次把其他几个高危行业的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制度一起发布,是经过了认真调研和综合考虑的,也是对高危行业建立安全费用制度的一个总结。

不同高危行业的企业,其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事故的控制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安全费用不应当限于安全设施,还应当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重大危险源监控等,对于企业投产时按照“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则不应当包括在内。这与已出台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资金”略有不同。

为了使安全费用首先用于安全条件最薄弱的环节,《暂行办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在本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内,企业应当将安全费用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问:高危行业是怎么界定的?高危行业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政策都适用于哪些类别的企业?

发言人:高危行业通常指生产危险性系数较高、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对生产造成危害的行业,比如矿山开采、烟花爆竹生产、建筑施工等行业,这些行业由于生产作业的特殊性,容易对参与生产过程的个体造成伤害。这时候就需要企业有足够的安全保障来维护职工人身安全,促进生产安全。

《暂行办法》明确了适用的高危行业企业范围,具体包括:从事矿山开采、危险品生产、建筑施工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其中,矿山开采是指石油和天然气、金属矿、非金属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和生产、闭坑及有关活动。建筑施工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井巷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及矿山建设。危险品是指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的物品,包括军工生产危险品和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交通运输是指以机动车为交通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

对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规定的高危行业企业范围的不同点,一是不再包括已经单独制定了安全生产费用制度的煤炭和烟花爆竹企业;二是根据国防科工委的意见,将军工危险品生产也纳入了本办法的适用范围。此外,对一些危险系数较小的非煤矿山企业,如地热、温泉、矿泉水、卤盐开采企业和河道采砂、采金作业,小型砖瓦黏土矿等,也不包括在内。

问:请您介绍一下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责人:总体来讲,《暂行办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安全费用的提取标准。《暂行办法》规定了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核工业矿山、小型露天采石场等矿山企业以及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道路交通运输等各类企业的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对于在本办法公布前,各省级政府已制定下发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办法的,提取标准按照就高原则执行。

二是安全费用的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安全费用的具体使用范围,包括6个方面: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在此范围内,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满足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按照现行做法,企业安全投入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2类,前者作为资产购建支出,通过折旧计入费用;后者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为了调动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便于监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安全费用按照先提后用的原则处理,资金通过专户存储进行筹集,对使用安全费用形成的资产管理要求以及企业在变更、终止经营或者调整业务等情况下的处理等财务问题,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三是财务监督。企业要及时、足额提取安全费用,并按规定使用。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要披露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的具体情况。由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未按本办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的,由安全监管部门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问:能具体介绍一下各类企业提取安全费用的标准吗?这个标准是怎么确定的?

负责人:目前,全国小型、民营、老旧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投入能力、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生产管理普遍落后于大中型、国有、新建企业。实施安全费用管理办法的侧重点,应是解决部分高危行业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投入的责任和能力问题,因此,将安全费用提取的原则确定为满足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低标准,同时规定实际投入超过计提部分可以据实列支。这样,可以强制那些缺乏安全生产投入意识或能力的私营或小型企业按照安监部门安全生产标准保障基本的投入,而大中型企业也可以按照原有渠道和水平满足安全生产投入的需求。

矿山企业安全费用依据开采的原矿产量按月提取。各类矿山原矿单位产量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石油,每吨原油17元;天然气,每千m3原气5元;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4元/t,井下矿山8元/t;核工业矿山,22元/t;非金属矿山,其中露天矿山每吨1元,井下矿山每吨2元;小型露天采石场,即年采剥总量50万t以下,且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m,产品用于建筑、铺路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每吨0.5元。

建筑施工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各工程类别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为: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工程为2.0%;电力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为1.5%;市政公用工程、冶炼工程、机电安装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为1.0%。

危险品生产企业以本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逐月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含)以下的,按照4%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00万~1亿元(含)的部分,按照2%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亿~10亿元(含)的部分,按照0.5%提取;全年实际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部分,按照0.2%提取。

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以营业收入为计提依据,按照以下标准逐月提取:客运业务按照0.5%提取;普通货运业务按照1%提取;危险品等特殊货运业务按照1.5%提取。

考虑到一些危险系数更大的矿山企业,如煤系及与煤共(伴)生的金属非金属矿山、水体下开采矿山、有自然发火可能性的矿山、在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和铁路下面开采的矿山,以及其他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的矿山,《暂行办法》中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其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但增加的提取标准不得超过原提取标准的50%。

为防止企业安全费用提取过多而影响企业税基和资金流动的问题,《暂行办法》规定:“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安全费用专户结余资金分别达到本企业年销售收入的5%和2%时,经当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会商财政部门同意,企业本年度可以缓提或少提安全费用”。

问:为使提取安全费用的经济政策落实到位,政府方面有何考虑?

发言人:目前,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存在诸多隐患,隐患不除,永无宁日。我们要建立企业、地方、国家多渠道的安全投入机制,偿还历史欠账,加快技术改造,消除不安全隐患。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必须重视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到位,企业安全基础工作才能得到加强,安全生产才有基础,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实施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关键是抓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安全投入方面的监察作为安全监察执法的重要内容,督促企业贯彻实施,确保这些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实施到位,切实发挥政策治本、源头治本的效用。200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联合财政部开展对安全费用政策落实情况的重点监察,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罚。要通过对安全费用提取工作的重点监察、定期监察和专项监察,促使企业加大投入,督促企业依法提足大修、折旧、维简费、安全费用等专项资金,优先用于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

编辑 林 静

矿产企业安全论文 篇2:

从供给与需求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

摘要:在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显的背景下,侧重研究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定义,从持续供给和稳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多层次影响因素,初步建立了国家矿产资源安全评价体系。

关键词: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明显,如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缓解资源约束矛盾成为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有必要对矿产资源安全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做全面的研究。

1 基于经济学角度的矿产资源安全定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矿产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本质上是一个供给和需求的过程,可以将矿产资源安全视为一种供需均衡状态。首先,矿产资源供给和需求在均衡点相等;其次,均衡状态的资源供给,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再次,均衡状态下的资源价格是国家经济建设可接受的合理价格;第四,这种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均衡,任何可能影响供给、需求的因素都会破坏均衡,如政治、投机、技术、运输、消费结构等因素;最后,这种动态均衡一旦被破坏,社会经济系统会自动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供给与需求的新均衡状态。在此基础上,这里提出基于经济学角度的矿产资源安全定义,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是指一国能够在指定时间与地点、以合理价格及方式,持续、稳定、足量获得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矿产资源的状态。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1 资源供给的持续性:指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类资源,都能够保障持续供给。这是矿产资源经济安全的最基本特征。

1.2 资源获得的经济性:以合理价格获取需要的资源是矿产资源安全的一个必要因素,同时,针对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环境造成的负外部经济性,资源获得的经济性还意味着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 资源供给的及时性:是指矿产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矿产资源的即时需求。

1.4 资源供给的安全性:是指通过特定运输渠道、方式保证资源的安全运输,对于影响资源有效供给的各种突发事件,如战争、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等,能够进行有效控制或防御。

1.5 资源需求的稳定性:是指可预测的、稳定的需求将极大提高矿产资源安全的可靠性。

2 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

从上述分析可知,矿产资源安全就是一种供需均衡状态。因此研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能够影响这种均衡的因素。既然矿产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商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那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就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

2.1 矿产资源供给影响因素 矿产资源供给影响因素需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二是国外矿产资源的获取。

2.1.1 国内矿产资源供给 国内矿产资源供给意味着对国内自有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个国家为了获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对国内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但是开发利用国内矿产资源要受到国内矿产资源可供性、国内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国内矿产资源储备的制约和影响。①国内矿产资源可供性:主要有矿产资源禀赋条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水平两个因素。矿产资源禀赋是矿产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特征,直接决定了国内矿产资源可得性(供给量),包括资源储量规模、矿产种类及质量、矿产资源的聚集程度、资源的开采条件等因素。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水平是将国内固有资源转化现实矿产品的能力。显然,勘探开发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能够提供越多的现实矿产品,反之即使国内资源禀赋再好也无法变成现实的矿产品,对国内供给量也没有任何贡献。②国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非传统矿产资源和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等四个因素。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高就能够增加矿产资源利用程度和效率;非传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高、替代资源开发种类多、数量大将会极大的增加国内矿产资源的供给量。③国内矿产资源储备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矿产资源的供给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经济、政治、投机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矿产资源的供给。而矿产资源储备就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下的矿产资源供给中断而采用的一种应急手段。因此,矿产资源储备种类和数量将直接决定矿产资源储备对供给的影响程度。

2.1.2 国外矿产资源获取 国外矿产资源的获取意味着利用本国之外的矿产资源,来弥补国内矿产资源供给的不足。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合理利用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实施全球矿产战略,获取国外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国内矿产资源的供给量。国外矿产资源的获取将受国外矿产资源可得性、国外矿产资源运输和矿产资源价格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①国外矿产资源可供性:主要包括目标地资源可得性、目标地集中度、国家资源外交能力和矿产资源企业的竞争能力几个因素。目标地资源可得性是指目标地的资源禀赋和所在国家及地区的政治局势。目标资源地的资源禀赋是外部资源可得性的前提;政治局势是目标地资源可得性的外部保证条件,政局稳定显然有助于对目标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标地集中度是衡量矿产资源供应来源多元化的一个指标,是减小获取外部矿产资源脆弱性的保证,是分散供应风险的重要举措。目标地集中度低将有助于提高外部资源获取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国家资源外交能力主要与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与资源地国家的政治关系有关。国家的综合实力强、与资源地国家政治关系良好将有助于从资源地获得更多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企业参与目标地资源的竞争或者参与国际矿产资源贸易市场竞争并竞争获胜,则企业本身竞争力将起到根本性的决定作用。②国外矿产资源运输因素包括运输方式、路线、距离以及对运输路线的军事控制与保障能力。在国外取得了矿产资源之后,采用何种方式(海洋、铁路、管道运输等)、走哪条线路(经过那些国家、地区)、运输距离远近,对运输线路的军事控制和保障能力以及与运输线路所经过地区的政治关系等都是决定能否安全将矿产资源从国外运抵国内的重要影响因素。③国外矿产资源价格因素是一国能否经济的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影响因素,矿产资源供给的经济性也正是矿产资源安全的本质特征之一。为了能以合理的价格从资源地或者矿产品贸易市场获取足够的资源,就有必要提高国家(企业)对目标资源的价格影响和控制能力。

2.2 矿产资源需求影响因素 矿产资源需求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二是矿产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国内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主要与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越大。虽然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增长方式与矿产资源需求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这些都只是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弹性(或强度),而不会改变经济增长与矿产资源需求的正相关性。从这层意义上来看,矿产资源需求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矿产资源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技术对资源的替代率、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矿产资源消费观念。产业结构对矿产资源需求结构以及需求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资源消耗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需求的需求强度和需求种类。因此,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必须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技术对资源的替代率,是经济增长中技术贡献率与资源贡献率的比值。技术进步是减少资源消耗的基础,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加大替代资源使用量减少对特定资源的需求,可以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通过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等方式拓展矿产资源储量,弥补资源供给的不足。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与矿产资源消费观念也影响矿产资源的需求结构,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广泛宣传,引导矿产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转变矿产资源的消费观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和可再生资源产业的蓬勃兴起就是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引导分不开的。

3 矿产资源安全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系列。

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21个影响因素。第一层次为直接影响因素,矿产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第二、三层次为间接影响因素,通过影响矿产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间接影响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评价体系,包括3个层次、21个指标。由于准确地把握了矿产资源安全的本质特征,从矿产资源的供给和需求出发,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对比前人的矿产资源安全评价体系相比,这个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更具有系统性和完备性。同时由于指标的建立是基于矿产资源安全的本质—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均衡,因此,这个评价指标体系较之前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更为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事实上,根据上述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资源安全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找出切实有效的方法,调整和改善矿产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提高矿产资源安全程度,也正是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本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沈镭,何贤杰,张新安.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研究.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10.6-12.

[2]汪云甲.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科技导报.2003.2.58—61.

[3]鲍荣华.调整矿产开发战略——保证资源安全供应.2002年第6期.资源·产业.60-62.

[4]姚予龙,谷树忠,杨兴宪等.国内外资源安全战略及调控机理.中国环境报.2002-4-5.

[5]张雷.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探讨.中国软科学.2001.4.7-12.

作者:邓光君

矿产企业安全论文 篇3: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制探讨

摘要: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构架的初步设想,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综合行政监管长效机制和五大行政监管支撑体系。

关键词: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石油企业

石油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经济个体之一,为了保证其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行,需要受到政府监管,主要涉及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和销售过程进行行政监管。本文主要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行政监管进行探讨。

一、 现行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1. 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构权力弱化、职责模糊。我国行政监管机构权力分散,令出多门、相互掣肘,人为的把一个系统化的行政监管权力划分到不同监管部门,很容易出现上级监管机构指令下达信息不到位,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失真或者信息不对称,极大的降低了行政监管执行力,削弱了监管部门的权威性,也不便于对行政监管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及问责。另外,行政监管部门一味的依靠政策文件和行政审批的方式来代替具体化的监督检查,行政监管透明度低,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同时,忽视了审批后应持续对审批通过的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否者,安全生产行政监管部门丧失了该有的职权,将会出现形同虚设的局面。

2. 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至今,监管机构对石油企业进行行政监管可参考的法律一般只有《安全生产法》、《矿产资源管理法》和《能源法》,对石油行业行政监管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法律还未出台。但随着石油行业的飞速发展,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利用,难以掩盖日渐突出的石油生产过程的诸多问题,现有的法律也只能解决类似其他能源已出现的问题,并不能从专业化的角度解决石油生产行政监管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因此,石油企业行政监管机构急需一部完善的《石油法》,以及与其配套的规章、条例、细则,以解决行政监管机构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实施监管时出现的各种弊端,以确保对石油企业行政监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 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现有的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构大部分分设在某个政府部门进行兼管,很容易出现政监混淆、监管职能失衡或以制定政策代替实际监管的不良现象,极大降低了行政监管机构的专业化监管水平。另外,监管机构的组成人员较为单一,偏重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人才,熟悉生产运作、油气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等专业人才比例较低。石油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作为一项专业化要求极高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管理和经济类综合性人才,还需要油气安全专业化高的特殊人才。

二、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架构设计

根据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利用系统动力学和组织学原理,在原有的行政监管组织构架的基础上,设计出针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的网状式动态组织构架,如图1所示。它是以联动指挥中心为指挥部,统一指挥、统筹和协调各联动单位(即地方行政监管机构)的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工作,联动单位可以与任何联动单元(即环境保护、公安、工业和信息化、消防、交通运输、财政和科技等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涉及部门)进行联结,即赋予地方行政监管机构更大的权力,以提高联动单位的执行能力,同时,信息技术的投入跨越了地域限制,为各联动单位之间和各联动单元之间搭建了信息沟通桥梁,以便实现相互之间能够协调合作和资源共享。众多独立的联动单元以一个联动单位为中心,形成一个小的网络组织,众多小的网络组织以联动指挥中心为中心,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紧密联系的大型动态网络组织,即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

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运作状态可分为常态运作和非常态运作。常态运作是指联动单位在其权限范围内能够调动各联动单位的资源为其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服务,联动处理行政监管活动,反之,则为非常态运作。常态下各联动单位在所管辖区域履行本单位行政监管职责,非常态下,在联动指挥中心的指挥下,联系其他联动单位协助或者合作完成行政监管职责。行政监管联动指挥中心是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根据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特征设置的领导机构,配备了石油、经济、管理、法律、安全生产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为指挥中心的咨询顾问。该中心成员应由中央权力部门、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负责人和向社会公开招聘的专业人员,具有足够大的权力和权威,在行政监管中能有效调配资源、协调工作,能够制定强力措施,强制执行。地方行政监管机构是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中的联动单位,主要负责行政监管管辖区域内的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执行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协调配合其他联动单位的工作,以及向指挥中心反馈监管情况。在常态下,负责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指导、监督、检查等监管工作;非常态下,在联动指挥中心的指挥下,联系有关联动单位、联动单元寻求协助。各行政监管涉及部门是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中的联动单元,主要是为指挥中心和联动单元提供协作服务和技术支持。在常态下,各联动单位是独立个体,各司其责;非常态下,接受指挥中心的指令,快速做出反应,及时为联动单位提供帮助。

三、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运行机制

健全的行政监管运行机制是确保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网络式动态联动组织实现有效行政监管目标的工作制度、规范、办法及组织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是构成监管工作有序运转的基础平台;是行政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有力保障。在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过程中,行政监管机构需在不同时段投入不同行政监管运行机制,以便适时的发挥相应的效用。在此,可按监管的时效性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机制。

事前监管机制主要是起预防作用,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确保石油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件发生。事中监管机制主要是起快速处理作用,一旦有安全事件发生,安全生产行政监管部门及时发挥监管职责,避免安全事件扩大化,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失。事后监管主要起总结评价作用,通过追究相关责任,奖惩相关部门、企业,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此作为“前车之鉴”。监测与预警机制、信息发布机制和安全风险预防机制一般是在事前环节对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行政监管的运行机制,利用现代化技术检测手段,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违规操作、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进行数字化监测和分析,建立安全生产事件的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并根据情况向不同范围内的石油企业进行通告,适时的预测和预防安全生产隐患的发生或者降低安全生产事件造成的损失。应急监管机制、快速反应机制、联动处理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是在事中环节的行政监管运行机制,是对安全生产已发生事件做出及时、快速反应,遏制事件的扩大化,避免或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反映了行政监管机构应急监管能力和行政监管执行能力。总结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是在事后环节对石油企业进行行政监管的运行机制,根据总结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对于评价优良的石油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对于评价较差的石油企业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若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对其进行问责,目的是为了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增强行政监管机构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同时,总结评价结果可作为以后行政监管工作的借鉴内容。

不难看出,信息发布机制贯穿于整个行政监管过程中,其根本目的都是为公众提供权威信息渠道,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但是,侧重点不同,事前的信息发布主要是为了第一时间及时准备地发布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违规操作或安全隐患,以便石油企业及时整改或预防;事中的信息发布主要是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发布行政监管部门监管动态、事件进展情况和处置意见,避免胡乱猜测、谣言传播,以及减少伤亡和其他不必要损失;事后的信息发布主要是为了宣传、表彰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中表现优良的石油企业和警示、处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中查处的违法违规石油企业,以及公示责任追究结果。因此应将充分发挥信息发布机制作用,将其贯穿于事前预防监管,事中现场监管,事后补救监管整个安全生产行政监管过程,最终实现安全隐患绝大部分扼杀在事前,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

四、 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支撑体系

1.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行政监管部门应制订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规划,逐步建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应随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教育网,将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作为石油企业准入考核标准,将安全生产知识纳入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培训中,倡导安全文化,鼓励和支持企业编制《安全生产月报》、《安全生产手册》等安全文化产品。强化安全生产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教育,以落实石油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行政监管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为宗旨,最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重时效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

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有利于规范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增强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力、行政执法力,还利于提高安全生产行政监管部门行政监管的权威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列为6大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强化制度约束,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依法、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因此,必须将构建一套完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列为行政监管的重点任务,促使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良好行政监管局面。

3. 安全生产监管投入保障体系。安全生产监管投入偏少,会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效能,因此,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公共投入,如增加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培训费用、扶持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科技创新、增强安全生产行政监管宣传教育,以及增加行政监管人员、设备的资金和监管部门运作费用等。同时,公共财政的投入需要相应的财政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违规使用的应追究责任,并予以重罚。

4. 安全生产监管科技支撑体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生产监管科技支撑体系,一方面,可使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管理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借助安全生产事件预防与控制关键环节技术研究的成果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分析与鉴定技术的基础研究的成果,可大力推进石油行业安全生产行政监管的科技进步,提高防范安全生产事件发生的能力,预防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通讯指挥平台。安全生产监管信息通讯指挥平台是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监管投入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管科技支撑体系的保障下,通过搜集、整理和分类安全生产信息,然后建立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库,构建信息资源平台;借助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开发设计对应信息资源库的软件程序,构建应用技术平台;设定、划分各个系统用户,构建基础应用平台,利用信息通讯网络将三平台联系起来,最终用以支撑安全生产监管信息通讯指挥平台。安全生产行政监管部门凭借信息通讯指挥平台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施行安全生产通讯指导、安全生产监控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等行政监管信息通讯指挥工作。

参考文献:

1. 田欣慰.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管.劳动保护. 2012,(7).

2. 本刊编辑部,郝鑫磊.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访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支同祥.劳动保护,2012,(7).

3. 白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支同祥谈《安全生产立法“十二五”规划》.现代职业安全.2012,(6).

4. 胡继华,章云龙,莫善军.省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框架体系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

5. 李学来.我国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初探.中国煤炭,2005,(6).

6. 王新兰.我国石油行业政府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与法,2010,(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以川渝地区天然气开采安全突发事件为例”(项目号:09XJCZH01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央企与驻地政府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联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CZZ038);西南石油大学人文专项基金资助(2012RW001)。

作者简介:高军,博士生,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熊璟,西南石油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0级硕士生;李军,华油集团泸州川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经济师。

收稿日期:2013-01-25。

作者:高军 熊璟 李军

上一篇:寒假社会实践论文下一篇:幼儿创新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