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

2022-04-27

摘要:2014年11月13日财政部颁布《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实务界的讨论焦点。在国家财政经费投入有限、高校办学形式和筹资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客观上要求高校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创新活动,实现业财融合。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 篇1:

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构建

摘要:现代新兴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同时社会经济也正在向高校开始蔓延,现代高校教育系统面临着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高校中的管理会计在处理利益冲突上正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不仅是对管理会计科学理论的新挑战,也是对高校管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考验。为了应对当前高校中的新形势,就要建立起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应用体系,用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做好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文章从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构建最基本的概念讲起,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深入,逐渐探索出了构建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社会责任;构建应用体系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大学都在进行扩招,本科教育几乎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例如高校的高额债务危机,教育的质量跟不上扩招速度等等。尽管有许多相关方案和政策的出台,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却并不显著。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乱象与问题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像是功利化盛行、钱权交易、道德品质低下等等,社会各界也是对此发声批评。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大高校应当如何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以及社会各界的批评不禁令人深思。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是高校与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一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学问,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信息化是当代经济的特点之一,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更新。高校管理会计是在高校的经济活动中应用的管理会计,高校管理会计知识使高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能使高校适应社会环境,不断增强自身的发展生命力。高校的日常运行和价值创造需要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同时高校管理会计为高校中的决策者提供数据分析与预测,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是在管理会计中加入了社会责任相关思想,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其产生的目的是使大学不仅能够发挥探索理论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承担起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它能够提供更加高效的管理方式和更加专业的技能。我们把高校看作是一个社会缩影,对在高校中进行的有关社会责任、财务流动、发展战略等活动而产生的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能够把这个社会缩影中的一切活动进行量化,从中得到的结论能够为整个社会提供参考,一方面能够帮助高校制定更好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能够辅助整个社会进行相关活动的预测和分析,也为人们在进行规划和决策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产生背景

随着国家对各大高校的重视,以及各大高校的资金日益增长与多元化,所拥有的实体经济日益增多,不管是在高校的内部还是外部,经济往来已经越来越频繁,经济关系交错纵横,各级管理人员互有交叉。而高校的会计核算模式与财务管理又运用了多种多套财务和会计制度,即在并行使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学校“大账”);《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校办产业、独立核算的后勤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期刊社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教育基金会或教育发展基金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学校基建项目)等。而这也使得高校出现管理难度大幅增加、风险明显增多、监管困难等各大问题,这就要求校内和校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的社会责任承担的认知和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提高。

高校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高校中的活动并不是与整个社会环境相脱离的,它在与外部社会环境源源不断地进行着数据与信息的交流和能量的互相交换。虽然不需要像企业一样面对风险的市场竞争,但在人才培养、创新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同样面临许多难题。高校就像是一座积木搭成的象牙塔,是一个由一块块积木,也就是子系统所组成的完整统一的整体。按照管理协同理论,高校需要识别和分析自身的“积木组成”,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及其所属的子系统,并把各块积木也就是子系统进行时空和功能重组,运用专门的方法在管理和内容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创新与升华,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和组织优化的目的。这也正是催生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高校以及社会背景。

三、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社会责任为高校建立合理高效的应用体系提供内生动力

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需要根据高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进行构建,根据高校在整个社会中的职能分工来确定在这个体系中,高校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管理会计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制度、科技水平和文化氛围下的管理会计在思想内容上也会有所不同。我国自从确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事业上的经济投入就在不断加大,教育支出所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也是有增无减。但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國的经济发展已经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率与教育投入比重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加大。因此从宏观上来看,改变以往的粗放式高校经济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拉动着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改善,松散的高校管理会计应用已经无法与当今高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社会形势正倒逼着高校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二)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使高校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价值

高校承担起它的社会责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由单一的活动就能够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而要想把高校中复杂的经济活动条理、高效地整合起来,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支持体系。如今我国正在努力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和教育的转型发展,高校在社会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这些责任又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要想在高校的管理和决策者心中建立起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滋养,另一方面还需要利用专业高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并与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监督保障体制相结合。对高校中的经济活动应该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并要将这种管理思想常态化,实现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持续性发展。管理会计技术早已进入了电算化时代,并且在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乘着科学技术的春风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把价值分析、数据分析与预测、风险控制等理论工具应用于管理会计技术,从而实现高校中管理会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

四、构建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高校中的经济活动不仅仅是涉及到高校内部人员,还会与高校外部发生资金或者信息的流通,因此在构建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时,要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高校内部的利益相关人员会有: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工会组织等,高校外部的利益相关人员会有:政府部门、合作企业、媒体、慈善捐赠者、校友、学生家长、行业组织等。

(一)完善相关机制,为体系建设提供制度基础

1. 建立合理严格的资金分配机制

高校内部的资金需要有合理的分配方式,要根据以往数据预估未来的办学成本,并合理进行分担分配,明确哪一部分需要学校进行资金的投入,哪一部分需要依靠政府拨款或者慈善捐助。在资金的分配上,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学校未来发展的投入、支付给员工的薪酬、发放给学生的款项都要根据资金分配机制进行合理配置,专款务必要专用,不可挪作他用,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在学科建设上的资金投入要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依据,对于经费使用风险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在保证学校科研能够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大力提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2. 建立积极的激励机制

社會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有效施行需要充分调动起高校中每一分子的积极性,要鼓励教职工和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慈善活动、义工活动、服务社区活动等,还要鼓励大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多参与下乡活动、支教活动。对于积极参与的人员应当予以一定的资金补贴,并进行精神上的支持与表扬,要让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它的现实作用。此外,还要建立守法机制,加大校园内经济法律宣传,防微杜渐。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排查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内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的尊严,对违法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二)完善监督与评价体系,为应用体系的运行提供保障

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的运行状况需要定期进行评估,才能及时发现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同时不断对应用体系进行完善。在进行体系评估时,应当引入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平衡计分卡、QHSE,对于体系的运用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

同时也要在日常监管上下功夫,要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充分利用起校内报刊、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信息公开,依靠校内全体成员的力量实现对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运行的监督。

(三)利用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加强专业化管理

高校作为知识研究与传播的场所,应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实现管理会计专业化管理,增强自身实力与竞争力。可以在校内组建专门以社会责任为指导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建设团队,吸纳校内外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完善高校的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还能促进学习交流,推动学科发展。高校的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因素,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要考虑到管理的实际状况,想法要全面、可施行性强。此外,对学校自身的正确战略定位为之后的一切决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制定总的战略发展目标和重要财务策略时也要增强专业性,促进专业化的管理方式。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社会中的诚信度高,工作技术也具有着强大的优势,平时也会备受主流媒体与大众的关注,因此高校更应该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做管理会计技术的领跑者,为社会中企业、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提供好的参考。在高校不断向前发展的路途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许多障碍,此时就需要其中的每一分子的共同努力,对于自身不擅长的技能不能躲避,要敢于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自身能力,寻求更加高效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娟.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管理会计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5).

[2]王风华,李金克.嵌入社会责任理念的管理会计创新路径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7(01).

[3]刘义鹃,康静芳.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企业社会责任与价值链的整合框架及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7(01).

[4]田冠军.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6(20).

作者:王瑞丽 杨文潮

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 篇2:

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

摘要:2014年11月13日财政部颁布《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管理会计相关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实务界的讨论焦点。在国家财政经费投入有限、高校办学形式和筹资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客观上要求高校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创新活动,实现业财融合。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会计活动具有其独特的逻辑系统和应用路径,因此了解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和探索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路径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及实践意义。本文以教育大省江苏省高校的管理会计活动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研,对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及应用问题进行总括反映和各维度分类统计,并根据理论文献综述和实践经验总结,提出高校管理会计可能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  问卷调查  分类统计

经济的新常态发展要求个体经济激发内在的创新动力,提升个体经济的决策水平进而获得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两种基本内涵。管理会计是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以“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为基本手段,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内部管理创新活动。管理会计虽然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但更多的是组织内部重要“管理活动”。目前国内外通行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工具,均建立在营利性组织环境下的理论框架和经验总结,而非营利性组织的管理会计研究少,零散不成体系。尤其是我国非营利性的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于增彪,2014)。资金来源多样化的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对于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国内非营利性组织的借鉴意义不大。非营利组织由于会计基础、组织活动以及组织目标等组织特征,是一个完全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管理系统,其管理会计活动需具有自己独特的逻辑系统和应用路径。

高校作为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国家财政经费投入有限的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重点应从如何争取财政经费转移到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同时随着高校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了解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和探索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路径具有很强的创新性以及实践价值。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的江苏省,以其高校的管理会计活动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一、研究设计及实施

本文以高校的管理会计活动为研究对象,调研框架是在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文件下进行构建,分别从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管理会计信息与报告这四项要素对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及实施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调研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具体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已开展的管理会计活动,采用的管理会计工具等方面。在调研资料汇总和访谈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的最新成果,提出高校管理会计的实施路径建议。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问卷预发放阶段,主要调研对象是江苏省高校会计领军学员,他们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面和财务管理现状有深入地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学校开展管理会计活动的业务骨干。问卷发放范围是根据《2017江苏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的高校名录。

二、江苏省高校的基本面分析

根据《2017江苏省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普通高校137所,其中部委属10所,省属72所,市县属26所,民办29所;本科为52所,专科85所。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4份,其中省属高校72份,市县属高校12份。

在高校的基本情况方面,本文分别对学校所在地区,办学定位,在校生规模、年度经费规模、内部管理模式以及学校由来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填写。学校所在地区是学校发展的宏观外部环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对高校建设发展影响巨大。学校办学定位决定了学校管理活动的中心,由此架构的管理系统会不同。国内关于大学办学定位的分类有很多讨论,本文调研分类的依据是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按大学的科研规模将大学分为四种: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和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规模”和“年度经费规模”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了学校业务活动规模和资金管理规模,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的基本诉求。研究不同业务活动规模总量和资金管理规模总量的关系,可以反映管理会计活动的规律。此次调研样本中有9所高校进行内部管理机构创新,推行大系部制,这种根据学科群来进行内部组织架构,不同于传统根据专业群来设置内部机构。组织结构是管理活动的基础,不同的组织架构会產生不同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由此带来的不同的管理成本。本文也对高校的由来进行了了解,合并、分立或者一脉相承的发展历史对高校内部的管理架构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实中很多高校合并造成不同的发展案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对组织文化的冲击,因此高校的组织制度设计应基于对自身组织文化的了解,进行和文化协同的管理制度创新。具体调研情况如下表:

三、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分析

(一)高校管理会计认识程度分析

本文对目前高校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程度进行了设计问题并调研,发现各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77.4%的高校认为建立与完善管理会计十分必要; 64.3%的高校认为管理会计机构应与财务部门合署但相对独立,而持独立部门建制的只有11.9%。这一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甚至财务部门人员都认为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之一,普遍意义上大家对管理会计活动的实质存在着认知偏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管理会计的直观印象;另一方面确实是目前只有财务部门可以有效地推动管理会计活动,基于大量且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2:

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方面,依次是预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以及战略管理。高校不同于企业,具有非营利性,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很难进行成本费用管理,所以全面预算管理成为高校最重要的管理职能。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财务数据分析是最重要的事中监督手段和事后评价活动。问卷数据显示,高校运用最多频次的管理会计工具依次是全面预算管理、业绩评价系统。具体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3:

(二)高校管理会计基本建设情况分析

本文从领导重视程度、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方面对高校管理会计基本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数据表明样本高校领导对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视程度一般,70.2%的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由财务部门负责,样本高校管理会计制度很弱,58.5%的高校已成立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而仅有15.2%的高校已设立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的顶层组织设计,从组织上保证了管理會计活动的有效开展。管理会计活动是一种业财融合的自上而下的全面统筹管理活动。

(三)高校管理会计应用情况分析

问卷的第四部分对目前高校管理会计活动现状进行了调研。管理会计实质是管理活动,财务部门作为经济活动信息的生成部门,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但是表6显示目前财务部门仅是对学校战略规划提供资金保障,并没有在制定学校战略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决策权作用。

同时由表7可以得知,高校在成本管理方面,虽有办学成本的理念,但是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在预算管理方面,虽有较完善的程序与制度,但没有快速纠正错误行动的早期预警指标以及预算执行薄弱。这说明目前高校预算重编制,轻执行,预算软约束问题比较严重,财务部门仅是发挥了“会计职能”,并没有发挥“财务管理职能”。

内部控制体系是开展管理会计活动的基础,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被调查高校全部明确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案,认识上高度统一,有53.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内部控制对规范单位内部权力运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已经建立内控的高校中,63.1%的被调查高校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得以全面实施,可见内控建设急需持续推进并有效实施,这样管理会计活动才可顺利开展。

信息化是管理会计活动的技术保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高校均实现了模块信息化,建立了学生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系统等各部门信息系统,但是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没有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系统各自为阵,口径不一致的数据是无法成为管理会计分析的有效数据。

四、高校管理会计活动分类对比统计分析

本文对江苏省高校按照所处地域,办学层次,学校定位,在校教职员工数量,年度预算规模以及内部组织结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对比分析。

本文借鉴王振(2014)编制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报告》并且按照江苏省经济区域性的特点将其分为3个典型区域:苏南区域、宁镇扬区域和苏北区域。其中苏南区域包括:苏州、无锡和常州三个市,宁镇扬区域包括:南京、镇江和扬州三个市,苏北区域包括:南通、徐州、泰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七个市。调研结果显示,不论是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管理会计活动现状以及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情况等方面,三个地域的样本高校均体现了一致性,都认为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很有必要,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活动主要是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数据分析。由于宁镇扬区域有着江苏乃至全国少有的教育和科研高地,拥有江苏80余所高校以及众多科研院所,所以各项指标均比其他区域表现优异。尤其是在“财务在高校战略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宁镇扬地区有37%的高校直接参与战略规划的制定。正因此,宁镇扬地区的管理会计活动相比较其他区域的开展情况良好。

本文也根据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这个维度,进行了区间对比考察,数据显示:随着学生规模数量的增大,高校对管理会计活动的重视和需求增加。在校人数在30000以上的样本高校,100%认为管理会计非常重要。调研结果也显示出:规模越大的高校,财务部门拥有更多的决策发言权。因此本文认为: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财务部门作为最早实现信息化的部门,基于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产生的财务数据和基于财务数据产生的分析可以客观准确地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发挥重要的作用。此次调研结果也显示:57.1%的具有30000以上在校生的样本高校设置了总会计师。部分指标数据具体列示如下表9:

问卷显示:随着高校教职工人数规模的增加,对战略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而且会定期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参与学校宏观决策更多。

在经费规模这个维度上,随着样本高校经费规模的增加,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以及各项职能的运用也愈加重要和广泛。

在内部管理模式这个维度上,大系部制下的管理会计活动的表现没有学院制下的管理会计活动显著且有效。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管理会计活动是基于内部管理组织架构基础之上的分工与协作的组织管理活动;大系部制没有根本上打破高校由来已久的行政流程惯例和内部组织架构,尤其是组织内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可见,全面预算是高校管理会计的核心,通过全面的预算安排、调整和评价等职能的发挥对组织内部架构的变革进行倒逼。

在高校前身由来的维度上,合并成立的样本高校各项指标均比分立或者其他类型的高校表现积极。可能的原因在于高校合并是否会产生积极效应关键在于管理成本的变化。高校合并的初衷是产生“1+1>2”的乘数效应,但是现实中看到不少高校合并内耗带来发展滞缓的案例。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有两条路径:一是加强合并高校的文化融合,寻求文化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契合,进而倡导和建立文化共同体;二是加强制度体系建设,通过制度去约束和规范行为和决策。这两种路径相比较,显然后者简单直接,并且短期内可见成效。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随着大学研究属性的增强,高校的管理会计活动指标也越积极。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知识创新体系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相应的内部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增强,国家的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大,客观上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建设和管理活动提高了要求。

五、高校管理会计活动应用路径研究

管理会计虽然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但其本质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由于会计基础、组织活动以及组织目标等组织特征,是一个完全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管理系统;同时随着国内高校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运用适应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自身组织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现自己独特的逻辑系统和应用路径。本文基于江苏省内84所公办高校的问卷调研反映的管理会计活动现状总结,提出以下高校管理会计可能的实施路径。

(一)推行总会计师制度,加强高校的管理会计活动顶层设计,加强财务的决策参与权,是高校开展管理会计活动的制度保障

高校顶层决策者对高校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认识不充分。会计是经济的语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财务”和“会计”是不同的管理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事项进行反映和监督,财务的基本职能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也就是基于会计核算产生的数据,结合非货币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形成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本质上讲财务是一种管理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对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认识不充分,对财务部门的认识还停留在业务层面上,沒有提升至管理层面。正如调研结果显示:高校领导对管理会计建设的重视程度随学校规模的增加而加强。这表明学校内部管理需求是推动高校管理会计建设的源动力之一。

(二)高校领导要实践以财务管理为抓手推动管理上台阶的倒逼机制,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倒逼形成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在高校所有的职能部门当中,财务部门是最具有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的部门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分析评价技术的部门。财务部门除了精通财务数据分析外,还能用包括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对包括非财务指标在内的全面绩效情况进行分析,为发展战略、资源配置等业务活动提供决策支持。财务部门也是最早实现信息化的部门。管理会计活动开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就是信息化建设。王斌、顾惠忠(2014)认为管理会计是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的结合体。管理会计的运用依赖于财务及非财务的基础数据信息,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撑,管理会计的运用也无从着力。目前各高校各管理模块均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各自为阵,割裂了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只有通过强化财务信息建设倒逼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打开,进而联通,形成通畅的管理信息系统。所以,从领导层开始要将财务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建设。

(三)加强高校内控建设,实现与管理会计活动的耦合

从理论上来看,内部控制是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管理会计作为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工具反哺于内部控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江苏省省属院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实施指南(试行)》将高校内部控制分为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所属法人单位管理、信息化管理、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分析与报告等。而高校管理会计的职能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成本费用管理、项目经费绩效考核、决策支持、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资产(金)管理等。将管理会计的职能内嵌于内部控制体系,实现两者耦合,才能达到有效内控的结果。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将内部控制模块与管理会计职能契合,如资金(资产)管理和预决算能够与其对应的管理会计职能吻合,说明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两者有相通之处,不可剥离而单独存在。其次,财务分析职能在内控模块运用中普遍运用,目前江苏省属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考虑将管理会计职能内嵌于制度设计中,一是将内控体系做实,二是可以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最终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四)创新高校管理会计方法

目前成熟且有效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均是营利性组织的管理实践和经验总结,这些工具和方法并不适应非营利性的高校,这也是管理会计活动未能在高校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管理会计方法在高校的适用程度最高前三位次为:全面预算、零基预算、业绩评价,而战略地图、目标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适用程度排名最后三位。由此可知,基于市场竞争和收益性的管理会计方法并不适用高校,而预算和业绩评价方法与高校的契合度最高。高校的办学效益无法像企业一样以具体的利益数据如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来衡量,其经营成果还包括一些隐性社会效益,而这一部分短期是无法通过具体数据来衡量的。高校管理会计人员应将管理会计方法向高校契合面上进行创新,形成适合高校的管理会计方法。

(五)注重高校文化建设,严谨高效、高协作性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会计的建设和实施,而松散无牵制性的文化氛围是管理会计施行的文化阻碍

管理会计活动实施的基础是内控体系的构建。按照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内部控制由内控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部分构成,高校文化作为内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组织内个体行为风格和组织管理的运作模式。高校文化通过对人进行制度制定的硬性管理和价值观统一的软性管理,来实现由人来完成的控制活动的设计及实施,有助于组织内个体的主人翁意识的养成,提高个体之间彼此监督的自觉性,同时又通过制度规定形成高校内部的监督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监督评估活动的顺利实施。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内控体系的信息化,所以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考虑组织文化因素,没有考虑组织文化特性的任何管理活动都有可能是无功而返。

此外,财务人员的思维模式需要转型,要走出财务部门,到业务部门去了解经济活动的本质,才能客观公允地反映和监督以及评价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业财融合”。

参考文献:

[1]BARBARA S.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urrent trend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Europe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The dialogue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3(3):97-107.

[2]DANIEL W L. Formulaic approaches to the fund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Springer International Hand-books of Education,2005(1):371-391.

[3]DAVID C W,RUSTY L J. Education in the clouds: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everaging cloud computing[J].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Networking,Education and Automation,2010(3):1-6.

[4]MA Y C.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2(26):446-451.

[5]杨颖.浅议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 2015(1):44.

[6]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1):13-20.

[7]于增彪.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看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4(4):20-2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7ZD IXM17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SJA1261)。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财务处

作者:王永芳

非营利组织中的管理会计论文 篇3:

引入管理会计指标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体系

[摘 要] 为解决民间非营利组织“专业性”信息需求日益强烈与财务会计信息供给缺失的矛盾,民间非营利组织应逐步建立起以预算绩效评价为形式,以管理会计指标为内容的“专业性”信息披露体系。

[关键词] 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信息披露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7. 026

1 前 言

近年来,公共突发事件的频发和一系列丑闻的曝光使基金会等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进入公众的视野。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三大组织形式之一,在“社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由国有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两部分组成,它们资源来源不同、社会职能各有侧重,遵循各自的会计准则,本文只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进行研究。顾名思义,民间非营利组织和这种组织的资源投入者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这不意味着资源投入者向非营利组织投入资源没有目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在以资源投入者的这种目的为组织使命的同时,有义务向资源投入者在内的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以反映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资源投入者(包括潜在的)首先需要清楚资源的去向,是否用于完成他们的“目的”,也就是需要获知资源使用的“透明性”。随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增多,在对资源争夺加剧的情况下,资源投入者在选择把手中的资源投入哪一个组织时,更需要了解组织使用资源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是资源使用的“专业性”。因此,是否能提供反映“透明性”和“专业性”情况的信息,关系到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2 民非组织信息披露现状及矛盾

目前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民非组织)主要有4种形式: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寺院等宗教活动场所。截至2016年1季度,我国共有社会团体32.9万个,基金会4 84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3.1万个。这些民非组织信息披露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只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民非组织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做了系统详细的规定。通过对各种民非组织官网公开披露的信息调查发现,在众多的民非组织中又以资源需求最为广泛、迫切的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为领先。这些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信息:反映组织基本情况、业务活动基本情况的工作年报;三张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中的常规项目等“基本”信息。报表附注中董事会成员和员工的数量、变动情况以及获得的薪金报酬情况的说明;报表附注中计算公益事业支出比例、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比例时需要具体说明的事项等“深入”信息。专项捐赠收支报告等“专项”信息。季度财务管理简报等“及时”信息。

从目前我国民非组织披露的最高水平来看,以上“基本、深入、专项、及时”的信息基本可以向资源投入者及社会公众交代资源的来龙去脉,完成“透明化”民非组织的任务,满足资源投入者以及社会公众“透明性”方面的需要。资源的投入者可以通过这些信息了解到其托付给民非组织的资源是否被用于其提供资源时的目的,比如被用于救助多少名受灾群众,被用于购买多少顶帐篷。但是,这些信息没有告诉我们:受救助的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同样的支出可以购买更多数量的帐篷;是否有更需要救助的群众没有得到救助,也就是没有提供资源使用效果效率方面的信息。资源的投入者不仅需要知道民非组织“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也需要知道民非组织“做得好不好”,是不是能“做得更好”,还有没有其他民非组织可以“做得更好”。随着日益增多的民非组织对资源争夺的加剧,资源投入者对民非组织的信息将不再满足于“透明”,对反映民非组织资源使用效果效率,揭示民非组织“专业性”方面的可比信息将更为渴望。“资源的使用效果效率”方面的信息可以说是民非组织财务会计信息的先天缺陷,民非组织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营利组织一样拥有“利润”这一判断“好坏”的终极标准。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有六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民非组织的会计要素只有五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收入和费用的结果是净资产的变动,而民非组织的存在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净资产的增加。所以说,民非组织财务会计天然缺少衡量“效果效率”的指标。一方面“专业性”可比信息需要日益强烈,一方面财务会计天然缺失这方面的信息,这就是目前民非组织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供给的矛盾。

3 引入管理会计指标的民非组织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对于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一般认为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对外的信息披露是财务会计的传统领域。但会计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想要的信息,然后才谈到如何利用专门的技术、方法来提供这些信息。当财务会计无法解决信息需求与信息供给的矛盾时,我们不应再拘泥于对内对外的划分,而应该站在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信息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来搜寻这一矛盾的解决方案。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提供信息以帮助管理当局进行规划、控制、组织、决策等组织管理,而管理当局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宗旨,所以管理会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组织宗旨,这个宗旨可以是营利组织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可以是非营利组织的“人道、博爱、奉献”。随着组织的发展,会形成一系列反映组织宗旨达成情况的管理会计指标,这些指标正可以反映组织资源使用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也有民非组织尝试披露效率效果方面的信息,比如中国红十字会披露的专项绩效评价报告。但这些报告更多的是仿效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方式,对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评分,但信息使用者无法获知这些评分是如何做出的。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情况说明书中也有一项内容为: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下一会计期间业务活动计划和预算。综合以上方面,笔者对我国民非组织“专业性”信息构建提出以下设想:以预算绩效评价为形式,以管理会计指标为内容。具体来讲,就是民非组织要和三张主表、报表附注一起披露其本年预算的完成情况,下一年度的预算情况。预算的范围可以是整个组织,也可以是组织的各个专门项目。比如基金会组织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海洋天堂计划”等。预算的内容为民非组织的关键管理指标,这一指标可以是财务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只要能够综合反映组织的效果和效率,概括组织的宗旨完成情况。笔者尝试以较熟悉的民办高校为例,构建反映民非组织“专业性”的信息披露体系,见表1。

建立以预算绩效评价为形式,以管理会计指标为内容的民非组织“专业性”信息披露体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管理会计指标的确定。这些核心的管理指标是随着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组织的管理需要而产生的。并且,基金会有基金会的指标,高校有高校的指标,医疗机构有医疗机构的指标,民非组织所处的行业不同,其管理会计指标也各异。综合以上两点,构建民非组织“专业性”信息披露体系可行的路线图是:第一步:形式强制,内容自主。也就是在现有信息之外,规定民非组织必须在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披露本组织或本组织各项目本年预算的完成情况及下年预算。预算中除常规财务信息之外,要披露关键管理会计指标,但指标的具体内容可以由各民非组织自行确定。第二步:形成行业基本指标,增强信息可比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各民非组织的自主披露之后,逐步提炼形成各行业的基本指标。要求本行业民非组织必须披露基本指标,其他指标自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信息的可比性,而且推行对基本指标的披露可以带动行业内落后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未来,随着《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的发展和推广,民非组织的信息披露也可能置于这个框架下,进行全面综合的报告。

4 结 语

当财务会计信息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民非组织资源使用效果效率,也就是民非组织“专业性”信息的需求时,我们应该引入管理会计指标来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立“以预算绩效评价为形式,以管理会计指标为内容”的民非组织“专业性”信息披露体系时,考虑到民非组织的发展水平差异和行业差异,我们制定了两步走的路线图:首先形式强制,内容自主;下一步再形成行业基本指标,增强信息可比性。在整个民非组织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从主体管理指标的确定,到行业基本指标的提炼,再到信息披露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政府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要民非组织自身的重视和参与。民非组织只有同时提供出“透明性”和“专业性”两方面的信息,才能获得资源,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吴振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刘福东.矫治非营利组织“失灵”的管理会计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1(5):111-113.

[3]姜宏青.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2(7):32-38.

作者:郑红 刘海涛

上一篇:物理技术运用于有机农业论文下一篇: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