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分析广西休闲体育市场及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论述广西休闲体育岗位类型,提出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构建符合市场热点课程体系、打造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訓基地、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性调整、完善校企通用教材建设、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推动中职休闲体育专业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以系统化教学推动休闲体育教育发展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人类从工业时代步入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经济的持续繁荣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休闲体育从原本小众的体育运动类型发展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民众欢迎的主流体育运动形式。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休闲体育同样经历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似的发展历程,到今天,休闲体育已然成为都市民众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全社会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我国广大高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不利于完善我国的体育专业人才队伍的结构,也制约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加以研究解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梁利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为我国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贡献了新的宝贵成果。

从体例来看,全书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总报告,主要阐述了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本概念、主要成果、逻辑结构等。第二部分是子课题研究报告,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作者解析了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所涉及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第三部分是课题成果公告,并附录了同行专家评议和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从全书的结构来看,该书研究论述了休闲体育教育基本问题理论框架,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向、指标构建、培养路径,休闲体育发展环境,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等问题。

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是该书最为突出的特征。休闲体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体育类院校开始休闲体育专业的时间也不长,国内关于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研究成果数量不多,教育实践经验积累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休闲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开始加速,也诞生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仍处于碎片化、片段化的状态,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十分有限。作者梁利民先生面对国内研究成果匮乏的困境,没有畏惧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探索研究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本质和规律,初步构建起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度系统性的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框架与人才培养模式,填补了国内休闲体育的研究空白。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特征在该书的主体——即第二部分内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作者以历史和全局的视野,先梳理了休闲体育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继而讨论了休闲体育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实践意义,然后比较了休闲体育在中外发展中的异同,之后调研了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进而分析了国内现阶段休闲体育专业的办学环境,在完成了所有这些理论准备工作以后,作者才開始真正进入到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研究中来,这就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十分扎实、全面。而在涉及具体问题的研究内容部分,作者依次探讨了休闲体育专业课程建设、休闲体育专业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及培养途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标构建、具体路径、发展趋向等问题,几乎将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所有要素都纳入到了研究中来,并给予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让研究成果更为系统。

总体而言,该书论述严谨细致、逻辑性强、语言通俗。但在行文过程中也有些许不足,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例如,该书的每一小节都是由论文构成的,论文的特点是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集中论述,而作为篇幅较长的学术专著,则需要各个部分的内容前后关联、紧密衔接、主题统一,在这样的体例之下,就难免使得全书在论述的细节方面略显支离,内容结构在严密性上有所欠缺。不过,瑕不掩瑜,作为一部精心编撰的学术著作,该书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休闲体育教育论著,值得广大普通读者和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者认真研读。

(作者系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副教授)

作者:母庆磊

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篇2:

校企共建中职休闲体育专业的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休闲体育市场及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论述广西休闲体育岗位类型,提出通过制定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共同构建符合市场热点课程体系、打造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訓基地、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性调整、完善校企通用教材建设、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推动中职休闲体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企共建 中职学校 休闲体育专业 产业结构性调整 专业内涵建设 体育岗位类型

休闲体育专业是 2007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而设立的新专业,它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形成的专业,既离不开体育学,又离不开休闲学。该专业的设置理念是培养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同时又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应用型人才。近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体育服务以及产品的需求,进而完善了体育相关产业。目前广西体育行业及其相关领域产业快速发展,广西从事体育行业的人才逐渐增加,开拓了休闲体育领域的发展空间。由于体育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相关的休闲体育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基本都为大专或者本科院校,全国中职学校开设休闲体育中职专业仅在 10 家以内,广西中职学校开设此专业的只有 1 所。本文分析广西休闲体育市场及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共建休闲体育专业。

一、广西休闲体育市场分析及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普遍较少,导致休闲体育专业型人才的供求严重不足。但是从全国李宁体育公园用工情况了解到,休闲体育专业本科学生“跳槽”率高,造成企业成本投入过大,用工情况不稳定,因此,李宁体育公园希望能与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而广西区内目前开设该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就只有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因为休闲体育的发展,体育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改革趋势,进而需要综合性较强的休闲体育人才。总之,在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中,需要不断取代当前文化层次低、指导效果不够好的人员,以及发展与之相关的新岗位,全面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层次,适应经济转型开发的需求。

随着广西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行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其实习或工作的场所一般是健身机构。根据 2018 年的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统计分析来看,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健身服务机构以及社会性休闲体育营利性消费场所。从政府层次上看,广西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拓宽了休闲体育的发展渠道。

二、广西休闲体育岗位类型

(一)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岗位

随着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社会出现了较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相关岗位。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岗位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社会群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成果,从而实现休闲体育的有效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体育的指导理念,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更加明确化,从而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管理和引导社会体育活动。然而,广西有 3 万多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但每年只有 4000 个正式注册。而且这些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的工作者,从事的体育行业仅仅涉及体育部门。目前来说,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岗位在休闲体育行业人才中面临着优秀人才需求的缺口。

(二)滨海休闲体育综合性工作岗位

滨海休闲体育开发、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下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根据滨海休闲场所的数据调研报告来看,目前休闲场所的市场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行业刚进入正轨,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还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的发展。另外,专业人才的综合服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服务的需求。基于此现状,滨海休闲体育开发和管理面临严峻的形势。另外,休闲体育俱乐部人才管理机制仍然不完善,导致滨海休闲体育行业整体的发展处于低谷。总之,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因素是休闲体育专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所以需要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体育产业组织改善人才培养计划,改进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三)体育旅游健身工作岗位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信息等相关产业一体化的深入,形成了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大模式。在国家推进“全域旅游”和“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培育新动力的必然要求。另外,体育旅游健身的发展是我国新兴体育产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逐渐发展为一门新的教学学科。因为旅游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相关渗透的理念,所以旅游体育的发展具有行业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在高等院校中,需要进一步改革校企合作下的旅游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休闲旅游健身产业的发展。

(四)俱乐部的健身指导及管理岗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目前,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水平已不局限在温饱问题上,而是更加注重健康休闲。另外,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在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工作压力,此时就需要进行情感宣泄,从而确保身体健康。在广西休闲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健身俱乐部管理人员和专业型技术人才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造成服务性和专业性水平不高。因此,在休闲体育专业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这是必要的。

三、校企共建休闲体育专业的措施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校企合作共建休闲体育专业需要品牌的引导和推进。职业院校应根据地方特点和自身优势,引入合作企业(例如“李宁”品牌)。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教学领域,对于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处于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模式之下,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促进了休闲体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专业人才提供相关的产业实习,从而更好地为休闲体育行业服务,最终融入当地休闲体育专业领域、完全满足社会休闲体育产业的基本需求。参考现有的职业院校开展休闲体育专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校企共建休闲体育专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制定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体育工作人员缺乏专业体育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可持续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应做到:第一,调整高校体育专业结构,建立休闲体育专业,以专业系统的理论体系培养人才。第二,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明确价值的方向,加强相关员工的培训。

调查发现,广西之前尚未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因此,我们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没有可参考的对象,应基于“李宁”品牌,建设“三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即将学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积极尝试“订单培养”,进行人才定向培养,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二)与企业共同构建符合市场热点的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建设特色和特点突出不明显。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内涵和特征提炼不够,进一步反映了专业研究的不足。目前开设的课程仍可以纳入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只是休闲体育专业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和功能,由此休闲体育专业必须调整部分课程。另外,可以与企业共同构建符合市场热点的课程体系,引进优质品牌,开设社会热点行业的课程,通过市场发展潮流与全新教學模式的结合,优化学科建设,从而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三)打造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及时掌握休闲体育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着“校外为主,内外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优化校内实训资源,提高培训基地的利用率和实践效果,不断增加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的配套器材,打造学校“迷你体育公园”。另一方面,培植和发展校外实践基地(例如李宁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并保持长期的联合培养和定向培养合作,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及就业的衔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产业结构性调整

供给侧改革下,校企合作办学的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企业产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求各行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引导和促进用户提高消费水平。在校企合作中,学校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应通过引进“双师型”教师,实现产业结构性的调整。具体的改革模式如下: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职业资格的教师,通过企业的管理者开展教学任务的研究,因为企业管理者具有从事本行业的基本经验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自身的讲解从而丰富教学思维,改变现有教学人员的基本理念;还可以鼓励现有教师积极参与商业教育和培训,促使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基本的职业能力。总之,为了提高休闲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应深化休闲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休闲体育事业产业化改革。

(五)完善校企通用教材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指导

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服务业将在体育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体育服务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行业,它也延伸到其他行业。但服务业的最终发展是分散化和专业化。目前我国尚无权威性的休闲体育系列专业课程教材,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较匮乏且不成体系。二是真正从事休闲体育研究的人员还不多。三是休闲体育在我国发展较晚,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因如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基于合作企业(李宁体育公园)的人才需求,构建中等职业学校休闲体育相关专业的教材体系,并且实施范围应用到其他中职该专业教师及学生、合作企业员工。目前,广西提供休闲体育的高校数量很少,人才培养不足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政府有必要制定一定的政策指导方针和政策对接;从微观角度看,它对产业规划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六)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内涵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的理念,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计划应做出相关改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企业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相关的实习场所,促进休闲体育行业的发展。由于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高度需求,一方面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为毕业生提供就业的场所,也是解决企业本身的运行成本。另一方面企业的介入提高了人力资源的知名度。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关注学生的成长,加强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以及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在企业实践技能培训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就业渠道更加顺畅。通过学校与企业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适应了现代休闲体育的发展,有序建立了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

总之,根据行业发展情况,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建立休闲体育专业和体育旅游专业,从产业需求的角度确定人力资源开发的规范,根据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培养新型体育产业人才。校企合作共建休闲体育专业需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全方位、综合性的技术人才,并通过品牌效应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实习工作环境,开展休闲体育实践活动,从而为未来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促进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3

[2]夏贵霞,舒宗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7)

[3]蒋钢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9(7)

[4]焦现伟.我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5]刘 芳.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李儒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7]李相如.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

[8]蔡金明.我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现状[J].浙江体育科学,2012(5)

[9]陈 琦,倪一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8(7)

[10]常争光.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12

【基金项目】2017 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校企共建中职休闲体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GXZZJG2017A109)。

(责编 江月阳)

作者:于载欣 唐日兴

休闲体育教育研究论文 篇3:

浅析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发生着重大的转变。论文将立足于大众文化的视域中对休闲体育观的发展进行历史、理论和实践的审视,并运用理论探索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当前中国休闲体育观念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经验和新对策,更好地促进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我省青奥会的顺利开展,为后奥运时代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新的参照。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视域 休闲体育观

休闲体育在当前还属于一种新型事务形态,从国内外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现状来看,大致可以归为两大类:一是关于休闲体育概念、本质、特征、内容、功能、现状及策略的描述性研究;二是关于休闲体育行为、产业服务及其管理的经验性研究。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只是简单的记载休闲体育行为,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人们生活中的诸多领域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社会的深刻变革也使体育休闲研究的具体问题凸显出极强文化与社会语境,因此,体育休闲研究必须结合深入与文化、社会、美学等层面,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因此对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展开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的形成和发展

在大众文化视域下人们对于休闲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休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休闲从劳动状态与负有责任的其它活动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的生存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休闲经济是文化经济的一个主要组成。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是为人类构建意义的世界和守护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它还以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技术行为以真实的意义,使它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或科技力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或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可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发展进程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人文精神力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使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休闲经济和休闲观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将是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必将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时代正在到来!在休闲经济中休闲体育是以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强调活动的乐趣。休闲体育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从传统体育项目如球类、田径,新兴体育项目如攀岩、蹦极、滑翔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远足、骑车、慢跑等都是休闲体育的内容。

我国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观点的形成和发展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发展而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体育先进国家的许多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不断传入我国,我们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中体验到了体育发展的脉搏。而作为一种文化范畴的娱乐体育发展到今天,已得到世人的认可,其追求的健身、健心、娛乐、医疗、康复、消遣等目标,越来越受到中国人的追捧。增加值是指长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直接反映一个行业或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全部最终成果。休闲体育简便易行,对技术、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老少皆宜,适宜活动的人群范围广;自由自在,强调活动的自由性和乐趣。基于此,休闲体育正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增大,使人们对休闲体育发生传统的改变。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正发生从无到有,并不断充实和丰富的过程。

二、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的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休闲体育也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还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休闲体育观点是从外国引入,缺乏独立观点,其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人们对休闲体育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都是从国外传入的一个过程,在具体的观念形成上缺乏自身观点,在观念引导上中国缺乏基于社会的休闲文化理念以及社会中间组织推动公共事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没有第三部门这样的组织和制度,政府对休闲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实行了非常严格的进入限制政策,休闲体育团体的登记要经过相当严格和复杂的审批手续。休闲体育观念没有有效形成,在休闲题目观念的形成过程当中缺乏政府额指导。

(二)休闲体育管理机构管理问题,导致人们休闲体育观念较差

在我国休闲体育观的形成过程当中,对休闲体育机构和团体的管理师根据民政部门强制推行的章程范本,休闲体育团体需要设置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法人代表、秘书长,但实际上许多休闲体育团体内部机构设置不健全,近一半的组织缺乏正式的决策机构。休闲体育团体官办色彩浓厚,不少在职的党政机关干部在社团建制,造成政社部分。相当多的休闲体育团体和基金组织自律机制不完善,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非营利收入被滥用,超范围从事营利性活动现象比较突出。资金的缺乏,人才的不足,加上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和外部不宽松的政策环境,使中国的第三部门活动能力有限,组织功能没有等到很好地体现。这样使休闲体育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是一个局部的流行观念,没有获得全面有效的推广。

三、加强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的完善和指引措施

面对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出现的系列问题,论文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根据具体情况,整个项目研究分为前、中、后三期。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撰写论文研究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休闲体育及其相关问题。因此加强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休闲体育观的完善和指引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休闲体育管理的相关立法

完善休闲体育管理的相关立法,保证休闲体育正常的发展,为休闲体育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快考虑制定有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统一规范的基本法律。

(二)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对休闲体育进行有效管理

在休闲体育的管理过程当中,政府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对休闲体育进行有效管理,这样可以保证休闲体育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健康的休閑体育观念。在这种改革当中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对NGO的管理应完成从“入口”管理逐步向重视“过程”监督转化。以法律形式将相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权限及其责任、义务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得相关业务主管单位必须成为进入该领域所有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半官方或民间的中介性或学术性的评估机构,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指标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民间非营利性组织进行包括绩效、项目、组织管理和综合能力等在内的各种评估。形成了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科学评析和共识的机制,并构成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框架,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的普遍形式

(三)加强休闲体育活动的宣传,鼓励人们正确进行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由于其自身自由、休闲不受传统体育规定的束缚,但是在休闲体育过程当中应该将活动当中应该将体育休闲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在国家有关法律发挥的约束下进行。因此在休闲体育观念上要做正确的引导,鼓励合理、科学的休闲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赖勇泉.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观[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01:59-62,79.

[2]牛晓梅.论大众消费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消费[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4:46-48.

[3]陈红星,阳剑.大众文化形态中的休闲体育[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12.06:181-182,184.

[4]石立江.休闲体育的身体诉说——大众文化视野下的休闲体育与身体文化[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02:49-50,63.

[5]岳广凤.略谈休闲体育观下的高校篮球选项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0:165,167.

[6]陈国云,赵亚英.休闲体育文化消费价值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02:90-92.

作者:谢明

上一篇:高校漆画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动态课堂高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