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基本知识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公文基本知识范文

公文的基本知识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可以说,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还可以叫做文书,但是,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公文、文件、文书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稍加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公文、文件、文书三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地说,文件只是公文当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则又只是文书当中的一部分,文书除了公文之外,还包括私人文书。

狭义的公文与调研文章和宣传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座的各位同志今天已经听了关于调研和宣传文章写作方面的交流发言和讲座,应该有了很深的印象。实践中,有的同志写得好调研文章或者宣传文章,但不一定写得好公文;同理,熟悉公文写作的同志,也不一定擅长写宣传类文章,因为他们是几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公文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

(二)公文的特点

1、明确的公务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极高的权威性。

4、作者的法定性。

5、较强的时效性。

6、体式的特定性。

7、文风的朴实性。

8、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以上是公文的现实效用,还具有历史效用,可以存史。

(四)公文的分类

1、按基本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法定公文、普通事务文书)和专用公文。

2、按行文的方向分为:上行文(请示、报告等)、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见、会议纪要等)。

3、按公文的内在属性分为:规范性公文(规定、条例、章程、办法、细则等)、指令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等)、指导性公文(批示、意见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报、公报、简报等)、公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报请性公文(请示、报告等)、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大事记等)。

4、按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联合行文等。

5、按公文办理的时间要求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6、按机密程度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

7、按公文的规范程度和约束力分为: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8、按公文的载体分为:传统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

(五)公文的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自1996年5月3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全国党的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14个种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个种类。其中,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为党的机关公文专用,命令、公告、议案为行政机关公文专用。就法院系统来讲,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个《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但2001年1月1日起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施行后,最高法院没有及时修订法院系统的“公文处理办法”,只是要求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后来,最高法院出台了一个“修改稿”,但至今未正式下发实施,而最高法院的文件在一些细节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造成在一些细节规范上不知何去何从;同时,党的机关公文仍按照老“条例”执行,使用16开纸等,法院对党的机关的文件又要改用党内公文格式,造成多轨并行,很不统一,很不方便。但总体来说,法院公文主要是按照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执行的,所使用的文种同行政机关公文文种。

1、命令(令)

命令(令)属下行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命令(令)的制发主体有着严格的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只有全国人大的常委会及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及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及部长、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大,才有权力发布命令(令)。党的领导机关可以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命令(令),但需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出现。就法院来说,命令(令)仅适用于授予司法警察警衔、奖励有关人员。

2、决定

决定是党政机关共有的一个公文文种,但就适用范围而言,决定在行政机关比在党的机关要广泛得多。在党的机关,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而在行政机关,决定则“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它一般以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不使用这一公文文种。但事实上,公告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扩大化,如法院的开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4、通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与公告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都面向全社会,都是知照性的。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一方面表现为制发的主体有受限与不受限的不同——公告是有资格限制的,而通告则是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可以采用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的内容有重要程度的差异——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涉及的则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与通告的功能相近,其最大的不同在于,通知有特定的受文者,通告则无;通知有专指的约束力,通告则仅有泛指的约束力;通知与机关的经常性工作密切相关,通告则与社会事务联系密切,如此而已。

6、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公告与通告面向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公众性,通知与通报则主要是面向机关,具有较强的业务性。通知与通报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各自专享的“领地”,不能做人为的取舍。

7、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有其独具的特色,因而是公文中的重要成员。就法院来说,议案适用于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主要是法官职务任免。

8、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行政机关与党的机关均使用报告这一文种,而且适用范围也基本相同。

9、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只是客观地将有关情况汇报给上级机关,无需上级机关答复,而请示则是将自己无权或无力处理的事项及相应的对策主张反映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必须明确予以答复。

10、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即须以批复做出相应的答复。

11、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过去没有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为一个公文文种列出,因其形式相对灵活,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补救行政机关其他法定文种在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上的不足,故最新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其正式确定为一个机关公文文种。它属于通行文,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12、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答复功能仅仅适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这是它与批复的一点重要不同。

13、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党的机关专用的公文文种有:

14、决议

决议被列为党的机关14个法定公文文种的首位,可知它在党的机关公文中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从形式上说,决议必须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就是说,只有拿到党的会议上,提交与会者认真讨论,并得到表决通过的,这样的决议才是合法有效的。第二,从内容上说,决议必须是重要决策事项,就是说,一般的事项、非决策性事项不能采用决议这一公文文种。

15、指示

指示属下行文,“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就是说,指示主要适用于布置工作而不是其他方面,并且布置工作也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说到,只是提出一些原则和要求,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还须由下级机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所以,指示的文末往往有“望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之类的结束语。

16、公报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相对于通报而言,公报的公开程度更高,而且涉及内容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也更强。如国务院公报、最高法院公报等等。

17、条例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属规范性公文。就是说,一方面,条例的制发有严格的资格限定,下级党组织不可以制发条例,只有党的中央组织才可以制发条例;另一方面,条例是关于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具体化,是条文性法规,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18、规定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规定与条例一样,也属规范性公文。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就制发的主体而言,规定并无条例那样的严格限定,各级党组织都可以制发规定;另一方面,就适用范围而言,规定往往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以及特定的问题相联系,正因为如此,其时效性更强,而稳定性相对略差。其实,规定不仅用于党的机关,在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应用也很广泛,主要用来制定规章制度,但因为它不是行政公文文种,所以必须用通知的形式印发,而不能单独成文印发。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公文的行文规则,是关于公文制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1、行文原则。有2条值得注意: (1)“少而精”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有同样规定。在具体联络协调工作中,也是提倡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

(2)不以机关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2条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有相同规定。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有损领导机关的权威,违背公文流转办理程序,从报送者角度看可以提高效率,但对领导机关而言,则损害了效率。就法院而言,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案件比较多,对于交办案件,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望复”、“回告结果”等意思的,可以公文形式对领导同志个人报送,除此之外,一般不要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2、行文关系。分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互不统属关系三类。

3、行文方式。根据制发机关划分,可分为单独行文和联合行文;根据接收机关划分,可分为纵向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通行行文)和横向行文。

4、具体要求。

(1)恪守隶属关系,一般不越级行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相同规定。允许越级行文的情形:发生了严重紧急情况;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越级交办某些事项,同时指令越级上报的;询问只有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才能答复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事项,且这些问题和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没有任何联系的;数次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请求解决某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直接上级机关长期不予解决,以致对工作或即将对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等等。

(2)明晰发文权限,向适宜的对象行文。根据规定,党委和政府可以向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和政府行文;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在得到党委、政府授权后,可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正式行文;党委、政府的其他下设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式行文;其行文对象,包括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政府的对口部门,以及同级党委、政府的下设部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适用“函”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采用指令性、指导性和规范性公文文种。法院公文的行文对象要求是一样的。

(3)尊重机关职权,准确认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简单地说,谁是主管,那么主送就是谁。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只能是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1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第20条规定: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第23条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级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对一些重要公文忽视抄送,导致法院的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和动态不能及时被上级和地方有关机关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果。要准确确定抄送机关,需要全面把握公文内容和与之有工作联系的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既不漏送,又不枉送。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5)需要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应当明确主办部门,应当严格控制联合行文单位数量。

(6)关于“请示”的具体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事项涉及其他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时,应与有关机关协商一致,如未能达成一致,需在请示中写明;请示问题应当提出明确的意见;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公文的格式,指的是公文的外观形式,它既包括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纸张等)上的排列和标识规则,也包括公文的用纸要求和印制规范,换言之,公文的格式就是公文的书面结构与公文的用纸和印制规范的总和,是对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规范的公文格式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使公文的写作规范化、标准化,不仅增加公文的美学效果,而且方便对其进行阅读与传递、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分别以一章的篇幅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做了规定,而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共同起草、国家质监局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更是前所未有的,最为全面、具体、细致、科学的公文格式标准。为规范公文的制作和处理,2005年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期间,中院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最高法院有关规定,于9月7日制定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编入《规章制度》一书,就公文的制作、处理进行了规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下面分别就公文的发布形式、书面格式、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加以介绍。

(一)公文的发布形式和适用范围

就法院系统来说,以中院为例,主要有:

1、《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文件(宜市中法发)》,主要用于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或重要工作部署,发布重要的决定、通知等。

2、《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市中法)》,主要用于人事任免、重要会议及其他事项的通知、批复、命令、议案、请示、报告、通报、函等。

3、《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文件(宜市中法办)》,是中院文件的补充形式,主要适用于办公室根据院领导授权、传达或代本院发布某些事项,发布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4、《传真电报(宜市中法明传、密传)》,用于中院和中院各部门通知召开会议、时效性较强事项、事务活动安排、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等。

5、以中院各部门名义制发的公文,一般使用中院信笺版头。

(二)公文的书面格式

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全部文面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书面格式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并分为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7个要素。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又称间隔横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主题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眉首。眉首一般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要素组成,实际上就是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

1、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公文如需标识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采用红色号码机套印,比如同一文稿共印100份,其中第1份的序号可写“001”,最后一份的序号可写成“100”。标识份数序号,其主要作用是便利公文的登记、分发和检查。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是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的保密程度和传递处理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员知晓的。党和国家机关的公文密级均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其中“绝密”、“机密”两个密级的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如果泄露出去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公文如需标识密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有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密级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和保密期限,则两项同用3号黑体字,并且密级在前,保密期限置后,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标注密级的同时应标注保密期限,保密期限一般分一年以内、一年及一年以上、长期和期限不作标注。期限不作标注的一般按保密期20年认定,如秘密★6个月、机密★3年、绝密★长期。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党的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加急”两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两种。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紧急程度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保密期限和紧急程度,则密级和保密期限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称之为“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某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加“文件”字样,比如“函”;“命令(令)”、“会议纪要”除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外,还应加上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一般为25mm;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函”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mm。发文机关标识原则上应使用小标宋体字和红色标识,字号以醒目美观为原则由发文机关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列。即使是联合行文机关较多,也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字号一般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并居中排布。“命令(令)”的发文字号标注在“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下边缘空2行居中位置;“会议纪要”编号置于“会议纪要”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之上正中间。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应当反映发文机关或部门的性质。同一机关。部门的同一类公文的代字应当统一,不可有几种写法。机关代字一般可取机关名称前一个或两个字,但要注意与名称相近的其他机关相区别。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住;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发文机关签发签批公文的领导人的姓名。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果是联合行文,则有多个签发人,这时,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置于第一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二行起在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并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其距离为4mm。

7、红色反线

红色反线一般标印在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其长度与版心等宽(即156mm)。

——主体。主体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要素组成。

8、正文。正文包括以下七部分内容。

(1)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应简要准确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体现发文主旨。例如“公安部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向济南交警支队学习活动的决定”。如果公文版头已注有发文机关,或已在文尾注明了发文机关,公文标题即可省略发文机关;如果难以用少量文字概括所发公文的内容,或公文内容较为简单,可省略发文事由。公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名称需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其他标点符号,而以空格代之;标题字数太多,分行书写时,注意不得将固定词语拆开分写。

(2)主送机关。即负责受理或答复该公文的机关。上行文只有一个主送机关,即文件责任的直接承担者;下行文可有多个主送机关,书写于左首顶格处,按级别高低顺序排列。

(3)是正文。是公文的主体,表述公文具体内容的部分,写在主送机关名称之后。

(4)附件。即附属于正文的材料,用于对公文的补充或参考。附件名称要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本身既可单独成件,也可与文件主体装订一起投送。

(5)发文机关。即公文的法定作者名称,应采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写于正文或附件名称之后一定距离的右下方。如需以机关领导人名义行文,则应在领导人姓名前冠以职务。联合行文时,应将主发机关排列在前。

(6)发文日期。用以表明公文的生效时间,写于发文机关下方,使用年月日全称。

(7)印章。即发文机关对公文的效力负责的凭证,盖于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日期的字面上。

9、文尾。文尾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主题词。用以标示公文的核心内容,便于公文的计算机检索与管理。主题词不同于公文标题,其确定应从公文内容范畴、主题内容、特征和文种这四个方面入手,而不能简单地从公文标题中提取。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于1994年4月修订出版的《国务院公文主题词表》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于1998年8月修订发布的《公文主题词表》是目前标引主题词的重要依据。主题词一般不超过七个,每个主题词之间要空一格,写于发文日期之后,用黑体字印刷。

(2)抄送抄报机关。即除主送机关外还应了解公文内容的有关机关。上行文为抄报,平行文或下行文为抄送。

(3)制发机构和制发时间。即公文的印制单位和时间,书写于同一行。单位居左,顶格;时间居右,顶格。

10、标记。标记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

(1)秘密等级。按公文的机密性质,公文可分为内部文件、公开文件和保密文件三类,其中保密文件又可分为秘密文件、机密文件和绝密文件三等。秘密等级标在左上角,以醒目的黑体字印刷。

(2)紧急程度。公文有紧急公文和非紧急公文两类,紧急公文又可分为急公文和特急公文两等。紧急程度应以黑体字标在密级上方。

(3)阅读范围。即以工作需要和保密范围为依据所确定的公文的行文范围和阅读对象,写于发文日期之后,主题词之前。

(4)印刷份数。指该公文的实际印制数量,用括号标注在文件左下方。 另外,公文纸一般采用16开型(260mm×185mm)于公文左侧装订。按惯例,开头应为35mm,地脚应为25mm,订口应为22mm,翻口应为25mm,版心内正文应有25行20列。特殊公文,如“布告”、“通告”等用纸大小可视实际需求而定。公文书写应自上而下、自左至右

第二篇:广西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官方微信 :gxsydw

广西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

【导语】公共基础知识考察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科技、管理、人文和公文写作等等,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公文基础知识。

1.公文

国家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它社会组织。 (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材料。 (4)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公文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秦汉:“书” “奏”→辛亥革命以后:《公文程式》。

3.文书、文件和公文 (1)文书

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出现于清末。

(3)公文

指各机关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在机关单位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本文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广西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guangxi/

第三篇:公文的基本知识大全

、公文的基本知识

(一)公文的含义

公文,系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处理日常事务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公文有其特定的撰写程式和行文格式,是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党规政令、指导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一种重要文字工具。公文是应用文中最重要且用途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

公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公文特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的13种行政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的14种党的主要公文。广义的公文则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所谓通用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普遍使用的公文;所谓专用公文,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按照特定需要而专门使用的公文。专用公文具有很强的专业特点,如外交公文,法规公文,司法公文,经济公文,公关公文,军事公文,等等。

就法院来说,法院公文既包括专用的司法文书如裁判文书、各种笔录等,又包括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还包括其他一些公务文书如总结、汇报、发言、经验交流材料、事迹材料、宣传、调研、简报类材料等等。可以说,范围非常广泛。我们今天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公文,即有正式版头的行政公文和党组织公文。

公文、文件、文书,这是三个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公文、文件、文书,它们在内涵上是有交叉的,就是说,同一份文字材料,既可以叫做文件,又可以叫做公文,还可以叫做文书,但是,这样的文字材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只有符合这种要求、公文、文件、文书才可以作为同义词来交替使用,否则便是误用。公文、文件、文书三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所谓文件,它是领导机关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制发的、具有法定效力并设有特定版头的公文;所谓文书,它是一切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联系事务、商洽问题、记录情况等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稍加对比我们便不难发现,公文、文件、文书三者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地说,文件只是公文当中的一部分,而公文则又只是文书当中的一部分,文书除了公文之外,还包括私人文书。

狭义的公文与调研文章和宣传文章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座的各位同志今天已经听了关于调研和宣传文章写作方面的交流发言和讲座,应该有了很深的印象。实践中,有的同志写得好调研文章或者宣传文章,但不一定写得好公文;同理,熟悉公文写作的同志,也不一定擅长写宣传类文章,因为他们是几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公文的特点中,我们可以找到原因。

(二)公文的特点

1、明确的公务性。

2、鲜明的政治性。

3、极高的权威性。

4、作者的法定性。

5、较强的时效性。

6、体式的特定性。

7、文风的朴实性。

8、严格的程序性。

(三)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

2、规范和约束作用。

3、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和知照作用。

5、依据和凭证作用。

以上是公文的现实效用,还具有历史效用,可以存史。

(四)公文的分类

1、按基本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公文(法定公文、普通事务文书)和专用公文。

2、按行文的方向分为:上行文(请示、报告等)、下行文(决定、指示、批复等)、平行文(函等)以及通行文(意见、会议纪要等)。

3、按公文的内在属性分为:规范性公文(规定、条例、章程、办法、细则等)、指令性公文(命令、指示、决定等)、指导性公文(批示、意见等)、知照性公文(通知、通报、公报、简报等)、公布性公文(公告、通告、布告等)、商洽性公文(函等)、报请性公文(请示、报告等)、记录性公文(会议纪要、大事记等)。

4、按制发机关的性质分为:党内公文、行政公文、群众团体公文、联合行文等。

5、按公文办理的时间要求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6、按机密程度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和普通公文。

7、按公文的规范程度和约束力分为:规范性公文和非规范性公文。

8、按公文的载体分为:传统纸质公文和电子公文。

(五)公文的文种及其适用范围

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自1996年5月3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全国党的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14个种类;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体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13个种类。其中,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为党的机关公文专用,命令、公告、议案为行政机关公文专用。就法院系统来讲,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个《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但2001年1月1日起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施行后,最高法院没有及时修订法院系统的“公文处理办法”,只是要求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后来,最高法院出台了一个“修改稿”,但至今未正式下发实施,而最高法院的文件在一些细节上,并没有完全按照国务院的新“办法”执行,造成在一些细节规范上不知何去何从;同时,党的机关公文仍按照老“条例”执行,使用16开纸等,法院对党的机关的文件又要改用党内公文格式,造成多轨并行,很不统一,很不方便。但总体来说,法院公文主要是按照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执行的,所使用的文种同行政机关公文文种。

1、命令(令)

命令(令)属下行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它“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命令(令)的制发主体有着严格的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只有全国人大的常委会及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及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及部长、主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大,才有权力发布命令(令)。党的领导机关可以和同级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命令(令),但需以行政公文的形式出现。就法院来说,命令(令)仅适用于授予司法警察警衔、奖励有关人员。

2、决定 决定是党政机关共有的一个公文文种,但就适用范围而言,决定在行政机关比在党的机关要广泛得多。在党的机关,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而在行政机关,决定则“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它一般以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布,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不使用这一公文文种。但事实上,公告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扩大化,如法院的开庭公告、公示公告等等。

4、通告 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告与公告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都面向全社会,都是知照性的。但是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一方面表现为制发的主体有受限与不受限的不同——公告是有资格限制的,而通告则是任何机关、团体和单位都可以采用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涉及的内容有重要程度的差异——公告涉及的是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而通告涉及的则是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5、通知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与通告的功能相近,其最大的不同在于,通知有特定的受文者,通告则无;通知有专指的约束力,通告则仅有泛指的约束力;通知与机关的经常性工作密切相关,通告则与社会事务联系密切,如此而已。

6、通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公告与通告面向整个社会,具有较强的公众性,通知与通报则主要是面向机关,具有较强的业务性。通知与通报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但也有各自专享的“领地”,不能做人为的取舍。

7、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议案有其独具的特色,因而是公文中的重要成员。就法院来说,议案适用于人民法院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主要是法官职务任免。

8、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行政机关与党的机关均使用报告这一文种,而且适用范围也基本相同。

9、请示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请示与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两者的区别在于,报告只是客观地将有关情况汇报给上级机关,无需上级机关答复,而请示则是将自己无权或无力处理的事项及相应的对策主张反映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必须明确予以答复。

10、批复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下级机关用请示向上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即须以批复做出相应的答复。

11、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过去没有被《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为一个公文文种列出,因其形式相对灵活,适用范围广,可以有效补救行政机关其他法定文种在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上的不足,故最新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其正式确定为一个机关公文文种。它属于通行文,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12、函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函的答复功能仅仅适用于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这是它与批复的一点重要不同。

13、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党的机关专用的公文文种有:

14、决议 决议被列为党的机关14个法定公文文种的首位,可知它在党的机关公文中居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指出:决议“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从形式上说,决议必须是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就是说,只有拿到党的会议上,提交与会者认真讨论,并得到表决通过的,这样的决议才是合法有效的。第二,从内容上说,决议必须是重要决策事项,就是说,一般的事项、非决策性事项不能采用决议这一公文文种。

15、指示 指示属下行文,“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就是说,指示主要适用于布置工作而不是其他方面,并且布置工作也不是事无巨细样样说到,只是提出一些原则和要求,工作具体如何开展,还须由下级机关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所以,指示的文末往往有“望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之类的结束语。

16、公报 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相对于通报而言,公报的公开程度更高,而且涉及内容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也更强。如国务院公报、最高法院公报等等。

17、条例 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属规范性公文。就是说,一方面,条例的制发有严格的资格限定,下级党组织不可以制发条例,只有党的中央组织才可以制发条例;另一方面,条例是关于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的具体化,是条文性法规,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18、规定 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规定与条例一样,也属规范性公文。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方面,就制发的主体而言,规定并无条例那样的严格限定,各级党组织都可以制发规定;另一方面,就适用范围而言,规定往往与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条件和背景,以及特定的问题相联系,正因为如此,其时效性更强,而稳定性相对略差。其实,规定不仅用于党的机关,在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应用也很广泛,主要用来制定规章制度,但因为它不是行政公文文种,所以必须用通知的形式印发,而不能单独成文印发。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公文的行文规则,是关于公文制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1、行文原则。有2条值得注意:(1)“少而精”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11条明确规定:“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少而精,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可长可短的公文要短。”《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也有同样规定。在具体联络协调工作中,也是提倡多人来人往,少文来文往。

(2)不以机关名义向领导个人报送公文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2条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也有相同规定。直接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有损领导机关的权威,违背公文流转办理程序,从报送者角度看可以提高效率,但对领导机关而言,则损害了效率。就法院而言,领导同志批示、交办的案件比较多,对于交办案件,领导同志明确批示“望复”、“回告结果”等意思的,可以公文形式对领导同志个人报送,除此之外,一般不要向领导同志个人报送公文。

2、行文关系。分为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互不统属关系三类。

3、行文方式。根据制发机关划分,可分为单独行文和联合行文;根据接收机关划分,可分为纵向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越级行文、通行行文)和横向行文。

4、具体要求。(1)恪守隶属关系,一般不越级行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有相同规定。允许越级行文的情形:发生了严重紧急情况;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越级交办某些事项,同时指令越级上报的;询问只有直接上级机关的上级机关才能答复的某些重要问题或事项,且这些问题和事项与直接上级机关没有任何联系的;数次向直接上级机关行文请求解决某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直接上级机关长期不予解决,以致对工作或即将对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等等。

(2)明晰发文权限,向适宜的对象行文。根据规定,党委和政府可以向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和政府行文;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在得到党委、政府授权后,可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正式行文;党委、政府的其他下设部门,一般不得向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正式行文;其行文对象,包括各自的上一级或下一级党委、政府的对口部门,以及同级党委、政府的下设部门。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行文,适用“函”这一商洽性公文,不能采用指令性、指导性和规范性公文文种。法院公文的行文对象要求是一样的。

(3)尊重机关职权,准确认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简单地说,谁是主管,那么主送就是谁。公文的主送机关,一般只能是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21条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第20条规定:向下级机关或者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第23条规定: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级机关。《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同志对一些重要公文忽视抄送,导致法院的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和动态不能及时被上级和地方有关机关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果。要准确确定抄送机关,需要全面把握公文内容和与之有工作联系的有关机关,才能做到既不漏送,又不枉送。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5)需要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16条规定: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一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应当明确主办部门,应当严格控制联合行文单位数量。

(6)关于“请示”的具体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请示事项涉及其他机关职权范围的问题时,应与有关机关协商一致,如未能达成一致,需在请示中写明;请示问题应当提出明确的意见;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请示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二、公文的格式规范

公文的格式,指的是公文的外观形式,它既包括组成公文的各部分文字符号在载体(纸张等)上的排列和标识规则,也包括公文的用纸要求和印制规范,换言之,公文的格式就是公文的书面结构与公文的用纸和印制规范的总和,是对公文的文面要求。公文格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规范的公文格式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使公文的写作规范化、标准化,不仅增加公文的美学效果,而且方便对其进行阅读与传递、处理,提高工作效率。《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分别以一章的篇幅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做了规定,而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共同起草、国家质监局发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更是前所未有的,最为全面、具体、细致、科学的公文格式标准。为规范公文的制作和处理,2005年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期间,中院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最高法院有关规定,于9月7日制定了《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文处理办法》,编入《规章制度》一书,就公文的制作、处理进行了规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下面分别就公文的发布形式、书面格式、用纸格式和印装格式加以介绍。

(一)公文的发布形式和适用范围

就法院系统来说,以中院为例,主要有:

1、《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文件(宜市中法发)》,主要用于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或重要工作部署,发布重要的决定、通知等。

2、《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宜市中法)》,主要用于人事任免、重要会议及其他事项的通知、批复、命令、议案、请示、报告、通报、函等。

3、《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文件(宜市中法办)》,是中院文件的补充形式,主要适用于办公室根据院领导授权、传达或代本院发布某些事项,发布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4、《传真电报(宜市中法明传、密传)》,用于中院和中院各部门通知召开会议、时效性较强事项、事务活动安排、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等。

5、以中院各部门名义制发的公文,一般使用中院信笺版头。

(二)公文的书面格式

公文的书面格式,是指公文全部文面组成要素的排列顺序和标识规则。《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书面格式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并分为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7个要素。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又称间隔横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红色反线)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主题词)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眉首。眉首一般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等要素组成,实际上就是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宽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

1、公文份数序号

公文份数序号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公文如需标识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1行,采用红色号码机套印,比如同一文稿共印100份,其中第1份的序号可写“001”,最后一份的序号可写成“100”。标识份数序号,其主要作用是便利公文的登记、分发和检查。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是对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公文的保密程度和传递处理的要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特定范围的人员知晓的。党和国家机关的公文密级均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其中“绝密”、“机密”两个密级的公文应当标明份数序号。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如果泄露出去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公文如需标识密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有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密级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和保密期限,则两项同用3号黑体字,并且密级在前,保密期限置后,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标注密级的同时应标注保密期限,保密期限一般分一年以内、一年及一年以上、长期和期限不作标注。期限不作标注的一般按保密期20年认定,如秘密★6个月、机密★3年、绝密★长期。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党的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加急”两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紧急程度分为“特急”、“急件”两种。如需标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并且标识紧急程度的两字之间须空1个字;如需同时标识密级、保密期限和紧急程度,则密级和保密期限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称之为“版头”。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某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加“文件”字样,比如“函”;“命令(令)”、“会议纪要”除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外,还应加上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版头“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者加括号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一般为25mm;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函”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0mm。发文机关标识原则上应使用小标宋体字和红色标识,字号以醒目美观为原则由发文机关酌定,但一般应小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主办机关名称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列。即使是联合行文机关较多,也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发文字号一般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处,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并居中排布。“命令(令)”的发文字号标注在“命令(令)”的发文机关标识下边缘空2行居中位置;“会议纪要”编号置于“会议纪要”标识之下、红色反线之上正中间。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机关代字应当反映发文机关或部门的性质。同一机关。部门的同一类公文的代字应当统一,不可有几种写法。机关代字一般可取机关名称前一个或两个字,但要注意与名称相近的其他机关相区别。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住;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发文机关签发签批公文的领导人的姓名。上报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果是联合行文,则有多个签发人,这时,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置于第一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二行起在主办机关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并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其距离为4mm。

7、红色反线

红色反线一般标印在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其长度与版心等宽(即156mm)。

——主体。主体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要素组成。

1、标题

公文的标题是对公文内容的概括和对行文目的的揭示,因而应当准确扼要地反映公文的主要内容。公文标题中除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书写批转、转发、印发或贯彻上级机关发出的公文的标题,应将事由写清楚,而不能只写原文发文字号。下发行政法规、规章的公文标题用“发布”,下发隶属机关的公文标题用“批转”,下发上级

第四篇: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公文文种

根据规定,

党的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为14个,即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家行政机关使用的主要文种为13个,即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令)、公告、通知、议案。

名称相同与不同的均有9个,叠加后共18个法定文种

(一)通知

通知属于下行文,是党政机关使用频率最高、适用范围最广的一个文种。按照公文法规的规定:

(1)通知适用于发布有关法规和规章

(2)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3)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4)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求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

(5)任免人员

写作要求:

(1)拟定好标题

(2)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3)交代清楚

(4)文字简练准确

(5)语气恳切庄重

转发通知:在撰写转发性通知的标题时,经常会遇到几个“通知”重复发出的问题,如《××县委转发××州委转发××自治区党委关于××(事由)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可写作《××县委转发××自治区关于××(事由)的通知》。

(二)报告

报告属于上行文,是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或要求的公文。

报告的写法:内容真是可靠、要有信息价值、有分析有看法、不夹带请示事项。

(三)请示

标题请示属于上行文, 正文基本结构是下级机关结尾

第五篇:公文写作基本知识

(一)

一、公文概论:

公文古己有之,把公文作为一种学科知识来概括和总结,应当说时间并不长。所以说,公文基本知识应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文体应属于社会科学的管理学科。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具体解释为:一般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具有特定效力和较为规范格式的文书。

(二)公文的种类

党的机关公文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指示为党的公文独有)

行政机关公文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所独有)

(三)公文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公文是党和国家为达到一定政治目的而操纵的工具,是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的。

2、法定的权威性。公文代表着一级组织、一级政权的职权和意图,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有关组织、单位和个人置若罔闻或与之相悖。

3、现行的实用性。发文是针对实际,切实管用,便于操作。可以说是合于时而发,合于事而做,要求下边贯彻执行。

4、严格的规范性。公文有统一的文种,每个文种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具体的要求,限定内容、限定格式、限定适用范围,不许独出心裁,胡乱发挥。

5、行文的明确性。公文的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要求明确,让谁干什么、不许干什么和究竟怎么干,都非常明确清楚,不含糊其词。

6、语言的简洁性。相对其它文稿来讲,公文则文字更精炼,条理更清楚,层次更分明,篇幅更简短,没有废话,不许冗长,能一句说清楚的不用两句。

此外,有的公文还有政策性、保密性等等。

(四)公文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组织领导和处理公务的工具作用。具体讲:

1、法规准绳作用。便于遵照执行。也叫明法的作用,党纪国法用公文发布于世。党的纲领、章程用“决议”这个文种发表;宪法用公告发表。

2、领导指导作用。部署当前工作。也叫传令作用。指示、决定、通知等下行文有明显的传令作用。

3、公务联系作用。便于相互沟通。也叫沟通作用。请求指示、批复、商洽、支持作用,请示、报告、批复、函等。

4、宣传教育作用。统一思想行动。教育警示作用。关于表彰扶贫先进单位的通报;关于治理“三乱”的决定。

所以说,公文不是简单的抄抄转转、无足轻重的东西,而是治国安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古人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政策和策略必然体现在公文里。

(五)公文的分类:

1、按行文关系分: 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包括有业务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请示、报告

②下行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批复、条例、规定、命令、会议纪要

③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函、议案(政府等)

④通行文(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具有告知性和规范性的公文):如通告、公告、公报

2、按秘密程度分: ①秘密

②机密

③绝密

3、按使用范围分: ①党(群团)

②政(行政)

③军(军队)

二、文种写作:

公文写作,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共性反映所有公文写作的共同点。比如,应遵循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准确合实、可行有效、简炼规范。还如,公文标题三要素,即发文机关、事项、文种。举一例:中共朝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就是既有发文机关,又有工作事项,还有意见文种的体现。

又如:第一段讲发文的目的、依据、原因、问题、意义、作用。又如,所有文种第一段最后一句话都要通过不同方式把文种交待出来。如“报告如下”、“通知如下”、“提出如下意见”、“特做如下规定”等。(当然、函和公报除外)。还如,文号、落款单位和年月日等。个性反映各个具体文种有别于其它文种的特殊点。这里讲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要领:

(一)请示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所使用的呈批性、期复性公文。(上级机关即可以是上级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上级业务指导机关。如各部门向省国土资源厅批地、向财政要钱等。)请示的特点:

1、呈请性。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关系,但属于业务主管机关。是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请求。或请指示或请批准。

2、越职性。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或无法处理的事情。请示的内容都是上级机关职权内的事。

3、期复性。要求上级机关明确表态批复。同意不同意都应给答复。

请示的分类:

1、请求指示。要求上级机关指示该怎么办或询问政策、精神一类请示。

2、请求解决。下级机关遇到自身人力、物力、财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3、请求批准。本机关对某一问题已有处理意见,但职权所限必须请求上级批准同意。

4、请求批转。职能部门对新情况、新问题已有处理意见和办法,但因“条条不对块块”的规定,不能要求同级职能部门或不相隶属机关、部门照此执行,因而要求上级领导机关审查批准,并转给有关部门执行的请示。此类请示,结尾语多有“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各部门执行”字样。

请示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如有版头,也有省略)、事由、文种三要素构成。一题一事、一文一事。不允许有“和及”等两件事一起请示。文题一定写“请示”,凡写申请、要求、请求都不对。

2、主送机关:绝对只能一个。一般不主送上级机关的领导个人。主送多个机关就误事、主送机关外可有抄送机关。

3、正文: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

①请示缘由。即正文开头部分,说明为什么请示的问题。这是上级机关作出批复的重要根据。要情况真实,理由充分,尤其是请求解决性的请示缘由部分要尽量写得详尽些。缘由写完后,往往用“现就有关问题请示如下”过渡。

②请示事项。是正文的主体和核心。只能是一个事项,写得具体明确。请求指示的要明确提出问题和要求;请求解决的要明确提出需上级支持帮助或解决的具体事项;请求批准的应提供本机关的具体意见、措施、方案或行动。语气要谦恭,不能用决断口吻行文,即本机关“拟”怎么办,而不能表述为“决定”怎么办。

③请示结束语。常另起一行。惯用“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予批准”等。切忌带有强制性语气(以上请示,请予十日内批复)。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标题有发文机关的,可不落款,但需盖公章。

请示注意事项:

1、遵守行文规则。即一文一事、主送一个机关、不越级请示、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和党政分开的原则。

2、请示内容真实,理由充分。

3、语气平实、恳切。

(二)报告

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以及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陈述性公文。报告的特点:

1、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可用于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本部门、本单位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情况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向上级机关陈述意见和建议,还可以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行文的单向性。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为上级机关提供情况,一般不要求上级“批复”。这个上级一般是自己单位的直接上级。

3、表达的陈述性。大量用陈述语言,全面、真实、具体地陈述执行上级指导示的情况,很少议论。

报告与请示的区别:

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目的是下请上达,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需批复;请示是要上级答复、批复。

2、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的汇报;请示是工作未开展之前先请示。

3、收文受理不同。对于报告上级机关一般不批复;对于请示必须批示批复。

报告的分类:

1、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下步安排的报告。

2、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社会上或本机关工作中出现和存在的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有关情况。重在“反映情况”,引起上级机关重视和采取措施。(广州市非典肺炎由卫生厅向省政府或卫生部报告,还有禽流感等)

3、建议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提出意见或建议。对开展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一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方案、办法,要求上报机关批转到有关地区或部门执行。这是“呈转性”的报告。如:关于开展第十七次科技之冬活动的报告,科协向市委报告。

4、回复报告。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具有被动行文的特点。如:关于×××等上访问题调查处理结果的报告。皮毛厂抗美援朝女战士郭载初上访医疗费问题处理后给省委的报告。

5、递送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是报告中最简单的一种。

报告的写法: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如果报告的事情紧迫,为引起上级重视,可在报告前加上“紧急”二字。

2、主送机关:和请示一样,只能是一个,必要时抄送。不要送给领导个人。因为一个领导不在家、外出、学习会误事,送机关,这个领导不在,可另一个领导批示。

3、正文:由缘由、内容、结语组成。

报告的缘由是正文的开头。说明报告的目的、原因、概括报告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结尾惯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的内容是正文的主体:

①工作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工作成绩、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今后安排四个层次。

②情况报告的正文主体包括基本情况;问题和原因;办法及建议三个层次。

③建议报告的正文主体内容层次与情况报告正文一致,但它的基本情况远不如情况报告详细。重点在措施和办法。

④回复报告的正文主体是对上级询问或要求的工作和情况答复清楚即可,比较简单。

报告正文结束语。单独占行。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用“特此报告”;建议报告结尾是“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回复报告结尾多用“专此报告”;递送报告常用“请审阅”、“请收阅”、“请查收”、“请核收”等。

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

1、材料要真实。

2、除综合报告外,要遵守一文一事的原则。

3、严格文种界限,不能与请示混用。

(三)通知。

通知是上级机关用来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向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传达需要办理与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以及用来任免和聘用干部的知照性公文。也是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极高的文种。

通知的特点:

1、使用范围的广泛性

2、行文方向的灵活性。即可以是上级对下级,也可以平级行文,还可以不相隶属机关行文。(计划生育工作、财政部门对各委办局)

3、晓喻告知的广泛性。通知首先是让大家晓喻,知道内容后才想怎么办。

4、较强的时效性。即有时间期限(如涨工资过时间不行),也有效力长短不一。如有的会议通知,会期一到,就失去了效力。

通知的分类:

1、批示性通知:可分批转性、转发性、发布性三种。批转性的用于批转下级公文;转发性的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性的用于发布规章。如关于印发“规定”的通知等。这类通知分别与被批转、被转发、被颁布的原件构成一份完整的公文。

2、指示性的通知:是对某一项作出具体规定或对处理某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的通知。是上级对下级下达指示,而内容又不适用于“指示”文件时使用这个通知。如《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3、事务性通知:用于安排一般具体事务。如调整机构、启用印章、变更作息时间、安排节假日值班等。应用广泛,内容单一。

4、会议通知:各机关单位用以发出召开会议的通知。

5、任免通知: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员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或平级机关知道时发出的通知。

通知的写法:

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但各种通知的具体写法也不尽一致。

1、批示性通知:

①标题。也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不能随便省略。但问题比较突出。需注意的:一是标明被批转、被转发公文的机关,因为原公文由于有固定版头时可能省略了发文机关,而批转或转发时不标明,下边就不知原文是哪发的。如《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控制行政经费问题的报告的通知》,就把市财政局补进文题了。二是批示性通知标题介词“关于”使用,一般只用一个,批转机关可用批转、转发等词。不能用市政府办关于批转市财政局关于×××的通知,而应是市政府办批转市财政局关于×××的通知。三是层层转发即转发层次较多的公文,发文中可省略间接转发机关和原发文机关名称,只保留直接上级机关名称,后加上“所转发的”四个字。举个例子。如完全照转可能出现“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关于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这就罗嗦了,用直转的办法可简化为“喀左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朝阳市政府所转发的在中小学生实施豆奶工程的通知的通知”,四是如果被批转或被转发的公文是联合行文,原发文机关较多,通知中可只保留原主发机关名称,后加“等”字。五是标题中不要轻易使用书名号,只有被批转的规范性公文才能用。

②正文。批转和转发式通知的正文一般是由批转和转发对象、批示意见二部分组成。即开头点明对象即被批转的公文名称、发文字号和发文机关,表明态度来做出决定;批示意见部分通常是对被批转公文的基本精神作进一步的强调或必要的补充说明,以突出被批转公文的重点或核心内容,引起批转范围的重视,更好地贯彻执行;发布式的通知的正文,一般写三层意见,开头说明发布的根据或目的,中间写发布对象,最后提出执行要求。

2、指示性通知:

①标题不能随便省略或简化,必须具备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项。如《朝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管理的通知》

②正文一般包括缘由、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

3、事务和会议性通知: 标题比较灵活,可以是完整规范的形式,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正文一般由发文缘由、通知事项和执行要求三部分内容组成。

4、任免通知。标题应写明被任免人员的姓名即代表性人员姓名,后加等同志。如《关于×××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正文说明任免根据和任免决定。

通知写作注意的事项:

1、准确使用文种。

2、通知事项必须明确具体。

3、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四)决定

决定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决策指挥性公文。决定的特点:具有指令性、约束性。它以结论、规范和安排,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如有违反,要受到一定的处罚。这个特点近似于命令,又不同于命令。命令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级政府组织法明确规定的机关和人员才有权发布,也有是以首长名义发布的,它只讲结论,不讲原因,一经发布,就产生法律效力。决定比命令适应范围广,由领导机关的领导成员集体讨论后公布,有一定的论理性。也有的资料这样概括决定的特点:

①具有规定性。与条例、办法、规定等法规类文件性质相同,但它比前三者有说理内容,有强制力和约束性。

②具有指示性。对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进行的决策性指挥,关系重大,影响深广,具有指示性。

③具有确定性。“决”就是拿主意,“定”就是不能改变。什么事项一上决定,就意味着这项事定了,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不能朝令夕改。

④法定作者广。比命令的法定作者广,国家机关、党派、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均可。内容比命令具体。

决定的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不能随意省略。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的决定》。决定成文时间要以会议通过的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决定的时间一般标注在标题下方,用小括号括起来。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决定》(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正文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决定依据;二是决定事项;三是希望、号召或执行要求。

落款包括发文日期和印章。

(五)通报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的公文。通报的特点:

1、教育引导性。通报虽然也是用来传达和告知的,也有所告诫和要求,但却没有强制贯彻的要求,而是通过通报的形式对下有所指导、有所示范、有所教育、有所警戒、有所督促,从而达到教育功能。

2、典型针对性。通过典型事例达到启发式教育的目的,告诫人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发扬什么精神、克服什么倾向。因此通报的事情是重要的,事例是典型的。

3、真实严肃性。通报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同时,通报又代表一级组织进行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有着鼓励、警示或或惩戒作用,所以又是十分严肃的。

通报的种类。

1、表彰性通报。用来表彰先进单位或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学习。

2、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语错误、处分犯错误的单位和个人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

3、情况通报。旨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的工作为目的的通报。

通报的写法: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两种形式

①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如《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

②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与抢劫犯顽强搏斗的×××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

2、正文:包括通报缘由、通报决定、通报的希望要求等内容。

3、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时间。

通报写作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别。一是与奖惩决定的区别。两者写法是一致的,但奖惩决定涉及的事实比通报严重或影响更大,制发这类公文重在作出决定,用词和语气比较严肃;而通报重在教育,用词和语气平和一些。二是与通知的区别。通报传达的是重要精神或情况,告知的是特殊事项;通知传达的是上级指示,告知的是一般事项。通报的目的是使一定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通知是为了使有关单位或个人知道事项和怎样去做。通报可用于表彰先进和批评错误,而通知没有这个用途。

2、内容真实。

3、行文及时。

(六)批复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求事项的回复性公文。批复的特点:

1、行文的被动性。以下级机关的请示为行文条件。

2、回复的针对性。针对请示机关行文,针对请示事项,不涉及请示事项以外的内容。

3、效用的指挥性。批复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办法代表上级机关对问题的决策意见,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更具权威性,下级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批复的种类:

1、同意性批复:对下级机关请求的事项表示同意的批复,有决定性批复和指示性批复。

2、否定性批复: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持否定态度的批复,要讲清理由,以理服人,不以权压人。

3、解答性批复:针对下级对法律、政策、规定、措施等的询问请示所做答复。

也可分:

1、审批性批复。针对下级机关请示的公务性事宜,经审核后作出的批示性答复,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项目安排、资金划拔等。

2、指示性批复。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

批复的写法:

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组成:

1、标题:有多种写法

①由发文机关名称、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将蛇岛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给辽宁省人民政府的批复》;

②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观音阁水库向本溪市供水收取水费的批复》;

③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关于同意设定建平县榆树林子镇的批复》。

④由发文机关名称加原件标题和文种的构成。《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接受国家开发办验收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准备工作的请示>的批复》。

2、主送机关:只能主送一个机关。如需更多部门了解和执行,可抄送。

3、正文:

①批复依据。首先写明来文日期、标题和发文字号,交待批复的依据,点明开头的下级机关。然后用“现对××问题批复如下”或“现批复如下”进行过渡。

②批复内容。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法规,针对请示的具体内容给予明确答复和具体指示,不予争论。一般分条列项一一作答。无论是完全同意、部分同意或都不同意,均应提出指示性意见或说明理由。

③结束语。一般用此复,特此批复等惯用语作结,也可不用。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加盖公章。

注意的事项:

1、针对性强。请示什么、批复什么,当然还要调研,以了解下情和掌握政策。

2、观点明确,不能太原则,不能模棱两可。

3、非常及时。不能因为延误时间而造成损失。

4、言简意赅。做到意尽语止,庄重周严,不能有歧意。

上一篇:感悟企业文化范文下一篇:公休假请假条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