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排除学生厌学思考论文

2022-04-2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体育课通常在室外上,周边环境可能比较嘈杂,容易受到干扰,无法拥有室内课堂教学的安静。因此,教师若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中就要排除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体育课排除学生厌学思考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排除学生厌学思考论文 篇1:

优化步骤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

摘 要: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体质、磨炼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要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原则,优化体育教学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步骤 探究

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價值观更是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要更重视体育教学,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功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提高。

一、课前做到精心备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项目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踊跃思考,在不断拼搏中丰富技能,提高水平,强化能力。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学生的情感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开放性,在平中求新、同中求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将体育锻炼当作一种娱乐行为,实现快乐体育的目标。其次,教学前要做好师生沟通工作,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自发地参与体育教学。例如,在学习“分腿腾越”的动作技巧时,我们可以分层设计练习方案,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案,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在跳箱上练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两人合作练习,一个人弯腰身体保持前屈,另一个人进行练习,通过合作实现练习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练习器材紧缺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动力和热情,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外,教师的精心备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学生主体优势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积极运用心理暗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调查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和练习活动中运用心理学,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练习时的心理状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取得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运用心理暗示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调查研究发现,有的学校在上体育课时课堂氛围沉闷枯燥,教师的讲解僵化又呆板,体育课对学生完全没有吸引力。学生面对压抑又落后的教学手段,情绪上容易出现波动,缺乏学习兴趣,时间一久,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烦躁、焦虑甚至厌学和叛逆的不良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缺乏,也不在于技术动作难度过大,而在于教学中没有有效激发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机可以有效推动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学会通过心理暗示,间接地从侧面影响学生的心理,疏导不良情绪,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内在潜力。又如角色参与暗示,所谓角色参与指的是把暗示者原有的角色融入或者直接变成被暗示者,通过拉近彼此距离刺激被暗示者产生同样的想法,最终实现心理暗示。如在教学体操项目时,先提问有没有学生愿意把前面学过的动作做个示范,这时可能会有学生主动站出来示范,也有可能没有学生响应,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合理通过语言进行暗示,就能解决这种尴尬局面。如“做得标准与否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你们敢不敢大胆尝试,假如我是你……如果让我来处理……”运用这种语言能够不断转化师生的角色,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学生会在教师的暗示引导下不断前进,取得最佳的心理暗示效果。又如高峰体验暗示。所谓高峰体验指的是一个人决断力最强、作用发挥最好、精力高度集中时表现出的兴奋、欣慰和自信等情绪。研究表明,经历高峰体验时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责任心均处于最高状态。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健美操时,每学完一个单元,可以抽出时间播放乐曲,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创作进行自我表现,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焕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三、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拓展学生体育知识

不断积累综合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室内上课时,教师既要讲授与体育有关的保健、运动等知识,又要补充一些生物力学及运动医学等相关知识。如在碰到轻微的挫伤、扭伤等情况时,要先用冰块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处理,并用绷带加以固定,24小时再实行热敷或按摩处理;如果是严重的挫伤或扭伤,则应先进行冷敷,然后快速送往医院治疗。如果外伤严重,必须对伤者进行快速检查,如果到了昏迷或休克状态,先掐人中进行抢救,对于深度昏迷的要通过人工呼吸或者胸外按压心脏的方法抢救;如没有出现休克,则要先简单止血、包扎固定,尽快送往医院,或者拨打120求救。我们可以将上述救护知识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把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对室内课的兴趣。在一些大型的国际、国内比赛期间,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在室内课上为学生介绍相关体育项目的起源、技术动作特点甚至世界纪录等内容。通过传授这些知识,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量,还能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增添健康饮食常识知识,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每个家庭的生活越来越好,饮食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很多人现在总是以肉食为主,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严重超标,导致学生中出现很多小胖子,这一类学生的运动能力较低,健康情况令人担忧。有实践研究表明,过度肥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努力改善这样的现状,对学生加强健康饮食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科学膳食与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给学生介绍青春期阶段的营养摄入标准(中学生一天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不同物质的摄入需求),并指导学生学会怎样将生活中的食物转化为营养进行估算。通过量化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推算出自己每天摄入的脂肪含量严重超标,从而促使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膳食进行适当调整,养成学生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以预防和控制过度肥胖的现象。

四、磨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要利用环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在北风呼啸的严冬和热浪逼人的酷夏我们都要坚持室外教学,不能因为环境的原因就放弃教学,其实这是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机。我们要利用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可以开展游戏、登山等运动项目,每一个星期开展一次长跑比赛,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在运动中相互鼓励,共同拼搏,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此外,设置困难,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例如,在学习“跳高”时,可以创新教学形式,改进练习手段,提高练习的多样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习,锻炼腿部力量,掌握动作的细节和要领,提高弹跳能力,提高动作协调性及动作灵敏性。另外,丰富的练习形式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果断、沉着、冷静、坚定、勇敢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坚忍的意志品质,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推动学生整体进步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制度化的评价与考核,从表面看,这种评价方式更为规范和标准,但是实际上却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因为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课堂教学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差异问题,关注身体素质较差、心理素质较弱的学生。过于刻板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带来负面作用,不利于课堂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调整,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采用分层教学和不同的评价标准,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此外,满足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评价时我们要以鼓励、表扬为主,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让学生看到自身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發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帮助学生突破困难,让学生重拾自信心。

总之,我们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发扬体育精神,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洪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科学大众,2009(05):90-93.

[2]陈锋.浅谈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的建议[J].科教文汇,2016(11):102-103.

[3]林为共.关于对体育新课改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6(06):89-90.

作者:李超

体育课排除学生厌学思考论文 篇2:

成才视野下体育课学习兴趣培养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体育课通常在室外上,周边环境可能比较嘈杂,容易受到干扰,无法拥有室内课堂教学的安静。因此,教师若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组织教学中就要排除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否则,如果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锻炼和学习没有兴趣,就无法集中注意力,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身体得不到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无从谈起,影响学生的成才。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

一、树立教师形象,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在教学中主动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在教学中融入自己对学生的爱,使得自己的言行举止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体育教师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更应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注重用自己的言行、品格、修养来影响学生、教导学生。具体来说,就是体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健美的体魄,能用优美的示范来教会学生运动项目,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渊博的知识储备,来影响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激发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师做到了良好影响、正面引导,学生就会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并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锻炼,这一切都源于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艺术中的难点,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的晴雨表。教师要凭借自己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练,让学生体会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很重要,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将学生的心理、情绪调到最佳状态。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根据体育课的教学特点,在导入课堂时,我会结合场地环境、条件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创设出一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主要包括:活动场地的布置规划、学生的队形、活动内容及组织手段等方面。热身活动很重要,旨在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为运动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有时,我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性播放一些或激情或舒缓的音乐伴奏曲,与学生一起随着节奏,或者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动作,或者自编自舞,或者做听音乐做动作的唱游游戏;有时,我会让学生自由运动、自由练习、小组结伴练习……这种热身,不仅诱发了学生的运动激情,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授课内容的正式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特征,为他们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会,学有所进。

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这四个部分构成了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这四部分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生情绪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做好上课准备;上课开始时,教师要特别重视此时的组织教学,通过一些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他们兴奋的情绪;基本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做到语言生动,精讲多练,注意调整练习方法,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竞争性游戏,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束部分,是学生情绪极易松懈的阶段,教师更应重视此时的组织教学,可以通过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帮助学生顺利结束练习,并做好课堂的小结。

三、培养小体育组织者,让学生“玩”出兴趣

为了培养小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上课时,我会事先观察他们,先从中挑选一名学生,有意将他培养成一名体育活动的小组织者,即小体育教师,由他代替我来进行授课。渐渐,我会将小组织者培养、发展成五个,最后,渐渐使全班同学都有能力成为小体育教师。这样做,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生机盎然,学生不但增强了对体育课的兴趣,还调动起学生认真上课、积极争当小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课上,“小教师”要检查同学们的穿戴是否符合要求,站队是否整齐,报数是否响亮,精神面貌是否良好。如果有达不到要求的同学,小教师就要给予提醒。在这个检查和执行的过程中,在要求别人遵守规定的同时,小教师就会不知不觉地对照自己,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无形中,小教师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长此以往,这种在学生中培养小教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得学生在“玩”中提升了自己对体育课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通常是把体育活动看成是一种游戏,一种玩的形式。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让他们模仿兔子、青蛙等各种动物做跳跃动作,让他们体会动物们是如何跳跃的,学生们会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身体。

四、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生新课时,对学生而言也是新的知识,教师就要积极探索如何将新知识精准、巧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轻松地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要改变班级只是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的现象。因此,上课之初,教师不要开场就讲解新知识的要领,而是要为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也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比如:组织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之初,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能积极地讨论和分析问题。教师则参与讨论的整个过程中,根据学生讨论分析出来的内容进行整理、删改,并及时讲解、示范。最后,新知识的难点问题自然而然就得以解决,自然而然就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在这整个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自然掌握了新知识,并且记忆深刻。同时,教师为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扎实,可以结合新知识,将近问与远问找到契合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融会贯通。

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所以练习也很重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优化练习设计,只有练习设计优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调、枯燥、乏味地不断重复练习,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长此以往,更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优化练习设计,使练习充满乐趣和吸引力。比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我会安排多种方法让学生交替练习: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并且让他们相互比赛,相互评比打分,这就增加了练习的乐趣。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这期间,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的主要方法是: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并要根据孩子不同的身体条件,对他们分层要求,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提高。

五、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重复反复性地练习,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注意变换教学手段和练习方法,让学生的兴趣具有持续性,推迟学生疲劳现象的发生。根据学生喜欢娱乐性体育活动,喜欢竞赛的心理,我设计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比如追逐、接力、传递、运球、换物游戏等。我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踢毽、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趣味游戏等项目上,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给了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学生就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激发起运动热情。启发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小组练,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组织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为学生随时创造一个能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做简单分析、对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活动环境。这种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一个巩固知识、剖析自己、相互交流、公平竞争的平台,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后进生而言,更是一种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的阶梯。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这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体育活动,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健身的热情,调动学生热爱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且,这对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既提高了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拼搏精神等综合素质。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比如,选择一些学生成立校运动队,使他们成为学生中的运动骨干;举办运动会,给学生锻炼、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课外,在家中,也要鼓励学生多锻炼,可以让学生自备器材,选择适当的场所加以练习。同时,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年龄、身体素质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课,爱上运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其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

作者:王永昶

体育课排除学生厌学思考论文 篇3:

论体育课学生良好心境的培养

中学生受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等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各种不良心境。所谓不良心境就是不好的心情,这种情况在教学的初期更容易出现,如果我们不注意及时克服,则不但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拖延教学过程,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中产生运动损伤,影响体育活动技能的发挥。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提高心理品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这是体育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好的心境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前提。对学生调查发现,他们最讨厌老师“给学生脸色看”,有更多的学生期待老师面带微笑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变相的“体罚”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而体育课是让学生放松,培养学生兴趣中展开的,是一种运动过程的享受,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因此更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快、自由、和谐的环境,同时它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科,中学体育教师接触的几乎是全校学生,学生学业压力重,又处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发展,此时,自尊、独立、好奇、好动,逆反等心理特点比较明显,老师要在每堂课上面带笑容,和风细雨地上好体育课,是很不容易的事。经过这些年的思考、实验、探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心境的概念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特点,它不是针对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会以特定的情绪看待周围的各种事物,从而影响人的行为表现。如一个人在清晨获悉不幸的消息,那他可能整天都感到忧郁悲哀。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惹人烦恼,什么都不顺眼。良好的心境则会使人感到花欢草笑、青山点头、万事称心如意、遇事易于处理;不良的心境会使人觉得云愁月惨、蜡烛垂泪、万事枯燥无味。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指的就是心境。

二、心境的产生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事业的成就与挫折、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学习的优劣、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运动竞赛的胜负、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机体状态的好坏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秋风秋雨愁煞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时令、气候引起的某种心境。回忆起往事时,偶然浮想出的对未来的向往也会导致与之相关的某种心境的出现。此外,青少年学生激情的余波也能较长时间地保留下来,变成相应的心境。虽然引起心境的原因往往不被人们清楚地意识到,但是它总是有一定原因的,其中社会生活条件是影响心境的重要原因。

三、心境的培养

1.教师与学生融洽的关系是培养良好心境的保证。

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永远处于平等状态。教师如果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上能准确无误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无论是提问、表扬、批评,他们都会觉得老师、重视很在乎他(她)们。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和鼓励;而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批评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2.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材内容,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增强教学效果。固定的队形不利于同学之间的自由组合,同一个教材不利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地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地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这样不仅发展了素质,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心境。

3.爱护、尊重和信任学生,并走到学生中。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尊重学生就要抓住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参与,使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的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和他们一起完成剩下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学困生不气馁,继续努力。在动作练习了一定的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学生的练习兴趣,带动其完成动作。

总之,体育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外,还应具备同情心、责任心、细致心理,并富于热情,具备尊重、诚信、友好待人的良好品质。教学的艺术就在于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心境,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使管理与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老师在管理与教学上下足工夫,才能在美好的环境及心境中,面带微笑、和风细雨地面对学生,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健康地发展,使师生共享愉悦,共享体育魅力。

作者:丁中会

上一篇:课内外活动高中英语教学论文下一篇:抽油机电机就地补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