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新版九年级政治

2022-09-04

第一篇:粤教新版九年级政治

粤教版九年级上期政治教学计划

一、本计划制定的依据

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爱国责任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祖国的地位、增强综合国力观念,进而强化爱国意识、维护祖国统

一、明确社会责任,在认清历史趋势基础上,增强使命感,争做合格人才,最后落实在立志报效祖国,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学校教研组的要求,严格教学每一环节,一切以学生为本,认真钻研教材,细心备课,下功夫研究考题,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力争在各种重要考试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二、本学期应达到的和力争达到的目标

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为新课教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在本学期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得学生能在相对紧张的教学时间里掌握课本中识记、理解、运用等各类知识要点。

具体目标:

提高优良率,培养一批优秀学生,为下学期的中考做好准备,同时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有大家齐头并进才能取得好成绩。

三、具体实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梳理,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2. 课外收集大量的与社会热点相关、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的资料。充实到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同时采用灵活多样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注重学法指导和答题技巧训练。

4. 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应用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 这学期刚接手初三年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这学期刚接手九年级,所以要从头开始,从严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经常了解学生对我教学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要求。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同时照顾少数,不忽略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四、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 从事政治教学工作7年了,我在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一些微薄的经验,同时我会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对待每一名学生。

2、 除了规定课堂教学外,课外我准备抓部分学困生的,密切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本人目前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教学杂志、教辅资料、及同事朋友间的信息,我非常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充实教学内容、加大自身知识容量,与教研组同事尽量加强沟通。

4、 平时的教辅资料主要有《教学参考书》、网上资料、课件、报纸、杂志等。教学中使用的教辅材料除了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外及习题强化训练外,还有还有其他资料,试题新颖,与考试方向一致。

5.平时的单元练习卷,按照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部分筛选、改编自各类相关资料,一部分是自己命题。

五 总目标达成度与现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相关分析

因为学生情况不一样,所以只有边摸索边教学。由于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给我去找方法,我必须尽快适应,目标达到的宗旨有三:

1.初三所学内容是中考的内容,必须打好基础,为下期的总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答题技巧,为中考作准备。

2. 一切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努力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人格精神和道德品质也有相应的提高。

3.努力钻研教材和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争取早出成绩。

4. 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为学校的发展做自己应有的贡献。

六、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

在教学中,尽量加大课堂容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便于他们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简洁、明了、清晰,形成自己的风格

七、教学安排:

1——4周第一单元

5——8周第二单元

9——10周期中复习、期中测试、试卷评讲

11——14周第三单元

15——17周第四单元

18——19周期末复习

20周期末测试

注:节假日、学校和年级组临时和特殊安排的,教学安排可变化

第二篇:政治粤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

(二)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算式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红红:我买4本,要多少元? 教师:你们能帮助红红吗?学生:4本台历24元。 教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1:因为一本台历6元,2本台历就是12元,3本台历就是18元,所以4本台历24元。

学生2:我想一本台历6元,2本台历就是12元,那么4本台历就应该是24元。

学生3:我是用乘法口诀算的,四六二十四,4本台历24元。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了不同的方法帮助红红解决了问题。那么哪一种方法算得既对又快呢? 学生:用口诀。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7的乘法口诀。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点评:这里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这个活动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知识主动建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6×1=6一六得六6×6=36六六三十六6×2=12二六十二6×7=42六七四十二6×3=18三六十八6×8=48六八四十八6×4=24四六二十四6×9=54六九五十四6×5=30五六三十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点评:利用学生已会编1~5的口诀等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先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句口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类推出6的其他算式和口诀。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自主建构,培养了学生迁移学习能力。]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历。(课件出示)1个星期有几天?(7天)5个星期有多少天?6个星期呢„„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 学生:我想7个7是49,那么8个7就是56,所以七八五十六。

[点评:用编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类推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推能力。]

3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真棒,你们自己编出了6,7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有没有规律呢? 学生1:6的口诀,六不变,另一个数是从一开始一直到九,得数一个比一个多6。

学生2:7的口诀,七不变,另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大1,得数从七开始一个比一个大7。

学生3:老师,我认为一六得六到五六三十,一七得七到六七四十二都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已经记熟了。„„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愿意用什么方法记就用什么方法记。老师给大家计时2分,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抽2名学生试背。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记得这么快? 教师:你认为最难记的是哪一句? 教师:如果“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我忘了,怎么办? 学生1:我就想“七七四十九”加7。

学生2:我还可以用“七九六十三”减7。

教师:一句口诀可以根据上一句或下一句口诀得出,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认为不好记的,或还没记熟的口诀再记一记。

[点评:记口诀并非“死记硬背”,是在学生通过观察、找口诀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不但让学生熟记了口诀,而且还作了学法上的指导。]

4背口诀

教师:哪组同学愿意背给大家听? 教师:谁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背一遍? 教师:哪一组愿意和我对口令?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 教师:谁愿意和别的组对口令?你们当小老师。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记住了6,7的乘法口诀。 [点评: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自然地记住了6,7的乘法口诀。]

三、深化理解 1摆小棒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2应用

教师:(课件出示)一笼小包有6个,王婆婆买了8笼,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6×8=8×6= 教师:(课件出示)一只七星瓢虫有7个星,9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个星?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9=9×7= 教师:怎样算?用哪句口诀?请同学们把它写在书上(第38页)。 学生做完后,让他们说一说怎样想的。

[点评:关注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和学具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表象支持,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列式和计算都已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得到发展。]

四、运用拓展

1看口诀,写算式

帮小熊过桥,看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就能通过此桥。(课件出示) 2把积填在花瓣上 3抢答 教师:这是什么?(出示七星瓢虫)为什么叫它七星瓢虫?现在它身上的7个点变成了7颗星,谁抢答题答得又对又快,就能得到一颗星。( )×6=368×( )=569×( )=636×( )=48( )×9=54( )×7=426×7+( )=6×87×8=7×9-( ) 4把因数填在蝴蝶的翅膀上

[点评:练习的情境性、游戏性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6,7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水平。]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7的乘法口诀,你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吗? [点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陈宏)

6,7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例

1、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37页的画面,营造商场情境)

教师:星期天,小红、小明一起去逛商场,瞧,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他们在买台历。

教师:从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我知道每本台历6元。

学生2:我想知道买2本台历需要多少元? 教师: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吗?抽生回答并说出计算的过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如果买6本、7本、8本、9本台历,分别需要多少元?该怎样列式呢?小组讨论,抽生汇报。(板书:6×6,6×7,6×8,6×9)

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算出6×6,6×7,6×8,6×9的积各是多少吗? 学生1:因为5个6是30,我认为6×6比30多1个6,所以是36。 学生2:6×7=36+6=42。 学生3:6×8=42+6=48。 学生4:6×9=48+6=54。

教师:孩子们真能干,推算出了这几个算式的积,你能根据推算的结果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抽生汇报,教师板书口诀。

学生1:我根据6×6=36编出了口诀“六六三十六”。

学生2:看到算式6×7=42,我就想到了口诀“六七四十二”。 学生3:我猜下一句口诀应该是“六八四十八”。

教师:你为什么这样猜?学生3:因为六七过了是六八,多1个6,积就增加6,所以是六八四十八。

学生4:六八过了应该是六九,积比48多6,应该是54,所以是六九五十四。

教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请齐读这些口诀,边读边观察6的口诀有几句?有什么规律?

学生1:6的乘法口诀有4句。

学生2:我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六。 学生3:我还发现相邻两句6的乘法口诀积相差6。

教师:你们真能干,不仅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而且还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这些规律能帮助我们很快记住6的乘法口诀。

[点评: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己编出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学生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记住6的口诀,又为学生自己编7的乘法口诀作好孕伏。]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请孩子们观察台历(多媒体出示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多少天。 学生:1个星期有7天。

教师:你能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并根据以往编口诀的经验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

学生:那2个星期、3个星期、4个星期„„9个星期各有多少天? 教师:请每个小组先讨论这几个星期各有多少天?然后再试着编7的乘法口诀,能编几句就编几句。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1:1个星期有几天用7×1=7,口诀是“一七得七”。

学生2:我们小组算出了7个星期有49天,列式为7×7=49,口诀是“七七四十九”。

学生3:8个星期就是比7个星期多7天,49+7=56,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学生4:9个星期就是比56天多7天,就是63天,56+7=63,口诀是“七九六十三”。

学生5:前面6句口诀都已经学过,只有“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六十三”是新的。

教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请仔细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口述发现的规律,教师用彩色粉笔圈注。

[点评: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编口诀的经验自己编7的乘法口诀,符合数学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3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请齐读6,7的乘法口诀,观察各有什么规律? 学生1:6的口诀相邻的两句积相差6。 学生2:7的口诀相邻的两句积相差7。

教师:如果你忘掉了6,7中的一句口诀,如六八(),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

学生1:我先想前一句“六七四十二”,42+6=48,所以六八四十八。 学生2:我先想后一句“六九五十四”,54-6=48,所以六八四十八。 教师:掌握了这些规律后,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快记住6,7的乘法口诀。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付秋萍)

8,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8,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能力。

2.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水中动物活动的短片)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最喜欢片中的哪些动物呢?

学生:红鲤鱼、乌龟、螃蟹„„教师:你们知道1只螃蟹有几条腿吗?(大屏幕出示1只螃蟹图)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学生:8条。 教师:(大屏幕出示书中情境图)现在小明和小红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可他们只统计到4只螃蟹就遇到困难,你们谁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帮他们吗?下面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看谁最快?

教师:5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 学生:40条。

教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4只螃蟹有32条腿,5只比4只多1只,就多8条腿,32+8=40(条)。 学生2:因为是5只螃蟹就是求5个8是多少?我用了“五八四十”这句口诀。

教师:这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 学生: 5×8或8×5两个算式。 教师:6只、7只呢?(同上)

教师:谁知道8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 学生:64条。 教师:这里是求几个几?怎样给它编一句口诀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8,9的乘法口诀。(板书:8,9的乘法口诀)

[点评:通过动画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灵活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统计表,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然引出新知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看情境图写算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知道了8只螃蟹一共有64条腿,你们能根据它写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8×8=64。(板书)

教师:9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学生:72条。 教师:是求的几个几呢?

学生:求的是9个8是多少。 教师:怎样列式呢?

学生:8×9=72或9×8=72。(板书) (2)看算式编口诀。

教师:你们能编出乘法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板书) (3)总结并记口诀。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8的乘法口诀有两句。

学生2:下一句口诀的积比上一句口诀的积多1个8。 教师: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第一句“八八六十四”表示8个8是64,第二句“八九七十二”表示9个8是72。

教师:如果我们忘了八九得多少,怎么办?

学生:想上一句,八八六十四,8个8再加1个8就是9个8,64+8=72,就可以想到八九七十二。

教师:齐读口诀。师生用拍手、对口令等形式练习记口诀。 (4)学习9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会编9的乘法口诀吗?请联系生活试一试。4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学习,再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学生1:1支钢笔9元钱, 9支钢笔就是9×9=81(元),可以编成口诀“九九八十一”。

学生2:前面我们学习8×9=72,再加1个9就是81,所以9×9=81,可以编成口诀“九九八十一”。(板书)„„

(5)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课件出示1~90的数表)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小组合作完成,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1:相邻两个数相差9。

学生2:几乘9,积就是几十少几。

学生3:积的十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都等于9。

学生4:从上往下看,积的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少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

学生5:有的积的个位和十位正好换了一下数字。 师生互动,做手指游戏。

教师:告诉你们一种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先观察老师的手指变化,再跟着一起学。

(课件出示下面的口诀,教师做手势,学生跟着做。)一九得

九、二九十

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这两道题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用哪句口诀?为什么?(同桌议一议)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只要是一位数与9相乘,就可以通过“几九多少”的口诀进行计算。 [点评: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扶放结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观察、讨论、比较,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学生很快掌握了8,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乐趣,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男女同学对口令记口诀

2开火车口算乘法91 2 3 4 5 6 7 8 9 3

游戏:找朋友老师请4个小朋友分别拿着数字卡片:

32、8

1、6

4、72站在讲台前面,下面小朋友手中拿着算式卡片,如果发现算式的得数与讲台前面的数相等,就站在一块,看谁先找到自己的朋友。4×8 8×8 9×9 8×9 8×4 9×8 [点评:运用对口令、开火车、游戏等多种形式,突出了练习题的趣味性、开放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新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希望今后继续努力。

[点评:让学生自己小结、质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四川省宣汉县中小学教研室张宁) (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一完小刘定美)

8,9的乘法口诀(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

1、例2。 【教学过程】

1教学8的乘法口诀 (1)看情境图写算式。 教师:(课件出示书上情境图和统计表)刚才小朋友们知道了8只螃蟹一共有64条腿,能根据它写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8×8=64。(板书) 教师:9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 学生:72条。

教师:是求的几个几呢? 学生:求的是9个8是多少。

教师:怎样列式呢?学生:8×9=72或9×8=72。(板书) (2)看算式,编口诀。

教师:你们能编出乘法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学习。 学生:汇报合作学习情况。八八六十四八九七十二(板书) (3)总结并记口诀。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8的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8的乘法口诀有两句。

学生2:下一句口诀的积比上一句口诀的积多1个8。 教师:每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第一句“八八六十四”表示8个8是64,第二句“八九七十二”表示9个8是72。

教师:如果我们忘了“八九”得多少,怎么办? 学生:想上一句“八八六十四”,8个8再加1个8就是9个8,64+8=72,就可以想到“八九七十二”。

教师:齐读口诀。

师生互动——做徒手操。要求做完一个八拍就齐声说口诀:一八得八等等。(放录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一八得八)

二、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二八十六)„„

八、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八八六十四)

九、

二、

三、

四、

五、

六、

七、八(八九七十二) [点评:由于学生已有编1~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和认知基础,所以在8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构建8的乘法口诀,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学9的乘法口诀 (1)看算式编口诀。

(板书:9×9=81)教师:谁能给它编一句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板书:九九八十一) 教师:九九八十一你是怎样理解的? (2)找规律,记口诀。 教师:齐读口诀。

教师: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1句,表示9个9是81。

教师:(课件演示)出示1~9的数表,分别把9乘1~9的积圈起来,再找规律。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学生1:相邻两个数相差9。

学生2:几乘9,积就是几十少几。

学生3:积的十位上的数加上个位上的数都等于9。

学生4:从上往下看,积的个位上的数字依次减少1,十位上的数字依次增加1。„„

教师:告诉你们一种记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先观察老师的手指变化,再跟着一起学。

(课件出示下面的口诀,教师做手势,学生跟着做)一九得

九、二九十

八、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

[点评:9的乘法口诀教科书上虽然只有1句,但它与前面学习的1~8的乘法口诀中一个因数是9的口诀有实质性的联系,引导学生把这些口诀集中起来对比、整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口诀的掌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吸管。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爱心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树人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大小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大,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经理课桌应做多长吗?你准备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学生自由量后汇报,教师板书记录:课桌大约有3支铅笔长,大约有3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54厘米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把哪个结果告诉经理,能使经理清楚地知道桌子有多长?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2.导入课题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文具盒长20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这一环节将生活导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测量结果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课件闪烁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

[点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尺子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长度单位,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教师:尽管同学们的身高不同,但1厘米却是一样长的,结合你或同学的身高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 cm的长度)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有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 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 cm长,从2到3也是1 cm长„„课件演示1 cm的长度。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 cm。(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学生找身边长度大约是1 cm的物体。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小纸条的短边长是1 cm。图钉的长是1 cm。小方块每条边的长是1 cm (全体验证小方块每条边是1 cm长) 。 手指的宽约是1 cm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 cm,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请孩子们再用手比画一下,1 cm是多长呢? (学生比画出1 cm的长度) 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有多长?刚才有的同学在观察尺子时发现尺子上有字母“cm”,它表示厘米,我们今后在写厘米时,就可以直接用这个字母“cm”表示。(教师板书:1 cm)

[点评:通过观察,结合想象引导学生自主建立1 cm的概念,并通过列举生活中的1 cm长的物体,有利于加深学生对1 cm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 cm大约有多长。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6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 cm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 cm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点评: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几厘米的具体长度,以及用手比画2厘米有多长,使学生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为下面学习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体验,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喝牛奶的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经理。

[点评:通过估一估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实际测量体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的方法,并与同桌合作量出课桌的长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厘米长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实践运用

1.填空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56页例1,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课件出示) (1)数学书的长大约为20 cm。 (2)家里门的高度大约为2 cm。 (3)爸爸的身高是170 cm。 (4)黑板宽约3 cm。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再用多媒体动态显示量的方法。

4.介绍数学文化

教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进行测量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展示古时人们如何测量,介绍数学文化。) 5.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自己一庹、一拃的长度及肩宽等人体身上的数据 .[点评:这一环节可谓学以致用。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等活动对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厘米的用途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估测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及用不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五、总结

反思,拓展延伸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回家后,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作单位的?

[点评:这一环节与课的开始相互照应,使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大社会成为小课堂的延伸,成为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大舞台。]

(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付秋萍)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6页的内容。 1认识直尺和厘米 (课件出示直尺)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反馈交流。 学生:有数字。 教师:有哪些数字? 学生1:有0,1,2,3„„这些数。 学生2:有很多线。

学生3:有字母“cm”。

教师:你知道“0”这个数在这里表示什么吗? 学生1:表示起点或者开始。

教师:这些线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刻度线。“0”对着的这条线,我们就叫它“0”刻度线。教师:字母“cm”是什么?它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厘米是量长度的单位。[板书:厘米(cm)] 2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师:1厘米有多长,你知道吗? 教师:(课件演示)直尺上,0~1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以写成1厘米。你知道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 教师:请在你的直尺上找到0~1。0~1这一小段是多长? 学生:1厘米。

教师:0~1这段的长度是1厘米,那么7~8这一段的长是多少?(1厘米)直尺上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 学生:3~4,5~6,9~10„„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直尺上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教师: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手比一比(拇指尖和食指尖张开的距离),1厘米有多长。比好了举起来互相看看,比对了吗? 教师:放下直尺,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课堂活动第1题)小朋友们都有10个小手指,请用你的小手指的宽去和直尺上的1厘米比比,找找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教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1:橡皮的厚度大约1厘米。

学生2:数学书的厚度大约1厘米。„„

教师:我们感知了1厘米的长度。那么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直尺上找出来吗? 学生3:从0~2这一段的长是2厘米,从3~5这一段的长是2厘米。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强调:0~2就是2厘米。) 教师:你能在直尺上指出5厘米和8厘米的长度吗? 学生4:从0~5的长度就是5厘米,从0~8的长度就是8厘米。 教师:从0~9的长度是几厘米?从0~15的长度呢?从0~20呢? 教师:从0到几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小结:孩子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了直尺,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我们认识这些是为了做什么呢?(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通过从直尺上直观感知1 cm、用手指比画出1 cm,到联系实际想象出所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cm,再到认识几厘米,由直观到抽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厘米”这一概念形成较好表象。]

3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 (1)(出示1支7 cm 长的蜡笔)这是一支小蜡笔,先想一想它的长度有几厘米。你能用直尺量出小蜡笔的长度吗?量好后,给同桌说说你是怎样量的。

(2)独立操作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并作一定的指导) (3)请学生操作演示。

学生1:把一端对准0,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7,这支蜡笔长7厘米。 学生2:左端不对准0,1厘米1厘米地数出长度。

教师小结:在量蜡笔的长度的时候,我们要把蜡笔紧靠直尺,一般应把测量蜡笔的一端对准0,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几厘米。

(4)量小棒。

教师:(出示1根9 cm长的小棒)请量出小棒的长度。

教师:小棒长多少厘米?(齐说)教师:你是怎样量小棒的长的?学生:(在展示平台上边演示边说)把小棒紧靠直尺,左端对准0,另一端对着9,所以就是9厘米。

(5)量喜欢的物品。

教师: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选你喜欢的物品量一量,请同桌检查,量对没有。学生操作后交流。

[点评:让学生试着测量小蜡笔的长度,并说出自己的测量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测量,无一不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思想,使学生在自主测量活动中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李华玲) (重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平)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分米的含义,建立1分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

2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你能估计一下,课桌面大约有多长? 学生:80厘米,90厘米,100厘米„„

教师:课桌面这么长,那我们在测量时是不是应该选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老师今天就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

揭示课题:分米的认识 [点评:在上节课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单靠“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从而产生了一种认识的需要,并借助这种认识的需求,直入主题,引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教师:分米我们通常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

学生独立操作,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教师:把你指出的1分米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老师同时示范给同学们看。(用手指量出10厘米,并介绍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教师: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我们的手指尖到手掌心的距离大约是1分米„„

教师:1分米=10厘米,那么2分米是多少厘米?3分米呢?4分米呢? 学生:2分米=20厘米,3分米=30厘米,4分米=40厘米„„

[点评:通过教师的介绍以及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1分米这个长度概念的表象。]

2运用合适的单位量长度

教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还认识了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分米”。刚才我们还估计了课桌面有多长,现在有几个组的小朋友正在测量他们课桌面的长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看了他们测量课桌面的过程,你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你们想不想量一量你们自己的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板凳面的长和宽? 分组活动: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小组的同学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或者是自己板凳面的长和宽;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里。(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课桌面的长课桌面的宽板凳面的长板凳面的宽抽生汇报测量的结果,纠正测量不准确的情况。

[点评: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可以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表达物体的长度单位后,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际测量活动,既进一步巩固了测量的方法,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学教科书第60页第6题。小组同学互相合作,量一量手臂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并将量出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合作参与。

教师:说一说,谁的手臂最长? 学生:我们小组里我的手臂最长。

教师:看到表中数量,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1:我发现了同学们手臂的长短都不一样。

学生2:我发现小明的手臂要比我的手臂长××厘米。

学生3:我还发现个子高的同学手臂通常要长一些,个子不高的同学手臂要短一些。„„

教师:同学们不仅会测量物体的长度,还能发现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真不错。 [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一系列的测量、记录、观察、发现问题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测量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分米)对了,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其他成员,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 [点评:归纳整理新知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学习的余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危谊)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平)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1认识分米,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57页下半部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看书后反馈。 学生1:我们知道了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大。

学生2:我还知道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学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填书上的空。

教师: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分米,并用手指比画一下(拇指尖和食指尖张开的距离),看看1分米有多长。请学生反馈比画的过程,并展示比画的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米,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教学课堂活动第1题。请学生在三角板或直尺上比一比,自己一拃大约有多长?学生独立活动后小组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

2教学例2 教师:请大家先估计一下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有多宽。

4人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测量前,小组内作好分工,落实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小组活动后在全班组织反馈。

学生1:我们在测量时先将直尺的零刻度对齐课桌面的一端,量出20厘米后,作一个记号,接着又再量,然后把每次测量的数据加起来。

学生2:我们量出课桌面的长大约是57厘米,宽大约是40厘米。

学生3:课桌面的宽还可以说是4分米,课桌面的长还可以说是5分米7厘米。

学生4:我们量出的结果跟他们不一样,我们是58厘米,宽41厘米。 教师:由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有时候直尺稍微放歪了一点,有时候读数的时候不准确,有时候我们的直尺不标准,这些都会使我们的测量产生一点误差,但我们应尽量测量准确。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李华玲)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6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十三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每组1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分米”,还会测量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我们的黑板的长度来吗?教师:哪两位同学愿意来量一量?(请两位同学用学生尺量黑板长度。)经过刚才的测量,有什么感觉? 学生:黑板很长,用学生尺量要很多次才能量完,很不方便。 教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可以用长一些的尺子来量,用大一点的单位来量„„ 教师:请大家看教科书第62页的第一段话,把它读一读。

学生读后,教师拿出米尺,给同学们介绍1米的长度,认识米尺。 [板书课题:用米(m)作单位量长度] [点评:利用学生已有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去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的不便,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概念

教师:每组有1把米尺,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学生1:我发现1米比1厘米长多了。

学生2:我发现了1米里面有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学生3:我还发现米尺上每10厘米处的数字都要大一些。 学生4:我发现1米大约有我两个手臂伸平那么长。

(请小组内同学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长。)„„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实际长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1:教室门的宽大约是1米。 学生2:我的身高比1米多一点。 学生3:我睡的床大约1米宽。„„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了1米有多长(举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呢? 学生: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人的身高,量门、窗的长、宽,量树木的高、楼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对,量这些比较长(高)的物体或距离,我们通常用米作单位。 [点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自主发现与米有关的知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使学生对米有了直观的认识,感受到“米”这一单位的作用,较好地建立起米的表象。]

2教学例1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米尺去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且把测得的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待会儿我们再交流。

学生测量,记录。

教师:请各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测得的结果是多少。 各小组交流测得的黑板的长和宽的米数及测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与黑板的一端对齐。

(2)用米尺紧靠黑板边,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一次从这个记号量起。 (3)测完后把每次测的米数加起来就分别得到黑板的长和宽。 学生:黑板的长约3米,宽约1米。

三、巩固练习

1教学第64页课堂活动

第1题,教师: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请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的表中。

教师: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样测量身高?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1:请被测量的同学站直,用卷尺从他的脚后跟到头顶进行测量。 学生2:请被测量的同学靠墙站直,用一本书平压头顶触到墙作好记号,再用米尺测量墙的这个高度就是同学的身高。

学生3:测量时被测量的同学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从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从填好的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们这组×××同学最高,××同学最矮。 学生2:我还知道我和×××的身高相差5厘米。

[点评:测量之前让学生思考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的计划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和速度。]

2教学课堂活动

第2题请你找出教室里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并实际量一量。学生量后再告诉同学或老师,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四、课堂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1~2题。第2题学生填后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五、反思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李华玲)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平)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及第63页例1的内容。 【教学过程】

1认识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教师:(出示米尺)这是米尺,它的长度为1米。观察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活动。每4个人一把米尺,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观察、研究米尺。

教师:说一说,在观察米尺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米尺比直尺长。

学生2:我发现米尺上1米正好等于100厘米。

(请每一位同学仔细看直尺)(板书:1米=100厘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从米尺上发现1米=100厘米,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张开自己的两臂,用两臂来比一比(学生用左右手拿住直尺的两端,再把米尺取开),看1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充分感受1米的长度。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感受到了1米的长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学生1:我们两臂张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2:日光灯管的长度大约是1米。„„

教师:同学们的例子举得真好,那么,在实际测量中,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选用米作单位呢? 学生:量黑板的长度、书柜的高度、我们的身高„„都可以用米作单位。 教师: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那么刚才上新课前,老师提出的“黑板有多长?”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了吗? 学生:能。

2用米作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1)活动前讨论。

教师: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1:注意测量的方法对不对。

学生2:注意测量的过程中数据不要记错了。

学生3:还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要团结合作。 教师:下面就请小组分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作好记录。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进行正确的测量。 (3)汇报活动结果。

教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量的?测量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我们一边量一边作记号,量出结果是黑板长大约有4米„„

[点评: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米尺和建立1米的概念,让学生经历形成概念的整个过程。在本环节中倡导了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学生的思路。]

3测量身高

教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测量了黑板的长度,你们想不想量一量自己有多高? 学生:想。

教师:那么你们准备怎么测量自己的身高呢?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分组讨论,抽生汇报。

学生1:我们先用米尺从一个同学的脚跟开始量,一边量一边作记号,还要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再进行计算。

学生2:我们准备让被量身高的同学靠着墙壁站直,然后在他的头顶作记号,再用米尺量出墙根到记号中间的这段距离。

学生3:可以直接用卷尺,从脚跟拉到头顶。„„

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身高的活动,并作好记录。抽生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

教师:从表中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1:从表中可以看出××最高。

学生2:我们这一组的同学的身高都差不多。„„

[点评: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注意对实践活动方法的引导。通过对小组同学身高的测量,了解到测量身高的多种方法,从中让学生体会到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方法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危谊)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练习十三4~10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能解决有关长度计算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卷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测量较长物体或距离时使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米用什么字母表示?(m),米与另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用米作单位来测量长度。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多宽呢?学生随意猜。 教师:要想准确地知道它有多长、多宽,该怎么办? 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教师展示准备的测量工具:卷尺、米尺、绳子、学生尺)

教师:请4人小组选择测量工具,并小组内思考,在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组1:我们这组用卷尺量。测量时一定要把卷尺拉直,才能量得比较准确。 小组2:我们这组用米尺量,测量时要在每次测量完处作好记号。还要注意每次都要对齐0刻度。

小组3:我们这组用绳子量,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

教师:大家考虑得很周到。请各小组的同学作好分工,然后进行测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再交流测量结果。 小组1:我们这组用卷尺量得教室长„„宽„„

小组2:我们这组用米尺进行测量,测量速度比用卷尺量要慢得多。„„ 教师:虽然大家用的工具和测量的方法不同,但都发现教室的长大约是„„宽„„

[点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测量的注意事项、合作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2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

教师:学会了测量长度后,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自己立定跳远的距离,该怎样测量呢? 学生1:可以在地上用粉笔画一条横线,起跳时脚尖紧贴横线,起跳落地后马上用米尺进行测量。 学生2:还可以把米尺的0刻度对齐起跳线,摆放在地面上,同学跳完后,用另一米尺紧贴同学的脚后跟看刻度。

学生3:还可以把卷尺拉直放在地上,在0刻度线的地方起跳,跳完后直接就可以在卷尺上读出脚跟所在的刻度。„„

下面,就请两人一组,测量自己5次立定跳远的距离,并在数学书第65页上作好记录。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测量完后请学生思考:跳得最远的一次是多少?跳得最近的一次是多少?你还发现了什么?并在小组内交流。

3测量两臂间的距离

前面我们通过测量知道了自己的身高,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现在就请四人配合,用卷尺测量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

教师: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教师:有不一样的吗?是什么原因? 学生:我发现自己两臂之间的距离跟自己的身高差不多。

[点评: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测量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增强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方法时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三、独立练习

教学练习十三第4~8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懂图题后,请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1练习十三第9题

教师:如果我们想测量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周的长,可以用哪些办法?学生:„„教师:请大家课后自己选一棵大树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

2练习十三第10题

回家选择一些物体量一量长度,并把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点评:把测量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不仅让学生学会根据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方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重庆市北碚区实验小学李华玲) (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吴平)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二)(教学片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 【教学过程】

教师:前面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吗? 1分组讨论

(1)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工具测量? (2)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注意事项

学生1:我们小组准备用米尺量,由于米尺比较短,一次不能量完,所以应边量边作记号。测量时要注意记录要准确,计算时要正确。 学生2:我们小组准备用线沿着教室的墙壁角从一头拉到另一头,然后再用米尺量出线有多长,就知道教室的长是多少。测量时要注意线要拉直。学生3:我们是用卷尺直接量的。„„

3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分工合作量教室的长和宽,作好记录。

(3)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我们这一组是用米尺量的,结果是教室长7米,宽5米„„

[点评: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4拓展运用

(1)第65页第6题。实践活动:把两臂伸平,用卷尺量一量,再用两臂之间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教师:一边测量,一边记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并汇报记录。[点评:注意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第66页第7题、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3)第66页第9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

第三篇:九年级政治全册 中考重要知识点归类复习 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的基本知识点归类

朱兴能

一、“制度”类

1.基本经济制度

2.分配制度

3.根本制度

4.根本政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8.一国两制制度

二、“基本”类: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6.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社会更加殷实。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觉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1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

15.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

16.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奉献社会

19.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用心爱心 专心 1

三、“根本”类

1.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保证。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素质、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6.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

7.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9.艰苦奋斗是实现全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

10.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1.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12.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核心”类

1.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经济建设

3.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4.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核心:尊重劳动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五、“最”类

1.现阶段我国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4.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6.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7.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8.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9.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六、 “主要”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先进文化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4.克服考试焦虑的主要途径: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5.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七、“首要”“重要”类

1.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3.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民主法治

八、“数字”类

一、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个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一个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

一个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一条生命线:党的基本路线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处理台湾问题的一个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3.两个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5.两种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6.两个理想:共同理想、最高理想

三、1.三个尊重: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2.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5.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6.民族精神三个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1.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3.依法治国的四项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5.四项基本原则:

五、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五个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民族精神的五个基本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时代精神的五个基本内容: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

六、1.全面小康的基本特征:(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社会更加殷实。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六个方面):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九、“关系”类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时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重要基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3.爱岗与敬业的关系: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4.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的关系:爱岗敬业是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奉献社会是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

5.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十、“其他”类

1.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和主要任务(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数量;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3)主要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化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5)提出依据:立足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7. 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生命线:党的基本路线

8. 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国有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集体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对经济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9.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10.政府及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11.我们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舆论媒体监督等。行使监督权时注意:合法有序;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妨碍公务

12.判断先进文化的标准: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平、合作、负责任,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4.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1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6.科教兴国的含义: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17.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1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0.艰苦奋斗的集中体现:创业精神

第四篇:九年级政治 4.2《走艰苦创业之路》导学案(无答案) 粤教版

课题:九年级思想品德

4、2《走艰苦创业之路》

【学习目标】

1、了解理想的含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知道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其意义;明白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掌握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意义。

2、提升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3、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 学习重难点】

重点:崇高理想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艰苦奋斗。 难点:艰苦奋斗。 【自主学习】

1、 什么是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请从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等方面说一说,与大家分享。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2、崇高理想的作用?

3、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

4、共产党人追求不息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6、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

7、艰苦奋斗的含义:就是为实现 的目标,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地奋斗。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 和一种的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 。它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与生活方式,更强调一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8、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9为什么说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10、当代中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补充:

1、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调控、激励的作用

2、实现自己 人生的理想的途径:①人生做出规划,规划要尽可能长远,还要尽可能具体。②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对自己的理想适当进行调整,以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推动理想的实现。③实现理想,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1 3.比较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①从奋斗时问的长短看,最高理想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而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最高理想只有一个,共同理想先后可能有若干个。

②从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看,最高理想的作用是根本的、最持久的,同时也为共同理想的实现规定了方向。

联系:两者都是社会理想,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合作探究】

1、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中国选手李娜直落两盘以6:4和7:6战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实现了她多年梦寐以求的理想。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育比赛是实现理想的捷径 B、崇高理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 C、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苦奋斗 D、提高自身素质,踏实努力,就会实现人生理想

2、当前一部分中学生流行奢华攀比的风气,在一起比谁的服装贵,谁家的车高档等。在他们眼里,除了吃喝享受,“神马都是浮云”。对此,你主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的是 A、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应该继承和发扬 B、 艰苦奋斗精神是革命中银年代特有的,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C、 国家要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吃喝享乐正是响应国家号召

D、 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任何时候朝代都要提倡

3、 材料一:胡锦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精神也不能丢。

材料二:据调查,目前在校中学生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主要表现:生活上,奢侈浪费,贪图享乐;学业上,不求上进,一无所成;思想上,形不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骄娇”二气严重。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请你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回答:目前,我国人民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还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 ①我国的人民的生活虽然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事业的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在新时期,我们青少年更需要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我们青少年必须将其发扬光大。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中学生应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列举两则在你的生活中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事例。 【自主检测】

1、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缅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 A.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B.要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

C.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要将理想付诸脚踏实地的行动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些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B.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C.应当学会过苦行僧的生活 D.思考问题应立足国情

3、对漫画《艰苦奋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我们这个并不十分富裕的国家来说非常重要 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艰苦奋斗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③我们鼓励合理适度的消费,绝不是骄奢淫逸 ④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艰苦奋斗、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4、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厨师张立勇,上中学时因贫辍学,放弃高考外出打工。可他没

3 有放弃从小的大学梦,艰难打工的8年时间里他自学英语,因通过了英语

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630分而闻名全国。他每天除了工作10小时外,还要自觉英语2小时。吃饭时间是15分钟,他只花了8分钟,剩余7分钟就站在食堂橱柜旁背英语单词。现在,他出版了《英语神厨》,发明了“刷牙英语”„„

(1)“英语神厨”张立勇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法宝是什么?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

【拓展训练】

艰苦奋斗故事会:请同学们搜集古今中外通过艰苦奋斗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事业成功创造人生辉煌的事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两名代表在班上说一说。每位同学可把故事梗概写在下面,并总结出他们的“成功公式”。

人物:

艰苦奋斗事迹梗概:

成功公式:成功= + + +

第五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2粤教版

《2.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3)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作出选择。

(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难点

政府依法行政,公民有序参与。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海导航

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性质、先进性和作用是怎样的?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怎样形成的? 忆一忆: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强之路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农民运动) 戊戌变法(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民主革命)

一、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一个领导核心 “阅读与思考:聚焦重大的历史时刻”

1、阅读上述材料,说说以上几次党代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哪些重大的决策和部署。

2、结合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理解,与小组同学交流。(你对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怎样的?)

①(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见课本P48。

②(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中国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核心的原因。 答案见课本P48。

③(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4)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第二课时

(一)知识拓展

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是相对于专制政治而言。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课讲授

1、知识要点

2、学生活动

“阅读与感悟”:“举牌哥”改变地铁翻新计划, 提问:阅读以上材料,有何感悟?

让学生感悟到:作为中学生,在履行公民职责,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方面,我们也能够采取行动。出示图片,让学生讲出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

“分析与交流”活动:网络反腐。

让学生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以及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 通过小组分析交流,让学生知道人民当家作主的广泛性、真实性以及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

本活动提出两个问题:

(1)你了解哪些网络举报反腐的例子?你如何看待网络反腐的作用? (2)假如你发现了腐败的线索,你准备怎么做?

3、总结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

第三课时

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有序参与

一、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学生活动:阅读与思考问题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4、为什么说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举例)春秋时期鲁王判案的故事。

(二)学生思考

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如何理解法治?

(三)总结

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谁就说了算。

(四)出示资料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王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法治国含义(名词解释) 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主体:人民群众;

“治”:既包括依法惩治犯罪,也包括维护公民权利; “法”: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宪法。 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思考: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什么法?它们是由谁制定的?

(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据人民的意志制定的。)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学生活动)出示图片,让学生讲出每张图片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要求。

二、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有序参与

(一)学生活动:“阅读与感悟:“从政府信息公开走向透明政府”,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透明度明显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范围逐步扩大,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我国在提高政府信誉度、保障公众参与者权的依法治国道路上不断前进。

阅读并思考:

1、依法治国对政府和人民各有什么要求?

2、我国政府的性质?

3、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4、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行使监督权的正确途径有哪些?同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名词解释:公民有序参与

1、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2、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行驶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责任,都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三)学生思考 公民如何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总结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见课本P50)

(五)课后作业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关规定;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序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典型事例。

上一篇:应届生个人鉴定样本下一篇:月考考试总结与反思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