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结合思想政治论文

2022-04-21

[摘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是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验,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构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期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裨益。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五课结合思想政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课结合思想政治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依托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特色建设,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自助式实践教学与集中式实践教学相结合、网络实践教学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综合实施各种教学方法,以期在实效性上有所突破。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结合本院建设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新契机,同时结合本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特色建设,探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自助式实践教学与集中式实践教学相结合、网络实践教学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探索提高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径。

一、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第一,突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教学实践相对于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来说,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是实施校内教学实践和校外教学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如果忽略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就忽略了学生成长成才最主要的教学环节。”[1]我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注重围绕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问题、新闻故事、歌曲、视频等)、理论与实际的“联结点”(思想实际、自身实际、社会实际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校热点、社会热点、自身热点等)和促进认同感化的“感应点”(与自身相关、教师相关、大学生相关、学校相关等)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利用课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讨论教学、辩论式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参与性,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帮助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学风落到实处。

第二,拓展课堂空间和内容,让校园成为实践教学的“大课堂”。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園教学实践是课堂理论教学实践的直接延伸,校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拓展“第一课堂”的教学空间和内容,将“第一课堂”和校园“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把大学生的校园活动作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课堂”。在探索和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和途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的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体艺中心、演艺中心等,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就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各系部合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与,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性,让校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一方面,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依托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实验区思想道德素质训练基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校园各项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还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实验区专门建立了身心素质训练基地,建立了一支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等多门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建立了三级心理咨询教育体系和网络咨询平台。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心理健康节、阳光心理月等活动,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走向社会,让社会成为学生锻炼成才的“大熔炉”。校外实践教学是以社会为课堂,学生通过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课堂和校内实践教学的空间是有限的,社会是学生锻炼成才的“大熔炉”,学生必须也终究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社会实践是课堂、校内和校外三位一体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积极创造条件,走出课堂和校园,走入社会,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引导大学生进入社区、工厂、企业、机关和农村等更广阔的领域。学院通过与社会各方广泛开展共建活动,建立了多种合作形式的师生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德育基地和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院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充分利用基地的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延伸到社会,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如在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企业、工厂,并由所在部门的负责人给学生讲解改革开放30年来该企业如何在科学观念的指导下获得巨大发展。我院采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三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横塘三个社区活动,开展和谐文明生活宣传、法制宣传、禁毒知识宣讲、文艺演出、困难家庭帮扶、关爱民工子弟、敬老院爱心慰问、人口普查协助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与稳定。在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横塘居民和横塘企业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社会,锤炼了品格和意志,拓展了能力,促进了就业和创业。

三、自助式实践教学与集中式实践教学相结合

自助式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集中统一安排实践教学,它是指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而在教师指导下按计划要求以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和自我教育方式,在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地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自助式实践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突出了每一位大学生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和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地位。[3]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布置实践任务,提出实践要求,明确时间范围,让全体学生在规定的时段内,自行结伴或分组,围绕理论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认知、情境体验、调研等实践活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

自助式实践方式结合当前高校面临的实际困难,不仅破解了以往参与实践的广泛性不够的难题,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和形式主义的问题。通过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安排时间、活动、行程和自我完成实践,发挥大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从而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自助式实践教学中要坚持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持就近可行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费用支出、安全等相关因素,同时不能弱化管理与考核,自助式实践要求学生提供践行证明资料。这一方式坚持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贴近当代大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特点,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等优点,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既可行又有效。

四、网络实践教学与现实实践相结合

随着网络对教育影响的不断加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紧跟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积极开拓网络这一平台,抢占实践教学新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必须转换观念、更新形态,探索多种形式的虚拟实践,实现与网络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形成网上实践与网下实践互动、互补的新格局,进而激活课堂教学、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4]网络的普及和电脑的广泛应用,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实践教學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新的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结合理论教学内容主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课程网络平台等,安排网络实践教学,这突破了过去囿于实践教学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任课教师可以网络为依托,以虚拟空间为场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对接。其优势和特点明显,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超越性。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灵活性,可克服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基地不足、经费不足以及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增添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创新性,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自主性、多样化需求。因此,网络实践教学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相互补充,受到学校和师生的广泛认可,未来的发展空间广阔。如大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实践,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虚拟参观等。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走与大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向专业前贤学习,用专业所学了解社会,用专业所学反映社会,用专业所学服务社会,探索育人效果的有效路径。[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下,开展实践教学,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才能更好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各专业实践教育的计划和安排,以便能适时地根据专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及时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主题。在专业实践任务布置的同时及时布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记好专业实习日记,还要记好思想日记,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专业课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专业课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即培养学生“如何做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二者统一于人才培养目标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安排时,既要考虑课程的性质与要求、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既要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提高思想觉悟,又强化专业意识,增长知识、锻炼能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我院通过“五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综合性立体化实施,在教学实效性上有所突破,但在时间安排上和覆盖面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我院“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验区”的建设和完善,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荣双.高校思政课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践与校

外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6).

[2] 王丽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

职业教育研究,2013,(2).

[3] 郑荣伟.“自助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19,(9).

[4] 陈宝,刘会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微

[J].思想理论教育,2013,(8).

[5] 郭长华.与专业相结合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效果的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作者:陈红照

五课结合思想政治论文 篇2:

关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

[摘要]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是顺利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验,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构建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期对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长效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突出的优势。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明确提出了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以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适应国内外形势和时代环境的变化,结合社会需要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浙江师范大学近年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就如何更好地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长效机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不足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体制,主要是靠学校的团学组织进行组织安排。但是,由于团学组织各种事务繁忙、工作头绪多,只能抓重点,而顾不到面,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往往造成校级和院级实践队的社会实践有声有色,而分散的学生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流于形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则是纳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的实践课程,“所谓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是指学校正式设立的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获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为组织形式的一种课程形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点。因而,没有一个科学合理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就不可能有效地组织开展这项工作。从浙江师范大学近些年来的实践看,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必须从三方面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

首先,成立学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体制,是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顺利开展,必须成立以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科研处、社科部和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并建立办公室,一般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由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修改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实施办法和规章制度;制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参考选题;审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课题);组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活动等。

其次,建立学院(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在各个学院(系)建立了由各学院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学院(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各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规程;确定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年度工作计划和內容;组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辅导工作;组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审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课题);审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与学分等。

再次,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联系学院制度。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将学校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解到各个学院(系),组成由各个学院团总支、学工办主要负责人、辅导员和联系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小组,并建立协调活动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职责是参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规章制度的制定;负责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辅导、讲解、咨询工作;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实践计划和内容、制订调查方案、调查问卷等;带队指导或巡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根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作出评价,并确认成绩与学分;深入社会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等。

二、建立和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制度化机制

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制度化、常规化机制,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我们必须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以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机制。

一是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完全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常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分和课时,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重要举措。自2000年起,浙江师范大学就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常教学计划,规定2个学分和不少于2周的社会实践时间。在2005年后,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门必修课程单列,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系统,与其他实践类课程一视同仁,从而保证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二是制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大纲。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按照必修课的要求制定学分课时、教学大纲、实施办法等具体的管理制度,编制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目标、步骤、要求、方式方法、考核指标等各项教学环节,并要求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实践教学,进行成绩考核,并对社会实践的时间都作出了适当安排,以确保每年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过程,既要注意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高校大学生一般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有要注意两者的联系,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学校常规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公益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寓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于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公益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化。为此,应结合所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针对社会热点、疑点和难点和大学生的关注点,确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参考选题,安排调整确定相关社会实践内容,编制相应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书,选题内容应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法律、思想、道德、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个领域。在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内容和方案时,我们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应的研究与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在吸收以往好的社会实践方式方法的基础上,确立价值大、有创意的社会实践内容与方法,申报社会实践项目。

四是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有序开展的重要条件。很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成效,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一个严格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工作规程。因此,在组织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将工作规程细化,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安排,以便分步实施,有序展开。我们学校的做法是,首先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制度,对每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从运作过程上做出统一安排;其次,制定每年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规定提出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主题及参考选题,供广大学生参选;再次,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管理制度,即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要求指导思想、主题和要求,组建相关实践队,并申报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项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进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选题、组队、申报、核准、实施、总结评价等阶段,社会实践项目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过程;第四,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由学校团委、学工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主要领导和专家、指导老师组成,不仅注重对社会实践结果的总结评估,也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第五,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志,规定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每天开展的情况详细记载本人和团队主要活动内容、体会,并将它作为认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学分和成绩的重要依据,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质量。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顺利开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第一,规范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考核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保证。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依据学生围绕在社会实践的表现和所撰写的调查报告(论文)的质量进行,应严格按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德的实况。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实践队、指导教师和学生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二,优化师资队伍。高水平和高素質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教师队伍,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实效性的关键。除了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外,还应充分调动校内各种资源,将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管理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整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队伍中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指导力量。

第三,确保经费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的落实,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学校应专门下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制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经费管理和使用。如浙江师范大学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中,就拨出了生(指当年招收的新生)均100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经费,其中60元划拨给学院,由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指导小组管理使用,其余部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管理使用,实行专款专用。

第四,加强基地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建设,是社会实践规范化的前提,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是使活动得以长期开展的基本条件。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浙江师范大学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使用办法》,并先后与浙江奉化滕头村、兰溪诸葛八卦村、永康科技五金城、永康刘英烈士陵园、东阳横店影视城、义乌小商品城、温州正泰集团、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观等20多个地方签定基地建设协议书,建立了学校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此外,各学院也都相继在各地签约建立一批院级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从而为广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平台。

总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良性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2]顾海良,佘双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95.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马研专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8MLZB004Z)阶段性成果。

作者:章小朝

五课结合思想政治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新使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更是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院校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该体系旨在通过“坚定1个核心、紧抓2条主线、贯通3个课堂、攻坚4个突破点和培养5种能力”,打造一支靠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新时代民族复兴接班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强调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并指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2020年1月,国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因为国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立志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方针和政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更是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培养当代学生人才的时代需要,更是践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长的必然要求。

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须解决的时代问题和现实问题,包括:政治意识不强,存在政治素质短板;思想政治队伍扩充,存在结构失衡现象;能力参差不齐,存在教学科研软肋;职业认同感低,成长和发展空间狭隘;管理制度欠缺,长效培养机制不科学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实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功探索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逐步解决了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具体分为以下4个部分:“1”是通过1个核心(坚定理想信念,塑造过硬本领)来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红色”底线,“2”是通过2条主线(①构建六维度融合路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②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效果;“3”是通过3个课堂(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4”是通过4个突破点(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和“六要”好教师;②提升教研教改能力,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③优化用网执网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化授课技巧;④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5”是在以上“1个核心、2条主线、3个课堂、4个突破点”的基础上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5种能力,这5种能力分别为:思想引领能力、职业素养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科研攻关能力和用网执网能力,如图1。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培养体系的实践————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坚定一个核心,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红色”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六要”要求,首要要求就是政治要强。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加强政治底色,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倾向性所决定的。但经调查发现,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扩招,数量和质量并未呈现同向发展,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站位缺失、政治立场不稳、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扩招中“半路出家”或非对口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政治免疫力和政治引领力的现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坚定一个核心,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過硬本领,保证“红色”底线。一方面,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做到姓马信马言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在“走出去”中进一步接受中国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到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湖南韶山、上海石库门、嘉兴南湖等地实地学习,在陶冶中进一步加强共产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而言之,具有鲜明政治底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引领功能。

(二)紧抓两条主线,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效果

1.构建六维度融合路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因此,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紧抓“提升教学能力”这一核心要务。但调查显示出一些问题:第一,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及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同度并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被边缘化中产生了职业倦怠,进而在失落中产生了低存在感和低成就感。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扩招带来了“大而不专、大而不强”的团队困境。第三,由于学历、学位和理论水准相比本科院校明显较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容易停留在表面而讲不清、讲不透,由此容易形成不被认可的恶性循环。因此,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六维度融合”培养路径:第一,顺应学校培养目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第二,立足人才培养需要,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第三,结合学生专业需求,精准设计校本教材。第四,研究学生心理特征,科学精选教学内容。第五,充分利用三个课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的互融;⑥基于导师帮带模式,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六维度融合”培养路径,能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自信,切实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教学实效。

2.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

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两大必备素质,中共中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强调指出,“着力提高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水平”[3]。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4]的要求不谋而合,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同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以更好地反哺教学工作。但调查显示出三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觉得工作压力大、教学任务重,缺乏搞科研时间。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青年教师居多、讲师职称居多、女性老师居多,不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性别结构让众多青年教师渴望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三是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着“佛系”和“躺平”的心态在工作上无所追求,对前途带着悲观情绪,自然降低和放松了对自己的科研要求。四是因为绩效考核和评职称都需要论文、课题等科研成果的积累,“内卷”竞争态势容易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竞争压力和科研压力变得更大。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四大问题,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导师制的落实中进一步明确部门、教研室和每一位培养人的职责,并通过“十个一”工程——读一部名著、写一份好教案、上一堂优质课、发一篇教研论文、搞一次深调研、报一个课题、开一次讲座、推一项改革、建一个项目和做一次诊断,加强教师的科研自觉,推进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教材教学和学生情况的深入研究,循序渐进地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学术功底,力求实现科研成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无缝对接和相得益彰。

(三)贯通三个课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的互融

1.第一课堂: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依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分析等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全国统一教材,具有突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遵循和立足点。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面向全国各层次大学生,同时教材修订具有普遍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结合高职院校办校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编制校本活页式教材,并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案例库,优化教学资源。如,在给建筑设计专业的大一学生上《思想道德与法治》时,可结合“建筑史”和“党史”设置校本活页式教材主题,如:传承工匠精神,做新时代建筑达人;以建筑达理想;红色建筑镌党史;科技赋能——中国建筑创造世界奇迹;如果建筑会说话——中西建筑对比/中国建筑之美;疫情下的中国建筑等。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在职教云或其他信息化教学平台,设置包括视频资源、图片资源、虚拟仿真、文字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案例库。如此能较好地利用校本活页式教材以及案例库,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和专业教育的互融。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修炼教学基本功,灵活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任务驱动、情景体验等教学方法和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如:职教云、超星、蓝墨云等)、学习强国、VR、手机游戏、实验等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对课程和学生进行全过程监控,结合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评价,分别检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效果。通过以上四种策略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更好地站稳第一课堂阵营,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职业性和创新性,推动教学改革,打造“金课”,加强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针对性地建好各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2.第二课堂:实现第一课堂的灵活延伸

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课堂,是第一课堂(理论课堂)的灵活延伸。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教育部也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要从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6]。马克思也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7]。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大胆挖掘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自觉”中打造“行走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应顺应教材内容体系,在第一课堂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如:课堂最初的5分钟,设置课前展示项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话剧演绎党史故事、唱响红歌、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形式引出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课中利用实践活动,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效果,如:面對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讲《思想道德与法治》关于“理想信念”的内容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优秀校友、课室现场展示著名建筑模型、致敬建筑行业泰斗人物”等形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其次,校内依托马克思主义类或思想政治类社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讲中国故事”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活动、经典著作阅读、“建党百年”社会调研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还应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中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如:指导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社会义工服务、参观党史教育基地、参观企业实训基地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效果,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合作带队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建筑”为主题开展义教活动,让学生自己讲建筑相关知识,带领孩子们制作建筑模型,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同步加强学生的奉献意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3.第三课堂:开拓第一课堂的新兴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而第三课堂正是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选择精湛的“工艺”和先进的“配方”进行“时尚”包装的新兴阵地。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政”的教学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如:在给建筑相关专业上课时,可充分结合“党史和建筑史”,把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和认识初构、问题探究、知识内化和知行合一四个阶段进行实施,在和建筑史的结合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的互融,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新兴技术的高度融合通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每年最新的时事时政、中国故事、中国大事等素材融入教学,创建线上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如:把疫情、党史、河南灾情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线上课堂,录制系列配套课程或者微课视频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与时俱进,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顺势而为中打造思想政治理论线上“金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改革。

(四)攻坚四个突破点,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长效培养机制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和“六要”好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者。其职业的政治性和学理性,决定了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处处以“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9],并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10]。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信马言马,在“红色”底线的坚守中成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引领者和护航者。二是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不做损害国家、学校、学生合法权益、接受贿赂钱财、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发表违背党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等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加强师德践行自觉,坚守职业操守。三是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对师德失范行为实施“零容忍”和“一票否决”机制。一方面,在奖惩分明中对师德模范标兵进行嘉奖,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弘扬良好师风;另一方面,对师德失范行为进行通报、曝光、警示或实施“退出”机制,甚至进行责任追究的落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政策。

2.提升教研教改能力,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创新活力

基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在六维度融合路径和“十个一”工程的落实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进一步提升教研教改能力,把“大而不专、大而不优”的队伍过渡到“大且专、大且优、大且红”。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理论功底。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是难以掌握真谛、融会贯通的[11]。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下大力气和下苦功夫”做到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融通结合”中避免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的“失踪”和网络平台上的“失声”,并通过研读教材、研读学生进一步丰富储备知识,全面提升教研教改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青年导师制的“传帮带”中突破科研瓶颈,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如:青年教师和导师以及专业课教师合作申报课题、撰写论文、集体备课、参加教学比赛等,在实践中通过“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科研水平,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創新和活力。

3.优化用网执网能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化授课技巧

在新媒体和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优化用网执网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时代之需、学生之需和教学之需。调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第一,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不够。第二,年长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弱,传帮带效果不明显。第三,教师纯粹为迎合“新生代网民”的喜好而在信息化教学平台设置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质”导致信息化手段并未真正有效服务或辅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抬头率”虽然提高了,但“点头率”并未提升。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困倦和质疑,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优化用网执网的能力,提升数字化授课技巧,创造“互联网+思政”的“金课”:其一,教师应主动多参与信息化相关的培训和比赛,达到以赛促长、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其二,教师应组建互帮互助的教学团队,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协同攻关,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现状,在共建合作中发挥每一位思政老师的优势和特长[12]。其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立现代教学新模式,加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自觉,及时更新自身的网络储备知识,避免陷入“本领恐慌”困境。其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形式,积累信息化实战经验,提升数字化授课技巧,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学生的专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信息媒介素养,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4.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13]。这就需要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机制。首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5]因此,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在编制内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次,高校要在配齐的基础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大而优”:第一,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经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待遇,加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第二,分层分类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培训、教学比赛、青椒论坛、比赛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解决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重引进,轻培养”问题,实施严格的人才引进和退出机制。第三,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评价机制。习近平同志指出,要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16]因此,学校应破除“五唯”弊端,改革教学评价和职称评选机制,把“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指标转向“重科研更重教学”,通过奖惩机制鼓励教师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全力提升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要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积极组建教科研团队,加强和部门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教师的合作,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培训、共报课题、组队比赛等形式拆除“部门围墙”和“学校围墙”,加强校内合作和校际合作,在“人员和学科的互融”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效果,实现合作的“共赢”。

(五)培养5种能力,争做新时代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17],而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新时代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5种能力:

1.思想引领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错误思潮趁机而入,比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18],以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都极具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干扰着三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学生的思想。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敢于亮剑,敢于批判错误思潮,勇于提升自身的思想引领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2.职业素养能力

职业素养指职业人能顺利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具备的职业道德操守与职业技艺[19]。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仁爱的师者之心、丰富的知识储备、健康的身心素养和强大的工作能力,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个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日经月累的实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要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教学上的巧妙设计。如,在给建筑设计专业的新生上《思想道德与法治》时,针对该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观能动性弱、学习目标聚焦点散落”等主要问题,可采用“三个结合(党史和建筑史相结合、校本活页式教材和案例库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典范人物的范式引领(行业典范人物和专业典范人物的范式引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效果,如:在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采用“使用VR体验长征的飞夺泸定桥、话剧演绎党史故事、致敬建筑设计行业泰斗人物何镜堂、绘制港珠澳大桥、墙绘助力乡村振兴”等形式循序渐进展开教学。这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该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加强了师生同频共振的幸福感,如图2。

4.科研攻关能力

马克思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0]。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能力较欠缺的现状,教师要把科研攻关能力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聚焦高职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及行为动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参与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在“实践—认识—实践”中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攻关能力。

5.用网执网能力

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具备信息化素养、信息化意识以及通过努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提高教研水平,将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一个新要求。首先,网络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平台”。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用网执网能力,即学网懂网用网,利用互联网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信息化能力,不断升级自身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勇于保持对新兴事物的浓厚兴趣,敢于尝试,敢于拓展教学平台,敢于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敢于运用网络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俱进。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用网执网能力的提升不是目的,而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的道理。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用网执网中让自身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质的飞跃,以更好地服务学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三、结语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12345”立体化培养体系,致力于让高职院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六个要”和“八个统一”要求,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并通过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去培养新一代“理想信念坚定、学习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创造,敢于突破自我”的民族复兴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N].人民日报,2019-03-19(04).

[2][10][15][1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中国日报网.中共中央印发《2018—2022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2018-11-02)[2021-11-10].http://www.chinanews.com/m/gn/2018/11-02/8666127.shtml.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编[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2018-04-13)[2021-1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7][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136,134.

[8]人民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11-10].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9]人民网.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4-09-10)[2021-11-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html.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12]李香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3):36-38.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2016-09-10)[2021-11-1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10/c_1119542690.htm.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16]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N].光明日报,2020-07-01(01).

[18]肖贵清.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6(02):154-164.

[19]徐興林.新时代民办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3):75-79.

[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责任编辑  杨定明

作者:李香玲

上一篇:企业效益建筑经济论文下一篇:活动课下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