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哲学研究

摘要: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新中国建立以后,“苏联模式”弊端不断暴露,使我国逐渐认识到:一国发展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我国是直接从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未经历资本主义这一发展阶段的积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而“苏联模式”并不是适合我国经济建设的唯一模式。经过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呕心沥血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它是一条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它是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它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游之路。回顾我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新时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对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经济发展道路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分为五个章节,首先,第一章主要是结合我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其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我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这一部分内容分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二章主要是运用认识论的观点,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吸收其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第三章主要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对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并结合矛盾观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主要是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第五章主要是阐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当代价值,分别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两个角度出发,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对于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四种。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领导人思想著作、党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著作,了解并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第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研究。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发展之路,因此,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并用其指导我国经济实践活动。第四,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分析,涉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需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内容创新,对改革前后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具体阐述我国7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二是角度创新,运用哲学的相关观点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三是方法创新。本文运用文献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道路;哲学理论;经济发展;价值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选题缘起

2.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3.评述

(三)基本思路

(四)基本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可能创新点

1.内容创新

2.角度创新

3.方法创新

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概念及特征

(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

2.类型

(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特征

1.现实性特征: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开放性特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

3.包容性特征: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成果

4.创新性特征:发展的“好”与“快”相结合

二、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认识论分析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我国70年经济发展的经验

1.立足我国70年实践历程,分析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2.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及经验教训

3.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

1.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

2.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好民生问题

3.中国经济发展既需要循序渐进又需要攻坚克难

(三)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迎接机遇,应对挑战

1.迎接机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应对挑战: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意识

三、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唯物辩证法分析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发展

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发展

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发展

3.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发展

(二)运用矛盾观点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政府与市场权责不明

2.公共设施和保障体制不健全:民生问题持续存在

3.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5.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三)把握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理论与方法

1.主次矛盾与中国经济发展

2.经济发展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3.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经济发展

四、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唯物史观分析

(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纯粹的计划经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新常态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五、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当代价值反思

(一)理论价值反思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注重理论创新

(二)实践价值反思

1.构建特色区域经济发展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加强乡村振新战略实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三)全球化时代价值思考

1.为广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经验

2.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

3.为推动全球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财务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