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2024-04-13

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精选12篇)

篇1: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在我国,对旧建筑的改造也正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缩短工期和对城市肌理的延续等方面的益处,使得改造项目倍受市场的欢迎与重视。

一、旧建筑改造设计模式

旧建筑改造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创意产业园、艺术中心,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当推北京原国营 798 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改造的大山子艺术区。二是博物馆,如成都利用旧厂房改造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三是改造为其它用途,如上海利用旧厂房改造的哈雷酒吧,北京利用旧仓库改造的藏酷酒吧等等。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一起步就呈现出成片改造利用的特点,单体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案例比较少,由此可见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比较强调规模效应,比较注重改造利用的投入产出。

二、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手法

1、尊重既有的室内空间

所谓尊重既有的室内空间指的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应该是一种新旧整合的过程,需在保留原有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使用功能的同时,对需要改造利用的室内空间,通过设计使利用效率最大化。

2、空间功能转换

利用旧建筑的原有空间,改变原来的使用功能。实现对原有建筑空间的动态保存。保留旧建筑的原有结构体系,更新旧建筑内部设备和陈旧的设施,改造成具有现代设施的旅馆、艺术馆、博物馆等。

3、空间的重新组织

根据新的使用功能,对原有的大空间进行水平或者垂直的划分,形成若干小空间,然后再投入使用。主要适用于大空间的工业建筑,火车站,仓库和废弃的海濱码头。内部空间高大的建筑,可采用内部垂直分层的方法将空间划分为高度合适的若干层空间,可以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造成空间的对比,形成丰富的室内空间层次。

在旧建筑的再利用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建筑空间需要重新进行合并与划分。合并与划分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

(1)垂直方向的划分

垂直方向主要针对楼层的划分——地板与天花的位置进行变动。空间的合并可以提供更大容积,形成更为壮观的`空间效果,提供更大的使用灵活性;空间的划分可以减小空间,提高空间使用的效率。

(2)水平方向的划分

水平方向的空间划分与合并主要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改变墙体状态和位置,其目的也在于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或适应新的功能需要。

它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绝对分隔:以承重墙体或轻质隔断全部分隔,这种方式有良好的遮挡视线和隔声效果。

②.局部分隔:空间以不到天花或墙面的割断进行分隔,使得建筑内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联系。

4、空间扩充

(1)插入新空间

新的功能必然会对旧的室内空间提出新的要求,有时就需要在原有的旧建筑之间加建新的功能空间。插入的新空间中最常见的空间有:楼梯、走廊、门厅和中庭等。

(2)扩建改造

根据新的功能对室内空间的要求,在原建筑的室内上方或室内中间加建新的功能空间。由于局部加建的部分涉及整个建筑物受力的变化,首先需要对整个建筑的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对局部加建给整个建筑物受力影响进行精确计算,局部加建不会对原建筑带来危险时,才能采取相应的加建措施进行加建。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者与原建筑关系密切的空间范围内,对原建筑结构适当的扩建、加建,使新旧建筑形成一个整体。扩建改造可以通过垂直加建和水平加建的方法使建筑本体满足新使用功能。

(1)垂直加建

a) 顶层加建

顶层加建常见于住宅改建中最常见的方式。在沿街建筑的改造中,设计师应当考虑街道的景观视线,控制加建层的高度,将屋顶沿原建筑的边缘后退,避开行人的视线,以免新建体量由于分格不同而给原街道景观带来的负面影响。

b) 地下层加建

向地下要空间往往是解决许多问题的好选择。法国卢浮宫的改造就充分的利用地下空间建立交通中心,缩短冗长的参观流线,解决交通问题;在地下空间内布置图书馆、商店、餐厅、视听室和停车场等,圆满解决了原卢浮宫展览馆面积不足现代化功能无法实现的历史遗留问题。地下要空间的拓展令卢浮宫重获新生,再次成为巴黎的文化标志。

(2)水平加建

水平加建对旧建筑结构影响较小,技术上也较垂直加建更为容易,因此是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改造方法。

a) 周边式加建

周边式扩建要求在原建筑周边有较大空间,无须对原有建筑做大改动的情况下,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b) 分离式加建

分离式扩建是在原建筑与扩建部分之间留一定的空间距离,围合出庭院或广场,既能缓解新旧建筑之间的冲突,又能提供休憩,观赏的场所,加强新与旧之间的联系。给原建筑添加了一个新外衣,从而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建筑。设计师将原建筑和新建顶棚的中间空间作为工程的重点,庞大的水平空间改变了原有的建筑的内外概念。

5、空间整合

在原有空间基础上对空间形态、内部组织结构、室内路径的二次塑造,改造力度较大。旧工业建筑室内空间的改建中,由于旧建筑室内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使用需求,所以很大一部分是重新进行合并划分的。建筑设计师在了解了使用者的目的及要求后,对原有的室内空间重新规划设计,在充分考虑承重等结构因素后,适当改变内部墙体的位置及状态,达到提高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满足新功能要求的目的。

对内院进行改造,增加采光屋顶使内院转化为中庭,可以增加新的服务功能,解决内部交通

组织以及采光和通风等问题,改善内部空间效果。

[1] 鲍家声,龚蓉芬.旧建筑,新生命——建筑再利用思与行[J].建筑师,90 期

[2] 布莱思·劳森著,杨青娟等译.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陈易.室内设计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

[4] 陈宇著.建筑归来——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精品案例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篇2: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1.方案设计——重视结构专业共同参与

在方案设计阶段,新建项目一般都是以建筑专业为龙头,结构和安装专业主要是以配合方式参与;而旧建筑改造项目则需要建筑、结构专业共同主导,参与方案设计。除了关注常规项目的总平布置、功能分区、立面造型等方面,还应强调以下两点:

1)进行建筑保留价值评价。旧建筑改造项目可以是一个建筑群,也可以是单一建筑体。针对建筑群的评价比较好理解,也就是确认保留建筑和拆除建筑;而针对单一建筑体,则需要对建筑构件进行分项评估,例如屋面、墙面、楼板、外窗门等。为了能够准确评估建筑的保留价值,需要根据项目的性质不同,提炼出项目的关注要点,并以此为基准,进行综合评定。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设计师分别以建筑历史意义、建筑布局、建筑立面、结构安全、改造后使用性质五个方面作为评估要素,对项目建筑进行分类:

①无保留价值需拆除建筑

②有保留价值但需进行立面改造建筑、

③有保留价值且具有特定历史感建筑

④新建建筑,从而使得项目理性地看待旧建筑保留与改造这一难题。

2)进行建筑改造方案评估。针对保留建筑的改造,一般分为:功能改扩建、立面维护或改造、结构修补或加固三大类。建议在此阶段,认真分析前期收集的资料,会同结构工程师,理清旧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结构主体的改动,以最大限度得发挥旧建筑的剩余价值,同时便于工期和投资的控制;例如在“成都东郊记忆”项目中,有大量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排架厂房,这类建筑体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楼面板,设计师在进行竖向交通改造的时候,通过分析楼面板的分布方式,整体拆除一块或几块楼面板,利用该空间布置楼梯或者电梯;同时,为增设的楼、电梯建立独立的结构体系,减少对原有结构主体的负担和影响,从而大量地简化设计和施工难度。

3)进行结构加固措施的评估。因为旧建筑的建设标准往往低于国家现行规范,特别是针对抗震措施、竖向承载力的要求,往往会成为后期结构加固设计的重点。以“东郊记忆”为例,针对砌体结构,大多使用年限已较久远,采取增设构造柱及圈梁的措施,提高结构延性;对于排架结构,主要的抗震措施是补足屋面桁架支撑系统和柱间支撑系统,又或增设耗能支撑、连接梁等,以恢复双向抗侧力体系,保证其抗震能力。而本工程在方案设计阶段对该项设计的预判不足,致使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反复对建筑立面及平面功能进行调整,对业主的方案决策造成重大困扰。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需要提前评估结构加固措施,并将其纳入建筑方案统一考虑。

2.施工图设计——重视实施细则

1)进行详细复勘。部分改造项目在正式启动改造前,仍处于停产或在用状态,需要进行物资的拆除和搬运,在其过程中往往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二次损坏。同时为配合施工图设计深度,需要对建筑体进行详细测绘,本次测绘重点主要放在建筑和结构的精确测绘上。除满足常规的平、立测绘以外,还应根据设计师要求增加室内天、地、墙主体材料及饰面做法,门、窗、洞口的准确定位、材质,重要节点的构造做法,并适当增加结构主体抽查的鉴定范围(规范规定为XXX,建议根据项目情况事先也业主约定)。详细复勘在个施工图设计中极为重要,即是快速、准确设计的依据,又能有效避免后期现场变更,因此必须坚定执行。2)明确保护措施。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设计师往往会针对某些具有特定价值的元素进行保留,比如墙体上的大字标、架空管廊、大型罐体、总平植被等等,需要在施工图设计时,需要增设专篇,明确指出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3)增绘拆除设计。在旧建筑改造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局部拆除,包括墙体、楼板、不需要保留的饰面层、结构加固时需破除的.部位等等,施工图设计中,应增设专篇,明确指出拆除范围和拆除措施。

3.施工配合——重视现场跟踪

1)加强施工交底。不管是新建还是改造项目,施工交底和图纸会审都是不可缺少的项目。而与新建项目不同的是,旧建筑改造项目交底更加注重施工工序和施工细则的沟通,应确保信息直接传达到施工班组,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加强现场签认。在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因数,因此应在现场委派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设计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业主代表,及时跟进现场情况,对突发状况作出及时、有效地应对措施,并及时做好记录和现场签认工作,避免后期结算风险。

4.结语

篇3:旧建筑与现代空间共存设计研究

近几年, 北京的旧城改造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北京的胡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跟大众说“再见”。同样, 广东的岭南风格商业街骑楼也在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变为“稀世珍宝”。就连见证了福州的繁荣与兴衰的中国古现代历史闻名遐迩的“老三坊七巷”建筑群也免不了消失在福州市仓山区旧城改造的浪潮中的命运, 九年后的今天, “老三坊七巷”只能以口传的形式给后代以美好的遐想。

以上事件的发生在中国屡见不鲜, 很多具有古老文化气息的古城在我国旧城改造的巨浪中沉没不见。当我们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环境的美好愿景出发时, 却发现拆掉旧城建新城的代价是沉重的, 旧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各地的历史在旧城消失的同时也消失不见。当地居民对新城只有陌生和空虚的感受, 旧城改造带来的“后遗症”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推倒旧城全建新城不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对此, 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应该对旧城进行适应性改造, 而不是全部改造, 因为将古建筑向世人传达的精神和现代化生活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旧建筑中旧有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结合的意义

(一) “点”式改造———建筑单体的重生

仅就建筑个体来说, 结合新旧材料定会给那些旧建筑注入新鲜血液, 那些老的饱经风霜洗刷至破烂不堪的旧建筑与崭新的现代化建筑交错搭建, 会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的衬托下得以继续传承, 从而饱人眼福, 也会让古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文化寓意和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浦边镇太郎的纺织厂改造为观光旅馆和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毛纺厂改造为商店、餐饮设施, 到伯纳德·曲米的法国弗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等这些都是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非常经典的例子, 这些都说明了新旧材料的结合将造成新的局面。

(二) “线”性改造———历史街区的再现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具有历史文化感厚重的街区, 它们通过特色的视觉享受达到维持城市魅力与吸引力的目的, 这些街区的外表形象和城市功能都和整座城市的兴衰紧密相连, 由于这些街区大部分是位于整个城市的中心地带, 因此它们的再现意味着整座城市的振兴。

旧建筑身担组成历史街区的重任, 它们既可以被认为是活的, 又可以被认为是死的。当它们所维持和依靠的特有生活形态继续传承时, 就是活着的;当它们所承载和无法离开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时, 就是死的, 所以维护历史古老建筑和文化街区主要靠延续、再生、保护他们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 使街区生活的脉搏持续跳动。

(三) “面”式改造———城市环境的丰富

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的实质就是其社会生命的再生, 就是将旧建筑融入社会生活中并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城市作为社会活动发生的物质环境, 必然受到改造后旧建筑的影响, 形成积极活跃的城市环境, 带来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简·雅各布斯认为旧建筑是促进城市多样化的条件之一。我们应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 随着城市多样化理念的推行, 现代化的密集型城市模式替代了单一化的城市模式, 使城市功能多样化, 并消除了单一化带来的白昼差异的弊端, 强调人流的融合穿插。

三、实现旧建筑适应现代化的具体形式

(一) 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

旧建筑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主要有三种方式:

1. 保留原有建筑形式

原真性作为非文物建筑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 深深地影响建筑的设计类型。针对此类建筑的改造再利用, 主要有以下两种改造方式:一是修旧如新, 就是翻新非文物建筑, 通过材料重新将建筑物打造成兴建时的样子, 以此展现旧建筑建成时期的面貌;二是修旧如旧, 即按照原建筑经历长久岁月磨砺展现出的肌理特征进行修补。

2. 新旧材料并存

即通过设计使旧建筑中的旧有材料与运用的新材料同时并存于旧建筑中, 相互映衬对比。旧材料与现代新材料的差别很大, 它们在肌理质感、色泽表现及感官感受上大相径庭, 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将旧建筑衬托得尤为珍贵难得, 而且将文化的内涵从旧建筑中彻底挥散出来, 别具风情。

3. 新材料的整体性运用改造

此类改造再利用以塑造全新的建筑形象为目的, 通过现代材料对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 使旧建筑作为一个物质承载基础, 通过改造使旧建筑以崭新的建筑形象出现。

(二) 增扩建的现代设计

增扩建的现代设计有三种实现方式:

1. 包容性增建

这种改造就像在一座新建的花园里面将原有的花草搬进去组建, 或是在原有草木中再添入新的盆景一样, 以新旧不同的立体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在建筑学上也是这样, 如果按这种思维改造, 一种全新的但不失以前风格的建筑会令人眼前一新。它们或干净整洁, 或富有空间感, 这些都有益于旧建筑的成功转型。这主要包括旧建筑的外部改造方式和内部改造方式。

2. 新空间的置入

新空间的置入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旧建筑增扩建改造方式, 即在旧建筑肌体中插入新的功能空间单元以发挥旧建筑的使用功能。这种置入可分为两种:一是功能性置入, 旧建筑对于新功能的需求往往通过增建满足, 以此创造新的附加值, 比如增加自然采光空间, 提供室内与旧建筑之间的视觉交流等;二是非功能性置入, 即在旧建筑改造中置入的空间并没有实际功能作用, 只具有装饰性美化的功能, 从而对环境进行优化及延续地方文脉。

3. 平行并列

这种改造模式是指原有建筑用地有空余空间, 而新建筑又不能顺利地挤进去时, 在空余地上并排建起新式建筑, 用新旧结合的方式恰到好处, 不分主次、差别。通过这种形式发挥新型功能的要求, 这种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之前空间体验的限制, 进而在空间和层次处理上更灵活, 成为当今旧建筑增建扩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 外部空间的现代设计

1. 外部交通空间的设计

有效畅通的交通空间能够增强旧建筑的适应性, 提高利用效率, 也是旧建筑外部环境改造的基础, 如今许多实际案例都是通过一定量的旧建筑拆除或治理来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和更大的停车场所, 以保证消防和运输的畅通无阻, 使现代化社会生活不受旧建筑的影响, 这些将提高旧建筑的使用质量。

2. 对旧建筑外功能空间的设计

对旧建筑进行多样化功能置换后, 博物馆、商业餐厅、公路和公寓等外部功能空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地人们的感受, 其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改造工程的影响也不同凡响, 所以有必要创造出有特色的、设施齐全的外功能空间,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整个旧建筑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绿油油的草坪、碧波荡漾的池塘、活泼热闹的公共娱乐场所及能缓解旅途疲劳的座椅, 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旧建筑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快生活节奏的脚步中。

3. 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

旧建筑环境的外部空间改进应该与旧建筑的气质相吻合, 从而使整个外部环境空间与旧建筑格调一致, 展现时代的特殊美感, 使旧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更为清晰、纯净。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切萨诺·马尔代诺的阿莱赛宫外部空间修复, 使我们在现代的质感气息里也能感受到到旧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古典浪漫情怀。

(四) 旧建筑内的现代设计

1. 内部空间功能的改善

这种改造形式是在原来的内部空间和功能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的旧建筑改造, 基本上是在没有改变原有建筑布局的情况下做出的小幅空间功能安排调整, 期望以最小的改造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好比一个音乐工作室由以前废弃的工厂改造而成, 它就是通过最简洁直接的方式重新置换出新的空间功能。

2. 空间组织的重构

通过独特的手法和奇异的风格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改造, 对空间、材料、采光的调整可以换来一座生机蓬勃的旧建筑, 这种重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化整为零, 即在大空间中分割成许多小空间。建筑中心设置成一个敞开式的院子, 然后在其周围增加一些夹层、隔板, 并与电梯、楼梯间隔分布, 这些手段都能成为划分整体大空间的有效手段, 为新功能的使用提供基础;二是联零为整, 即通过对旧建筑原有小空间进行改造, 使旧建筑的零碎小空间在一定形式的调整下转变为符合现实功用的整体空间, 并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复合, 从而获得空间的连续性。拆除墙体、楼板梁柱, 甚至建筑体块都是形成整体空间的方法, 这使旧建筑实现功能转换成为可能。

四、现代设计对于旧建筑的整合策略

(一) 对传统形式的借鉴

这种借鉴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传统模式的直接模拟。借鉴历史建筑的模型和构造, 融合新旧建筑以达到独特的意境, 西班牙圣家族教堂建筑的设计特点就是这种设计策略的体现;二是抽象和提炼, 传统的设计形式经过时光的重重洗礼及人们不断的审美考验, 仍旧被当成经典, 受众人追捧。这些形式也为设计师青睐并经常被运用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这些从旧建筑模型中抽取提炼的元素往往能在建筑改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新旧建筑密切结合起来。比如世界上与众不同的悉尼歌剧院贝壳型的屋顶就是通过对传统形式的借鉴和创新中得到的至美形体。

(二) 新元素对旧元素的延续

1. 比例秩序的延续

现代材料无论是在立面上或者空间体块上与旧建筑原有比例秩序都有呼应, 都能在视觉及感观中达到和谐一致的整体效果, 这种延续是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自然过渡, 新旧元素既有明显的区别, 又有机地结合, 相互映衬, 完美融合, 比如德国Duisburg的库柏斯穆里博物馆改造。

2. 体量与尺度的延续

体量与尺度能对建筑进行量的恒定, 并区分建筑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表现的侧重点, 从不同的空间范围反映建筑中的量, 包括形的长短、宽窄、容积等, 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注重这些要素与原有旧建筑的呼应、统一, 便能使新元素和旧建筑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就像俄罗斯军械工厂改造成的各种工作室与周边商店、餐馆、酒吧学校及俄罗斯设计中心等特色化建筑实现了良好的统一。

3. 色彩的延续

色彩作为物质表现的一种特征呈现, 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旧建筑改造再利用, 新建筑模仿旧建筑的色彩, 新材料的使用在体现出现代感的同时又融入旧有的建筑风格。比如北京正东创意产业园区内蒸汽锅炉的加建。

(三) 新旧元素的对比

1. 形态构图的对比

建筑空间形态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系统具有复杂的构型元素, 比如界面、形体和空间关系。作为旧建筑改造中增置的新空间, 它与旧建筑界面上的明确限定, 形体的完全不同, 空间关系的彻底异化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存在, 激发活跃旧建筑的生命体状态。比如法国建筑师C.A.布鲁诺设计的利茨坦伯格古堡修复和扩建工程。

2. 材质质感的对比

在旧建筑改造中, 加入现代材料, 从而实现旧建筑的成功改造。这种方法可以形成现代材料和旧有建筑材料的质感对比, 而这种人为创造出的特殊对比, 也是旧建筑改造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承接的深圳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改造规划, 将旧厂房的砖墙与钢材这两种有着明显质感对比的材料进行完美融合, 形成粗糙和精致的对比, 厚重与轻盈的对比, 暗淡与闪耀的对比, 从而唤醒该工业区逝去的活力。这种材质比较的方法被当代设计师经常用在旧建筑改造中, 他们希望凭借这种手段达到旧建筑复兴的最佳效果。武汉市的昙华林艺术街的改造实践, 旧民房的石板墙与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两种截然不同风格材料的大量结合, 在艳丽与素雅的对比、喧闹和安静的对比、沉淀和轻浮的对比中使一座古城生机再现, 创造了城市再生的契机。

3. 色彩感受的对比

在材料感受的各个控制要素中, 色彩是非常独特的, 它通常给人最直接强烈的表达, 让人印象深刻, 而这种深刻又以色彩的特性为基础, 如红、黄、橙可增强材料在视觉上的温暖感, 而蓝、绿、紫则赋予材料沉静感, 这些缤纷的色彩在与旧建筑肌体的对比下, 能产生别样的蓬勃生机, 比如前拉斯帕尔马斯工厂大楼电梯井顶部的扩建工程。

五、结语

旧建筑不仅是记载历史文化的载体, 还是会说话的, 只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改造方式让其完美地融入现代社会文明中, 那么旧建筑所蕴藏和积淀的巨大价值将服务于现代社会, 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将在这股新鲜活力的注入下健康飞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 高锐.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特性[J].建筑与文化, 2012, (8) .

[2]郑勇.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27) .

[3]李智.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9.

[4]倪韬.城市建设发展与建筑改造[J].华中建筑, 2011, 29 (3) .

[5]张楠楠, 卢乔渝.建构视野下旧建筑改造中材料的还原与创造性表达[J].现代物业, 2013, (3) .

篇4: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旧工业建筑,属于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业时代拔地而起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文明的发展,拥有多种复合资源及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中潜在的可再生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以上众多的历史价值和物质价值,对历史物证资料的保留也是难得可贵。因此,保护、改造与在利用旧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在保留旧厂房原有建筑外观基本不变,但已失去生产功能的情况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再利用,从环境艺术角度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厂房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和生命力,以实现旧建筑厂房的再利用等相关问题。

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发生变化,大量旧工业建筑面临停产的局面,处于闲置和衰退的状态。近几年来,受到国外对旧厂房大量闲置空间的改造与利用的启发,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功能更新成为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不过,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时代来临的较晚,城市化进程也相对落后,对于旧厂房的改造也仅处于自发阶段,不够成熟。但是,在经历了一些以艺术家或者商人为代表进行设计的“非规划性的野生风景”形式后,许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后带来了很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用途,同时还可以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为此,人们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利用这一实践研究的重视程度极大提高,发展方式已由自发实施改造上升为自上而下全面系统规划、设计和运作的过程。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利用的概念界定

1.改造和利用

改造的意义:一是指另制、重制;其二是指另外选择。利用是指:再次开发物质文化资源为当代或者未来社会的需求服务。

改造再利用就是在重建和复兴的基础上对旧厂房进行再次设计,它并不是简单的对其进行修补,而是赋予原建筑质的提高和量的强化从而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2.旧工业厂房的自身条件对改造方向的决定性

旧工业建筑包括历史性工业建筑和非历史性工业建筑两个方面,历史性工业建筑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其物质价值是其主导特性与改造方向。

①历史性工业建筑

旧工业建筑是历史的见证,是工业发展史的记载,充满了历史的记忆,而这些工业历史的美丽记忆是文化和民俗传统的传承。因此在改造中,我们将保留这些工业痕迹,不对其进行过多装饰,因地制宜,从当地取材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从而将其具有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情感认同作用发挥出来。在室内的空间改造方向,可改造为主题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或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等方向。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尽可能保留原貌,更新功能,采用新旧共存的手法让旧厂房的原有空间属性与新功能融为一体,产生工业时代历史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承载着时代变迁和城市文脉发展的精神,让人们不再通过大脑来进行回忆,而是通过对建筑遗址改造再利用继续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感触。

②非历史性工业建筑

非历史性工业建筑并非没有历史,相对较历史性工业建筑而言,只是在某个旧工业建筑或者地域环境,所具有的历史性和文化性少些而已。对于这类建筑的改造一般会利用结构,进行全面改造。例如,在建筑的外观的改造上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明确建筑风格,使其具有时代感。在室内的空间的改造上,可以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中心、展示空间、商用办公空间或休闲娱乐空间等方向。最终在明确改造方向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室内空间功能,使改造后的建筑符合使用功能的要求。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与再利用的设计方法探析

1.尊重旧址,因地制宜:打破旧厂房本身的规则形态,在不改变内部结构的同时进行新的功能区域划分,最大程度的保留旧厂房的结构体系和氛围。赋予它更多的空间穿插和层次的错落感,使整个空间更具有设计感。

2.材质的运用:通过对材质肌理的运用、色感和原建筑的材质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融为一体,从而产生强烈的空间效果。在旧厂房改造中运用的最原始的材质来引导空间设计。例如在方案的设计中,墙面可选用的材质主要有:青砖、原始墙砖、以及素混凝土墙面,在素混凝土墙面中利用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同时圆孔更好的起到了通风换气的效果。

3.绿化的运用:即通过适当的绿化,掩盖原有建筑结构的破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通过室内植物的运用,不仅能起到绿色环保的效果,而且可以体验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例如我们会在个别空间引入绿色植物到墙面上,给原始破旧的砖墙增添一抹绿意,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使室内环境生机勃勃,也是一种很好的

墙面装饰。

4.灯光的处理:灯光效果是室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材质与灯光的对比或融合创造出新的意境。例如在室内空间中对绿色景观的设计,使用LED轨道射灯来进行重点照明,运用灯光来营造情景照明的效果,烘托整个小景的艺术氛围。

5.小景观、小空间的创造:在旧建筑空间改造中,注重空间品质追求,在空间入口或转角处的小空间来进行小景设计,营造充满艺术品质的氛围。

6.室内空间结构的打造:介于旧厂房的空间大多是开阔的空间,尺度较大,因此在本次方案设计中通过对大空间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巧妙的分割,打造夹层,形成多变、趣味的空间,使空间更有层次感更强。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与再利用是一个复杂和繁琐的系统工程,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综合考虑室内外空间环境各个方面的设计,并对空间改造与再利用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在立足我国当前国情和保护有历史价值旧工业建筑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和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改造设计方法,从而赋予旧工业建筑更多个性化的功能特征和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篇5:旧建筑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一步提高,而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城市的建设问题关乎着各项城市的发展的整体风貌问题,所以我们要重视起城市建设方面的发展规划。老城区的旧路改造工程就是城市建设和规划实现中的重要一步。文章主要就是对老城区的旧路改造工程的问题做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尤其是针对地下管线的铺设问题做一定的深入探讨。文章主要从老城区旧路改造工程地下管线布设发展的形势、设计相关的具体内容、所坚持的基本原则、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和困难等方面的进行阐述,进一步分析老城区旧路改造工程地下管线布设的具体内容。

篇6:旧建筑改造任务书

建筑与艺术学院

一、设计题目

对原有旧厂房进行改建和扩建,在保留历史记忆、延续场所精神的同时满足全新的功能要求,并且最大限度地保持建筑内外原有型制,保留结构、构造特征和部分机器设备,展现工业文明痕迹与历程。

二、选题背景

1.选题意义: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一座原本废弃的建筑,因为艺术和创意而焕发未曾有过的青春与生命力,这种例子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美国纽约的“SOHO”区原本是一个废弃的旧仓库区,一些艺术家看中它租金低廉,纷纷入驻开办工作室,渐渐有画廊、时尚商店跟着进入,现在这里已成为美国现代艺术的代名词。如今,北京有“798”、宋庄,上海有泰康路,昆明有创库,利用这些老厂房形成的文化聚集区,进行艺术创作、设计、展示和信息技术交流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形象塑造也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作用。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其特殊性已形成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从城市建筑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现象的现实意义。

2.loft的含义:

“Loft”这个词在英文中既有“阁楼、顶层”,又有“仓库、工厂”的意思,而现在人们将其引申为废旧厂房改造而再利用的一种模式。Loft模式改造使旧厂房获得再生,同时Loft扩展形成了一种Loft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下衍生出的一种生活模式。Loft模式改造成为对旧工业建筑改造可持续发展有机递进的模式,对一个区域复兴,以及整个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3.基地背景:

1)基地现状概况:基地位于原国有某库厂区,厂区內有保存完好的大空间厂房设施三座,厂区內生态条件优越,现状植被繁茂,古木参天。是一理想的可利用“Loft”模式进行改造的场地。

11、101厂房内景、101厂房3、103厂房4、102厂房结构 3、102厂房入口 4 5

3)区位及交通关系:基地用地周边交通便利,区位较佳,用地东侧为某市电子技术学院,西侧隔规划城市干道(红线宽度50M)紧临市镇,学院与市镇可形成良好的功能联系。

4)场地特征:基地内部场地地势总体较为平缓,局部略有起伏。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本设计针对原有厂房进行改建和扩建,要求掌握旧建筑改造的基本方法,明确针对建筑遗产的“改造性再利用”概念,即旧建筑为适应新时期新功能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保护该建筑的特色及该地区的传统文化作用,创造性地再现该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并使新旧建筑能有机的协调与共生。

2. 通过对具有较严密功能组织和流线要求的建筑类型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对功能性较强的建筑类型的功能、流线、造型、空间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成为本科三年纪建筑设计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一环。

3. 空间是建筑之本,建筑空间与人之间不仅仅是使用关系,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相互和谐。本设计要求在对原建筑结构进行保留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建筑大空间内部的合理重组与建构,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空间组合、塑造、构成及创新能力,创造具有合理空间品质、设备配置、视觉氛围等的空间环境。

4. 要更新观念、创新理念、开拓设计思路,深刻理解所设计建筑的精神内涵,掌握其基本原 1 理、设计要点与造型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筑与文化、建筑与环境、建筑与技术、功能与形式的相互联系,进一步提高建筑创作能力。创造出功能合理、经济适用、造型美观、环境优美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筑设计方案。

四、建筑规模

1.总用地面积:6000M左右(在图示基地红线内任选1块,但至少要包含三座厂房之一)2.总建筑面积:约5000㎡(可据设计适当调配±10%)3.建筑层数:≯3层

4.其它经济技术指标据设计定

2五、设计内容:

1.建筑部分:

改建内容自拟,可为图文信息中心、城市展览馆、文化休闲展览中心、产业孵化园等。建筑功能、面积自拟。2.环境部分:

1)结合建筑及周边环境,合理设置相应的室外环境空间;并与高校的建筑和环境形成对话关系,体现整体性。

2)环境应有明确的主题,充分运用小品、植被、水体、铺装、构筑物、灯光照明、音响等设计要素,满足休闲与展示的要求。

3)设置室外各功能场地:入口广场,室外停车场(停车20辆)等。4)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六、成果要求

1.图纸部分: 1)总平面图 2)平面图 3)立面图 4)剖面图

5)透视(不小于A3图幅大小)

6)分析图(含方案构思、物理环境分析、旧厂房改造方式及技术可行性分析)7)设计说明及经济技术指标(工程字)2.模型

七、进度安排(9周)

第一周:讲课,收集资料;

第二周:基地踏勘、现场调研,交自拟任务书;

第三周:确定总体构思,交方案一草,小组讨论,讲评一草、修改方案; 第四周:深入方案设计,二草阶段; 第五周:交二草、中期评图; 第六周:讲评二草、修改方案; 第七周:完善方案设计,交正草; 第八周:修改正草,确定方案,绘制正图; 第九周:绘制正图,正图评图。

八、参考书目

01.《外部空间设计》(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02.《交往与空间》(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03.《高等学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图集》.本书编委会,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院图书馆TU242·3·w004)

04.《文化建筑(公共建筑设计系列)》.张晶、周初梅,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院图书馆TU242·zh606)

05.《高技术生态建筑》李华东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06.《邵逸夫先生赠款建筑工程项目论文选集》.本书编委会,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院图书馆,TU53·sh603)

07.《国外图书馆设计资料集》.张国良、毕波,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院图书馆86·38131·zh603)

08.《图书馆建筑设计资料集》.罗运湖,重庆:重庆建筑大学.1990 09.《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 天津科技出版社

10.《现代建筑集成—文化建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1.《新功能建筑设计资料大系—文化建筑》(韩)建筑世界杂志社编 12.《建筑设计资料集》 第4册 第7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3.《公共建筑设计图集》 朱德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学报》、《世界建筑》、《建筑师》、台湾《建筑师》等杂志相关内容,如:

1)《旧建筑的改造性再利用》 林兆璋 倪文岩 《建筑学报》 2000.1

2)《探讨一种再生的开发设计方式—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陆邵明 《新建筑》 1999.1 3)《旧建筑,新生命—建筑再利用思与行》 鲍家声 龚蓉芬 《建筑师》

4)《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共生》 丁沃沃 《时代建筑》2000.3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87)及其它相关设计规范和规定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88

篇7:8老旧房屋改造加固方法

装修房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旧房改造。旧房改造不同于新房装修,它比新房装修要求更高,装修的时候注意的方面更多,特别是一些隐蔽工程的装修改造。而且每个旧房子的情况都不大相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大一样,所以我们在验收旧房子的时候一定要查明房子的具体情况,例如面积、承重墙、屋顶是否漏水等等。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老旧房屋改造的方法:

1、看房屋结构,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加固方式;

2、看房屋受力,房屋加固是改善受力情况,对受力进行分析提纲挈领,尤其注意抗震设防;

3、看加固资质,房屋加固需要专项行政审批与许可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资质,均需要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因此,要找专业机构;

4、看加固成本,比价后进行,首先看付出的经济成本是否值得加固,其次,同等条件下是否有更便宜的;

5、看保修承诺,无论是《建筑法》还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规定了法定的保修期,加固后,建筑变形是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观测与分析,所以必须由此约定,减少后顾之忧。

篇8: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初探

1 改造的意义

虽然随着20世纪60年代《威尼斯宪章》的发表,便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但近代工业建筑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工业建筑镌刻着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承载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旧建筑的再利用可以避免因拆毁重建而导致的大量资源浪费。据统计,全世界的固体垃圾约35%来自建设工程,其中包括建设施工过程以及为生产建筑材料所进行的生产工艺过程。同时,还可以避免建筑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尘埃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具有现实的环保价值。因此无论是在城市的历史、社会,还是经济层面上,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都具有持久而深远的意义。

2 旧工业建筑改造方法研究

2.1 重视室外环境的改造

由于长期的衰败与没落,城市环境改造又无法较多地涉及相对独立的工业区,旧工业建筑周边环境大多以“脏、乱、差”为主要特征,这样既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面貌,也不利于旧工业建筑的重新开发与利用。因此,要想使旧工业建筑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重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除了要对其自身进行更新改造外,还要对其室外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因此,在改造中常常通过拆除一些品质较差的景象,并运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来设置一些绿地和广场,为旧工业建筑的更新利用塑造一个生动、积极的场所环境,使建筑与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见图1)。

2.2 功能置换

良好的使用是一半的维护。对于旧工业建筑的保护不仅要维持它的原真性,还要强调使用,注意发挥它在现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我们很少看到历经千百年后一直作为一种用途的建筑,我们常常会看到将旧厂房改造成为艺术中心、博物馆、购物中心的例子,因此将旧工业建筑以功能置换的方式引入商业、文化创意产业或金融等适合现代城市需求并对原建筑破坏小的新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激活旧工业建筑的经济和文化活力。

2.3 空间的重构

许多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大都为矩形,高大宽敞但却略显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也不利于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因此在改造中在保证不破坏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特质的前提下,常常围绕一个中央空间设置夹层、隔断,并运用旋转楼梯以及连廊等元素来打破旧工业建筑空间的单调乏味,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变化;另外为避免增加旧建筑的负荷,同时也为了客观的展示其生命的痕迹,新建部分与旧有部分应和谐并清晰地表明其时代特征。因此加建部分一般不采用复原技术或仿制建造,而是完全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建筑构成手段,使新与旧之间拉开时间层次以及产生令人回味的对比(见图2,图3)。

2.4 材料的对比——钢、木、玻璃等材料的应用

考虑到旧建筑改造的可逆性,水泥、混凝土等强粘结性材料由于其不可逆性,再加上造成封闭的建筑形象与砖石建筑厚重感相互重叠,不利于突出旧肌体的美学特征等原因,不宜在旧建筑改造中大量使用。钢和玻璃则可以与砖石等材料明显区分,它们的运用则可减弱砖石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同时玻璃与旧肌体相连接时一般使用螺栓等方式,对旧肌体的破坏小、易于拆卸。此外,玻璃所造成的轻盈、通透的建筑形式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使时间的痕迹在玻璃廊和钢构架中体现出来,很好的表现了新旧的更替和融合(见图4)。

而木材因其独特的质地而具有多面性,与钢铁和玻璃产生软硬的对比,与砖石墙面形成虚实对比,因此在改造中常常利用木材来创造一种宁静、深远的想象空间。

2.5 构件的雕塑化

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其历史文化性。因此能否保存它们的历史风貌,能否延续它们的历史特征便成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其生命痕迹应该得以充分展示。废弃的管道、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虽然已不再发挥作用,但它们见证了场地上曾经的辉煌,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那个时代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为了表现出工业建筑的背景和性格,同时也为了维护其特有的历史氛围,设计师常常将这些构件进行雕塑化处理,使其成为场地的标志性景观以及工业区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

2.6 色彩的运用

工业建筑以生产为核心,以追求生产的功能性、经济性为首要目的。因此工业建筑无论是外围护表皮还是内部空间设置,都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一切要以机器或产品的高效、安全、稳定的生产为核心。这样,对于工业建筑中的生产者———人的关注就退到了次要位置,在情感层面的关怀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因此工业建筑常常给人冷冰冰的感觉。所以,改造中常常在富有历史沧桑感的大面积砖墙上点缀一些色彩悦目的抽象图案,在增加建筑时代感的同时,产生一种新奇、幽默的视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对表皮进行软化处理,来达到弱化工业建筑形象上的硬质性的目的。

2.7 节能技术的应用

旧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一般较差,往往不能满足现行节能规范要求,因此常常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或者对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顶等进行改造,提高保温指标,以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减少能源的浪费。

3 结语

告别了大工业时代,步入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我国城市工业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大量废弃、闲置的旧工业建筑,成为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通过创造性的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并运用现代工艺手法予以新的诠释,可以在提高建筑物有效生命周期的同时,有利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及保持城市的固有文脉和城市空间的多样性,使旧工业建筑及其所在的区域再现生机。

摘要:指出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为当今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在社会、历史、经济层面上阐述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并从材料、空间、色彩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旧工业建筑改造之路。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改造,意义,方法

参考文献

[1]颜昌文.旧产业建筑的改造策略及其原则[J].山西建筑,2007,33(16):13-14.

[2]左琰.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2,126-128.

[3]徐强.玻璃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中的应用[J].世界建筑,2006(5):40.

[4]李辰琦,张铃铃.论工业建筑设计中的情感补偿[J].建筑学报,2005(12):13-15.

篇9: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研究

1964年美国园林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首次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理论,此后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在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目前在国内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都有相当一批由旧建筑改造而行成的产业园区,而这些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产业园区在现代的都市背景下也扮演着传承城市文化的角色。譬如去年上海世博会,其中旧建筑的再利用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再利用旧建筑的面积也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如今对一般性旧建筑的改造用已然不存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若使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在全社会推广,则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使社会对旧建筑的价值有深入的了解。

1.旧建筑所具有的价值

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改造旧房与建造新房相比有三大优点: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通常一座结构良好的建筑可以改建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且造价比新建同规模的建筑低很多。据统计,待改造的旧建筑,大多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不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而被淘汰,通常新建筑的造价三分之一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对相同规模的旧建筑的改造,使其建筑生命得到延续,实现其功能转换,从而大大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可持续性研究价值:如今全球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共识,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建造、维护、销毁的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就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再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耕地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逐渐将“资源—建筑—垃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建筑—再利用”模式。有意识的对城市中既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的更新使用,从而可以地降低建筑拆除重建率,这是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文脉价值: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旧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城市最清晰可见的编年史,留存着时代的印迹,这些印迹流露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以及古朴与凝重的历史氛围,这是新建筑所取代不了的。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着力打造仿古街道,这种只得其形,不得其意的做法,不如着手保护与再利用城市现有的旧建筑,以此来缓解文化危及,增强城市内涵。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适当的再利用这些旧建筑正是保持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改善如今城市开发中“千城一面”的现状,创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情感价值:建筑的艺术本质在于建筑的移情作用,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质结构。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寻根”的过程。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旧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城市“归属感”的象征,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和人都有一定的意向作用。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维系了多年来以建筑为载体所形成的生活形态,而且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

2.旧建筑改造研究的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旧建筑都可以通过改造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在对旧建筑实施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建筑质量、建筑空间的功能适应性和环境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当改造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挖掘老建筑的潜在价值,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技术和艺术对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功能性,保留旧建筑原有的特征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对于一般性旧建筑来说,在其建筑寿命之内,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是当今世界城市更新策略中的主流选择。

空间重构和功能置换是旧建筑改造的核心,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与重组,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的氛围塑造来实现的。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原有空间的形态和使用需求通常采用维持空间原状与或加减法等方式处理。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基本维持了空间的原状,通过打开部分屋面而创造出中庭,将建筑原来回字行的格局改变成为以中庭为中心的井字形流线,不仅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而且解决了通风与采光的难题。而大英博物馆则是通过整体保留,局部加建的手法进行改造的经典案例:原有的古典式建筑主体全部保留,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由此整栋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使用面积,新旧之间结合完美,相得益彰。建筑师通过重构,巧妙地将历史的记忆整合到新空间秩序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旧建筑的价值。

3.结语

城市如棋,落子三思。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避免建筑的反复拆建。然而近年来在以提高GDP指数为目标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不理智的状态。忽略了城市的文脉,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因素。一栋栋水泥盒子的矗立,使原本熟悉的“人情味”十足的城市变得冷漠。目前中国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大拆大建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粗放的,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欠缺理性的思考!当文化危机日益严重,当“低碳”成为时代主旋律,如何对待城市中的旧建筑,应该怎样良性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陈宇.《建筑归来》[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陆地.《建筑的生与死》[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老社区交往空间设计改造论文

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氛围,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互动性、多样性和广泛性。然而,大学生的交往虽然广泛,但仍以同龄人为主,部分学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机会和环境。因此,我们要针对上述大学生的交往特点对交往空间的重塑提出合理的改造措施。

这种80年代末城镇老社区的形式和格局对于很多出生在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曾经或者现在仍生活在这样的老社区中。虽然很多家庭如今搬入了新社区,但是对于老社区的感情并没有消失,那一个个被称为“天井”的庭院,一排排门前的“自行车库”……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存在。案例设计中,保留天井、车库这些集体记忆,以老社区的建筑为主体,在其内外空间进行交往空间的重塑成为设计的重点。(图1)

以案例为背景,从老社区和大学生租房需求这两方面分析从而探究交往空间的重塑对老社区改造的影响并得出结论。首先从车库、天井角度分析老社区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车库:变成了废弃自行车之地;功能改变为杂物间;车库遭弃用。天井:基本只为一楼住户欣赏利用;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影响小区环境和美观。除上述主要问题外,还存在与改造相关的其他问题,概括为以下几点:80年代末的老社区底层多住人,其室内房间较为阴暗潮湿。底层的门窗洞口的位置使室内、外形成视觉污染,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老社区的建筑多为砖混结构,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然后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对大学毕业生的租房需求分析:物质方面:居住条件要优于普通的宿舍;居住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保证。精神方面:有看书充电的文化场所;有方便健身的场所;有多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场所。(图2)

在1977年,美国学者纽曼根据居住空间给人的心理感受以及空间领域性将街道到住宅的居住空间划分为四个递进层次。本文对案例改造也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私密空间:该空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封闭性、领域感极强,不易被他人侵犯。半私密空间:为私密空间渗入到半公共空间的部分,属于一套居室的各个住户或者同一单元楼内的住户所共有。这类空间主要存在于室内公共服务区域。半公共空间:存在于天井、车库等院落空间,作为室内向室外的延伸部分,属于同一幢居民楼的住户所共有。公共空间:为单元与单元、楼与楼之间的邻里关系的交往提供场所,为小区住户所共有。边界空间:这里的边界空间主要包括社区入口、庭院边界、单元入口这三级,它将各个交往空间连接起来,也是人们乐于驻足活动的地方。庭院空间:本文案例所设计的庭院空间依据其空间尺度和建筑的依托关系可分为单元楼前作为入口系统的宅前庭院、贯穿各单元间的宅间庭院和为前后楼之间居民共享的中心庭院三级。室内服务空间:大学生保障公寓要能为大学生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服务场所,以满足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图3)

科林罗和罗伯特斯拉茨基所著的《透明性》一书将透明的定义为“物理的”和“现象的”两类,前者指的是由玻璃等材料形成的透明,后者是该文的重点——“不同层次的空间被同时感知……不同位置的透明图形具有相同的空间意义。”透明性作为建筑的一个特征,被广泛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把“透明性”处理重点表现在底层中每个连接天井的房间通过空间构架及虚实处理,作为既不属于室内也不属于室外的过渡空间,让人通过空间的变化感知不同的环境氛围。在功能上定位为服务空间,也许是一个茶吧、一个休闲区等,是交往空间塑造的重要设计部分。这种“透明性”交往空间在设计的其他几处也都得以体现和应用。(图4)

根据前文所述对交往空间的反馈提出以下几点改造策略:底层——改造为公共服务区,作为室内主要交往空间。主要满足于单元楼内的住户的日常需求,提供适当的健身、餐饮休闲、看书等一些公共交往场所。二层及以上——改造为套间式的居住模式。并且每套居室都有一个客厅,作为居室内部住户的公共交往空间。(图5~6)把天井和车库作为整体进行院落空间的营造,车库作为天井的延伸并且联系前后建筑。人们对于院落空间的需求体现在户外活动、空间的归属感、邻里交往的需求这三个方面,提出以下改造策略:提高空间的使用率;明确空间领域;提供自主选择交流的场所;提高可识别性。把单元的主入口改为从天井进入,体现以下设计要点:增强归属感和领域感。当住户通过天井进入室内时,就已经能感受到亲切的氛围,而陌生人到此有侵入他人领域的感觉。进入室内要先与自然接触。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在公开演讲中多次表达对入口系统设计的重视,他认为人进入到住宅首先要与自然接触,接受自然的洗礼。因此穿过庭院空间进入室内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庭院空间形式的继承,另一方面是从大学生的心理出发,在与自然接触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篇11: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

文章主要以一段公路改造设计实例来介绍旧沥青路面改造设计设计步骤,旧沥青路面加铺层的`设计原则,沥青路面前期处理方案,设计中的限制条件以及加铺方案的确定,通过对弯沉实测数据分析,选择合理的加铺方案,对同类工程改造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作 者:高文号 GAO Wen-hao 作者单位:安徽省交通勘察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11刊 名:工程与建设英文刊名: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年,卷(期):200923(3)分类号:U416.217关键词:旧沥青路面 弯沉检测 结构强度 回弹模量

篇12:浅谈建筑设计的行为心理空间论文

一、空间领域中的行为心理特征

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一个空间范围,其不可见、不可分割,是心理层面上个人所需的最小空间范围,即“个人空间气泡”,其随人的身体而移动,又被称作身体缓冲区。打个比方来讲,人总会在外界与自身间划出一片自己的领域,当这一领域被外界因素闯入时,便会感到不安。同样的,建筑空间的设计亦是如此,室内与室外间如没有围墙,争执便会出现。此外,在人们的领域群当中,人的感情也十分强烈,他们喜欢表现个性,彰显地位,因此,建筑设计中,多种多样建筑风格的产生便是对行为心理特征的一种体现。可以说,个体对于空间领域面积、形状、边界等变化的需求,最终使得建筑空间的形式发生改变。

二、建筑空间与行为心理间的关系

建筑设计的目的并非仅限于为人提供一个生活与活动的空间,其同人之间彼此相互影响,既可通过设计建筑空间环境来改变或诱导人的某些行为,也可以人的某些行为特征和行为心理为依据,来为建筑空间的.设计提供指导,从而使建筑设计下的空间环境更能够同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心理相符合。建筑设计中,建筑空间同行为心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在设计建筑空间时,需要同使用者进行经常性的会谈、沟通,最大程度上了解使用者的生活习惯、爱好、工作性质等行为心理相关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应调整,从而使使用者的行为特性和行为心理需要得到更好地满足。可以说,只有当建筑设计师对使用者在建筑空间环境上的需求清楚掌握后,再经亲身感受与实地考察,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设计效果。此外,着眼于人体工程学层面,当人的生理结构同空间尺度相协调时,一种亲切之感便会产生,从而放松身心,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层面,人与人之间恰当人际距离的保持益于人的心理。

三、建筑设计中行为心理空间的有效运用分析

1.空间设计应顺应人类行为心理特征

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比例的把握同人类行为心理特征相符合,就会给建筑空间中的人们以舒适之感。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实践当中,我们应对人类行为心理层面上空间比例所产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利用起来,从而达到空间设计效果优化的目的。

2.空间围合设计应结合行为心理来合理开展

就建筑墙体高度来讲,0.6m以下的高度,建筑空间的合理感无从谈起,当高度为1.5m时,就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围合感,当高度高于2m时,空间的围合感就十分强烈,且兼具空间划分的功能。而从建筑墙体布局来看,L型墙体垂直面的围合感欠缺,U型墙体垂直面的方位感较强,建筑空间渗透性得到有效提升,而平行墙体垂直面的导向性和方向感均较为明显。鉴于此,在建筑设计中,应以这些科学、客观的原理为依据,来进行不同空间形式的设计,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对建筑空间的功能性需求。如对建筑适应性衔接空间、快速通过空间、娱乐休闲空间、停留空间等的合理设计。

3.空间色彩运用应结合行为心理来有效激发

不同的色彩在视觉效果上也存在着差异,给人以尺度感、距离感、温度感等,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心理。如蓝色会让人产生明智、平静与寒冷之感,而红色则会让人内心充满热情。可以说,对于不同色彩的合理运用对于人们的生活情感、工作状态及情绪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鉴于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对不同色彩在空间功能激发上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如教师、儿童房、手术室可采用深浅不一的绿色,来形成证明的行为心理效应,促进建筑设计中空间创新性与适应性的提高。

4.空间形态与功能应结合行为心理来加以展现

建筑空间形态对于空间设计的总体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并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空间的环境格调与氛围。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应对建筑形态给予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以空间功能特征为依据,来就形态设计方式作出合理选择,从而使得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建筑空间形态主要包括自由形、圆拱形、折线形、矩形等,它们各具特点,在娱乐空间和艺术感较强的空间设计中引入这些形态,从而为人们营造出动感十足、富于变化的舒适空间。

5.空间尺度设计应结合行为心理来科学划分

对于建筑设计与行为心理空间关系的合理控制与科学应用,能够使建筑空间尺度的设计更具人性化与合理性。究其原因,是因为差异性的空间尺度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行为效应,鉴于此,在建筑设计中,对于空间的把握应当以深入了解空间尺度与行为心理间的既定关系为重要基础,如对办公室空间尺度的划分,既要放松、适度舒适,也不会过于自由而对人们的紧张工作造成影响。又如在食堂、住宅、酒店等空间的设计上,应当同人们的习惯空间尺度充分结合,从而使人们当置身这一空间时能够深刻体验到亲切与舒适之感。

四、结语

上一篇:社会工作理论相关论文下一篇:《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_促进共同发展》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