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17

摘要: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要想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建设安全文化。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作者简介:杨玮(1966-),女,福建晋江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网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网安全文化论文 篇1:

浅谈构建安全文化建设 确保油田电网安全调度

【摘要】电网安全不仅是电力改革能否顺利的重要条件,还事关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而电网的安全调度是关键。因此,调度系统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注重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使 “严守规程”成为全体职工的基本素养,提升个人现代安全素质,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电网 安全文化 措施

1 安全文化使安全调度产生长久效应

目前,在职工队伍中存在对安全教育和管理漠视,对安全缺乏深度认同。对调度而言,容易发现调度事故的有以下几种错误表现:方式错误:编制检修计划时运行考虑不周引起的倒闸操作误停电;两票错误:受理工作票把关不严,调度操作指令票编制失误;调度下令错误:执行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发生错误;判断错误:电网设备临检时有关安措考虑不周等。这些说明要实现安全目标,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够的,技术的措施是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也只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需要安全文化来弥补。

安全文化所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员因素,具有教育、规范、协调、积累功能,它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通过文化建设,唱响“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引起广大职工的深度认同,实现在安全工作从被动向主动,它律向自律的转变,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能保证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财产安全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2 全员齐动,营造“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入情入理入心的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和熏陶,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造就人的目的,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只有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领导必须身先士卒,做安全生产的垂范。领导干部首先应自觉带头学习安全,讲安全,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并努力建设安全文化,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对安全生产承诺的使命,确保安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成为名符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播撒到每一名职工的心田。同时要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作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从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2)大力开展“爱心活动”,积极实施“平安工程”。目前,从公司到基层把全面开展“爱心活动”,积极实施“平安工程”,当着头等大事来抓,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面落实“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以电网安全、员工平安、企业稳定、社会和谐为目标,在调度运行中树立“平安理念”,建立“平安机制”,建设“平安文化”,推动调度运行长治久安,实现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3)加强教育,提高调度人员安全素质。目前,构成调度事故的主要原因为:

①调度员安全责任心不强,未严格遵守调度规程,交接班不清或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使用调度术语不规范,凭经验主观判断造成误下令。

②基础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工作联系和业务传递手续不全或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依据。

③当工作量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出现错误,工作联系过程中,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对工作交接清楚就匆忙操作。

④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终结手续不清,造成误下令、误送电。

⑤没有加强电网运行监控,对电网运行状况不清,事故预想不足,对于电网突发事故和异常采取措施不力,造成处理不及时或人为扩大事故。

⑥电网检修计划性不强,电网设备重复无序性停电检修,从客观上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构成危险点机率。因此,必须把安全思想教育贯穿于调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定期安全活动,使调度员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工作责任心,为安全运行夯实思想基础。

3 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安全文化载体

(1)不断丰富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内容。安全文化教育活动是建设安全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仅仅靠一年一次的安全月或一周一次的安全学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活动,采用一些职工和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职工认识到天天都是安全日,人人都是安全员,以促进安全文化和建设。要借助群体效应和大众心理,引导职工自律。形成全体职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构筑一道保障电网安全的坚固防线。

(2)规范安全培训。要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为契机,加强加大职业安全规范及培训工作。供电企业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使职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自觉规范个人的安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种宣传媒体应时刻把握安全主题,及时报道安全生产的典型理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公认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

(4)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由于安全文化是从观念、总结、态度、情感等更深的层次影响员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像实施一项安措计划那样立竿见影,需要不断的熏陶、渗透。安全文化评价就是持续不断、常抓不懈的一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其目的就是持续影响职工的品行,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落实处于主动之中,从而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5)认真抓好安全文化教育。塑形必先育人,育人重在教育。要全面发挥网页、展板宣传媒体作用,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开展“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教育,使“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成为企业风尚,使“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弘扬“追求卓越,和谐发展”企业精神,努力把“安全文化建设”、“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成为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文化工程”。要着眼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整合企业的服务文化、学习文化、廉政文化等,不断丰富和拓展内涵,不断构筑和创新载体,致力形成企业“平安文化”建设的价值观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操作体系等,为建设“数字化油田”现代公司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为确保电网安全、人身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龚国栋

电网安全文化论文 篇2:

论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入手,分析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提出要想在新形势下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必须要建设安全文化。

关键词:安全文化;电力企业;安全生产

作者简介:杨玮(1966-),女,福建晋江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河南?郑州?450052)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地震,造成核泄漏。这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天灾”,而更多的是“人祸”。福岛核电站自1987年至今曾多次发生事故,并多次篡改数据,曾有过安全检查作弊和伪造安全记录等行为,这就相当于埋下了事故隐患。如此看来,核泄漏的发生并不偶然,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建设不完善造成的。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堪称人类的灾难。经专家分析发现所有问题都出自“没有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正是由于安全文化的缺位,才导致上上下下安全意识的不足,才导致从管理者到生产者安全行为的失误,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5年过去了,同样是在核电站,同样由于安全文化的不完善导致了同样的人类灾难。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岛核泄漏竟然也能造成如此惊人的灾难,如果发生在生产和安全管理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样的核泄漏造成的灾难更是不敢想象的。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完善显得更为必要,对我国电力企业来说也是如此。

一、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过程

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息息相关。电力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关联性和规模性。由于电力产品不能储存的特点,电力的发、供、用连接在一起,又同时完成,电力企业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发、输、售、用各环节的相互紧密配合,比例协调统一地进行。而电力行业的实时性、同时性、整体性、快速性、连续性和社会性等属性决定了电力系统必须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这就要求在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才能确保整个电网的安全。建国以来,电力企业一直重视安全生产,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立安全监察机构,建章建制,使管理开始规范化;20世纪80年代至今,提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健全安全保证和安全监察两个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目标并且重视安全设备的现代化;开展了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创一流等活动,进行了设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危险源)分析、预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等工作。这些对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事故还是照样发生,这对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近几年来,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地在电力企业开展起来,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理论。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可控的、不可控的、人为的、不可抗拒的因素,时时刻刻威胁着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特别是人员责任的误操作事故还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电力企业生产安全。这都说明安全文化建设还做得远远不够。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体制在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新老观念发生碰撞,新的问题在发展中油然而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厂网关系的变化对电力安全提出了新课题

电力体制改革前,发输配售集于一体,多数电厂与电网属于利益共同体,电力系统安全主要靠行政命令。厂网分开后,则要依靠法律法规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强调合同的履行,要求安全体系与市场体系同步建设,旧体制已被打破,新体制尚在探索完善之中,更需要各市场主体之间加强协调、互相配合,意识相同、文化相近,这样才能共同确保安全。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主体多样性造成安全文化发展不平衡

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成两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形成国有和集体、个体、三资企业并存的多元化态势,因此出现了电力安全文化主体的多样性并存在差异。很多新进入电力行业的企业在安全文化上带来了原行业的特点,这有积极的一面,但由于对电力系统的特性和安全性认识不足,存在对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电力安全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象,电力安全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的主体处于安全文化建设不同的阶段,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如何把传统的安全文化好的方面发扬光大,把消极方面抑制掉、克服掉是目前面临的又一新课题。

3.员工价值观的变化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电力企业除了体制改革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外,还遇到员工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活跃,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面临着新形势的挑战。电力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所依据的价值理念是否还能适应今天的形势,过去有效的制度与分配方式是否还能继续激励电力企业员工主动发挥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性。只有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依靠文化力的巨大作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安全生产管理方法与手段的不断进步,将过去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转变成安全生产管理艺术。

三、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电力生产特点决定了其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要想真正做到预防事故,实现持久安全生产,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1.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文化建设

(1)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电力企业单机容量大,单台设备容量大,电网负荷大,电压等级高,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生产依赖计算机技术与系统网络技术,许多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已由过去的体力劳动转变成脑力劳动。员工脑力劳动的成果完全取决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敬业精神与创造力。科学技术无法计算出电力企业众多工作岗位脑力劳动者的工作量,也就无法制定考核标准。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借助安全文化来指导安全生产管理,激发员工的自觉性,才能确保电力安全生产。

(2)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力员工的安全意识较弱。一些基层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做到“安全第一”,安全生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

2)安全生产管理有漏洞。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安全责任制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措施不完备;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控制和监督,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管理部门沿用老方法对待新问题。

3)员工法规意识不强,“三违”现象严重。部分员工对制度熟视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特别是违反“两票三制”管理规定的问题比较突出。

4)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个别单位的干部和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警觉性不高,不能深刻理解安全生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产生麻痹思想,存在浮躁心理,管理疏忽,导致安全生产出现滑坡,有的甚至出现安全检查造假,导致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主要还是主观上的原因,思想上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安全工作基础还不扎实,管理人员的监察还不到位,一线员工的安全素质还不够高。这种被动的局面只有通过加快安全文化建设的步伐才能尽快扭转。

2.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电力企业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虽然电力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健全,然而在人与制度的结合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管理学上“人”并不再是一个被动因素,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事件的最终结果。在生产中发生了违章作业事故,人们在分析违章原因时常说:“违章者缺乏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这自觉性是指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和意义程度的大小,就是人的意志品质。由于这一区别,人们即使面临同一个环境却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种支配行为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的安全文化素质,而这种素质要靠安全文化建设来造就。在电力生产中,只有通过培育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使电力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文化素质,运用文化管理的方法来解决以前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才能解决好人与制度的结合问题,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最终达到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1)建设电力安全文化能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长期以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力度,完善安全措施,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电力企业的习惯性违章还有屡禁不止的现象,生产和人身事故时有发生。说明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有章不循。落实制度说到底就是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取决于观念。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观念问题,观念变了责任感也就会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制就会得到很好的落实。管理专家认为:柔的也是刚的,规章制度那些刚性的东西固然必要,但安全文化这种柔的东西往往能起到制度和纪律起不到的作用。如果说安全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安全文化建设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的,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中高层次的工作,能发挥员工提高安全素质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生产安全的目标。

(2)建设电力安全文化能指导电力安全生产。任何文化都有价值取向,它规定着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具有导向功能。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必然会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管理起到指导作用。积极向上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会通过文化的潜移默化,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安全理念转变,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安全生产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气氛,规范和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引导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指导企业安全生产。

(3)建设电力安全文化能激励安全生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安全生产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安全生产行为的推动力。在未获得激励时,人发挥的只是物质力量,获得激励后,人的精神力量就得到开发。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强调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责任目的的认同与共识。当企业安全管理目标与员工的个人目标是一致时,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也就意味着个人目标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满足,这对广大干部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使员工自觉行动,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使企业的安全工作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4)建设电力安全文化能凝聚电力企业人心。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建设电力企业安全文化,能使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价值观趋于一致,使企业、员工之间形成“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利益共同体,而安全生产无疑是维护和确保企业与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平台。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粘合剂,积极向上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会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到安全生产上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和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结语

“文化力是最持久、最顽强、最能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种最终导致胜利的力量”,由刚性管理进入柔性管理本身就是一大进步。用安全文化来指导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每个试图实现“零”事故目标企业的必由之路,是超越传统安全管理来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一定能发挥出其应有作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一定能突破瓶颈,得到逐步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蒋庆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宋守信.电力安全文化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杨传箭.电力企业安全文化[M/CD].北京:中国电力音像电子出版社,2005.

[2]宋守信.电力安全文化建设指导[M/CD].北京:中国电力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杨玮

电网安全文化论文 篇3:

对供电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之本,技术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措施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才能确立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培训;心智模式;评价模式

所谓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准则及其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可以简单、直观的描述为:是企业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由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安全文化的构成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

(1)物质层(形象层),代表词汇:安全帽。即表现为物质实体的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外显,是安全价值观的实践化,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主要是指企业中各类安全工器具,以及VI识别等。

(2)制度层(行为层),代表词汇:安规。即通过安全管理制度表现出来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变电作业指导书等员工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

(3)精神层(理念层),代表词汇:安全意识。是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领域所体现的安全精神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一切对内对外行为的意识根源。在整个安全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主要包括:安全理念、安全意识、生命价值观等。

2安全文化的作用

(1)安全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通过大量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可以使员工逐渐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目标、行为准则等。

(2)安全文化可以凝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新风尚。员工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发生趋同性。

(3)安全文化可以有效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将会使员工加深对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安全规章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安全知识及技能,增强安全意识。

(4)安全文化可以广泛地传播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取各种传统有效的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人们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进行各种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安全意识、安全法规等的教育,从而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和安全科学技术。

3安全文化的内容

3.1安全文化标志

安全文化标志是最表层、最直观的,但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理供电局,安全文标志包含: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推行的VI识别,员工的穿戴、变电站安全生产现场标准化等,通过形象的塑造,有助于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工作场所的醒目标志都有利于提醒员工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理念。

3.2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指员工办公、生产、休息的场所。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是供电企业领导爱护职工、保障职工权利的表现;另一方面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激发员工热爱企业、积极工作的自觉性。因此,以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建设是安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温馨人文变电站建设、生产规范化建设以及标准化变电站建设等,旨在营造规范、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3.3规章制度

安全文化的规章制度是指那些以激发职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制度。安全文化侧重交流沟通,持续改进,如安全大讨论、指导性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合理化建议及其奖励办法等。制定一些鼓励员工在生产实际中技术革新、及时发现重大以上缺陷、每班组树立安全标兵的奖励制度。多通过正、负两方面折激励让员工在生产中的主动意识和自觉性。如“五小”管理办法、安全风险抵押管理办法、设备找到人考核管理办法、反习惯性违章管理办法等。

3.4管理行为

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危害辩识及风险评估、控制,开展关键任务分析,让员工在工作时清楚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树立有效的风险意识和可控、在控的理念。

大理供电局安全文化的显性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上4个方面,对安全文化隐性内容所包含的安全哲学、安全价值观念、安全道德规范、安全文化精神等在此就不做阐述。

4安全文化体系的培育分析

4.1通过文化影响心智模式

供电企业是高危行业,需要员工在工作中保持适度的压力和警觉度。近几年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的不断运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心态来适应,就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纵观历年的安全生产事故,人员的冒险心理、侥幸心理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认知能力下降、情绪困扰与低落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与人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图1所示)。

图1员工作业心理系统分析图

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心智模式有密切联系。安全文化引发的变革可以说是个人心智模式的总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层要善于发现员工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使员工始终保持正常的作业心理情境,在平常心理氛围下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

4.2深化对人的生命价值观的理解

分析各种变电站事故案例,发现大量事故都是“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违反规程,酿成事故。每个人都是珍视生命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步骤中去体现这种“珍视”,去体现这种思想是班组员工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工作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及操作流程。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警示教育、安全征文、员工家属座谈会、征集家人的嘱托、更衣柜上贴家人照片、安全格言征集、主题宣传栏、安全例会、标准化作业现场等,让安全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来唤起员工心中的情和爱,加深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4.3在实践中探寻“严”与“爱”的统一

培育大理供电局安全文化的整个进程,实际上是在寻求“严”与“爱”的平衡和最佳结合点。“严”就是严格、严厉。在安全生产管理的“严、细、实”作风中,严格管理是首要的,特别是变电站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等实践证明是符合生产实际的。“爱”就是关爱、爱护。这里面包含了多个方面:员工对自己身体和生命的珍爱,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爱。 “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目标中,“关注安全”就是要体现一个“严”字,“关爱生命”就是要体现一个“爱”字,只有将两者很好地“组合”起来,才有利于员工的健康成长,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取得员工的支持。有利于获得“协力”,最终实现企业的安全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发展。

4.4管理水平对安全文化的影响

班组是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安全文化培育的主战场。是安全文化的最终执行者,通过班组建设年活动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不断提高了班组的管理水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逐步定期实行2个小班组人员交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消除员工之间的冲突,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氛围。我们班组将以搞好安全“十化”作为突破口:(安全组织网络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化,培训实效化,安全活动经常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场所标语化,生活区清洁化、班组管理文明化、摆放定置化)以设备档案、变电站事故预案完善为主绳,在设备测温方面创新,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做为长期性工作,努力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构筑和谐、健康、安全的云电人形象。

4.5各级负责人员的作用不可低估

班组是最小的生产单位,站长、值班长、安全技术员的言行、举止对其它员工的影响很大,作为班组负责人我们应严格要求自我,认真执行各项作业程序。对新标准新带头执行。只有班组长以身作则,起好示范作用,才能有效管理班组其它人员的行为。另外,变电站都有宣传栏,我们每个月都围绕安全生产方面进行编辑,在内容上以变电站方面为主,通过我们身边的亮点、规范化的操作用数码相机拍照打印出来等,无形中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与员工的自信心。

5安全文化构筑的相关因素分析

5.1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重视五大员、党团员的作用。以站长为第一责任人,值班长为当值直接责任人,五大员、党团员积极发挥作用,全面协调,按其工作岗位严格执行安全文化,对党员可以以先进性教育来对照自己工作找差完善自我,对团员也按增强团员意识,提高自己青年员工的使命感,做班组安全标兵。技术员、安全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优胜、搞好班组人员的技术培训,在生产工作中起好安全现场监督的职能。其他三大员应认真协助站长搞好本职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严格要求自我。大家齐抓共管,共同构建良好的安全氛围。

5.2建立良好的环境

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应关注各种环境的影响。对于班组而言,应加强对员工的“三德”教育。班组内的硬件环境也很重要,如:整洁、有序、规范的班组环境等,对员工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影响,安全工作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有着密切联系。

5.3物质层的辅助功能

安全工器具、设备可以认为是安全文化水平高低的象征之一,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对各类施工的技防能力;如:值班人员的服装都采用纯棉的,鞋子也采用绝缘的,比较适合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工作性质。触摸式微机型防误闭锁装置的运用;变电MIS运用等。

5.4安全培训的新思索

“人”作为安全文化中的核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班组逐步建立以“安全”为重要考核内容的分配、激励制度,建立员工的安全素质档案,将相关的生理、心理和有关技术素质资料存入个人档案,便于今后利用。有些值班员平时技术还可以,遇到事故处理就一样都不懂了,所以加强值班人员心里素质的锻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另外,在班组培训中,加强安全教培水平,如:多参加变电站仿真培训,对本站编写批准的事故预案要按计划演习,不断总结经验,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5.5积极实践标准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对安全文化有支撑和助推作用。

5.6安全文化建设应逐步建立量化的评价模式

对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实行量化评价体系,可以使班组员工对班组的安全文化状况有较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李桂艳.现代管理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杨艳红(1971-),女,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及电力系统自动化。

作者:杨艳红

上一篇:石刻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行政规划研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