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保障转变的通信网络论文

2022-04-22

摘要:随着安徽烟草重要信息系统不断向省、市级集中,省市两级公司IT运维效率和运维组织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本文首先介绍国外先进企业IT运维理论研究成果,对安徽烟草应用基于ITIL思想运维新模式进行初步探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运维保障转变的通信网络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运维保障转变的通信网络论文 篇1: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发展研究

通过梳理国外航空装备保障的发展历程,包括维修理念、维修模式和维修方法,分析我国航空装备全生命周期保障的现状以及未来装备发展趋势,指出了提升我国航空装备保障水平的一些建议。

1 国外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分析

在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局部战争的推动下,航空装备在近百年来取得了蓬勃发展。以军机为例,轰炸机、战斗机、攻击机、战斗攻击机、反潜机、侦察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运输机、救护机、教练机、多用途战斗机等层出不穷,性能不断提高,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表1总结了部分前四代战斗机的特点。

而维修保障作为航空装备全寿命周期的重要环节,是能否最大程度发挥装备效能的关键因素。

1.1 航空装备维修理念的发展

装备的维修理念是指导维修大纲制定的原则。装备维修大纲的科学、合理与适用性,关系到装备的安全性和适航性以及维修有效性。

在航空装备发展的早期,机械结构在机体结构中占比较大时,维修保障采取的是定时维修。

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飞机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在这一时期,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故障物理学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新兴学科也相继出现,再加上概率统计和管理科学在这一阶段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经过研究发现,可靠性和维修间隔期的控制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

这个研究成果颠覆了传统的维修观念。在此基础上,美国航空运输协会组建了维修行业委员会(MaintenanceSteering Group,MSG),负责飞机基本的维护程序的设计,分析多重故障模式和其影响造成的结果。1965年MSG首次提出了初始的逻辑决断方法,在1968年发布了MSG-1手册,并成功应用于波音747-200/300飞机上。

MSG-1方法在波音747飞机上成功运用后,美联航和波音公司对MSG-1稍加修改,使其适用于其他飞机,并被命名为MSG-2分析逻辑。MSG-2是针对维修方式的分析逻辑,在1970年开始部分用于波音737 200。根据MSG-2方法制定的维修大纲,主要针对飞机的每类组件(系统、部件或设备),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其分析结果是为各类组件确定适宜的维修方式,包括定时维修、视情维修和状态监控。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航空装备复杂性的增加,采用单一定时维修的美军装备维修费用以惊人的幅度增长,而与此同时采用MSG-2的民用飞机维修费用却下降了30%,因此引起了美国军方的注意。美国国防部命令在全军范围内推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提出用4种工作类型——定时拆修、定时报废、视情维修和隐患检测,替代3种维修方式——定时方式、视情方式和状态监控方式;使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MSG-2使用了约10年后,在广泛收集飞机系统、结构、发动机和零部件的使用数据,并对其失效方式、所监控的失效模式和采取的维修措施间形成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由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美国航空运输协会(ATA)、美国和欧洲的飛机/发动机制造厂家、航空公司联合制定了新的维修决断逻辑和分析程序,即MSG-3。

MSG-3又称“航空公司/制造厂商维修大纲制定文件”,主要针对飞机的系统/分系统的维修工作。MSG-3采用“从上往下”或称“故障结果”逻辑方法,从飞机系统的最高管理层面进行故障分析,确定适合的计划维修任务,以防止故障发生和保证系统的固有可靠性水平。MSG-3着眼于系统功能失效时的潜在影响、确定故障的能力、故障及维修的成本。

1.2 MSG-3维修思想的主要内容

根据MSG-3分析逻辑确定的飞机计划维修任务主要包括计划性(例行)维修和非计划性(非例行)维修两部分。为了防止飞机固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发生偏离而定期进行的计划维修包括:

飞机/发动机系统维修任务:润滑/勤务、操作/目视检查、检查/功能测试、性能恢复、报废;

结构项目维修任务:一般目视检查、详细检查、特别详细检查;

区域分析维修任务:一般目视检查、详细检查,保证飞机规定区域内的所有系统、部件和装置都受到足够的监控,以确保安装和总体状态的安全性。

非计划维修包括:计划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临时出现的故障和运营分析结果要求的维修与改装。

除了MSG-3的维修要求外,还有一些针对结构重要项目的疲劳裂纹检查项目,分类为适航限制项目;还有一些针对飞机系统和发动机的强制维修项目,分类为审定维护要求;还有一些项目如起落架、发动机盘等,具有寿命限制的维修要求。

1.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主要内容

定时维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认为,定时维修对某些简单装备的故障预防是有用的,但对大多数复杂装备而言,尤其多个系统之间相互交联相互影响时定时维修单个系统不仅对故障预防的作用甚微,相反还会带来早期故障和人为差错,增大了总的故障率。

潜在故障与功能故障: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提出潜在故障的概念。潜在故障是一种指示功能故障即将发生,可识别的状态。通过定义潜在故障开展视情维修。利用潜在故障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使装备在不发生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隐蔽功能故障与多重故障:隐蔽功能故障是指正常使用设备的人员不能发现的功能故障。多重故障是指由多个独立故障所组成的故障事件,它可能造成其中任一故障所不能单独引起的后果。多重故障与隐蔽功能故障关系密切,如果隐蔽功能故障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排除,就可能造成多重故障,产生严重的后果。应采取状态监控模式,加大对隐蔽功能故障的检测频率,及时排除隐蔽功能故障,防止多重事故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故障后果采取不同的对策:预防故障的根本目的不仅限于预防故障本身,而且在于避免或降低故障的后果。要不要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主要是由其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所决定的。针对不同的故障后果,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如果故障后果严重,则需竭尽全力防止发生;如果故障影响甚微,则不必采取任何措施,直到故障出现以后再来排除即可。

关于预防性维修的作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认为,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和制造时赋予设备本身的一种内在的固有属性。预防性维修能够防止设备固有可靠性水平降低,但不可能把可靠性提高到固有可靠性水平之上,最高只能保持或达到固有可靠性水平;要想超出这个水平,只能重新设计。

总的来说,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和MSG维修是针对不同用途航空飞机、相辅相成、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两种维修思想。

1.4 信息技术条件下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新模式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装备研制的全面数字化,尤其是航电、机电系统的发展融合,装备的维修保障模式和方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1)基于性能的全寿命保障(PBL)

PBL是美、欧等国针对具体型号装备提出的全新维修保障理念和模式,其核心是“项目办公室”通过“装备保障集成方”加强对装备全寿命保障管理,促进军方与合同商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风险共担,从而在经济可承受的条件下确保型号装备在寿命周期内实现预定的战备完好性目标。

PBL的主要原则包括:a.购买性能;b.项目经理对全寿命周期系统管理负责;c.签订以客观的度量标准为基础的基于性能的协议;d.明确产品保障集成方是将保障集成起来并实现性能/保障目标的“单一联系点”;e.军地/军民/公私合作。它将保障作为一个综合的、可承受的性能包来购买,以便优化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它通过以具有清晰的权力和责任界线的长期性能协议为基础的保障结构来实现武器系统的性能目标。

基于性能的全寿命保障,是四代航空装备保障的主要策略,是三级保障体制转变为二级保障体制,军民融合保障的主要体现。

2)增强型基于状态的维修(CBM+)

基于状态的维修(CBM)是美军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维修思想,目的是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种高新技术应用到维修的全过程,从而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与效益,实现维修方式的全面变革。CBM是在传统状态监控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上,综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准确地判定部件实际状态,并据此决定更换或维修的过程。CBM+是CBM的增强版,是一种预测性维修,可实时监控装备的状态,准确判定部件的实际状态,预测设备的初始故障和剩余寿命,在出现维修需求时才开展维修,适应信息化装备对高精度装备保障的要求,节约维修成本,降低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此外,信息化装备本身就具备实现CBM+的软硬件条件,如在设计时就嵌入了高性能传感器和嵌入式诊断能力,配备高性能的信息系统有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高效处理等,为实现CBM+奠定了物质基础。

3)自主式保障(ALIS)

ALIS是美军在开发第四代战斗机F-35时提出的一种创新性维修保障模式,它是基于飞机的健康状态,通过一个实时更新的信息系统,将任务规划、维修训练和维修保障作业等各种要素集成起来,对武器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自主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在装备使用期间预先启动维修任务规划和维修资源调配,在最佳时机进行维修,确保武器平台保持良好的状态性能。ALIS的目标一是借助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将CBM和美军整个信息链系统相结合,达到保障信息一体化;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装备自诊断、预测与维修保障能力,使装备不仅仅是维修的客体,也是维修保障主体的重要组成,即将维修主体前伸到从装备自身开始;三是进一步缩减装备保障环节,优化保障体系和资源,达到精确、机动、快捷、经济保障的目的。

实现ALIS后,装备的几乎全部诊断测试、维修和保障活动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力和消除人为差错,高效保障装备的作战部署。与传统保障模式相比,ALIS能够更好地满足信息化装备的整体保障需求。

4)装备健康管理(PHM)

PHM是指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是为满足自主保障、自主诊断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是基于状态的维修的升级。它强调装备管理中的状态感知,监控装备的健康状况、故障频发区域与周期,通过数据监控与分析,预测故障的发生,从而大幅度提高运维效率。要实现PHM,除了物理基础条件保障外,既需要大数据分析技术,又需要非常密集的行业知识、经验和模型作为支撑。诊断是装备在预期的使用状态下,通过评估其健康状态变化,监控健康状态和预测其剩余使用寿命的过程。PHM常用的分析模型有权重/表决、贝叶斯推理、卡尔曼滤波、神经网络、隐含马尔科夫模型、渐进式蒙特卡洛模型、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等数据融合方法。

5)基于模型的维修持续保障(MBS)

目前装备先进设计制造方法是建模与仿真在设计、制造、支持等全流程业务的创新应用。其中基于模型的设计(MBD)是核心,基于模型的维修持续保障是应用和实践的新方向。用产品模型和过程模型定义、执行、控制、传递、管理企业的全部业务,可实现业务之间的无缝集成,并与战略管理对接。

MBS将模型作为系统记录和构型管理的唯一基础,将产品和工艺开发中的模型和仿真应用到生命周期的维护阶段,使用维护/维修/故障数据评估产品和工艺,持续关注系统的整个运营状态,并将其反馈到产品设计的改进环节,通过MBS提取设计优化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记录产品的过程规范、材料数据、产品支持信息以及测试分析信息等,形成跨越整个供应链的结构化、集成的工程技术数据包。

6)基于数字线索的数字孪生维修保障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体现在航空装备的研发上是以数字线索和数字孪生为核心,以自适应运载器制造、系统架构虚拟集成等先进开发模式为引领。当客戶接收装备的同时,还将接收另外一套数字模型。每一特定架次的装备都有一个忠诚的影子,伴随一生。这种数字孪生的新技术将基于航空装备的健康状态进行维护与保障。

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首先在数字空间建立真实飞机的模型,并通过传感器实现与飞机真实状态完全同步,这样每次飞行后,根据结构现有情况和过往载荷,及时分析评估是否需要维修,能否承受下次的任务载荷等。充分利用物联网、空间链路网、数据采集、状态感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航空装备设计上实现预测监控管理系统升级,实施航空装备运营监控监测平台,开展运行维护及故障建模分析,实现航空装备在线监控与控制以及运行过程的可靠性评估、故障预警、质量诊断、远程主动维护等。

1.5 美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组织体系分析

在一百多年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实践中,美国建立了以国防部为主,其他有关政府部门为辅的系统庞大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体系。国防部是美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统管部门;各军种分别具体组织实施,都设有主管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具体实施部门,并编制有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维修保障力量。除国防部外,美国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也参与航空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工作。

高度重视全寿命周期维修保障管理,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美国航空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机构的编制与职责上。例如,美国陆军条例10-87“各陆军司令部、陆军军种组成部队司令部以及直接报告单位”中明确规定,美国陆军装备司令部的职责包括“与项目执行官以及计划/项目/产品主管进行合作,共同为系统与装备提供一体化的装备寿命周期管理”,美国陆军装备司令部下设“航空与导弹司令部寿命周期管理司令部” “联合弹药与杀伤力寿命周期管理司令部”“通信电子司令部寿命周期管理司令部”,分别负责航空武器装备及其子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从而在航空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管理的顶层设计上贯彻了全寿命周期管理。

建立了由军方主导的航空武器装备适航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军在全世界率先提出了航空武器装备适航的概念,在型号研制中开始借鉴引入民用航空装备适航管理经验,以提高航空武器装备的性能,目前已建立起军方主导的航空武器装备适航管理体系。

维修作业体制由三级向两级发展。美国国防部和各军种普遍认为,随着航空武器装备技术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需要精干高效的一线保障力量为航空装备提供基层级维修保障,直接保证其满足作战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军方建制内的基地级维修保障力量和维修保障合同商的专业化技术团队为保持装备持续作战能力提供可靠保证。

加强基地级维修能力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维修保障合同商的兼并重组,维修保障合同违约与维修保障质量下降,以及维修保障合同商难以承受在作战一线的伴随保障、难以适应高强度作战保障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美国国防部和各军种都转变了以往过于强调维修保障合同商地位作用的态度,转而更加注重军方管理的后勤中心、维修基地等后方基地级维修能力的建设。

2 我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发展分析

2.1 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体制概述

我国航空工业从苏联援助飞机起步,主要是在引进和仿制俄制飞机基础上,采用俄制飞机的维修体制。俄制飞机的维修理念与西方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念不同,主要采用定时维修的方法,包括航线维修、定期维修、特殊维修、储存维修和安全管理。如我国军方现在仍在实行的飞机换季检查在波音空客飞机的维修保障中很少见。直到歼十战斗机,我国才开始研引进西方的维修理念和保障体系。近年来,军方密集下发文件,要求工业部门和大修厂研究以MSG-3为理念的预防性维修,为复杂装备的维修体制改革打好基础。

2.2 我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体制分析

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系统是由装备维修所需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管理手段等要素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在部队首长统一领导下,由装备技术保障部门、装备管理部门共同组成。航空装备的技术保障内容,主要包括航空机务保障、工厂修理、航空军械保障、航材保障以及相关的保障装,设备建设、保障人员专业培训和维修改革等内容。

我国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维修的作业体制实行三级维修体制:一级(基层级)维修是指航空兵团机务大队所进行的维修。主要承担飞机的日常维护保养,飞机机务准备等任务。二级(中继级)维修是指部队修理厂所进行的维修。主要承担飞机的定期检修、小修、中修、损伤飞机的修理,机载设备、机件的修理,无损检测、油液分析和部分零备件的制作,飞机的改装以及战时飞机抢修等任务。三级(基地级)维修是指航空修理工厂所进行的维修,主要承担航空装备的大修和复杂的改装,部分零备件制作,平时、战时抢修支援和技术支援等任务。

维修专业通常划分为航空机械、航空军械、航空特设、航空电子、航空火控、飞机修理等。

2.3 我国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特点分析

我国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与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与每一代武器装备的特点密切相关。

第一阶段是与二代机相对应,飞机的特点是尺寸小、重量轻,机动性好,近战火力强;结构由较为简单逐渐变为复杂,机械装置占比大,具有航电系统,使用维护较简便。对这类飞机的维修保障主要以单一的“定时维修”为主;在维修保障体制上采用三级维修体制;维修方式以纸质、手工为主:维修依据以纸质图纸、纸质文件为主,维修工艺是纸质二维工艺,维修计划、维修过程控制、维修检验、测试等均是手工、纸质记载形式。

第二阶段是与三代机相对应,飞机的特点是结构非常复杂,采用了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以及高度综合化的航电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逐步采用了数字化生产技术等,在设计、制造企业中逐步普及了ERP、ME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维修体制主要以三級为主,部分装备也在逐步探索和全面推广二级维修模式。在维修保障模式上,以“定时模式”为主,逐步开展视情维修、预防性维修、修复性维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维修模式,开展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的研究和实施。在维修手段和方式上,逐步建立了信息化的维修保障管理系统,覆盖到中继级、基地级维修保障,实现了从装备运行状态监控到飞行任务执行、飞行保障任务下达执行、维修任务下达执行等信息闭环管理,明晰了装备的技术状态,保证了维修的质量。

第三阶段与四代机及新型号相对应。装备的特点:MBD协同设计、制造,虚拟设计、制造仿真等;全数字化生产;采用了诸多信息化技术,如航电机内测试技术(BIT)、自动测试技术(ATE)、健康管理(PHM)系统、其他关键机载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维修保障的新模式正处于探索实行阶段。

2.4 我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分析

我国航空装备维修思想仍然以定时维修为主,自动化检测技术和自动化维修保障技术尚在研究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装备维修保障新的模式尚未建立。维修观念与手段需要变革。

装备技术的复杂需要全寿命周期的数据共享,需要突破传统的装备设计、制造、使用、保障体系的束缚,形成完整的技术状态管理的数据链,实现设计模型连续传递,因此需要对装备保障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寿命周期的策划和实施。

在装备立项和论证阶段,由于没有严格进行维修保障问题的研究论证,在工程研制阶段,缺乏对装备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的考量,重研制轻保障依然存在。未来需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注重可靠性、维修性、可保障性等综合设计。

航空装备自身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也加大了维修保障的难度。机电软一体化综合,使维修保障的内涵发生了质变,需要采用智能化的维修保障装备进行快速诊断。维修保障设备配套建设需要整体考虑。

面对新技术,新形势,维修保障人员系统的技术培训问题日益突出。需要积极探索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新渠道、新方法,以适应未来战争的特点。

3 对我国新一代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维修体制上,要加快由三级维修向两级维修转变

新型航空装备都采用了数字化设计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程度将大大提高。在维修保障的体制上,三级维修体制已不适合新型航空武器装备保障和使用的要求,迫切需要将三级保障体制转变为二级保障体制:取消中继级维修,其维修任务少部分转移到基层级,大部分转由大修基地或工业部门完成。军地一体、军民融合共同保障成为首选。

实施两级维修体制,需要有3个重要前提。

1)现场可更换单元(LRU)或现场可更换模块(LRM)必须具备高可靠性且价格低廉;

2)故障检测与故障隔离的机内测试(BIT)或机内测试设备(BITE)必须具备高可靠性、性能全面且能避免虚假报警;

3) LRU或LRM应在设计时分块适当、按模块设计,可达性要好且能快速与电路、液压、气动元件等断开。

3.2 维修模式上,由基于定时维修向基于状态的维修转变

基于装备可靠性维修思想,对装备维修进行逻辑决断,制定合理的维修大纲,按维修大纲规定进行保障;同时,基于嵌入式传感器、外部测试或便携式测试设备,以及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系统,开展基于状态的维修。在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只在出现明显征兆时才进行维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后维修或预防性(计划)维修。

3.3 维修保障上,由传统的依赖经验保障向自主式保障转变

自主式保障系统通过一个实时更新的信息系统,将任务规划、维修训练和维修保障作业等各种要素集成起来,对武器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自主确定合适的维修方案,在装备使用期间预先启动维修任务规划和维修资源调配,在最佳时机进行维修,确保武器平台保持良好的状态。

3.4 维修训练上,由实物维修训练向虚拟维修训练转变

新型航空装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很高。采用虚拟现实(VR)技術、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交互环境,允许人员通过三维图形、触感、运动感知等方式感受仿真世界并直接操作其中的物体,使受训人员能够处于一种接近真实的操作环境中进行训练。

3.5 维修手段上,由传统的维修工具向智能化的维修手段转变

智能化的维修手段包括智能识别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等。例如,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对装备上诸多的零部件进行定位、有效识别管理,以及对维修过程相关信息进行快速的读写,可使维修的便捷性大大提高。而智能移动终端包括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手持设备、穿戴式设备等。利用设计、制造工艺产生的轻量化三维数据模型,直接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上以三维模型进行维修引导,可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还可利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APP),随时获得所需的信息。

此外,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技术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业的同时,也在逐步被应用于维修保障领域,如自动检修、自动探伤、评估领域等。

3.6 维修系统上,覆盖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以装备全寿命周期保障为目标,由装备研制单位牵头,制定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规则、标准、准入条件、数据交换规则等,打通装备管理、设计、制造、使用、保障涉及的各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之间的网络、信息连接,实现全体系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分析,可提升保障效能。

作者:侯安生 平本红 薛萍

运维保障转变的通信网络论文 篇2:

安庆烟草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初步研究

摘 要:随着安徽烟草重要信息系统不断向省、市级集中,省市两级公司IT运维效率和运维组织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本文首先介绍国外先进企业IT运维理论研究成果,对安徽烟草应用基于ITIL思想运维新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ITIL;烟草;信息化;运维

1 当前企业IT运维的理论研究

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分析:Gartner公司推出了IT服务管理成熟度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确定企业当前的IT管理水平,并通过IT规划得到相应的提升。整个IT服务管理成熟度模型分为五个级别:

(1)无序状态:运维工作依靠点对点联系,没有文档记录,对于可能要发生的问题没有预期,被动接听用户的电话通知;

(2)被动应对:IT部门尽力管理,运维人员常常到处救火,对于现有的信息资源有了初步的管理,有一套记录问题管理的流程,对于报警和事件有了一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定期监控系统的可用性;

(3)主动服务:主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分析系统发展的趋势,对影响系统运行的各个参数设定阈值,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能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建立起成熟的资源和变更管理流程;

(4)服务管理:定义服务的标准,明确运维的费用,设定合理的目标,确保服务水平,监控和报告服务的情况;

(5)业务价值:建立起IT和业务的紧密关系,选择不同级别的服务确定对应的价格,基于策略配置运维资源,建立起自服务工具,制定IT提升的业务流程,对业务发展进行规划。

对照这项标准,安徽烟草运维管理正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未来也要向“服务管理”和“业务价值管理”转变。信息部门要从传统的成本中心向服务提供商转变,由单纯的技术中心向业务中心靠拢,成为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共同协作优化业务流程,最终实现IT与业务的融合。

2 安徽烟草基于ITIL运维实践的初步构想

2.1 企业IT运维组织架构的升级改造

将企业IT运维的工作级别从信息部门提升到公司最高管理层。成立以公司领导组成的运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企业IT运维工作的决策管理,制定工作目标。从而能够提升了IT运维管理的价值,并保障了从全局角度调度各种资源。下设运维管理办公室,成员由信息部门担任,负责所有IT运维工作的总管理和协调。运维办公室可针对不同的运维对象,成立专项分工的运维小组,具体负责专项运维工作的跟踪、调查、解决。积极协同外部运维服务商,成立专业化运维团队,具体负责各项运维工作,并及时向运维办汇报工作进展。

2.2 建立一体化的运维中心和知识库

业务部门使用信息化工具提升了工作能力,信息部门同样应该利用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以面对越来越艰巨的运维任务。ITIL是以客户为中心,烟草公司的客户首先是广大的烟草零售戶,他们通过会使用到网上订货、电子结算等信息系统进行卷烟订购操作,面临各种信息化问题,信息部门要与基层客服中心和市局(公司)96500指挥中心加强合作,及时接受和处理这些技术问题,以帮助其顺利完成订购卷烟的操作。另外还提供一些电脑维修,电脑知识解答等增值服务,提升客户对烟草企业的满意度。对企业内部来说,信息部门属于服务部门,理论上公司的每一名员工都是信息部门的服务对象,属于内部客户,服务好内部客户,能够提升组织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运维价值。从ITIL的主动服务的理念出发,建立集硬件、软件和网络通信管理于一体的运维中心。运用技术手段,设置运维任务,全面覆盖各项运维内容,实现问题发现、提交、处理、应答等IT运维工作的规范化和可视化管理。当信息机房出现停电或者高温报警等,运维中心能够以短信或邮件等方式将相关的告警信息自动发送到相关人员。当烟草员工在面临信息问题时,能够通过运维中心的用户界面发起问题提报单,由运维中心根据预设的处理流程,将问题单自动传递到下一个步骤和责任人,用户通过用户界面并能随时掌握问题处理进度,切实解决沟通渠道不畅、问题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知识库是ITIL追求主动式服务与价值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片集合,这些知识片包括与领域相关的理论知识、事实数据,由专家经验得到的启发式知识。实践证明,知识库是运维知识重用与共享的最好的办法。信息人员应经常梳理和总结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将重大问题和经常发生的问题原因、处理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不断加入到知识库中。通过建立知识库,集体的智慧和运维经验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当烟草员工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首先到运维知识库查找没有可借鉴的解决方案。通过知识的积累和共享,进一步提高运维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反映,有效缓解运维压力,也为新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将人员流动对运维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

2.3 建立起人员稳定、业务能力强的运维队伍

人的因素是ITIL的3P(Process、Person、Product)三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运维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决定IT服务质量的高低。数据大集中后,为解决自身运维力量不足的问题,企业当前很大一部分运维任务都是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开展,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方式不仅在财务方面耗费甚大,而且不利于公司核心技术、核心数据的安全,更加不利于公司技术人才方面培养。同时,因技术人员向上集中,县局(营销部)缺少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与当前烟草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称。为此,必须建立良性的人才使用机制,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妥善解决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后顾之忧,并在高校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吸纳优秀的人才,进一步壮大运维队伍。建立运维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除了信息前沿知识培训以外,业务知识的培训也不容忽视,通过培训使运维人员进一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向复合型人才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4 建立岗责、明确组织严密的运维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是企业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有序调度运维工作的理论依据。对相关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严格的划分,将对运维流程进行合理设置,加强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合作,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共同运维的良好局面。对省、市、县三级运维边界进行合理界定,形成立体式运维体系。下级单位应该承担本单位运维任务,对本单位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处理,实在不能解决问题才上报上级,减少不必要的运维任务。其次,应该以预防为主,制定可操作、实用的应急预案,并利用合适的时间进行全方位的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能力。

3 结束语

在ITIL思想逐渐盛行的时代,安徽烟草积极引入该思想势在必行。借鉴ITIL方法论,从组织结构、流程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烟草企业IT运维管理水平。IT运维究其根本就是服务,在实施中能够正确认知服务的重要性,加强运维人员和服务商的有效互动,为企业业务正常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要深刻理解ITIL方法论,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沟通总结,不断检查、分析、改进服务管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不断提高运维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汀.基于ITIL的业务支撑系统运维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2]孙强.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陈起扬(1987-),男,安徽安庆人,办事员,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作者单位:安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安徽安庆 246001

作者:陈起扬

运维保障转变的通信网络论文 篇3: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运行中,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实际工作质量、效果密切相关。新时期,互联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而校园网络运行则直接关系到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对教学服务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针对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及发展趋势相关知识,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简单地分析。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发展趋势

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計算机网络发挥的作用与地位日益突出。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软硬件支撑必不可少,所以只有保障软硬件运行正常,才能有效开展网络运维。另外,现阶段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事先做好网络运维布局,对高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1 概述高校计算机网络

利用通信线路有效连接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协调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软件与通信协议,加强资源共享与信息传递,此类计算机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

1.1 计算机网络构成

计算机网路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利用光缆等传输介质连接地理位置不同的单个计算机构成综合体。总体而言,其构成主要包含计算机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各类有形、无形等传输介质。

1.2 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分来类似于一般事物分类,根据事物不同性质特点也就是事物属性划分。纵观网络特点分布,其包含LAN局域网、WAN广域网及MAN城域网;根据交换方式可将其划分成CircurtSwitching线路交换网络、MessageSwitching报文交换网络及PacketSwitching分组交换网络;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将其划分成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与网状型等网络,很多高校校园网络属于局域网类型。

2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发展中,校园网络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校园网络建设当前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使用范围不断扩大,高校校园网建设与运维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很多学校校园网络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校园网规模日益复杂,由此对校园网性能与管理维护带来了新的挑战。通常,传统三层网络架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随着高校局域网的增长,校园计算机网络有更加复杂的拓扑结构,由此增加了高校校园网预备管理工作的难度,广播风暴与网络环路对整个教学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LED显示屏与门禁使用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伴随高校无线网使用范围的扩大,无线网用户数量急剧增长,教学工作者对无线网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环境需要部署确保高超高性能使用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然而传统网络架构明显不适用于实际使用需求,新任务的完成需要应用各类设备完成。而且当前校园网用户多,网络管理人员日常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现有网络结构下增加了计算机网络运维难度,无法有效控制并认证用户访问。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计算机网络管理还处于保障网络正常通信的基础层面,没有足够的能力管控用户网络行为。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要重新规划计算机网络,简化网络结构,保障用户上网认证。网络核心层面需要配置功能多元化的管理设备,构建有效的网络管理体系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高效的运行,这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3 计算机网络运维常见故障

3.1 硬件方面的故障

计算机网络中,硬件故障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设备与线路方面的故障,此类故障使得网络直接停止运行。因而,网络故障排查过程中,加强线路与网络设备检查是首要任务。实际工作中,主要以查看网卡或者交换机等相关设备指示灯为主。另外,还要注意查看线路是否正常,设备是否有良好的接触。设备与线路故障检查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但此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一些设备会因处于高温环境下运行而引起“死机”,表面看设备指示灯没有异常,但对于具体设备却不能正常管理,此种情况下断开电源几秒钟后打开网络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网络设备工作环境的改善是尤为重要的。

3.2 网络防火墙设置不规范

对于计算机网络而言,防火墙设置不规范故障也极为常见,通常表现在防火墙规则会限制部分网络应用使得网络异常。此类故障的解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首先,检查访问规则是否存在禁止正常程序的问题。其次,假若模块打开了,检查模块规则中是否存在网络访问被禁止的模块;最后,检查防火墙日志。一般,日志中可找到无法上网的原因,以IP、UDP与TCP三项事件检查为主,数据包地址信息会禁止连接与通行。

3.3 网络风暴方面的故障

网络风暴也是计算机网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故障,其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

1)网络设备因素。部分不法商贩用智能集线器作为交换机售卖,由此使得网络用户量多的情况下为网络风暴的发生创造了机会。2)网卡受损。假若网卡受损,就无法正常传输数据包,而此种传播异常就会引发网络风暴。日常生活中,购买网络设备时如果购买到的交换机为智能型集线器,实际运行中引起网络风暴损坏网卡,此时网卡将大量数据包不断传输给交换机,形成大量没有价值的数据包,为网络风暴的形成奠定基础。因网络物理损坏造成的网络风暴排除难度比较大,一般受损的网卡依然可以上网,通常利用Sniffer局域网软件管理检查网络数据流,以此判断故障点具体位置。3)网络环路。一般其指一条线路两端与一个设备同时连接。然而现阶段交换机(并非HUB)通常都具备环路监测功能。4)网络病毒。当前,网络流行病毒比较多,如果设备中毒,其就会借助网络传播占据设备带宽堵塞网络,网络风暴由此出现。计算机设备运行中,Funlove、震荡波及RPC等网络病毒是比较流行的,如果设备中毒就会立即通过网络大范围传播。

4 计算机网络运维人员应具备的素养

4.1具备一定表达与沟通能力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中,每天网络运维人员会接待很多老师与学生,因老师与学生自身没有很好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水平,无法很好地理解并分析设备网络故障。此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运维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专业水平要高以此全面分析师生遇到的计算机故障问题,以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师生详细解答并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老师与学生自身计算机网络认知不全面,咨询网络运维人员时,工作人员要能够为老师与学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便于师生理解的同时保障沟通效率。

4.2學习能力要强

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更新与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此顺应高校发展,满足当前科技发展需求。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中,运维人员自身学习能力要强,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以此不断提升自身计算机技能,加快完善并升级高校硬件设备,以此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还可为高校发展提供推动力。反之,如果实际工作中,网络运维人员不愿进步,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

4.3要有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运维人员要解决师生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故障,同时还要与同事加强交流互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是自己熟悉或擅长的,就要与其他同事交流以此节省故障问题解决的时间,提升计算机网络运维效率,与同事构建良好的互动工作氛围。日常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分享网络运维方面的工作经验或者感受,有效吸收工作经验,弥补自身缺陷,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因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故障没有时间限制,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故障。此时,网络运维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克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解决进度,为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培养更多具有吃苦耐劳品质的人才。

5 计算机网络运维未来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从传统落后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当前,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于高校校园,促进着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因而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5.1更加重视服务理念

以往,各行业领域中我国计算机网络运维水平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表明我国计算机网络运维从业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有待提高,而且实际工作中仅仅是维修与检测计算机设备,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人员也只是保障计算机网络稳定运行。目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由此为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人员学习创造了机会,应用先进思想理念开展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日常工作中,如何降低计算机网络设备及系统故障,更好地服务于老师与学生,是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5.2规范化管理计算机网络

现阶段,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中,工作人员要确保网络运行质量,同时还要确保计算机有安全而稳定的网络系统,因而高校要积极构建符合本校教学需求的网络运维制度,降低计算机网络运维方面的问题。只有完善规范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方可推动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减小网络运维成本投入,为高校老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氛围。

5.3设置扁平化网络运维机构

信息化时代,使得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复杂的网络结构下,校园网的性能和效益将大打折扣,因而高校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运维工作扁平化显得尤为重要。其利于规范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促使高校灵活开展计算机网络运维工作,节省网络运维成本,为高校发展进步提供推动力。

5.4维护从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

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运维工作与通信及监控等现代化技术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计算机网络深入改革运维工作。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运维开始从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此种情况下集中式运维手段是高校与企业普遍采用的模式。

5.5网络运维从面向设备到面向服务转变

过去,受现实环境影响,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运维工作人员面对的设备,只要设备运行正常,运维人员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改变了此种管理模式。当前,对于计算机网络运维人员而言,服务是主要工作内容,如何确保设备与相关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是运维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校园网页面临更高的安全与可靠性要求,此种情况下为了深入推进并逐步完善传统网络结构,从根本上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对校园计算机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师生与其他工作人员创造稳定地网络使用环境,从而更加方便地使用计算机设备。

参考文献:

[1] 唐闻.浅议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08.

[2] 杨莉.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4):164-165.

[3] 杨秦利.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3):76-77.

[4] 缑伟.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3):115-116.

[5] 蔡虎.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0):210.

[6] 贾东东.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25(1):163.

[7] 张驰.高校计算机网络运维与发展趋势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47.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苏俊坚

上一篇:基带传输系统的通信原理论文下一篇: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