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的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撑上的,往长远来看,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深远,并且在科研、国防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们日常学习中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应用电子技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应用电子技术研究论文 篇1: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对电子数据取证技术的概念、特点、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电子数据取证中的证据获取、证据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以硬盘取证为例,详细讲解了电子物证采集中的硬件克隆技术和软件采集技术。

关键词:电子数据;取证;证据获取;证据分析

Electronic Data Forensic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u Yinping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当前,全球已步入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对一切违法犯罪活动的诉讼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展开,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决定了电子数据取证的重要性,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计算机学与法学、刑法学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违法犯罪这一新的犯罪形式出现而出现的新技术。

一、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概述

(一)概念

目前,对电子数据取证还没有统一、准确的定义。参考一般取证的含义,关注电子物证取证本质层面的意义,综合起来说,电子数据取证是指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技术程序,对在计算机或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进行收集和分析,形成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性文件的过程。电子物证取证包括计算机及所有与数字技术相关的取证领域。

电子数据的定义也有很多种,简单讲就是指基于计算机应用、通信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电子化技术手段形成包括文字、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的客观资料,具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手机、PDA、U盘、路由器等电子设备中存在的,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能够反映电子设备运行状态、活动以及具体思想内容等事实的各类数字数据或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系统日志、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记录、反病毒日志、系统审计记录、网络监控流量,操作系统文件、数据库文件和操作记录、软件设置参数和文件,完成特定功能的脚本文件或会话日志和实时聊天记录等。

(二)电子证据特点

电子证据是新时代的产物,综合来看,电子证据的特征区别传统证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高科技性。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传输都是以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为基础的,离开了相应的技术设备,电子证据就无法保存和传输。

2.精确性。电子数据在传输、存储过程中,基本不会发生错误,且很少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计算机把它要处理的任何文字、图像、声音等都转换成二进制码,其一经形成便始终保持最初、最原始的状态,精确性相对于其它任何形式的数据是无语伦比的。

3.复合性,电子证据不仅可以为单一媒体形式,还可以为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成、存储于计算机硬盘、U盘、光盘、存储卡等介质中,具有与书证、视听资料、物证等证据种类相同或相似的表现形式,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生动、完整地反映待证事实及其形成的过程,表现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复合性。

4.脆弱性。由于电子数据是以磁或光信号的形式存在的,对其删除、修改后,它既不可逆转,也很难留下痕迹。因此,同其它证据相比,电子证据更容易被破坏和修改。

5.易破坏性。电子证据极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电子数据或信息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的,是非连续的,数据或信息被人为地篡改后,如果没有可对照的副本、映像文件则难以查清、难以判断。

此外,电子证据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作为证据易于使用、便于操作等特点。

(三)电子证据取证原则

基于以上特点,为确保电子证据可信、准确、完整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都有严格的要求,电子数据取证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无损害原则。任何执法人员不能采取任何改变嫌疑人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数据的行为。

2.避免使用原始证据原则。不要直接对原始证据进行分析,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访问在原始计算机或存储介质中的数据,该人员必须有能力胜任此操作,并能给出相关解释,说明要访问原始证据的理由。

3.完整记录操作过程原则。在证据被正式提交给法庭时,必须能够说明在证据从最初的获取状态到在法庭出现状态之间的任何改变。因此,取证过程中,应记录电子证据的相关操作,第三方应能根据之前记录的操作,取得相同的结果。其中,分析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和辅助软件必须安全、可信。

4.遵循法律法规原则。各个国家及地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来进行电子取证。

二、电子证据取证过程及应用

在许多计算机化的产品中都会存有电子证据,也有许多形式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电话、PDA、硬盘、光盘,甚至网线、电缆、空气中也能携带数字信息,通过适当的设备,就能将这些数字信息提取出来,本文以电子证据的载体之一——硬盘为例,研究分析电子数据取证过程。对一个电子证据的取证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证据获取、证据分析和证据表达。

证据获取阶段的工作是固定证据。电子证据容易修改,一旦决定需要获取电子证据,应该首先进行证据固定,防止有用证据的丢失,在本阶段要求将电子证据的状态固定起来,使之在后续分析、陈述过程中不会改变,比如展示原始证据和固定后证据的HASH校验值。

证据分析阶段的工作是分析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电子证据包含的数据数据类型往往杂乱无章,数据量大。收集的所有证据需要进行提取、整理和筛选后才能被使用。本阶段要求能够对证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数据挖掘和整合,使之清晰呈现案情相关信息。

证据表达阶段的工作是就电子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进行陈述,在此阶段要求能够证实电子证据取得的途径、分析过程,并合理引用电子证据分析结果对案情进行陈述。

(一)证据获取

当采集电子证据时,应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内容而不是硬件上,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采集所需要的数据,另一种是采集所有的数据。采集所需要的数据有遗失线索和损害证据的风险,因此一般情况下,取证人员将从涉案的计算机硬盘中完整采集出所有数据。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通过硬盘克隆机或者数据获取软件。

1.硬盘克隆机获取证据。从硬盘中采集数据时,最直接的方法是在记录了硬盘和主板的连接方式后,将硬盘从计算机上拆卸下来,然后用取证专用的硬盘克隆机制作原硬盘的克隆品。

硬盘数据物理复制采集可按以下步骤操作:1)拆除将接受数据取证的硬盘;2)检测接受数据取证硬盘未被物理故障造成硬盘数据无法读取;3)打开预备的目标硬盘,对目标盘进行格式化处理,清除目标硬盘内所有内容;4)复制原硬盘数据到目标硬盘。

硬盘复制机必须对被复制的硬盘写保护,获取的所有数据应在复制前、后保持一致。复制机应通过物理复制技术获取文件系统的完整数据,包括文件Slack区和未使用的空间,并能提供和原硬盘数据完全一致的副本。

经复制机复制在目标硬盘上的数据应以位(Bit)形式存在,复制机必须将原硬盘数据全部复制到目标硬盘或镜像文件中。复制范围从硬盘的逻辑第一扇区开始,一直到硬盘逻辑最末扇区结束。复制机还应具有复制传输单方向、数据校验、硬盘擦除和格式化功能。

2.数据获取软件获取证据。数据获取软件采集数据是另外一种方法。Windows和Linux下都有相应的数据获取软件。由于Windows会自动在检测到的硬盘上写入数据,因此,Windows的数据获取软件在使用时必须结合硬盘写保护器进行。硬盘写保护器通过USB或1394接口与取证计算机连接。Linux数据获取软件一般是以可启动光盘形式出现,取证人员可以利用可以启动的、不会改写硬盘数据的光盘启动计算机,将数据采集出来。

(1)Windows硬盘数据镜像采集。Windows硬盘数据镜像采集步骤操作如下:1)拆除将接受数据取证的硬盘;2)通过硬盘写保护器将接受数据取证的硬盘连接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上。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复制硬盘数据到目标硬盘。

硬盘写保护器是保护原硬盘数据不被更改的设备,写保护器与取证硬盘的接口及应用称述应具有单向功能,单向的方向必须是取证硬盘向复制机的目标硬盘,不可逆向。写保护器在收到来自一个主机的读指令操作类的操作后,应通过读操作返回请求的数据。读指令操作可包括:从某个存储介质的特定位置请求数据并把请求的数据返回给主机的操作。写保护器在收到一个来自主机的信息指令操作类的操作后,应返回主机一个包含不修改任何重要访问信息的回复。

(2)Linux硬盘数据镜像采集。此方法的数据采集可按以下步骤操作:1)将接受数据取证的硬盘连接到预置的专用计算机上;2)通过光盘启动计算机,直接将原硬盘的数据采集到目标硬盘上。

(二)证据分析

主要的证据分析技术有:删除数据的恢复、加密数据破解和海量数据的线索分析。

1.删除数据的恢复。被删除数据的恢复主要从两个层次进行:文件系统级和应用级数据恢复。

文件系统级恢复:文件系统中的数据通常以文件目录和文件形式存放于树状结构中。文件系统通常以元数据描述每个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名称、属性、时间戳。一般元数据都位于目录入口,但另有些元数据位于特定的文件(如NTFS的$MFT)或者其他位置(如Unix的i-node)。为尽快和高效的文件操作,文件系统的许多活动都将变化控制在最小。比如文件删除,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进行逻辑删除,这就意味着真正的数据并未删除,只是对信息进行索引的数据元数据发生了变化,标记或者删除。用这项技术,文件内容不管多大,删除时都只是简单修改或删除索引结构。如Windows FAT32文件系统删除文件,只是找到被删除文件在目录中的入口,并将首字节改为“0xE5”,并将文件分配表清空。绝大多数元数据和文件内容都保留。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通常的属性都能帮助进行数据恢复,不管数据位于何种文件系统中。许多工具都可以定位潜在的文件系统对象,找到残余的元数据,并恢复最大数量的连续文件。

应用级恢复:除了文件系统级的数据恢复,还可以在应用级进行数据恢复。通过识别应用文档特征,在整个硬盘中搜索复合此类特征的数据,达到恢复数据的目的。以JPG文件恢复为例,JPEG文件头部都有特征,如果根据类特征在硬盘上寻找所有的JPG文件,将比只从文件系统中恢复带有JPg扩展名的文件更加彻底。

2.加密文档的解密。加密给证据分析提出了难题,如Office就内置有加密文档功能。可处理密钥搜索和分布式破解来处理类似于Office这种加密程序以Word/Excel 2003为例,如果加密算法使用RC4算法,如果文件保护被使用,最简单的办法是利用字典或暴力方式破解密码。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对简单密码有效。如果密码有10位长,并且包含大小写和数字,使用暴力破解,需要尝试的口令个数为:

(26+26+10)^10=839,299,365,868,340,224

假如计算机每秒可尝试1000,000个密码,也需要26614年完全尝试完,相当于无法解密。密钥搜索是一种新的密码破解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是尝试去恢复密码。以40位RC4算法为例意味着需要尝试的密钥数量为:

2^40=1,099,511,627,776

这样可以替代尝试所有密码方式,通过测试所有的加密密钥,一旦密钥被发现,无需口令就可以打开文档。以一个解密点为例,如果速度为每秒测试1000,000个密钥,仅需305个小时,即13天即可尝试完所有密钥。如果采用多计算节点分布式破解技术,则解密时间可缩短为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三)证据表达

电子证据表达需要对目标计算机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汇总,做一个列出获取证据、分析证据并说明与案件相关理由的报告。它包括目标计算机的整体情况,发现的文件结构,数据及隐藏、删除、保护、加密情况,《设备拓扑图》、《原始证据使用记录》、《固定证据清单》、《电子数据鉴定报告》,在调查中发现的其他的相关信息情况,标明提取时间、地点、机器、提取人及见证人,并列出对目标计算机系统的全面分析和追踪结果,给出分析结论,并出具检验鉴定结论,以规定的形式按照合法的程序提交给司法机关。

三、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电子数据取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电子数据取证方法与工具的研究。数据获取技术、数据恢复技术、数据保存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海量数据取证技术。

2.电子数据取证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为保证电子数据在收集、保存、检查和转移等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法律实施组织和取证组织必须建立并维护一个高质量的系统,建立规范的文档、使用广为认可的设备和材料、取证人员的资质认定等。

3.电子数据取证机构的设立和认证。取证机构的配置、取证机构的管理、取证机构的资质认证、取证人员的培训和认证等。

4.电子数据取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研究网络取证的合法性标准,制定和健全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基础设施保护相应的法律法规,为电子证据的应用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四、结束语

电子数据取证技术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是一门有待标准化、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在信息网络安全和违法犯罪调查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在新型网络环境下,电子数据取证工作更为重要,特别是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电子物证的使用将成为庭审的焦点。因此,必须要认识到加强电子数据取证研究的紧迫性,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必将紧密结合传统证据的取证技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的司法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川.计算机取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冬.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浅析[J].刑事技术,2009

[3]崔皓.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J].法律研究,2007

[4]戴士剑.数据恢复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卞建林.证据法学(第三版)[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胡银萍,女,同济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取证,计算机网络与应用。

作者:胡银萍

应用电子技术研究论文 篇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摘  要】电子信息工程的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撑上的,往长远来看,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深远,并且在科研、国防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们日常学习中已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文章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与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概括,随后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日后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支持力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壮大,逐步跨越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也就是说,当前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企业正在逐步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一项重点的攻关研究项目。

1电子信息工程概念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及应用等等,是集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计算机集成电路、声音和图像传输系统等等,到现在的智能化、移动化、集成化的智能家电、智能手机和3G、4G通信技术等等,电子信息技术成为信息时代的推动者,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新兴通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关联关系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能力较为广泛,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同时具有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成为服务现代科技的重要技术,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成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功能特点表现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用户间信息的交换。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技术基础,依靠网络技术背景迅速发展。通过物理知识实现各种通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呼唤就是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当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时,就可实现信息技术的传输更为方便、高效。从计算机网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它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加强和促进工作平台的交流与信息的分享,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电子信息工程在时代变革中,在网络技术影响下反作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项功能,也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两者在发展趋势中相辅相成,电子信息工程在网络技术加强张发展,也促进计算机网絡技术进一步的研发。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应用范围也在逐渐地扩大,同时也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过程中,需要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完善。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传递,在提高了信息利用率的同时,也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的進步。

3.1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传递方面的应用

对于人类生活和企业发展而言,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信息化时代给人类提供了繁杂众多的信息,如何有效筛选、处理和应用这些信息,从而提高使用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方式增加了人工成本,占用了大量的时间,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进一步检索信息收集效率和质量,并且可以通过强大的安全体系进行有效传输,微信、微博、QQ等的应用就是非常形象的体现,人们可以随意交流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处理。

3.2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也能够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现今各行各业都注重对各类信息的收集,而电子信息工程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网信息共享的特点,可以显著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而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也能够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随着现代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隐蔽的网络风险。对此,工程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现代市场的主要需求形势。这一方面,就必须要切实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中的虚拟网络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如此,能够对信息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一方面,增加了信息处理以及传递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扩展了信息工程的应用范围,有利于实现其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广泛的应用。

3.3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资源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方式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应用中出现的应用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资源体系未能有效构建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团队仍不成熟。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团队在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时,首先应合理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选题,选取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制作,通过合理、精确选题,更好地解决传统应用中不能解决的应用问题;其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适应性为依托,构建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源群,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侧重点地进行巩固学习。

3.4有利于城市之间的数据传播和数据交流

随着应用网路技术的人员不断增多,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信息渠道和传播途径。这就需要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应不但提高和拓宽,这其中包含了网络技术、宽带技术和区域网。例如,提高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区域网应用的主要目的,应有利于城市之间的数据传播和数据交流,因此,对区域网的要求也应日益提高。

4结语

电子信息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而实现的,一种具有指导性的工程技术,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大范围的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如何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一方面能够弥补了双方不足,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相互共享资源,创造出诸多具有价值的技术产品和信息资源。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同时也会成为基础性、指导性的支柱型企业,所以就要通过增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给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35(34):86-87.

[2]熊琼毅.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探究[J].通讯世界,2018,09(11):35-36.

[3]申红婷.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6(22):24-25+50.

[4]薛董敏.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7(23):73~74+79.

作者身份证号:黄加伟 320724198702043057;夏兴 320722199008251616;王亚 320723199002103053

作者:黄加伟 夏兴 王亚

应用电子技术研究论文 篇3:

电子管风琴应用性价值及必要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中通过对日本与中国的电子管风琴专业教学现状的考察,对其应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管风琴所需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电子管风琴专业教学有所促进和提高。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 乐器 表演

电子管风琴作为表演乐器,它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为其他艺术表演形式进行配乐、伴奏、合奏等,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性价值。而如何能够很好地使其应用在所需的各个领域,对于演奏者的技术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对电子管风琴的应用性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演奏者所必备的能力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一、电子管风琴的应用性价值

(一)电子管风琴应用性价值在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体现

日本是电子管风琴的发源地,不论是乐器制造还是音乐教育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笔者在日本作为访问学者学习期间,对日本的电子管风琴专业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研究。通过日本的学术权威学会《全日本电子乐器教育研究会》中定期发布的电子管风琴专业教育机构的各类学术活动动态,笔者走访了圣德大学等专业院校以及观摩了大量的比赛与音乐会,总结出日本的电子管风琴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具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

1.重视乐器的应用价值:以圣德大学为例,在本科和硕士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电子管风琴的合奏训练。由2个或2个以上的学生为一组乐队成员共同完成一部乐队作品。并以这样的表演形式为音乐剧、歌剧等进行伴奏;在昭和音乐大学,由于弦乐器专业的学生人数比管乐器、打击乐器专业的学生人数少,所以一般学生难以有条件学习和熟知各种交响乐。因此,自2007年昭和音乐大学为了应对这种现状,采用混合交响乐团的演奏形态为管乐器、打击乐器专业的学生开设合奏课。由于合奏团的编组方式没有规定,所以混合方式的合奏团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从由一台电子管风琴与少数原声乐器构成的合奏团到大型编制的合奏团都得到普遍的应用。

此外,除了以上列举的教学应用实例外,相关应用领域的理论成果也颇为丰富。例如:阿方俊的文章《数码键盘乐器时代的到来与乐际教育》对电子管风琴的应用方面的数据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采集,其中对电子管风琴的演出形式,一台或者多台的使用频率,演奏了哪些作品,问卷对象的评价等等方面都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2.重视演奏者的编曲、即兴和创作能力:在电子管风琴合奏的作品中,电子管风琴的每一声部的乐谱和音色制作都是由演奏员来完成。对于乐器功能的熟练掌握,对乐曲配器的设计以及音色制作等技术都是编曲者必备的能力。对于即兴演奏和创作能力的重视从每年一届的国际电子管风琴比赛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比赛内容既要要求演奏者演奏自己的原创作品,还有具备高超的即兴演奏水平。在电子管风琴的应用方面,这些即兴演奏和创作能力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电子管风琴专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支异军突起的队伍,发展速度相当快,在音乐教育领域形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和发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除9所专业音乐院校外还有40多所综合院校开设了此专业。在专业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如何来定位电子管风琴专业,它还有哪些邻域是我们需要探索和认知等问题等待我们来不断思考。电子管风琴从乐器外形和演奏技术属于键盘演奏专业,从发音原理属于电子科技专业,从编创上属于作曲专业。因此它应是一个高于键盘演奏,又涉及音响领域和作曲技术专业的综合学科。电子管风琴作为一门学科它可应用的领域也很广泛,其一是它可以增加键盘学习者对其它乐器的了解,也可以使作曲、指挥等专业不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而具备了实践的可行性等。此外,电子管风琴作为可替代乐队的表演形式还可与任何表演形式和专业进行合作。因此,电子管风琴专业应是作为连接各个系别的多功能专业,应提高在艺术院校中的比例和地位。

(二)电子管风琴应用性价值对我国整体国民艺术素质提升的意义

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文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已经意识到了当今中国人对传统艺术的缺失,因此开展了让古典音乐走进大众、走进校园等活动。从专业术语来说,古典音乐是指调性范围内的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统称,但对于泛指的意义来说,最能够代表古典音乐的就是交响乐。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共有2198所本科大学,全国普通小学有32.01万所,全国共有初中学校5.94万所,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学校31255所,全国技工学校2995所,全国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120所,总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除专业音乐院校之外,在有一些省级特色的小学和中学里会有极少部分的小型交响乐队。全国共有661个市县,而每个市县的学校都平均不上一个交响乐团。那么让交响乐走近校园、走近社区,这对于庞大的交响乐队来说是可言而不可行的。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缺少组建交响乐团的专业教师,缺少组建交响乐团的乐手,因其成本和演出场地等制约因素过多,真正做到让交响乐走进大众是非常困难的。这时不得不说电子管风琴演奏是一个最为合适的表演形式,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电子管风琴的广泛应用对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和中国整体艺术素质教育的提高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的表演形式虽然不能够让听众看到各种乐器的形制,但却可以用最简单地方法感受到它的音响特征以及交响乐的魅力。毕竟,音乐是用来听的,是感性的。

二、电子管风琴在应用中所必备的技术

(一)编曲的类型和所需编曲能力

1.总谱改编,是通过读总谱法来把乐谱改编成适合电子管风琴演奏的改编方式。目前在国内使用电子管风琴替代乐队公演的音乐会中,基本上全部使用总谱改编方式。因此,具备总谱读法能力和熟练掌握乐器各项功能尤为重要。

2.钢琴谱改编,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作品在获取乐队总谱困难的情况下,仅凭钢琴谱来进行改编。与总谱改编不同的是,改编者要用乐队思维对钢琴谱进行配器,根据音乐的特点对织体和音型等进行重新的设计。这需要改编者具备配器的知识,了解每件乐器的奏法特点,从而可完成此种编曲方式。

3.仅凭音频资料改编,在无法获得任何乐谱资料的情况下,仅凭音频资料进行改编,也就是俗话说的靠听觉能力扒谱子。为了进行这样的改编方式,敏锐的听觉至关重要,这里的敏锐听觉既要有好的音高、和声听辨能力,还要对音频资料中的配器以及色彩进行听辨。甚至在音频资料不具备清晰听辨的条件下,要根据整体的音乐感觉和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这种改编方式是需要改编者具备音乐作品创作的能力。

4.仅凭主题旋律、歌词或音乐意境等编曲方式,这种编曲方式,属于即兴演奏和创作领域的范畴,所改编作品限定的条件越少,所赋予改编者的创作空间就越大。相对于以上几种改编方式,完全依靠编曲者的想法进行创作的方式,更能体现出作品的个性特点,彰显编曲者的音乐创作功底,是电子管风琴应用中编曲能力的最高体现。

(二)合奏的形式与所需能力

在电子管风琴应用中两种合奏形式,一种是混合形式的合奏,另一种是电子管风琴合奏的形式。而对于电子管风琴演奏者而言,不论是哪种形式,其实质都是要与其他的乐队成员进行协作。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都属于合奏的范畴。但是混合合奏与电子管风琴合奏是有着不同的合作对象,一个是与传统乐器合奏,一个是与电子乐器合作。

1.混合合奏, 其中分为以电子管风琴为主和为辅的两种形式。在两种形式的合奏中,因为传统乐器的混响及音量都是有限度的。所以,电子管风琴演奏要以传统乐器的混响状态、音质以及音量等为前提来进行设定。例如:电子管风琴制作音色时,自身整体的音量是否平衡;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以及中间音量的比例里是否都有明确的设计;合奏中是否音量、混响不平衡诸如此类的问题,是需要在多次的合作中进行排练和调整的。

2.电子管风琴合奏,因全部为电子乐器间的合奏,在编曲设定时,可统一所有声部的混响、音量、相位等因素,在合奏中只需微调声部间的平衡即可。所有演奏员在合奏中可集中精力在相互间的协作上。

3.电子管风琴在应用中所必备的即兴能力,当电子管风琴为歌剧、音乐剧、舞剧、话剧等表演形式进行配乐时,在演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演奏员或是歌剧、舞剧演员等因状态和实际环境因素而突发的各种状况,这时作为电子管风琴的成员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即兴演奏能力在此时会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亚达

上一篇:德里达政治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文学批评视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