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创作播音主持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日益发达的新媒体面前,传统的媒体运营方式、媒体载体以及媒体受众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以往的广播电视传媒等传媒方式,新时代的网络新媒体的灵活性、趣味性等新特点对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持人需要进行灵活转变角色,塑造多种播音风格,用以满足新媒体节目的需要,打造精品播音节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个性化创作播音主持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个性化创作播音主持论文 篇1:

虚拟播音主持与传统播音主持的发展创新

摘要: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引领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智能媒体应用中的虚拟播音主持技术迅速发展,AI主播即人工智能虚拟主播逐渐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广受关注的技术应用趋势。播音员主持人作为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中的传播者,广大受众是否会接受并适应其依托于智媒实现的虚拟播音主持模式,在虚拟播音主持的应用趋势下传统的播音主持如何创新发展等问题,还需学界业界共同探索实践。

关键词:播音主持 AI主播 媒体融合 智能媒体

虚拟播音主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果——AI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目前,对于虚拟播音主持的研究认为其具有智能播报准确性高并节约成本、可改善传统播音主持的机械播报状况、作为新兴技术能引起节目受众好奇心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内容播报形式单一、开放场景互动缺乏、内容深度挖掘不足等问题。虚拟播音主持应用于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和网络视听等新兴领域,既带来很多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一方面促使传统媒体从业者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传统播音主持的边缘化。此外,虚拟播音主持既能全时段准确播报信息,也可能产生难以识别的高仿真度假新闻等弊端。

一、虚拟播音主持的优势与发展

虚拟播音主持能随时保持工作状态、24小时不间断工作,适合长时间段、特殊时间段及突发新闻的报道。它能严格按照既定程序执行命令,极大地降低了出错率,适用于重复度高、程序性强、对互动性和艺术性要求较低、对准确性和时效性要求高的工作,例如,天气预报、财经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各类突发性灾害的播报等。具有机械性重复特点的工作尤其适合虚拟播音主持,其“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优势非常明显。

保罗·莱文森提出,新兴媒介会经历“玩具、镜子、艺术”的技术文化变迁。虚拟播音主持的传播媒介发展与演化,目前还处于“玩具”的初始阶段——受众出于好奇开始尝试接触这一新鲜事物,但这种好奇的持续性很弱。当受众了解并熟悉这类新兴媒介后,如果虚拟播音主持仍停留在机械化播报的状态,势必无法推进其从“玩具”到“镜子”继而再到“艺术”的创新变革。虽然近年来虚拟播音主持技术迅猛发展,虚拟播音主持应用在各媒体平台也愈发活跃,但其不足也限制了它作为新兴媒介形式的普及与成熟。

二、虚拟播音主持的不足与局限性

综合来看,AI主播即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同人类播音员、主持人相比,既有鲜明突出的优势,也因为现阶段信息传播技术上的不足,存在着情感交流、艺术创作、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社会审美等方面的劣势和局限。

1.缺乏情感交流互动。在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传播者主体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信息事实是基础,但情绪、情感和态度才是核心。2020年4月,英国天空电视台一档节目中,女主持人宣读因新冠肺炎疫情去世的人员名单时,情绪激动数次哽咽,这一幕感动了无数人。主持人内心真实的情感映射让受众产生了强烈共鸣,而虚拟播音主持目前还无法有效实现情绪、情感的传播。

对象感和交流感是传统播音主持的重要再现形式,尤其是在面对面的采访环境,采访者和受访者通过深度、双向、实时的沟通才能更加真实地还原人际传播。这些基于情感的交流互动,是“有脑无心”的AI主播还无法做到的,其机器人特质的原生结构容易使受访者产生疏离感,难以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2.欠缺创作的艺术性。宣传性是播音主持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实现传播的过程也不能缺少艺术性。在播音主持的创作中,宣传性与艺术性这两大支柱需要保持平衡,缺一不可。播音员、主持人是专业的语言工作者,播音主持这项工作具有艺术性的鲜明特征。“从艺术的角度看,播音创作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引发到表现,具有某些艺术属性,又是一项艺术创造活动。”

目前,虚拟播音主持还处于艺术创作的初级阶段,依赖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庞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算法组合才能进行“艺术创作”。即使是世界顶级的基于DeepMind研发的“增强学习”型虚拟播音主持系统,不用人类数据便可自主学习,也仍然需要人向它“灌输”相应的规则。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虚拟播音主持,在艺术创作上目前只能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

虽然虚拟播音主持的发展推动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但其“艺术创作”基于理性思维,而人类的艺术创作则出于感性思维,是人类灵感和自我需求不可复制的有感而发。虚拟播音主持是通过技术批量“生产”的,属于“艺术产品”,离真正的“艺术作品”还有较大差距。

3.无法理解社会道德伦理。同播音员、主持人相比,AI主播不具备自我意识,缺乏明确的价值观立场,没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不能理解道德伦理等规范,这使得虚拟播音主持在关键时刻容易产生道德伦理层面的问题。

毕竟,虚拟播音主持“人”只是人类利用技术创造出来的应用工具,只会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和规定好的逻辑行事,无法进行道德判断,不能在复杂的情形下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虚拟播音主持突破情感认知难题之前,机器人还无法成为‘完全的道德主体’,被当作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来看待。”

4.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授予汉森机器人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索菲亚”公民身份,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公民是指拥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虚拟公民”的定义几乎是一片空白。AI主播能否取得和自然人一样的社会地位、能否对其生成的内容享有著作权、与现行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后的评判标准如何制定,都是未来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此外,虚拟播音主持还存在隐私和数据等风险。互联网巨头通过自己的产品与服务收集的海量数据如用于发展虚拟播音主持,可能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如果相关数据不慎泄露,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果又该如何承担……这些问题,正在阻碍虚擬播音主持的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创新。

5.社会审美存在局限性。目前来看,虚拟播音主持的创造力虽然有限,但其未来的发展变化存在不可控的风险。在社会层面尤其是社会审美的领域,虚拟播音主持的创造力与创作成果可能会超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的认知,甚至触及社会集体安全心理的边界,让人类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是排斥感或恐惧感,而播音员、主持人更容易和同为人类的受众进行情感沟通并形成认知上的平衡。

日本机器人科学家森政弘的“恐怖谷理论”提出,人们可能会对与人类相似度极高的机器人产生不安甚至反感。这导致人们在审美心理上难以接受过于完美的智能机器人,而这类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虚拟播音主持的发展也由此在社会审美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

三、传统播音主持的变革与创新

对于播音主持而言,“身体不仅在生理意义上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而且与人类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技术赋能的背景下,虚拟播音主持尽管给传统播音主持带来了挑战,但也为播音员、主持人强化自身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有效运用虚拟播音主持的同时,传统播音主持要基于长久以来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尊重,在情感交流、传播本质、即兴表达、主持个性等方面重点突破、变革创新。

1.有效强化情感交流。传统播音主持与虚拟播音主持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人类所具有的“人情味”——其在节目中传递的不仅是信息,还有情绪、情感和态度,而这些是虚拟播音主持难以实现的。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受众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信息本身,还有情感层面的认同与满足,期待节目主持人能与自己心贴心地交流,说真话、道真情,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真诚不做作并具有亲和力,能融入环境,尊重受众和内容,用心了解并倾听。播音员与主持人对语言、语气、表情、动作、服装、造型等的创新优化,都有益于增强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常年从事译制片工作的曹雷说过:“每个人的声音都有他的气质。”气质虽然比较抽象,但我们确实听得到也听得出,任性与理性、大众与小众、国际范与民族风等形形色色声音的异同与特色,没有好坏、优劣,只有某种声音更适合某一内容、某一角色的演绎。智媒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交流互动更具人格化,需要在形象、生动、贴近、平等的氛围下用人格化魅力去传达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播音员、主持人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与受众产生理念和情感上的更多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深度挖掘传播本质。“对于媒介深度报道来说,传统播音主持在传播中所处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和其他类型的节目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播音主持是否有足够的‘深度’能与节目的‘深度’相匹配,即传统播音主持是否有相应的素质与能力对事实进行解释、分析,并引导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本质与意义进行全面、纵深的理解。”传统播音主持更适合对传播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深度报道,这也对传统播音主持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深度报道中同时担任信息发布者和舆论引导者的雙重角色——根据传播事件的事实基础和调查分析,旗帜鲜明且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以实现深度报道节目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传播目标。

3.合理利用即兴表达。目前AI主播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已能基于理性思维进行一些简单的即兴发挥,但仍然和传统播音主持基于感性思维的即兴口语表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AI主播不具备人性和感情,无法理解“情境”等概念,而传统播音主持却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人际关系做出即时、准确的判断,在规定情境下说出适当、得体甚至巧妙的话。

传统播音主持未来的变革与创新,在即兴表达方面应坚守以下原则:首先,要审时度势、把握契机,善于从细微处抓住事物本质,不失时机地迅速做出回应;其次,对外界信息及时做出准确的认知、分析与判断,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表达,传播的对象要具体,能适时想象或猜测出对象反馈的涵义;此外,要重视副语言与态势语言的协助配合,针对不同情景、不同受众进行适宜反应,这需要播音员、主持人不断提升情商与综合素质以及观察分析、即兴表达等能力。

4.突出展现主持个性。智媒时代的到来让虚拟播音主持不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虚拟与传统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注重传统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培养,增强对传统播音主持的相关策划迫在眉睫。“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指的是以专业化频道的整体定位为基准,以栏目的内容、样式、对象等为依据,以受众可能的审美期待为参照,对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当下形象设计和未来形象规划的一种活动。”

在虚拟播音主持的影响下进行传统播音主持的策划时,首先要根据播音员、主持人和广播电视栏目的风格特点进行准确的形象定位,使播音员、主持人的表达、个性、气质、内涵等与栏目相契合;继而深度挖掘其自身个性,强化个性化特征,注重对服装、发型、手势、表情等外在形象要素的包装;并根据受众可能的审美期待,通过营销传播不断加深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印象和认知,使其个性化形象得以突出展现,能长期被受众熟知并认可,由此保持对虚拟播音主持的差异化、个性化优势。

四、结语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存在,媒介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的大脑和思维能力的延伸,虚拟播音主持则是对人的口舌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延伸。移动互联和智媒时代,播音主持的传播中传受双方互动的多元与频繁、参与的广泛与深入,使得受众对人格化传播主体的认知更加立体与深刻。这种被强化、细化与动态化的主体人际认知,让本就带有认知与表达瓶颈的人工智能技术完全替代人类传播主体的概率变得更加渺茫。由此看来,传统播音主持对人工智能的专业壁垒是坚固且长久的,虚拟播音主持与传统播音主持将长期共存并协同创新。

作者单位 山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张颂.简论播音艺术的欣赏层次[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86(03).

[2]高国庆,马玉坤.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影响力研究刍议[J].新闻文化建设,2020(05).

[3]曾志华.电视节目主持人策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惠文.广播公益广告的创作原则和要素[J].中国广播,2017(07).

【编辑:马宁】

作者:李惠文

个性化创作播音主持论文 篇2:

论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多角色应变能力研究

摘要:在日益发达的新媒体面前,传统的媒体运营方式、媒体载体以及媒体受众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以往的广播电视传媒等传媒方式,新时代的网络新媒体的灵活性、趣味性等新特点对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持人需要进行灵活转变角色,塑造多种播音风格,用以满足新媒体节目的需要,打造精品播音节目。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探究播音风格

On the Multi-role Adaptability of Broadcasting Hos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GUO Haitao

(Sichuan Film and Television Academy,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37 China)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与节目创新获得绝大的进步,因此,作为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适应多角色的播音环境,以及临场发挥变化的能力。由于新媒体在当前社会的信息传播以及舆情信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播音主持人的应用技能全面跟进才能符合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

1  国内播音主持人的人力资源现状

除去专业素质优良以及管理制度健全的顶级播音主持人,国内绝大多数的播音主持人依然隶属于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基层行政机构。在兼具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平台的基础之上,诸如新闻广播、财经新闻、党群干群建设,教科文卫、艺术文艺等,这些基层的播音主持人还要运营新媒体,如政府直播、融媒体等其他途径的新媒体,可以说是业务广泛,身兼多职。由于不同的媒体节目对于播音形式以及文稿的要求,播音主持人必须掌握更多的实战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此应付更多的节目,并且播音的风格切换自如。因此,各级单位加了对于此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力度,以便符合当前以及未来的媒体传播要求[1]。

2  新媒体背景对于播音主持人的多角色要求

2.1 传统媒体的多角色要求

在传播媒体广播与电视的播音形式中,播音主持人一向被要求要有很好的稿件功底,即准确地读出稿件的内容、交代事件的始末,在节目中举止大方得体,善用部分面部语言与肢体语言,并且在特定的环节中还有需要带入一定的导向情感,增加稿件内容的感染力度。例如,在采访类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需要把控节目的进度与基调,通过语言以及肢体语言的技巧,对采访的人员一定的引导作用,促使采访的嘉宾积极配合,以此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

传统媒体需要以精品化、高质化的内容示人,以内容为王作为媒体生产内容的核心与关键点,需要从刀刃向内的角度去反复斟酌与优化媒体向受众传播的信息内容,实现受众在接收信息后,实现个人的身心双满足与提升。从而,这对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主持过程中,需要对主持内容、采访对象、探讨事件等进行前置化的学习、了解与掌握,从而能够在主持全过程中实现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稳重、专业。媒体的主持方向具有多元化,从而对主持人的主持角度不断提出了新的议题,主持人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媒体的发展、主持人角色的变化等,不断以专业化、高质化的主持能力示人,彰显出新时代我国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风采。

2.2 新媒体的多角色要求

在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之上,新媒体对于播音主持人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在新媒体的运营过程中,媒体的个性化更为突出,对于媒体的渠道与受众有了更为细致的划分,这注定了新媒体的受众体验更为精准以及个性化;同时鉴于新媒体投放的渠道更为广泛,对于媒体的受众而言,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媒体节目的内容,如果新媒体的内容在播音主持人的引导下没有能力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那么在信息发布的时候,传播的效率将大大折扣。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新媒体对于播音主持人的多角色要求更為细致,更需要更近媒体节目本身的属性[2]。例如,在融媒体直播的节目,如果节目的目标是发布辖区类的农用产品,那么播音主持人对于产品的熟悉程度、舆论风评的引动,以及营销思路的执行有一定的研究和功底,大大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使得节目整体的娱乐性更强。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的背景之下,主持人的风格更为多变,且随时增加陌生的专业知识,对于整体的把控和应变能力提出了另外一个层面的要求。

新媒体强调融合创新,例如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中播报新近事件,首先需要掌握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对新近传播热度高、传播效率高、用户偏好的内容加以挖掘整合,形成新媒体端的传统媒体高声量信息传播,在新媒体中彰显传统媒体的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在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人改变了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播报模式、形式等,例如:拍摄播音信息内容的设备发生了改变,从专业摄影、摄像机转变成为了更加便携、轻便的手机,远距离的拍摄也变成了近距离的移动设备拍摄,传统的横屏播放形式转变成为了竖屏。多种转变在播音主持人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急剧缩减,透过移动通信设备,用户仿佛面对面地接收主播传递的多元化信息,从而对主持人的播音角色形成了新的挑战,主持人需要认同新媒体的信息播报形式,在提升用户能动性的基础上,实现与用户之间的贴近化、无界化高效信息交流,关注信息播报、点击量、评价等多角度的信息传播全流程,实现播音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与新塑造。

3  对于提高播音员主持人应变能力的探究

3.1 播音主持人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社会公众代言角色,播音主持人的基础素养以及价值观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引导自己的受众。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新的信息技术促使海量信息的形成,媒体的受众获取知识的速度以及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在受众知识提升以及事件观点层出不穷的时候,播音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以及在媒体节目中引导作用就变得异常重要。播音主持人对于知识的广泛积累以及灵活的提取使用,将在不同场合、不同节目,以及不同内在背景中使用。在做好基础主持业务的同时,播音主持人需要随机应变,完成媒体界面的任务,发挥主持人在节目中的正向价值。只要播音支持人的业务能力与精神世界达到一定的要求之后,才能符合新媒体时代的主持要求。播音主持人通过声音传播信息内容,可谓是字字千钧,在播报信息内容过程中,需要以严谨、细心的角度,将文字稿件以口头的形式传播出去,受众以听声音的形式接收新近信息内容,无暇顾及书面信息,这也提升了播音工作的重量,在信息传播中需要注重信息内容的引导力、影响力作用,担负起播音角度的社会导向责任,产生受众接收信息后的启发性影响。

3.2 媒体行业里播音人士的竞争

在新媒体初期,规则尚未完全健全,播音主持人可以搬运网红一定程度的手段,或者使用部分非常规手段来吸引媒体受众。但是,这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在媒体行业不断成熟的时刻,新媒体也引来了自己内部的竞争,受众的选择更加广泛和理性,单纯的基础内容将无法使用行业媒体的需要。为了提升媒体的竞争实力,播音主持人需要随时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满足自己的职业的需要,在平时的时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储备,还有新颖的观点、机敏的反应来吸引媒体受众对于节目本身的关注[3]。新媒体对播音主持工作形成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以央视为例,扎根于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转变主播播报信息内容的角色与形式,开通官方媒体、传播官方声音,曾经的横屏播报信息内容转变成为了距离更近的竖屏播报,官方化的信息播报角色也转变得更具亲民化,这对竞争激烈的播音主持工作提供了新发展路径与创新发展点。

3.3 对于播音主持人应变能力的培养

首先,为了提升播音主持人的应变能力,需要建立长期、健全的培训学习机制。播音主持人的机构需要长期的主持人培训计划,及时为主持人“充电”。在播音支持人的工作中,为媒体节目本身穿针引线,保证节目的稳步进行,并为节目本身注入个性特色,是主持人的基本要求。鉴于多角色的应变的要求,不管主持人从事的是严肃的新闻题材,还是轻松的娱乐界面,都需要培养其独立处理应变的能力。而在主持人长期的培养计划中,经常为主持人提供成功和失败的主持案例,将有助于播音主持团队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培训的过程,引入“春晚黑色三分钟”的具体案例,将对主持人在时间压缩,以及部分播音失误的情况下,及时灵光闪现应对方案有积极的作用,让自身主持的节目流程更加顺畅,节目更加的紧密。此外,在事故高发期的直播节目中,突发的不良因素更多,应对的计划也更少,只有培训单位更多地组织应变能力的训练,才能控制节目的走势,化解媒体节目的危机。

其次,对于播音主持人应变意识的强化。在行业主持人培养多角色应变能力的时候,媒体机构需要对于播音主持人的主观意识予以强化。对于主持应变能力的强化,一部分是个人的主持创造力与应变力的综合体现,这种类型能力属于先天的优势;另一部分是主持人同样受到经验积累、后天强化的影响。即培养其对于播音主持行业的热爱,以及在每一场主持人活动中随时保持危机意识,重视每一次界面的运行。这需要播音主持团队对于节目有足够的认识,全面把握媒体节目的整体流程,避免自身知识点以及流程点的空白,以至于导致播出尴尬或者事故[4]。同时,播音主持人需要优秀的情绪控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在危机发生的时候,学会如使用语言的技术及时夺回主持现场的控制权,保障任务进度的正常进行,如果出现较大的事故时,要及时地掌握自己的情绪,把危机过程对于自身的情绪的干扰控制到最小,并且在相对平和的情绪中,完成节目的后半部分。切记在主持过程中出现喜怒无常、大悲大喜,或者患得患失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播出损失。

最后,播音主持人需要理解节目内涵、总结播报规律。播音主持人在参与节目制作以前,必须对于媒体节目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控。大到节目的精神实质以及社会导向价值,小到每一个环节的推动、采访对象的背景、对于节目的契合程度,以及媒体受众前期对于节目的态度以及社会认知。只要主持人提前做好积极的应对,给予自身和节目清晰的定位,才能保证主持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5-6]。例如:在最为基础的时政新闻类的播报中,播音主持人需要对于当前所有的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清晰的认识,对于极个别的重要新闻还要有价值地深挖,做到新闻稿件全面吃透,完成体现新闻类节目的价值和态度,让受众接收到无信息冗余的高质量新闻;并且对于主持的效果予以持续的跟踪和积累,对于播音主持人建立公平的评价体系,要求主持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予以正确的评价,找出自己主持过程中的纰漏或可提升的地方。在熟练地进行新闻评论之后,主持人再经过慎重的思考,开始形成自己的新闻特色和规律,将偶尔的灵光一现应用到实际的主持工作中。

4  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多角色应变能力探索中,主持人需要顺应行业变化的要求,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节目定位有深刻的认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扎实的业务水平和先进的行业认知,形成长期的培训提升体系,组建专业技能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团队,才能让自己从事的事业和节目利于不变之地,形成深度垂直的、踏踏实实的优质媒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阿曼尼萨·吐尔孙.临场应变能力在播音主持多角色中的要点分析[J].传媒论坛,2019,2(1):82.

[2] 肖安.新时代记者提升采访应变能力的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0(18):69-70.

[3] 龐丽娟.如何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J].传媒论坛,2020,3(19):174.

[4] 王兰芳.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多角色应变能力探究[J].传媒论坛,2020,3(4):88.

[5] 陈慧欣.融媒体时代主持人角色转变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20.

[6] 韩米.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思维运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作者:郭海韬

个性化创作播音主持论文 篇3:

浅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及艺术个性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其中大众传媒中的播音主持工作也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在这随之而来的巨大变化之中,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带来了可能。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科学的运用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也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但随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创作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提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应该运用现代化科技来改善传播条件,通过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和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探讨了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的关系,协调好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继承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能够以一种创新的视角与观点去面对与处理新的问题,使播音主持艺术能够不断的创新来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创新;艺术个性

广播电视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就是播音主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革新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播音与主持艺术行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对播音与主持艺术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事实上,播音与主持是现代社会的新兴职业,为了能够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收视率,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并在工作过程中增加众多浓郁的艺术特性。当前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不仅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活,同时对社会文化的走向也起到了一定的引领,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应该面对时代的变化,应该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播音与主持的艺术性,播音与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具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要点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将会使播音与主持艺术的整体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其作为广播电视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根据自身矛盾运动规律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继承并进行有选择性的进行自我创新发展,其创新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理论创新。做好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前提就是具有自身完善的播音系统理论,但由于我国播音与主持艺术理论正处于初级的研究摸索阶段,这就需要在播音与主持艺术的理论方面能够进一步的得到完善与创新,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当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对播音与主持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播音与主持艺术要努力迎合快速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创新发展,尤其针对播音主持人要进行完善的理论培训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以及对临场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应变经验和能力,从而通过我国播音主持理论创新的同时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性发展。(2)实践创新。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创新与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同时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播音与主持并不是单纯的具有文化属性,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以及技术属性,这就要求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能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以及实践经验,能够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来使广播电视行业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不断创新,当前的播音主持工作有着与以往不一样的工作状态,它可以通过高新的科学技术吧各种声音、图表、文字、音响等结合在一起,突破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促使人们的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工作方式。实践创新主要是针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者,通过面对各种各样的广播电视节目来进行经验的积累,并通过自己对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掌控能力以及所熟识的各种广播电视节目的属性来进行自我创新,从而提高实践的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特点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广播传媒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播音主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发展,播音主持艺术需要科学化创新,改善传播条件、传播方式来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同时随着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也使得传播组织越来越规范化,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也将不断提高,这将决定着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播音与主持的从业人员只有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工作素养和能力,才能对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带来更大的帮助。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要随着社会形态而进行改变的,播音与主持的从业人员在衣着服饰、价值取向都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还要在继承的产生上注意吸取前辈的经验,这就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要处理好导向与继承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开辟新的空间。

三、播音主持艺术创新与艺术个性

1、从业人员艺术个性的培养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模式化播音主持“已經难以被广大受众所喜爱,在当代的传媒行业中播音与主持的从业人员往往需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性,从业人员当前的工作目标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广大受众喜爱艺术风格的播音主持,艺术个性标志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风格,针对播音与主持从业人员艺术个性的培养,本身就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如何培养播音与主持从业人员的艺术个性,本文主要给出了以下方面的观点:(1)通过虚拟艺术环境来充分调动受众的想象力。播音主持艺术主要包括现象艺术、听觉艺术以及视觉艺术,想象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播音与主持的从业人员要注意塑造个人魅力,对听众的思想具有一个导向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受众的想象力,只有吸引听众融入其中,使得受众对播音节目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变证明这将是段十分成功的播音主持。(2)播音主持的个性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播音主持的个性化有别于其他人,体现出自身播音主持的艺术特点,个性化形象的建立是与现实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只有通过个人经历、自身性格、家庭环境等等因素所形成的播音主持艺术个性,才会由于它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播音主持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通过语言表达来阐述所需要的内容,个性艺术形成的重要要求就是个性化与口语化的统一,因此个人经历在现实生活中则更为重要,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形成一定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出所要阐述的内容,则更加具有与众不同的感染力和自身特有的魅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与艺术个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创新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来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对播音主持从业而言,艺术创新并不一定会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要求必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对播音主持艺术有自身独到的贡献,形成播音主持自身的艺术风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中胜出。

四、结语

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播音主持行业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为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播音主持行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的播音主持风。通过本文的阐述,播音与主持的艺术个性是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的从业人员在继承传统播音主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创新而形成自身的艺术个性。

【参考文献】

[1] 王梓橙. 论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03).

[2] 曾 致.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空间[J]. 大众传媒(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1).

[3] 吕 娟, 刘 菲.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4] 李芳妍. 如何提升广播播音主持的艺术个性[J]. 山东视听(山东省广播电视学校学报), 2011(03).

[5] 施 玲.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立体双通道”培养新模式的研究[J]. 中国有线电视, 2012(08).

[6] 吴 飞. 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公民新闻运动与专业新闻人的责任[J]. 新闻记者, 2013(03).

作者:吴晓彤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论文下一篇:打医事件的网络舆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