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

2022-04-18

1.引言整合是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各种城市要素内在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种功能的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态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强调把建筑基地作为设计的内容,贯穿商业建筑单体与城市的整合设计。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 篇1:

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着现代商业建筑的迅速发展。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是现代商业发展的核心。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文章主要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交通、环境三个角度探讨了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的设计策略,希望可以为促进现代商业建筑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设计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商业的发展,同时商业的繁荣发展,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与现代商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是重要的过渡空间,可以满足顾客的休憩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现代商业建筑的竞争力。基于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设计水平。

1、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

对于现代商业建筑来说,其空间结构有着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在使用功能上也有所不同。中介空间可以对不同功能区进行过渡,保持各功能区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步行街、建筑前广场,是典型的中介空间。中介空间兼顾文化、交通等功能,可以满足消费者、商家的多种需求。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其是面向所有消费者,能够使消费者的活动的过程中随时休息。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可以使现代商业建筑整体风格发生改变,提高现代商业建筑的层次感。

2、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策略

2.1空间角度

从空间角度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首先,宏观空间格局的架构。通过重新组合视觉秩序,能够实现城市空间中空间品质、视觉品质的有效整合,提高城市建筑形象的美观度。在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的时候,为实现整合效果的提升,可以应用视觉秩序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视觉秩序法的步骤如下:第一,设定视觉标准。根据城市宏观空间发展要求,确定视觉分析质量标准;第二,选择典型视点/面。根据周边环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现实感受的目标场地;第三,开展方案对比,选择最优方案。通过多个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方案,然后从已选择的视点/面,综合分析这一方案。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中,空间协调城市视觉秩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视觉秩序法的步骤,可以看出,在整合设计的过程中,应从整体层面上,来组织视觉秩序,灵活设计,从而实现现代商业建筑、城市空间之间的良好过渡。同时,借助视觉秩序,将城市空间中现代商业建筑的具体位置显示出来,吸引更多人前往商业建筑。其次,中观空间序列的统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中,整合空间分区、空间功能设计是关键的内容。通过分析现代商业建筑的实际情况发现,现代商业建筑表现出了多元化特征,对中介空间功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基于此,现代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对不同空间的功能进行充分利用,并合理整合,从而将不同功能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中介空间使用的多样化需求。

2.2交通角度

从交通角度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首先,交通设施融合。其指的是,依托中介空间,对商业建筑、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进行合理整合,对交通空间进行充分、高效利用,并科学设计,以实现空间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便利。这个过程中,最合理的措施是,借助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的整合,实现交通设施与商业建筑公共空间之间的有机融合。采取这样的设计,彻底改变了以往城市交通、商业建筑间的壁垒,强化了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压力问题,还能吸引更多人前往商业建筑,有利于商业建筑效益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其次,打断空间界线。通过打断空间界线,实现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的整合,能够使商业建筑与外界之间保持良好的联系。最后,动线整合设计。现代商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人流的支持。为了使人们更加便利、快捷地前往商业建筑,必须改善、优化商业建筑的交通条件。但若是交通过于发达,也会给交通通行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阻碍商业建筑的空间发展。面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过程中,应站在整体角度,对交通动线进行科学规划,从而使商业区的人流、车流能够快速整合,保持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协调,更好地推动商业建筑的发展。

2.3环境角度

从环境角度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首先,弱化建筑。采取弱化建筑的方法,可以促进建筑、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融合。为了实现建筑的弱化,需要对室外中介空间、商业建筑屋顶进行变动,对屋顶、地面开展互逆设计。目前来说,主要是采取建筑地下化的方式,来对屋顶、地面进行互逆处理。现代商业建筑的使用人群,若是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接触地面,便会获得独特的感觉。而采取互逆设计,便能在商业建筑的内部建立自然界环境,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感受。在对建筑进行弱化处理的时候,可以应用平底互逆等形式。其次,模拟自然。绿色植物目前已经涉及到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接近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一个主要途径。绿色植物有着明显的生态性特征,可以给人的视觉带来冲击,有利于人体健康。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整合设计中,可以采取建立绿色屋顶的方法,来模拟自然。同时,在屋顶打造独特的景观,符合节约用地的要求,也有利于改善土地资源短缺的现象。此外,通过转变绿化方式,将屋顶当作主要的绿化场地,实现了绿色空间的有效延伸,使得现代商业建筑与绿色空间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最后,创造标志。创造标志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环境角度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可以使城市景观更具标志性。打造标志性建筑物、明确具体主题是创造标志的主要途径。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绿化设计、水景设计。但对于商業建筑中介空间景观设计来说,是否能够吸引人群的关注,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更好地吸引人群的关注,应对景观进行主题化设计,同时这也是创建城市标志性场所的一个有效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的整合设计,是推动现代商业建筑进一步发展、促进商业建筑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与重要前提。从空间、交通、环境三个角度对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进行整合设计,可以赋予现代商业建筑中介空间更多功能,提高现代商业建筑的吸引力,使现代商业建筑拥有更多活力,进而为现代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徐红军.商业建筑设计理念与控制措施探究[J].门窗,2019(23):144.

[2]毕波.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要点探讨[J].地产,2019(22):21.

[3]李耀宗.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与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9.

[4]吕晨阳.融合城市环境的现代商业建筑设计[J].中国住宅设施,2019(03):11-12.

作者简介:

李培民(371327198404242215),1984.

04-,男,山东人,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作者:李培民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 篇2: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形态的整合设计

1. 引言

整合是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各种城市要素内在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种功能的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城市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态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强调把建筑基地作为设计的内容,贯穿商业建筑单体与城市的整合设计。整合设计在目标上强调城市形态的有机性,实现城市形态的多元价值,实现城市形态优化、互补、效率最大化;在方法上寻求多种功能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不同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协调运作,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打破既有模式,产生新的城市形态,使各种功能得到相互促进;在操作上注重于现有城市构成要素的关联性,使城市各种要素得到良性衔接。整合的核心是为了达到城市形态的综合有机性,使城市形态得到协调发展,在发挥各自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形态要素间的效益也得到高度综合与发展。

2. 整合交通环境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形态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在一起,研究外部空间需要联系城市交通。当代很多商业建筑处于城市中心地段,城市功能较为复杂,交通、环境压力大。为了建立有效秩序的城市形态.保证商业建筑外部空间的连续,流动和整体,增加其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必须对其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整合设计。通过与交通环境的整合,按照交通状况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来进行流线设计,努力确保顾客的出入方便、安全,确保空间形态的完整有序。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多种交通方式的整合带来的是外部空间的立体化,不同交通方式的叠加和交织,通过地上、地面、地下三个层次的整合给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带来了挑战。国内很多商业建筑设计与城市交通环境整合并没有创造良好的城市整体形态,而像日本很多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的完善结合,创造了积极的城市空间形态。如地铁的建设与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下层广场的结合,既提供了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又减弱了进入地下的感觉并增加了过渡的空间。整合的结果,必然优化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使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取得协调。

3. 整合城市空间结构

由于形成时代和地理条件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固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差异。形成于20世纪以前的城市,道路结构是以马车和步行者设计的,因此路网细密,对现在城市商业建筑,特别是大型商业建筑具有排斥性。基于现代生活需求的城市更新必然要求建筑、空间和路网尺度适当扩大,这样是合理的,也是发展的必然。问题的关键是更新,既不能全部继承,又不能全盘皆否。这就是要通过分析,以适当的保留为原则,确定商业建筑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使之能够成为周围城市的自然延伸。

对于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我们应当试图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1)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协调

在当代城市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和城市原有空间结构相协调。首先,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相容性、环境容量和建筑经济寿命等指标的影响,往往存在一种维持原有空间结构秩序化组成的趋向,使城市空间具有稳定性等特点。在进行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时只有和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协调,协调城市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才能使城市呈现高层次的协调统一。其次,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形成了城市独特的形象特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特征不仅具有时间的延续性,而且具有空间的连续性,因此在商业建筑设计时必须尊重城市的文脉,注重对城市原有空间形态的保护与延续。

(2)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对比

新颖而合理的形态将会使旧有的环境秩序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环境秩序的平衡,使城市真正成为生动而丰富的生活场所。这种对比关系符合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多样性原则,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城市环境,适合多样化的城市生活,使城市空间的层次更为丰富。

4. 整合城市意象

城市意象的整合与商业建筑所处的基地人文环境有关。一般来讲,商业建筑所处基地人文环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旧城区,另一类是城市中心区或城市新区。城市旧城区由于时代的变迁,形成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往往形成城市传统的意象。而城市中心区、新区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城市中心区、新区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也是城市新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延续城市传统意象

旧城改造变得越来越紧迫。旧城改造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开发商业项目增加其经济活力,以经济活力复兴旧城。因此,在城市旧城改造中,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应当对传统意象性空间形态予以保留并继续发挥作用,增加城市空间的历史人文价值。延续城市传统意象、体现地域特色也是一个寻找城市记忆、并与当代社会人们需求有机结合的过程。这里讲的城市记忆,就是人们对城市传统环境意象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

4.2 创造城市新意象

城市中心区或新区的大型商业建筑或建筑群,其外部宅间应该本着形成城市新意象为出发点,创造新的城市意象空间。从经济效益来讲,新的城市意象往往能吸引人们前去参观、体验,从而带动城市的旅游消费;从社会效益来讲,新的城市意象往往能形成城市都市景观,使城市开放空间丰富多彩,城市形象增值。东京新宿、香港中环、巴黎拉德方斯等等都建立起了自己城市特有的空间意象,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5. 整合自然环境

5.1 注重自然生态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要上升到要注重城市自然生态方面。在设计方面最优化的(是)解决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创造最为生态和美好的环境。应该全力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性,保护景观中的空气和水的质量,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外部空间的设计,不能割裂景观与基地环境的关系,要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价值,在利用的基础上做到保护自然要素,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尊重既存的自然因素,并尽量将自然因素有机地组织到外部空间中来。

5.2 结合自然环境

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按其主题因素有以下几种形式:1.外部空间与自然水体的结合形式。充分利用水资源,强化亲水景观的设计,也可以滨水布置一些商业功能,使滨水景观与人的活动取得互动;2.外部空间与城市绿地、树木等绿色景观的结合。通过绿化设计将外部空间渗透到城市绿地,形成整体性的空间环境;3.外部空间与自然地形特点进行地坪变化的处理。结合自然地形,挖掘其价值,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条件,合理布置外部空间功能,形成复合式、公园式的外部空间;4、外部空间中对自然材料、原始工艺的引入。这几种形式在实际创造与设计时,并非相互孤立、分割,而是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

6. 结语

强调商业建筑外部空间与城市形态的整合设计,整合是一种有效的城市设计手段。面对复杂的城市环境,商业建筑应该与城市交通环境、城市空间结构、城市意象、自然环境等方面去城市取得整合,使建筑与城市融为一体。

(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建筑规划设计室)

作者:易祖恩

整合设计建筑空间论文 篇3:

现代效度理论指导下的建筑空间效验研究

摘要 以现代效度理论为指导,将建筑空间中的各个体验作为分析因子,从多重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效验,寻求應用于空间效验的方法,得到一个评价建筑空间的方法和最佳设计准则。以便指导学生对建筑空间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出适合的建筑。

关键词 现代效度理论;空间效验;效验因子;效验方法

Study of Architectural Space Effica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odern Theory of Validity

ZHANG Jun 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6)

Key words Modern validity theory; Space efficacy; Efficacy factor; Methods for efficacy evaluation

效度是通过测试测量得到的精准和标准程度,用于心理学测量理论、语言测验以及医学鉴定。即使国内外研究者对效度的概念各持己见,存在着些许差异,但在其本质上已经共鸣:“效度是对其测量测验的事物本身所得到的结果评估”。笔者利用现代效度理论来研究建筑空间的效验,以现代效度理论为支撑原理,结合统计学、经济学、心理学和评价学多种学科综合对建筑空间效验,使之形成系统的、标准的效验体系[1]

1 现代效度理论

现代效度理论从其萌芽的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教育测试中对语言的测验应用较为广泛,在心理学和医疗领域的研究也多应用了现代效度理论。现代效度理论也经历了一段从萌芽到逐步成熟的发展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本形成了特征独特的理论观点。

1.1 现代效度理论的发展进程

19世纪末期效度理论初步形成,历代的研究者不断充实效度理论。它的发展不仅仅表明了测量理论本身的发展,而且体现了研究者科学、客观、严谨的态度和对准确性的要求,推进了效度理论的提升(图1)。

1.1.1 单一效标参考的效度观时期。

1898年Jastrow等研究者提出实施具体标准的效度理论,进而使用“可信度”的概念。1910年以“效标”作为系数的效度,1921年美国教育研究指导协会正式提出了“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到了它要测的东西”的效度定义,根据效度评定的时间不同提出了“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单一效标参考的效度观时期,是依照一个独立的评判价值标准的“效标”来对测验群体得出评分,并按照效标来进行参考的时期阶段[2]

1.1.2 种类繁盛的效度观时期。

在学者们不断研究的阶段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效度类型,如Guilford的因素型和实用型效度及Cronbach的逻辑分析和经验分析效度等。1954年美国心理学会(APA)将效度整理概括为:预测效度、共时效度、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在1966年将效度类型简化为 3种,其中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合并为效标关联效度[3]

1.1.3 整体效度观时期。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效度概念呈现出一元化多维度的趋势,综合种类繁多的效度观形成一个丰富而统一的效度概念。1989年 Messick将效度定义为:“效度是对经验证据和理论原理的一种整合的、可评估的判断,用以支持基于测验分数或其他形式评估所做出的推论及行为的准确性、适当性”。

1.2 现代效度理论的特征

现代效度理论在不断发展研究的领域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征:①效度主要影响的是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其作为理论支撑的证据,效度是对验证的过程使用的真确指导和结果产生合理性的说明,效度是一种理论支撑;②信度作为一种效度证据,并不是效度的唯一衡量标准,仅是支持效度的证据;③效度是一个整体概念;④效验需要收集证据证实和反复推敲的验证;⑤效验本身是一个评价的过程。

综上所述,现代效度理论从整个效验过程的角度研究,是一个不断评定、提出疑问、验证结果、收集证据和推断论证的动态螺旋反复的过程。现代效度理论不单纯是一个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强调效验的过程。现代效度理论不但将效度概念得以规范统一,而且使效度的内容更加有层次和深度,效验的过程更加一目了然,从而使得人们对效度的概念有了全方位的认识[4]

2 建筑空间效验因子

建筑空间效验因子用于效验建筑空间,而建筑是由空间构成的。空间不仅仅是单一的几何形体所围合的场所,是场所和在其场所内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每一栋建筑都由各个空间组成,若建筑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那么空间便是建筑的灵魂与细胞。不同的建筑空间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详尽地说,不同的建筑空间带给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种建筑都应选择适合人们的空间形式设计组合而成,充分考虑空间与行为者的关系,空间与空间的关系。

空间体验令建筑富有生命的律动感,解析空间的各种体验对现代建筑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从而更加丰富了建筑的感知力。在对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教学环节的指导中,通过这种方式,从感观和理性两方面来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从而可以通过这些因子对空间进行效验评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建筑空间[5]

2.1 感观因子

从人们的感观角度来效验建筑空间是对建筑空间的首要认知,感观因子是空间效验的第一因子。人们习惯于先入为主地从感观角度出发来评定一座建筑,以对建筑空间的感受来效验空间,对其做出认知评价。

2.1.1 视觉体验。

视觉也是一种视觉思维。对于空间体验得到的感受并非单一地来源于视觉,但是视觉有着一个很重要的优势:视觉是一种高度清晰明了的体验媒介。

人们首先是通过视觉体验观看一座建筑,选择建筑的形式和建筑外墙质感就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如2005年建成于克罗地亚的Medo Brundo幼儿园,其外墙体通过建筑材料质感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图2)。

2.1.2 听觉体验。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设计者设计建筑就如同创作一首乐谱一样,希望做出有韵律的建筑空间。在视觉体验中更多的是展示出客观感受,而在听觉体验中更能体现出主观的情感[6]

2.1.3 触觉体验。

触觉就是人体通过触摸所得到的感觉。人们详尽地研究和看待触觉时,狭义的解释为:包括整个身体而不仅仅是手之类触摸的器官,在人们观看和欣赏中也深藏着无意识的触摸;通过注视反映到大脑的中枢系统,大脑就会做出反馈,反映出物体的形式和表面(图3)。

2.1.4 嗅觉体验和味觉体验。

嗅觉是一种被遗忘的体验,能够唤起视觉的回忆。视觉与味觉可以以通感的方式相互转化。嗅觉和味觉可更好地与建筑空间相通相融[7]

2.2 理性因子

建筑空间效验中不仅存在着感观因子,同时有着理性因子。设计师可以从建筑造型和空间布局双重方向对建筑空间进行多元化效验。

2.2.1 建筑造型。

良好的建筑造型带给人们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是十分强大的,能够引起人们对建筑的关注,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也是十分震撼的。建筑造型上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形式与功能,一致性与变化,秩序,动态和静态的组织,地域文化与心理感受。

2.2.2 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从另一层面来讲是空间艺术性的体现,要求合理地组织空间,处理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空间布局中空间的形状取决于空间界面的处理,界面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空间的风格和内部意境有相应的变化。

学生在对空间效验中感知因子和理性因子的分析上,建立起对空间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强化空间与建筑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设计出优秀的建筑。图4指出了空间的合理性与效度指标的合理关联[8]

3 建筑空间效验方法

效验基本运用于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领域,在建筑学领域中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因此从中找到有效的检验建筑空间的基本方法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以上论述的现代效度理论和空间体验中的各个因素的研究,对两者的相关联性有了一定的认知。适合于建筑空间效验的方法,不仅依靠主观感性的体验感受效果分析,同样需要客观理性的空间数据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得到有效的结果,再对不同建筑空间形式进行检验。完善建筑空间效验理论,使学生的建筑创作和建筑设计有据可循,有理可依。

3.1 基于论证的效验

Kane在1992年提出了基于论证的效验方法,效驗论证是现代效度理论中对于提出标准分数而对标准分数的解释和使用提出更为完善的评价。

评判一个建筑空间的好与坏,创建一个建筑空间的效度标准。通过这个效度标准来判断建筑空间的合理性和其功能性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要建立这种效度标准,就要通过一个建筑空间的测试,这一测试作为一个框架结构来检验。

对于这种测试的准确与否,就要通过收集各种证据来论证,证明测试的可行性,让不同的人群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对建筑空间进行检验。针对建筑空间检验的证据,①调查问卷本身的证据:问卷本身的问题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由初步到深入的层次,每一道问题与下一问题之间的递进性,每道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等;②基于内部结构的证据,是对于调查测验的因素分析、多元分析等;③基于思考过程的证据,即建筑体验者对于同类型的建筑空间的相互比较;④基于测验后果的证据,研究相似测验者对待同一空间、同一效验问题的结果是否相同。

针对同一建筑空间进行问卷调查;对此问卷按照年龄阶段和性别给出了不同的数据。调查显示,年龄层次、性别差异对建筑空间效验程度的结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综合上述测验证据,可证实这种测验效果对空间的效验是有效的。基于论证的效验方法为评价空间和相关教学提出一个有效的指导方式,通过收集充足证据和资料评定出适合人群并符合设计任务书的最良建筑(图5)。

3.2 基于证据的社会认知效验

Weir在2005年提出了对于语言考试中的社会认知框架。“社会认知”是效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在对社会认知上从社会角度思考并做出认知了解。Weir主张:“效验就是收集效度证据的过程,而对证据的可行性要从环境、认知、评分、效标关联和后果这些方面考虑。”环境效度是指测试过程中的体验人员代表性是否全面;认知效度是指所完成的体验和认知过程是否有关;评分效度是在大量测验中得到的一个衡量建筑空间体验好坏的标准,是否能够相信这一标准的可信度;效标关联效度解决的是除了体验感受之外,还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间效验方法;后果效度包括宏观的后果和微观的后果,其证据来自3个方面:区分性效度、反拨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在效验空间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关联。

效验的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证明过程,无论是基于论证的效验方法,还是基于证据的社会认知效验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证据和论证过程。从这个观点看来,现代理论下关于建筑空间效验的方法,如同在法庭上,经过举证、论证和质证反复的验证过程,经过搜集证据和论证过程中的观点,来判定罪名是否成立(图6)[9]

3.3 基于感性的空间效验

感性空间效验就是不通过任何量化方法和模型分析方法的效验方法。感性空间效验是通过体验者的主观意识为主导的分析方法,充分体现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体验者在精神和物质上对空间的感受,无论是对空间的感知、空间本身的尺度和空间所产生的意境,还是空间秩序中的轴线、空间与空间的构成关系和空间之间的排序,都是感性的空间效验内容。

体验者在空间中作为对空间效验的测验者和决定者,通过对空间的认知在心理层次上产生感知来验证空间的优劣。空间效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反复的动态过程,概括为两种感性的空间效验方法:①运用图示的语言来将动态的空间呈现出来,供体验者分析,将感性的体验通过图示的方法体现出来,感性的主观体验和理性的图示语言相结合,以理性为基础的感性方法。图7是《北京市公租房室内标准化和产业化体系研究》中对卫生间空间的感受图示法,分解了体验者在卫生间所需的空间活动体验。通过图示语言表达了感知的体验,从而直截了当地表示出基于感性的空间效验方法。

②通过对建筑空间的具体测量和现状照片的采集,以归纳法、对比法解析人们在此空间中所产生的情感,空间对人的影响,及人在空间活动中的心理等方面,并分析空间。图8为意大利建筑师Romano Adolini设计的3个家庭的住宅,以大量的现状照片可以体会到空间的尺度、空间带给人的感受及和人的关系等。

采用对建筑的空间测量和照片的形式来让体验者对建筑空间效验;可对空间的颜色等多个因素做出效验结果。在建筑空间中色彩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不同功能性质的空间,其所用的色彩是不同的;而且运用不同的色彩带给同一空间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只有最佳的色彩匹配到合适的空间中,方

可设计出适合人群的理想空间。色彩也有着独立的学科研究,虽然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有所差异,但色彩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属性。面积较大的空间选择浅色,这样可以避免大空间给人带来的空旷感;而面积相对小的空间适当选择较深的色彩,能够避免压迫感;而对于棱角分明的空间选择浅色,可加强视觉的柔和度和舒适感。图9为温州华润“万象城”售楼处,采用浅色带给人们舒适而温馨的感观效果,夜间运用暖色而柔和的灯光使得售楼处的整体空间如同在水中座落的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

3.4 基于数字量化的空间效验

基于数字量化的空间效验方法,就是在鉴定建筑空间上,将建筑空间的平面、立面及剖面运用数字搜集、类别区分的方法进行整合和研究的过程。数字量化的空间效验方法是指运用数学、分析软件,以客观的角度理性地分析空间,并除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外,不夹杂任何主观感性分析意识。

对于学生设计者而言,要对调研的建筑空间采取现场参观、标准测量的方式,如图10所示,对空间的数据、比例尺度、空间的形态、空间布局、空间的围合尺度等数据进行了解分析,是对空间的一项基本的量化认识,对进一步的建筑功能布局和建筑尺度设计起到一个基础铺垫作用。另外学生设计者以使用者的身份去评价建筑空间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意识。

数字量化的空间效验要从空间的本身入手,而一栋建筑由很多形式的不同功能空间组成,寻求适合空间功能的正确效验方法尤为重要。在设计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整座建筑分解,使整体建筑的每个建筑空间变成独立的体块,并标明每个体块的实用功能和性质。根据建筑规范、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这些理论知识来效验其空间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让体验者独立地体验各个体块空间,并完成体验调查。

正所谓内容决定形式,在建筑中体现为空间功能决定空间的尺度,空间功能性对空间的大小容量在建筑规范中都有着严格而适当的规定。如:在基本住宅中卧室的面积大约规定在15~20 m2,而一个容纳50人的教室的最小面积则是50 m2,教室的面积约为卧室面积的3倍;一个拥有1 000坐席的剧院,其面积大约为750 m2,这个面积是卧室的50倍,是教室的15倍。

效验空间的尺度要基于建筑的功能,首先区分功能,其次根据功能再效验空间的尺度是否合理,进而分析空间。空间的尺度效验概括为两个角度:空间大小的效验;内部空间尺度分隔的效验。

对于空间大小的数字化分析,将空间分解根据功能体块化,体验者对体块化的各个空间的尺度经过分析得到有效的评价数据。在同一栋建筑内对于不同用途的空间,其空间尺度是有着明显差异的。以住宅为例,主卧室是家中重要的休息空间,根据需要尺度最大;起居室在住宅中是一家人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尺度相对来说比较大;餐厅也是一家人集中的地方,但是功能僅供就餐时使用,因此较起居室小;书房、厨房、卫生间一般情况下容纳和适用的人数也是少数,其对应尺度满足建筑规范、可容纳设备设施和提供人们基本活动即可(图11,图中每个方块为1 m2)。

4 结语

建筑空间效验中,对建筑空间效验方法的影响因素均是多方面的。建筑空间效验就是一项多样性、复杂性极强的问题,要充分解决这个复杂问题,就要将问题由复杂转化为简单,逐一突破组成复杂问题的简单问题。从搜集证据的方式到论证建筑空间的优劣性,从感性的体验分析到理性的数据量化分析,从建筑体块化到建筑数字化,多重分析多方面效验空间带给人们的感受。建筑设计就如同解决一个“黑箱”问题,在“黑箱”中寻求最好的方法,设计出最佳最优的建筑方案,打造适合使用者的空间。在教学中指导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学生运用上述方法作为设计中的理论之一,解决设计这项复杂的“黑箱”问题,设计出好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张厚粲.效度概念演进及其新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1):2-4.

[2] WEIR C J.Language Testing and Validation[M].Palgrave:Macmillan,2005:43-215.

[3] KAMIS A,K KAHN B.Synthesizing Huber’s Problem Solving and Kolb’s Learning Cycle:A Balance Approach to Technic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2009,20(1):99-112.

[4] 李桦,宋兵,张文丽.北京市公租房室内标准化和产业化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13(4):92-99.

[5] 刘丽.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与组合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6] 比尔·希列尔,克里斯·斯塔茨.空间句法的新方法[J].世界建筑,2005(1).

[7] 韩静.对当代建筑策划方法论的研析与思考[D].北京:清华大学,2005.

[8] 刘芳,苗阳.建筑空间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9] 毛白滔.建筑空间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张军 殷青 衣博

上一篇:化学实验先后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民族文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