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爆发可能性论文

2022-07-03

无论是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冲突还是中美贸易战来定义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中美经贸关系变得很紧张、很严峻。无论学者还是官方是否同意使用中美贸易战这个说法,用它来描述当前严峻的中美经贸关系,将极大降低大家的理解障碍从而降低相互交流的成本。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贸易战爆发可能性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贸易战爆发可能性论文 篇1: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中美贸易摩擦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全球贸易失衡及单边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将越来越频繁。文章深入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爆发的背景和核心原因,剖析本次贸易战对中美尤其是我国贸易的影响。同时,就中国对中美贸易战的应对之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中美贸易;贸易摩擦;贸易战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1.015

1 背景

2018年3月9日,美国政府签署关税法令,加征来自中国进口的钢铁和铝关税,截至2019年10月,美国政府接连发布的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措施,不断激化了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除了表面上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特朗普中期选举需要,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的全面崛起严重影响了“美国优先”的国际战略地位,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具威胁性的竞争对手。随着中美贸易之间矛盾不断加剧,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影响也在逐步扩大。特朗普政府有意为之而发动的此次贸易战,中国将如何应对,是此次贸易战的关键所在。

2 贸易战爆发的核心原因

2.1 巨额的贸易赤字

过去十年来,全球贸易失衡加剧, 东亚国家经常项目盈余已经攀升至200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十年前负有赤字的欧洲如今也迎头赶上,盈余越来越多。美国长期占据世界经常项目赤字排行榜第一,贸易逆差高达5000亿美元。而且,这种贸易失衡正在朝着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发展演变,中美贸易逆差额缺口越来越大,失衡现象愈演愈烈。重商主义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长期的贸易逆差使美国的制造业遭受严重冲击,促使失业率不断上升。基于此,为扭转局势,美国政府有意实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为中美贸易战埋下种子。

2.2 中期选举和总统连任

目前,共和党依然掌控着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多数席位,特朗普和共和党领袖们想继续在国会推进他们的法案、确保由总统提名的官员获得通过。因此,他们设法在中期选举中保住两院多数党的地位。特朗普政府始终坚持“美国优先”的战略地位,表面上是在强调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繁荣将会带动世界的发展。但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就是想让美国拥有最优利益,正如其在2018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表达的在满足美国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下,美国将推动国际经贸活动。而WTO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建立并维护的贸易体系,显然与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理念不匹配。自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以来,始终保持着霸权地位。面对现如今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势力的崛起,为了继续保持并巩固美国国际霸权地位,特朗普政府决定绕过WTO规则发起贸易战。

2.3 弥补减税所产生的财政更加不平衡

根据美国2018年12月通过的法案,大大降低了企业所得税和个税起征点夫妻合并申报的所得税起征点,征税额加起来减少的额度高达1.4万亿美元,这对本来财政就很吃紧的美国政府更是雪上加霜。减税完成后,一方面实现了在税收上和其他国家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为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的开展做好了准备。而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多边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模式。在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的体系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有效的发展。然而在美国政府看来,这属于“搭便车”行为,严重挑战了“美国优先”的战略地位。特朗普政府想要建立服从美国利益的双边贸易模式,抛弃多边贸易,挑战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体系。

3 中美贸易战的前景分析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有两个层面与两种运作:一方面是虚晃一枪。“吆喝”或“口水战”,拿着大棒却不会打下来,目的在于增加谈判筹码,迫使中国大幅度让步、开放市场,迫使中国企业尽可能到美国本土投资生产、解决美国就业;另一方面是真刀真枪。真的增加关税或实施真的制裁,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崛起,加征高关税迫使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削弱中国经济实力,迫使中国在其他领域做出让步。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极大抑制对外贸易额的增长,对中美双方的对外贸易都将产生强烈冲击,而贸易顺差国家遭受的冲击更大。但是从中国政府一次次有效反击中可观察,在本次贸易战中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与美国政府硬碰硬的长远打算和准备。因贸易战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问题和负面影响,中国政府拒绝接受被动“割肉”这种方式,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当前需要做的就是改变贸易战线。

3.1 贸易战前景的最基本判断

3.1.1 中美贸易摩擦或纷争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此次中美贸易战的对立双方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且双方贸易高度相互依赖,对中国而言,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增加关税,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必然会降低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额。另外,中国采取积极的正面迎战,提高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的反击措施,同样会对中国的贸易进口产生不利影响。双方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将使中美贸易摩擦成常态化发展,这种纷争将会越来越频繁。

3.1.2 做最坏的打算,爭取最好的结果

大范围提高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不可避免将使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严重受阻,并将对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产生严重的影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短期内迎来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不得不寻求新的贸易方向。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发展,中国可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增大出口量,尤其是实现优质过剩的产品输出。

3.2 中美贸易战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

3.2.1 雷声大、雨点小

中美双方应积极开展贸易谈判协商活动,尽量减少贸易战带来的损失,迅速回到谈判桌上,增强双方之间的信任感并达成共识,通过协商把双方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尽可能消除。

3.2.2 中等规模贸易战

随着双方贸易局势对峙的不断深入,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将涉及双方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双方均有损失,根据多方测算,中国损失可能相对大一些。

3.2.3 全面和大规模贸易战

双方贸易和投资大幅度萎缩,一旦出现更大规模的贸易战,将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除非台湾海峡局势出现巨变,目前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极小。

3.3 中美贸易战对双方的影响

随着贸易战的持续僵持,中美双方之间博弈越来越激烈,在自有主张的原则下互不让步,加之中美双方的贸易依存度较高,两国任何一方在彼此贸易依存度较高情况下都无法独善其身,对双方经济都将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对美国的损失。美国国内一些消费品价格上涨,引起国内民众的普遍抱怨;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可能受到相应制裁或减少优惠待遇,遭遇经营损失;贸易战还将触发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股市市值缩水;贸易战将使一些美国企业丢掉或损失中国巨大市场的机会。

(2)对中国的损失。中国大量中小型出口生产企业遭遇经营困难,造成相当一部分人失业;中低端制造业将逐渐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将逐渐失去美国巨大市场;中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完全被美国拒之门外,发展严重受阻;中国失去重要的进口高科技技术和产品的渠道来源;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大豆、玉米、种子等价格将继续大涨;诱发金融市场不稳定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

4 中国应对之策

贸易战对我国而言,从长期来看未必完全是坏事,它将迫使中国企业提升高新核心技术能力,促进内需发展和相关行业市场的开发。面对贸易战,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改革,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核心竞争力与美国抗衡,应设法将贸易战控制在尽可能有限的范围之内。

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出身的总统,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贸易战是其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将上演着一场巨大的博弈。我国“以夷制夷”,沉着应对。一方面,在有利于我国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增加进口,减少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切实为特朗普制造一些让选民看得见的政绩来;另一方面,准备“应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先发制人以实战对付特朗普的虚战,比如,特朗普政府扬言在哪个方面对中国出手,我国不等他出手就在那个方面主动出击,让其不敢随意发动贸易战。

了解了贸易战背后的意图和核心原因之后,中方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外交部、大使馆,再到商务部的反应和应对,不难看出中方对此贸易战已经做足了功课,从外交到经济到政治到军事,无论美方采取怎样的举措,中方可以采取应对之策如下:

(1)先礼后兵。在语言上以及姿态上绝不示弱,同时做好反制清单准备。

(2)积极寻求谈判解决问题,尽量减少贸易战带来的损失。

(3)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辟其他贸易渠道或市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4)积极主动开放市场,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中来。

(5)大力加快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领域改革。

(6)降低进口优质产品关税,让国人能更实惠地购买到国外优质产品。

(7)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對美元的依赖。

(8)进一步加强高端科技和制造业的自主创新。

(9)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5 结论

中美贸易战实质是美国特朗普政权霸凌主义遏制中国崛起。无论对中国外贸的稳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因此,面对此次蓄谋已久的贸易挑衅,中国需稳住阵脚,在寻求国际协助的同时,加强自我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内部的升级与转型,坚定“一带一路”倡议。如此有利于加强中国的内核竞争力、增强中国对外贸易体系的灵活性,进一步适应国际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龙梅. 政策制定应谨慎 着眼提高韧性[J].IMI研究动态,2018(4).

[2]罗晓斐.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研究[J].农业经济,2012(3).

[3]关丽静. 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10).

[4]陈栋,吴明明. 中美贸易失衡的成因、影响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6).

[5]王岭曦,唐雪钰,孟纬茜. 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3).

[6]李庆四.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的原因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8(6).

[作者简介]杨松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就职于集美工业学校,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杨松茂

贸易战爆发可能性论文 篇2:

中美贸易战将如何演进

无论是用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冲突还是中美贸易战来定义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中美经贸关系变得很紧张、很严峻。无论学者还是官方是否同意使用中美贸易战这个说法,用它来描述当前严峻的中美经贸关系,将极大降低大家的理解障碍从而降低相互交流的成本。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美国对华301调查报告公布并宣布将基于此推出针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时,笔者就撰文指出,在此背景下,再讨论中美是否会爆发贸易战意义不大,因为中美贸易战已经打响,需要讨论的是未来中美贸易战的强度。现在看来,笔者仍然坚持原来的判断。现在中美双方征税清单落地只不过意味双方不再只是放空枪,而是已经开始冲锋。中美贸易战打到现在这个地步,颇有愈演愈烈之势,举世关注。大家最关注的话题无非是:中美贸易战将走向何方?其影响如何?
由美国三大政策调整叠加而导致

判断中美贸易战的未来走势是最受关注的话题,对其预测也充满风险。但笔者愿意尝试做一个分析,多着墨于此问题。关于该问题,无外乎两个子问题:贸易战将持续多久?烈度会有多大?

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很明确:美国挑起、中国反制,源于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开始变得强硬,而非中国调整对美经贸政策。美国挑起贸易战源于自身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试图用强硬的手段施压中国。美国的诉求,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美国一直拥有的诉求,只不过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要价更高、耐心更少。因此,分析中美贸易战的持续期就是分析美国对华经贸强硬的态势将持续多久,接下来就需要找到美国对华经贸强硬的原因。如果影响美国对华经贸强硬的因素不变,则中美贸易战将持续;如果因素发生变化或不确定,则中美贸易战难以持续。

笔者认为,美国三大政策调整叠加导致了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的强硬姿态。目前在分析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强硬的原因时,通常只强调某一方面,即美国贸易政策或对华政策的调整。事实上,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强硬并非单纯地源于其调整了贸易政策,抑或调整了对华政策,而是其贸易政策、对华政策、经济政策等三大政策同时调整的结果。

美国贸易政策调整,是由小布什总统时期的推进多边贸易自由化,过渡到奥巴马总统时期的区域贸易自由化,再到如今的迫使对方实行贸易自由化。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逐步从原来的重视贸易带来的绝对收益转变到现在的重视相对收益,越来越看到贸易带来的不利之处。特朗普政府考虑的是相对福利,即美国福利提升和外国福利提升的相对值。比如,特朗普认为中国入世后获得巨大收益,美国的收益却没那么大,从而相对中国而言,美国“损失”了。这种转变导致特朗普政府对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兴趣下降,注重迫使对方实行贸易自由化换取自身相对福利的提升。这体现在其“自由、公平、对等”的贸易理念中。

美国对华政策调整越来越倾向于限制中国。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政治、军事、经济等各层面均向亚太地区倾斜。美国“亚太再平衡”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在贸易领域,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高标准性质明显具有客观上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意图。美国各界对华态度逐渐达成一致,即越来越倾向于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并限制中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则更加明晰。在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并列作为其竞争对手。

美国经济政策调整是将削减贸易逆差重新作为重要施政目标。在里根政府时期,美国曾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日本作为当时对美贸易差额的主要国家,成为其针对的对象。美国成功迫使日本降低了对美贸易差额。而之后的小布什总统和奥巴馬总统则没有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其重要的施政目标。特朗普上台后,又重新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其重要的施政目标。特朗普在经济领域的减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实施贸易保护等措施均为了削减贸易逆差。特朗普还明确希望中国短期内能削减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并于2020年前削减2000亿美元贸易顺差。

美国的贸易政策、对华政策、经济政策三大政策的同时调整导致了对中国强硬的经贸政策,仅仅调整其中任何两项都不会导致该政策的出现。比如,奥巴马仅仅调整了贸易政策和对华政策而未调整经济政策,美国没有在对华经贸政策上表现出像今天这样的强硬姿态,而是利用TPP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协定》(TTIP)等对中国进行战略上的限制。与此同时,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还在继续。如果特朗普仅仅是调整对华政策和经济政策(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重要经济政策目标)而不调整贸易政策,则美国不会退出TPP、重谈NAFTA,也不会对其盟友征收关税,而且对中国的要价不会那么多、那么高,自然对中国经贸政策也不会如此强硬。如果美国仅仅调整贸易政策和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重要经贸政策目标,则美国的策略应该是和中国进行谈判,限制中国对美国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而非拿知识产权、“中国制造2025”等作为限制的对象。

笔者认为,特朗普在总统任期内不太可能改变其三大政策,因此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强硬的态势在特朗普任期内也不太可能发生改变。一旦如此,中美就不太可能通过谈判完全化解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就会持续下去,只不过烈度可能会有变化。那么,换个新总统,美国的三大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或改变呢?从贸易政策来看,特朗普政府放弃推进区域贸易协定,致力于通过双边谈判迫使对方让步,未必符合美国利益。不断推出得罪盟友的措施更是让特朗普政府成为众矢之的。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调整存在超调行为,未来新总统上台应该会矫正这一超调行为。从对华政策来看,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会以总统更换为转移。未来美国会持续将限制中国作为对华政策基调,不会轻易改变。奥巴马政府时期逐步形成的对华政策会一直延续下去。从经济政策来看,美国为维护其自身美元国际货币地位需要输出美元,必然要维持贸易逆差。加之不同的总统其经济政策有较大的变动性,未来的新总统是否会将消减贸易逆差作为其施政目标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从三大政策调整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特朗普之后的新总统将不会像特朗普这样表现出对华经贸政策的强硬姿态,中美贸易战将仅限于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

那么,在特朗普任期内,中美贸易战的烈度会如何演化呢?即烈度的演进是线性上升、线性下降、抑或是非线性地时好时坏呢?今年以来的中美贸易关系演进态势表明,中美经贸关系越来越趋于紧张。美国目前已将对中国加征关税的产品金额提升到2000亿美元,相信中国会有相应的反制措施。从特朗普政府的行事风格来看,2000亿美元落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但是金额可能会下降。这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一段时期内,中美贸易战还会升级,但此后的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国的中期选举是一个时间节点。如果中期选举后,美国国内因贸易战而导致的相关受损方对特朗普政府施压,特朗普调整施政重点,则中美之间仍然存在通过谈判缓解中美贸易战的可能。但即便在短期内得到缓解,未来中美之间贸易冲突仍会不断,即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中美之间通过谈判一劳永逸地恢复到特朗普上任之前的经贸关系已不太可能了。况且,中期选举后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也不小,结果是,美国又推出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中国继续反制。

最终等中美之间互相对彼此的进口加征关税的“名额”用完,即对所有的进口商品都加征了关税,中美贸易战如果再继续升级,只能是扩展到投资领域,升级为中美贸易投资战。双方在投资领域均施加对来自对方投资的限制,设置投资壁垒、提升投资成本。这种可能性并不小。而且,美国很擅长使用通过对中国企业投资加强审查进行限制的方法。美国正在推动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改革就是,为增强“国家安全”加大对外国收购公司的关注,并重点审查支持全球恐怖主义的国家,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等“值得关心的国家”。

但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到金融领域的可能性很小,即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涵盖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全面经济战,毕竟双方都承受不起全面经济战带来的不利后果。特朗普再疯狂,也不至于在金融领域对中国施加限制。那样做,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关系将转变成类似美俄之间的关系。美国同时对俄罗斯和中国下手,这会让美国力不从心。

总之,从中美贸易战的烈度来看,美国的中期选举是一个时间节点,中美贸易战升级或缓解的可能性均存在,并且存在扩展到投资领域的可能。但中美贸易战升级到金融领域的可能性很小,双方都承受不起全面经济战带来的恶果。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很难量化分析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影响双方的贸易,但由于彼此贸易只占双方总贸易的一部分,对双方总贸易的影响将在可控范围内。其次受关注的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以及相伴随的就业损失。国内外有不少基于经济学层面的模拟分析。总结起来看,只要双方将贸易战局限在加征关税的范畴,即便双方对彼此所有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对双方GDP的影响也都很有限。

但上述影响都是基于经济学模型的分析,是易于分析的。中美贸易战的很多影响事实上很难量化分析。第一,由于不确定性带来的经济层面的影响。不确定性来自多方面,比如中美贸易战给双方金融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出现金融问题,从而引发较大范围经济的负面影响。又比如,中美贸易战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反作用于中美两国经济。第二,中美贸易战给双方认知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对于中国来说,通过此次贸易战有关方面意识到中国未来要面临更严峻的外部环境,需要调整对中美关系的认识,提升业务能力,更专业地应对美国的指责和制裁,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也需要普及贸易知识,调整对美国的看法;对于企业而言,需要重新评估在美国市场做贸易、投资的风险。对于美国来说,也需要相应调整对中国的认识。第三,中美贸易战给双方关系带来影响。贸易领域的紧张关系必然也会影响到双方的政治关系。对双方来说,都会重新评估彼此的关系。
日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战的启示

讨论中美贸易战,如果回溯历史,提到最多的是日美贸易摩擦史,另一个则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以邻为壑”的加征关税行为。但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的贸易保护仅源自于自身贸易政策调整,而不涉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可借鉴性有限。从技术层面来讲,在大萧条时期,美国只是单纯地降低自身的贸易开放度。其后的日美贸易摩擦则仅来自美国将削减贸易逆差作为政策目标,并未调整与日本的关系,也未调整自身整体的贸易政策,没有四面树敌。

日美贸易摩擦和今日的中美贸易战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第一,日美关系和中美关系不同。日美存在同盟关系,美国并未将日本作为竞争对手,只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限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当前的中美关系则明显更为复杂。第二,日本并未做明显的反制。当时的日本考虑到对日美关系的维护,并未进行坚决反制,主要是尽量满足美方要价,对自身行为做出约束和改变。中国则进行了坚决的反制。第三,当时日本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当前的中国。日美贸易摩擦起源于日本许多高端产品对美国市场和企业的冲击,是日本的优势产业太强。但今日的贸易战,并非由于中国高端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冲击,相反,是由于中国要发展自身并不具有优势的高端产品。

因此,日美贸易摩擦的可借鉴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即美国当时对日本出台了哪些限制措施,对日本的影响如何。除此之外,很难找到日美贸易摩擦对今日中美贸易战的借鉴作用。由此,此次中美贸易战将考验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历史能告诉我们的有限,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应对。

总结起来,中美贸易战很可能是特朗普时代独有的符号,未来新总统上任,尽管中美经贸关系也可能不顺利,但不会像特朗普时代这么紧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能模拟出来的结果都说明对双方影响不大,但是真正的无法模拟的影响则很多。如果我们想通过历史来透视此次中美贸易战,就会发現,日美贸易摩擦可借鉴的很有限。中美贸易战,可以说是对中国应对能力的一场考验。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作者:苏庆义

贸易战爆发可能性论文 篇3:

中美“贸易战”将去向何方?

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此外,美国还将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美国政府对华发动的“贸易战”的动机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又应该如何应对。
特朗普对华发动“贸易战”的主要原因

内政维度

从对内施政的维度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主要是为了竞选政治、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

第一,贸易保护政策被特朗普作为取悦部分选民的重要筹码。2018年11月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以及2020年的总统大选对于特朗普来说至关重要。目前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在国会两会都占据多数党的优势地位,中期選举中是否能保持优势,对于其未来两年是否能顺利推行各个政策将至关重要。共和党的传统票仓是美国中部和南部,代表着制造、能源、钢铁、运输、军工、农业等传统行业的利益。特朗普在总统竞选期间喊出了“贸易保护、美国制造”的口号,也成功打动五大湖区“铁锈地带”的选民,助其赢下入主白宫的重要举措。因此,随着中期选举拉开序幕,贸易保护将再次成为特朗普向选民拉票的重要工具,并为未来连任美国总统蓄势。

第二,贸易保护政策被特朗普作为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2017年末,特朗普税改计划通过国会审议,财政赤字将随着减税政策落地而迅速扩张。此时,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以在短期内压缩贸易逆差,增加进口关税收入,国内相关产业的盈利将会转好,也会增加税收来源,总体上使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收缩。

对华关系维度

从对华关系的维度看,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主要是由于对华外交战略改变、扭转巨额对华贸易逆差、遏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等。

第一,美国在国家战略上已经把中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随着中国的日益富强,将不可避免地冲击已有的由美国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面对这种冲击,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2017年末特朗普签署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与俄罗斯列为试图改变国际秩序现状的“修正主义国家”,并把中俄两国列为三大对美威胁中的第一大威胁。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也在众议院作证时再次强调,美长期首要战略竞争对手为中国与俄罗斯。因此,对华采取强硬的贸易政策,绝不是孤立的措施,而是针对中国崛起的一系列遏制手段之一。

第二,美国迫切希望缩小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多次强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问题。美国此次对华301调查的重要借口之一,是美中之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美国商务部2月6日公布数据认定,2017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高达3752亿美元,同比增加了8.1%。这成为美国近期对华挥舞贸易制裁“大棒”的重要依据。但是,美中贸易逆差是系统性的经济问题,是由中美双方的经济结构、国际分工所决定,由市场自发引致的结果,并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中国。

第三,遏制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此次挑起的“贸易战”并非完全针对此前受到“双反”调查较多的钢铁、铝等行业。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在3月22日参议院作证时列出了对中国征收关税可能覆盖的十大高科技产业,称它们是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产业。此外,美国财政部也将在60天内拿出对中资投资美国科技领域设限的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呈追赶态势,不断挑战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美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精准打击”,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一旦走向高端化,会直接威胁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利益。
中美爆发“贸易战”影响深远

中美两国既是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贸易额居全球前两位的贸易大国。2017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837亿美元,中美互为对方的最大贸易伙伴,对彼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双方经贸关系的体量和紧密程度,中美爆发大规模“贸易战”无疑会“两败俱伤”,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贸易战”对中国钢铝产业冲击有限,全面开战将冲击中国经济。“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可以从钢铝产业、对美出口的相关产业、金融业、国内经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仅就钢铁和铝行业来说,中国受到的冲击比较有限。美国3/4的钢铁进口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仅为1.4%左右,排在第11位。在进口铝产品方面,中国是2017年对美出口铝产品最多的国家。2017年中国对美铝及其制品出口占中国铝出口的16.57%,中国对美出口的铝及铝制品占铝总产量的2%左右,因此与钢铁相比,铝行业受美国征收额外关税的影响更大,但与国内的产量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第二,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将对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行业产生较大冲击。按照出口品类划分,中国出口至美国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机械和电气设备、杂项制造业、纺织、贱金属、车辆和飞机和轮船及运输设备,分别占2017年出口至美国总额的45.8%、12.0%、9.8%、5.3%和4.5%,一旦美国对中国采取针对性关税政策,预计首当其冲的会是机械、纺织制品、塑料橡胶这些行业。

第三,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将对中国金融业带来负面冲击。首先,对我国当前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带来不利影响。中美贸易冲突加剧与美联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将有可能迫使我国货币当局刺激经济增长与应付美联储加息之间的平衡点上进行相应的货币政策调整,货币政策的波动性将会增大,对中国金融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形成较大压力。二是会对国内银行业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形成制约。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会对我国外向型企业带来较大的打击,有可能引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出现大幅反弹,经营效益下降,使银行业进入新一轮经营不景气周期。

第四,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会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并加大通胀压力。净出口是2017年中国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17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1%,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新高。中美“贸易战”一旦全面展开,中国的净出口或将受到显著影响。另外,中美“贸易战”一旦升级,由于中国可采取的贸易反制手段多分布于农产品及油气、矿产、林木等原材料领域,所以这些反制手段或造成上述领域产品价格的显著上涨,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对通胀的影响,“贸易战”升级或将显著抬升中国的通胀水平。

“贸易战”对美国有诸多负面影响,难以长期持续开展。对美国而言,发动“贸易战”从短期来看似乎保护了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但全面分析,“贸易战”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据彭博的研究报告显示,假设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令全球关税水平提高10%,美国经济将损失0.9%,幅度超过全球经济损失,成为“贸易战”最大受害者之一。“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高通胀,抑制消费。消费占美国GDP的比重高达7成。而“贸易战”无疑将会推高通胀,一是进口成品价格上升会直接导致消费者购买欲望的下降;二是进口原料或半成品价格的上升也可能会反映到最终消费品上,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还是会导致消费者消费欲望的下降。“贸易战”导致通胀升高,消费下降,美国经济也将受到影响。

第二,相关产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提高钢铁和铝的进口关税可能会大幅提升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例如汽车、飞机等行业,导致相关产业丧失比较优势,从而将拖累美国经济增长。

第三,影响美元国际货币地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一直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外汇交易、贸易结算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对美国出口商品成为别国获得美元的重要途径,也导致了美国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如果全面开展“贸易战”,虽然短期内美国的贸易逆差会缩小,但美国向全球输出的美元也会减少,其他国家必须寻找美元的替代品,比如欧元来进行国际结算与交易,这样会削弱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贸易战”将重塑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中美“贸易战”不仅将对中美两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将重塑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对全球经济而言,一旦特朗普政府挑起全面“贸易战”,全球经济将受到重创。彭博的研究报告显示,假设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令全球关税水平提高10%,2020年全球贸易额将萎缩3.7%,全球经济规模将因此缩小0.5%,经济损失可能高达4700亿美元。除“贸易战”带来的直接影响外,贸易保护还将对世界经济引发更深远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贸易保护导致竞争减少,阻碍全球技术和观念交流,从长期看来,将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削弱全球经济的增长潜力。对于全球贸易而言,美国挑起大规模“贸易战”将重创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如果各个国家在“贸易战”的情况下不得不抛弃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自由贸易的国际规则,刚刚渐有起色的全球贸易恐将再度陷入低谷。
中美“贸易战”的情景分析

依据“301条款”的程序,中美仍有两个月的谈判窗口期。在特殊情况下,谈判期还可以延长最多不超过180天。根据中美贸易谈判的不同结果,我们可以把未来中美贸易争端可能发生的情景分为最好、次好、较差、很差和最差五种:

第一,最好情景。中美贸易谈判取得双赢结果,美方做出退让,中美贸易摩擦烟消云散。为了取得这种结果,中国需要通过针锋相对的反制裁措施,以及积极的场内场外对话沟通,才有可能使美方放弃部分不切实际的要求。未来中美贸易有望继续沿着目前的方向前进,但会不断调整双边贸易结构,实现贸易差额的相对平衡。

第二,次好情景。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较多,美方减少一定的贸易逆差,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好转。在这种情景中,我国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投资环境并放宽市场准入,增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汽车、医药医疗、金融、电子电器、文化产品等的进口,降低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将保持升值趋势。美国逐渐缩减中美贸易顺差。

第三,較差情景。中美贸易谈判破裂,美方根据征税清单对500亿~1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税,中方予以坚决的回应,“贸易战”全面打响。根据美方的征税清单,电气设备、机械、钢铁、有色金属制品、塑料橡胶与化工、家电、纺织服装、家具、鞋类、皮革制品与非金属矿制品等行业将很有可能遭遇美国的贸易制裁。而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可能发生在农产品(特别是大豆、玉米与肉制品)、运输设备(特别是飞机与汽车),以及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废旧材料与矿产品等)等领域。此外,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美逆差明显,中方可以在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采取反制。

第四,很差情景。中美“贸易战”升级为经济金融战。在这种情景下,美国可能采取的非贸易手段包括:拉拢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在贸易、投资、汇率等领域针对中国采取一致行动,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加大中国对美投资的审查力度;对中国在美企业加强合规、税收、反洗钱等监管力度;切断从美国到中国的人力资本与技术传递,禁止中美正常的技术合作与交流。而中国的应对选项包括:人民币竞争性贬值,对冲加征关税的影响;对美国在华企业加强合规、税收、反洗钱等监管力度;抛售美国国债,限制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等措施。

第五,最差情景。中美经济金融战升级为政治外交的“新冷战”,甚至爆发局部军事冲突。美方暗中支持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在东海、钓鱼岛、南海、中印边界制造事端,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掐断中国的进口原油运输线。特别要警惕美国丧失底线,大打台湾牌,对台出售军备,明确支持台湾独立,军事干涉中国统一台湾的行动,使中国陷入战争的漩涡,以阻缓中国崛起的步伐。中国应对的措施可能包括加强与俄罗斯、巴基斯坦、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国家与组织的战略外交关系,弱化美国对日本、韩国等盟国的影响,不放弃和平统一台湾,但要做好武力统一的准备。
中国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文分析,中美爆发全面“贸易战”甚至波及到金融、政治领域的可能性较小,但未雨绸缪,中国需通过必要的反制裁手段来打击美国的痛点,同时需在其他领域做好防范措施。

首先,中国应练好内功,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来提升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能力。中国练好自身内功,是应对外部冲击的最佳方式。党的十九大为全面深化改革定下基调,2018年的“两会”后,国务院机构、国企、金融、社保、财税等方面的改革也正在陆续推进。同时,在特朗普政府采取以“美国优先”为宗旨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之际,中国应反其道而行之,与更多经济体加强经贸往来,不断推进中国开放进程,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实施,为沿线国家和人民造福,从而扩大中国抵御美国贸易摩擦的战略纵深。

其次,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是应对美国挑衅的必然之举。如果通过谈判等手段仍无法避免美国发起的“贸易战”,那么中国也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反制裁措施。中国对美国实行反制裁措施应重点打击中国进口规模占美国出口规模比重较大的产业或产品。大豆、水果、棉花、谷物等农产品,汽车及零配件、飞机制造业等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七寸”,中国应对这些产品进行重点的关照。同时,我们可以从东南亚、欧洲加大进口同类产品以满足国内需求。中国还可以选择在石油、天然气、矿产品、林木产品、塑料、皮革及肉类等领域加大制裁范围。此外,在旅游等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的领域进行反制也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最后,中国需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贸易战”扩大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中国在积极应对美国“贸易战”风险时,除了在贸易领域做好相关反制准备外,还需在国内经济金融相对薄弱的领域加强监管:一是高度警惕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化以及泡沫破裂的可能性。二是需要控制社会各部门的杠杆率,以防某领域的局部风险爆发而导致系统性风险。三是应对外汇占款、出口依存度较大的区域的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密切关注。

作者:郭可为

上一篇:金融体制改革探讨论文下一篇:单位内部管理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