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藓实验教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目前,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要求,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葫芦藓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葫芦藓实验教学论文 篇1:

浅谈科学探究的基础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而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就需要实验和观察。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为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观察能力的论述,探究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能力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假设、观察和实验。其中观察是科学的基础。多数观察是基于视觉,但观察也包括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观察来获取信息和数据,并通过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因此,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它一般具有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制订计划、实施观察、记录分析等几个阶段。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程序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初中生物教学和现实生活离得很近,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苔藓类植物生存环境时,首先给同学们以提示,在我们学校里就有葫芦藓,通过阅读教材,看一看哪一位同学最先把它找到,并说明找到的环境特点。事前学生可能见到过这一植物,但对于它的生存环境、繁殖方式等不知道。现在在课堂上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观察这一植物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2.做出判断,明确目的

观察,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如上面提到观察葫芦藓的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只知道把葫芦藓找来,就不可能仔细地观察葫芦藓所生存的环境问题。因此,明确观察目的是进行观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步骤。

3.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观察不仅是一种有目的、有重点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先制订好周一密的观察计划。在制订观察计划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重点,前面已经叙述。然后制订观察步骤,培养学生科学、有序、全面、细致、持久、敏锐的观察能力。

4.认真记录,深入分析

观察是一种具有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的知觉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不仅用感官和工具去“观”,更要用脑去“察”,要将观到的现象进行认真记录、分析、比较、判断,通过思维得到正确的结果,要使“直观性观察”升华为“逻辑性观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观察具有有效性、探索性。如:在观察“蚯蚓在玻璃板和纸板上的运动”时,在玻璃板上爬得快还是纸板上爬得快,不同情况的蚯蚓可能有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蚯蚓的皮肤是干燥还是湿润,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观察能力的培养标准

要培养学生出色的观察能力,首先我们就必须知道什么是良好的观察能力。

1.能充分有效地使用视、听、嗅、味、触各种感官,并通过这些感官进行思维。如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各种感官功能,仔细观察蚂蚁的各种觅食行为,从不同方面来判断蚂蚁的觅食行为。

2.观察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样在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中,不同种类的蚂蚁其食物是不同的,有植食性的,也有肉食性的,还有杂食性的。因此,在观察时就应该全面客观地观察分析,而不能以点概面。

3.能做定性和定量的观察。如,种子萌芽的观察、水温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的观察。

4.能做动态的观察。例如,探究气味对蚂蚁觅食的影响等。

5.能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例如,观察苔藓类植物选择本地常见的葫芦藓。

6.能发现观察对象间差异。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十二个字:操作正确规范,观察系统有方。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

1.先整体后局部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即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先用肉眼观察小肠的形态,进而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掌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用纸板举例说明,有皱襞的表面积是否更大。最后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从而说明了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2.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即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例如:我们观察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时,首先向学生强调小肠是曲曲折折的,把小肠剪开后,会发现里面有许多的皱襞和绒毛,再通过自制教具,对比表现在同一平面上,有皱襞和无皱襞的表面积大小,从而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清楚小肠的这种结构增大了内表面积,从而更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平行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例如:观察水温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能否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才能取得真实的结果。

五、观察能力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素养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工作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学科要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必然离不开实验能力的培养,其中观察能力又是整个实验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 永

葫芦藓实验教学论文 篇2:

生物学实验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目前,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要求,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教学;生物学;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I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Biology

CHANG 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Biology; Application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l)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热点。21世纪是生命科学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占有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在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相接合,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

率,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器材的利用率[1-3]。

2 计算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2.1 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极大的丰富了视听感官,降低了实验难度。我们建立了局域网,把实验的相关资料共享,在编制新实验讲义的过程中,搜集资料并把实验内容制作成课件,改变了过去抄写板书的模式,用课件和多媒体手段呈现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等,简化了实验教学。计算机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将不易理解的抽象化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利用多种感官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来讲解,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掌握有关知识点,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我们开放机房,通过局域网学生可预习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等。

2.2 突出生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并且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观察葫芦藓的生殖过程时,葫芦藓个体小,生殖过程必须借助于水的条件才能完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示器上首先出现葫芦藓的完整植株,再把各个部分用分解的形式描述:其蒴帽和蒴盖脱落后,由孢蒴中放散出大量的孢子,孢子萌发形成原丝体、长出假根和芽体,由芽发育成葫芦藓植株(配子体)。配子体中的精子器和颈卵器放大,精子器中产生精子,借助水游到颈卵器中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在颈卵器中进—步发育成胚,长出长柄。整个的显示过程形象逼真,给同学以直观的感受。

2.3 提高了实验效率

利用计算机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实验控制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使实验教学过程实现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率。这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减少了仪器的调试,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现计算机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动手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能够迅速得到漂亮、整洁的实验结果图。

2.4 使用多媒体课件降低实验费用

多媒体实验课件制作完成以后就可以由学习者操纵计算机完成实验教学,因而摆脱了对实验仪器的依赖以及对实验材料的消耗。实验课件可以经拷贝广泛传播应用,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节省了实验经费。对于缺乏实验仪器设备、实验经费的学校,更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前景展望

利用计算机技术,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实验教学软件演示实验并进行模拟实验。为了开设这方面的实验课程,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交互式地仿真或演示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手段,以跟上机能学时代发展的步伐。计算机实验是一个强有力的远程教育的补充,它可以巩固深化发展已有的生物知识,从定量上加强认识:可以取得大量的实验数据,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实验数据中蕴涵的规律,由于在计算机上可以设置多种情况,因此可以节省实际生物实验所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计算机实验的模型设定恰当,建模与仿真是可以创造与发明的[4],从教育上的计算机实验可以很方便的过渡到相应的科研中去。

4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优化了实验内容,教学体系也更加完善,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使学生在知识和实验技能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对生物实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只

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还有很多不完善的方面,在探究设计性实验的把握上,以及实验过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方

面都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改革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树坚, 等. CAI在生物课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01,(4):36-38.

[2]傅和玉.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0-22.

[3]黄心渊, 等. 多媒体制作实例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陈英. 计算机学科本科教学规划的重构与发展[J]. 计算机教育,2004,(8):61-64.

收稿日期:2008-03-31

作者简介:常艳(1981-),女,安徽凤阳县人,助教,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微生物。

作者:常 艳

葫芦藓实验教学论文 篇3:

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如何进行实验教学是每一位生物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实验教学的策略。首先,优化演化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最后,设计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注重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实验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勤于思考。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若干做法。

1.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类型之一。在生物教学中借助于演示实验来再现生命活动现象、验证生命活动规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将各种生命活动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对生物学理论有透彻的理解、深刻的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甚至吸引一些学生投身于生物学的研究。在“说出人体能量的供给”一节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设计。老师先准备如下实验器材:广口瓶、带温度计的塞子、火柴、一罐薯片。提问:薯片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后,让两位学生上讲台根据薯片罐上的营养成分表确认薯片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薯片中营养成分主要含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然后一位同学点燃薯片放入广口瓶中,迅速塞上塞子,另一位学生读出塞子上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告知全班同学。老师提问:温度计的温度为什么会迅速上升?如果人吃了薯片,薯片在人体内将怎么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此演示实验取材简单,实验效果明显,温度计温度迅速上升,收到了很好的演示效果。在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指导者,两位学生是演示实验操作的主体,他们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并成功完成了实验,其他学生都专注于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化的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件事情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人总是和周边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分组实验,加强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在制作生态缸前,6人一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生态缸可以用其他哪些材料代替?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怎样获得?各组成成分的量怎样?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是否要密封?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生态缸。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同学从家中带来废弃的玻璃罐替代生态缸;有的同学在野外采集水草、浮萍和烂泥;有的同学从市场买来仙人掌和小乌龟,生态缸很快制作完成。每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生态缸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制作生态缸前,小组围绕几个关键的问题进行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既加深了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知识的深入理解,又为制作生态缸奠定了理论基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合作和交流的价值,合作和交流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3.设计探究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块内容进行如下设计。准备材料器具:紫色洋葱鳞茎、葫芦藓、碘液(贴有警示标签)、30%的蔗糖溶液、人血涂片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然后进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科学家常把细胞比作构建生物体的砖块。砖块是房屋的结构单位,有一定的模式。动植物细胞是否也有一定的模式?(2)进行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葫芦藓叶细胞,观察人血涂片标本。观察后并绘制细胞的简图。(3)交流总结:画表格比较不同细胞(洋葱表皮细胞、葫芦藓叶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中能观察到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4)得出结论:尝试绘出高等植物细胞、高等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不同学生在不同细胞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有所差异,要尊重事实,以观察到的现象为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生物学知识,掌握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通过探究获得的生物学知识是牢固的、持久的、不易遗忘的。通过精心设计实验,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周成平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

[3]施忆主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必修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作者:陈力

上一篇:服装物流信息化论文下一篇:医学院英语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