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科感染控制优质护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PCI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急症科感染控制优质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急症科感染控制优质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護理满意度、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临床服务质量,获得较高的满意认可度,还能改善急诊患者的负面情绪,促使其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是急诊科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其护理质量不仅关乎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救治效果,还会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护患关系发展,因此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急诊护理服务,降低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特点是急、危、重,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为了能避免护理事故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准确地完成救治,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意义[2]。鉴于此,下文将以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重点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的干预价值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52.16±5.33)岁。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53.82±5.49)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均入住急诊科;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具备良好的认知、沟通能力;急诊住院时间超过3 d。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史;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老年痴呆、休克昏迷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主要负责监测心电图、脉搏、呼吸、血压和体温等,快速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吸氧、补液急救等措施。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服务内容:①规范急诊流程。收治急诊患者入院后采取先诊疗后挂号、先急救后收费原则,对危重患者采取急救处理,开设专用绿色通道,帮助患者输液、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及转运,患者较多时采取分级管理和彩色手环管理,优先处理情况特殊、危重者,联系各个对应科室,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抢救治疗时间。②提供舒适、整洁的环境。为了降低感染和医疗事故,应提供良好环境,安抚好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躁情绪,住院期间每天由专人负责打扫卫生、消毒、杀菌,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病区应保持安静,让患者充分休息,合理调整治疗和休息时间,减少探视次数,注意与患者沟通时的态度,相互建立友好关系,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好转。③定期组织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强化服务观念,更新护理知识,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加强护患沟通训练,指导急救护理人员学习心肺复苏、开通静脉通道、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术等常规急救计划,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应变能力,保证患者得到最佳治疗。④弹性排班。急诊科的工作量大,工作性质和收治对象特殊,因此需优化排班方式,采取三班轮流形式,严格做好交接工作,明确划分岗位职责,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让每一位护理人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身于工作岗位。

1.4  观察指标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价,主要针对护理服务水平、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和应急能力等进行测评,总分100分,>90分非常满意;70~90分一般;<7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统计观察患者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概率,如护理差错、患者投诉以及护患纠纷等。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不安全事件例数/总例数×100%。③以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衡量患者的心理状态,以50分为基础,50~60分轻度焦虑或抑郁;61~70分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重度焦虑或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情绪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安全事件概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护理前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点科室,集危、重、急症患者为一体,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较多,疾病类型复杂,病情进展快,稍有不慎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院对急诊科的医疗和护理技术要求极高[3]。科室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护理水平直接能反映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准,而医疗服务水平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来体现,高效、有质量的护理管理才能确保急诊患者快速、有序、安全地得到抢救,因此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很关键[4]。

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人性化和个体化特点,可引导医护人员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共同围绕相同目标努力,让患者直接享受优质、舒适的服务照顾。此护理方案能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身体、情绪等制定出科学的护理方案,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提供全面性护理干预,急救过程中注重细节,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节省时间完成抢救,为患者提供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鼓励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和希望,共同配合完成抢救治疗[5-6]。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其护理不安全事件概率和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能全面落实护理工作,优化改进护理方案,综合全面的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既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保证患者安全就医,尽早康复出院[7]。

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服务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更突出,此护理方案不仅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消除其临床不良情绪,还可缓和紧张的护患关系,促使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亚君.研究急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15):274-275.

[2]时洪梦.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7):177-179.

[3]李少星.優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观察及效果评价[J].医学研究,2019,1(6):125.

[4]王慧.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1):1660-1662.

[5]赵海燕,林旭.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5):245-246.

[6]陈超,陶灵慧.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4):149.

[7]吴云霞.优质护理服务对急诊脑创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 2018,22(36):125-126.

作者:陈小娟

急症科感染控制优质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应用在冠心病PCI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PCI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开展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其舒适度,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

冠心病在临床上指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硬化而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阻塞,或伴随其功能性病变,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所引发的心脏病,是较为常见的老年心血管急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多使用介入治疗(PCI),能够迅速提高冠脉的循环血量,形成再通,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1]。患者的身心状况与生活环境因素对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与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PCI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83±6.72岁。所有病例经临床综合检查已经确诊为冠心病并拟行PCI治疗,无相关手术禁忌症;排除其他主要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或感染尚未有效控制、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既往精神病史、癔病史或相关药物过敏史等患者[2]。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96±6.48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7.64±6.5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做好基础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术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主动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向其详细讲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及预后与康复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并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打消其疑虑,减少患者的担忧、紧张心理;同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状况,并据此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放下心里包袱,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信心,调整好身心状态,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

加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本身机体状态较差,术后活动更不方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心的帮助患者完成洗脸、洗头、擦身、更衣等日常生活行为,及时的帮助无法起身患者翻身,并注意更换床单以保持清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可以视情况加入泡脚、按摩等综合护理,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提高舒适性与愉悦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舒适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较急,病程进展快,且病情较为凶险,多会并发休克、心衰或心律失常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是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该病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康复情况与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环境及受到的外界刺激具有较大关联,因此作为治疗的主要辅助措施,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3]

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并推广的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理念在护理领域的体现,符合当前患者人群对高质医护服务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中心,一切护理工作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展开,在做好患者生活、治疗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适宜的心理及社会等需求,使患者就诊医治过程中维持愉悦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保障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效果[4]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开展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其舒适度,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流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7):248.

[2] 高志平,傅华平.优质护理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05-106.

[3] 温桂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冠脉介入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9):326-327.

[4] 代静,杨永丽,王钰,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护理需求调查和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12):1618-1620.

作者:何少红 陈芳

急症科感染控制优质护理论文 篇3:

25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优质护理及保健指导

【摘 要】目的:探讨25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在药物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优质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他们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2012年住院患者开展的优质护理与保健指导病例,对治疗效果进行电话随访。结果:257例突发性耳聋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及保健指导后,91.8%患者听力好转。结论:突发性耳聋是临床常见病,也是耳科急症,发病后患者的护理及保健极为重要,应引起我们专科护理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优质护理;保健

突发性耳聋亦称突聋,是指短时间内迅速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为耳科急症。患者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或伴有耳鸣及眩晕。本病多发生于单耳,偶有双耳同时或先后受累者。以40~60岁成年人发病率为高,春秋季节易发病,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可能与内耳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变态反应、听神经炎、自身免疫、精神刺激、代谢紊乱及内耳压力突变有关。由于社会及精神因素,突发性耳聋发病率呈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突发性耳聋给患者造成了生活上及心理上的不便和痛苦。2010~2012年我科室在对257例突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及健康指导,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0~2012年我科收治突聋患者257例,其中男147例,女110例,年龄12~74岁,平均年龄45岁。单耳发病201例,双耳发病56例,伴耳鸣150例、伴眩晕47例。在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及保健指导。

1.2护理

1.2.1治疗 原则是恢复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存余听力。

1.2.1.1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恢复内耳血液及能量供应,有着较好的疗效。我们常用药物有:(1)血管扩张剂长春西汀、如尼莫地平、西比灵、倍他司汀、银杏叶制剂等。(2)促进细胞代谢药物选用ATP、辅酶A、细胞色素C、胞磷胆碱等。(3)抗血栓形成剂和溶栓剂如东菱克栓酶、尿激酶、链激酶等。告知患者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减轻其焦虑情绪。

1.2.1.2高压氧治疗,向患者介绍高压氧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讲述其治疗需要的时间,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物品进舱,进舱前更换全棉衣裤,解好大小便。患者安全出舱后指导其禁烟酒,避免各种耳毒性药物,避免劳累及紧张情绪,注意休息?

1.2.2 心理护理 本病由于发病急,患者难以接受,所以会表现为焦虑、恐惧、易怒及担心愈后問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2..2.1 实行护士责任包干制 责任护士每天所管病人≤8人,每日所管病人相对固定,这样使患者知道需要帮助,应该找哪位护士,护士也可以对患者实行全程、连续性护理,多与患者沟通,跟他们讲解突发性耳聋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2主动服务 患者到达病区,责任护士主动接待,为患者安排床位,自我介绍及介绍病区的环境,科主任、护士长及主管医生,消除患者对护士的陌生感,减轻患者的焦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2.3 用心服务 对于年龄≥65岁,或者严重听力障碍的患者我们做好评估,给予佩戴腕带标识,以便于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的查对,严重听力障碍的患者,指导准备好笔和纸,便于沟通,消除其急躁与不安的心理,让患者体会到我们的关心与细心,提高了患者对我们的满意度。

1.2.3 饮食护理 突聋患者平均年龄4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处于中年与老年人的界限之间,只有通过健康的饮食,运动及保健相协调,才能够让自己战胜疾病,护理人员应因人施护,注意与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促其早日康复。

1.2.3.1、限制脂肪的摄入,建议他们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烹调方法尽量选用炖、煮,避免油炸、煎。多吃富含维生素D、铁、锌等元素的食物。例如:瘦肉、猪肝、紫菜、虾皮、木耳、蘑菇、各种绿叶蔬菜、萝卜、西红柿、大蒜等[1]。

1.2.3.2、突发性耳聋患者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减少温燥食物,睡前忌饮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帮助患者做到饮食规律,且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增加纤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1.2.4 出院指导 交待患者出院注意事项,患者认为住院期间应用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治愈、好转,出院后不注意按时服药、休息、饮食、受凉、劳累等都会影响疾病的恢复,导致复发。患者出院后1周后随访,了解患者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指导[2],促使其早日康复。对于老年人如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者需要积极治疗。如果治疗后患者听力仍无法恢复,有条件者配戴助听器。

1.3保健指导 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有轻有重,病程有长有短。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平时应该注意健康保健。

1.3.1鼓励患者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有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应积极配合受医生的诊治。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点,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

1.3.2告知患者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长时间逗留,如歌厅、迪厅和游艺厅等的声音强度较大的场合,避免过多地接触噪声,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劳逸要适度,对疾病的要有恒心,对未来生活要有信心。

1.3.3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心胸开阔,少发脾气,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一切。

2 结果

本组257例突聋患者,经药物及高压氧常规治疗,同时对其进行以上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后,出院之前复查纯音测听,57例恢复至正常,179例患者听力部分恢复,21例听力无改变,治愈率22.2.%,好转率69.6%,无效率8.2%。平均住院日为9天,提高了本病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3 体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 “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突发性耳聋起病突然,对患者的身心均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往往有一些情绪上的反应, 护士应主动协助患者了解发病过程,做好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与适应,使之获得更高水平的服务。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3],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每月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是我们取得成效的体现,优质护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在传统的服务形式中有所突破,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是广大护理人员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所以担当好患者的照顾者、教育者、咨询 者, 做好健康教育的管理者是我们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4]。

参考文献

[1] 辛毅。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体会,医药前沿,2012,7,4

[2] 陈彩虹。蔡中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病人的心理护理.家庭护士,2007,5(11):44-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3号,2010,1,22.

[4] 舒登芝。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3(5): 458.

作者:潘娴

上一篇:教学中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背景下大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