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研究和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练习密度能够有效继承我国体育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关注了我国学生的强健体魄和身心健康。如何提高练习密度是针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研究课题,从部分体育课程教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较为全面性及系统性的描述,或者只是对课堂教学中提高练习密度的建议,并没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研究论文 篇1: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实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通过运动实践进行逐渐锻炼。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只有对学生的练习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节,才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得到改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针对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实效性的策略开展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实效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逐渐进行改革,摒弃了陈旧的教学观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快乐体育”教学。在开展“快乐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重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技能教学以及练习密度强化。且教师主要组织学生参与动作简单、运动强度低的体育活动,甚至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所谓“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快乐,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央乐,学生想怎么玩,就允许学生怎么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时间,教师不仅不对学生的运动速度、频率以及强度提出要求,甚至不认真组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逐渐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出现逐渐下降的情况。

当今时代,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越来越重视,需要在小学体育课堂之中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练习密度。由此可见,对小学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实效性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练习密度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与实际上课时间的比例就是练习密度。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练习密度大,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就会增加,而运动强度需要通过心率来确定。根据运动医学理论,学生心率在120次/min以下,属于运动量较小;心率在120次-150次/min之间,属于运动量中等;心率在150次-180次/min,属于运动量较大;心率在180次以上/min,为运动量过大。若学生的运动强度较小,则难以实现对于身体的锻炼。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脏功能与呼吸功能,从而强化学生的肌肉强度与骨质密度,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反应灵敏度,逐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只有学生在大运动密度强度的环境下对身体进行锻炼,才能够逐渐实现自身身体素质的提升[1]。

二、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练习密度实效性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以“大密度大强度”为教学理念进行备课

为了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切实有效的提升,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务必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对练习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增加练习密度,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大密度大强度”作为基本教学理念,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构进行设计,对以教材和游戏为主的课程模式进行改进,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内容,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使体育课程中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对前滚翻进行学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首先判断,一张垫子可供8名学生使用,是否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以及运动负荷过低的情况,若想有效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应如何设置垫子的分配数量?

为了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每名学生一张垫子的方式,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练习:(1)两人一组进行仰卧起坐练习,促使学生的腹肌得到锻炼,要求每名学生做仰卧起坐30次;(2)进行仰卧两头起锻炼,并坚持至少30秒;(3)跳跃20次,发展学生的弹跳力;(4)采用4人一组的方式,绕垫子进行往返接力,提升学生的奔跑能力。

由此,学生不仅能够对前滚翻的动作技术进行有效学习,而且能够使自身的腹肌、背肌以及下肢的爆发力等得到有效锻炼。并且对体育器材的充分利用,学生排队等候的时间显著减少,也就有利于促使学生练习的密度与运动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根据相关标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学生的练习密度应该达到50%以上,学生的运动强度应达到心率135次/min以上。从实际来看,教師只要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对“大密度大强度”的教学理念进行应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能够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程中的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从而有效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2.对“教”和“学”分别占用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小学阶段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教师应该以提升学生练习密度、强化学生运动强度的要求为基础,对体育课的准备、基本以及结束三个部分的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首先,教师应对场地进行合理选择,并对各项设备、器材进行科学摆放,以尽可能避免学生在集合、调动以及排队的过程占用过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然后花25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练习,使学生能对规范动作进行有效掌握,同时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强度、速度以及次数等提出明确的要求,然后花10分钟促进学生体能的提升,以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并实现学生体育技能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的显著提升,最后2分钟则引导学生进行放松,同时对整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从实际来看,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运动技能的逐渐形成,均需通过学生进行反复且高密度的训练来实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强化学生进行练习的密度[2]。

3.对“课课练”积极应用

在体育课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运动强度和体能,“课课练”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教师将其应用于体育课之中,对学生的体能进行具针对性的锻炼,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一般来说,在每节课之中应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3-4个体能锻炼项目的训练。并且应注意“课课练”的定位,其必须与教学内容进行搭配应用,若教学内容为对上肢进行锻炼,在“课课练”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下肢进行锻炼,以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整体提升,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体能。另外,在对“课课练”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训练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训练速度、训练次数等,且教师应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和鼓励,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教师应对学生的训练成绩进行记录,并帮助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不断突破自己的训练记录,并积极赶超其他同学,以形成良性的竞争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4.教学方式的改善

(1)教学语言的精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保持教学语言的精炼,一边讲解一边进行示范,为学生预留更多的练习时间与空间,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效果。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练习密度的基础之一,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促使教学手段不断趋于多样化,以强化学生对于练习的投入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

三、注意事项

1.对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遵循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练习密度,教师有必要对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遵守。在学生身体素质条件尚未满足大密度、大强度的练习标准时,可引导学生从低密度的练习开始,逐渐提升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一般来说控制在50%-70%之间最为合理,以避免训练密度、强度过低而不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或密度、强度过大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3]。

2.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進行关注和尊重

每一名学生均具有不同的身体条件与性格特点,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积极的关注,在训练过程中对其动作、表情以及身体状态进行及时了解和观察,以保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已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且要求教师积极提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练习密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仍有部分体育教师未能够对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应用。教师要强化正确的教学信念,积极提升体育课堂中学生练习的密度,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宽宁.例说中学体育课堂提高练习密度对学练趣味性和课堂气氛的影响及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8):46,60.

[2]张繁荣.关于追求体育课练习密度的批判性思考——中小学体育课中的六个“不能省”[J].体育师友,2019,42(3):15-16.

[3]蔡振伟,许欢欣.“玩说用动”呈现体育课堂新高度——“千课万人”全国小学体育“小场地创意课程”教学高峰论坛观后感[J]. 体育教学,2019,39(09):58-59.

作者:汤春苗

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研究论文 篇2:

规避等待提高练习密度的实践研究

摘 要:研究和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练习密度能够有效继承我国体育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样也关注了我国学生的强健体魄和身心健康。如何提高练习密度是针对目前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而提出的研究课题,从部分体育课程教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都是较为全面性及系统性的描述,或者只是对课堂教学中提高练习密度的建议,并没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基于此,本文实践研究规避等待提高体育教学练习密度。

关键词:规避等待 练习密度 实践研究

在课程改革之前,体育课程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是检验体育课程水平的重要指标,课程改革之后,体育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及适应能力等等。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能力,使学生学习到运用技能,都与练习密度相关。体育实践课程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少,那么就影响到学生体质及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练习密度过大也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就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练习密度。

一、浅析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指的是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占据总时间的比值。一节体育课课程是否成功,能够有效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的,能够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提高自身的体质及运用技能,都是通过练习密度进行检测。练习密度的检测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细致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以教材为基础,对测试者进行合理分工,并且准备工具,保证测试的结果科学有效,以为今后完善课堂教学提供有效依据。在体育课程中,影响学生练习密度的因素有许多,包括教学内容、课程类型、教师、环境及学生等。学生的练习方式也会影响练习密度,体操类的体育课程内容会因为场地及器材降低练习密度;田径类的体育课程内容会因为场地及器材导致跑类教学内容大于跳高及跳远课程的练习密度。在研究体育课程的练习密度为多少这一问题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其要根据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国内体育课程的练习密度一般都在30%-40%左右,国外练习时间一般在18分钟以上。

二、预计练习密度

练习密度的预计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准确对练习密度进行预计,包括学生自身情况、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方面的情况。

1.不同教学项目练习密度的预计。(1)田径类。从预备姿势或者起跑姿势开始走跑项目,然后到缓冲结束,这段时间为练习时间,从终点归队跑的时间也为练习时间;投、跳类项目是以开始姿势和离开沙坑,然后到投出器械之后身体恢复为正常姿势为练习时间,出队和归队时间也为练习时间;(2)体操类。支撑跳跃及翻滚类作为练习时间,徒手体操讲授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为练习时间;(3)球类。球类项目从某一个动作教学的开始和结束为练习时間,教学比赛的过程也为练习时间;(4)游戏。游戏活动的全过程为练习时间。

2.不同教材内容练习密度的预计。(1)田径类。田径类的练习密度相对于其他项目要大,一般为40%。因为短距离跑在跑道上,不受器材和场地的限制,组织也较为简单,能够合理使用等待时间,归队也为练习时间。跳跃类型的练习密度和短跑的练习密度为40%,投掷类型的练习密度为25%。(2)球类。球类的基础练习密度要高,一般为50%以上。因为提高练习次数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对球类的掌握,比如运球的熟练程度、投球的技巧等等。(3)体操类。由于受到场地及器材的限制,支撑类和翻滚类项目的练习密度一般为30%,如果练习密度过高,那么就需要增加器械,降低了练习安全性。

三、提高练习密度的实践研究

1.提高练习密度的方式。首先,教师对教学课堂进行严谨的组织,节省学生的等待时间,其中包括对学生的合理分组。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加速跑的时候,传统的教学课堂都是通过四路纵队的方式进行练习,一般练习次数为一次或者两次。教师可以将加速跑创新为横队的方式进行,那么每个学生都可以提高1-2倍的练习次数,这样在固定的时间内,学生的练习次数提高了,那么练习密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另外,教师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等待时间,在学生经过一次练习之后,会有一段等待时间,那么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其他项目的练习。比如,在投掷课程中,分成四列横队进行投掷练习,当第一列学生投掷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使另外三组学生进行徒手投掷动作的动作,从而规避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紧凑,尽量避免出现队形变化等。最后,教师充分将场地和器材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大程度的合理使用场地和器材。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简要且精炼的语言为学生传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一边讲解一边练习。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能够纠正学生的练习动作,从而反复集合进行集体讲解,这样就大大浪费了部分学生的个体练习时间,那么也就降低了练习密度。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部分动作有问题的学生,使学生边听边练。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练习密度,学生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术,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

2.利用等待时间提高练习密度的研究和分析。

2.1利用等待时间进行素质练习。以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为例,要求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0人,选取篮球场作为场地,以二十分钟为练习时间。首先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使学生观看图片,简要了解技术动作的重点,然后让小组学生分别讨论,并且徒手模仿练习,这个过程为四分钟。然后使学生进行示范,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和示范,这个过程为三分钟。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教师进行指导,这个过程为十三分钟。上述例子中的前七分钟学生只有四分钟的徒手练习,其余时间都为等待时间;在最后十三分钟为分组练习,因为要使用篮筐完成动作,所以要学生以此进行,所以就会有更多的等待时间。对于上述例子的建议为:对于一些较小运动量的项目,可以在运动间隙中安排一些较大量的素质练习。比如可以使学生在投篮之后运球跑到队伍后面然后进行原地运球,或者还可以做原地三步投篮动作。这样不仅辅助教材内容的教学,还提高了联系密度和运动负荷。

2.2利用等待时间进行辅助练习。以体操分腿腾跃教学为例,要求男生和女生各20人,以四组跳箱为器材,整个时间过程为18分钟。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上节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找出解决方法,时间为一分半钟;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在返回途中做5次分腿立卧撑练习,时间为五分半钟;学生进行展示和评价,时间为两分钟;根据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分组练习,使学生返回途中进行5次挺身跳,时间为九分钟。由于体操教学受到器材的影响,练习密度要低于其他项目。以上例子中教师虽然使用学生往返时间进行了联系,但是器材跳箱为四组,这就要求一次练习中只有四个学生,这就导致出现大量的等待时间,降低练习密度。体操教学是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要在等待时间中使学生进行与主教材有关的辅助练习,比如,横叉静止练习,以解决学生分腿角度问题;推手练习,使学生了解到提臀收腹及用力推手的动作。那么就会使学生掌握主要动作内容,也解决了主教材中的一系列难点动作,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并且提高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

四、结语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了解到,要想能够有效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就要合理使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从而也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萍. 合理利用等待时间 有效提高练习密度[J]. 中国学校体育, 2015(12).

[2]赵新称. 例析体育课提高练习密度的三策略[J]. 中国学校体育, 2015(12).

[3]董玉泉, 徐敏. 把课堂练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探索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密度—从耐久跑教学引发练习密度的思考[J]. 中国学校体育, 2015(12).

[4]赵海生. 准确预计练习密度 提高体育教学实效[C]//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5]冯涛, 汲言昌, 韩洪侠. 关于合理安排高校体育普修课练习密度的研究[J]. 华章, 2010(7).

作者:郭亚娟

体育课练习密度提高研究论文 篇3:

有关体育课中练习密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本文分析了练习密度与教学内容、课型之间的关系,从课堂常规、精讲多练、教学设计、分层教学、把握展示环节、利用纠错时机、提高学习兴趣等七个方面来解读如何提高练习密度,以确保适宜的练习密度来完成教学内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练习密度;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课中练习密度是指学生个体做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检验一堂体育课中运动技能训练效果的指标之一。然而,练习密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指标,它与体育课的诸多因素有着内在的联系。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当前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

一、与练习密度本身有关的因素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完成一次动作时间长,有的则短,因此,对各教学内容练习密度要求也应有所不同,比如篮球课和投掷课相比较,完成一个投掷技术动作的练习不超过3秒,并且学生捡球还需要时间,而完成一个篮球技术动作的练习可能要10秒以上,篮球课的练习密度远远高于投掷课的练习密度。所以,教学内容特点也是影响练习密度大小的因素之一。

再者,与教学内容的运动强度有关,比如30米弯道跑(在快速的前提下才能体会弯道技术),该教学内容强度较大,练习密度相对要小,否则,强度大、密度大,往往就超出了学生的运动负荷。同时还要考虑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因素。

2.课型

新授课与练习课、复习课相比,在讲解、示范上用的时间相对会多一些,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新授课的练习密度一般要低于复习课。

二、如何提高练习密度

1.抓好课堂常规

课堂纪律是课堂常规的一部分,课堂纪律好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节省,练习时间就多了,练习密度就会提高。

队列队形也是课堂常规的一部分,体育课应加强队列队形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口令的理解力,可使队伍调整更快速,以节省时间便于提高练习密度。

2.精讲解多练习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精讲就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把教学内容技术要领、组织形式、队伍调整等方面讲清楚,使学生易懂。精讲是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而大多数体育教师不可能对每个体育项目都很精通,表现在体育技能上更多的是一专多能。

在把握教学内容时,笔者认为可以这么做:①清楚与该教学内容前、后衔接的内容,通读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②研究大学专项书本里对该教学内容的阐述。③上网查找该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以及该教学内容技术动作的视频。④自己反复体会该教学内容技术动作和辅助动作。⑤请教练过该项目的运动员或有该专项特长的老师。

如在台州、金华、湖州三市的教育活动中,原浙江省教研员、特级教师董玉泉(体操专业)老师对三年级小学生讲解前滚翻的技术时,讲解的语言与课本上完全不同,他讲解前滚翻的技术要领是动力——腿用力蹬;阻力(三靠)——头靠膝盖、胸靠大腿、脚后跟靠臀部。他凭着自己对此项专业的理解,不用高深的语言,采用了贴近三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力,学生出错率明显降低,教师纠错时间减少,练习密度快速提高,教学效果增强。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多练就是单位时间内,甚至在场地、队伍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比如,篮球运球过障碍,分组练习,没轮到的同学不是站着不动,而是让他们在原地运球练习,这也就提高了练习密度。

3.精心设计教学

提高练习密度,在体育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练习时队形的调整、队伍的分组、器材的运用、组织等方面的灵活性、有效性。

(1)练习队形有效设计提高练习密度。如在投掷课中,采用比较多的是两人对投,如果将学生练习时的队形变为圆形,不仅可以全班学生一起练习,而且可以减少捡球的时间。

(2)队伍的合理安排提高练习密度。队伍的安排,必须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简洁、实效。为了提高队伍调动的效率,课前可以在场地上做标记,使学生快速找到指定位置。

(3)分组的灵活性提高练习密度。内容、形式不同,对分组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接力跑比赛,为了提高练习密度,这就要求组数较多,可能要达到8组及以上。如投掷课,分组轮流练习组数不宜超过4组。要根据课堂中学生情况而定,在体育课中选择适合的练习形式才更有效。要清楚它们的特点,如分组轮流练习能关注到个体、易于评价,但练习密度相对较小;集体练习、分组同时练习、分组轮换练习不易于老师关注到个体和评价,但练习密度相对较大。

(4)器材的合理利用提高练习密度。器材一物多用,能减少拿、放器材时间,但要考虑实效性,否则得不偿失。同时器材数量、场地也是影响练习密度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备齐体育器材,设计合理的运动场所,来确保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5)教学组织严密提高练习密度。比如,教学内容为双手胸前传球,4人一组,对角线传球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改为三人间的传球(一个球),一人在中间抢球,这种跨度不大的递进,只要教会其中一组,引导其他组向这一组学习,这样做可能比老师说更直观,可即刻提高练习密度。

4.实施分层教学

身体素质、学习状态、接受能力、性别、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不同,可采用分层教学,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和练习密度。比如教学内容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很多男生已经学会了,那就让体育骨干组织已会的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而老师组织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学习纠偏,这样基于学生学情的分层教学,能大大提高练习密度。

5.把握展示环节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展示是必不可少的,可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如展示过多,就影响了练习密度,一节体育课展示一般为1至2次,展示因课堂实际而定,要有针对性:①该教学内容练习结束以后的展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在课后自行练习。②该教学内容练习过程中出现集体错误,通过展示,能让学生及时明白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动作,这样的展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当然也不能忽视练习有错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

6.利用纠错时机

学生在进行运动技能练习时,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会发现学生或多或少地出现错误动作,老师是否都需要停下来讲解、示范。如果不是普遍性错误动作,让其他同学继续练习,老师个别辅导或者讓体育骨干帮助改正即可,如果错误动作具有普遍性,那老师就要让全班同学停下来,再作讲解、示范。

7.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有效设计教学内容,变换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练习密度。

当然,练习密度并不是一味地越大越好,而是要适宜。所谓适宜,就是要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课堂上,并不是只练不讲,也不是只讲不练,练习密度过小,学生在课上看的时间多,说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就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练习密度过大,练习占用的时间过多,又会影响教学、教育任务的完成。练习密度的大小还要因人而异,我们要以学定教,科学设定练习密度标准,全面考虑影响因素,有效组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潘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谢建华.中学生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探究[J].学科教学,2013(2).

[3]岳丹.浅谈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J].中小学教育,2012(1).

[4]李娜.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J].体育教学,2013(4).

作者:王红良

上一篇:廉政公署制完善行政问责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人本主义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