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26

摘要:对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控制来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重点环节。整个项目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乎开发商的利益,还关乎着消费者的利益。要把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贯彻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做到全方位的适当监督和有效控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建设者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实际建设的质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 篇1:

大设计观与社会创新设计

曾辉,设计学者、艺术设计策展人、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策划总监,北京歌华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担任《设计》杂志责任编辑。曾任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景观规划实施处处长、国家大剧院艺术品部部长。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手工艺与当代设计,曾晖认为当代中国设计需要补传统文化课,从传统创意文化中吸取智慧。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能总是喜欢将古老的东西直接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拿出来展示。当代设计应该站在如何解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能够使设计到达一个更高的文化层级。

《设计》 曾辉

《设计》:国家出台了关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相关政策,您认为这些政策为推动文化、设计的融合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曾辉:设计本身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包豪斯宣言里关于设计解读的一句话就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新的统一”。科技的发展并不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唯一核心。文化的力量、设计的力量能够使人回归到自身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本性。

近几年来,国家推出了不少关于文化创新的政策,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将创意设计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同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设计立国”的策略一样,创意设计也成为中国国策的重要内容。在诸多行业领域转型升级的趋势下,创意设计将成为重要推动力。其中,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装备业、农业、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以及乡村建设、城市更新、非遗文化等相关领域业态融合程度越来越深。

创意设计的目的是促进“产业文化化”,如何让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进而提升产业品质,即“大设计观”。设计从原来的专业设计领域走向更加广泛的产业设计、服务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领域,涉及整个生活方式和体系的发展,从而形成当代生活美学的价值观。从设计史角度来看,一切设计理念核心都是为了让好的设计成为好的生活,希望设计能够成为提升人类社会生活美学品质、改善生活方式,成为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设计》:“大设计观”在学科建设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有助于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北京国际设计周在此方面是如何推动的?

曾辉:当代设计学从以“艺术学”、“科技学”甚至“经济学”为学术基础的概念,逐步走向以“社会学”为基础的设计概念。换言之,当代设计更多是基于社会学思考之上的设计。在这里,我们要重新思考设计所解决的三大关系问题。

一是设计要解决人和物的关系问题。以往艺术设计的专业划分模式几乎都是以解决人和物的关系问题作为手段、方法和策略,所以工业设计要解决工业产品和人的關系问题、服装设计要解决服装和人的关系问题。正常人的一生会接触到3万种品类以上包括“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的物品,所有的物都是在帮助人们解决如何更好地满足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问题。

二是设计要解决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物与物构成了环环相扣的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的环境和人造的环境。城市是一个在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人造城市,乡村也是这样,人类借助自然之力所创造的城市与乡村生存环境,是人与环境关系之间的重要载体。而创造人类生存空间的建筑学,就是关于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解决方式之一。所以包豪斯强调建筑是一切设计的综合,其设计思想强调的是系统设计,不是单一的房子,而是人类所有的构建物,无论是一个工厂、一个社区,还是一个公共建筑乃至一个城市体系。

三是设计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总和就是“社会”。如何能够让设计帮助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帮助社会朝善意、良性、友好型的状态去发展,设计在这里面可以大有作为。通常意义上,设计专业被理解为是设计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或者是设计一个物理性的空间,然而想要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当代设计学如何提升到社会学层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帮助解决社会化、公共化服务问题,我们需要真正理解设计是如何去帮助社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一出门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公共问题:如果小区垃圾遍地,这就是社区公共环境卫生问题;到医院挂号、取药,楼上楼下跑了个遍,这不是以患者为中心,而是以自身的方便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诸多公共服务问题都上升到了社会问题,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为人服务的问题,这都是社会创新设计需要思考的方向。

设计不因善小而不为。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精神”专题展中,很多设计案例就是以小见大、小题大做:设计师利用楼宇间不规则的公共空间改造成足球场,让泰国孔堤贫民窟的孩子们可以踢足球;印度设计师为女性设计一种更加温暖、安全的公共卫生间等。所有这些案例,如果从宏观城市管理的层面来说,都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但是通过这些善意的城市设计,却能够将这样的小善积成大善。

我们期待社会向善、向好、向和,谁都不希望生活在一个战争、动乱、不安全、疫情蔓延的时代。目前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是什么?第一个前提就是“美”,如果社会不美,城市不美,乡村不美,我们的生活不美,就算再有钱也不能称为美好生活。所以,有美学、有品质、有健康、安全的生活,必然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核心追求。

以“大设计思维”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关注城市改造和民生改善,引领公众的设计消费价值导向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及文化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产品、社会创新服务以跨界的模式不断产生,也成为催生新经济、新业态的重要驱动力。

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国家级设计思想交流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成为汇聚社会广泛资源的国际设计互动、全民设计普及教育活动和中国“大设计”思想与实践的推动者。在历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上,许多设计者都把社会创新、智慧城市、绿色生活作为重点,关注包括社会创新设计、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智能设计、生态设计、服务设计、传统工艺设计在内的创新设计模式和大设计领域,并且试图通过设计思维对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设计在解决未来社会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设计》:当代中国设计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当代生活服务?

曾辉:当代中国设计需要补传统文化课,从传统创意文化中吸取智慧。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首次推出“非遗设计”板块,遵循“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举办了“非遗之美、生活即道”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从传统工艺入手,让设计从传统工艺中得到本土文化的滋养。因此当代中国设计需要补传统文化课。当然,补传统文化课不是做复古式的还原,不是拿着清代纹样、明式图案在当代进行复制翻版,而是学习传统文化精神和创物智慧。学习传统不是抄袭传统,如果没有体现当代中国人的设计贡献和智慧贡献,展现出来都是前人的智慧和方法,那就失去了当代创新的价值。因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能总是喜欢将古老的东西直接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拿出来展示。当代设计应该站在如何解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能够使设计到达一个更高的文化层级。

我们期待“设计复兴时代”,在当代中国用“设计复兴”来提升和带动文化与科技,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其它事物,而不是非要做严格的专业切分,我们的思维方式应该建立在一个大设计跨界思维的基础之上,是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无界”精神。

((设计》: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传统工艺进行现代转化,设计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曾辉:非遗文化中的传统工艺,离不开保护传承,更离不开创新转化。只有转化为现代生活所需,传统工艺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可以说,创意设计是传统工艺的核心转化力量。创意设计可以把传统手工“和而不同”的价值综合创新,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促进传统手工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提升手工产品品质,丰富手工产品形态,延伸手工产业链条,拓展手工业态的发展空间。

手工业与农业是支撑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传统手工业大多依靠自然生长出来的天然材料,如木材、竹材、陶瓷等,本身形成了小批量、多样化的柔性生产方式。与自然的亲近感让当代开始重新思考手工业对于人类的价值,对于生活美学的价值。手工艺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传统工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是心手相通的完美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敬天爱人”的文化精神。而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创新载体,手工从来都是为生活服务的,更多是生活必需品,而不仅是摆设品。

“器用为美,日用即道,物尽其用,物尽其美”是东方生活美学的思考。当代人们对生活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其使用价值,越来越注重设计所带来的美学价值、生活方式和情感价值等,而这些恰恰是当代设计思想所关注的。当创意设计成为产业与产品的核心价值时,不再单纯以物的价值为导向,而是“物以载道、物以载美”的价值取向。为生活方式提供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和创意表达,强调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传统工艺设计的理念。

传统工艺中有丰富的民间创造智慧,如何把它融入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为大家所用,讓这些传统手工艺与民间智慧活在当代,活在未来,并能够普惠于大家,能够让大家买得起、用得起。所以,由传统手工业转型为现代手工业具有现实的民生价值意义,劝业复兴现代手工业就是当代中国传统工艺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选择。从乡食到百姓日用的工艺之美,是保护传承活化非遗与复兴手工业的方向。在传统工艺中注入现代设计,推动其现代转化,目的就是要回归到生活的本源,让手工成为生活所用的东西。

百年来人们追求现代化的初心是为了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与美好。在1958年《装饰》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上,飘扬着标识衣、食、住、行图标的四面旗帜,体现出艺术设计为生活服务的理念,强调如何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创造符合美好生活需求的现代设计。

生活方式简而言之就是“怎样生活”,以衣食住行为主体,表现出来是生活美学和时尚风格等。木器、竹器、石器、陶器、瓷器、漆器等传统工艺都是传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用物品。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思想认为器物是为人所造,被人所用,器物要“适材而用”,顺应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从而做到物尽其用、物尽其美。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是转化的路径和目的。

因此,手工业业态是工业化不可替代的,也是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的有机补充。比如说草柳编,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传统工艺,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手工产业。中国草柳编年产值几亿美元,就是干家万户生产的手工业态。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大背景下,让日用之物美起来,才能让传统工艺设计产品有消费生命力。

《设计》:在北京国际设计周非遗设计板块,非常关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现代转化与应用,那么这对于当代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什么样的启示?

曾辉:《营造法式》是北宋建筑家李诫集大成的著作,民国时期朱启衿、梁思诚创办的“营造社”即传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学思想,开始中国建筑近代化的研究与实验。本着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将旅游文化景区、传统商业街区和古村落,通过设计更新完成现代生活方式下的传统文化再生,是当代建筑营造的使命。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有其独特的生态与生存价值。以木构建筑、夯土建筑兼具石筑建筑方式的传统乡村建筑营造体系,是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多样性营造方式。中国乡村建筑的生命观,是顺应自然的生存状态,与地利风土、天时节气有着密切的关系。木构、夯土等建筑寿命有着生长与衰老的生命周期,所以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因土与木而生,以致延续出“土木工程”的概念。土木建筑生于土地,又归于土地,可循环再生,使中国传统营造建筑有其生存的合理性。老屋建筑的砖瓦能在新屋建筑中被再利用而获得新的生命。

例如《营造法式》提出“以材为祖”的建筑尺度模数制,就是中国木构建筑设计的智慧体系。“以材为祖”的材分制度,是将建筑构件尺度用一定的标准统一起来,就是建筑模数制,“材”就是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模数单位。《营造法式》记载“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材作为基本尺度单位,指拱的断面,由高广与宽厚两个指标限定。根据建筑等级不同,分别对应使用一至八等材,依次递减。有了“材、架、分”这三个基本单位,就可以用统一尺度推算出其他构件的实际数据和用料,从而使整座建筑物甚至建筑群都按规范比例统筹兴建,这种体现建筑尺度的模数制在乡村建筑营造中是有节制的设计方式。在乡村营造中如何以惜材爱物、因地制宜的在地建筑方式,形成既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又具有乡村营造方式与特色的建筑设计体系,对于当代和未来的中国乡村建筑是有价值的方向。

《设计》:非遗文化及其生活美学观念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什么样的方式去推广和落地?

曾辉:非遗文化从历史走到当代,想要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好生活中所建立起来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价值,让这种价值在当代进行转化才能更好地落地。

非遗走到了当代,我们要开始考虑如何更多地去融合和跨界的问题,比如说非遗与科技的融合。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很多科技的创新方式,像通过新技术与新媒体,通过传统工艺与新材料的结合,把传统非遗转化。这都是在科技创新上让它走进了一个新时代的非遗面貌。另外,藝术是提升传统工艺美学的基础,艺术要更好地介入非遗,我们需要把艺术的多样性和非遗进行结合,也就是说,当代非遗的呈现是多样性的,让更多艺术家、设计师进入非遗领域,目的就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非遗的美育价值,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所在。一切文化都是围绕着能够更好地提升当代生活美学,来吸取传统文化价值。非遗本身在传统文化体系里是最接地气,具有生活性,也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文化领域。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能否影响到当代生活的价值观,并对当代文化和产业的发展有帮助,就需要把非遗的美育突出出来。非遗传播应该是针对年轻人才最有活力,一句话,只有年轻人接受非遗的美学,非遗文化才能真正地传承下去。

《设计》:十年来设计周对北京这座城市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推广,公众对设计文化的理解有哪些认识上的提升?

曾辉:2009年,被誉为“设计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设计大会在北京举办,这也是世界设计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对中国、对北京的意义都是历史性、开创性的。借此契机,为给北京留下一个可长期举办的设计活动,能够代表“中国设计”的声音,同期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

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有将近三干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学者,以及企业、组织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世界设计大会.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今,北京国际设计周经过十年的发展和推动,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级设计交流活动,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设计周之一。

十年前,社会对设计远远没有今天这样的高度重视和广泛了解,大家还没有认识到设计对于社会创新、城市更新、乡村复兴的价值,以及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还有对于“衣食住行用”生活品质的提升,能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北京国际设计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众对于设计的认识和理解。如今,“大设计观”的概念已经逐渐被社会和产业所接受,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设计,创新发展需要创意设计的介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

筹备北京国际设计周之初,北京已经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之都”,它代表了一个城市在创意设计领域的最高要求。北京是继深圳、上海之后第三个申办“设计之都”的中国城市,而北京国际设计周对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十年来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脉络,以及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创新之路。

例如在城市建设层面,北京国际设计周一直在践行“设计提升城市品质”。通过一系列活动项目,推动了老城街区更新、工业遗址改造、城市微空间利用等。开展了大栅栏更新计划、青龙文化创新街区改造、小微绿地设计计划等。

《设计》:大黄鸭艺术展示是在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展出的,当时如何策划并推广这项活动?

曾辉:“大黄鸭”是由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创作的大型充气公共艺术作品,自2007年第一只“大黄鸭”诞生以来,霍夫曼带着他的作品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发,先后造访了很多城市,成为热度极高的公共艺术行为。“大黄鸭”在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很大关注,也为当地的旅游及零售业带来了效益。

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的大黄鸭展示活动”,要让“大黄鸭”是有故事的、有情绪的、有性格的、有生命的,它的萌态能够带给人们一种“简单的快乐”,这也是大众愿意理解和感受的一种公共艺术方式。大家在微信、微博上不断地晒出与大黄鸭拥抱等各种各样创意型的合影照片,使得大黄鸭就变成了公众化、社会化的公共艺术行为。这也说明,一个城市的调性要有艺术,有品位,有趣味,需要公共艺术更多地走进公共空间、走进生活。虽然“大黄鸭”在北京只展出了半个多月,却带动了公众对于公共艺术本身及艺术价值的认知。另外,“大黄鸭”也推动了中国设计版权意识的普及与传播。当时,出现了很多仿冒的山寨版大黄鸭,我们借此也向社会传递尊重版权、尊重原创的概念和意识。

《设计》:北京国际设计周对中国设计文化的输出与展现有哪些作用?

曾辉: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大型文化品牌活动,采取了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营,多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属于公共运行、公益性事业性强的部分纳入政府支持范畴;属于经营性、商业性强的部分按市场原则操作。近年来每届北京国际设计周多达上千场展览和活动,用较少的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的投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于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和营销宣传推广,提高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产业带动能力和品牌知名度。仅北京设计地图就免费发放了数万份,方便参观者取阅。再如设计之夜开幕活动,没有采用豪华晚会或演出的方式,而是办成了一个盛大的国际设计洽商交流聚会,创造条件让远道而来的国内外设计师和产业代表充分接触,对接资源、交换信息,找到商机。

《设计》:设计从社会学意义上如何发挥其作用?社会创新设计如何满足社会问题的需求?

曾辉:社会创新设计是用设计思维来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论,以设计来改善社会生活,让设计更多更好地服务公众,体现了设计的核心价值和社会责任。社会创新可以被定义为设计驱动型的社会创新,利用设计创新整合社会资源、技术以及组织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创造民生价值,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设计是因为它能够为社会问题提供更优良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优秀的设计师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民生,关注服务设计、健康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

设计的根本就是要为人与社会解决问题,解决社会文化与生活体系中的问题,包括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是社会创新设计的公益价值所在。例如设计出简易的“脚踏洗衣机”,就能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解决在缺水缺电条件下的洗衣问题。“中国设计智造奖”的金智奖设计作品“可以喝水的书”,也是社會创新、生活智慧的设计,展示了设计思维对非洲缺水地域生活起到的改善作用。

《设计》:在城市更新领域,北京国际设计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曾辉:在城市设计方面,通过社会创新设计对老城区进行有机更新、微循环改善,使传统胡同街区更有活力和生机。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大栅栏、白塔寺、什刹海、前门东区等区域为代表的老城区再生设计计划,将创意设计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在老街区开办咖啡馆、茶馆、书店、设计品商店等,并与原住民生活空间相融合,让老街区的创意内涵和生活美学品位得到提升,形成了适合、适度、适用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这类针对老街区的设计更新方案,就是基于社会创新的大设计思维对改善城市问题的思考和实践。

社会创新设计以“好设计、好生活”为价值导向,设计思维将为日益复杂的城市发展、产业融合、商业价值与民生品质等问题提供共赢的解决方案。积极找寻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联系,社会创新设计将成为其中一条重要路径。当我们认识到设计是社会创新的重要方式时,设计价值就会被重新评估。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皆需“设计”的年代,设计无处不在,当代设计者要走在时代前面,成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创新解决方案的重要提供者。

《设计》:对于当代生活方式而言,特别是在防治疫情中,设计将从哪些方面来思考?

曾辉:我们应该提倡健康设计的观念,为健康生活方式而设计,是疫情引发的社会创新解决方案。

在人类历史中,人们都在自己的废弃物附近生活,经常因此而感染疾病。1854年,英国麻醉医学家约翰·斯诺(John Snow)通过已感染者区位的信息可视化方式分析,确认了一个被污染的公共水井是造成伦敦霍乱传染病的源头。从此,明确了将污水和饮用水分开的城市公共水系统设计方式,1858年伦敦市首先响应了斯诺的创意,开始规划设计饮水系统并进行污水处理。一场霍乱疫情,促进了城市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仅仅是通过避免接触污水,就可以防止因疫病传染导致大量死亡,并且提高了生活质量。这是城市设计一个小小的进步,却大大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

2020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展,计划以“为健康生活方式而设计”为主题,围绕“中国人的一天”时间线索,站在社会创新层面,来展示传统工艺与设计的自然价值观与人文生活精神,这是因疫情而引发思考的社会创新主题,具有当代的生活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同时,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的中国城市馆展览,也将围绕“疫情与城市-700年透视”主题进行。展览将从“疫情与应急、规划”、“疫情与设计、制造”、“疫情与文化、生活”、“疫情与网络、社区”、“武汉”五个层面展开。展览将结合历史上防疫经验进行对照,同时汇集国际建筑、规划、医疗、食品、生物、防控、传播领域的人才,开展国际课题合作,形成对未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并对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起到启示作用。

作者:曾辉

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 篇2:

试论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摘要:对于土木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控制来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重点环节。整个项目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乎开发商的利益,还关乎着消费者的利益。要把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贯彻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做到全方位的适当监督和有效控制,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建设者的水平和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实际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措施

1.土木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不同于工业生产有固定的套路,固定的流水线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涉及的范围面很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产过程,而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工程的设计,选用的材料、机械,工人的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稍有不慎都将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如若出现了质量问题,更不可能象一些其它的工业产品那样通过更换配件来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质量管理中,任何微小的变化,波动,都会危及整个工程的安全,甚至可能会酿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工程的施工过程及质量管理在整个土木工程项目中,是极其重要的。

2.土木工程施工中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其最主要原因是管理模式不合理。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工程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传承下来的,有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在这一点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具体体现为:以行政经济手段和强制性指令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违背了现在工程建筑的客观规律,同时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资产利用率大大的降低。

2.2材料供应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

在材料供应上突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急需的材料被大量同积,而急需的材料往往因为资金的原因不能及时进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建筑公司的供应材料缺乏系统计划和管理,材料计划和仓储计划没有纳入进度计划体系中,材料的进场时间、数量和使用部位落实得不够具体。如钢材、水泥等材料,往往采取大批量进货的方式,这样一来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又会很容易造成材料损失和二次倒运。而且,当工程进度和工期变化时候,材料供应计划难以得到相应的调整.造成大量暂时不用的材料涌人现场。由于资金被大量占用,一旦后续资金出现困难。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2.3安全意识比较低

据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造成的伤亡人数在各大行业中排进第一,仅次于交通事故和煤矿业,土木工程中的重大安全事故也是频频的在发生.并没有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上至企业的老板,下至工地的农民工,往往都忽视了土木工程的安全管理这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安全意识淡薄,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一些企业的老板对于安全管理这项工作不肯投入,对用于安全生产的必备器材、设备等是能省则省、能拖则拖.而安全管理工作又不到位,许多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普遍偏低,又没有经过必要的岗前学习培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3.加强土木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和完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实现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积极做好预防控制,尽可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良好的工程质量管理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质量的问题和缺陷,将土木工程施工质量引起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充分审查土木工程施工的图纸以及细部构造,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避免出现差错。并且要充分了解施工中发现的关键的工程质量的要求和具体的特点。

3.2定期培训施工人员

由于施工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工作积极性较低,工作状态较差,所以为了避免专业技能低下的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培训工作不能采用集中式的培训方式,应该采用定期培训方式。具体培训时,根据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施工工艺的不同,应该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使施工人员可以接受到最具针对性的培训。

3.3对土木工程施工的环境和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复杂的施工环境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因此,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客观环境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此外,还要保证土木工程施工方法和技术的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工程质量控制人员还应当根据工程实际状况建立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技术资料的清单,对资料进行实时管理,使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3.4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

企业要面向市场,就要通过严格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按期按质交工和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提高编制合同的水平,确保合同的完整性;项目的管理要以工程项目合同条款规定的工期、质量为目标,科学有效地组织施工生产。

3.5加强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提高质量意识和监督意識,使各个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端正思想态度,明确监督部门对施工管理、组织设计、工程质量以及整理资料等。

3.6利用全程管理方式管理土木工程的工程质量

保障土木工程的质量,不仅应该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还需要对土木工程运行的所有过程进行管理,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能合格,从而保障了整个工程的质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对工程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进行质量管理,但其侧重点在于施工技术的管理,要求施工负责人在技术交底的制度下制订针对关键技术、工序相关的作业指导书。通过指导书设置质量管理人员,进而指导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对工程设备、工程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的环境等实施全面的监控,严格执行“样板制度”,使每一项施工环节都能达到较高的质量标准。 3.7优化项目施工程序

能够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因素有很多,如工程技术环境和工程管理环境等,因此,应该在土木工程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分析项目工程建设的施工条件和特点,并根据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能够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加以规范,从而保持材料设备等能够在工作场所中整齐、有序地堆放、保持道路畅通、提倡绿色施工和文明施工,从而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创造条件。

3.8控制把关施工设备及施工材料

土木工程的管理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与施工设备管理与控制非常重要。当前,买方市场环境下的市场,物资供应名目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材料的采购方面一定要严格把关。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鉴定水平与自身的道德素养,避免采购人员由于能力不济或者为了“吃回扣”而选购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掌握材料的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信息,选择有一定资金、技术保障的供货厂家,并且选购质量过关,各项资质齐全的产品。达到材料质量可控,成本节约的目的。

4.结语

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必须以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基础,把握质量控制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水平,从而保障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以此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思武.浅论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2]曹建平.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综述[J].科技信息,2010

作者:凌宇

积件设计思想土木工程论文 篇3:

蒙皮效应在钢结构设计中的工程比对及应用分析

摘 要:总结了国内现阶段结构设计领域对蒙皮效应的应用和局限性,回顾了国外建筑领域蒙皮效应的研究、应用历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单层门刚厂房实例进行了屋面蒙皮效应的分析和计算结果的比对,认为其对单层门刚厂房的影响十分显著。特别得出在考虑蒙皮效应的刚架设计中,山墙在其平面内需要有可靠的支撑体系或传向基础的可靠传力路线。将蒙皮效应作为安全储备的设计方法不一定得到安全的结果。因此,在结构设计领域展开对蒙皮效应的系统性研究,将其纳入设计计算体系并制定专门性的规程规范,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大力推广、广泛应用,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而且可以使结构的设计工作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更加一致,这是结构设计所希望达到的最佳设计状态。

关键词:蒙皮;山墙支撑;破坏;影响比对;门式钢架

前言

传统钢结构设计通常只考虑主体钢架及各类支撑的作用,计算中不考虑围护结构对结构整体工作性能的贡献,而只作为安全储备。蒙皮效应的原理是在纵横肋(檩条、次梁等)上覆盖围护结构而形成带肋“薄壳”结构,围护结构在其自身平面内有很大的拉、压、剪强度,同时在肋的协同作用下,围护结构不会失稳,可以承担更大的主轴压应力;也可以理解为以围护结构为腹板、以边缘墙梁或檩条为翼缘、以其余檩条或墙梁为加劲肋的薄壁深梁,从而使蒙皮结构具有较大承载力和刚度,提高了结构体系承担水平荷载的能力,增加了结构整体稳定性,而自重却很轻。

蒙皮效应的概念来源于机、轮制造业,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并不深入,随着钢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的发展,目前在满足一定条件的钢结构中已有考虑。但事实上,这种考虑还较为保守,蒙皮效应的应用还可以更加广泛和深入,为提高建筑物性价比、促进结构形式和设计理论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蒙皮效应的应用现状

1.1 国内应用现状

我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和《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都给出了有条件下的压型钢板以及轻型钢框架组成的轻钢住宅和门式刚架体系中蒙皮效应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在工程实际中,这些应用或部分取代了屋盖系统支撑间的纵向系杆,减少了屋面的横向水平支撑;或将山墙框架设计成不设柱间支撑的全部简支的小排架,省去檩条上翼缘的拉条系统;或在刚架侧移控制的设计中利用蒙皮的平面内刚度而减小刚架侧移从而减少用钢量……均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两套规程规范中的条件基本是概念设计上的限制和构造上的要求,实际使用中可以参考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还没有形成体系,结构设计师很难以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使用蒙皮效应。

以垂直荷载下坡顶门式刚架为例,其运动趋势是屋脊向下、屋檐向外变形,屋面板与檩条一起以前述薄壁深梁的形式来抵抗这一变形趋势,显然,屋面板的抗剪切能力远大于其抗弯能力,故这里的蒙皮效应可理解为蒙皮由于其抗剪切刚度对于使板平面内产生变形的荷载的抵抗效应。对坡顶门式刚架,抵抗竖向荷载作用的蒙皮效应取决于屋面坡度,坡度越大蒙皮效应越显著;而抵抗水平荷载作用的蒙皮效应则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增加。构成整个结构蒙皮效应的是蒙皮单元,蒙皮单元由两榀刚架间的屋面板、边缘构件和连接件及中间构件组成,边缘构件是指两相邻的刚架梁和边缘檩条(屋脊、屋檐檩条),中间构件是指中间部位檩条。由此,蒙皮效应存在两个主要性能指标:强度和刚度。根据效应产生的机理,蒙皮单元可能存在有三种强度破坏的可能:

(1)边缘构件破坏:边缘构件可能产生压弯失稳或强度破坏,显然属于脆性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尽量避免。

(2)蒙皮的剪切屈曲破坏:在荷载较大、钢板较薄或板型相差较大时可能会发生,这也是一种脆性破坏,在实际工程中也应尽量避免。

(3)连接破坏:包括板之间的连接破坏和板与边缘构件间的连接破坏。可靠的连接是蒙皮板发挥其效应优势的基础。其中,板与檩条之间的连接在平行于檩条方向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其他破坏都属于延性破坏。

而影响蒙皮单元刚度的因素主要有3个:蒙皮板本身的变形刚度,蒙皮板的变形,包括板的拱褶扭曲变形和剪切变形;连接件的变形刚度;边缘构件的轴向变形刚度。

中间构件一般对蒙皮单元剪切刚度的影响不大,但对强度影响较大。在屋面板板型一定的前提下,连接件和边缘构件是影响蒙皮单元抗剪刚度和强度的主要因素。由于蒙皮效应,压型钢板(围护结构)在宏观上参与了受力,为钢结构构件分担了部分外荷载,同时为这些构件提供了良好的侧向约束和扭转约束(在有可靠连接的前提下),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条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能。特别对于受稳定控制的薄壁刚架构件和檩条构件,蒙皮效应的优势尤为显著。

然而,蒙皮效应的机理、作用条件、效果十分复杂,国内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理论和有效的评价体系,设计计算公式都忽略了这一效应,蒙皮效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尚无法定量地应用。

1.2 国外应用发展与现状

相比我国建筑领域在蒙皮效应应用上的保守,国外在其理论和应用研究上做了较长期的、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已开始对蒙皮效应的系统性研究,美国一研究小组的足尺寸大型系统蒙皮试验,得到了不同板型、波高、板厚、板跨对蒙皮板抗剪强度、刚度的影响和总变形的组成等,为蒙皮效应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随后陆续出现了蒙皮刚度的半经验公式、蒙皮剪切刚度和柔度的计算方法及公式。随着数值分析方法的发展,对蒙皮问题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相当高。美国钢铁协会的《蒙皮设计手册》和《冷弯型钢蒙皮设计》、欧洲钢结构协会的《欧洲钢结构应力蒙皮设计建议》等均标志着蒙皮效应在这些地区的轻钢结构中开始了广泛应用。现阶段的计算软件中也计入了蒙皮效应。

基于上述可靠的试验和有效的系统理论研究,有很多成功的工程实例,如旧金山和洛杉矶机场的波音747机库,在137.2m长的中央支撑核心区两翼各伸出8个长70.1m、宽17.15m的双曲抛物面蒙皮单元,利用蒙皮效应完全取消了屋面支撑体系,仅此一项就比常规设计节省近40%的钢材用量;英国诺丁汉郡女王大道工业仓库(14000m2),梁柱连接为铰接,完全依靠屋面板的蒙皮效应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匹茨堡艾米银行大厦首开高层钢结构应用蒙皮效应的先例,在54层、222m高的筒体结构上,采用钢饰板与柱和窗间梁组成的外框架可靠连接,有效提高了结构抗侧刚度,钢用量仅为115kg/m2。

2 基于ANSYS有限元模型的单层门刚厂房屋面蒙皮效应工程比对

某门刚厂房平面布置图见图1,11榀刚架,刚架跨度24m,柱距6m,檐口高9m,屋顶坡度0.75/10,无吊车。屋面采用YX51-205-820型0.6mm厚彩色压型钢板,刚架采用楔形梁柱,节点刚接,柱与基础铰接。荷载取值如下:积灰荷载0.3kN/m2,基本雪压为0.3kN/m2,基本风压0.45kN/m2,屋面活载0.3kN/m2。

2.1 相邻两榀刚架间屋面板平面内剪切柔度

全部采用壳单元进行模拟,在有连接件的地方,将檩条上表面与压型钢板下表面相对应处采用耦合命令建立位移协调关系。为便于求解非线性大挠度问题,避免建立复杂约束方程,檩条采用SHELL63单元建模,截面划分为8份,长度方向上每200mm划分一份;压型钢板采用SHELL1163单元,截面每波形划分为8份,每块钢板该方向上划分为24份。

蒙皮板所受剪力与位移关系见表1和图2。

由图2关系曲线可以看出,蒙皮板所受剪力与该剪力所引起的位移成线性关系。计算可得蒙皮板平面内剪切柔度7.91mm/kN。相邻刚架间屋面板体系总剪切柔度(7.91×12.0337/12)/2=3.97mm/kN。

2.2 考虑蒙皮效应时对刚架柱顶侧移的影响

山墙支撑布置如图3。

考虑蒙皮效应时对刚架侧移及侧移刚度的影响见表2、表3及图4、图5。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在不考虑蒙皮效应的情况下,山墙刚架平面内有无支撑时对中间几榀刚架并无影响。考虑蒙皮效应时,第一榀刚架通过屋面板提供的抗剪能力阻止第二榀刚架侧移。同时,自身侧移增大,第二榀刚架受到第一榀刚架的支持,在自身侧移减小的同时,通过第二、三榀间屋面板提供的抗剪能力减小第三榀刚架侧移,以此类推,各榀刚架相互作用,协同工作,刚架整体空间性能得到提高。

由此可得,单层门刚工业厂房屋面板蒙皮效应作用的效能发挥主要依靠山墙刚架的抗侧刚度和屋面板抗剪能力。当山墙自身抗侧刚度小于5000kN/m时,各榀刚架侧移随山墙刚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趋缓,可采用直线拟合,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当山墙抗侧刚度大于5000kN/m、考虑蒙皮效应时,可依据山墙刚度采用线性插值计算柱顶侧移;并且柱顶侧移随结构总体刚架数量的不同而显著变化,其中山墙变化幅度最小,离山墙越远,变化幅度越大。当不考虑蒙皮效应时,各刚架柱顶侧移与结构刚架数量无关,只与自身抗侧刚度和外荷载有关。

2.3 考虑蒙皮效应时对中间刚架内力的影响

由中间各榀刚架控制界面各内力比对表中(见表4~表6)可以看出,如果考虑蒙皮效应,在靠近端侧的梁柱左右控制截面内力之差和整体结构的主要控制截面内力最大值均有显著下降。原因是蒙皮效应使整体刚架侧移减少,其中一侧梁、柱内力均比不考虑蒙皮效应时增加,但刚架承受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并不改变,因此另一侧内力会下降,使刚架两侧内力趋同。

2.4 考虑蒙皮效应时对山墙刚架内力的影响

由山墙刚架控制界面各内力比对表(见表7~表9)中可以看出,如果考虑蒙皮效应,其左右两侧主要控制截面内力均有扩大,这种趋势与中间榀刚架相反。原因是屋面板将中间榀刚架的一部分荷载传递给了山墙刚架,可以认为与连续支撑体系的作用类似。

2.5 考虑蒙皮效应时对山墙支撑体系的影响

山墙支撑编号见图3山墙支撑布置。由表10可以看出,如果考虑蒙皮效应,山墙面内支撑应力有大幅度提高。原因是蒙皮效应使刚架所承受的部分水平力通过屋面板传递到山墙支撑体系,可以认为与屋面支撑体系的作用类似。与之相匹配的,山墙支撑体系杆件强度验算需要格外注意。通常设计中对水平荷载不大的由稳定控制的支撑体系,仅控制稳定性指标而不验算其强度,这也是前述的一部分考虑蒙皮效应的结构反而倒塌的原因之一。当有较大水平荷载(如超过设计风载的大风、中震或大震等)施加时,支撑强度如果不足以抵抗这些荷载而破坏,整个结构的蒙皮效应的有利作用在支撑破坏的瞬间消失,部分构件内力超过设计值,可能发生脆性破坏。因此,计入蒙皮效应的杆件和承受蒙皮传力的支撑体系仍应由足够的安全储备或可靠的传力路线,可以将荷载传至基础。

2.6 结论

屋面板蒙皮效应对单层门刚厂房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中间榀刚架柱顶侧移的影响随该刚架山墙刚架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各榀钢架柱顶侧移会将随结构刚架总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势趋缓。特别当山墙刚架自身抗侧刚度远大于中间榀刚架时,结构整体内力的分配通过蒙皮(屋面板)实现按刚度的分配,此时山墙刚架可通过屋面板的抗剪能力明显的限制中间榀刚架侧移,因此在考虑蒙皮效应的刚架设计中,山墙在其平面内需要有可靠的支撑体系或传向基础的传力路线;并且可以看到,只有山墙抗侧刚度足够大、蒙皮抗剪能力足够强时,蒙皮效应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实现结构的合理性和其节约材料用量的经济型。同时,中间榀刚架内力因为计入蒙皮效应使之在受到一侧水平力时,侧移减小,左右部分内力分布更加均匀,并消减了内力的峰值。当然,在蒙皮效应的分析中,概念设计的方向、结构合理的传力路径以及结构构件之间可靠的连接非常重要,本篇未加以分析论述。

3 应用价值探讨

事实上,无论在实际设计中是否考虑蒙皮效应,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我国现行轻钢结构设计规程中,对水平位移的限制较宽,但实际上的实测值总是远小于计算值;同时,在实际工程中,发生过屋面压型钢板在正常工作荷载下率先发生破坏的工程事故。由此看出,将蒙皮效应作为安全储备的设计方法有时能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但有时又恰恰相反。因此,在结构设计领域展开对蒙皮效应的系统性研究,将其纳入设计计算体系并制定专门性的规程规范,同时在工程实际中大力推广、广泛应用,不仅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而且可以使结构的设计工作状态与实际工作状态更加一致,这是结构设计所希望达到的最佳设计状态。

参考文献

[1] 周学军,杨秀英,张之峰.考虑蒙皮效应的轻钢檩条极限承载力分析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0,25(3):217-221.

[2] 张之峰.轻钢结构中应力蒙皮作用的理论分析与简化计算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7.

[3] 张新中,殷晓三,祁术洪.蒙皮效应在轻钢建筑中的应用分析[Z].1671-3362(2009)02-0034-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彦(1982-),女,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钢结构。

作者:杨彦

上一篇:职业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下一篇:越轨行为组织认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