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Internet普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化教学及其平台也在交流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的平台。本文立足于此进行研究,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1:

药学类专业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论述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介绍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过程及基于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和无纸化考试系统。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网络化平台;教学体系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教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空前的重视。为了培养具有信息应用和开发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药学人才,按照教育部提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教学目标,高等院校加快了计算机教学向网络化迈进的步伐。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层次不同、学生自学能力差别大、依赖性强、计算机教学中缺乏药学专业特色等特点,我们从2004年开始探索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并申请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化教学模式研究”,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建设了基于Windows 2003 Server和Red Hat 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服务器,构建了功能齐全的Web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了适于网络环境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多媒体教学和无纸化考试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高等药学专业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为系统地总结网络化教学模式规律,推进网络化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发挥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模式优势,构建网络化教学平台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的产物,它既要反映特定教学理念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以指导教学实践,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建设,构建基于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计算机教学具有开设课程多,学生数量多、实验多、教学参考资料多样化、知识更新快、音视频形式的实验素材为主等特点,同时存在实验结果需要电子存档处理、学生间易于相互抄袭、学生随意上传资料造成服务器存储容量不足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对计算机教学设备有一定投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对教学设备和资源的管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不够,有些已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资源,已开发的多媒体课程或网络课程的结构模式、构架不尽规范,很难在统一的教学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不明显。

为了创建一个简明高效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我们先后尝试了Windows 2003 Server、Linux等服务器操作系统作为后台服务器,同时分别尝试了NetUse模式、Windows工作组模式、Windows域环境模式、Linux账户管理模式和SQL Server + Web管理模式等多种管理方式,最终定位于Windows 2003 Server + SQL Server2005 + Web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共配置了三台服务器,构建了通畅的局域网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为每个学生设立一个独立账号、通过Web管理账号密码,为每个学生设定一个专属的磁盘空间,避免了学生相互抄袭等惰性现象的发生。该平台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网络化教学,在校学生作业及实验结果可随时上传/下载,学生也可异地访问教师教案、实验素材、参考资料等,学生还可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讨论区及时相互展开讨论或由教师参与解答。在创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同时,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了开发,通过建设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把语音、图像和视听信息资源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这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构建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学平台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3针对药学专业学生特点,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

成功的教学模式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现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以满足开放、网络、多种媒体、学生为中心等基本要求为目标,各个层次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指导教学活动方面是统一的,但在具体方法、形式、模式建立的依据上又必须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性。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具有部分学生自学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应用能力等特点,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实际可行的途径。

网络化教学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则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近几年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适应性较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实际操作易于组织,具有适于应用,便于检验;干扰因素少,负面效应少,成果显著等特点。网络化计算机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借鉴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和课程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应各自的学习环境。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从低层次学起,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采用异步教学方式,课堂以外拓展学习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熟练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和计算机操作的基础上,注重扩充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层次上增加难度大及应用广泛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计算机能力及结合药学专业自主开发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这种网络环境下的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既增强了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信心,又增强了学习好的同学更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突出了实事求是、注重发展、人文科学等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指导。

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时空不限性给教学活动带来虚拟性。这种虚拟教学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指在校园网上开发的各种教育应用,让学生在课上共享教学资源以及课下利用业余时间上机,继续课堂中没有完成的有关开放性的计算机技能培养知识;校外模式则是指网上远程教育,可以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在离开学校后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把校内模式与校外模式有机结合,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新型教育系统。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真正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机器的交互是通过课件或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讲解,教师通过网络环境感知学生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困难,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解决;学生与学生的交互是通过网络平台协同学习、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实现的;学生与老师的交互表现在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生的困难并经初步引导无效时,由教师亲自辅导。

4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化教学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内容覆盖面广、强调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室里先进行课堂讲授,课后学生再上机实践。我们对在教室里连续2个学时上理论大课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30%的学生反映由于缺乏计算机环境,理论教学枯燥,后一个学时的听课效果明显不如第一个学时,注意力不能集中;50%的学生反映由于不能及时上机或间隔时间较长上机,许多教学内容已经淡忘,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一方面将理论课和实验课都安排在机房中的网络环境中进行,边讲边练,理论和实验交叉进行,学生将所学内容及时消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把教学过程中主要知识点由一个更加贴近药学实际应用的实例来引出,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哪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规范、准确的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打下了基础,案例教学的实践凸现了较强的优势。

5引入网络无纸化考试,完善网络环境下题库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笔答试卷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过大比例的选择、填空、简答题只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不但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则要求学生了解一门编程语言,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由于编程语言中对语句的细节格式要求较为严格,在传统的笔答试卷中学生丢分率非常高,因此不得不降低编程的难度。而在实际的程序语言环境中不但界面非常友好,而且还有功能强大的提示、调试、诊断系统,程序设计者可以从繁重的琐碎记忆中解脱出来,致力于程序功能的开发。传统的笔试考试模式对于计算机课程有很多弊端,特别是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不合适。为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教学工作,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在自主开发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上又设计完成了具有沈阳药科大学计算机教研室自主产权的计算机技术基础(Visual Basic)无纸化考试系统,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更全面的双向考核, 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和实际能力的测试。

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需要进行题库建设。针对网络教学平台层次适应性教学模式的特点,我们分别为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两门课程设计了大量的考试题目,组成了适合各层次学生计算机课程考核的题库和管理规则,题库中的每一道试题都有相应的测量特征参数,用以保证试题的出处和权重,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试题出题策略和试卷模型,用以保证所组成的试卷与考核目标间的一致性,避免了人为经验命题带来的考试内容不一致

或出现各种偏差的可能,有效地减少了专家命题的繁复劳动,也保证了高质量的试题能够得到可靠的重复利用。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评阅功能也,也为试卷质量分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计算机教学质量。

6结语

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信息科学课程更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及资源的优势,在狠抓教学质量上下功夫。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我校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它强化了教育工作者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促进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化,促进了学科内涵的发展,促进了师资团队的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大学计算机课程网络化教学体系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当前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2003(1):49-51.

[2] 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195(4):116-118.

[3] 余善云.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4] 姚利民,陈剑光.多媒体网络技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2(6):3-7.

[5] 杨起帆.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211”培养模式[J].高教探索,2006(1):65-67.

[6] 韩烈琴.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J].人才开发,2004(5):41-42.

[7] 余小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9(5):53-54.

作者:董鸿晔 梁建坤 郑小松 于 净 修长虹

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2:

网络化教学及其平台建设研究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Internet普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化教学及其平台也在交流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交流的平台。本文立足于此进行研究,为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 教学平台 建设 思考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编号:GJD1214043。

一、网络化教学

网络教学平台是在Web的多媒体教学基础上,发展成的网络学科教学。目前已经它形成一种的趋势,是通过网上交谈、视频会议进行同步双向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教学形式,更好地体现了网络课堂灵活、开放的特点。网络教学不但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进而实现资源信息的延展和时效性,而且以其高度的协同性和共享性,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同时,网络教学绝不仅是资源平台,更是教学平台与交流平台,是教学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因此,在现阶段建设符合学生特点,方便教师使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迫在眉睫。

二、网络化教学平台概念

所谓网络化教学平台,是源于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的在线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广义的网络化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与设备,又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化教学平台是程序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把学习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问题,系统排列起来,把教学手段和过程整合成一个个关联的模块,通过计算机程序语言,逐步实现提出问题,学生选择回答,并通过互动模块确认自己回答正确或错误,以力求实现教学与互动同步、资源学习与共享的过程。

三、网络化教学平台发展情况

在国外,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系统开发始于20世纪末,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并被广泛使用的如美国毕博公司的Black board课程管理系统、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 CT系统、WBT System公司开发的TopClass等。Blackboar平台支持百万级用户的超大规模,为教学人员提供强大而全面的授课、管理和交流工具,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国内,网络化教学平台比较知名的主要包括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Blue Power网络教学平台、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清华在线——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的V class网络教学平台、安博网络教学平台、Wis Bank网络教学平台、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教学平台等。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含以下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有一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诸如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

四、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思考

1.丰富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积极性

网络教学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学平台的基础,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关键。课程辅导教师,将面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课后将教师上课视频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为学生课巩固复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为不能及时到校听课的学生提供课程教学,避免落后于课程进程,保证教学的质量。

在网络课程中,学生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视听,不受专业的限制,这样开放的学习方式和课程体系使学生能自由组合自己感兴趣或工作需要的科目。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公共交流区,应提供更多有趣和丰富的话题,学生更易被新鲜有趣的内容所可吸引。针对这一学生特点,师生之间的交流内容不再限于课程内容,还涉及新闻等的讨论,这些拓展性的话题不仅能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距离,也能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平台学习的积极性,拓宽网络教学空间。

2.完善平台技术建设,提高平台稳定性和操作友好性

完善网络平台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是保证网络化教学支持的基础,各级平台不同的网址及应用更便于让刚入学的学生产生恐惧感,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网络技术,打造完善人性化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的重要保证。网络在线平台有部分功能交叉,便于给刚使用的学生造成混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给教师的管理使用增加了难度。在教学讨论区,平台未按学科进行分類,学生的讨论集中在一起,不利于师生就专业主题进行讨论,也降低了学生对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适应性。

3.搭建网络沟通桥梁,增强学生情感沟通

现代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对于网络教学来说,由于远距离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孤独无助,学习无从下手的感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心得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需设置更适合于远程教学学生的任务和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加强交流和情感认同。一般情况下学生渴望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生活上的经历。网络教学可以距离感,通过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参与度。

4.加强技术和教师培训,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

加强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培训,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网络教学平台当作新的课堂。开展培训讲解网络教学平台操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比赛,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平台,保证平台稳定性和资源库的正常管理。辅导教师应经常登录平台,关注和参与平台的讨论区,积极引导学生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平台操作适应力较弱的学生给予特别的指导或培训,保证学生能进入平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田欣,刘旭花.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10-20

[2]赵福俊.开放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之我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

[3]戴华.浅谈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3.

作者:周洋 刘洋 王洪伟 卜青录 邢继庆

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篇3: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混合教学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世界高校的课程教学模式正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一个发展趋势。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前提,采用“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运用分类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践并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策略进行课程实验和研讨,探究不同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计算思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运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对文理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能够成功且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改革;计算思维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人才强国的发展理念下,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1]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人才需求不同,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也不同,既有共性规律,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学计算机》这门课程,在各个高校开展的公共基础课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的培养在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更是重中之重。[2]目前针对《大学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由于文理科的学生基础不同,导致理科学生认为知识太简单,学习兴趣不高,文科学生认为知识太难,晦涩难懂,降低了学习积极性。此外对于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方面也较差,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以往教师满堂讲、满堂教、满堂灌的单向告之教育模式,从“灌输”转向“唤醒”。教师以“导”为主,唤醒学生的自主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二)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课程混合教学(B-Learning)模式是将面授形式(Facetoface)与在线教学(E-Learning)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3]它的关键是强调如何优化各种学习资源、整合各种学习要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是依托于信息和网络技术,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它既不是彻底解放老师把课堂迁移到网上,也不是“线上”与“线下”的简单机械相加。老师通过引导和激发作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良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这对于改变长期以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4],只重视对教学各个部分的研究而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一定作用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作用,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以及线上教学得以互相沟通的桥梁,因此,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对于教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5]

二、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因材施教,重组教学大纲

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对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大纲重组[6],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1.理论教学研究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梳理计算思维的科学内涵,完成具体的、典型的计算思维培养内容的抽取、凝练和总结,进行了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组。对于理工类的专业侧重问题求解、数据处理、网络化思维内容的讲授;对于文科类的专业侧重信息素养、数据处理、网络化思维内容的讲授。针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数据与网络)》、《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问题求解与网络)》、《计算科学与计算思维进阶》、《信息素养基础》、《计算科学与信息素养》、《计算科学与信息素养进阶》等多元化的实施教学大纲。

2.实践教学研究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出发,将典型计算思维培养方法转化为教学案例,为高校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组。设计“程序构造方法”、“复杂问题求解”、“数据分析与处理”、“网络组建与管理”、“信息检索与发布”、“文字处理”、“文档编辑”和“文稿PPT编辑”等综合型实验。对理工类和文科类专业,减少了部分理论艰深的部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内容,提升了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内化—“MOOC+ 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加入《“大学计算机”MOOC+SPOCS实施计划》,共同分享MOOC课程资源,并针对本校学生建设自己特色的同步SPOCS。[7]通过建立的SPOCS平台,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线资源,结合教师的课堂精讲、实验,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发“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普及课程改革理念、提高任课教师教学水平。

采用该教学模式对6个教学大班约700余名学生实施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与之前的传统式教学相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结合式教学[8](MOOC+SPOCS+MOODLE+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线上采用“丰富资源+师生互动+学生自测”模式,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利用线上优质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通过便捷有效的师生互动模式为学生解决一下学习上的疑惑,线上的自测练习可以使学生清晰明了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线上又能够作为线下学习的有力补充,为线下学习释放充足的教学空间。而线下采用“课堂精讲+小班研讨+应用实验+结课考核”模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助混合式学习,尤其是在“小班研讨”环节极大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应用实验部分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线上线下学习内容高度契合,各有分工,线上完整精讲、细讲知识点、重概念原理和“广度”学习,线下教师部分精讲,理清脉络,重案例点评和“深度”学习。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小班研讨与普通教学班平均成绩对比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教学实践—建立基于“MOODLE”线上平台的“双项目”任务驱动型实践教学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落脚点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体现。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研讨式、探索式、协作式的实践学习活动。[9]积极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既可以为学生课外开展探索实践提供良好的数字教学资源,又可以为学生课内交流和展现成果提供可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双项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多种解决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的问题求解驱动式方法来进行项目教学,训练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按照上述模式针对另外一个项目的求解,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逼近解决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

1.研究创新型实验

从实践教学研究的角度出发,结合计算思维导论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使学生更加深入且直观感受计算机工作原理,以基于流程图的高级程序语言算法工具raptor,设计“程序构造方法”和“复杂问题求解”实验。

2.综合设计型实验

从应用角度出发,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网络组建与管理”和“信息检索与发布”综合型实验。数据库管理的学习更应关注数据库思维的培养,我们的实验更关注学生对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理解。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网络思维,我们的网络实验设计做了很多新的创新和尝试,剥离了一些枯燥的理论和概念,用实际案例模拟网络的构建和管理过程。

(四)课后成效测评反馈—构建教/考分离的计算机成效测评系统

根据学习者分析和当下教学现状研究,建立了教/考分离[10]的计算机成效测评系统,此系统是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互动”、“实践(实验)教学”、“试题库”、“自动组卷”、“自动评分”、“实时测评系统”等多功能一体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灵活、丰富的课程活动: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等。平台实验课程以培养问题求解、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为目标,从问题的描述、计算原理和过程展示、算法和程序设计、数据分析与验证等多方面进行实验项目设计,通过实验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功能模块如表1所示。

在理论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11]的学习理论,强调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协作、互动等社会性互动对个人及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同时允许师生或学生彼此间共同思考,合作解决问题,最终实现集体智慧的碰撞与共享。实验教学按不同主题进行组织,以计算思维的应用为主,同时为了拓展学生视野、照顾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平台上提供了精选的训练基本技能的实验资料和扩展知识,供有需要的同学自学,助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平台实行教考分离,可使评测数据更为准确与科学。评测工作将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本要求,科学客观地评价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的教学成效[12]。通过评测工作积累的大量基础数据,可以对各任课教师课程的开设质量进行基于数据的准确分析与科学评价,从而促进教师根据评测结果及时改进课程教学效果。

三、研究成果

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教学调研,认真的教学规划,具体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大学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上课出勤率,从2017到2018年,同比增加了6.4%到11.7%,如图2所示。“小班授课,大班研讨”强调了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一方面能切切实实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增强学生的被需要感和自我满足感,也减少了学生的缺勤人数,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可以称为“高效课堂”。[13]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文理科学生采用分类分层次教学的模式,再辅以功能全面且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参加本次教学改革的全体学生《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成绩都有了进步,如图3所示,各个学院学生的平均成绩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涨幅在8-12分之间,可以说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模式的这种改变,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是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教学改革以来,学校内许多学生组织和社团更倾向于举办与计算机相关的竞赛或者活动,比如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网页设计大赛、多媒体创意大赛等等,而参与其中的学生数目也越来越多,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本文阐述的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意義和取得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教学研究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采用分类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法,对理科、文科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配合“MOOC+SPOCS+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线下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且高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学习水平。同时理论与实验实践并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当中真正的学到知识和方法。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中设计的各类上机实验和分层的测试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公平的评判。通过上述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精细化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随之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学研究也是需要不断更新和探索的,本文的教学改革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欢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来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娄凤伟.以计算思维为向导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34).

[3]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

[4]孙利天.作为思想的形而上学[J].学习与探索,2003(6).

[5]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1).

[6]瞿闲华.教材重组的几个原则[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Z1).

[7]战德臣.“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6(1).

[8]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

[9]LingQ.The Application of GroupLearning Method Basedon Task-drivenin Practical Teaching[J].

[10]PolyaG.Redefiningteaching,re-imaginingteachereducation[J].Teachers&Teaching,2009,15(2):273-289.

[11]Research&ExplorationinLaboratory,2014,33(6):200-203.

[12]LincolnJ,HoffmanL.TowardanIntegrationofConstructivismandExistentialPsychotherapy[J].JournalofConstructivistPsychology,2018:1-18.

[13]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责任编辑 韩谦

作者:张忠平 巢进波 李海涛 王文龙 刘姣姣

上一篇:高校学生传播文化研究论文下一篇: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