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前景忧心管理论文

2022-04-17

近年来,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热衷讨论信息技术学科的前途,其中“学科消亡论”的论调不绝于耳。这让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前景忧心忡忡,感觉前途茫茫,不知出路在何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中的一员,我也被这种消极的论调深深地刺痛着,信息技术学科真的会走向消亡吗?未来将何去何从?下面,就本学科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前途谈谈我的看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前景忧心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前景忧心管理论文 篇1:

语录·漫画

拥抱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即使靠得再近,也看不见彼此的脸。

—— 有人用拥抱形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

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前者的落脚点是“学知识”,后者的侧重点是“提问题”,如此不同。

—— 钱颖一

凡是小事都要大声说,凡是大事都要小声说。

—— 声音的大与小

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水,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

—— 人生如赛场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会对下一年的中学语文教育起到导向作用,我觉得还是应当用作文的方式,引发年轻人对现实和社会的思考,增强年轻人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

—— 诗人叶匡政评论高考作文

好消息是,当今的青少年是热心读者和高产写手;坏消息是,他们所读和所写的是短信……我们正在落后于比较有文化修养的社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时事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结果显示,中国上海15岁的学生与美国同龄人的阅读能力差距相当于美国与塞尔维亚或智利的差距。不读书的孩子会与祖先的文明隔绝。

—— 美国《新闻周刊》文章,标题是“短信使你愚蠢”

信任,是降低社会复杂度的一种机制。

—— 社会学家尼可拉斯·鲁曼

语文之所以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主因就在于它违背认知规律的“反启蒙”,把语言知识当成了语言能力。比如,一个游泳冠军不一定懂得浮力和反作用的液体力学原理,而一个不会游泳的液体力学权威专家掉到河里,如果没人去救,肯定就要淹死。

—— 学者谢小庆

如果你是北大的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

—— 一条被网友称为相当硬气,重拾北大风范的微博被网友热传,此微博发布者为北大副校长吴志攀

我夫人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白岩松如此巧妙阐明自己的爱情观

如果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最终是会吃亏的;如果你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马上就会吃亏。

——只不过是时间快慢而已

做人可以做到“仁慈的狮子”,你就成功了。

—— 李嘉诚认为,管理者不但要有能力,还要心存慈悲

看了一场看不懂的电影四处张望,发现别人专注而陶醉,才突然明白孤独是什么。

—— 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几米

找一个男老师好难。

——不少中小学校校长和老师对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表现得甚为忧心。专家认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中小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日渐凸显,并已经从多方面影响到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幽默是一种润肤膏,它使我避免了许多摩擦和痛苦。

—— 美国总统奥巴马崇拜的林肯名言

没有自尊的脖子,无法支撑自信的头颅;没有背景,就奔前景。

—— 网上流传甚广的某年高考作文语录

所谓嫉妒,其实就是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

—— 嫉妒是在挖自己的心

对于一个缺乏自尊的人,谁也不能把尊严给他。

——自尊是人生的基石

品格就是你在黑暗中的为人。

—— 佚名

我有时泛论一般现状,而无意中触着了别人的伤疤,实在是非常抱歉的事。

—— 很多当年鲁迅的话,都像说给今人听的

我们外来工不需什么扶贫,但求我们的儿女在教育上得到与城里人同等的收费就行了。

—— 一个外来工这样吐露自己的心声

语文前景忧心管理论文 篇2:

道路曲折 前途光明

近年来,不少信息技术教师热衷讨论信息技术学科的前途,其中“学科消亡论”的论调不绝于耳。这让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的前景忧心忡忡,感觉前途茫茫,不知出路在何方。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中的一员,我也被这种消极的论调深深地刺痛着,信息技术学科真的会走向消亡吗?未来将何去何从?下面,就本学科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前途谈谈我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学科面临的困境

1.信息技术迅速普及,使课堂失去新鲜感

跨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在各类信息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计算机和互联网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扩大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但同时也令他们对信息技术课堂失去了新鲜感,他们常常对课堂学习漫不经心,甚至会有意无意地破坏课堂纪律,这是让教师们始料不及的。许多教师从而担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傻瓜化的信息产品不断涌现,到了某一天,计算机会不会也像电视、手机一样进入“零培训”时代?当计算机不再需要“先培训、后使用”时,信息技术学科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2.信息技术学科会不会在课程整合中被消化掉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表现手法多样等优点。因此,各学科都争相与信息技术整合,以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慢慢地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所依赖的教学手段,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开始担心:随着师生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学科会不会在整合中被其他学科消化掉?

3.中考、高考遥遥无期,教师成长何其困难

从中考、高考走过来的人都曾体验过它们的“魅力”——学校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教师职称的评定无不以高考成绩作为参照坐标。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仍属于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一直不能纳入选拔考试的科目范围。所以,虽然信息技术中考、高考已“嚷”了许多年,但到今天为止,在大部分省市这还是遥遥无期的等待。由于不在中考、高考科目之列,许多教师都感到很困惑:同样一所学校,同样一份工作,奋斗了多年后,身边的同事乘风破浪地前进了,而我们教信息技术的还在原地踏步,我们成长的机会在哪里?

4.是“杂工”还是教师

学校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可能要拍照,要摄影,要管校园电视台摄、录、编,要管音响系统,要管电教资料,要管教室里越来越多的投影设备,要做网站,要修所有教师的电脑,要管所有的机房,要杀毒,要除“马”,还要带个兴趣小组显示自己的才能,最后还要上那么几节信息技术课,参与一个课程整合方面的课题。这个人是谁?这就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真实写照!大小通吃、身兼数职,信息技术课只占了十分之一的工作量,一个堂堂正正的信息技术教师逐渐弱化成为了一个“杂工”。有了这样的“特殊待遇”,谁还能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谁还能在专业上有很好的发展?

上述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些现状。尴尬的境况令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其实,这些事实并不能证明信息技术学科前途黯淡。正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因为有时牢骚过多,会影响我们对信息技术学科前途的正确判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成长过程中不免会跌跌撞撞,碰上一些挫折,但这并不会影响其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二、信息技术学科未来的前途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未来。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符合未来科学发展的规律,也代表了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一门最具活力和前途的学科。

1.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朝气的新学科

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后,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无不闻风而动,纷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此时的信息技术学科犹如早上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和希望。当然,正如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孕育、发展、成熟、衰退到消亡的历史过程。现在的信息技术学科正处于初生和成长的阶段,尚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从诞生之日算起,这个学科才刚刚走进第11个年头,相对已经存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数学、物理等学科来说,它正像一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因此,如果要求这个新生的学科马上去超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地位,未免操之过急;如果因为它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挫折而产生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未免目光太短浅。

2.信息技术是一门系统的学科

一些人认为,信息技术没什么神秘可言。在他们眼里,会打字、能上网就是电脑高手了,信息技术也不过如此而已。其实,这只是“半桶水”的见解。如果我们因此而感到沮丧的话,那真是我们学科的悲哀。从内涵来看,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从范畴来看,信息技术包括了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方面;从课程层次来看,信息技术课程从小学一直延伸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因此,信息技术是一门内涵丰富、范畴广泛、课程层次多元的学科,也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大学问。

3.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

信息技术学科的综合性很强,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与许多学科交叉渗透,如艺术、语文、数学、物理等,兼容并包,既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这要求我们软化学科间的界线,与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在形式上相互补充,在手段上取长补短。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学识渊博、知识面广,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与教学手段时,才能更准确、更深入地分析和把握教材,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这说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许多有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经历了教材的多次变革——从冷漠的DOS命令到平易近人的Windows,从艰深晦涩的程序语言到绘声绘色的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材8年的变化等于数学教材几千年的演变,知识系统更新之快着实令人咋舌。现在,信息技术仍在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这也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去学习与提高,随时更新我们的知识库,使自己永远站在信息技术科学的最前沿。

5.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作为基础工具课程的信息技术,它是从实践中走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数的实践表明,教育信息化正带动着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引领着教育发展的方向,而扎根于现实土壤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学科,是最有生命力的学科!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个笑话:19世纪末,美国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宣布,随着电影的发展,学校将会消亡。同样,在网络学校迅猛发展的几年前,也曾有人大胆地预测——随着网络课程的不断开发,许多学校必将走向消亡。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这两个让人吃惊的预言实现了吗?非也!电影和网络课程的出现不仅没有削弱学校的教育功能,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新技术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让我们多了一个选择。同样,因为学科地位不高或个人发展的不如意,就对学科的前途产生怀疑,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我认为是不妥的。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我们不应当因为它的发展遇到了某些挫折,就武断地认为它就要走向消亡,这些观点都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正确的。

当然,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同行可以做到“心中常有希望,脚下勇于探索”。我相信,信息技术学科不仅不会消亡,还会在不久的将来释放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作者:赵建初

语文前景忧心管理论文 篇3:

改革教学内容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这几年,广大农民从农村经济改革的现实中看到,有文化、有技术、懂政策、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人就能先富起来。而且还从他们所羡慕的专业户、农民企业家等先进人物的身上,受到启发,认识到将来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素质,应该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包括信息捕捉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并具有艰苦奋斗,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乐于助人、共同富裕的献身精神。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将是农村中受尊敬、有前途的人。他们渴望自己的子女通过学校教育能成为这种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但是,目前很多农村中学没有树立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观点,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突出的问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关部门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并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定奖金。校长们头上都戴着这个“紧箍咒”,教师们也背着升学率和统考名次的沉1包袱,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升学率转。校长们忧心忡忡,唯恐完不成升学指标。他们想的是“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多考上几个”。对农村中学如何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少考虑或根本没有考虑。中学敏育的“双重任务”,实际上只是努力完成“升学”一重任务,另一重任务是“自然”完成的——升不了学,回到农村,就算完成了培养劳动者的任务。

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学生缺乏热爱家乡,扎根农村的思想基础。且回到农村,情绪很不安定,又加上所学内容在农村大多用不上,感到没有前途。有一个十九岁的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后,补习了一年又没考上,回到农村,意志很消沉,他写了一首打油诗:“寒窗十年苦,回家修地球,所学非所用,哪里有前途。”他的父亲说:“现在党要我们富起来,谁知他读了十多年书,没有学到真本领,还成天哭丧着个脸,真叫人烦心。”

从这里,我们看到,农村中学若不端正办学指导思想,不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就不可能考虑如何进行教育改革,就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会贻误农村青年一代,并挫伤农民办学的积极性。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全社会的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有责任,县委、县政府也有责任。因为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的,往往是县委、县政府。学校校长的任免权,也在县委、县政府。此外,还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农业生产的知识和掌握初步的本领。对教材的改革要记取“文革”的历史教训。既要看到眼前,又要兼顾长远,既不能削弱基础知识,又要密切联系农村实际。适当地精简一部分并非必学的内容,补充一些有关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乡土教材。在这方面,希望国家教委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不要统得过死。

对各科教学内容的改革,我的建议是:

政治课要增加农村政策和形势方面的内容(作为补充教材)。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使学生了解农村的大好形势和发展前景,并组织师生有目的地对一些专业户、农民企业家进行调查,通过访富问甜,让他们向新农村的开拓者学习。这些人大多有崇高的理想和扶贫育人的模范事迹,也有艰苦创业、探索创新的动人经历。向他们学习,不但会使学生感到农村大有作为,产生热爱农村、改造农村的信念,树立献身改革,建设家乡的理想,而且还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奋发向上。

语文课应删减同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作品。还应删去一些较深的古文,降低对古文的教学要求和比重。删去以上两部分之后,从报章杂志上选择一些反映当代农村现实生活的文章,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热爱农村、改造农村的思想。现在,文学性的课文比重也过大,应删去部分课文,增加应用文教学,小学和初中应增加农用杂字,练好毛笔字。

数、理、化课应增加一些农用数学,如丈量土地、线性规划、优选法、正交试验等,可穿插在有关章节中学习。理化教学的通病是只会应付考试,不会动手,理论脱离实际。不少高中毕业生连家用照明设备也不会安装。应加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用机械,民用电器的拆、装、修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也要对化肥、农药、土壤等进行联系实际的教学,以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

史地课要增加乡土史地教材。不爱家乡的人,怎能热爱祖国?要组织学生调查参观那些整治土地、利用水流比较成功的地方,联系实际去学习如何治理小流域,如何保持水土不流失等知识,既可激发热爱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思想感情,又可为治理本地山水学一些基础知识。

动植物和生物课增加联系本地实际的教学内容,如某种农作物、果木、花卉的栽培,良种的培育,嫁接,家禽家畜优种的饲养。学校要有劳动基地,要办试验田、科学养殖场等。

生理卫生课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农村近亲结婚的很多,越是山庄窝铺越是严重。因此,要讲些计划生育、人口理论和优生学等。

以上增补的教材,应由省、地教育部门组织力量,先编些活页材料,供教师参考使用。在征集乡土教材时,要发动各县的积极性,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半年一展览一评优,取长补短,逐步完善。

教学内容改革后,教师不适应的问题就更突出了。目前的师资在应用技能方面较差,辅导不了学生。省、地教育学院、教育科研机构要与科委、农牧局、林业局、水保局、多种经营管理局等有关单位联合举办教师培训班,选拔技术骨干当培训班的老师,利用暑期抽调农村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分类集中进行短期培训,回校后辅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要把课外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改变过去对课外活动可有可无的看法。要确定辅导教师,制订活动计划、内容、要求,安排活动场所和设备。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一二项应用技能,为将来进一步掌握这门技能打下基础。如开展煤油灯孵小鸡、养蜂、养兔、育菌、园艺、良种试验、嫁接、缝纫、自行车、农机修配、家用电器修配等多种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开阔视野,加宽知识面,增强自学信心和自学能力,培养克服困难、探索创新的精神。班主任和教师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爱好。课外活动应有多种形式,有的可以统一组织,大多应让学生自由参加。

总之,学校要为每个学生着想,”双重任务”要落实,不论学生升学还是回到农村,都要使他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股披荆斩棘、开拓奋进、改革农村的銳气。现在一说到培养人才,有人就单纯理解为培养大学生,不升入高等院校好象就没有为国家培养人才。这是一种糊涂观念。高中毕业后,能继续深造的毕竟是少数,留在农村的肯定是多数。怎样使他们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合格人才,这个问题,伉得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研究。

作者:庄光

上一篇:教育变革时代教育哲学论文下一篇:作文优化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