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2022-04-26

摘要:城市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城市现代化建设,这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篇1:

“铜陵模式”经验、问题与未来

摘 要:以撤销街道为特征的 “铜陵模式”为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本文分析认为“铜陵模式”主要经验为减少行政层级,健全工作机制,扩大党在基层的覆盖面以及增强基层力量四方面。但是“铜陵模式”仍然存在区和社区关系不顺、党和社区关系不顺以及增加基层人员工作量等问题。针对铜陵市改革未来,本文提出一个判断、两个推动力以及三个重点。

关键词:撤销街道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铜陵模式

一、引言

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是党的十八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迫切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传统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越来越脱节与居民服务的需求。一是街道办服务范围过大。街道办下辖几个社区,每个社区又有几个小区。有些小区离街道办十分远,去街道办办事十分不方便。二是管理层次过多。区政府、街道办、社区三级管理,管理人员过多,协调难度大。三是随着人们权利意识与服务意识的提高,对社区管理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然而,在传统的城区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下,街道集聚了大量资源却不直接为居民办事,社区直接为居民办事却受到街道办的各种限制,社区成为服务的“隔热层”。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是个移民型城市,人口来自天南地北,多种文化和风俗交融,使铜陵具有极大的包容心。铜陵又是资源转型性城市,资源性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的改革创新使铜陵始终保持了改革的激情。改革前,铜陵市和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实施的是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变得不再适合当前社区管理的需要,为此必须改革旧有模式,撤销与社会转型相矛盾的传统街道,将矛盾化解到基层。而改革所取得成效也表明街道办取消是一个趋势,是铜陵市促进社区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铜陵模式”给安徽各地的社区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受到了安徽省民政部的高度认可,并有望在全国推广。

二、“铜陵模式”主要经验

“铜陵模式”以区域网络化、管理精细化、结构扁平化、服务一体化为基点,明确社区组织内各成员的职责范围,实现权责统一,真正做到为老百姓办实事,从而改善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结互动关系。改革后,社区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发生一定变化,社区运行机制更加通畅。通过资源“下放社区”带动“街道转型”,各个社区内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功能得到提升,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调查表明,有70.2%居民认为,撤销街道后在社区办事更加方便。总结“铜陵模式”改革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撤销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层级。铜陵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行政层级关系。撤销了原有的10个街道办事处,改变了一直以来“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模式。而把61个社区整合减少为现有的23个社区,加快了区对社区管理的办事效率,更加方便了对社区的管理。

2.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如何理清社区与城区职能部门的关系上,铜陵市改变了以往大包大揽的社区治理方式,而是更加注意简政放权,把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并分配给相关的职能部门,避免了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出现所谓的“三不管”地带。而把大量的职权直接下放到社区,更加方便了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管理。除此之外,铜陵市在社区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上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如实现“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和“财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办事原则,建立健全社区财务、资产管理新机制,由区政府直接拨款到社区独立账户、实行报账式的做法预防了拨款被层层剥削、申请程序复杂、社区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3.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管理制度,扩大党在基层工作的覆盖面。在处理党和社会的关系上,铜陵市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党工委,党工委归属于区委进行管理,将党的工作分布在社区管理的各个岗位上。例如: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工作,积极开展便民、惠民服务;积极培育有能力的年轻党员,提高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

4.整合人力資源,增强基层力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是以谋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的的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人员的任用必须完全按照职务上的要求,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后合格方可录用,确保每一岗位人员都了解社区居民管理的相关事宜,从而扩大社区治理的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的人员力量。对于原有的工作人员和新晋的工作人员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在维持原有的工作体制的同时,对新员工实行新的管理政策。在对于涉及调整分流人员,要确保其身份不变、待遇不变,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三、改革遗留问题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一是社区工作者AB岗转换协调困难,网络化管理面临挑战。通过改革,铜陵市全面推行了社区工作者的AB岗制度。这种改革的初衷是通过A、B岗的工作方式,来实现一岗多责,让社区工作者对其所承担的网管责任区内的居民进行主动的上门服务。其初衷是好的,可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工作人员A岗的业务工作太重,他们忙于行政任务,忙于文明创建,忙于考核,不少社区工作者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B岗任务。在调研中也有居民反映,网络化管理看似很好,仔细想下来,效果并不好,指望一个网络员去管理两三百人不现实,许多居民对网络化不了解,没见过网络员。网络化管理面临挑战。二是社区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不足,对社区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社区党组织是联系政府与居民的纽带,对上他们承接地方党委政府的命令指示开展社区工作,对下他们协调社区居民间的利益冲突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但由于街道被取消,区与社区之间成了直属关系,社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明显加长,信息传递速度慢、效率低下,存在着居民不能及时了解社区管理动向、居民日常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三是街道作为一项在中国有着多年历史的机构,它在人们心目中树立了相当的权威,取消这一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区居民心理上的不安定感。据调查,有35%的居民认为这一改革反而不利于社区的自治。他们认为,比起有距离感的区政府和区党委,街道的领导者更加亲近、更加值得信赖。显然,作为基层政府部门,社区组织人员需要更加努力地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四、繼续深入改革要点

1.一个判断。近几年来,安徽各地市大胆开展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除了铜陵市以撤销街道为主要特征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简称撤销街道模式)外,还有以马鞍山市雨山区与花山区、合肥市庐阳区和芜湖市镜湖区为代表的再造街道模式。通过对芜湖、合肥、安庆和蚌埠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和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铜陵市进一步改革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判断,即铜陵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模式总体上成效更好,更加符合中小城市未来改革方向。无论从管理层级上、管理主体上还是管理功能上,撤销街道模式都呈现出优于再造街道模式的现状。撤销街道模式不仅缩减了行政管理层级,更加优化了区和社区之间的权力关系。所以撤销街道模式替代再造街道模式是社区发展的最终归宿。撤销街道模式可能更加符合中小城市未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向,而如果采用各种形式的再造街道模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其存在的问题可能会更加难以解决。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撤销街道仅仅是第一步,下一步还必须以市级体制改革带动省级改革,通过下放适当的省级权力于区级政府,扩大区的自治权,真正实现省、市、区的协调统一发展。

2.两个推动力。铜陵市进一步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明确“两个推动力”。一是社区居民的改革推动力。物质生活和物质设施已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精神文化层面上的追求。不仅有秩序安全的需求,还有获得尊重和实现自己更高人生价值的需求;不仅有维护个人权利、实现自我发展的私益需求,还有保障社区公共权利、推动社区发展的公益需求。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满足这些需求,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二是地方基层党委政府的改革推动力。在社会化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的国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地方基层党委政府为了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其具有推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力。

3.三个重点。从铜陵市的改革历程和改革后的实践来看,铜陵市的改革虽然在制度设计时比较系统和全面,但是在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方面还缺乏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因此,铜陵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下一步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改革。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应以创新的思维举措及时跟进,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二是地方和基层政府机制体制改革。政府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建立责任监督体系。三是社会组织建设体制改革。社区居委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会社区组织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区社区组织力量的优化。

五、政策建议

撤销街道后,铜陵市各社区主要采取了“一核双翼”的理念,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公益创投为机制,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共同治理,目标为实现社区的多元共治。目前各社区主要实行的是以公益项目化运行参与式治理,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铜陵市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到社区在做些什么,以及社区正在想法设法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居民感受到他们的重要性,有存在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动员他们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治理之中。听取居民对于社区建设的想法,他们理想中的社区的模型等,让社区建设从“闭门造车”到“广泛征求民意”,居民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

2.完善现有的公益创投项目,让这些项目做到精品化、品牌化。铜陵市现有的这些公益项目的构思都是非常好的,涉及到了社区居民生活的很多方面,所以应该继续实行,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但是许多的项目的内容是存在着交叉的,这样不利于形成项目的精品化,所以应该对每个项目进行明确的界限和规定,形成每个项目独有的特色,从而达到一个精品化、品牌化的效果。

3.不断进行项目创新、活动创新。有创新才有进步,铜陵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当前的成就上,还应该把眼光放远放宽。例如,在解决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时,还应该关注到社区的建设,社区的公共设施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等等,这些都应该是社区建设应该关注的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措施进行维护。

4.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创投项目常态化发展。社区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有想法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关键是能够长期坚持。这就要完善工作机制,提供固定的社区治理的工作岗位,使社区不断走向企业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田舒.“撤街强社” 模式: 特征, 机制与现状分析[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 (2015 年 01): 27-32.

[2]王世平, 毕茂东. 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成功尝试——铜陵市铜官山区实行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J]. 中国民政, 2011 (6): 33-35.

[3]刘宏军. 社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6, 21(1): 44-46.

[4]康之国. 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中的文化建设: 问题与对策[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0(3): 29-33.

作者简介:章中琴,(1995—)女,汉族,安徽省安庆市,本科,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基金项目:《撤销街道与铜陵市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510378557.

作者:章中琴 杨雪惟 刘明武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篇2:

探究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城市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有利于城市现代化建设,这对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建设

所谓城市社区,就是一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具有人口众多、聚居规模大,组织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只有重视城市社区管理,完善城市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将城市社区管理的井井有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重要性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大力发展起来,我国城市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城市社区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城市社区管理不善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的发展,并且对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社区管理的主体比较单一,政府根据行政命令垄断了社区内的所有资源,这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以行政为主导、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在城市社区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职能不明晰,这就导致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力不足,严重影响社会组织的正常发育,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表现的不积极,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管理的质量。

2.城市社区自治体制不足,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体制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城市社区的自治行政化特色比较浓厚,这会使得城市社区自制组织工作的负担变沉重,导致城市社区自治主体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城市社区成员参与度不高,城市社区成员缺乏自治意识,城市社区成员的参与度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城市社区自治工作的开展。再加上城市社区自治的参与渠道不畅通,在城市社区自治过程中,社区成员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就使得城市社区归属感较弱。

3.城市社区服务主体单一,社区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系还不完善,服务主体比较单一,随着我国城市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但是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城市社区服务的资金和资源极为有限,城市社区整体的实力较弱,这就导致城市社区无法充分发挥服务主体的作用,不能实现城市社区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4.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受到制约。由于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这就导致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这会严重阻碍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面临困境,阻碍和谐城市社区的建设。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文化参与度较低,社区文化参与意识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社区教育形式单一,城市社区无法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这就导致城市居民社区的认同意识表较薄弱,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资源匮乏。

三、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在城市社区管理中,要想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的多元化,就要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实现政府行政和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有效结合,促进城市社区的和谐发展。城市基层政府组织要将设计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性服务工作从政府行政职能中有效的分离出来,城市社区管理要淡化行政色彩,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城市社区服务质量,承担起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责任,使得社区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能够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完善城市社区自治,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将政府部门和城市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理顺,将政府部门的职能进行切实的转变,不能讲政府部门的工作推给社区居委会,从而有效坚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社区居委会要引导居民进行自我管理,不断完善城市社区自治制度,增强城市社区居民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社区文明建设中共享一份力量。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拓宽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管理渠道,有利于城市社区的文明建设和发展。

3.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有利于城市社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部门要加强非政府组织的建设能力,提高非政府组织的社区服务能力,使得城市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的骨干作用,这样才能有效完善城市社区服务。城市社区居委会在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微社区管理提供公益性的服务。

4.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随着城市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渐增长,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文化,积极开展群众性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效满足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城市社区可以聘请高素质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选派具有极高敬业精神的文化工作者参加专业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有效提高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质量,改善城市社区居民文化建设现状,使得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更加丰富。

总结:由于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处于经济化的转轨阶段,城市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和经济建设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思想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大城市社区管理的资金投入,提高城市社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康之国.构建城市和谐社区与社区治理创新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陈德豪.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05.

[3]赖一飞,李立.论构建和谐的物业管理社区[J].科技创业,2007.

[4]徐琦.社区概念与理论起源[J].运城学院学报,2005.(1):32-36.

[5]刘冬枝.我国城市社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4).

作者:杨超

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分析论文 篇3:

城市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摘要:城市社区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窗口。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对我省城市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对所发现的问题;制度设施不健全、缺乏专职健身指导员和人文关怀不到位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在城市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方法与途径等发表了个人的见解,以期为促进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方法;途径

前言

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的提出了“大力地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十六大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并把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作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确定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任务。[1]而在城市社区所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也就是全民健身体系的基础,社区体育作为贴近百姓生活的体育活动方式,逐渐地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和谐社会中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长、株、潭三市三十多个社区的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锻炼的人群、专业指导人员、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健身体育管理与服务人员以及三市体育局群体处的领导。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5年以来与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有关的文件和研究论文,收集并参阅了多个地级市体育局的有关开展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计划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资料以及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状况的报告等。

1.2.2 观察法 走访了相关体育局的专职负责人、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关指导人员和参与健身运动的1500余人次,问卷的内容共涉及到了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状况、参与人员的情况、组织与指导者的情况、场地设置的状况等并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1.2.3 专家访谈法 与体育局和多所高校的同行专家、学者们等,围绕着开展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方法与途径等多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体健身指导人员的就业情况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等发表了本人的见解。

2、当前城市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湖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状况调查表》,分别对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30多个居民小区进行了调查.此次问卷调查表共涉及到了;居民们是否参加过由社区组织并开展起来的全民健身运动,以及参加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时间、项目、意识、目的,每年用于健身的经费支出和社区全民健身运动指导员的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此次调查,共发放了问卷1500份,回收1475份,回收率达98%,问卷的发放采用在小区内现场发放,不记名的方式填表并当场回收.共剔除外观废卷9份,检测废卷16份,最后有效答卷为145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6%.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社区内各个年龄层次和不同职业的人员,而且,还是一次针对社区居民所进行的公益活动,所以,答卷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最后,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将湖南省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归纳如下:

2.1 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湖南省城市社区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以群众自发、自我管理为主要的组织形式,而以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体协为依托,但街道办事处下属的街道社区体协,由于人员配置的问题还不能承担起对社区体育活动的晨晚练点、社区体育俱乐部、辖区单位体协的有效管理,没能发挥出其在社区居民日常体育活动中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的职能.群众自发、自我管理的占58.6%,企事业单位协助管理的占24 .1%,居委会协助管理的占17.3%,城市街道社区的体育协会更是屈指可数,也就是说没有建立起了市,区,街道等三级组织管理体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依旧停留在“散兵”、“游勇”式的小群体状态,各基层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缺乏管理部门的组织、配合和协调,没有通过相关的实施途径将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组织起来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潮流中去。

2.2 居民們参加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我省经常参加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人员不足社区人数的50%,而且年龄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即老年人和儿童人数较多。[2]本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是退休后闲暇在家中,为了寻找生活中的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而去参加的社区体育活动便成为了这些老年人最直接的选择。由于中青年人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或在校的学生,那么,他们参加健身运动的时间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了,再加上目前还没有专业指导人员对社区全民健身运动进行系统的组织,所以,中青年层次的人群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机会也就不多了,尤其是在校的学生,接触更多的是学校体育而忽视了社区体育的存在。今后,在各个社区的体育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健身知识方面的宣传,来提高城市社区居民们的全民健身意识。

2.3 场地及指导人员的缺乏制约了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影响湖南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因素(%)

从上表可知,影响社区居民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原因有:缺乏场地器材、缺乏组织者和指导者、无兴趣、缺乏经费、没有时间等.由于当前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大,人们就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这就是影响社区居民们参与大众健身运动的一个因素.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的不合理,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偏少,成为了影响社区居民参与大众健身运动的另一个因素.第三个原因也是制约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社区内缺乏体育健身运动的专业指导者,使居民们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得不科学、不系统比较盲目和随意,甚至还使得体育锻炼对人体出现了负面的影响。此次调查的结果还显示;社区居民们每年从事体育锻炼、健身等活动的开支仅占日常生活开消的5%,这就说明了当前我省的城市社区居民们,对用于体育锻炼的经费支出不存在问题,而缺乏的是全民健身运动的专业指导人员和场地、器材等. 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的运动场地都是集中在学校,而学校的运动场地一般又都不对外开放。所以,这就需要社区内的专业健身指导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要多与社区附近的学校体育场地的管理者们进行沟通,在合理的时间内把学校的体育场地开发利用起来,为我国的大众健身运动作出应用的贡献。

2.4城市社区的健身器械对残疾人缺乏“人文关怀” 在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当前城市社区内设置的场地、器械等缺乏“以人为本”的现象。[3]比如;在选址、器械设置和建设上考虑更多的是社区的形象和面子,而没有考虑到;是否方便了大众群体的健身需求,是否做到了亲民、便民、利民的人性化建设。再就是还没有专门为残疾人士准备的健身器械和活动,而忽视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还有,当前所设置的健身器械大部分都是金属制成的,人们在的锻炼过程中身体难免有受伤的可能,健身器械如果有破损的话,就更有增加人群损伤的可能性了,当出现了这些需要赔偿的情况时,该如何处理和解决?如何建立体育保险制度?目前还是一个盲点.所以,各城市社区应该建立起健全的为大众服务的体育锻炼指导机构,所有的公共体育活动场所都应该免费的向残疾人开放,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设立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健身园区、体育综合健身活动场所等。

3、在城市社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方法与途径

根据当前对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状况的调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几大难题和制约瓶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解决,才能够在城市社区内把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很好的开展起来。

3.1构筑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管理体系 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种政府行为,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区、街道、居民委员会三级框架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社区的体育管理体制基本上也是依托着已有的社区行政管理体系成立的。但是,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普及,对城市的社会体育管理体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国家简政放权,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加强对社区体育管理的宏观调控,改“办体育”为“管体育”,[4]将社区的体育事务交由社会体育团体去组织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社区内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经费投入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以此来满足社区居民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相关体育行政职能部门是一个能够对其实施有效调控的强势机构,即政府在法定的权限内,对社区体育事务的管理有侧重点,主要是集中在对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计划、指导和各级关系的协调、监控等方面,而放弃对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或者事务的组织管理职能,以此来强化社会体育组织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职能,并顺应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潮流。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果将管理的权力与利益转交给社会的话,就必然会激发起社会办体育的力量,城市社区体育指导中心的建立,还有利于弥补街道体协、街道单项(行业)体协与社区晨晚练点、辅导站、俱乐部、体育活动小组之间出现的“断层”,并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5]能够切实地满足居民们的体育需求,推进城市社区体育社会化的进程。

3.2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国家体育总局于1993年12月4日就已经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其目的就在于建设好服务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工作的骨干队伍,并用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健身技能去推广并实施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来引导广大的社区居民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地选择并参与到一些有一定的对抗性和负荷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去。还要能够通过讲座的形式在理念上指导社区居民们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使社区体育向着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6]。可是,在我们此次的调查过程中却发现,当前,在我国的城市社区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队伍基本上为零,即便是在某些社区有少量的体育健身指导员也存在着年龄大和专业技能上的欠缺,这就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法规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了。因此,在城市社区中如存在着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不足的地区,要想把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地开展起来,就可以充分地发挥本地区体育院系在校大学生的作用,那些院系每年都有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如果能利用起这些人才资源,就能够弥补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队伍,还可以将该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和学习的空闲时间放在社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位置上,使学生在校和实习期间就到居民小区或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去进行体育健身辅导,用他们所学的体育知识、健身常识去服务社会,指导他人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

3.3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 当前城市社区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械缺乏的现象比较突出,而城市社区内体育公共设施的匮乏直接地限制了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和内容,进而又限制了参加的人数.在我们此次所走访的社区中,具有较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的仅占12.5 %,具有简易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占42.9%,尚无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却占到了44.6%.社区居民们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在庭院、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其中,在城市社区辖区周围的街头巷尾活动的人员占总人数的41%.其次分别为:在公园活动的占25%;在广场活动的占23.8%;在企、事业和公共体育场馆活动的占6.5%;在学校体育场馆活动的仅占到了3.7%.城市社区内的全民健身运动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3.4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效地结合 城市社区的大众健身运动是以社区的居民们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儿童为工作的重点.而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也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校体育所培养的对象也是社区体育的参与者,那么,学校体育也就成为了社会体育的一部分.然而,从本人所做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及专业指导员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瓶颈.所以,只有加强社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才能通过学校体育为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安全实用的健身场所。

4、结论

湖南省在实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广大的社区居民们的好评。但是,也的确存在着组织管理不到位、设施简陋、专业指导人员匮乏、居民们的健身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又是改变我国落后的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推进我国全民健身状况的重要一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及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积极地开展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并且还要完善开展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软、硬件管理工作,为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做好土地的规划、开发与利用,并承担投资或鼓励引导投资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充健身器械的种类,为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運动大力地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的专业指导人员,从政策上、物质上保证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运动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广泛地引导社区居民们积极地参与到全民健身运动的洪流中去。

参考文献

[1] 沈雪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4)391-392.

[2] 胡国雄.“长、株、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18-20.

[3] 王涌涛. 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6)1-3.

[4] 赵芳. 广西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J].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66-67.

[5] 韩坤.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与创新动因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1),5-8.

[6] 林晓文.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草根组织的社会学意义[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1)10-11.

作者:廖军

上一篇:勘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论文下一篇:茱萸药材质量检测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