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鉴定委托程序问题探究

2022-11-29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矛盾高发, 司法鉴定作为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鉴定风险高发、鉴定纠纷日益增加[1]。笔者结合多年鉴定经验, 建议为了预防鉴定纠纷矛盾的发生, 应提高对司法鉴定委托程序问题的重视, 事先有所风险防范、控制。

一、关于对所提供文书鉴定材料进行唯一性标识的问题

根据文书检验鉴定工作的需要, 对鉴定检验所需的检验材料一般要求是原件。但是, 基于物证原件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对检材原件的管理和保存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避免风险和麻烦, 司法实务中应当注意对于检材进行唯一性的标识, 具体可根据该检材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措施和方法进行标记。

(一) 对笔迹同一认定鉴定类检材进行标识的意义

当法院作为委托人提供检验材料时, 为确保检验材料的来源, 有的法院会针对当事人提交的检验材料进行封存, 并要求双方在封口处签名和捺印, 然后再由法院的对外委托办公室法官组织当事人共同前往鉴定机构当面拆封后进行材料移交。当移交以后, 其检验材料的流转和保管则属于鉴定机构的责任。这时, 法院提供材料的责任完成, 这时, 鉴定机构则应当接力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对该检验材料的唯一性进行了标识。

理论上, 鉴定人不能在检材标识符号、进行装订等破坏检材原貌的行为, 但是针对检材的重要性, 为确保检材的不被调换, 为保证该被检验材料就是委托人所提交的材料, 笔者建议, 可以在不影响文件效力的地方如文件空白页边处用铅笔轻轻的做一些特殊标识 (例如可以由提供人亲笔签名写上日期字迹等) 以避免倘若当被当事人质疑材料被调换时, 因缺乏有力证据而一时难以辩驳。

例如, 某民事借款纠纷案件中, 需要对案件中的借条字迹进行鉴定, 由法院委托并组织双方到鉴定机构提交了检材, 并当场提取了笔迹样本, 经检验后出具了同一认定鉴定意见书。被鉴定人不认可该鉴定结果, 提出该鉴定检材不是他所提交的那份, 被鉴定机构调换过了, 并到上级主管部门等机构四处投诉反映。因当时确实没有让其在检材上进行标记, 鉴定人等一时不知怎么去证明该检材没有被调包过。后经过仔细查看该案所有相关材料, 在检验过程中, 因某鉴定人对该鉴定材料纸张背面痕迹感兴趣, 特意进行了高清扫描, 而恰好该纸张后面有该人的指纹和其他字迹, 这就证明了所检验的就是当事人所提交的文书物证!在鉴定人向法官指出该检材的这一特殊唯一性特征以后, 该当事人才没有再进一步骚扰。

(二) 对文书形成方式的鉴定类检材进行唯一性标记的必要性

文书鉴定中, 由于现代电脑办公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文件的伪造技术已经高度科技化,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其被伪造文件受骗的概率很大。即便是法官或者公安人员等见多识广人员, 出现误将打印件当做原件看待的事例也属于正常。某案件中, 由某法官送检五张借条, 借款人均为同一人姓名, 并且姓名处均有红色的指印, 要求与所提交的样本进行同一性鉴定。检材初检发现均是复制件, 签名形态位置一模一样。经了解, 该五份物证均是由当事人当做是原件来提交的。而法官也以为这几份书证就是原件。试想, 当鉴定认定该几份借条均不是原件的结果出来后, 如当事人质疑是该法官更换了检材时, 不知该法官该如何去自证清白!

以上案件的出现, 无疑给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敲响了警钟, 提示我们鉴定风险无处不在, 为尽量避免无谓的纠纷, 鉴定方应未雨绸缪, 从各个细小的环节做起, 根据具体情况, 运用各种方式对所提交的检验材料的唯一性从委托受理做起, 确保其检验过程的真实性, 防患风险于未然。具体在案件的受理环节时, 可建议接受材料房要求提供材料的人员在该文件材料背面或者无关紧要处书写其名字或者电话号码等, 为防止破坏物证文件, 可采用铅笔等进行书写标记或者摁手印等其他方式作为标记等。

二、关于委托书中鉴定事项临时变更的问题

在近年司法部下发的批评通报中, 有一例通报是因为当事人投诉某鉴定机构所出具的鉴定意见书中, 其鉴定事项与委托事项并不一致, 该案鉴定办理程序不规范而被进行了通报。虽然该事件的具体经过并未详细披露, 但是居安思危, 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来说, 理应对此提高认识, 加强风险意识。在民事案件中, 法院作为居中裁判的独立第三方, 一般是针对原被告双方提出的鉴定要求而进行鉴定委托。但是, 作为一个普通非专业的公民, 面对诉讼中涉及的专门性问题, 绝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如何提出鉴定要求, 如何根据法律纠纷争议的焦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的鉴定要求[2]。有的人只知道自己冤枉的, 根本不知道就案件争议的关键证据提出鉴定要求, 所按照自己的理解所提出的鉴定要求有时候难免和鉴定的专业表述不同或者差距很大。这时, 作为掌握了专业知识的鉴定机构是否能够与委托方协商或者自行变更委托要求?例如, 一起利用当事人在空白纸上的签名伪造借款内容的笔迹鉴定案件, 其中该签名当事人因自己确实并没有向对方借钱, 当对方拿出有自己签名的借条时, 一般会要求做签名笔迹鉴定。当签名字迹被认定为同一人所书写时, 其可能会不断喊冤, 质疑该鉴定结论有误。而要解决该案件中的争议焦点问题, 根据该案情况, 理应另行从笔迹的形成时间先后等其他技术角度来进行分析、检验才有助于该案件的客观事实复原。

另外, 在鉴定实务中, 有些案件的委托方会在委托书中写明要求鉴定某文件的真假或者某印章的真伪, 而这些委托要求其实并不属于鉴定技术解决的同一认定范畴。鉴定机构只能根据委托目的对文字进行相应的表述变更, 诸如建议委托方将委托事项修改成如要求鉴定某签名笔迹是否为某人书写, 某印文与样本印文是否为同一枚印章盖印等。

又如, 有时候当委托方在鉴定申请书中提出了要求对某借条中的部分字迹进行书写时间的鉴定, 而目前关于书写时间的鉴定技术尚还在探索完善之中, 现有的检验技术理论对比对样本的条件要求非常高, 一般会要求提供与检材相同或者近似的形成、保管条件等样本进行比对等, 而符合这种要求的样本材料很难满足。此时, 面对其中某些符合添加文字鉴定要求的案件, 鉴定机构是否可以建议委托方更改委托要求?而法院作为委托方是否有权更改鉴定要求?如果可以, 其更改的程序应如何操作?有的鉴定机构为了避免风险, 当面临临时更改委托要求时, 如果当事人一起到鉴定机构来了时, 一般会要求当事人重新当面写一份同意更改的说明存档备查。而如果当事人没在场的情况下, 有的法院会与当事人电话沟通协商是否更改鉴定要求, 也有的法院直接与鉴定机构协商一致重新补送一份更改后的正式委托书等, 做法各异, 随意性较强, 增加了鉴定风险。

司法实践中, 当可检验鉴定事项与委托鉴定申请不一致时, 鉴定机构是否可以对变更鉴定要求加以建议?有的经过向案件当事人解释清楚而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但是也有一些案件引起了部分案件当事人的质疑, 当鉴定结果与其预期不符合时, 这方当事人便会怀疑其中是否有权钱交易或者暗箱操作等, 从而引起鉴定投诉, 严重的某些鉴定机构甚至因此被司法管理部门进行处罚等。种种问题, 都有待立法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统一规范。

今年修订后的《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司法部令第132号) 已经于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 该通则仍然未能对有关鉴定材料的提供、委托和受理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行明确规范, 期待随着改革的推进, 立法能够进一步用完备、科学、严谨、合法的程序操作来保障司法鉴定结果最大限度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用有效的程序监督管理制度来促进我国司法鉴定行业的健康发展[3]。

摘要:文书鉴定的结果, 与所提供的检验材料密切相关。在文书司法鉴定案件的委托程序阶段, 对所提供用于检验的相关材料尤其是检材的提交、质证、确认等环节中, 应该对检材进行唯一性标识, 明确对检验材料质证的目的仅限于确定检验材料的来源, 另外, 对临时变更鉴定委托事项的程序问题也需要进行统一规定等。

关键词:文书鉴定,委托,程序,问题

参考文献

[1] 易旻, 周弘懿.失衡的司法鉴定执业环境及其治理[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6 (02) :54.

[2] 杨进友.司法鉴定投诉制度研究—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为视角[J].中国司法鉴定, 2015 (02) :94

[3] 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2005-2015年我国司法鉴定发展情况分析[J].中国司法鉴定.2016 (02) :78-79.

上一篇:尤金·奈达的翻译过程分析下一篇:山东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的研究——基于SWOT探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