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高等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主体身份、政府角色与中介组织地位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研究

摘要:现代社会呈现“三元结构”,形成高等教育发展“新协调三角”和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具有基础性。市场机制关注供求、选择、价格、竞争与风险,是集体选择和公共选择的根基,是被人类历史证明了的富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而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历史变迁,显示了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顽强生命力,也证明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寓于市场主体、政府和中介组织“三个关键点”之中,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是“后发外生型”,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的“三个关键点”,实质上就是三个“建设点”: 一是高等教育市场的主体身份。高等教育市场主体,是指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及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科技服务需求者等,其中,高等学校是特殊的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应该具有“灵敏性”,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对供求、价格等信号做出适当的回应。但我国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缺失,高等教育出资人产权虚化,高等教育捐赠者动力不足,学生及其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大,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成本“软约束”,科技服务需求者合作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主体已经“身份迷失”。 二是高等教育市场的政府角色。政府既是市场的外部调控者,又是市场的特殊参与者。好的政府既要守住“高等教育市场化底线”,又要避免大学的“两类行政化”,确保高等教育的必要投入,维护高等教育的“公正性”。政府应该充当高等教育产品的“精明买主”,成为高等教育“战略性产品”的提供者,并与高等教育的主要生产者(高等学校)科学分权,为市场机制的运行提供有效保障。令人遗憾的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政府已经“角色错位”。 三是高等教育市场的中介组织地位。高等教育中介是为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这种非营利、非政府的专业化组织,与政府、市场形成“三边制衡”,共同维护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稳定性”。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中介组织已经“两极分化”,具有“官方性”和“边缘性”双重特征,“缓冲器”功能残缺,重大决策“不在场”。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已经“地位缺席”,其根本出路是“民营化”。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存在的“三大问题”,只有通过“创新”来解决。一是通过管、办、投分离,促进政府机制的再造;二是通过权、责、利结合,实现市场主体的解放;三是通过转、扶、改配套,加强市场中介的中立。学术力量与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志愿者力量不是处于同一个维度,能级差异也很大,任其自由发展势必窒息学术。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自觉向社会分权,以培育完善的高等教育市场体系,营造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环境,并利用市场机制的张力,让高等学校从“二元结构”走向“三元结构”社会。这样,“三类组织”(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博弈与制衡,“三种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政府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冲突与互补,可以矫正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失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以便建立一个公正、有效、自由的高等教育体系。

关键词:市场机制;主体身份;政府角色;中介组织地位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高等教育资源的低效配置

(二)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协调三角”

(三)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冲突与互补

二、相关研究

(一) 关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与市场化的研究

(二) 关于高等教育市场主体的研究

(三) 关于高等教育与政府的关系研究

(四) 关于高等教育市场中介组织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的意义

(二) 基本思路

(三) 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高等教育市场主体

(二)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三)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

(四) 高等教育政府机制

(五) 高等教育志愿机制

(六) 高等教育战略性产品

第一章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变迁

第一节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基础性”

一、高等教育市场与效率

(一) 高等教育市场的构成

(二) 高等教育市场的效率

二、高等教育中的个人选择

三、高等教育服务的市场供给

第二节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回归

一、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生成

(一) 中世纪大学与市场机制

(二) 近代大学与市场机制

(三) 现代大学与市场机制

二、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失灵”

(一)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常规性失效

(二) 高等教育的“商业化”

(三) 高等教育的“国家化”

三、国外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改造

(一) 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

(二) 教育券、特许学校与营利性大学

(三) 公立高校治理机制的变革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初创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1949—1976)

二、改革开放初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1977—1984)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改革(1985—)

(一)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 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三)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四) 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大众化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现状与前景

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的现状

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建设的前景

第二章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主体身份

第一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主体的关系

一、自然人与法人“主体性”

二、市场主体的“身份认同”

三、主体与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灵敏性”

第二节 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主体“身份迷失”

一、市场主体动力、权力与能力不足

二、高等学校是特殊的市场主体

第三节 高等教育提供者的主体身份

一、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

(一) 办学自主与高校职能

(二) 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

(三) 教师工作绩效与职业安全

二、高等教育出资人的产权

(一) 高等学校的利益相关者

(二) 个人、团体、学校和国家产权

(三) 高等教育组织的产权效应

三、高等教育捐赠者的动力

(一) “志愿精神”

(二) “财富的福音”

(三) 高等教育捐赠者的权益

第四节 高等教育需求者的主体身份

一、学生选择权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

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成本约束

三、科技服务需求者的合作机制

第三章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政府角色

第一节 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关系

一、政府与高等教育行政管理

(一) 政府的高等教育角色

(二) 政府与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公正性”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底线”

(一) 捍卫高等教育的“公共性”

(二) 保护高等教育的“创造性”

(三) 避免高等教育的“垄断性”

三、高等教育的“行政化”

(一) “第一类”行政化——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行政化

(二) “第二类”行政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行政化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中的政府“角色错位”

一、政府的强势与行为失范

三、政府是高等教育战略性产品的提供者

第三节 精明的买主:“产品提供者”还是“产品生产者”

一、政府的“市场参与”

(一) 作为高等教育“用户或出资人”的市场参与者

(二) 作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者”的市场参与者

二、教育“公共产品”采购

(一) “人才”采购——生均经费拨款问题

(二) “科研成果”采购——课题立项资助问题

(三) “社会服务产品”采购——社会服务项目补贴问题

三、政府的购买“偏好”

(一) “政绩”偏好

(二) “寻租”偏好

第四节 宏观调控者:“外部调控者”还是“内部控制者”

一、政府的“行政干预”

二、政府调控高等教育市场的合法性

三、高等学校与政府的权力边界

(一) 起于国民举办大学、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二) 止于教育自由、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

(三) 限于公共领领域中的大学外部事务

(四) 防止“政府失灵”

第四章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中介组织地位

第一节 市场机制与市场中介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理论基础

(一) 教育中介组织的基本理论

(二)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基本特征

(三) 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主要类型

二、中介组织与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稳定性”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中介组织“地位缺席”

一、市场中介组织的单一化、行政化与机械化

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中介组织的出路是民营化

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官方性”

一、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中介组织

(一) 高等教育评估中介

(二) 高等教育咨询协调中介

(三) 高等教育筹资融资中介

(四) 高等教育交流中介

二、大学教育基金会

(一) 国外的大学基金会

(二) 我国的大学基金会

三、我国公立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官僚化”

第四节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边缘性”

一、大学间的松散性联盟

(一) 国外的大学联盟

(二) 我国的大学联盟

二、高等教育中的民间协会组织

(一) 国外民间高等教育协会组织

(二) 我国高等教育民间协会组织

三、我国民间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边缘化”

(一) 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再创新

(二) 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失语”

第五章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创新

第一节 管、办、投分离,促进政府机制的再造

一、市场机制引领政府改革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

三、高等学校治理机制的创新

第二节 权、责、利结合,实现市场主体的解放

一、高等教育中的“人本位”

二、高等教育中的“现代性”

三、学生、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转、扶、改配套,加强市场中介的中立

一、公立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转型

二、民间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帮扶

三、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管理的改革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有效性教学高中数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五步教学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