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诚信体系道德建设论文

2022-04-25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会诚信体系道德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诚信体系道德建设论文 篇1:

四川省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摘要:随着习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国今天的经济在飞速地发展,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未来社会的通信证。虽然以前也有对社会诚信度的研究,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社会当代的社会诚信度仍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当今四川省社会诚信度调查为基础,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对四川省社会诚信度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如何建设社会诚信体系找出了最优化方案,以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关键词:社会;诚信体系;分析研究;最优化方案

前言:诚信不仅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市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家和民族的立国之基,更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受西华大学“西华杯”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2014080)资助,本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后写作本文。本文通过对社会诚信状况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危害,提出了对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四川省社会诚信度的现状

社会诚信是国家形象及民族精神的标志,是社会综合因素的反映,是社会安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社会诚信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诚信已经出现了脱节现象。

(一)大学生社会诚信问题现状:

1、信贷诚信危机

调查显示,16.47%的大学生存在恶意拖欠贷款、学费的现象。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政策却遭到了“诚信危机”的重棒。

2、考试中的诚信问题

调查显示,近45%的大学生存在考试作弊的行为,并且还屡禁不止。对学生而言,不断发展的通讯技术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同时大学生的作弊现象也由“个别”迅速发展成为“群体”或“团体”作弊。

3、学术诚信问题

调查显示,30%的大学生在学术问题上养成了剽窃、抄袭的习惯。普遍的大学生存在抄袭他人作业,从网上下载论文作为自己的论文等情况,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学术深度发展的障碍。

(二)企业诚信问题的现状:

调查显示,四川省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5.78%的企业被假冒产品侵权;偷税、漏税活动猖獗,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社会信用紊乱,合同违约、商业欺诈现象严重。同时,一些中国企业为了谋取暴利置企业诚信于不顾,无视社会责任,作出有违市场公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的行为。

二、社会诚信度缺失的原因

(一)诚信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诚信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愈加突显。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当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时候,经济建设与诚信建设之间的矛盾还不明显,其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高度集中的政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少,人与人的交流局限于仅与亲人,朋友等熟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失信行为不会太多。而当我国过渡到了市场经济时期,高度集中的政策不再适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逐渐被打破,市场变为了经济往来的主体,人与人交流的主体由熟人变成了陌生人,在这种“陌生人社会”的情况下,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欺骗,伤害他人,社会诚信逐渐缺失,直到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诚信的缺失已经演变成为一场诚信建设道路上的一幕悲剧。

(二)政务诚信的缺失

社会诚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政务诚信,商务诚信以及个人诚信。其中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在当今社会,政府的诚信度早已大幅度降低,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官官相护等行为已经在公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各省级高官的相继“落马”更是显示了政务诚信的缺失,而这种情况已经大大减慢了诚信建设的脚步。

(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教育是社会诚信建设中的奠基石。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不甚完善,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为社会提供智力型人才,而忽视了道德建设,加上学校自身存在着各种腐败行为,学校老师的表里不一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诚信不如成绩重要”的心里暗示,在这样的形式主义教育制度下出来的青少年,会被功利主义蒙蔽了心智,缺乏自身最基本的诚信意识。而青少年又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他们都不再诚信的状况下,社会诚信意识当然也日益薄弱了。

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一)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政府职能转变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

3.全社会人民对社会诚信问题的高度重视。

4.“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方针为社会诚信建设创造了法制环境。

(二)建立个人诚信体系

个人诚信体系是社会成员在立身处世、社会交往、家庭伦理等方面遵诚守信的行为规范总和。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通过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体系,从而使全社会范围内的人们受到诚信的教育,并增强其诚信观念和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

2.增强全民的公正意识。只有整个社会呼唤公正,各种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才能达到公正,从而形成高扬公正的气氛。每个人都应该形成自己强烈的道德观念。

3.树立企业家个人诚信。企业经理人的道德素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的现状。企业家必须明确最基本的商业伦理、懂得最基本的经营理念、遵守最基本的经营原则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

4.培养青少年的诚信观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裕,则国富裕”,提高少年的诚信意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建立适合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首先要营造一种信用气氛,其次是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再次是培养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最后要适当的借鉴国外个人信用制度的经验。

(三)建立企业诚信体系

企业诚信体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遵循的诚信原则的总和。建立企业诚信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建设优良的市场诚信环境。只有当市场诚信坏境被建设起来时,才会形成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功能。其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用管理功能尤为重要。

3.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从而实行优良的征信服务,加强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以达到企业诚信的目的。

(四)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信用评估机制的建设。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设立,从而采集个人资信信息、向中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建设个人信用体制积累了经验。

2.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立法,促进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3.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建立诚信社会监督体系构筑技术平台。

4.建立和完善诚信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培育多元的社会诚信中介机构,完善相关配套的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发挥新闻舆论在诚信道德监督中的作用。

四、结束语

诚信不但是一个社会道德范畴,还是一种行为规范。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必定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国家、政府、社会应采取高度的重视,并且落实相关的政策,采取教育、鼓励和惩罚等多种手段,正确地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使人们自觉地选择诚信,共同促进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使人们过上幸福而又安定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良.社会诚信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榕汀.诚信,未来社会通行证.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作者:马果 陈紫英 何雪燕 邹玲

社会诚信体系道德建设论文 篇2:

建设信用辽宁 助推经济发展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信用体系是保障经济和社会有序健康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精神,结合辽宁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信用辽宁”建设工作。2009年9月召开了全省“信用辽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长同时参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信用辽宁”建设要逐步构建“一个支撑、两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即以弘扬信用文化为支撑;以法律法规和失信惩戒为保障;构筑信用体系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和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体系。陈政高省长在讲话中指出,“信用辽宁”建设事关辽宁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事关辽宁的金融投资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事关辽宁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事关公民、法人的财产保护,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信用辽宁”

建设工作进展概况

早在2003年,辽宁省就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04年,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八省市联合征信示范工程之一。2005年省政府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明确了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随后几年主要开展了全省非金融类信用数据征集平台建设工作。2009年9月“信用辽宁”建设工作全面启动。11月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动“信用辽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辽委办发[2009]54号)。

(一)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机构、人员健全

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56个中省直部门组成,组长由副省长陈超英担任,一名政府副秘书长负责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为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省委政法委。2009年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信用主管部门是省发展改革委,同时设立了信用管理处,挂靠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市发展改革委也成立了信用管理处(科)并挂靠市信用办,负责本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据初步统计,全省从事信用管理的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200多人。

(二)信用法规和相关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2008年辽宁省制定并下发了《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2008年-2013年发展规划》。同年,省政府颁布了《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省政府220号令),这是辽宁省首部信用规章,对促进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发布和使用起到了积极作用。《辽宁省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业已起草完成,并纳入省政府2010年立法计划。

(三)全省金融类、非金融类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基本建立

省内非金融类征信平台从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省、市级非金融类信用信息已经实现以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省信用中心)为核心,省直28个数据源单位信用数据平台及14个地级市信用数据平台之间的横纵向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和共享。已征集了全省工商注册的41万户企业、101万户个体工商户,民政系统注册的近2万户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2148家司法机构,73所高校及学生信息以及省内1370万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涉及4529万条,共计42亿笔信用信息数据。省内金融类信用信息可在人民银行沈阳分行企业和个人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查询。截至2009年底,该系统共征集省内29万户借款企业和2600万人(其中借款人760万人)的信用信息。

(四)政府信用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首先从政府信用、国有大中型企业信用做起。为此,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清理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计划两年内清理完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66.5亿元,2010年完成清理11.47亿元的工作任务,这为提高政府公信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计划着手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拖欠银行本息问题。

(五)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初步确立

2010年重点开展了全省诚信示范企业评选创建工作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工作,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氛围。全省评选出105家诚信示范企业,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沈阳分行等18个部门专门为诚信示范企业制定了优惠政策,对诚信示范企业进行鼓励和奖励;全年曝光了15起典型失信案件,其中4起案件在曝光后还得到执行,通过曝光对全社会失信行为起到了威慑和惩戒作用。

(六)信用宣传和信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省信用宣传平台已初步建立,以一网一刊(即“信用辽宁”网站和《信用辽宁》内刊杂志)为基础,对信用辽宁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在东北新闻网等媒体开辟信用宣传专栏。同时不断加强企业诚信宣传和校园诚信教育。在信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已培训、发证全省信用管理师300多名。

(七)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规范和培育初显成效

建立了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实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行年度检审,并下发了《全省信用中介机构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信用评级工作资格认定办法(试行)》(辽信办发[2010]4号)、《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领域企业信用评价标准及信用报告格式文本》(辽信办发[2010]4号)等文件。

(八)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推进

食品药品信用体系、价格信用体系、交通道路信用体系、检审工程招投标信用体系等正在积极推进中,尤其是道路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成型,从2007年起,对全省道路运输者试行年度信用考核,充分發挥了行业信用体系对“信用辽宁”建设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信用辽宁”

建设目标和工作重点

“信用辽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工作目标是“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逐步将辽宁建设成为全国诚信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十二五”中期,全社会基本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风尚,知信守信观念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与经济生活各环节密切相关的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大幅下降,国有企业遗留的重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二五”末期,全省投资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金融不良资产所占比重下降,中小企业、县域经济融资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信用辽宁”建设着力以政府信用、金融信用、司法环境建设为重点,采取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基本模式。重点工作主要是,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加快政府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加强信用立法,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培育信用市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十二五”期间“信用辽宁”建设工作主要任务:

(一)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加强政府守信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政府信用形象。一是率先解决政府自身失信问题,集中整治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和债务拖欠,与金融机构联手,清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银行不良贷款和保险机构应收账款,进一步加强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化建设;二是巩固完善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尤其是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三是加强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评议考核和投诉制度,将公务员诚信状况列为干部任用、评优的重要内容,塑造政府诚信形象。

(二)维护金融安全,保障经济秩序。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长期合作,协调配合金融机构清理国有企业遗留的重点问题。政府部门、央行驻省机构、金融监管部门和各类金融机构要开展联合治理行动,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要尊重金融机构的经营自主权,支持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帮助银行清收政府关联类不良贷款。制定逃废债企业的认定办法和惩戒机制程序,建立逃废债企业信息共享和同业联合制裁制度。金融部门要整合金融类信用信息,建立起包括信贷、证券、保险等信用信息在内的金融数据库,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立全省金融类与非金融类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使信用信息能有效地服务社会。积极鼓励在企业信贷中能够使用非金融信用信息资源,全面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运用信用信息维护经济秩序,促进信用交易。

(三)推進司法公平,维护司法公正。推动司法系统信用建设,依照司法公开原则,实行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保证司法公正、公平。人民法院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坚持依法、及时、公开的原则,实现审判信息、审判结果、管理制度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提高判决执行率、降低案件改判率,着力解决案件调解与判决执行难问题,推进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制度,加快执行案件信息系统建设,并与银行、工商、税务、监察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和对不守信者的威慑机制,以公开促公正、促公信。检察院、公安系统要继续推进“阳光办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加快政府信用信息的资源整合,健全公共信用信息社会服务功能。加快包括政府政务监管信用信息在内的全社会非金融信用信息全面整合,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全面覆盖。推动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以确保信用数据全面、及时、准确,为全社会提供信息完整、功能齐全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满足金融领域的实际需要,满足信用服务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加强信用立法,提供法制保障。积极推动信用法制建设,在贯彻国务院和省关于企业信用信息管理法规基础上,适时制定出台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信用服务机构设立及其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产品使用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政府信用主管部门会同征信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

(六)建立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各行政部门要应用信用信息提升本部门、本行业监管能力,在加强自身诚信形象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与表彰守信行为,限制和制裁失信行为,形成社会威慑力。通过公共媒体加大依法披露失信行为黑名单的力度,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社会环境。

加强对全省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经营活动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规范其执业行为,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公信度。对于在经营活动中违反诚信原则,出具与真实情况不符的信用产品,给服务对象造成资本损失的中介机构要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制售假保单等行为;支持税收部门依法治税,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支持工商、质监、物价部门规范市场秩序,打击违法经营、制假售假、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七)培育信用市场,发展信用交易。按照《辽宁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发布使用办法》的相关规定,推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管理职责。在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资质认定、年审年检、产权交易以及政府投资补助、贴息项目的审批等方面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和评估资料。积极引导各行业扩大信用需求、发展信用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八)增强社会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平。将诚信建设作为评选表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重要标准,贯穿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过程。组织信用知识文化普及活动。将信用专业人才列入我省“急需人才”目录,培养高层次信用专业人才。

宣传文化部门要把信用文化宣传作为一项长期重点任务。组织省内各类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信用体系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宣传我省先进工作经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全力打造“信用辽宁”形象,提升在全国的信用度。

“信用辽宁”

建设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机构建设,确保工作顺利展开。各市、县要参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管理办法,建立市、县两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领导机构主管该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方案,确保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各级政府要根据全省“信用辽宁”建设的统一部署和目标任务分解,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信用辽宁”建设成效突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和奖励。建立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部门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督促检查。

(三)注重工作沟通协调,形成全社会合力。“信用辽宁”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根据省社会信用体系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工作。尤其是在信用信息的归集开放、信用信息平台的共建共享等方面,要有大局意识,破除本位观念。在宣传教育、法规制定、执法检查等方面,要相互协调,联手行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同时,要注意做好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工作。

(四)加大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对于征集信用信息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局的各城市、重点部门、重点机构的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属公共财政支出范围的,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投资建设,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确保全省社会体系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王钰

社会诚信体系道德建设论文 篇3:

加强欠发达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有新思路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近几年来,河南省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商丘市的做法或许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一、商丘市的主要做法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辖6县2区1市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在820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600万,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段时间以来,商丘市像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出现了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等现象,仅辖区内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一度高达80多亿元,按国家政策剥离22.35亿元后,到2000年底还有62.08亿元,不良贷款率仍高达71.34%。受此影响,金融机构大部分经营困难,亏损严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2001年7月召开的全国银行监管会议上,将商丘市列为全国5大高风险投资区之一。此后,商丘市各家银行分支机构被纷纷撤并,贷款审批权被上收,金融机购主要负责同志也人心思动,贷款发放额持续走低。贷款的萎缩,导致很多企业和建设项目因资金短缺而丧失了发展机会,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商丘市委、市政府通过认真反思,认为摆脱这种局面的根本办法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思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致力于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架起银行与企业、信用社与农户之间的沟通桥梁。从2002年起,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搭建沟通平台,构建银企合作体系,解决企业融资难。了解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商丘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首先从银企合作信息发布会开始。从2002到2007年,全市共召开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和涉农企业等多种形式的银企合作信息发布会19次。市政府在每一次会议期间都特别重视对信用环境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同时不准不守信用的企业参加会议,而对那些信用状况一贯良好的企业,则向金融部门推荐融资贷款,并协调银企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其尽可能与银行合作成功。

2.实施农村信用工程,构建农村信用体系,解决农户贷款难。商丘市是农业大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需求量大。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市政府于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信用工程试点工作,科学设计了一套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指标体系,制定了创建办法和工作流程,建立了覆盖广泛的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价、信用监督长效机制。

为了进一步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市政府组织人行和农信社,于2007年7月底自主开发了能容纳23亿个农户资料的《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一套科学而又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3.开展信用社区创建,构建城区信用体系,解决弱势群体融资难。信用社区建设是在总结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将信用工程创建工作向城区的延伸,把评定对象向城区工商户延伸,着力打造信用社区,赋予了“信用工程”更深层的内涵。在政府主导下,首先在辖内的睢阳区新城办事处、永城市西城区开展了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信用建设为纽带,以“星级个体工商户”、“星级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户”评定为载体,以解决弱势群体贷款难为取向的信用社区试点创建活动。

4.加强增信组织建设,构建抵押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贷款担保难。一是成立政府融资平台,帮助“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市政府于2003年9月在商丘市财政技改资金管理处的基础上,改制成为商丘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市政府的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融资,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

二是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担保公司。商丘诚信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于2005年5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政府的引导资金、大企业注资、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软贷款,使其担保实力位居全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前列。

三是成立具有互助担保功能的信用协会。充分利用一些行业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成立行业性、区域性互助担保信用协会,协会会员实行联合担保,以借款人的信誉、风险基金、同行业评价等制约,成为最有用的信用评价,最有效的信用监督。

5.建立完善信用数据库,构建企业个人征信体系,解决信用信息征集难。征信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环节,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又是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从2000年起,商丘在征信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就针对金融机构起草制定《商丘市金融机构数据登录与核对办法》,增强了金融机构登录上报企业和个人银行信用信息的责任心,提高了数据库质量;针对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商丘市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商政办〔2005〕108号),组织住房公积金、社会劳动保障、司法、税务、环保、商务等职能部门把各自掌握的信息汇集到数据库。

6.努力探索创新,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解决信用咨询服务难。针对信用多头评级、结果互不认证的现象,商丘市政府从2005年起开始探索由市政府指定人民银行、市工经委等有关部门牵头,由一家中介机构开展企业评级,各家金融单位认可评定结果的路子。2007年市政府下发了文件,将资信评级重点对象调整为与中小金融机构有借贷关系的企业。由市人民银行、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和各家金融机构组成资信评级初评小组,参照资信评级方面的相关指标对该市没有参评的企业首先进行内部评级,已评出A级以上的企业50余家,由市政府对评级的企业进行授牌,对级别较高的评级企业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提高了企业参与专业评级的积极性,为该市进一步开展资信评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7.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构建打击逃废债务体系,为金融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了严厉制裁违约失信行为,人行商丘中心支行对无信企业实行“黑名单”通报制度,凡上了“黑名单”的企业,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新的贷款。从2003年成立了由纪检监察和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组成的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发生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进行坚决而严厉的打击。有关部门还严把建设项目备案、核准的审批关,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如申请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办理。

商丘市通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是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明显增强。二是金融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2006年初商丘作为全省两个“全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试点城市”之一被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推荐到总行。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在湖北武汉召开全国性会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会上介绍了商丘的经验。在200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商丘列第29位,居河南省被抽查省辖市第一位;在2006年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名和中国内地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名列289个被调查中国城市第26名和第24名;连续两年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入选中部六省30个最佳投资城市前10名。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商丘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6年GDP实现651亿元,是2002年的1.9倍。

商丘市矢志不移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做法,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省委专家组专题调研后,省委书记徐光春、原省长李成玉等领导同志都作了重要批示,并在各种会议上对商丘的做法进行了表扬。人行济南分行在商丘召开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鲁豫两省推广商丘的做法。

二、给我们的启示

商丘市六年来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政府诚信是关键,企业诚信是核心,公民诚信是基础,社会诚信是目的的思路,才能开创社会信用体系新局面。有如下启示: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由政府主导。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既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又是相关制度的制定者和维护者。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从宏观上、制度上、措施上入手,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商丘市从开始创建社会信用体系之初,市政府就发挥了政策引导、组织领导的作用。在政策支持上,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在组织保障上,先后成立了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商丘市信用体系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等6个领导小组;在法规制度上,先后制定规定、办法、意见、方案等22个;在协作配合上,直接参与的政府部门达到26个,形成了政府主导、央行参谋、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立体化推进格局。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整合资源。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靠政府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信用资源,整体推进。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既要注意发挥税务、海关、工商、质检、商务、药检等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单位的主体作用,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又要注意在整个社会层面逐步推广,吸纳企业、个人、担保机构和信用组织共同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为信用体系建设增添新生力量。

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循序渐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防止虎头蛇尾。商丘从2002年开始,已经用了6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2002年~2003年),以创建“金融安全区”为主题,以第一次商丘市创建金融安全区暨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为标志,使商丘切实体会到信用的价值;第二个阶段为展开阶段(2004年~2005年),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社区为标志,从农村、城市、企业和个人四个方面强化信用建设;第三阶段为深化阶段(2006年-至今),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标志,全面加强抵押担保体系和信用协会建设。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围绕一个主题,全方位推进,步步提升,不断将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国际经验证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就进入了简单信用交易阶段;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市场经济将进入以信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高级阶段。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信用环境比较好,可以快速建成更高层次的社会诚信体系。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受经济环境制约,民间资本弱小,信用意识比较差,就需要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创新,从培育信用环境、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抓起,从引导、规范、保护民间基层信用协会做起,逐步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商丘市主要是选准金融信用体系为突破口,不断培育各种信用主体,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5.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营造氛围。社会信用体系要唤起每一名社会成员的参与。自2004年以来,商丘市连续四年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现代商丘人形象大讨论活动及现代商丘人形象塑造和深化工程,编辑出版了《商丘诚信教育读本》,制定了《商丘市公务员信用公约》、《商丘市民信用公约》等一系列规章,在市属媒体开设了“知荣辱、明礼仪、讲诚信、塑形象”专题专栏,在城市的社区、绿地、主干道等场所,制作、张贴了“知荣明礼”“三管六不”等内容的公益广告牌,在火车站广场等公众场合多次举行了全市窗口文明单位及社会各界“共铸诚信商丘”等主题誓师大会暨万人签名游行活动。还组建了报告团,分赴大、中、小学校巡回报告达300多场,在全社会形成“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的良好环境。商丘市的做法曾先后三次分别在中国首届公民道德论坛、省公民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作者:张克之

上一篇:大学拓展训练体育教育论文下一篇:现代定制营销量身定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