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等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于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明显。其中,砼裂缝问题作为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已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此,文章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点参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论文 篇1:

高层民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结构部位裂缝问题及对策

【摘 要】层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变形作用引起的。据有关统计,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全部裂缝的80%以上,其中,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强约束部位工程裂缝出现的概率更大、裂缝更宽。结构物的变形受到约束后才产生约束应力,当约束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因此约束强弱对结构物是否产生裂缝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高层建筑、大底板多塔楼建筑以及汽车坡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约束条件下的变形与裂缝分布特点,对强约束部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建议从减小约束、加强刚度、预压应力、控制混凝土伸缩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控制。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裂缝;

一 高层建筑结构在强约束条件下的变形与裂缝问题

高层建筑中地下室外墙板、二层梁、顶层梁板与屋面女儿墙由于受温度应力的作用,比一般情况下更易产生裂缝,工程实践中经常会在这些部位出现裂缝。

1、地下室结构

地下室工程中最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是外墙板,底板与顶板产生裂缝的概率不大,其主要原因是: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往往超长,外墙板受到地下室底板的强大约束,其约束远远大于地下室底板与顶板所受的约束。外墙板产生的裂缝绝大多数为竖向裂缝,多数缝长与墙高相当,两端逐渐减小。裂缝大部分出现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环境温度变化梯度有关。一般情况下为表面裂缝,有时也有贯穿裂缝。

2、底层结构

高层建筑一、二层在上部结构中所受约束最大。地下室外墙板与顶板厚度大、配筋密集,地下室结构本身受到地下室基础、底板、外侧土体的约束,因此地下室结构对上部一、二层的约束很大。高层建筑一、二层结构梁板经常会出现横向裂缝,特别是位于两个电梯井间(电梯井采用筒体结构)的大梁,该大梁还受到两个钢筋混凝土简体的强大约束,实际工程中经常有竖向裂缝出现,裂缝一般位于板下梁的两侧,有时裂缝在梁底跟通,这些裂缝通常是表面裂缝,深度在1~2 cm以内。

3、中间层结构

高层建筑中间结构层梁板产生裂缝的情况很少,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所受的约束较小。

4、顶层结构

高层建筑楼层结构越往上所受的约束越小,其水平位移越大,符合“约束强变形小、约束弱变形大”的规律。因此,距离底部基础约束最远的顶层结构所受的约束最小,其水平位移最大。但是顶层上部由于无约束或约束极小(如屋面机房对其的约束),受到的下部结构约束与上部相比很大,再加上顶层结构温差变化大,屋面板面大体薄对温度变化敏感,加上屋面板转角部位分别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因此屋面板容易在转角部位产生八字形裂缝。还有一些屋面南侧边梁受到日照温差相当大,因此南侧边梁也容易产生竖向裂缝。

5、屋面女儿墙

屋面女儿墙的约束情况与地下室外墙板、顶层结构相似。女儿墙受到的下部约束很大,而上部由于一般只按构造要求设一道压顶梁,上部约束很小,再加上女儿墙为薄壁结构,温差变化大,极易产生收缩裂缝。

一 大底板多塔楼建筑结构在强约束条件下的变形与裂缝分析大底板多塔楼高层建筑产生的裂缝特点

除具有一般高层建筑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底板底板与地下室楼面在塔楼部位受到的水平约束与豎向约束均很大,因此在塔楼与裙房 (或广场)的连接部位容易产生裂缝。

1、底板底板

大底板多塔楼高层建筑经常采用桩筏或桩箱基础其特点是竖向荷载的差异,使塔楼与裙房或广场产生差异沉降,这种类型的桩筏或桩箱基础的一个特点是底板厚度H远小于长宽尺寸L,当H/L小于或等于0.2时,底板在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离开端部区域,板的全截面受拉应力较均匀。在不均匀沉降作用、地基约束、塔楼竖向作用力下,将出现水平法向应力,该应力是引起垂直裂缝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底板厚度或肋梁较小的裙房与广场部位特别容易产生裂缝。 一般横向裂缝产生是由于上部荷载的不均匀作用,导致地基与基础受力不均匀,在差异沉降、底板收缩与地基约束下,底板自身的刚度不够,调节不均匀受力的能力较弱,遂产生了横向裂缝。沿底板对角线分布的斜向裂缝,其裂缝宽度一般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枣核状,具有较明显的受剪破坏的特征,也是在差异沉降与地基约束作用下,底板自身的刚度不够而产生的。有时在塔楼与广场连接处的柱子会出现沿柱根呈“口”字形的裂缝,裂缝进一步发展时,“口”字四角再向外呈斜向发展,长度一般较短。

2、地下室顶板

大底板多塔楼高层建筑的地下室顶板平面尺寸一般都很大、各边长度超长,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与混凝土自身收缩值均较大。塔楼大量的混凝土墙柱与剪力墙是结构中重要的抗侧力构件,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抗侧移能力,加大对顶板变形的约束。由于顶板受到周边塔楼结构的强约束,而中间广场部位有一个较大的空间,只受到地下室墙柱的弱约束,因此顶板周边受到的约束远远大于中央部位受到的约束,周边受到的应力也远远大于中央部位。由于顶板在塔楼附近应力集中,因此裂缝首先在这里产生。由于平面尺寸大、结构超长,顶板其它部位也逐渐有裂缝产生,顶板中心由于约束很弱,一般无裂缝产生。塔楼部位的顶板受到地下室与上部结构的约束均较大,而自身的梁板跨度均较小且梁断面较大、刚度较好,一般不会出现裂缝

3、地下室外墙板

大底板多塔楼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板除具有一般地下室外墙板的特点外,由于外墙板受到塔楼结构的强约束,因此外墙板除具有一般的竖向裂缝外,在裙房 (或广场)与塔楼连接处易产生较大的裂缝,裂缝一般呈竖向略带斜向,裂缝上部靠近塔楼,下部靠近裙房。施工控制 按后浇带为界分块分批浇注,保证每一块混凝土的热量能最大限度地释放,使混凝土内不会集中较大的收缩应力。加强养护,加快土方回填。后浇带的填充时间为结构混凝土浇捣后3个月,使结构的总降温与收缩变形进行到一半以上,以有效释放应力。

4、上部裂缝控制

1)加强刚度 板的配筋采用连续式配筋,上部结构楼面板厚为120mm,纵向板筋为上下18@150mm。屋面板厚度为120mm,纵向板筋为上下12 @125mm,对转角处楼板配置上下两层放射筋。 2)预加预应力 纵向框架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按施工段划分为6个区块,每个区块以后浇带为界进行分段张拉,每段长度均在50m左右。后浇带处梁增设骑缝筋连接,也采用预应力技术。 3)施工控制 材料控制与施工控制类同于地下室结构施工。

综上所述,施工效果 通过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处理措施后,该强约束结构部位情况良好,经过近两年多的使用,没有发现结构裂缝和渗漏水现象。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王铁梦.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工程新技术,1998.

[4] 李国胜.建筑结构裂缝及加固疑难问题的处理-附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侯杰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论文 篇2: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特别是房地产行业等的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于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也越来越明显。其中,砼裂缝问题作为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已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此,文章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建筑施工;应用研究

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建筑产业的繁荣,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与规格水平要求也逐渐升高,客观上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建筑施工中,常面临的一个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问题。且混凝土是构成建筑的主要材料,一旦混凝土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也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本文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1 常见砼裂缝的成因

建筑结构混凝土裂缝对建筑的使用性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一般而言,其常见裂缝分为两种:建筑楼板的裂缝和混凝土施工裂缝(也可以都归结为混凝土的裂缝)。

1.1 混凝土的收缩

众所周知,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之中,因水分的蒸发和体积逐渐的缩小,使其产生了收缩,而板四周因会受到支座约束就不能进行自由的伸缩。并且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则必然会引起现浇板的开裂,且其开裂的部位一般会出现在压应力较为集中的地方。

1.2 温度裂缝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即板角处。

1.3 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负筋下沉裂缝

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较低或者甚至就没有强度,此时其就会承受弯、压和拉应力,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对钢筋进行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比较细软,且各工种进行交叉作业,施工人员较多,其行走非常频繁,难免会被大量的踩踏,这就使得钢筋弯曲变形和下沉,从而导致板面出现裂缝。

1.4 水灰比过大或用粉砂过量而使楼板裂缝

一般而言,当用同品种和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由水灰比来决定。因在水泥进行水化时,其所需要的结合水,只占水泥重量约25%。而为得到必要的流动性,确保浇灌的质量,经常需要较多的水,即需要较大的水灰比。而在水泥水化之后,多余水分便会残留于混凝土之中,形成水泡或者在蒸发后形成气孔,这样就减少了混凝土的抵抗荷载实际的有效断面。而在此荷载的作用下,有可能会在孔隙的周围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楼板的表面出现裂缝,然而由粉砂配制的混凝土,它的收缩性大。但拉力强度较低,这使得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

2 混凝土及裂缝防治措施

2.1 配合比的设置

因温度的来源为水泥与水化合时产生的热量,减少水灰比产生的水泥化热,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而这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化热的问题表现更为明显,那么问题变成了如何减少水化热.降低水化热应该从改善水泥和水的配合比入手。首先,减少水泥的用量。减少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是成效颇为明显的一种改善水化热作用影响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减少水泥用量的同时又要保证结构的安全这就需要经过规范和实验的测试才能执行此措施。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时间。其次,使用外加剂和掺合科:外加剂的掺和是改养混凝土常用的措施。一些外加剂如缓凝剂和减水剂的作用效果都十分明显。如加气剂等改善混凝土级配的作用试剂。还有优化骨料级配。骨料因温度的膨胀收缩而引起的混凝土的裂缝也是混凝土浇筑时的显著问题。如何优化骨料级配是保证混凝土骨料的均匀分布.尽量减少骨料膨胀时的带来的裂缝。

2.2 温度控制措施

除了减少温度产生来改善混凝土配合比的措施。还可以随时的去观测混凝土的水化热的产生温度,严控内外温度差距过大而形成裂缝,一般我们有降低混凝土出机时的温度、控制浇筑进入模板时的温度以及养护时的温度控制等措施。

2.2.1 减低出机时的温度

除了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降低因水化热而产生的温度措施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措施,比如沙石的比热容要明显低于水,但沙石的容量占整个混凝土材料的比重却很大。所以沙石的温度对于棍凝土的温度影响也很大,如何妥善保存好沙石的储存,避免沙石运至场地之后长时间的直接受到阳光的照射,从保证工程质价的角度入手.可以在施工现场场地、沙石的堆放处设置施工棚,经常喷洒凉水等措施。

2.2.2 控制澆筑入模前的温度

在混凝土搅拌之后,混凝土浇筑现已普遍使用机械泵送的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在泵送管长度范围内采用措施避免阳光的照射、温度的提升。一般说来可以通过覆盖草料的方式实现。

2.2.3 养护时的温度和制措施

混凝土养护时要减少混凝土热量的过快提升或过快降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温度无法直接观测。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监测的主要方法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埋设若干个温度测量点。在混凝士浇筑初期每隔2个小时监测一次数据,在后期可以6小时监测一次,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筑养护时的温度变化,并针对各种变化实施减少混凝上表面温度的扩散和减缓散热速度,延长散热时间等相应的施工措施。

2.3 施工裂缝预防措施

裂缝预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加强模板施工管理。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的模板和它的支架,并且在振捣过程中模板应该有人看管着,为了防止扣件松扣下沉发生;拆模板前应该看试块强度是否符合要求。(2)保护混凝土的成品。如果要站在浇筑好的板面上,此板面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3)加强管理钢筋绑扎施工对负弯矩筋的影响。要确保板面负弯矩筋的保护层厚度。(4)正确的振捣方式。振捣插的速度快、拔的速度慢。而且振捣的时间太短,使得混凝土很不均匀;如果振捣时间太长,又容易导致严重的浮浆。

3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补救措施

3.1 表面处理法

表面处理法:表面涂抹法、表面补贴法。前者适用的范围是浆材很难灌入裂缝,由于裂缝又细又窄,浆材未能有效的灌入到达钢筋表面,适用于处理裂缝不漏水、不发生伸缩振动且不影响使用功能的裂缝处理。表面贴补(土工膜或其它防水片)法适用于大面积漏水(蜂窝麻面等或不易确定具体漏水位置、变形缝)的防渗堵漏。

3.2 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3.3 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或是裂缝中有充填物,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3.4 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心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

4 混凝土裂缝控制工程实例

某项目的下部构造为承台桩基础,承台采用C30混凝土且体积较大,容易产生水泥水化热温升。由于该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混凝土表层温度下降较快,内部混凝土水化热不易散出,一旦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多就会引起混凝土裂缝。通过分析计算,采用添加外加剂减少水泥用量的措施可以很好的降低水化热升温。例如粉煤灰可以明显控制混泥土的水化热。另外,在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搭设保温棚,拆模时间也可以延迟5天,这些都极大的降低了因温差而导致的裂缝。

5 结语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施工的裂缝,如何控制施工中的裂缝这个问题应该立即被解决。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按合理配比的材料,熟知裂縫产生的机理,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温度、应力等其他方面的影响,这样有利于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岳中超.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35.

[2] 董服松.建筑施工中裂缝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199.

[3] 朱子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J].民营科技, 2010,10:320.

[4] 刘卫明,杨慧芳.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68.

[5] 吴培波.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城市建筑,2013,04:89.

[6] 陈冠.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3, 09:129.

[7] 蔡彬权,何帮静,毛天鹏.浅谈建筑施工中的砼裂缝控制[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10:3.

[8] 王玮.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19.

作者:许世杰

混凝土裂缝建筑施工论文 篇3: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摘要】混凝土在建筑物中起着最为关键的承重作用,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轻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重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危机生命安全。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病害,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本文就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控制技术;应用

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建筑材料。它是由水泥、砂子、骨料、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有时由于工艺需要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后再经过养护硬化而形成的一种人工制作的石材。由于混凝土制作的工艺简单,制作成本比较低廉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虽然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但在施工过程中一旦不慎就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比如裂缝问题。

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塑性收缩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在临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者强度很小,或者在混凝土刚刚凝固前也没有多大的强度时,受温度或者外界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迅速失水,造成混凝土表面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混凝土体积产生急剧收缩造成裂缝,而此时混凝土本身没有任何的强度来抵御这种来自本身的收缩,产生裂缝。

1.2沉降收缩裂缝

产生的原因是:1)基础土质松软不均,回填土不实渗水,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产生裂缝。2)模板强度不够,或者模板支撑时间长底部松动,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产生裂缝。3)冬季或者临冬季前施工时,模板支在冻土层经过一冬天的严寒,春天一开化造成混凝土下沉不均造成裂缝。

1.3温度裂缝。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3.1水泥水化热的产生造成的裂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大型混凝土表面,混凝土在制作结束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会产生一定的水化热,由于大型混凝土体积比较大,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不易从内部散发出来,使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步上升,而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散发的比较快,使大型混凝土内外产生一定的温差,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度不同凝结的强度也不同,使混凝土内部对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大于表面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1.3.2养生过程中操作不当产生裂缝。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进入养生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没有对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较快,表面收缩大而内部温度变化小,收缩的程度也小,造成混凝土表面收缩程度收到内部的约束,使混凝土内外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出现。

2、对混凝裂缝的控制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2.1对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技术

根据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控制好混凝土表面湿度,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湿度迅速降低,具体的技术如下:

2.1.1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要重视早期养护工作,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及时的用塑料薄膜覆盖,或者用湿草垫、湿麻袋等覆盖,并要经常向薄膜、草垫或者麻袋上洒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如果遇到环境温度高或者低时,要及时覆盖,洒水养生,并尽量延长养生时间。

2.1.2在混凝土制作结束后,对混凝土表面要适度抹压,不能抹压过分。

2.1.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采用密封保护法,比如在混凝土表面才用养护剂处理或者采用薄膜覆盖,但采用薄膜时如果太阳直射时采用其它遮阳材料覆盖,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在实践中还有采用其它减小风流动和水分散发的封闭方式,对裂缝进行预防。

2.1.4采用预应力构建的混凝土要及时张拉,避免长期放置。

2.1.5制作混凝土之前要对制作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实验,选择最佳的水泥、沙、骨料及水的配比,在使用原料时,不要使用含泥量较大的沙和骨料,尽量不使用粉砂,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2.2对沉降裂缝的控制技术

根据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防止。

2.2.1在基础深挖时,要将基础深挖到土层,在平整基础平面时对平整用土要夯实,避免基础松软不均造成混凝土沉降裂缝的产生。

2.2.2模板制作要结实可靠,避免跑膜现象的发生,在混凝土制作振捣时要做到振捣均匀,特别是基础底部要振捣均匀,防止模板受力不均造成破损,产生沉降裂缝的发生。

2.2.3混凝土基础回填要填平夯实,尽量避免局部大量水的深入。

2.2.4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在接近冬季施工时,要做好基础底部的防冻措施,在基础底部采用保温毡对混凝土基础四周进行防冻措施。

2.3对温度裂缝的控制技术

一般预防混凝土外部约束引发的温度裂缝采取以下技术。

2.3.1在养护方面,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并做好缓慢降温工作,要充分发挥混凝土具有的徐变特性,减少应力的产生,同时在夏季为了防止暴晒,对阳光直晒的混凝土上要进行遮光覆盖,在气温低时要做好保温工作,避免出现混凝土出现温度的急剧升温和降温现象的发生。要采用延长养护时间的方式,同时拆模时间要适当,在养护过程中,要按时测量混凝土的温度,对出现温差大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小于25度以内,混凝土制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回填,防止混凝土基础长期暴露在外界。

2.3.2对于大体积的基础混凝土的制作要采取分层浇筑,按照设计要求的数据浇筑垂直、水平的工缝和后浇缝,主要加快散热和降低对表面应力的约束力。

2.3.3粗骨料的质量要选择级别高的,对含泥量要严格控制,不许超标,在振捣时要求均匀全面,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在混凝土的内部要增加温度配筋,为了增加表面抗拉强度,在接缝处要增加配筋率,设暗梁,目的是减轻边缘效应。为了提高养护早期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2.3.4为了降低应力的增加,避免干缩和降温的共同作用,在制作混凝土过程中,添加混凝土微膨胀剂,添加量为水泥用量5-10%,目的是由于干缩和降温带来的混凝土收缩,控制裂缝的产生。

結语:

由于混凝土制作使用的原材料品种比较多,施工环境又多种多样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就比较复杂,因此要在施工过程中总结更多的经验,采用更多的预防措施,彻底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芳.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J].房地产导刊.2017(10):66-66.

[2]姜劲.高层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5(24):61-61.

作者简介:

张蕊,黑龙江省广大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黑龙江大庆。

作者:张蕊

上一篇:森林资源流转管理论文下一篇:完善贿赂犯罪立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