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改革与税收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税收改革与税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税收改革与税收论文 篇1:

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的充分改革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充分变化,使得当前阶段国家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财政税收政策。本文通过简要阐述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影响,重点阐述了如何有效利用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实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对财政收入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研究。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国企发展;相互作用;作用分析

本文索引:员鑫.<标题>[J].商展经济,2021(14):-102.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4.31

在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相关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所实行的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

1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1.1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

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投资环境以及投资吸引力。比如,在相对比较特殊的区域,或者说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和快速的区域,政府可以通过对该区域内的部分企业或者全部企业采取一定范围内减免税收政策的方式来实现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整和把控。国家税收政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这些特定区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从而促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担负起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责。

1.2 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产业倾斜政策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产业倾斜政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一般都需要结合本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等因素来确立相关国民经济中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先发展顺序,并通过建立科学和专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结构来保障相关的产业能够实现优先发展。

2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作用

2.1 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个最关键的政策改革就是持续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分别从扩大投资、启动消费以及增加出口率等三个方面着手,在有效拉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确保了国有经济的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有效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一方面为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国有企业实现脱困目标提供了新的契机。

2.2 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助力国有企业解决改革难点问题

当前阶段,大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创新过程中都面临着很多不同类型的难题,其中包括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企业负债率过高、企业资金周转不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以及企业闲散人员过多等问题。要想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有效解决上述重难点问题至关重要。为此,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相关部门调整了财政税收的思路,不再沿用传统的减税让利的策略,而是将财政税收与国有企业经济战略性调整进行了改组,形成了更加合理和专业的国有经济布局以及市场创新发展机制,为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变动以及开展公平竞争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环境。

其次,重点突出的税收政策改革策略也为国有企业创造了更加平等和宽松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企业重组和贷款贴息政策的发布与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在下岗分流职工问题的处理方面也有效调整了国有企业的财政支出结构。

3 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促进策略

3.1 在充分考虑国企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以及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国家,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国有经济,这部分国有经济主要负责的就是进入非国有经济无力承担或者不愿进入的产业领域或者基础领域,对于以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当前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制定与改革最关键的就是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立场以及方法,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确保税收这一重要的杠杆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发挥最大的价值和积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对于国有企业的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能否切实提升和增强广大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出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导作用,不仅仅关乎到广大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到整个国家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的力度和效果。要想切实保障大中型国有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稳步发展,税收政策的调整作为经济调节过程中重要的杠杆工具,有必要为当前已经逐渐出现疲累状态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和时间。换言之,在进行相关的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当前阶段广大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如果在税收政策上不能够为相关的国有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的话,不仅仅会严重影响这部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出相关的税政改革其实是不完全成功的。

比如,针对国有企业来说,在进行税制改革的时候可以采取“恢复单一税制”的调整策略来确保财政税收政策對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财政部门首先需要将部分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以及宏观社会经济稳定性的基础产业部门内的相关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整合归纳,其中既包括能源开发、原材料开采等关乎国家重工业发展的相关产业领域,也包括铁路、民航等关乎社会民生的相关产业领域,还包括高科技以及新能源等关乎创新改革发展的相关产业领域,要将涉及上述产业领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直接退出利改税的范畴之内,并逐渐将其恢复成单一的向国家相关财政部门进行利润上缴的策略。在这种政策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能够从税收方面为这些基础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大中型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现行的财税管理现状,从而理顺国家财政与国有企业税务之间的工作关系。

3.2 适当降低国有企业所得税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创造更加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在上世纪所推出的新税制,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相关政策在贯彻落实以及具体执行方面或者相关的配套改革政策的制定方面没有跟上新税制改革的步伐,导致当前阶段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依然存在十分严重的不平等竞争问题。究其根本,一方面主要是在新税制政策出台之后,在收取关税的时候保留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换言之,这对相关的国有企业存在一定的税收歧视;另一方面则是相关非国有经济的组成成员的纳税意识与国有经济相比相对较低,甚至很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企业都存在十分普遍的偷逃避税等行为,并且试图通过不建立账本、与税务机关扯皮等形式逃税避税,这就导致这些非国有经济组成成员的定额不足或者定率偏低等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相关财政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现行企业所得税税率结构设置不够合理的现状,在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税率结构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国有企业的所得税税率。

比如,在征收相关国有企业所得税的过程中,相关财政部门可以从“量能课税”这一原则入手。在整个过程中,相关财政部门首先需要结合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生存困境,并在现行的20%的优惠税率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税率调整,按照不同国有企业的产业发展实况进行税率下调,并适当提升税率的优惠幅度,从而切实降低部分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此外,作为政府财政部门,还应该同步下调对部分国有企业的优惠税率,进一步为相关国有企业制造更加优惠的财政发展策略,确保相关基础领域的国有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在进行国有企业税率调整或者下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当前的调整梯度保持一致,换言之,就是在充分结合不同国有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在下调后的一般税率的基础上再优惠5%或者10%的梯度,作为新的国有企业的优惠税率。通过贯彻落实“量能课税”的财政税收原则,能够切实降低国有企业的税负,一方面能够鼓励基础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给予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基础产业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助力现代基础产业的转型发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中建立的,对于国有企业现存的人数来说不能对其进行更严格的限制,以保证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可以享受到政策的好处,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也可以进行缓解。在经济发展不发达的地区,应该对其所得率进行有针对性的降低,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国企收获应得的效益。

3.3 有针对性地拓宽高新技术国有企业优惠税率的适用范围

结合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当一个国家所得税的税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的时候,该国的知识产权申请量就会直接下降三个百分点,甚至四个百分点。换言之,对于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及时下调相关国有企业的所得税率就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税负,从而有效提升相关国有企业的税后所得利润,进而进一步推动其增强相关技术研发的力度,这无论是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还是对于增强整个国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针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来说,相关财政部门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现行的“专利盒”税收优惠制度的相关立法经验,为相关产业领域的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在整个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将相关高新产业的优惠税率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整个高新技术企业所研究与开发的所有专利的商品化所得的收入之中,从而逐渐推动相关的产业优惠税率能够从重视企业类别这一模式转变到重视企业研发这一模式,进而实现由当前的重视技术发明向重视专利商品化的快速转型。通过拓宽高新技术国有企业优惠税率的适用范围,不仅仅能够为相关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更能促进整个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4 强化税负问题在宏观层面的认识

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改革以后,国家想要通过采取“减税让利”的方法来减轻国有企业的财政负担,对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但是却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对地区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减轻。

比如,采取强化税负问题在宏观层面上认识的方法来对国有企业的负担进行有效的减轻。同时,还需要对国有企业的税负比进行有效的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生产总值之中实际税负所占据的比重并不低。认识税负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当前国有企业所在地区的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并对实际的税负以及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分析,对两者之间的误差进行确定,从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特点出发,制定具有更强针对性的策略来进行减税操作。

4 结语

财税政策可以看作是国有企业的一种发展机遇。国有企业通过财税制度对企业的内部制度进行改善,才可以更好地对财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而且国有企业处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要想确保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在其发展过程中就需要来自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中包括调整税率、拓展优惠税率的适用范围等科学策略。

参考文献

田震.浅析当前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提出政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7(14):97.

金素,武晓霞.金融危机以来的政策搭配工具识别、效应测度与经济新常态下的启示——基于FAVAR模型且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16(5):168-178.

张天华,张少华.偏向性政策、资源配置与国有企业效率[J].经济研究,2018,51(02):126-139.

冷釗漪.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探析[J].中国商论,2019(3):117-118.

张磊.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25):6.

作者:员鑫

税收改革与税收论文 篇2: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

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国企发展;财税环境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和完善

1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概况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1)现行财政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①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丰收和粮食的价格提升使得农业税收超额,另一方面,随着股票二级市场的不断火爆,使得证券交易税收大幅度的超额预算;而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却增长不多,导致整个经济的增长和财政税收的增长不同步。

②各种行政性的收费和基金越来越多,很多基金和收费的出台都是财政拿不出而留给政策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政府职能的一种无奈选择。

③合理的财政纵向平衡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税负不均衡的现象还存在。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原体制关系保留了新进体制,从分税制的角度来看,通过两税来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的问题似乎还不够现实;另一方面,从企业税负的情况分析来看,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够统一,一些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还伴随着税收优惠的政策,一些旧的区域性的优惠政策仍然存在,影响了财政税收改革的进行。

(2)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长期持续下降削弱了政府的相关职能,导致政府职能缺少了财政保证。介于此,在财政税收改革中,出台了一些关于基金和收费的政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收入的正常健康增长。

②加强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财政不统一,政府资金体制外运转,对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财政部门对政策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统一财政,把财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监控管理之中。

2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财政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它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各方面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可以说,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财政税收政策在用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控时,通过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即国家希望经济更快发展的区域,政府通过对全部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了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职能就是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责。

(2)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在贯彻国家的产业倾斜政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均根据本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确立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并通过建立有利的财政税制结构来予以保障。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产业倾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因此,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可以充分的体现国家在产业方面的倾斜和重视度。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企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是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多年来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其落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落后的产品开发和技术装备、僵化的市场营销体制与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加快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一直把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企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1 国企困难原因及表现

(1)传统的主导产业逐渐失去优势,新兴产业发育不快,难以带动国有工业经济有效增长。国企门类齐全这一以往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已成为相对劣势。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激烈、资源要素短缺,加上陈旧的经营观念、僵化的经营机制,使原来大规模的生产体系与主导产业的优势逐步削弱和丧失。

(2)自我积累发展能力弱化,技术更新改造缓慢,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过程较长,使国有企业丧失了自身发展的动力。历史上高比例的利税上缴,使国有企业自我积累发展能力薄弱,技术装备的“欠账”过多。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其技术改造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使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领域过宽、比重过大,并且国家投入的技改资金和企业自我积累的投入无法弥补技术老化的程度,占有相当比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造。

(3)企业包袱沉重、历史欠账过多,拖延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人多、钱少、债务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改造欠账多,企业负债高,企业办社会包袱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制约国企经济效益提高乃至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在职工离退休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方面的支出也不堪重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步伐。

2 家财税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作用

(1)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投资、启动消费和增加出口等三方面入手,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确保经济的适度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基础条件。实践证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国有企业的脱困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国家财税政策改革,采取了有力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重点问题。布局分散、负债率高、资本资金不足、社会负担重以及富余人员多等,这些都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国家财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首先,调整思路,不能再沿用过去减税让利的办法,把财税支持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进行改组,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科技创新机制,使国企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其次,突出重点。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重点在企业重组、技改贷款贴息、安排下岗分流职工基本生活以及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下功夫,为国企创造平等宽松的外部环境。再次,加大力度。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剂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国企的改革与发展。

三、结束语

国企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资产结构的调整,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步骤,它对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国的财税政策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国家财税政策的改革,制定出的新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国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国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税环境。

作者:张伟莉

税收改革与税收论文 篇3:

论高科技公司税收管理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产业出口总额、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名,与此同时,高科技公司也面临着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新的挑战,改革和完善税收管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实施税收管理的必要性作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新形势下,高科技公司改革、完善税收管理的具体策略,并着重对工程项目方面的税收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科技公司  税收管理  必要性  改革  完善

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国家大力倡导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有积极的影响,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1999年,中央政府出台政策,重点阐述了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鼓励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促进经济技术创新,旨在快速地实现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壮大。2007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快各项体系政策建立的通知,为高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对于传统型公司,高科技公司具有高效益性、高风险性、高创新性、高资金密集性、高技术密集性、高知识密集性等特点,这使得公司工程项目的风险大、投资多、周转时间长、资质要求严格、合同数量众多的特点更加凸显。高科技产业的行业竞争激烈,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竞相压低项目报价的情况,甚至采用垫资施工的方式取得项目,这会引起公司利润微薄、资金紧张的不利局面。通过对税收管理的完善、改革,高科技公司可以实现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利润空间的扩大。

一、公司实施税收管理的必要性

公司税收管理涉及组织内部所有的经营活动,对相关的税务问题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降低税收负担是公司实施税收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国家税务法律法规规定的合法范围内,公司可以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综合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企业税收负担的合理降低,这也是税收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此外,公司财务人员要提高核算应交纳税额的准确性和效率性,确保公司及时地履行纳税义务,并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的税收管理方案,以达到规避税收风险的目的。

第二,税收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也是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国家经济现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对税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为了改善经济现状、督促纳税人按时履行纳税义务、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掌握、了解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联系公司的经济业务,企业可以取得更加真实、可靠的凭据用于决策和投资,从而合法、合理、科学地降低的税收负担,从而减少纳税额度,全面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

二、高科技公司税收管理中的改革与完善

(一)重视税收管理工作,改善税收工作流程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工作核心,税收管理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其水平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务管理成果,左右着公司的发展与生存。管理者要提高对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全公司范围内的税收管理水平以及认知的提高。建议公司专门设立一套税收管理机制,由管理层人员亲自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税收管理意识。此外,在公司的税收管理工作中,如果税收工作流程存在缺陷,会严重扰乱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秩序。因此,制定完善、健全的税收工作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对改善公司的税收状况具有很大帮助,能够有效地促进高科技公司各项业务、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凭据,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公司的各项税收风险。

(二)规范工程项目中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對于高科技公司的工程项目而言,个人所得税一般通过公司代扣代缴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承包高科技工程项目的个人或单位来完成,如果扣缴义务人没有按照法规实行代扣代缴义务或者不存在扣缴义务人时,纳税人必须自行向对应的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按工程项目的每月完工情况,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进行预扣、预缴,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结算。若工程项目需要跨年度作业,个人所得税就必须按年度所得结算、预扣、预缴;实际操作中,如果部分个人所得税难以按年度所得额进行划分,也可以按月进行税款的预扣和预缴工作。

(三)提高对“营改增”政策的适应能力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在新形势下,高科技公司面临着如何保持税负平衡、提高经济效益、安全渡过转型期的重要问题,从税收管理的角度出发,高科技公司可以加大采购现代化机械工程设备的数量,来实现降低增值税税负的目标,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工程项目而言,高科技公司可选择购置技术含量较高的施工机械,这样既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又增加了可抵扣的金额,从而直接地减少了增值税的应纳税税额,实现了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现代化程度的同步提升;同时,随着先进施工机械设备的引进,工程作业技术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建筑劳务人员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人工费支出也将呈逐步降低趋势,这样一来,高科技攻击就能够通过降低企业成本的方式间接地达到减少增值税税负的目的。

与此同时,高科技公司要重视“营改增”后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项目人员对新变化、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帮助公司会计人员了解并掌握增值税的减免税政策、核算方法、发票管理办法等,以便在税法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促进公司增值税税负的减少。高科技公司的工程项目造价包括间接费、直接费、利润和税金,而“营改增”政策以作为价外税的增值税代替了作为价内税的营业税,直接动摇了工程计价的基础,对高科技公司工程项目的决算、预算也产生了影响,所以公司的决算、预算部门也不能忽视“营改增”后的工作变化,并及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教育。

(四)改进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策略

第一,高科技公司工程项目的周期较长,会随时面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选择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存货估价和会计利润,建议高科技公司按如下方法选择:在物价持续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以此来降低期末存货成本、提高本期销货成本,为了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可以适当地减少当期所得额;在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以起到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的目的。

第二,通过权益筹资、债务筹资,公司会形成一定数量的资金成本,管理者的筹资决策既要满足资金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又要保证筹资额的充足。税法规定,对于公司债务筹资的利息而言,如果小于、等于同期同类金融机构借款利息,则该部分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而权益性资本往往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进行分配。综上所述,高科技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要巧妙地运用负债进行筹资,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不能只单纯地追求稳健。

第三,由于工程项目的需要,高科技公司固定资产的数量相对较多,固定资产折旧费的数额也非常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折旧费要在税前予以扣除,在应纳税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越高,应纳税额就越少。从折旧年限的角度出发,缩短折旧年限可将前期会计利润后移、后期折旧费用前移,进而将税款推迟到以后的会计期间进行缴纳。税法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最低折旧年限,高科技公司可采用规定范围内的最短年限来降低税负,对于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和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依税法规定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

案例:某高科技企业K购入650万元的设备,按原价的10%估算残值。

方案一:将使用年限估计为15年,该设备的年折旧额为650×(1-10%)÷15=39(万元)。

方案二:将设备使用年限缩短为最低年限10年,该设备的年折旧额为650×(1-10%)÷10=58.5(万元)。

运用方案二,每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19.5万元,十年会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95万元,每年减少企业所得税19.5×25%=48750(万元),实现了公司税收筹划降低税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明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2]佟颖.高新技术公司纳税筹划应注重的几个原则[J].现代商业,2011(5).

[3]倪国锋.现行税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3(12).

作者:朱家顶

上一篇:心理学研究整合论文下一篇:新产品企业经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