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生态景观建筑论文

2022-07-03

艺术与生态景观建筑论文 篇1:

建筑作品意境创造探究

摘 要:现代景观意境创造是将艺术与科学融合到一起的专业学科,可以说它汲取了精神氛围与物质景观的精华。在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当中,人们逐渐对个性化展开了关注,始终秉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历史、艺术与文化等多个因素融入其中,并在设计过程当中表现出来,提倡与本土文化的巧妙结合,把文化精神和个性特点表露无疑,对现代化的空间设计是有极大帮助的,充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主要以现代景观意境展开视角,将创造思想带入其中,目的是提升建筑作品的观赏性和实用性,达到艺术价值质的飞跃。

关键词:现代景观设计;意境创造;应用

景观意境属于把设计作品进行巧妙设计,突出景观的意境特色。当前很多设计师都在对景观打造上,从传统的关注各个设计因素的直接运用,向着如何围绕景观意境的表现,进行了转移。大量的优秀景观设计作品,都是极富深度意境的。审美性和涵养性均由均衡价值体现。研究景观意境对于如何把控景观设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一、现代景观已经创造的含义及特点

(一)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含义

景观意境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对景观如何在审美上,呈现不同于外在表面,更具有深层文化价值的设计理念。很多景观都是通过多种设计元素的巧妙运用,构建富有崭新生命力和展现力的文化艺术效果。现代景观意境这种新兴科学在全球范围引起波动,很多教育人士也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推广开来。现代景观意境包含很多内容,比如像园林、建筑与城市设计等等,还包含对室内的壁画现代设施的设计等等,它是精密复杂的系统化的设计工程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也息息相关。从本质角度说,现代景观意境创造是以景观为基础的,通过材质肌理,空间体型与比例缩放等方法对艺术价值起到提升作用。

(二)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特点

现代景观意境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景观意境趋于对人文和自然两个特质的双重考虑,不是单一对某一个方面进行具体考虑,更多是权衡考虑。二是,现代景观意境都积极并主动地把情绪融入设计之中,去追求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相互融合。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把传统的自然因素,融入设计者自身对客观因素的思考后,去发挥园林景观存在的内在深层价值。三是,景观设计突出表现形式,对实用性和美观性有更为深邃的考虑,人和居住景观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最为根本的表现。

二、现代景观表现意境

当前现代生活,商业、休闲、娱乐等都是交融的,景观在功能性的满足上,更趋于多样。因此,现代景观表现的意境,趋于在功能性的创造力,也趋于对人文因素的周全考虑。功能上,需要现代景观在表现意境上,突破传统,力求实现多个功能,满足人们游玩休闲等众多个性化需求。而在人文因素考虑上,需要景观不仅仅是造景,更多是把对文化的思考和表现,通过设计不同因素,巧妙融入到现代景观意境的设计中。

三、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现状

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现状在内容上,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现代景观意境创造都是通过设计师在对设计要求进行衡量后,去主观上选择何种方式对这一景观的设计最具有模板效果。因此,在设计中,容易存在公式化以及模板化。很多设计都是一个模式照搬另一个模式,缺乏一定的深度创新。二是,成本考虑使得设计顾首顾尾,设计有一定的预算,很多设计多是在设计师介入之前,进行了预算的固定。只有在面对后续特殊的情况,容易增加预算。因此,设计师往往都是对预算有一定的清楚权衡后,开始了设计。过于考虑预算,往往在设计上出现很多理念不能展现,或者局部设计达到了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的要求,但是其他位置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反馈。三是,设计需要力求多变,去摆脱陈腐的设计因素,追求如何发挥设计的根源,去创造属于设计思维最佳的完美体现。但是很多设计在开始时期都是追求如何避免出现错误,这一保守的思维,无意为现代景观意境的创造增加了发展壁垒。

四、西方园林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空间处理方式的运用

传统中国园林建设最早遵循的是一种自然的分局,并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划分。相反,西方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的是一种设计过程中的线条美感,与中国古典强调园林化特点不同的是,西方园林在整个设计中具有建筑业的运作特征,严谨的几何形是西方建筑的主要倾向,中国现代园林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对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宣扬艺术写意的特点和情感。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营造空间的多元化和实用性内容,并以整体性、生态性和舒适性作为布局的应用原则,利用设置手段虚实结合,全方面体现现代景观建设中的气势和氛围,提高整体的场景艺术效果。西方园林中的几何空间设置形式和配置最大程度上与东方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并在设计作品中得到了彰显。

(二)生态保护景观理念的运用

近几年来,西方园林在实际过程中的生态景观保护理念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中国作为较大的工業国家之一,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遭到了破坏,生态理念的相关设计观点也进行了整体的结合和整改。根据国际标准,在景观构成和资源保护方面逐渐加大了自身的管理力度,并且结合独特的设计理念,将生态主义和艺术思维进行了设计。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恶化问题,我国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尽可能杜绝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在开发和保护有力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加大自身能源倡导的宣传力度,在尊重自然社会的同时,优化管理手段,实现我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融合现代艺术的应用

从客观角度出发,不难发现,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将视觉审美与艺术文化相融合,这种发展背景也对专业设计师的艺术素养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很多大师的作品中我们细心可以察觉到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景观艺术的语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现实主义体现的艺术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国际园林艺术应用的特点和标准。景观视觉形象艺术是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的典型特点,设计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园林的观赏功能与应用功能良好结合起来,将景观设计的空间形式与艺术特点进行统一的对比和分析,并将两者进行合理的结合,能够发现现代审美意境的独特魅力,提高整体的欣赏水平和艺术效果,将原本景观自身的艺术含义和文化教育作用,通过颜色、空间结构、视觉感受进行表达。

(四)传统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应用

中国传统景观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经常采用土木作为其中使用的主要材料,而西方园林则与之相反,独立的石景是西方园林的主要材料形式,将传统植物材料和石景进行全方面的融合,成为了当前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趋势,最大程度上呈现一种自然状态,并利用一种几何形状的处理方式变化设计园林组成形式,全方面实现西方空间一种均衡状态。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对西方材料选取方面进行了学习,从生态、文化、功能、观赏等角度出发,提高了建筑材料的利用率,并引进了西方在此方面的艺术手段和搭配方式,提高现代审美的情绪和文化情感。现代景观设计对不同材料的具體体现形态和质感进行了具体的区分,对不同材料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塑造出不同的艺术感受和视觉享受,在一定程度上扩宽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内容,并且利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想法,大量运用玻璃、合成材料等现代材料。因此可见,将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管理,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五、现代景观意境中创造思想应用中遇到的影响因素

(一)风格的限制

很多国家和区域因为自身文化底蕴的不同,面对设计中的统一理念后,都是在选择风格上,有一定的区别和不同。因此,风格的千差万别是现代景观意境设计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表现内容。需要对现代景观意境设计中的风格因素进行考虑,多通过在风格上的适应以及面对具体的设计对象的风格需求调整,进行统筹兼顾的权衡的考虑。风格也不能过于追求多变,而是要对设计对象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后,去积极找寻何种方式更贴合设计表现的主题。

(二)空间利用功能的限制

空间的利用需要追求功能效果,要把实用性功能和审美性功能进行统一的考虑,避免单一方面的考虑以及前后顺序的研究。每一个独立的空间都代表了设计师对设计极致的追求,需要局部功能的考虑放眼到整体设计思维的布局中。例如对居住庭院景观的打造,要突出居主对于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也要把生活实用性以及采光性等各个方面进行考虑,避免过于追求审美效果,而忽视居住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性要求。

(三)艺术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冲突

每一个现代景观意境创造的作品都要秉承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坚持生活景观和景观相结合的一贯作风。在当代,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理念和经验上都是错误的,往往是丢了西瓜捡芝麻,设计的作品也是太过单一,毫无实用价值可言。经此推断出,在现代景观意境创造创造思想的应用中,必须把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效统一结合,设计师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全局,做好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基于作品陈列与装饰等相关的细节角度,把艺术性和科学性融合在一起,为作品创造发展铺平道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追求更富有包容理念的完整设计因素,更多是对于大自然以及人文的双重和谐效果,进行了具有创造力和实用性的考虑。因此,设计师要在兼顾设计基本原则和理念的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勇于突破传统的保守设计思维束缚,去追求多变的设计效果打造,实现现代景观设计更具有文化底蕴表现以及自然和谐关系,为设计作品的审美性和文化价值性的构建,提供自身的设计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敏.浅谈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06):81.

[2]丁燕枫.谈现代景观设计中联想规律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3,(26):186-188.

[3]陈娟,朱军,刘旭广,韦小霞.旅游地景观设计之立意与意境创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9,(08):3488-3491.

[4]刘楚佩.浅谈大地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5):110-114.

[5]张国鑫,张世彤.景观美学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指导作用——以大连长兴岛海滨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6):37-40+44.

[6]李畅.现代景观设计中光影艺术的应用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6):71.

[7]邓雯雯.浅谈水景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07):57-58.

[8]矫克华.现代景观设计风格定位的思维培养——关于景观设计学科教育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150-151.

[9]符东明.浅谈中国山水画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77.

[10]李安妮.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97.

作者:李忠轩

艺术与生态景观建筑论文 篇2:

生态景观设计与创新

【摘 要】近些年随着生态学思想的不断引入,是的景观设计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只是在乎表面的美观了,进而,生态学开始更加广泛的接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同时,诞生了生态景观这一艺术与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这无疑给景观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可以说生态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的景观设计过程已经不单单只是对于人文的崇拜,更是对于地域以及居住理念的尊重过程,因此,本文重点对生态景观设计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揭示生态景观设计对于现代艺术与环境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生态 景观 设计 艺术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日益的增加,进而,造成了入境的沙尘暴以及浮尘等恶劣的天气条件,这就使得人们对于自然环境有了重新的认识,然们开始重新的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们开始渐渐明白人与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人们艺术到对于生态景观的设计应当得到重视,应为,在现阶段中,将艺术、功能、技术以及生态相互结合的设计手法,才能够体现出人性化观念,这种生态景观设计具备着一定的生态价值、保健价值、美学价值以及社会公益价值等等,可以说,生态景观设计是当今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原则

所谓的生态意识,就是一种能够体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型价值观,是标志着现代人类文明进步的依据,可以说这种生态意识的产生,源于这个世纪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自然环境,可以说生态意识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把自然、社会和人的综合为一个整体,强调其整体运动规律对于人的影响。生态意识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而不是单纯的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控制,生态意识下反对人对于物质无止境的追求和盲目的对自然进行破坏。

1.2 生态意识对设计的作用

现如今,景观设计已经不是单纯的追求表面的艺术审美形式了,即在设计中带有了一些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约束着艺术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这种设计理念能够使得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进而能够维持植物生长环境以及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能够改善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促进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

二、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2.1 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可以说现代景观设计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如今,伴随着世界科技以及人文的不断进步,现代景观设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如今,景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自然的载体。景观设计发展至今不足百年,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却在历史的演变中,承载着民族艺术追求以及新型理念与时尚精神。

2.2 景观生态发展价值

生态意识得到人们进一步的重视,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其问题源于工业社会所开辟的一种新天地,虽然说工业社会拖动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的环境问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社会的主流,维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这就使得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相对传统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的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其对于场地生态发展过程的尊重,对物质能源循环的利用,对场地自我维护和可持续处理技术逇倡导,这种形式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可以说,在当今自然环境下,景观的生态理念具备较高的发展空间,能够体现多种艺术和人文价值。

三、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从工业革命到上个世纪80年代,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景观设计都没有考虑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造成自然環境与景观设计是完全脱离的,当时,人们认为景观设计单纯的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自然环境的生态意识被忽视。然而,随着人类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过程,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段和方式已经很难符合现代社会的文化和审美需求,这就导致景观设计的思路逐渐枯竭、因此,要想有创新,就必须要面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生态意识逐渐接入景观设计领域,为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发展空间。

虽然,在近代景观设计中不断的介入了生态意识,但是仍旧无法摆脱原有的设计理念和方式,显得十分的盲目,为了追求片面的美学效果,在景观设计中忽视了场地中原有的生态价值,对于水体、生物、地貌等没有给予根本性的尊重,这种形式使得生态景观设计无法进一步的得到创新和发展。

四、生态景观设计与创新

4.1 设计概念的创新

确保生态景观设计符合现代生态保护意识,就不需要推进设计理念的创新程度,景观设计应当主动的去促进和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景观设计在经历了古典主义唯美论和工业时代人本论之后,已经开始进入了一个多元理论的设计时代,在20世界80年代后期,以生态学为代表的景观科学化设计在不断的得到重视和发展,可以说现如今的生态观念影响着景观设计的理念,如今的景观设计理念已经在生态学的指引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其突出的改变了客观的世界,不断的减少负面影响,进一步的改善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4.2 设计的功能创新

在设计角度出发,人类区域性功能往往都是错综复杂的,如何有机的组合各种功能成为一个主体已经成为生态景观设计的创新目的之一,在生态功能空间进行试验的意大利建筑师索莱利曾经提出了一种大树结构设想,这种设想就是把植物生态形象的比作成城市的规划结构,把城市的组成要素按照主次程度,形成大树结构,其中大树的主干为公共设施以及公共建筑,而枝干为城市的居民区或者次要建筑物,这样空气和阳关可以直接进入主干,居民区部分的悬挑花园可以解除天然空气和阳光。因此,可以看出当今生态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创新要结合城市区域功能,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还能够实现良好的实用功能。具备一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4.3 设计形式上的创新

可以说形式和功能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关键。在景观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只有巧妙的应用材料机理、色彩以及与植物配植,才能够实现一个统一、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的环境空间,因此,在设计形式上,近些年一些艺术家,更加注重对于环境熟悉化以及舒适换的设计过程,例如著名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设计,在十年前这个公园只是一个废弃的钢铁厂,之后经过改造过程,现如今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与十年前的景象已经是截然不同,这种设计形式,启发了人们对于城市废弃地生态恢复含义与作用的重新思考过程,促进了废弃生态的可持续利用,从某种形式上为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创新的方向和思路。可以说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是遵循生态的原则,如反应生物的区域性合理 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并且运用在景观的设计中在加以创新。

五、结语

总而言之,景观设计应当符合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原则,在确保不影响植物生长环境以及动物栖息地的情况下,实现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同时,在设计上要合理的结合各种自然资源以及废弃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过程,在物质原有美的基础上创新美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 冀凤全;赵茸;张敦兰.以景观异质性理论指导城市景观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岩;闫红伟.工业园区园林景观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3] 陈靓.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格局分析方法及模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作者:黄爽

艺术与生态景观建筑论文 篇3:

一种考虑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多功能树池设计

摘  要:随着城市园林建设进展不断加快,城市景观设计愈发重要。树池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景观的效果。树池设计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该文就树池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进行探究,提出如何进行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树池设计。

关键词:树池设计  科学性  艺术性

园林作为一门归属于工科学科范畴内的学科,其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与许多工科学科不同的是,园林同时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园林在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常被认为是两者的综合产物。从总体上说,它作为“科学”的理由是因为它有确定的研究科目和概念,并且必将形成完整的一套基本定律和理论。它的艺术性在于,它可以同其他艺术一样,用它特有的表现手法形成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认识社会[1]。从园林的来源说起,园林也是人类从自然中走出来,通过建造园林的方式从而寄托一定的理想愿望的产物。园林始终是艺术性和使用功能紧密相连。一个园林设计只有把园林的艺术性和使用功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们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算是成功的作品。

树池作为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要素,也是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然而目前对于树池的设计,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科学性上,存在树池自身设计尺寸与外形形式不合理、树池在场地摆放位置与排列间隔欠佳、工程造价过高铺张浪费以及功能的欠缺等;在艺术性上,存在于视觉形象雷同、外观缺少观赏性、与环境整体不融洽等方面。

该文就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在树池设计上进行综合讨论,提出了树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含义,并指出树池在科学性与艺术性上的设计原则,综合阐述如何设计兼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树池。

1  树池设计的科学性

1.1 樹池设计的科学性含义

颜双桑将现代树池定义为以种植树木为主的用一定材料围合而成的一定空间范围[2]。树池是一个对所植树木起保护作用的空间,还具有美化观赏、引导视线、组织交通、围合分隔空间、提供休憩场所等功能。树池设计的科学性是指树池能够能使得植物自然健康生长,并具有一定对环境和人类有益的功能,具体含义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依照植物自身生长规律和植物群落发展规律,并对影响其的各项环境因子进行分析,采用适当的树池设计形式与结构,选用适当的植物,运用恰当的科学技术对植物进行监护养护,使得植物能够得到保护、健康成长。

(2)让树池内部生态环境和外部机构形态,与周边环境达到生态的和谐统一,以生态理论作为基础,使得未来的城市景观发展能将树池长久合理地进行应用,将树池的生态功能最大化。

(3)树池的附加功能利于人类,符合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力学、社会经济学等原理理论,方便城市管理带来最大附加效益。

1.2 树池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树池作为城市景观中一个景观要素,与景观环境中其他要素有相互影响。考虑树池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1.2.1 确保树木健康生长

树池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隔离内部植物,树池内环境与树池形式共同影响树木的生长,树池内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土壤等因子通过影响根系对树木整体生长产生影响。

1.2.2 充分考虑场地环境因素

对设计场地环境特有的自然、人为因子的把握,设计时考虑树池与周边建筑、地形、植物、气候、土壤的协调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风向、降水、土壤等[3]。同时,树木与树池组成创造的适宜的小环境直接影响人们使用的心理状态,树池的布置位置、结构形态等各方面受场地因素制约。

1.2.3 结构、功能、形态、利用合理

树池的结构包括池内主体乔木、表层覆盖、外部边框、内部土壤基质、底部结构五大部分,树池的结构、材料运用决定了树池内树木的生长情况和使用结果。树池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功能,从简单的保护树木,到与休闲坐凳结合、城市景观小品、城市雨水收集等[4]多功能出现,如何让树池提供更好服务于人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树池设计应从整体考虑,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保护作用,同时以人为本,细节上适应人的使用,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提高人们的游憩体验。在城市中的树池布置与管理要统筹兼顾,从总体到局部。

1.2.4 促进社会生态发展

树池本质为一绿化景观要素,其生态作用应为主导。在城市发展的生态可持续问题上,利用树池自然土层结构的特征,将科学技术融合,如光纤光栅传感器作为土壤检测的信息收集器,注重树池内部细节构造,坚持还原自然循环为目的,打造具有生态功能[5]的树池系统。

2  树池设计的艺术性

2.1 树池设计的艺术性含义

设计本身就包含对艺术性的追求,树池设计的艺术性包括对树池本身的造型、色彩、空间组成等设计,还包括树池内在的文化含蕴。在艺术性方面,树池能够成为城市或区域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或人流密集的商业、住宅区域,放置有自己城市或者区域文化特征的树池,既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更能发挥出树池作为一种景观小品的功能与效果。树池与环境呼应的外形、对自然条件的适应、给环境带来立面上的层次感是艺术性最终的诉求。

2.2 树池设计的艺术性原则

2.2.1 对称均衡

均衡的形态设计让人产生视觉与心理上的完美、宁静、和谐之感。静态平衡的格局是由对称与平衡的形式构成。对称又称“均齐”,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平衡则侧重在变化中求统一。

2.2.2 调和对比

对比是两个并列在一起的极不相同的东西的相互比较。可以形成对比的因素有曲直、黑白、动静、隐现、厚薄、高低等。调和是对造型各种对比因素所作的协调处理,使产品造型中的对比因素互相接近或有中间的逐步过渡,能给人以协调、柔和的美感。对比使产品造型生动、个性鲜明,避免平淡无奇;调和使造型柔和亲切,避免生硬或杂乱。

2.2.3 节奏韵律

节奏是有规律的等距离重复,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有组织的变化。节奏与韵律相互依存。在树池造型中运用节奏与韵律的形式法则,可以使景观环境更具序列的美感。节奏形式美中的节奏是指形式构成元素的等距离重复。形成节奏的等距离重复可以是单件物体的重复。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的有组织的变化,韵律的变化可以是相同形体组合后的变化,也可以是对原有形体的渐变。

2.2.4 色彩均衡

色彩均衡把具有共同的、相互近似的色素进行搭配而形成而取得的和谐统一的效果。色彩均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类似色的均衡调和,是指使用色相接近的色彩配置,只对明度和纯度进行改变,使其有颜色深浅上的的层次变化,以达到的统一协调的色彩效果;二是对比色的均衡调和,是指两种性质相差较远的色彩,尤指色环中位置相对的两种色,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和规律进行配置而取得的协调效果。

3  树池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设计策略

树池的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树池具有科学性,才能保证树池的长久使用;树池具有艺术性,才能满足人们对树池的审美需求,要综合考虑二者在树池设计上的运用。

3.1 分清主次,合理权宜

在树池的设计中,要分清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其中的主次。就树池设计而言,需要以科学性为第一原则,艺术性为第二原则。树池只有达到科学性设计要求后,才能保证树池的基本使用要求。在符合树池设计规范后,树池需要追求艺术性,以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3.2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

因地制宜可以同时体现树池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树池设计考虑场地特点与条件后,可以创造与场地特点想符合的树池,从而延长树池的使用年限。基于不同地域的树池设计可以反映出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树池,在城市中增添一道亮眼的文化线。

3.3 创造生态、经济、社会价值

树池的科学性设计可以促进树木健壮生长,改善城市环境和小气候,可以创造生态价值。在公园或风景区内,好的树池会创造优良的景观,吸引游客的参观,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树池设计满足人們对景观设计的使用需求,也一定程度上会反映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形成一个城市的风景线,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因而,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价值,结合科学性和艺术性原则进行树池设计。

4  结语

总而言之,树池的设计是包含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设计使得树池不仅能被人们很好地使用,也能带来美的享受与精神的共鸣。笔者认为,在当今迅速发展的城市园林中,树池作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应结合城市发展特色与景观需求,在设计中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王钰.试论园林的科学性和艺术性[J].中国园林,1987(3):4-8.

[2] 颜双桑.树池在现代景观中的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 冯景,沈永宝.树池设计与建造的思考[J].北方园艺,2015(24):62-66.

[4] 徐冉云.有助于城市防洪的新型储蓄回用树池的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7,45(5):17-19.

[5] 田利颖.浅析园林树池处理技术及生态景观作用[J].现代园林,2006(3):14-15

作者:蒋雪晶 崔金玉 李泓岍 李欣妍 张婷

上一篇:美国社会科课程设计论文下一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