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论文

2022-04-20

摘要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所共有的财富。长期以来,我国对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存在很多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改革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体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论文 篇1:

论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

[摘要]矿产资源是一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的不可再生资源。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长期没有被会计所确认、计量与报告。缺乏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信息会导致政府主管部门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无法就矿产资源的投资、开发、管理等进行正确的决策,因而提供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信息,以满足政府主管部门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产资源资产;会计;确认;计量;报告

矿产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是天然产出于地表或地壳中的原生富集物。由于其天然产出性导致长期以来矿产资源所有者和开发企业均没有对其价值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由于矿产资源资产信息的缺失,政府主管部门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主体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这样的错误决策,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会损害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甚至生存的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会损害社会福利。因此,将矿产资源资产作为一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提供可靠和相关的矿产资源资产会计信息以便政府主管部门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矿产资源具有价值是矿产资源资产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础

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确认、计量与报告。要对矿产资源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矿产资源的价值决定问题。对矿产资源的价值可以从矿产资源本身和产权两个角度分别认识。

(一)矿产资源本身具有现实社会价值和潜在社会价值

一方面,矿产资源在被利用之前,人类需要对它进行研究和全面认识,必要时还要进行实验,才能弄清它的具体使用价值。人类认识了矿产资源的各种使用价值及其勘测和寻求方法后,还要继续寻求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这种凝结了人类劳动的矿产资源价值我们称之为现实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及所有权垄断性决定了谁拥有了矿产资源,谁就拥有了获得未来收益的权利。因此,矿产资源又具有潜在社会价值。

(二)矿产资源具有产权价值

矿产资源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资源,其产权包括所有权、行政管理权、经营权等,并分别由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决定。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矿产资源法定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等矿产资源产权主体分别要求行使相应的收益权,因此就构成了矿产资源产权价值理论。(1)矿产资源所有者享有所有权收益。矿产资源所有权是一种法定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具有垄断性。法定所有权享有的收益是“地租”形式的收益。在中国由于宪法明文规定所有矿产资源都归国家所有,因此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惟一的所有者享有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2)矿产资源管理者享有管理权收益。矿产资源管理者行使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的管理者享有的收益表现为向矿产资源的经营者收取矿产资源保护费和资源替代费等。(3)矿产资源经营者享有经营收益。矿产资源的经营者取得资源经营权后进行经营,取得经营收益。此外,还有些矿产资源的其他价值主体拥有相应的权益,享有相应的收益,如矿产资源的勘探单位享有矿产资源的发现权收益等。

总之,无论是从矿产资源本身的角度,还是从产权的角度,矿产资源都具有价值。矿产资源具有价值就为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提供了基础,因为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对象是价值(资金)及其运动。

二、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确认

要对矿产资源进行会计核算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矿产资源的资产化问题,即矿产资源是否符合会计要素中一般资产的确认标准。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资产是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以上几个关于资产的定必,可知会计资产的确认标准强调的是经济资源,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恢复的耗竭性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在没有被探明发现之前,它是处于自然状态,我们并不能确定其是否能给相关权益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此时它不是会计资产。矿产资源只有在被探明之后,经技术经济评价确认是可供利用的矿产,能够给相关权益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时,我们才能确认其为矿产资源资产,作为一种有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具体判断一项矿产资源是否能成为会计资产,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必须是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并可以成为现时生产要素的经济资源,对于那种没有进行技术经济评价,不能进入生产开发,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矿产资源就不能确认为会计资产;(2)必须是能够作为劳动对象要素的矿产资源,否则不能进行会计确认;(3)中国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并且可以依法转让,这样,矿产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先一次性进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资产有机构成的,就只能是属于无形资产范畴的探矿权、采矿权,而不是实体形态的矿产资源;(4)在矿业生产过程中,矿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主要是作为原料,即劳动对象要素起作用,通过生产、消费转化为矿产品,同时把原来的价值转移到矿产品上而被保存下来,最后通过矿产品交换,重新得到实现。总之,矿产资源作为资产,必须是两种形态两个部分:一是最先一次进入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资产有机构成的探矿权、采矿权(无形资产);二是进入矿产品生产过程以后,保存着矿产资源实体形态的这种延续资产(有形资产)。

三、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计量

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某种可用货币加以计量的特性。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计量问题,存在着两层选择:一是计量基础的选择;二是在某一计量基础下的方法选择。由于矿产资源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其价值的较大偏离,从而引发了矿产资源资产历史成本计量和价值计量之争。

(一)历史成本基础会计计量

在长期的矿产资源资产(主要指石油天然气资产)会计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历史成本基础下的两种矿产资源资产会计计量方法,即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成果法的基本特点是,与探明储量相关的成本才予以资本化,再按一定的标准以折旧、折耗和

摊销的方式计人开采出来的矿产产品成本之中。如果发生的成本不能直接导致探明储量,这些成本就要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是,所有取得的矿区、勘探和开发成本都应该资本化。

(二)价值基础会计计量

由于矿产资源资产的历史成本和其价值的较大偏离,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对矿产资源资产进行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提出了以价值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方法(ReserveRecognition Accounting,RRA)。RRA要求以现行的价格和现行的开发成本、开采成本、法定税率为基础,对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一定的折现率加以折现计算,以此确定现行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价值和收益(成果)。

(三)矿产资源资产会计计量方法的选择

由于RRA存在大量的假设前提、较大的调整工作量以及贴现增量的难以理解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因此此种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计量方法在当前并没有实际应用的环境。

既然RRA没有实际应用空间,那目前我们只能采用历史成本基础对矿产资源资产进行会计计量。由于现行矿产资源开发行业历史成本基础下的矿产资源资产计量有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两种方法,那我们将如何选择呢?根据前述对资产的认识: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为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以此定义来分析,成果法的计量原则与此是相符的,因为它将不能导致探明储量发生的成本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与此相反,完全成本法的计量原则与此资产定义相悖。因此,从理论上讲,笔者认为应该选择成果法来计量矿产资源资产,中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对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采用的就是成果法进行会计计量。

四、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既是一个财务会计程序,也是企业对外报告的基本方式。矿产资源资产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一项最为重要的会计资产,对矿产资源资产报告是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会计报告的重要内容。

根据对矿产资源资产的报告方式不同,我们可将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报告模式分为历史成本报告模式、以价值为基础的报告模式以及“历史成本+储量数量”报告模式等三种。在历史成本报告模式下,仅报告矿产资源资产取得、勘探、开发过程中资本化的相关成本。这种报告模式比较简单,但忽视了矿产资源资产的特殊性,即矿产资源资产的成本与其价值的巨大背离。在以价值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资产会计报告模式下,由于要求以现行的价格、现行的开发成本、开采成本和现行的法定税率为基础,对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以一定的折现率加以折现计算,以此确定现行矿产资源储量资产的价值。在这种报告模式下,由于大量的假设前提、较大的调整工作量以及贴现增量的难以理解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没能得到实际应用。“历史成本+储量数量”的报告模式,就是在资产负债表内按历史成本报告矿产资源资产,同时,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报告矿产资源储量的数量。“历史成本+储量数量”的报告模式,既坚持了会计的历史成本惯例,又避免了价值基础计量过程中的大量主观人为估计,且储量数量的提供还增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披露的成本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矿产资源资产报告模式。中国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对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采用的就是“历史成本+储量数量”会计报告模式。

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是矿产资源开发行业的一个最为重要的会计问题,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多、要求运用的会计方法比较复杂,且涉及到大量的地质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运用,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具体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张岩林]

作者:王昌锐

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论文 篇2:

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研究

摘要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所共有的财富。长期以来,我国对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存在很多问题,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改革现行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体系。

关键词 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可确定性

0前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将矿产资源的无偿配置改为以市场交易为主的有偿使用,实现以国家资源转让收费和管理收费(税)为核心的矿产资源权益价值机制已逐步形成。2000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若干意见》,这对加大外商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投资力度,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CASNo.27),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资源会计的核算规范方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为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或称非油气矿产资源采掘业会计)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矿产资源大部分是由非油气状态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所构成,非油气资源在资产特性和开采方式上与油气资源有着巨大差异,我国非油气资源开采企业的会计确认等特有问题的处理不能完全参照现有的CASNo.27准则,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需要。

1非油气矿产资源的涵义

CASNo.27借鉴了国际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并结合油气开采的生产工艺本身的特点,对油气资产的定义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油气资产属于递耗资产,是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很明显在此定义中既包括属于自然生成物的油气资源本身,也包括用于开采这些自然生成物的“井及相关设施”等人工构筑物,这是符合油气资源的资产特性和开采工艺特点的,但是由于非油气资源的物质形态和开采技术与油气资源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一定义不能完全适用于非油气资源资产,非油气资源资产应只包括所开采的自然生成物本身,而用于开采的地面建筑物,大型的矿山(开采)专用设备或用于地下开采的井巷工程,地下建筑物等应属固定资产的范畴并按其服务年限计提折旧。这是非油气资源开采的资产特性和开采工艺特点所决定的。

2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确认条件缺乏规范

2.1资产的确认

首先,资产价值确认问题。我国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从事资源的采掘活动,需要取得采矿权和探矿权。具体包括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如果是通过支付探矿权使用费取得探矿权的,后期需要进行勘探,发生勘探成本,进而形成资产;如果是通过支付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取得采矿权的,需要进行二次勘探,进而形成资产。即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非油气矿产资源,需要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历经不同生产阶段而获得。与其他行业主要通过商品流通领域购买获得资产,资产的价值即为实际支出的资产确认方式有显著不同。依据现有会计制度确认难以正确反映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资产价值。

其次,井巷工程资产确认问题。目前井巷资产占非油气矿产资源成本的30%。井巷资产建造是随采掘进度不断建造的,不同于其他工业企业资产的建造,确认具有特殊性。

2.2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成本与费用的确认

与其他企业相比,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也存在它的特殊性。普通工业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收入相配比,然而非油气矿产资源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却不一定会带来收入,而且这些费用在非油气矿产资源生产成本中占较高比重。

首先,安全成本。由于非油气矿产资源生产地质条件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国家鼓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投入,为保障安全成本投入的长期资金来源,必须在成本中列支。

其次,环境治理费用。按照《环境保护法》、《煤炭法》的有关规定,遵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恢复”的原则,增加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三,非油气矿产资源转产费用。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是有时间限度的,一旦资源枯竭,需要进行转产发展。转产发展需要的接续和替代产业的投资支出,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及创业补助支出等均需要未雨绸缪。所以应该根据非油气矿产资源生产的特殊性,建立非油气矿产资源衰老期转产发展基金制度,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上述这些费用怎么提取?提取的依据是什么?亟须法律依据指导,否则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3非油气矿产资源的会计确认条件

资源会计在对与资源生态循环相适应的经济循环各阶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映和控制时,其会计确认问题就构成资源会计核算的一个基础内容。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的确认过程,除了应当遵循一般会计确认中的会计实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和币值不变等基本假定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前提条件:

3.1非有气矿产资源的可确定性

资源就其总体而言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自然资源是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才逐渐形成的(如非油气矿产资源),并且还有可能随时都在发生相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有些资源则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如森林资源),这种变化的形式主要是生物形态的变化。有些资源则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如草原资源、动物资源、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进行着一年一轮回的更新和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代的进化与繁衍。有些资源的功能却基本上是固定的和永恒的(如土地资源)。在非油气资源会计核算中,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开发和利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映和控制,可确定性应当是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可确定性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会计对象是可以确定的。尽管其种类繁多,但我们可以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对其种类、范围、形态、质量和可利用程度加以确定。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根据每种非油气矿产资源的特征,选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其进行计量和核算,提供相关的信息。二是各种资源的储量和变量是可以确定的。当然,特别是对非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和变量的确定程度,要以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条件为基础,建立在有依据的科学论证和推测之上。如解放前,我国曾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定为“贫油国”,但在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科学论证和积极倡导下,经过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才终于弄清了我国石油资源的基本储量,摘掉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在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三是资源的用途是可以确定的。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资源作用的认识将不断加深,对资源用途范围的开发越来越广,使资源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但我们必须有这样一个假定,才能对资源的再生和更新等问题做出必要的诠释。

3.2非有气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活动使得某些自然资源数量减少、枯竭和耗尽;二是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贫化、退化和发生质变;三是自然资源的生态结构和生态平衡被摧毁和破坏。正是因为资源的相对稀缺,才会产生对有限自然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求。资源配置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物理系统和生物系统,而它的解决又必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条件和制度条件下进行。合理的配置目标之间往往有可能是矛盾的,人们对他们合理利益的权衡也会是各不相同的。那些物理系统和生态系统代表着一种权衡和取舍:也就是说,倘若我们有目的地去追求目标甲,那就必然会损失一部分目标乙;倘若我们要保持目标乙,就必须放弃目标甲在某些方面可能取得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决策的依据就要看我们所做的相对评价。这种评价过程及其结论的得出,需要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所提供的相关资料,而这些相关资料的出具及其方法的确定,又应当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需要说明的是,资源的稀缺性也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尽管某些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可能会出现枯竭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最终会找到替代的方法。

3.3非有气矿产资源的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假设就是指对种类繁多的各种资源,都可以从一定的角度、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其存量、变量和增量用价值量度进行计量,可以从价值角度提供资源变动情况及其相关的信息。尽管资源随着人们的开采和利用具有日益稀缺性,但人们对资源有用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因而,其价值的确认也具有无限的可增加性。在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过程中,虽然某些核算对象增量和变量的变化较难以用货币量度进行确定,譬如,森林资源的再生速度和土地资源的复垦程度等,若用货币量度对其变量确定就较为困难,但若将这种确认与计量建立在可计量性的假设之上,对其结果就可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3.4非有气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可再生性或称可更新性,这一点主要是对部分资源而言的。可再生性观念的确立,使我们在对部分资源实施核算时,可基于这一点来设计符合其生物特点的专门方法。譬如,通过建立育林基金,就可具备专门用于森林资源的再生投资,以营造新的林木基地;通过对海洋捕捞期的定期封海管理以及对海区进行鱼苗的定期投放,以保证渔业资源的长盛不衰。对这类以保证资源的再生为目的的投资及其收益核算方法的设计,就应当以可再生性作为其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资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类不断地进行补偿和投资的条件下,可以较好地实现使用——补偿——再生——使用的良性循环。当然,对非油气矿产资源类不可再生资源,尽管目前还有许多尚待进一步探明和开发的资源,但在总量上则具有一种耗竭性,它们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生。已经干涸的油井、已经枯竭的矿区,要让它们再生出原有的矿藏是不可能的,但若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补偿性投资以后,则可让它们发挥其他的资源效益。譬如,矿区开采结束后将其改造成为良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耕地资源,当然,这种更新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条件的。

4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的确认与普通会计确认条件存在一定差别。如果采用准则中的确认条件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必须根据非油气矿资源自身特点制定确认条件,以便进行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

参考文献

[1]王昌锐. 论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11.

[2]李恩柱.非油气矿产资源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8,4:4-10.

[3]梁星等.煤炭开采会计问题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8,5:65-68.

作者简介:

毕金星(1980.6-),女,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源会计。

作者:毕金星 于淑兰

矿产资源会计核算论文 篇3:

成本补偿视角下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超额利润分析

摘要:本文从成本补偿的视角,阐述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因为成本补偿不足而导致超额利润的产生,进而提出初步的资源耗减成本补偿、资源税费改革的设想和完善会计准则的建议,以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本补偿;耗减成本;环境恢复;生态保护

一、成本补偿与矿产开发企业超额利润

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存在超额利润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据报道2006年3月,中石油(0857.HK)公布了其2005财年业绩,全年盈利1000多亿元,成为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而山西煤老板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以及大型慈善会上的慷慨大方、一掷千金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经验数据也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企业的收益率超过其他行业,存在超社会平均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以上这些都说明了矿产资源企业超额利润的存在。

长期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矿产资源价格一直存在较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定价偏低。在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报告中显示,中国内地的汽油价格在3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倒数第六;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美国的37%、韩国的40%、日本的42%、欧盟的45%。而且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分析,因为销售毛利=销售收入一销售成本=销售数量*(单位销售价格-单位销售成本),销售价格偏低,而销售毛利却很高,一定是生产成本偏低。

二、矿产资源成本构成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总成本包括三部分,耗减成本、生产成本(操作成本)、环境成本与生态恢复。

1. 耗减成本

大部分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不可再生。在未发现新储量或有替代资源保证的情况下,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被开采投入使用,意味着要考虑其最终枯竭的前景。也就是说,现在对可耗减资源的开采利用有未来的机会成本,即资源耗减的成本。它包括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探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

《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中规定: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价款收入应专项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管理支出,从用途来看,其属于资源耗减成本的构成内容。国家作为矿产资源的所有者,征收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与价款,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投资,有利于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自1994年4月起开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从设立用途看,主要是为了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为了持续获得矿产资源,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资源耗竭性补偿的性质,所以应属于耗减成本的一部分。不过,目前矿产资源补偿费不能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首先矿产资源补偿费率过低,平均费率仅为1.18%,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众多发展中国家,而且使用不当,理论与现实矛盾;其次矿产资源补偿费被列入管理费用,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但现实中被坐支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地方政府将收取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大部分用于各级相关部门的办公经费,扭曲了国家收取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本意,不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 生产成本(操作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生产成本是在井上进行作业和井的维护中所发生的相关成本,包括在井和设施上进行作业的人工费用、修理和维护费用、消耗的材料和供应品、相关税费等,并非取得、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

由于技术含量低,职工工资偏低,同时其直接材料成本项目金额也很少。此外,目前我国向矿业开发企业收取的资源税税费比率过低,导致生产成本偏低。我国自1994年起开始征收资源税,基本原则是“普遍征收,级差调节”,其目的是调节矿产资源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但是现行的资源税率偏低,征收范围不广,没起到应有的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尽管从2004年起上调了几次,调高之后石油资源税也仅是每吨30元,占油价的比例从2.67%降到1%。而美国的石油资源税每吨超过130美元,是我国的34倍。显然,我国的资源税太低了。过低的资源税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发展差距,导致资源被廉价甚至无偿使用,带来企业成本的外部化和社会化,导致对环境和生态的双重破坏。

3. 环境成本与生态恢复

目前,我国对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收取的相关税费仅是对资源开采所造成的资源经济价值损失的补偿,并未考虑到环境成本与生态恢复,因此要专门设立治理环境与恢复生态的基金制度。在财务会计中表现为弃置义务。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弃置费用用作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井及相关设施原价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但是也存在诸多不明晰之处,如计算其现值时的折现率如何确定?目前我国尚未明确预计弃置费用的核算标准,不利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的执行。再如,弃置费用采用何种方式、方法预计?如何对弃置费用该项资金进行监督?企业会计准则均未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也给企业在会计核算上以调控空间,不利于资金的落实和监督,进而不利于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三、建议与对策

目前我国向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收取的矿产资源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税费比率过低,导致资源成本偏低,使得我国无法建立起系统而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而且由于现行财务制度未将矿业开发企业应承担的全部成本充分计量确认,导致应由企业承担的内部成本被外部化,政府因此承担了环境治理、生态补偿的责任。因此必须完善对矿产资源的成本补偿,使得资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一要建立适合的资源补偿费标准,完善地方与中央的分成比例。首先从体现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角度出发,参照国际惯例,适当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其次矿产资源补偿费计算公式中的“开采回收率系数”概念只适用于固体矿藏,对油气资产不适用,而且难操作,因此应建立适用油气资产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计算办法。再次适当提高西部地区资源补偿费的地方分成比例,以加大资源地区的财政收入,进而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二要提高资源税的比例,完善资源税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现行资源税,扩大税收的征收范围,拉大税收幅度,适当提高税率。改革现行的资源税按税收登记管理权分配的方式,将地方所得的资源税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大头留给资源开发地的地方政府,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不仅是促进资源的持续发展、防止地方政府短期行为的要求,也是改变资源丰富地区“贫困”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扩大计提弃置费用企业的范围。为切实保证企业环境恢复责任的落实,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预计弃置费用的诸多不明晰的规定。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明确预计弃置费用的核算标准、计量方法、折现率的选择等,同时应将企业预计的弃置费用设置专户进行管理,专款专用,政府相关部门对资金行使监督权。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张宏亮.资源性资产超额收益、隐性价值及其收益分配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08(6)

[2]姚文英,郑石桥.资源贫困与矿业开发企业超额利润悖论研究.商业会计,2010.5.10

[3]吴荷青.浅议矿产资源耗减成本的核算——以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例.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7

[4]吕雁琴.试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与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税务与经济,2010(1)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9

作者:刘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