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关键词】爱情;人生;道德;婚姻;家庭进入大学是学文化的,掌握知识的,不是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可以自由了,要坚持追求,经得起诱惑,十年磨一剑,学生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专业领域,力争为国家做出贡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论文 篇1:

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    

摘 要:性别教育是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恋爱观包含着深刻的性别内涵,如能在恋爱观教育中进行性别差异教育,将使恋爱观教育和性别教育达到双赢的结果。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更新教育观念,利用多种渠道,强化性别角色培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關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性别教育 性别缺失

大学生性别教育,顾名思义,也就是教育大学生如何成为“男人”和“女人”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和女人诞生的时期”,可见大学时期是性别意识养成的重要时期。以学生最关注的性别问题为切入点,会使性别教育事半功倍。恋爱观不仅是学生中最敏感的话题,同时也包含着深刻的性别内涵。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性别问题的透视,促使教师在面对教育问题时养成性别筛选与判断的能力,强化大学生正确恋爱观念和行为的形成,将使恋爱观教育和性别教育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性别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1.教育理念上的缺失

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恋爱期望值不高,疏于管教,恋爱观教育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在教育中,也是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忽视两性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对性别教育在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健全中作用的认识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一些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已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由恋爱带来的困扰、纠纷和伤害等问题,是恋人间的个人隐私,不属于教育管辖的范围,因而不以为然或者难为情,对学生恋爱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处理缺乏性别视角,对女生怀孕、人流等突出问题故意回避,致使大学生恋爱观很少得到纠正,两性人格教育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事实上,性别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一样,都是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人们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公平的重要保证。然而,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的性别缺失,反映出教育者对性别教育的的轻视和麻木。相比而言,西方作为性别教育的发源地,许多国家在政府和学校领导支持下,建立了性别教育的教学、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5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性别学学科,许多国家还将女性学纳入了主流学科。我国台湾省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性别教育,现在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性别教育研究学者顾燕翎与周颜玲都曾在研究台湾的性别教育发展史时提出了台湾性别教育研究的阶段论,其中,顾燕翎提出“第一阶段:全然忽视女性经验、历史的无知期,女性意识尚未形成(womenless history)”,后来周颜玲总结的“第一期为未显著期(Invisible Phase orWomenless Phase),谨守传统男性主导的学术规范,缺乏妇女相关研究”,这相当于顾燕翎说的第一阶段。或许,两人的阶段论正指明了现阶段我国大陆的性别教育状况。由此可见,高校性别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2.教育内容上的缺失

学校考核学生以学科成绩为主要指标,教育突出知识技能的传授,对触及学生心灵的问题教育引导不够,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两性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尊重和发挥。在各种形式的恋爱观教育中,缺乏对性别问题的全面关照,对男生与女生的教育完全是一样的,对两性交往、恋爱中的社会期待、性行为对两性生理心理影响、婚姻家庭中两性的角色和地位等等问题,重视和关注不够,没能引起学生思考,教育中只谈道德要求,不讲人性关怀,只谈一般原则,不讲具体技巧,使大学生面对恋爱婚姻中的实际问题时容易脆弱和迷茫。

为了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婚恋观现状,笔者曾在2003年底以茂名学院学生为调查主体,以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378名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获得较为全面的性知识的渠道性别差异较显著,“通过科学的书籍、报刊杂志、电影电视、文学作品”获得的男生为59.6%,女生则是69.9%,超过男生10个百分点,通过“学校课堂”获得的男生为3.8%,女生则是14.7%,同样超过男生10个百分点,通过“同学朋友”获得的男生为6%,女生则是11.2%,超过男生近6个百分点,通过“色情网站、光碟、书籍”获得的男生为28.9%,女生则是2.8%,男生远远超过女生26个百分点。对“如果在学校开展性教育,您自己还需要哪些知识”,有82%的学生选择“异性交往/恋爱心理”,其中女生占92.3%,男生83.4%。性知识、异性交往和恋爱心理等知识都是性别知识的基本内容,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大学生对性知识、两性交往和恋爱等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求,但课堂上能提供给他们的知识非常有限,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女生获得性知识的渠道主要依靠正面的学校教育和科学领域,男生获得性知识的过程中,色情网站、光碟和书籍等不良渠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3.教育手段上的缺失

目前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仅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章节,课时少,内容少,教师讲解蜻蜓点水,缺乏科学精神。课程设置没能关注性别议题,没能转变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对于不利于女性的种种课程因素,没能给以批判和改革。教师没有被要求在教学中传递正确的性别意识,涉及到性别的内容,形式分散、理论模糊,没能在课堂上建立起性别教育的阵地。第二课堂活动的恋爱观教育是把性别教育全面融入校园文化的切入点,但第二课堂的教育也是侧重于“上大课作报告”式的老套路,不仅接受面不够广,问题也不够深刻,干预措施更显乏力,缺乏性别自觉和性别蕴涵,对学生在恋爱中的性别形象、性别气质、性别角色定位的设计和培育重视不够,学生缺乏参加性别教育活动和氛围感染而进行独立反省的机会,这使得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因为缺乏因性施教的载体而显得苍白无力,缺乏完整性。

从近年来对“安全套发放机能否进校园”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了高校性别教育的尴尬。“安全套发放机要进校园了”,这就像“鬼子要进村了”一样令高校惊悚。虽然教育部放宽了对大学生结婚的限制,但绝大多数高校都认为,校园乃一片净土,不是性行为泛滥之所,把安全套发放机堂而皇之地挂进校园,使外界误认为大学生都是性饥渴,这不仅是对大学生人格的侮辱,更是对教育的讽刺。他们也害怕,让安全套发放机进校园,会误导大学生以为校园性开放,这有违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同时也担心血气方刚的学生难以抵御性的诱惑,从而造成校园道德失范。抛开对这一问题的利弊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看到,面对大学生恋爱和由此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学校的反应能力不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更多的是无奈。根据对茂名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有69.8%的学生谈过恋爱,有14%的学生发生了性行为,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日趋普遍,性行为发生率稳步上升,铺天盖地的色情刊物、色情网站,使大学生常常成为“性”情中人。对

处在性压抑困扰和性文化包围中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是迫在燃眉的问题,一味地回避或堵截,不采取正面和积极的方式疏导,反而会导致更多的不良社会后果。

4.教育队伍上的缺失

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如何进行性别引导,关键在于教师。然而,许多高校未能重视对教师的性别意识培养,没能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培养教师对性别问题的全面理解与思考能力,使具有性别教育能力的师资严重不足。教师自身知识的陈旧和局限,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性别敏感,教育内容缺乏差异性和针对性,无法带领学生涉足情感世界中的性别问题,也难以驾驭和控制整个教育活动过程,最终使学生难以得到完整的人性化教育。同时,高校的师资力量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性别结构,学生习惯于男性校长发号施令、女性教职员工遵从配合;男性教师一心搞教学、女性教师“结婚成家之后,她们必须扮演起更称职的妻母角色,女老师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比一般行业女性尤有甚者”,出现既要承受教学压力又要承受家庭压力的景象,很容易把恋爱婚姻家庭中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不平等地位视为理所当然,这种人力资源环境会使我们的性别教育困难重重。

二、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性别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性别教育的机制缺失

这种性别教育机制的缺失,限制和弱化了大学生性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党和国家把男女平等与人口、资源、环境等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说明男女平等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作用,但这一制度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却缺乏有力保证。就目前的高校而言,尚未建立起性别教育的制度,存在只重视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性别素质培养的倾向,教育的内涵与过程从未关照过性别议题,因而在教育教学中缺乏性别教育的规定和依据,缺乏性别教育的评价体系,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深层次性别问题的有效机制,造成教育中意识滞后、领导缺位、监管薄弱,使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促进男女平等成为一句空话。

2.性别刻板印象明显

性别刻板印象是指对两性的生物属性、生理物质和角色行为的较为固定的看法、期待和要求。男主女从的意识根深蒂固。在《创世纪》篇中,上帝直截了当告诉夏娃,让丈夫统治是对她的唯一惩罚。“事实上就是这种‘惩罚’,形成长期的父权统制社会,也形成长期的女性被压抑”,使女性依附于男性生活,处于附属、被动、服从的地位,而男性则始终扮演统治者的角色,处于支配、主动和独立的地位,这种地位在婚恋关系中尤为突出。婚恋中人们普遍追求男高女低,如在择偶中,男性优选女性的外貌,要求女性比自己的学历低、能力低、职位低,女性则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学历高、地位高、收入高的男性,这种择偶意向实质上仍是受传统的男尊女卑、夫贵妻荣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男性把握着婚恋关系的主动权,有着较大的选择余地,教育与否影响不大;女性听天由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选择余地小,教育与否意义不大,这样的性别偏见无可避免地展现在恋爱观教育中。美国学者Klein曾以双刃的剑(two-edged sword)来形容性别偏见教育,其意为缺乏性别平等的教育结构与制度中,不只是女性,而是所有受教育的男女性学生皆为受害者。

3.对恋爱观教育重视不够。主动介入意识不足

有些教育者认为爱情不是社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所以没有一个统一模式,根本无从教育;有些教育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会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对学生是误导;有些教育者认为爱情、婚姻、家庭问题都是无师自通的,对已成年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多此一举;有些教育者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家庭教育感到难为情,等等。受以上教育观念的左右,教育者在教育中蜻蜓点水,回避甚至根本就不与学生谈婚恋问题,这种教育观念使学生对爱情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盲目和幻想,并直接导致学生的婚恋行为能力薄弱。2006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2005年7—8月间在北京地区实施的“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研究项目中,只有11.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大学生谈恋爱是出于真诚相爱,九成人不看好大学生恋爱。面对这种现状,学校“正襟危坐地对‘男女之事’避而不谈,然后在少男少女模糊的探索‘失败’后又义正辞严地出来显示权威。这话像是在说‘猫捉老鼠’的游戏——先不告诉你游戏规则,等你出来我再抓你。”。教育的功能在于有预见性地防微杜渐,要充分发挥这种功能,协助大学生健康地成长,就需要我们主动关心大学生的感情生活,并以此为切入点,多方建立他们的性别气质,学习正确的两性相处技巧,培养他们对两性彼此的了解和接纳,达至彼此尊重及和谐。

三、在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中加强性别教育的基本路径

1.更新观念。正视性别差异

男女生有着天然的差别,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教育者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性别差异,把性别教育作为高校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适应男女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性别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使高校性别教育成为男女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完整教育。在恋爱观教育中,教育者要把握恋爱中的性别要求,把婚恋观和性别风范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婚恋观中的人格体现,增强学生在婚恋观中的性别意识,使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负责。

2.建章立制,为性别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通过立法程序确保性别教育的实施,是我国政府对世人的承诺。由我国政府建议并参与起草的、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上通过的《北京宣言》中强调:“作为政府,我们特此通过和承诺执行以下《行动纲领》,确保在我们所有政策和方案中体现性别观点。”《行动纲领》中提出:将性别观点纳入立法、公共政策、方案规划、机制、传媒、决策和项目。因此,国家教育部门要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制定适合各学龄的《性别教育法》,明文规定把性别教育融入各学龄各领域的课程纲要、课程结构与課程内容,促使国家的教材融入性别的原则和视角,建立评价学校性别教育的指数,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性别教育的开展,构建学校教育在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核心机制,使性别教育在国家的制定下有序进行。

3.整合内容。性别角色培养是核心

首先是性别角色的认知教育。让男女生认识到,性别的差异使他们有差异的性别行为,男生要有阳刚之气,女生要有阴柔之美,脱离这一被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行为,就降低了个人在社会的赞许度。其次是性别模式的培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明确什么是当代理想的男性和理想的女性,恋爱中的男女有怎样的男性风范和女性风范,引导学生把现在的恋爱与未来的婚姻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在男朋友角色与女朋友角色、丈夫角色与妻子角色中体现出性别美、风度美和气质美。最后是性别义务的要求教育。帮助恋爱中的男女将性别权利和义务与大学生的身份有机结合,强化大学生在恋爱中的性别责任,促使男女生都能在恋爱中尽到社会要求下的男性义务和女性义务,从而使教育更关照人的生命与价值。

4.拓宽渠道,丰富教育途径

首先要以“两课”教育为主阵地。密切关注和把握大学生恋爱的动向和规律,通过“两课”课堂启发男女生用性别视角思考爱情与学业、爱情与人生、爱情与性欲、爱情与婚姻等问题,结合两性在生理、就业、事业与家庭角色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性,直接促使学生思考和回答有关性别的话题。其次要以讲座、讨论和心理咨询为主渠道。采取朋友式的交流沟通模式,以两性不同的视角和态度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中的婚恋现象,思考恋爱中的两性问题,以强烈的性别意识和人性化的亲和力深入学生的心灵,激起两性在情感上的共鸣。最后要以传播媒介为宣传通道。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板报、校报、广播、网页等宣传媒介的作用,通过宣传主流恋爱观、价值观来消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负面影响,让每个学生在培养强烈的性别敏感的同时,树立起成熟理性的婚恋观念,在面对两性问题时更加慎重和理性。

5.培养师资。提高教师的性别教育能力

一是要重视对师范生性别意识的培养,在所有的师范院校课程教学中渗透性别教育内容,提醒师范生思考在教学及师生互动方面的性别意涵,培养其开放、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及处理性别议题的知识与能力。二是把性别教育的课程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必修课程,并作为教师资格的认证标准之一,确保所有教师具备对学生进行性别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三是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性别敏感,促使教师建立起无性别歧视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四是通过树立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教师典型,让这些教师在把握性别优势,克服性别束缚,实现性别突围方面对学生起示范效应,这能使性别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董晓璐

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摘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关键词】爱情;人生;道德;婚姻;家庭

进入大学是学文化的,掌握知识的,不是进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可以自由了,要坚持追求,经得起诱惑,十年磨一剑,学生要立足于基础知识,专业领域,力争为国家做出贡献。可是我们一些学生进了校园,由于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自身要求不严,很快就沉溺于网吧,甚至逐渐的开始谈情说爱,以至于不能自拔,浪费了时间,浪费了精力,荒废了学业,这是很可悲的。

当然,事业成功,往往与美满的婚姻家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可是处理不好呢?恋爱,如今在大学校园已不是件稀奇事。据2010年百度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约92%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恋爱很正常,80%的学生认为大学里的爱情是浪漫的。其中89.5%男生认为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是一种遗憾”,68.5%的女生认为“略感遗憾”。最近高校一些教师对学生在校谈恋爱也分说不一。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正值大学生进入恋爱阶段,对大学生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影响甚大。

就当今社会而言,大学生中,很多对于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都很糊涂模糊,他们中很多都觉得婚姻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往往就因为这样的想法导致他们在对待感情上,出现了很多错误的做法和思想。成不成功不要紧,只要从经应有过。大学毕业时,劳燕分飞,各奔前程,拜拜。因此,大学期间,不能为了恋爱放弃自己的使命,要想爱情成功,爱情长久,就要努力学习,就要不断创造,这是爱情成长的土壤。

大学生谈恋爱难道都是益处吗?其实不然。大学生正是青春年华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时期,其心里和生理并不是完全的成熟,容易产生一时的冲动。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的区分友谊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对大学生谈恋爱,我们不能盲目的赞同,也不能武断的反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既要认识到恋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恋爱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用心去呵护,加倍的珍惜,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中各种关系,这样就可以在拥有美好的前途的同时,也拥有一份纯真美好的甜蜜爱情。

一、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还有些大学生认为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认为在大学里不谈恋爱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结果是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性格、脾气、爱好是否和的来,就乱追一气,乱爱一气。他们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儿戏,这样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

(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有甚者,不是杀人,就是自杀,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会产生严重后果。

二、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1)恋爱目的不明确

只为体验爱情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改变生活的单调和的寂寞。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爱情学业全丢失。

(3)接受西方的思想行为过于开放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深入了解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三、开展“三观”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下简称“三观”),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情况以及西方国家的影响等实际,深入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十分必要。

“三观”教育的核心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健康人生观、正确价值观,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增强道德情感,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三观”问题说到底是理想信念问题。”三观”属于人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人的其他方面的观点和态度。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全面素质中的首要素质,它是人的多层次的需要中的一种高级的需要之一,是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精神规定,又是人的行为规定。

四、情感方面的教育

(1)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2)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

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把生理问题、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情感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知道现在是知识的时代,没有知识则“一事无成”。

五、社会、学校、家庭联手工作

(1)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

从最根本上说,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违法犯罪,就不会频频出现,即使这些情况产生,也不会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学校绝不能让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大学生的精神。要真正做到“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教师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高、优化家长的自身素质

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要注意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育。让孩子在亲切、温暖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总之,在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把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从而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作者:张福船

大学生恋爱婚姻家庭教育论文 篇3: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其特点

摘 要: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及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进一步引导大学生道德品质不断提升。

关键词:道德素质;文明水准;思想教育;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道德素质在滑坡。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1.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

2.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较弱,自控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逆反心理增强。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等现象时有发生。

3.生活追求新潮,贪图安逸享乐。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有甚者逃课缺课,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如此种种现象表明了现在一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相差甚远。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缺失的原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国外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的纯洁心灵,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要求过高,但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不同程度上加剧了道德文明的滑坡。

3.家庭教育的缺失。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于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冷漠、自私、怕苦、怕累。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甚至放纵,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们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不良习惯。

4.大学生自身思想过于开放,传统道德理念在减弱。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已势在必行。另外,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及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男女交往中,有些学生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而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无益的。首先,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责任感,正确的恋爱可以使一个人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其次,恋爱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从而使恋爱中的男女精神振奋,彼此受到鼓励,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格。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也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人格的平等。

当然,大学生谈恋爱也有很多弊端。大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时期,其心理和生理并不是完全的成熟,容易产生一时的冲动。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有些同学竟错误地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位置,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对大学生谈恋爱,我们不能盲目地赞同,也不能武断地反对。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开展情感和世界观的教育,应以积极的態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这正如《礼记》中所言:“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作者:张福船

上一篇:实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论文下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