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论文

2022-04-16

[摘要]以银行业开放为视角,在介绍我国银行业开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银行业开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银行业开放并没有优化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反而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的矛盾,同时也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提出了银行业开放条件下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论文 篇1:

试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外经济关系中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如何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加强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的研究具有中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以及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旨在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是充分发挥出了传统竞争优势,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处于弱势状态,不仅不能维护我国对外经济发展从大到强的转变,也无法为我国成为贸易大国打下基础。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中贸易摩擦的逐渐增多,如何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特点

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常常通过贸易结构表现出来。合理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当是数量与质量相结合,进口与出口相平衡,引进技术设备与消化创新相互促进。而我国多年来形成的粗放型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则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出口轻进口

根据“两缺口模型”,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外汇短缺,通常都会扩大出口以筹措资金。从国际贸易实践看,长时期单纯强调出口的作用,并推动出口过快发展,不仅会导致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而且也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出口轻进口”的不平衡发展,突出体现在贸易顺差的增长上。

(二)重数量轻质量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建设资金短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各级政府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筹措资金:一是千方百计地引进外资,但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引进外资的速度、规模一时难尽人意;二是想方设法增加出口创汇,“创汇”作为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思想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创汇的手段是出口贸易,但我国当时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较弱,扩大出口很自然地采用了“三来一补”的方式,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来料加工又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伴随着世界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梯次配备,发达国家逐步将包括重化工业在内的制造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另外,在我国对外贸易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出口商品的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地区和企业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仍然存在,并已成为外贸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三)进口结构中重产品、设备的引进,轻技术消化、创新

在进出口贸易结构失衡的同时,我国的进口结构也存在着不对称现象,即重产品、设备的引进,轻技术消化、创新。我国进口的重点,一方面是以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等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大宗商品。这是因为,一旦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能源、原材料消费总量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的30%~60%。

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直接投资问题

我国吸引国外投资的优势就在于廉价的劳动生产力和土地,这种情况下引起的投资容易造成我国土里以及人力资源的逐渐流失,影响国内的经济发展。借助于廉价的劳动力来发展我国的制造行业,这种情况下的对外经济发展产生的利益较小,对于人民币升值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一部分企业还借助于各种优惠措施,不仅造成了外商的高能源消耗,同时还为我国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 对外贸易问题

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结构目前正在从劳工密集型转型为资本密集型,同时资本密集型也积极主动的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但是不管是从国际的分工还是产业价值链来看,我国都是处于最底层位置。我国的对外出口主要是在外伤的控制下,在较高加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设计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但是本分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意识都相对薄弱,这在一定情况下也制约了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

(三) 对外金融问题

我国目前的竞争力在国际上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金融往来中,国际金融机构人民币的位置也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汇率变化的影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找到积极发展的合适状态也是影响我国对外金融的因素之一。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受到国内劳动力还有资源资源的因素影响,对外投资的需求以及出口需求都有很大的波动幅度,我国目前的经济市场也会容易出现比较大的动荡幅度,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发展服务业具有战略意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之所以能够主要依靠服务业带动,并且创造出比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高得多的国民收入,就是因为服务业特别是信息、研发、金融、物流、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業分工体系有重大作用,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经济现代化水平。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明显偏低,尤其是同国内庞大的工业规模相比,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这是制约我国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 对出口、外资和投资的过分依赖。全球经济衰退使我国出口受阻,经济增长和就业遭受重创,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些根本弱点显著化。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和国内投资品市场的拉动,这既决定了我国工业的结构特点,也是国内分配格局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一增长格局,不仅影响宏观经济的短期表现,也是影响结构优化升级战略任务的系统性消极因素。

(三) 独特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这一阶段有两大鲜明特征:一为长期性。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现代化进程所涉及的人口规模、地域规模以及社会转型的深刻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以往200年工业化的时代。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它的人口才2000多万。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人均生活费低于一天1美元的贫困线,我们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相当于5个澳大利亚。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任务相当艰巨。另一个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的时候,才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2007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刚达到45%,还有25个百分点的差距;按每年平均提高1个百分点来估算,我们至少还有25年的城市化加速期。还要看到,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它的特点是资本、技术加速替代劳动,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时期,不宜盲目追求跨越式发展和超常规发展。同时也必须反思不计资源环境代价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而这样的发展道路是高难度的。

(四)浪费型污染型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支撑粗放增长的生产模式的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型,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又高强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的资料显示,工业污染是导致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过程中有25%-35%的原材料和能源转化为最终产品,其余则转化成了废渣、废气、废水。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这种转化效率更低,这实际上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支撑传统粗放增长的消费模式的典型状态是奢侈浪费,不讲科学,不讲环保。在财富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俘虏之下,把高消费当成幸福,把享乐无度当成时尚, 把消费纯粹看成个人的私事,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实际上消耗的是社会的资源,污染的是社会的风气。这种消费模式一旦形成,具有极强的运动惯性,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阻力。

(五)生产要素与能源、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比价关系不合理。从生产要素看,我国商品市场已经很发达,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但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完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尤其突出的是,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过多地受到行政干预,价格杠杆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能源、资源看,我国是能源和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但由于资源能源价格改革不到位,导致电力、煤炭、成品油、水的价格普遍地低于发达国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约因素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在中国的特有的经济环境下发展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样才能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评价体系、关键因素与路径研究[D].江苏大学,2016.

[2]杨代婷.安徽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6.

[3]李福柱,赵长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2:152-162.

[4]葛立志.独联体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路径研究[D].外交学院,2016.

作者:周雅如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论文 篇2:

银行业对外开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以银行业开放为视角,在介绍我国银行业开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银行业开放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银行业开放并没有优化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反而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的矛盾,同时也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提出了银行业开放条件下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开放;资源配置;农村经济

※本文得到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20054016)。

一、引 言

银行业的对外开放是一国金融开放的标志,也是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银行业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外资银行的进入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金供给总量,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且也给国内的银行业带来了竞争压力,外资银行的新技术和管理经验迫使国内银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有利于银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然而,外资银行的进入将改变原有的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使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这就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银行业5年过渡期已经结束,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因此,从短期来看,银行业开放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是矛盾的。为此,在银行业开放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增强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银行业开放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金融开放的时代。以外资银行为例,1979年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第一家代表处,1981年设立第一家营业性机构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83家外国银行分行(下设支行52家),14家外资法人机构(下设支行和附属机构17家)。外国银行分行及其下设支行占营业性机构的88%。全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71.53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518.88亿美元,负债总额886.50亿美元,存款总额313.01亿美元,资本(或营运资金)为74.23亿美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2,364.27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为1,438.41亿元人民币,投资为274.40亿元人民币,存款为1,064.27亿元人民币,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3.11亿美元,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0.88%。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虽然目前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可以说还不是很大,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五年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银行进入的速度、规模和深度将是空前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深入的,进入方式也将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影响也将会进一步影响到金融资源在地区间和行业间的配置,从而造成资金供给的结构性失衡,这种资金总量的增加与农村资金来源的减少之间的矛盾必将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1]

三、银行业开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银行业开放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还遗留了“国有”的烙印,并在财政补贴和金融资源转移支付等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广大农村,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并存,而这些分支机构往往不能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盈利,甚至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负担。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特别是在外资入股中资银行之后,为了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国有商业银行就会缩减这些地区的分支机构、人员乃至资金配置,因此,在这种盈利动机的驱使下,国有商业银行就会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从而导致国家金融资源在基础产业(尤其是农业)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配置失衡,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银行业开放对农村资金供求的影响

1.避险动机驱使商业银行减少对农村的资金供给

由于金融生态差距较大,加之商业银行对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它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营亏损,必然会退出这些高风险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经济欠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急需资金支持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种资金的缺口甚至断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2.银行业开放加剧了农村资金供求的矛盾

一方面,由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以入股方式进入时,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整体盈利水平和竞争力,趋利避险动机进一步增加,而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往往盈利水平较低,经营成本较高,商业银行就会大幅度缩减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使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数量锐减,银行信贷供给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减少;另一方面,与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减少呈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地区资金的外流非常严重。据专家测算,农民存款中能用于农村的只有46%,其余54%流向大中城市。我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却只能占有不到全国银行贷款6%的份额。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款虽然稳定增长,但资金供求矛盾却日益突出。[2]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资金上存逐年增加。设立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除了扎根农村市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外,还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这些设在农村的分支机构,由于垂直领导的原因,自身在业务经营中缺乏自主权,在发放贷款时要受到上级行的种种限制,比如贷款担保等。但是,由于它们服务水平较高,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在农村地区吸收到存款后上存也没有限制,这就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从而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二是邮政储蓄资金分流。由于多年来邮政储蓄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而它吸收的存款已相当于农村信用社的50%以上,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流出农村。以安徽省为例,根据安徽省银监局的调查,截至2005年末,邮政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共从安徽农村抽走资金1,070.67亿元,占安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51.91。其中,邮政储蓄机构存款余额为312.44亿元,全部被抽离农村,比2000年末增加229.4亿元。这组数据充分说明农村资金流动存在严重“虹吸现象”。[3]正是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流向城市,使新农村建设失血严重,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资金供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3.银行业开放减少了农村资金供应的渠道

外资银行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开放和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压力,就必需规范传统的经营行为,严格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商业银行“三性”经营原则,尤其是在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潜在的金融风险较大的背景下,为了避免新的风险的产生,国有商业银行都把安全性的经营原则放在业务经营的重要地位。而由于农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在发放贷款时往往缺少必要的风险规避机制,农业贷款担保制度缺失等原因,对“三农”的贷款存在潜在的高风险。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业每年约有5亿亩农作物受灾,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一,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重在40%以上,而且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中,又面临技术风险以及生产、加工、销售链脱节等风险。此外,广大农村地区的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效率低下,盈利能力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和降低风险的角度考虑,在对农业发放贷款时一般都非常谨慎,比如会减少贷款额度,要求提供担保,严格审批程序等,这必然会提高贷款的门槛。这就使本来金融机构就很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广大农村地区处于资金断流的境地,从而给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三)银行业开放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影响

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提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家将在乡村道路、安全饮用水、基础教育、基本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客观上要求有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而商业银行在资金实力、服务水平、业务品种等方面比起其他的金融机构显然要更胜一筹。一般认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机构为本地的经济服务是天经地义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应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责无旁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近年来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我国银行业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这种情况已悄然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新竞争压力,已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策略,逐步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外资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后,这种变化趋势会更加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也会随之减少。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由于商业银行的退出而导致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方位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却得不到满足,这种矛盾肯定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四、对策建议

为了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给我国金融资源配置造成的短期不平衡,使广大农村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尽快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参考建议:

(一)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实行渐进性的改革战略,保持阶段性的“国有独资”性质,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预留时间和空间。国有商业银行已经为农村金融服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继续发挥它对农村经济的支持作用,不至于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就很快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因此,正确处理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速度与金融安全和金融资源均衡配置的关系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在短期内使国有商业银行保留某种形式的“国有独资”大型银行是必要的,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在改革模式上和改革速度上有所不同。只有这样,国有商业银行才能发挥转型时期金融资源配置的职能,国家的金融安全也才可能在改革的进程中得以保障。同时,这一渐进的改革过程也为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在政策性金融服务中,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使农业发展银行继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就要根据农业发展银行自身的特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继续强化信贷支农。一是要认真履行农发行的基本职能,大力支持农产品收购。二是要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一些竞争能力强的优质客户。三是积极开展和推广对农村小企业贷款的工作,严格控制贷款风险。

(三)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建设成为真正服务于“三农”的银行

随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邮政储蓄改变了多年来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的状况。充分利用邮政储蓄在农村营业网点分布广、与农户关系紧密、了解农村情况等优势,为农村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一是要对邮政储蓄银行进行准确定位。不能把它办成一个普通的国有商业银行,因为就目前来看,我们并不需要一个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而是更需要一个能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为此,邮政储蓄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应遵循“从农村来,到农村去”的原则,保证邮政储蓄资金的分配不会造成区域间的不平衡,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在业务经营中,要在保留邮政储蓄机构强大的吸收储蓄存款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星罗棋布的营业网点优势,完善城乡服务功能,以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为广大农村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使之与农村地区的其他金融机构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四)发展、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

在由于外资银行进入使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农村金融市场的情况下,引入竞争、开放民间金融,使之成为正规金融服务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重要性,因为没有竞争就不能改善金融服务,农村地区的资金就难以得到满足。同样,没有竞争就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比较和判断金融机构之间的经营状况,也不利于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二是要理性地对待非正规金融,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首先,要在法律上给予承认和保护。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出长期性的制度安排,确保民间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平等地位;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发展中小民营银行;最后,大力发展专业小额贷款机构。在办好农村信用社现有小额贷款业务的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培育农村小额贷款机构,大力发展民间专业小额贷款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民间融资行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对一些高利贷和金融欺诈等违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的基础上,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农村金融市场,充分有效地发挥小额贷款机构对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光友.外资银行进入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及对策分析[J].未来与发展,2007,(3):38-40.

[2]兰益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对策思考[J].福建金融,2006,(7):31-34.

[3]蔡鸣龙.金融支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4-19.

The Influence on Rur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from Banking Industry Opening in China

Luo Sumei1,Zhou Guangyou2

(1.Shanghai Zhong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319, China;2.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Key words: finance opening; resources disposition; rural economics

(责任编辑:张改兰)

作者:罗素梅 周光友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论文 篇3:

论对外贸易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 要: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是对外贸易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贸易相比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电子贸易和网络贸易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机会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电子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争端的机制还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关键词:电子贸易;网络贸易;传统贸易;机遇挑战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更加紧密,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在不断加深、发展,但是,中国出口的还多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产品竞争力不强。而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世界经济逐渐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对外贸易方式不断创新,多种贸易方式出现,这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创新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最显著的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经济的形式逐渐的变化,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尤其是科技带来的经济贸易更加的丰富,涉及的方面更加全面。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使得国际贸易所采用的技术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供求信息、物品信息等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提供给受众,不但创新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方式,而且还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不断扩展了企业的发展面。

一、 和传统对外贸易相比的优越性

传统的对外贸易,虽然在进出口结构上有所优化、调整,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初级产品,特别是农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还是较大,虽然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加工类的产品,但是在这些工业制成品中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的商品。例如:衣服、玩具、丝织品、工业用品等初级产品。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各个国家的出口比例逐渐下降,相反,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例逐渐提高。纵观我国的出口商品,高新技术类的产品数量十分少,并且技术非常老旧,与此同时照搬照抄的情况时有发生,缺乏创新性。再来看我国的进口贸易的主要变化,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国当前的技术多高超呀,进口的产品大部分都是更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加强学生会外界认知能力的培养。

而提起当代贸易,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关联,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在网上买国外的衣服、食物、化妆品,还有一种“代购”的行业悄然兴起,我们不需要到国外,不需要到实体店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商品,这其实就是今年来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其实是利用Internet技术把市场经济中的各个企业、使用的人员还有供应商还有更为重要的贸易连接起来,进行管理。传统的经济形式并不是这种一条龙式的服务,过程更为复杂繁琐。电子商务最大的好处就是无形中延伸、扩宽了世界经济贸易的交易场所,并且简化了交易的过程,缩短了交易的时间。这样一来就营造了一个快捷、简单、全球性、电子性的国际贸易环境,有着传统贸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相关数据的显示,如果全世界的贸易都通过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形式进行,那么就会节省上千亿的浪费,并且可以增加上千亿的利益。还有一些相关的经济学专家提出,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就当前的国际形式来看,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将会越来越热,并且会受到多方面的欢迎。

二、 对外贸易创新(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1.给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电子商务和网上贸易是通过网络技术运营的,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不会因为距离的原因导致交易失败,这一点优于传统经济,更加促进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我国外贸企业通过因特网就可以非常快捷和方便的了解国内外客户、国内外厂商的商品供给和需求情况,大大的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机会。因特网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提供了庞大的系统支持,给企业带来了无穷的商机和极大的便利条件迅速发展使之成为继传统市场之后的又一。目前,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着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通过这种经济贸易方式必然会使得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

2.企业双方的成本下降。由于交易的双方,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这样以来,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不需要支付一些多余的费用,交易双方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样一来必然就会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同时目前网络的支付途径也日趋完善,这样一来节省了许多花销。可以看出,应用电子商务的一个明显好处就是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通过互联网,外贸企業和客户可以实现直接的交流,通过网络下定单,电子货币支付货款,邮寄或通过网络下载,从而完成供销全过程网络化。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交易更加便利,缩短了交易的时间。而且实现数据输入标准化,提高单据质量,大大避免由于单据填写不规范造成出口货物无法结关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这样就为企业各个阶层的工作提供很多便利。

三、对外贸易创新(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1.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作支撑。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当前对于互联网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并且一些出口的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程度还较低,我国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还是较少,应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的企业也仅限于个别业务或个别部门,企业整体应用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水平依然较低。金融电子化和商业电子化的目标还是很遥远。我们应该加强互联网的建设,让广大的电商和消费者能很好的进行交易。

2.法律系统急需完善。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经济交易,交易的双方都会产生一些经济上面的纠纷,这是很常见的,但是电子商务的纠纷由于传统经济纠纷有些区别,目前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措施仍然不够健全,缺乏相应的贸易规则和制度参照,要解决这些困难,让我国的电子商务经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当前网络购物环境,外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法律环境必须改善。现在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使现今的整个法律体系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根据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发展状况来看,想要制定出完善的关于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的法律体系还是相当困难的,但是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使网络纠纷、网络犯罪有法可依。从全球来看,统一的国际电子商务规则并没有制定,法律监管还存在很多空白,这样一来,各国出于对本国的经济利益考虑,我国的外贸企业将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3.解决争端机制不完善。虽然网上交易具有方便、快捷等好处,但它随之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夸大效果、假冒伪劣、退换货不便利等,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等也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而且网上企业所在地离买家所在地很远,其中很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政府职能部门在监管上有很大的困难。遇见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是一个个电话哀求,网店关于退货,换货百般刁难,甚至利用退换货让消费者承担商品流通的物流,快递费用。消费者在整个交易的过程中遇到自己合法利益受损时不能很好的进行维权。电子商务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的权威性认证都需要做到万无一失,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还是令人担忧。

4.缺少相关的电商人才。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网络贸易形式,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要想发展就必须由专业的电商人才对企业的贸易进行指导、管理。这些人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从业经验。所以,我国现代社会,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也没有专业的部门对些人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了解电子商务的人虽然有一批,但是真正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效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国际贸易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不仅大力促进电商的发展,更应该在发展电商的同时,将电商人才的培养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电商行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兴起,是对外贸易的一种形式创新,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市场的一个大的变化。在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全球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变,产品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等,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世界经济中的一员,,随着电子商务贸易和网络贸易的兴起,正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充分的了解对方的情况,同时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情况,做到合理利用电子商务的途径。这样的话,國家的经济就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有利的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张乃丽.近代中国的进出口、商品化趋势与经济增长(1887-1936)[J].文史哲,2013(06).

[2]李建萍,张乃丽.贸易摩擦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的影响研究[J].岭南学刊,2014(01).

[3]杨川梅.世界银行:中国经济“软着陆”前景向好[N].中国经济导报, 2012-04-17 (A04).

[4]周国辉.自贸区催化大物流供应链发展[N].证券时报,2014-12-31 (A12).

[5]刘舫舸.“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2-31 (A07).

作者:王寒 王燕 佳木斯大学

上一篇:苹果矮砧技术经济论文下一篇:农业影响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