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与大学英语论文

2022-07-03

摘要: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国家教学团队十年建设经验为例(2002-2012),分别从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学习型与合作型教学团队、推动教师团队的国际化发展、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技术优势、推广教学团队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发展模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课堂辩论与大学英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辩论与大学英语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核心要素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取得一定的突破和进步,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对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课程设计、课程大纲、教师角色、学生定位、教材匹配、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八位一体”核心要素,以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核心要素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参照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 年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称《基本要求》,它是教育部为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制定的语言教育课程文件,也是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以下简称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原则性规定。

由于《基本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仅提供了指导性原则,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还是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建立科学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重要课题。目前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高职院校一般也会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校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本校大学英语课程大纲,如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等,指导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笔者现就建立大学英语课程“八位一体”(课程设计、课程大纲、教师定位、学生角色、教材匹配、学习策略、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核心要素,谈谈看法。

一、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及教学大纲

(一)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大多数课程专家都认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带有明确育人方向的一种设计计划或蓝图,它包含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等元素。课程对应有两个英文术语: curriculum 和 syllabus。实际上,curriculum 和 syllabus都是对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的描述或规定。美国教育界对curriculum 和 syllabus 不做区分;英国教育界对curriculum 和 syllabus是有所区别的,认为curriculum 指的是一所学校或一种教育制度所要实现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总和,而syllabus 一般是指具体某一科目所包含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国内语言教学研究者为了体现 curriculum 和 syllabus 的区别,则分别用了“课程”和“大纲”与之相对应。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课程设计是从教学大纲设计 (syllabus design) 发展而来,大学英语课程设计是语言项目设计的核心环节。许多国家的教育部门都建立了专职部门来制订国家级的语言教学课程。White把课程设计的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模式:一是目标模式(课程设计关注的重点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二是过程模式(课程设计关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三是情景模式(课程设计关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课程实施的方法,重视课程实施的具体环境)。以上三种不同设计模式共同关注的核心还是课程的教学目标,后两种模式在关注课程目标的同时更强调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方法和外部条件。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也无外乎上面三种基本模式。

社会需求、学生发展和知识体系被视为影响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三个主要因素。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具体内容通常依据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确定,该需求分析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通常科学的方法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过程实际就是制定该课程要求的过程。现在较普遍的做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不同,将大学英语课程划分为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简写为 GE)、通识教育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简写为 EGE)、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写为 ES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简写为 EAP)。通用英语主要是为实现夯实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设定的;通识教育英语的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这两类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与专业学习相关的英语语言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别的大学英语课程之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各有侧重。

(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通常与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科目有关。大学英语大纲要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如使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就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要求而进行任务分解、组合的教学大纲设计。我国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不同,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语、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很不相同,再加上社会各个行业的迥异,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就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即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多种选择的可能。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与学生定位

(一)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扮演促进者(facilitator)、帮助者(helper)、协调者(coordinator)、提供咨询者(counselor)、资源库(resources)等种种角色。但不管哪种角色,大学英语教师应具有“促进者”的基本素质(如爱心、耐心、宽容、视野开阔、乐于助人、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开展对话、引导学生等);大学英语教师更必须具有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培养其综合素养和提升能力。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和教学水平。首先要深刻领会《基本要求》的精神,并将它变成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自觉行为;要依据不同教学模式主动调整角色,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还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努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养,适时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有效地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好”到“好学”。

(二) 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定位

大学生是自主、自动的学习者,更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中心、交际活动的参加者、信息资源的共享者。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自行学习,获得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他们还可以决定在具体英语学习内容上花多少时间,查哪些资料、用什么方法等,从而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应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进行文字性交流、音频式交流、视频式交流等,由英语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重点培养和关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这种互动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求知欲和求知能力。例如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分层教学就是大学英语教学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组成团体,相互学习,共同促进,通过互联网英语学习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进行文字性交流、音频式交流、视频式交流等;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竞争,通过这些沟通与交流,共同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

三、大学英语教材的合理匹配

(一)大学英语教材是《基本要求》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英语教材是《基本要求》承载信息的传播媒介,大学英语教材通过英语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有序合理的编排,使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明晰、可实现,充分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还应注意综合性和整合性,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英语学习延展到课外,增加英语讨论、英语辩论、模拟对话、英语讲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英语教师要针对学生所反映的听说不足的情况调整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英语语篇理解力,对听力材料的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能力。还要注意听力选材的多样性,如VOA, BBC 等视听材料工作场景语料,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使英语各项技能训练融于一体。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

各出版社编制的大学英语教材普遍存在取材趋同,课文主题重叠现象。同一套教材在难易度上的连续性和过渡性较差,课文难度陡然提高的现象不乏存在。而且,一般大学英语教材都要瞄准中等水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数量最多,高职院校几乎没有选择余地,无论选择哪一套教材,区别都不太大,难于满足英语教师教学和不同程度学生学习需要。例如很多英语课文篇幅很长,语言示范性不强;有的文章内容枯燥,有的晦涩难懂,主题重复,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还有些晦涩难懂、冗长乏味,学生不感兴趣,意见很大。还有些教材部分课后练习设计过于简单,内容和选材不尽合理。另外,大学英语教材参编教师多数来自于国内知名本科院校,他们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实际了解不深,编写出来的教材相对不太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实际。

(三)高职院校本专业英语教材提倡以行业英语为主

高职院校校本编撰的行业英语应该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工具性,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行业英语可以按照专业设置, 如财务英语、汽车英语、电子英语、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等。要根据本校资源和专业设置,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专业英语教材,或者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开发具有行业或区域特色的专业英语教材,使学生融通英语语言知识、行业知识、专业英语实用技能。

四、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和英语教学模式

(一)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应学会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西方学者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界定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O’Malley和Chamot(1990)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三大类,每一类策略又包括若干小类。学习策略是有意识的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学习策略也是可以学会的系统地训练,能帮助学生有效策略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兴趣,观察并善于总结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时将学习策略的内容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即策略培训和语言教学合为一体,成为大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把学习策略融入英语语言环境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掌握学习英语的各种有效方法。

(二)网络英语的自主学习有效性极强

网络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以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要充分体现虚拟技术的重要作用,要深入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认知风格、学习观念等学习者个人因素,以及教学理念、评价标准和体系等外部因素对语言学习者策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策略使用的效率。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挥存储、提供和呈现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构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语言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语言学习支持性环境。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种模式比较

“三套车”课程模式是吴鼎民等 (2010:9-13) 提出的,它将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造成英语学习和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以及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的课程,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造成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集成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有效联动、互为补充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种教学模式中,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它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个性化教学模式则提倡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平台,同时提供通识教育课程和 ESP 课程内容,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学校和英语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使该模式兼有“学习方式个性化”和“学习内容个性化”的双重特点。

五、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估过程中运用多种可选择的评估方案,构建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适应的评估系统,包括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可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包括学习者学习态度、语言态度、归因习惯、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发生的变化,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大学英语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访谈、集体问卷、学生日志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这都可能是获得学生非智力因素变化和发展等有效途径。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英语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英语学习效果;通过英语教学环节的实施(包括听力、阅读、翻译、写作);有条件时可试行口语考试,这种考核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即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和学生听说能力的实际运用的考核。所有这些对学生的评估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来设计,要充分体现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使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达到完整性和统一性。

参考文献:

[1]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2.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4-38.

[3]刘向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6-58.

[4]药慧敏,车艳艳,张冬梅 多维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法探索[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25-27.

[5]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8):4-5.

[6]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5-66.

[7]莫川川.高职英语教材评析与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1):99-100.

作者:彭军

课堂辩论与大学英语论文 篇2: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析

摘 要:本文以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国家教学团队十年建设经验为例(2002-2012),分别从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学习型与合作型教学团队、推动教师团队的国际化发展、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技术优势、推广教学团队建设经验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发展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国家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西北工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由20世纪末的原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改制而来,隶属人文与经法学院外语教育系,是全校教师人数最多的教学团队,承担着全校一、二年级近8000名本科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该团队建设始于2002年,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动下,先后获得教育部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2006年)、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009年)、国家教学团队(2010年)等荣誉与奖项,成为学校唯一的人文类学科国家教学团队。

一、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在本世纪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该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年的教改实践与教学理论探索,教学团队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摸索出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多层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以读写译课程、口语课程、视听说课程、选修课程为核心的第一课堂以及以英语竞赛、模拟联合国为核心的第二课堂在陕西省地区以及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影响。

第一课堂具体表现为以授课为主的正规教学,根据时代特色与社会需求来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与文化素质水平,推动大学英语课程由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向注重语言的人文性拓展。目前,第一课堂以《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以及《新标准大学英语》为课程核心教材,第一课堂主要分为基础阶段(一年级)、提高阶段(二年级第一学期)与选修课程阶段(二年级第二学期):在基础阶段,采用以大班读写译课程为核心课程、小班口语课程与大班网络视听说课程为辅助课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提高阶段,采用以大班读写译课程为核心课程、小班英语辩论课程与大班网络视听说课程为辅助课程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尤其是口语能力,使其能够应用英语较为深入地探讨某一领域的话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选修课程阶段,采用以大班选修课程为核心课程、大班读写译课程与大班网络视听说课程为辅助课程的教学模式,旨在启迪学生心智,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塑造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进而提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除了以上面向普通班级的英语课程外,针对由中外学生共同组成的国际班、由本硕博连读的学生组成的教改班、由英语水平特别拔尖的学生组成的精英班等特色类班级,教学团队采取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及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差异化教学方案,配备中外教师,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向学生提供更高学习难度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贯穿本科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进程,是本科生英语技能的实践平台,侧重真实语境下学生英语技能的应用。主要由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类英语竞赛与国际模拟联合国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在提高英语应用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扩展学习视野与国际化视野,使他们采用国际交流范式与国内外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培养学生成为在未来社会生活、工作等领域中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人才。第二课堂不是学生盲目地无组织地自行参加各类英语活动,而是以学生兴趣为前提,教学团队以教师个人或教学小组形式开展的专题培训。该培训包含“导、练、赛”三个环节。“导”是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前期专业化技能与知识辅导,“练”是指导学生根据具体赛事要求进行的专门技能集中训练,“赛”是指在学校内部开展人才选拔比赛,进而选拔出参加陕西省、全国以及国际化竞赛的英语人才。第二课堂的构建对于创造良好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明晰英语学习目的,转变应试英语学习观念,掌握多样化英语学习方法,将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学习转变为面向未来国际化社会人才需求的能力学习。

二、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

在文字教材建设中,教学团队出版了《新视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技能类文字教材、《欧洲文化教程》等选修课程文字教材、四六级培训等教辅书籍,形成了多种类大学英语文字教材资源。以文字教材为蓝本,教学团队出版了《新编大学英语》(普通高等教育“十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课件,学生可以登陆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网站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网站下载课件并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们制作了口语、选修以及四六级培训等课程的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语言学习资源,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学校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教学团队整合文字资源与电子课件资源,对近30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读写译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先后推出2版流媒体课程。学生可以登陆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以及西北工业大学网站来反复观看、分享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

在自建教学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教学团队引进了国内优秀多媒体教学系统,主要包括《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标准大学英语》等核心教材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并辅以学校引进的《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美国探索教育视频资源库》、《MyET英语口语多媒体资源库》等优质国内外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多媒体教学资源融合现代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丰富并深化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其知识体系的网状构建方式与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传播方式更加符合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团队引进了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句酷批改网》,尝试采用人工批改与机器批改相结合的作文批改方式。该系统采用语料库分析技术与教育测量技术,及时给出作文分数,向学生提供作文错误反馈并提出修改建议。英语作文在线批改系统的引进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使其根据电子作业反馈来独立诊断词汇、语法、中式英语等写作错误并进行修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文字教材、电子课件、流媒体课程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立了大学英语网络精品课程,针对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需求,分别建立第一课堂网络精品课程与第二课堂网络精品课程。第一课堂网络精品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并重视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目标,使学生在得到英语技能训练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第二课堂网络精品课程提供模拟联合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演讲比赛等活动的相关信息,旨在营造校园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2005年,依托于该网站的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2006年,大学英语精品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获得中华总工会“巾帼文明岗”荣誉,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获取该系列荣誉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三、建设学习型、合作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重视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各类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研究生教育、短训班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培训手段,建立起一整套灵活科学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与科研并行、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武装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派遣教师赴北京、杭州、上海等地参加全国大学英语暑期培训班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大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这些活动开阔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此外,学校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青年教师以独立或合作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并创造条件推进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教学团队的年轻化、知识化发展。目前,教学团队正逐步建立起由教授、副教授构成的教学、科研工作并重的教师群体以及由讲师、助教构成的以教学为主要工作的青年教师群体,从而形成由老中青教学梯队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知识与科研知识双链体系,在知识积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为了保证大学英语知识链体系动态活力,防止专业隔绝状态导致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孤立发展,教学团队积极开辟与外部院系进行教学与科研合作的渠道,与外语语言文学系互派教师进行课程讲授、课题开发,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硕士生导师承担外语专业英语研究生指导与课程教学工作。此外,教学团队与管理学科、 社会学科等其他学科专业人士建立广泛联系,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资源与知识资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发展建立跨学科教学与科研资源平台。

四、推动教师团队的国际化发展

作为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目标的重要教学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需要与海外高校开展各类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人员互派,从而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经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国际化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主要采取访问学者计划、国际会议交流以及出国留学等方式鼓励大学英语教师“走出去”。人事处是学校开展访问学者计划的主要办事机构,帮助大学英语教师申请各类留学基金(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计划、青年骨干教师计划、富布莱特外语助教子项目),派遣外语教师赴欧美地区开展访学活动。国际合作处承担学校国际交流活动,于2004年设立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化进程基金。其中以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支持计划形式向参加境外国际会议的教师提供出国基金,在此计划支持下,大学英语教师先后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参加教学与学术国际会议,扩展了学术视野,建立了学术联系,扩大了学术影响。教学团队中部分青年教师采取出国留学途径赴美国、英国攻读博士与硕士学位,建立了更全面的语言学学科知识,更加深入理解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以及进行国际合作打下基础。

教学团队注重外籍教师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采取“请进来”方式邀请国内外专家与学者来校讲学,先后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在授课之余,外籍教师面向教师与学生专门开设跨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参与省内各类英语竞赛,指导大学英语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从而实现中外教师教学合作与资源共享,拓宽大学英语教学与科研领域,推动课程创新与教学队伍建设。

五、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的技术优势

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时代,工科院校的优势在于有充足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弥补人文学科技术薄弱的缺陷,为后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帮助建设网络课

程、制作课件与流媒体讲学视频,为大学英语信息化发展提供平台。同时,工科院校有较为充分的经费以保障大学英语教学和科研平台的建设,向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与各类软硬件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以学校强大的工科平台为依托,贯彻“学习工科优质课程建设模式、借助工科技术与人力资源、促进大学英语全面发展”思想。在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初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首先与工科学生合作进行一期网络课程建设,随后与计算机学院合作进行二期网络课程建设技术与美工完善,之后又邀请我校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分别为国家教学名师与陕西省教学名师)给予课程建设指导,从而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其他工科教学团队的硬件、技术、人员、信息等资源的交流共享,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保障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推动教学团队的知识创新与发展活力。

六、推广教学团队建设经验

2006年初,大学英语课程被批准成为教育部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之一,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高校。因此承担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省内以及全国范围内发展的重担,教学团队通过巡讲团、公开课、教学比赛等各种形式来扩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陕西省以其他省(直辖市)的辐射影响,带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共同成长。首先,团队负责人作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巡讲团专家成员受邀在国内其他高校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从教学模式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了工作指导与教学培训。其次,团队骨干教师受邀在北京、杭州、西安、长沙等地举办的全国大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进行读写译课程、口语课程、视听说课程等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演示,帮助参加培训的其他高校教师拓宽了教学视野、掌握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第三,教学团队将大学英语教学比赛既作为锻炼本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平台,也作为分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经验的窗口。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不仅推动了本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成长,也为其他高校教师提供了教学观摩、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团队教师在教学比赛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团队教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陕西省赛区)一、二等奖等荣誉。

[责任编辑:陈立民]

作者:许霄羽 赵雪爱

课堂辩论与大学英语论文 篇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的新论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颁布实施,暴露了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与之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阐释的不一致性。这不仅影响了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方向性大的问题,而且导致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改革的认识和实践出现混乱。作者认为,只有通过修订《课程要求》、确立大学英语教学中读写译的核心地位,实施三个层面的教学改革,才能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健康发展,培养在科技与人文等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读写译

一、研究述评及意义

(一)述评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1986、1991、1994、1999)树立了读写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目标。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问世至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面临了众多问题, 但胡明杨(2002)认为,“最主要的恐怕是整个英语教育的目标问题, 也就是确定的教学目的有偏差, 结果就引起教材、教法上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经过对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讨论,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同时教育部与相关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学新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教育部(2002、2007)明确指出“英语教学应摆脱传统的知识型学习方式。应以技能性学习方式为重点,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尤其是口语听说能力”。2007年教育部公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此为契机,全国高等院校掀起了一轮以听说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热潮。教育部相关领导张尧学(2003、2004、2008)也多次对大学英语改革的目标进行强调和补充说明。张尧学(2008)指出,“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一直在主导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把原教学大纲中的以读写为主改为以听说为主, 全面提高英语实用能力”。然而,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2010 年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针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目标,“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对照《课程要求》和《纲要》,不难发现两份文件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阐述混乱,定位模糊,亟待明晰”(曹艳艳 2013)。《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解释狭隘、目标群体的语用能力不明确,难以满足《纲要》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与期待。外语界众多学者就此开展了对大学英语新目标的大讨论。王初明(2010)提出学术英语ESP ,“逐步取消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课”。而蔡基刚(2006、2010、2011、2012)将大学英語目标定位于学术英语EAP。蔡基刚(2011)则直接建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应适时再转移, 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在科技领域与国际开展竞争的英语读写能力。”

(二)意义

《课程要求》和《纲要》的出台揭示,大学英语改革的深入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也随之出现了变化,导致《课程要求》和《纲要》中关于目标阐述的不一致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混乱直接导致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方向的混乱,造成了外语界对大学英语的改革和认识出现分化。外语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建议各不相同,如大学英语应改为专门用途英语ESP,或学术英语EAP,或通识教育 GEEMI等等。但相关的多数论文仍停留在具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上,未能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即目标性的问题。针对以上困境,作者认为大学英语改革应再次明确其方向,修改《课程要求》,确立以读写译为核心的大学英语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三个层面的改革。

二、研究内容-读写译为核心的新目标

(一)新目标论前提

在以听说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指导下,各大高校已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第一,各學校的语言学习环境大大改善。普遍建立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多媒体教室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 辅助与基于网络和计算机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而且积累了一整套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和经验。第二,截至2015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在实行听说为主的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省市在自己命题的英语高考乃至中考中加进了听力内容, 甚至是口语内容。第三,教育部门、出版社和诸多高校大力开展和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口语演讲大赛或辩论大赛,高调地宣传和巩固了听说的核心地位。因此,蔡基刚(2011)坚持,以听说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但是这个目标具有阶段性和暂时性”。作者认为,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是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大学生不仅要用英语实现跨文化交流,同时应使用英语学习和运用世界先进科技,在学科和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为国家的科技、人文发展服务,所以确立读写译的核心地位显得异常重要。

(二)新目标论的重点与难点

确立大学英语教学中读写译中心地位面临巨大障碍。首先,读写课程的课时过少。越来越多学校的读写课被压缩到每周2课时, 腾出一半时间去练习听说。即便如此, 在读写课堂上还要安排学生做大量的“ Presentation”等各种口语交际活动。出版社只好把阅读教材十个单元的阅读课文压缩到八个单元, 但即使这样, 大多数老师因时间不够也只处理五—六个单元, 阅读量和输入的词汇量都大大下降了。辜向东等(2010)发现由于“综合英语课堂时间穿插了更多的听力训练”,“教师最重视的技能由阅读变为了听说”。其次,大学英语读写课程完全忽视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每单元的翻译练习仅限于对本单元重要词组、句型的机械练习,完全忽视翻译语境与文体,更没有任何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翻译练习,从而无法实现双向的文化交流,削弱了学生的英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三个层面的教学改革

作者认为,必须通过修订《课程要求》,才能确立大学英语教学中读写译的核心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立读写译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

第一、减少听说课堂时数,增加课外教学时数。

我们认为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以读写译为中心,但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也同样重要。各高校应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大量简单机械的听说教学内容放在课后、网上进行,减少课堂练习。通过人机对话、网络教学、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多种方式,来完成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量身定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效率,从而增强大学英语学习的信心。但是,正如Pickering & Garrod (2004)指出,“电脑只能做外语学习的配角”。所以还必须坚持听说训练的课堂教学,只是减少课堂时数,大幅度增加课外教学时数。

第二、《读写教程》改为《读写译教程》。

现有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翻译练习以句子为主,形式单一,内容过于简单。随着日益增加的国际间交流和更多的大学生出国深造,大学英语教学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热爱、深谙本国文化,并能用外语流利、准确地介绍本国文化,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应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考试学习,提高翻译练习的重要性和多样性,除了单一的句子翻译,补充词组、篇章和不同文体的翻译练习,增加有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翻译嫩容。过去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根本没有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翻译练习。

第三、提高英语读写译教程的课时。

目前很多高校压缩了在校非英语专业新生大学英语教学课时,从两年改为一年。任课教师必须在一年内讲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四册课本,共四十个单元,八十篇课文共三十二个单元。而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读写周课时为两小时,总计一年64小时。显然,在64个学时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作者建议,将读写课程改为读写译课,课时翻倍,每周至少四小时。

三、结束语

作者认为,翻译和读写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被广泛忽视。所以,确定翻译与读写同样的核心地位就尤为重要和迫切了。因此,只有通过修订《课程要求》,确立大学英语教学中读写译的核心地位,开展三个层面的教学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实效,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健康发展,培养在科技与人文等多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参考文献

[1]Pickering M J & Garrod S.Toward a mechanistic psychology of dialogue [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004(27):169-226.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306-308.

[3]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

[4]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再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5-8.

[5]曹艳艳.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大学英语,2015(2): 298-301.

[6]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组,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1986、1991、1994年各版本及1999年修订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辜向东,等.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37-41.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

[9]胡明杨.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J].外国语,2002(5):2-7.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2007.

[1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2]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13]张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03(12): 9-15.

[14]张尧学.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17-22.

[15]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8(5):2-4.

[16]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1):17-22.

作者:延辉

上一篇:参与式教学中学语文论文下一篇:信息化中学化学教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