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保障网络信息论文

2022-04-25

摘要建立和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是预防和处理各类危机的工作基础,是危机管理中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应急预案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应急预案保障网络信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应急预案保障网络信息论文 篇1:

企业档案应急预案可视化研究

[摘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与自然环境,企业档案管理面临的风险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尽管当前企业档案部门已有的文本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有一定作用,但是存在信息化程度低、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应急管理要求。论文提出企业档案的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建设构想,初步探讨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系统的技术支撑、主要内容、功能及其实现,以期提升企业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避免档案突发灾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

[分类号]G270.7

Research on the Emergency Plan of Enterprise Archives Visualization

Zhang Yanxin, Li Zhi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Hebei, 071000)

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产生的原始记录,具有凭证价值,是企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决策提供知识服务。企业档案一旦遭丢失和损毁,其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必将受到严重影响。随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推进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企业档案遭受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频率与日俱增,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企业档案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亟待加强。对此,我国档案部门颁布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用以规范企业档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我国企业档案部门也大都编制了应急预案。但是,现有的档案应急预案主要以传统文本形式存在,以纸质或者电子文档为载体,多是档案部门对本部门灾害的分析和应对突发事件分工职责的描述,直观性、可操作性程度欠佳,致使企业档案的应急预案难以发挥预期效果,无法满足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决策支持作用。因此,本文将可视化应急预案运用到企业档案的应急管理工作中,以期提高新技术环境下的企业档案应急处置能力,充分保障企业档案的安全,满足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

1企业档案应急预案可视化的引入

企业档案应急预案的可视化,即预案内容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利用计算机图形显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等,将结构化的档案应急预案文本内容转换成三维图形或者图像在计算机屏幕中显示。在应急预案的演示、模拟与执行过程中实现人机交互处理,辅助企业档案部门进行决策。而结构化应急预案是对文本预案的数字化处理,将文本应急预案的关键节点进行结构化,并将案例库、知识库、模型库和现场监测监控信息等通过特定方式与预案进行关联、链接或嵌入,形成一种基于信息系统的智能的结构化预案形式。相比结构化应急预案,可视化应急预案可借助应急领域的算法和模型,对突发事件进行智能的分析,生成应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可视化方案,并且根据GIS(地理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出的现场变化情况,能够对生成的可视化应急预案进行动态调整、优化[1]。

2企业档案应急预案可视化的必要性

企业的传统文本式应急预案,注重对档案部门职责范围的说明,对危害档案的突发性灾害进行文字性描述,导致其可操作性较差。一旦真正的突发灾害降临,尤其是非常见突发事件发生,预案中的准备方案与现实不符,应急救援无法按照预案执行,档案部门就会出现应急工作不连续、应急资源分散、应急信息不明确等现象,不能及时高效地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企业传统的文本式应急预案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企业文本应急预案中包含的档案灾害信息欠全面细致,应急处置细节不完善,无法随突发事件发生环境信息的改变而及时变更,且文本应急预案中缺乏对突发事件类型、时间、应急人员的角色三者间进行明确逻辑关联,以至于诸多应急预案中存在应急抢救措施细节缺失或者其可行性无法验证;其次,文本应急预案受制于载体,应急预案的内容不能方便、及时地传递和共享,不利于档案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机构的经验参考与借鉴,从而可能导致企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机;最后,受制于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文本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能全面有效开展,同时,对于地震等非常态突发事件,演练存在诸多困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预案的內容中应急处置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无从验证,难以达到模拟演练的目的。

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针对上述传统文本预案存在的问题,应用地理定位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2],在文本预案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可视化的操作,在传统文本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使图、文、声、像、动、画等元素共同发挥作用,将可能危害档案的突发事件的空间环境、灾害场景信息、档案部门职责、应急准备、应急资源、应急响应措施等所有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内容,均以二维或三维场景的形式展示,不仅将原有的应急处置流程、管理规范、职责分工等固定信息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直观、清晰展现出来,而且可实现预演功能,在突发事件真正发生时,可视化的应急预案系统可以智能化地根据实际受灾情景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应急决策的推送,实现了应急准备、应急行为、应急资源、应急结果的全程可视化操作。这样,企业档案部门既能依托可视化应急预案做好诸如档案部门的风险管理、脆弱性管理、应急知识培训与演练、应急救援知识共享等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又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实现受灾信息的及时推送,辅助决策、应急资源调配等多种目标,提高企业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果[3]。而且,依托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进行模拟演练,使档案部门上到领导者、决策者下到具体档案管理者皆能亲临其境,感受各种突发灾害的模拟场景,认识到灾害对档案的严重危害,更能提高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而且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群策群力,完善已有应急预案,使其应对突发事件更高效有力。

3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系统的构建设想

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是基于企业原有的文本应急预案进行设计,但又结合最新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可视化功能。本文从三个层次进行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系统的构建。第一层为基础支撑部分,为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功能的实现奠定基础;第二层为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内容;第三层是企业应急预案可视化所具有的功能(见图1)。

3.1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的支撑基础

從图1可以看出,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基础支撑是技术和数据,两者缺一不可。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关键技术包含全息场景构建技术,对多种类型数据进行加载和叠加,构建三维模型,使真实的物理场景和现实中的业务流程真实呈现;物联网技术,通过设置预警阈值,利用传感器对现实物理环境中的环境信息和人为信息进行感知、监控和反馈;人机交互技术,企业应急管理人员利用输入、输出设备,实现与机器的有效沟通,主要用于专项应急预案的调整优化,以及应急人员的培训与演练;音视频采集和分析技术,对突发事件现场的灾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用以确定灾害的种类和程度;灾害趋势推演技术,利用灾害推演技术对灾害趋势解析,并有序调度应急资源,最后对推演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等。

关于数据支撑,本文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数据支撑,主要包括结构化的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企业结构化应急预案是将原来企业文本型应急预案数字化处理,对预案的结构进行分解,将文本型预案的关键节点进行结构化,厘清应急预案框架结构与响应流程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方式将企业档案应急管理的案例库、知识库、模型库和现场监测监控信息等与预案进行关联、链接或嵌入,形成智能化的结构化预案形式[4]。企业专项应急预案是用以解决应急预案没有涉及到的各个不同类型的具体灾害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流程,实时监管监控音视频数据、相同或相似灾害应急案例数据库、企业生产设备及应急设备图纸数据及建筑图纸数据等支撑。另一类是基于企业的业务数据支撑,即企业进行正常生产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人、财、物等各种数字化与非数字化数据和信息。这部分数据不仅包含伴随企业业务活动产生、传输,再到保存整个全过程的数据,还包括对这些数据的来源分析、结构分析、价值分析以及风险和脆弱性分析,作为建立可视化应急预案的模型基础,用来设计和开发应对企业业务活动过程中所有可能的突发事件的模拟、推演和演练系统。

3.2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内容设计及功能

(1)企业档案风险管控

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系统的实施,可以通过如前所述的业务数据库、三维模型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建立与之关联的智能化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管理环境、安全隐患、常态与非常态突发事件的远程、实时、全程的监控,并借助音视频采集和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监控视频实时分析。在企业档案日常管理过程中,检测系统检测到的风险一旦高于预警阈值,应急预案系统会自动向相关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发出应急警报。在危害档案安全的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管理主体可通过实时交互的三维场景及时查询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突发事件的位置、种类、强度、各类传感器的实时数据等,并且能根据具体灾情,迅速与已有的数据库进行匹配,推荐出匹配程度最高的企业应急预案,便于应急主体及时响应,为应急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应急演练培训

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提供应急演练。可视化应急预案可依托智能仿真系统,对各种档案突发灾害和人员行为的数值进行模拟,最大限度模仿或者再现档案突发灾害情景。借助协同演练技术,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实现仿真场景中与系统进行交互式演练。可视化的方式,方便企业各级决策与指挥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从客户端直接进入演练模式,自主选择角色参与受灾档案的抢救,并且可以直观地观测到应急措施的效果,这样可以检验和评估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发现应急预案中的漏洞,修改和调整应急预案的内容。直观的视、听、感等感官冲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灾害的破坏性,从而提高大家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借助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企业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演练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不断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灾害推演

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档案灾害的推演。危害企业档案灾害推演是一种定量分析,对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应急管理与救援数据,进行归纳建模,形成企业档案突发灾害数学模型,并对其不断的验证和优化。基于情景分析模型的推演模拟与态势演播技术,企业档案的突发灾害会真实再现。借助计算机辅助,应急演练场景随着应急响应流程不断推进、应急救援措施的实施而不断变化,令人一目了然。当灾害发生,利用基于情景分析模型的推演模拟与态势演播技术,加入时间矢量,借助计算机辅助,企业档案云集预案系统通过音视频采集的数据及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对当前灾害进行可视化的演绎分析,能够迅速匹配、比对,确定灾害的级别和损害程度,并且对企业档案灾害的发展趋势、对档案的破坏作用以及次生危害等進行预测,以供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决策。

借助档案突发灾害推演,应急主体可以直观清楚掌握档案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范围、救援实施效果等内容,使演练人员在电脑中清晰追踪了解事态变化,从而进一步把握企业档案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

(4)应急决策

基于上述三个版块内容,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预案环境、预案任务以及预案进程的可视化。当企业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仅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突发事件的动态发展情况,而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数据库中可进行相关灾害的数据收集,对发生的突发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演绎和分析,进而评估已有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依据档案应急预案可视化对突发事件灾情推演的结果,企业领导及应急决策者可以确定最优的行动方案,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能。同时,也为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应急处置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以便企业从上到下高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展,最大限度减小突发事件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破坏性作用,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3.3企业档案应急预案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对于企业提升档案应急管理能力的作用显而易见,而其功能的良好发挥,依赖于企业档案部门从文本应急预案到可视化应急预案系统构建的全程参与。首先,企业档案部门需要做好文本型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可视化应急预案的基础是结构化应急预案,文本应急预案是结构化应急预案处理的基础。因此,企业档案部门需在对本部门的档案风险全面辨识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文本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具有针对性。另外,应急文本预案需要将组织机构、应急设备、应急规范、处置流程等应急要素罗列完备,且具有关键节点的知识表达特点,方便结构化处理。其次,企业档案部门需要建立种类齐全的应急管理知识库,为可视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服务,如档案部门基础信息知识库、部门风险源数据库、应急预案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应急案例数据库以及应急专家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为应急预案智能化处理做好数据基础。最后,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实现应急预案可视化强有力的保障手段,大数据技术、物联网、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理定位技术、智能分析等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助推企业可视化应急预案功能实现。因此,企业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不仅需提高档案安全知识与技能,还需完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完成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面临日趋复杂的安全管理环境,企业档案可视化应急预案的构建,使企业档案部门原本的文本应急预案更加直观,预案要素的逻辑关系更清晰、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灾害信息共享、灾害推演与预案动态调整,为企业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灵活决策提供良好智力支撑,从而提升企业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水平,可以作为企业档案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有力工具加以尝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档案生态安全应急管理机制研究”(14BTQ061)研究成果之一;河北大学中西部提升综合实力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4]童庆,张敬谊,陈诚,等.应急指挥系统的结构化和可视化预案研究[J].计算机工程, 2011, 37(13):275-278.

[2]杨迎,张体强.火力发电厂应急预案可视化及模拟推演系统开发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3):117-119.

[3]刘安福,盛志喜.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机制研究[J].山西档案,2009(2):23-25.

作者:张艳欣 李治伟

应急预案保障网络信息论文 篇2:

危机管理中应急预案的管理与决策研究

摘要建立和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是预防和处理各类危机的工作基础,是危机管理中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建立健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分析和研究应急预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大型国有企业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地处灾区的下属企业在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方面所展开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通过问卷和座谈等方式对抗震救灾中企业应急预案的作用、启动、决策、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引入企业启动应急预案理论和浴盆曲线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为完善国有企业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建立健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应急预案浴盆曲线科学决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或方案。2003年“非典”公共突发性危机事件发生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设开始有了快步的发展。应急预案的制订和修订都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界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的管理权限、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政府责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使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在实施应急处置时有法可依。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界定了突发公共事件时政府的管理权限、应急处置措施和程序、政府责任、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为政府实施应急处置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各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和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指导纲要,都制定了相应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由此初步形成了我国应急预案体系框架。

在这个体系框架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应急预案体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大型国有企业不仅拥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信息网络,而且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部分的现代化装备,是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数据显示,本次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灾区的国有企业损失惨重,企业职工伤亡、失踪超过3000人,直接损失达300亿元。本文中所调研的企业(以下简称为CAC集团)是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下属的驻川单位,占地500万平方米,下设14个专业厂、9个子公司,员工近2万人,资产总值30多亿元。在汶川地震中,CAC集团企业财产损失严重,厂房和生产设备有不同程度受损,直接损失近8亿元。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作用

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灾情的严重性,我国政府迅速启动了国家Ⅰ级预案,CAC集团也紧急启动部门预案和专项预案,依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各级单位、各层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整个救灾过程有条不紊地推进,确保了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CAC集团结合本单位实际已经制定了部门预案和单位预案。应急预案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截至2008年8月,CAC集团已制订总体预案、专项预案(22件)、部门预案(57件)、单位预案(33个)共四个层次的应急预案130多件(见下图),覆盖了各类突发事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图1CAC集团应急预案框架图*

*注:四类应急预案下共有22个专项应急预案,图表尚未一一列出。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总公司应急预案总则,CAC集团的应急预案一共分为四个层次,即总体预案为指导、在自然灾害类、安全生产类、事故灾难类和社会安全类四个分级预案体系内,又细化为防洪抢险专项预案、地震专项预案、维稳工作专项预案等等四个方面22个应急专项预案。在每一个专项预案下,又根据部门职责和管理流程细分为单位预案33个。以地震专项预案为例,下辖《CAC集团地震期间应急指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生活区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能源供安全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设备设施安全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建筑物安全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生产区治安、交通疏散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医疗救护应急管理规定》、《CAC集团地震期间食品供应保障应急管理规定》等8项单位应急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各个单位在地震发生时的职责与功能,做到各司其职,有据可依。此外,在调研后我们后续了解到,抗震救灾过后,CAC集团所在的集团总部在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加快了针对地震的专项预案工作建设,并逐步完善各项危机预案体系,初步建立了动态管理制度。

对于集团应急预案在此次地震中发挥的作用,本人跟随调研组做了问卷调研,选取CAC集团300名员工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率为74.8%,针对“此次对于在抗震救灾中应急预案发生的作用”一题做了专项调查,数据分析如下图:

图2应急预案作用柱状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员工认为应急预案发挥了很重要或较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认为应急预案发挥“很重要”作用的比例为28%,选择“较重要”的选择比例为34%,占全体调查人员总数的62%。因此,应急预案是在应对危机事件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二、应急预案的决策

建立和健全完备的应急预案只是应急管理的开端。而何时启动应急预案、该不该启动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则取决于领导者的科学决策。因为灾害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启动应急预案就具有很大挑战性。本文引入了决策可靠性分析中的浴盆曲线,对如何科学决策、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根据浴盆曲线规律,决策的有效性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决策方案在执行的初期由于人们对方案的了解不充分以及方案本身的缺陷等问题,往往存在着较高的失效率,即早期失效;而在决策方案执行一定时间后,决策方案充分发挥它的有效功能,其失效率不断降低,这时称为偶然失效;当决策方案继续执行相当长时间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决策开始老化,其失效率逐渐增大,称为损耗失效。如下图所示:

图3浴盆曲线示意图

根据浴盆曲线定律,在地震发生后,企业管理者在如何启动应急预案问题上必须科学决策,准确判断。而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有利于集团管理者对应急预案采用适当、得力、有效的措施。在地震发生的短时间内即早期失效阶段,企业管理者启动应急预案,尽管失效率较高,但并不意味着应急预案方案的不合理,因此这个阶段切忌轻易做出重大改变,造成决策方案的多变与来回震荡。因此管理者不能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对失效的质进行分析。在CAC集团抗震救灾案例中,早期失效阶段“失效的质”主要表现为地震发生后员工的恐慌、混乱以及谣言的四处传播,给救灾工作的部署和应急预案的实施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集团领导者尤其注意稳定民心、加强宣传,破除了由于人们不理解而造成的阴影。当进入偶然失效阶段后,应急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失效率降到了最低点,此时CAC集团领导者并未放松警惕,而是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调整救灾方案和应对措施,并对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了追踪检查。正是得益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CAC集团领导者的科学决策,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和发挥作用,CAC集团在灾后5天时间内就迅速恢复了生产作业,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巨大胜利。

三、应急预案的评估

(一)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次抗震救灾中应急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仍在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对“抗震救灾中应急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问卷调查中,员工认为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企业领导者的敏锐观察和应急领导能力,占调查总数的33.5%(如下图4所示):

图4抗震救灾应急管理中发挥最重要作用

而对于应急管理工作中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评价结果排序依次为:抗震救灾应急管理组织建设,比例为23.6%,抗震救灾应急管理资源投入(包括在资金、人力资源、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比例为12.0%,而对于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如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比例仅仅为4.6%。因此综合评估中,员工对于应急预案发挥作用的评价较低。由此看来,在应急管理机制中,预案的群众基础还比较低,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关于应急预案的问题主要有两点:

1、预案的编制缺乏完整性和完备性,没有统一的防灾减灾预案制度。目前我国并没有统一的灾害法。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在本次地震灾难中同时涉及到安全生产、卫生防疫、火灾、洪灾等综合性的突发性危机事件,由于CAC集团没有统一灾害应急预案体系,这个缺失对本次抗震救灾影响很大。CAC集团是我国大型国企的下属企业之一,由于集团下属企业众多并且分布于全国的不同省市地区,地理跨域省份众多而且庞大。由于危机事件问题的复杂性、群发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集团统一的应急管理预案体系。

2、启动预案还缺乏科学决策,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弊端。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弊端。地方政府与驻地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应急指挥,造成救援力量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救灾指挥部门彼此独立,救援力量如地震、消防、矿山、森林防火等相互分散,造成政企之间沟通不畅,不能有效的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给救灾工作带来影响。

(二)如何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制。

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应急预案的问题。

1、规范预案的编制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应急预案体系主要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三个方面的内容。因此,CAC集团必须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具体说来,在完成集团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大力推进集团下属各分公司、子公司、子部门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2、增强风险规避与效果评估的环节管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预案的编制必须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预案必须从集团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单位的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重点说明企业危险源、以及周边交通、重要设施、目标、场所等情况。同时要对危险进行充分的估计与分析,要做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危险分析:(1)危险因素:即要说明本单位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各种危险因素;(2)脆弱性:说明本单位一旦发生危险事故,哪些位置和环节容易受到破坏和影响;(3)风险分析:说明重大事故发生时,对本单位内部或者外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以及这些破坏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此外还要制定综合的灾害管理总体预案和地震、洪水及干旱等重大灾害的灾害管理专项预案,出台各项配套预案制度,加强子公司的减灾制度建设等。

3、集团应当建立统一的、专门的突发性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增强应急预案启动的科学性。应急管理的组织机制一般包括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和专家组五个层次,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建议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该部门由集团总部进行独立设置,隶属于职能机构,主要用于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与日常运作。在危机时间发生后,由该部门统一指挥与协调,在全集团内调配救援力量和优化救灾资源,并且承担与集团外部的危机公关和危机协调的职能。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本文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航空工业安全应急管理现状调研项目组》组成员,文中数据均引自于调研成果。

刘丽靓.李荣融.央企地震损失300亿,总体增长态势未变.证券日报,2008年5月22日.

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9页.

参考文献:

[1]刘丽靓,李荣融.央企地震损失300亿,总体增长态势未变.证券日报,2008-5-22.

[2]钟开斌,张佳.论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甘肃社会科学,2006(3):241.

[3]栾盈菊.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以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10):36-39.

[4]于辉,陈剑.突发事件下何时启动应急预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

[5]胡象明.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59.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5(1):19.

[7]王维舟.突发事件与公共财政.理论与现代化,2004(2):23.

[8]陈福今等.公共危机管理.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131.

[9]张海波.应急预案的编制、应用与优化——以《J省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为案例.江西社会科学,2008(6):22.

作者:刘媛媛

应急预案保障网络信息论文 篇3:

基于WSR方法的高校档案馆协同联动应急预案研究

引言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1]。面对各种风险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突发事件的严峻形势,高校档案馆制定应急预案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宏观层面,当前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应急管理已上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高校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是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中观层面,构建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是以实际行动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健全档案工作“三个体系”的重要举措。档案安全工作是档案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家高度重视档案安全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档案安全建设的法规文件,例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2020年通过修订的新《档案法》等都对档案应急管理等安全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再次,从微观层面,《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工作应加强管理,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规划[2]。近年来,高校档案馆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国内高校各种突发事件频发的形势,构建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是切实提高高校档案馆应急管理能力的关键环节,为保存管理好高校档案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国内学者对档案应急预案有一定研究,向立文从必要性、不足和解决思路三个层面阐述了档案馆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3];张艳欣从档案应急预案的修订机制、内容建设、体系架构、运行支撑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档案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问题与优化[4];肖静萍从风险评估、针对性编制、持续改进和及时协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应急预案的优化方案[5];张美芳探讨档案馆存在的主要危机因子,构建档案馆危机评价体系[6];李斌以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为例阐述了我国档案部门应急管理的思路[7];卞咸杰从行政效力、编制专业性、可操作性方面阐述了国家综合档案馆应急处置预案的修改建议[8]。从研究对象来说,整体缺乏对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来说,主题不够深入,缺乏新意且重复较多,对构建协同联动主题缺少深化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单一。鉴于此,笔者借鉴WSR的方法,针对高校档案馆的特性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论述了协同联动应急预案的构建。

一、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特殊性

1.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特征

高校档案馆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9],是集中保存管理学校各种档案资源的重要场所。与其他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假设性、应急性、程序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但主体作为高校档案馆,又有独特的特征。首先,高校档案馆更强调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高校档案馆的场所一般建立在校内,面对广大师生群体,人员密集,在应急预案的制定中要更强调人员疏散等措施。其次,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编制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优势,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将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应急预案研究成果转化,建立高校档案馆应急联盟,实现成果共通共享。再次,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宣传方式多样化,高校可充分发挥课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手册印发等方式在校内进行应急预案的宣传推广,提高高校档案馆受众群体的危机意识。最后,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编制要注重协同联动的应急机制,充分发挥校内及校外各方应急力量。

2.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类型

根据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结合风险因子和高校的特殊性,可将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分为自然灾害、事故、信息资源及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不可抗力引起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包括地震避险应急预案、防洪抗汛抢险应急预案等。事故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人为因素引起的突發事件,包括停电、火灾、防盗、防范校园暴力、交通事故、防踩踏拥挤事故等应急预案。信息资源及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网络病毒、黑客攻击、口令入侵、非法访问主机服务器等造成档案馆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系统瘫痪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传染病等卫生突发事件,例如新冠肺炎应急预案等。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划分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应急预案。

二、WSR方法论

WSR方法论即物理-事理-人理,其核心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考虑对象的物的方面,又考虑这些物如何被更好地运用到事的方面,而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都离不开人[10]。目前,WSR方法论在国内外已经得到认可,并应用于多领域。高校档案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应急预案的形式、内容、主体等方面的相互协调,而WSR方法论是物理、事理、人理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有机统一体,两者具有相似性。文章以WSR方法论从应急预案的物理、事理、人理论述了高校档案馆协同联动应急预案的构建。

三、高校档案馆协同联动应急预案

协同反映了体系内呈零散状态的各要素通过衔接、渗透和共享,构成具有层次性、弹性和系统性的整体活动和过程,使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取得1+1>2的效果[11],笔者从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的形式、主体、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协同联动,以实现对高校档案馆整体风险的协同联动防控。

1.协同联动应急预案的特征

1.1形式全面化

根据高校档案馆的特征和应急管理的要求,制定全面化的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类别可分为总体、专项、部门应急预案,要求“全而专,专而细”;按应急预案级别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应急预案,根据风险级别实施不同级别的预案;按应急预案的形式可分为文本型和数字化的应急预案,多形式预案同步运行。

1.2主体网格化

应急预案的主体不仅仅是高校档案馆,而是各种组织和人的纵横协同联动,以学校、学院、档案馆、人的纵向联动,以政府为主导,气象部门、地震部门、消防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横向联动,主体呈多元化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各部门和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

1.3内容共享化

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具有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行性,通过建立高校档案馆应急联盟,实现平台内各高校档案馆成员的内部交流,将应急预案内容共享互通,深化理论和完善实践演练,以促进学术性和实践性的应急预案管理。

1.4价值多元化

高校具有科研理论研究的优势,传统的应急预案以实践结果为导向,缺乏理论层面的研究,高校档案馆应充分发挥优势,在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应急预案相关的理论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和理论建树。

2.协同联动应急预案的实施

2.1基于物理的协同联动应急预案

建立“既统筹又专业”的全面化应急预案。第一,制定总体、专项、部门多维应急预案。首先从应急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权责任务等方面制定符合高校档案馆的总体应急预案,统筹指导应对各项突发事件。其次,根据风险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全面而专业的专项应急预案,例如,制定防范校园暴力应急预案、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防踩踏拥挤事故应急预案、地震预案、停电预案、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等,专项应急预案涵盖面要广且专业性强。第二,制定文本和数字化应急预案,文本应急的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动态分析应急处理的程序,并根据文本预案形成优选应急方案,将两者结合利用,形成1+1>2的效果,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2基于事理的协同联动应急预案

打造高校档案馆应急联盟平台,实现应急预案理论与实践共通共享,高校是学习科研的阵地,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成果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理论内容共享。在编制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时,可以鼓励广大师生、科研学者积极参与,组织专项课题、会议研讨交流,加大各高校学者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编订具有理论基础和可操作性的高校档案馆应急预案。建立高校档案馆应急联盟平台,将应急预案成果共享至平台,使联盟成员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其次,实践案例共享。将各高校档案馆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突发事件的的方式、效果形成应急预案知识库,供各高校交流学习,并从中汲取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内容。最后,保持動态更新。当前各种突发事件风险交织,自然和人为、传统和非传统各种因素导致突发事件呈现复杂化,从时态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根据不同时间阶段和各项风险因素的变化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更新。从实践上,要不断从实践演练中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反馈预案的不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3基于人理的协同联动应急预案

构建“内外联动,协同一体”的应急预案。第一,建立“学校级—学院级—校档案馆—档案馆个人”四级协同联动应急预案。建立从学校层级到档案馆个人层级的纵向联动,学校、学院、档案馆各部门横向联动相结合,建立高效地纵横网格化联动机制,每一级建立统筹领导与各级负责制,各级均设立应急负责人,建立点对点的负责制,保证应对突发事件的每个环节和细项均有专人负责,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各级根据自身的职责,做好应急管理防范和处置(下转59页)(上接52页)工作,做到全局把控,精细化应对,使人、财、物、信息等实现最优配置,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第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地震、气象、消防、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将社会各方应急力量纳入应急预案。面对不同险级的突发事件,应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与应急力量,根据风险识别的决策依据,充分发挥各部门在面对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从内至外,形成各方联动。

作者:胡高强 唐绮蔓

上一篇:高校教师职称机构优化论文下一篇: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