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十二五规划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局十二五规划范文

安监局十二五规划

海港区安全生产2012-2016规划

下一个五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继续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根本上提高全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一、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与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继续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强基工程”(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安全监察执法,强力启动职业危害监管工作。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的建设,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推动安全保障型社会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工作目标:到2016年,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安全监管监察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体

1 系、技术支撑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安全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得到有效防范。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坚决防止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创优安全生产大环境。争立全市标杆、争当全省先进、争创国家先进。

二、规划与任务

1、积极深化安全生产承诺制度

一是强力扩展承诺范围和内容。各级、各部门要重新梳理签订承诺书的企业范围,高危行业和其他企业都必须全部实行承诺制。承诺内容要扩展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章立制、加大安全投入、严防发生各类事故等内容。把创建“安全生产星级企业”、安全标准化、模板化管理等活动与承诺制建设有机结合,在承诺制的大框架下开展好各项活动。

二是强力落实“三项制度”。强化“三项制度”的持续改进,在每个行业选择3-5家“三项制度”比较规范的企

2 业作为试点,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完善“三项制度”,并以此为标准向全行业推广。对已经成熟、大部分企业都需要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要加紧制定标准,逐步推广实行。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企业的“三项制度”都做到规范、可行,覆盖企业每个员工、每个工作环节。

三是强力推进承诺践诺制度。对不认真履行承诺的企业,加大执法的频率,发现违法违规行为要从重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据承诺依法提请政府予以关闭,决不能姑息迁就。对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履行承诺、多年不发生事故的企业,采取公开表彰加以鼓励。逐步加强承诺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承诺制建设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各级、各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考评。

2、积极启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工作

一是大力强化职业危害监管和目标考核工作力度。组建独立的职业危害监管监察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将职业危害监管监察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将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中。

二是大力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上报统计制度和举报制度。强力启动职业安全许可证工作。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将

3 职业病病例、职业病事故上报安监、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体检服务机构、医疗诊断机构和职业病认定机构,要及时将体检、诊断和认定结果上报安监、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

三是大力加强职业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入,尽快形成职业危害检测鉴定、评价评审、宣传培训、信息装备、应急救援五大技术支撑体系,为职业危害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大力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治理的重点是石英砂加工等产生粉尘和使用高毒物品的企业。

五是大力落实企业控制职业危害主体责任。将控制职业危害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承诺制之中,有职业危害的企业必须设置或指定控制职业危害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兼)职专业管理人员,按规定签订控制职业危害责任状,并认真组织实施。

六是大力完善配套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按照上级部署的要求,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规章制度,不断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督促有职业危害企业尽快申报,力争做到应报尽报,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而未依法申报的生产

4 经营单位,依法严肃处罚。

3、加大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力度

一是加强综合监管。组织好日常执法监察。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针对隐患排查治理、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旅游安全、六大行业重点行业企业规章制度与标准规程落实、劳动保护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日常执法监察,以推动行政执法日常化、常态化。

二是继续推行联合执法模式。在积极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冶金建材、职业危害等重点领域执法工作的同时,组织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民爆器材、重点建设项目、人员密集场所、旅游、水利、电力等行业和领域开展联合执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处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推动各领域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是切实提高执法工作水平。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执行机制,督促有关企业落实安全监管执法指令,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执法到位。完善执法监督手段,进一步做好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确保法律适用正确,做到零失误、零违纪。

5 四是实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阻挠抗拒执法、拒不执行监察指令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整改或不按要求整改重大安全隐患、非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相关部门加大对其检查执法频次,依法暂扣有关证照。

4、继续推进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积极打造“安全海港区”。制定“打造安全海港区三年规划”,力争把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和工作目标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布局,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二是进一步健全“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明安全生产责任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在各级政府全面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力求责任清晰、100%覆盖、追责有据。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在全区各镇、各园区、各街道和太阳城管委设立安全监管机构,区安委会主要成员单位要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对安监员经培训合格后实行委托执法,充分发挥基层安

6 监队伍的监察执法作用。在村庄和社区设立安全员。设立职业危害监管和事故调查处理机构。

四是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尽早落实机构、编制、人员;加强应急救援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协调联动、资源共享等机制。依托区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台;加强监控体系建设,及时将重大危险源点与中心平台有效对接,实行24小时视频监测,使全区重大危险源点处于全天候监控之中,确保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尽快建立社会化救援补偿机制,完善救护队员优抚政策及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工作,将应急预案管理纳入执法检查内容。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等高危行业的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五是全面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燕赵行”等活动。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措施及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曝光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和重大事故典型案例。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在全区中小学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走进家

7 庭、走进社区,推向社会,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继续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全员培训,对新入厂的职工,要按照“三级教育”要求,认真组织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认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取证、换证和复训工作以及农民工、临时工、外包工、派遣工的上岗、转岗安全应知应会培训,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得上岗,确保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六是强化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成立区级事故调查机构,配齐人员。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和“三条基本要求”,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是不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审计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投入到位。确保重大隐患治理、应急救援、安全宣传教育和执法监察装备等方面的支出。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科技投入,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5、认真做好其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的监管力度。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必须在依法规划的专门区域内建设;积极推进危险工序生产装置自动控制改造;加快

8 安全标准化建设,所有液氯、液氨生产企业和涉及危险工艺的企业要实现安全标准化。强化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依法取缔非法制售窝点。

二是深化交通安全整治。认真排查治理危险路段,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违法载人,认真查处超载、超员和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

三是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重点抓好商场(超市)、学校、医院、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单位、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安全检查,深入治理“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加大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治理力度。

四是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核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杜绝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进入市场,严格重点建设项目、村镇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监管,防范坍塌、坠落和机械伤害等事故。全面排查整改学校校舍安全隐患。

五是切实加强粉尘作业行业的安全监管。对可导致粉尘燃爆的煤炭、化工、医药、木材、粮食和饲料等行业企业,聘请有关专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督促企业采用良好的通风排尘、抽风排尘或润湿防尘等措施消除尘源,严格控制电火花、静电、摩擦火花、明火等火源,建立健全粉尘报

9 警系统。

六是在冶金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刻汲取省内外事故教训,以防范漏炉、压力容器爆炸、煤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为重点,对生产过程中的冶炼、轧钢、吊装、铸造等事故易发多发工序及高炉煤气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排查。

七是切实做好其他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等行业监管,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6、全面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 一是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治理责任。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进一步研究修订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

二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季度风险评估工作。出台安全生产季度风险评估的实施细则,明确季度风险评估的范围、职责、内容及奖惩机制,要安排专项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和问题。要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 10 及督促隐患整改制度、鼓励公众举报事故隐患制度、政府挂牌督办和统计报告制度,建台立帐,加强监控,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为开展季度风险评估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参照《秦皇岛市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修订完善《海港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和落实辨识、登记、建档、上报等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各项监控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监控设施。制定重大危险源辨识、登记、备案等具体办法并督促落实;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对企业不按规定辨识、登记、监控重大危险源的,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依法进行处罚。

7、全面推进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和《河北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冀安监管[2011]81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海港区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五行业企业的特点,下一个5年将

11 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一是总体规划。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科学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和防范技能,杜绝“三违”。加大安全投入,提高专业技术装备水平,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改善现场作业条件。按照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认真开展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整体推进。2015年底前冶金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商贸五行业企业要全部进入标准化考评工作的自评整改程序,规模以上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发布的考评标准确定考评等级,有条件的规模以下的企业完成自评整改工作。条件成熟的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达标率争取在2016年底全部完成。生产企业要按照考评标准要求制定整改措施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要加大整改资金投入,认真组织整改。区安监局将按照达标工作方案的安排和要求,确定达标取证重点单位,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推进,要鼓励达标企业升级,不断提高标准化建设水平,要指导和督促企业、 12 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评审工作,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工作质量,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第二篇:涉县人社局十二五规划汇报

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发展规划

(2010年12月7日)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城乡统筹发展的加速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黄金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推动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加快三省交界区域次中心城市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劳务经济 一是继续强化目标责任体系。坚持把新增就业和控制失业率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做到工作责任、政策落实、资金投入、措施保障“四个到位”。二是逐步放开各项优惠政策。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对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三是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农民进城就业、参加社保等方面的政策限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对不同就业群体,在就业渠道、就业岗位、就业服务、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不同援助制度。四是突出对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阳光工程”培训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满足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

加快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五是健全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功能,提升市场服务就业的效率和质量;着力健全乡镇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落实基层工作人员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激发基层劳务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六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我县“靠得住”人力资源品牌宣传和推介,培育一批品德优良、技术过硬,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形象代言人,进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七是实施靠大联强战略。在巩固与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北京电梯协会等传统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搞活劳务输出,年开辟百人以上劳务输出基地10个以上,有组织、有计划地输出城乡劳动力,努力拓展就业空间。八是实施项目拉动就业。把重大项目、园区建设等作为拉动就业的重要载体,搞好服务,大力挖掘县内就业岗位,在项目开工时,帮助项目单位搞好人力资源规划和储备;项目投产时,落实人员配置和技能培训;项目运营时,搞好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等全程人力资源服务。九是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返乡创业与引进项目同等重视,同等对待,同等服务,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推动“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

“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就业困难

人员实现再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

二、统筹推进城乡社保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保障的目标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

覆盖范围,提高待遇水平,努力构建人员范围广覆盖,保障水平多层次,制度办法可衔接,管理服务现代化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五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万人、2.7万人、2.2万人、4.1万人、1.1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分别达到1.8万人、20万人。进一步提高各类参保人员享保待遇,努力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失有所助、育有所保”的目的。

一是狠抓社保扩面征缴。落实扩面工作目标责任制,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扩面重点,不断加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二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进一步健全养老、工伤、失业、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力争使我县新农保工作成为全省、全国的样板;积极探索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尽快把城镇无业居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待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调整各类参保人员享保待遇;在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逐步缩小不同参保对象之间缴费额度和享保待遇差距。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制定完善各险种之间衔接办法,方便各类参保对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联网、资源共享的网络信息平台,方便各类参保对象信息查询;探索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为各类参保人员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各类人才聚集高地

创新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管理,大力营造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优良人才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县人才总量从现在的1.6万人增加到1.9万人,创新创业型人才显著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比重明显提高,人才分布、层次、类型结构等进一步趋于合理。

一是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引才力度。对来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家属子女就业入学等方面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依托龙西工业聚集区,创建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鼓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带课题、项目、成果、资金到园区发展;以引进创业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到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和科研基地招才引智;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努力形成“依托项目引人才,引进人才上项目”的良性循环。二是努力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素质。与省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重点地从现有专家、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中选拔一批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大公司访问、研修;加强对现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科技术带头人、优秀拔尖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对优秀人才在进修学习、项目立项、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建立人才终身学习培训体系,公务员在职培训每年不少于12天,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三是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奖励、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培训等一系

列管理规章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制度,研究和完善科学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辞职解聘等配套管理制度和科学化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四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保护人才创新积极性。建立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真正形成竞争有序、人才辈出的用人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绿色通道;研究制定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办法,对为涉县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高层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四、稳步推进劳动保障检查执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处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达到95%以上,监察、检查用工单位达到80%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一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普遍签订劳动合同;积极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建设。二是推动企业改善工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推进完善工资指导线、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预测预警三项制度;指导、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大力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成为多数企业决定工资分配的主要方式,引导企业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较快增长。进一步健全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积极推进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问题长效机制的建立,切实制止和纠正企业克扣拖欠职工工资的行为。三是加大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仲裁、监察、信访联合办案机制,依法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围绕劳动保障工作重点和难点,组织开展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活动,不断优化我县的投资用工环境;继续推进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单位诚信档案建设,保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劳动用工信息和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按照“调裁结合、以调为主”原则,积极、稳妥处理各类争议案件,提高调解结案率和成功率。

第三篇:栾川县人社局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报扶贫办)

栾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发展谋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和谐栾川进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栾川的宏伟目标,根据县政府有关要求,现就十二五工作开展情况和十三五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统筹推进。人才资源总量和相对占有量不断增长。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才17706人,年平均增幅达8%。“十二五”期间,我县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7人,认定高级技师105名,认定技师1761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构成比较齐全,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趋于合理。全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4252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486人。全县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人才4773人,其中高级职称318人(正高2人),中

- 1

人,带动就业33327人。其中自2013年起,累计向旅游景区、家庭宾馆、旅游产业项目等旅游相关企业发放贷款9479万元,全力服务“全景栾川”建设。2015年以来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洛阳凤彩包装有限公司纸塑袋加工项目,带动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典型经验。

(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统一名称和标识、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成14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和重渡沟管委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投资150万元,加强公共就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共就业信息化网络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投资1600万元,新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能力,为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技能基础支持。

(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以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参保率、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扎实推进经办工作,至2016年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72万人,参保率达98.2%。享受待遇41733人,

- 3

总体目标是: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造就规模宏大、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实现,新增就业稳步扩大,就业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人事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

1、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推行和完善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形成在实践中成才、在竞争中选才的良性机制。改革公务员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逐步建立领导、群众、服务对象共同参与的评议机制,不断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完善公务员辞职、辞退、奖惩制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公务员的力度。强化职位管理,在科学设置职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职位管理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切实提升公务员服务栾川发展的能力水平。

2、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岗

- 5

发展要求,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重点培育和引进我县工矿企业、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和绩效工资奖励等机制的杠杆作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锻炼,努力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分布结构。探索改革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业绩优先、成果优先和能力优先的原则,激励专业技术人才钻研创新,竞争向上。

3、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栾川发展实际,建立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选拔、激励机制,优化技能人力发展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类培训资源,全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社会化发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加强栾川县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培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增强培训能力,年培训各类专业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闱,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4、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根据我县工矿业、旅游业、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采取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与就业对路的办法,狠抓劳动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大批“土专家”、“农秀才”、种养殖能手、营销专才等用地上、留得住的农村实用人才。未来五年,完成农村

- 7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简化创业审批程序,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创业意识教育,全面实施免费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落实好免费培训、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优秀人才“精英创业”,引导本地劳动力“草根创业”,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实训创业”,把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城乡就业新的亮点。

4、构建调控失业和稳定就业机制。建立健全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主的失业监测、发布制度,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加强危机情况下事业风险的预防。鼓励支持企业切实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提高就业质量。

未来五年,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亿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次。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四)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享有社会保障。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各项社保制度之间的转接办法,确保制度相互衔接,基金转接到位,经办手段先进,人员进出顺畅。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确保年轻人群参保稳定,续保有力。

- 9

2、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推动劳动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把执法重点放在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弱势群体。健全违法行为快速查处机制,加大对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基本劳动标准的执法检查。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移交、处理程序,严历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恶意欠薪行为。完善与有关部门工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创新维稳工作新机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处机制。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和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未来五年,以乡镇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人员配备到位为契机,组建完成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并加大劳动争议调解业务培训,规范劳动争议调解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和制度,努力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最大限度地将劳动争议平稳化解在基层。

(六)加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1、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

- 11

第四篇:乡镇文新广局十二五文化事业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县文化体系建设,根据我局工作职责,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工作

(一)完成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十二五期间,完成文化广场基地60个,形成基层文艺队84个,拥有文艺骨干113人;投入上亿资金,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四馆一站(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县美术馆、30个乡镇文化站)、210个农家书屋、38个社区书屋、210个村文化活动室均高标准建设完成,并对全县32.8万群众实现免费开放服务。五年来,共计投入免费开放资金950万元。

2.2014年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一百余万全面提升文化包装,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功能室设计、装饰、布置,将两馆各功能室焕然一新,为创建一级馆评估定级奠定坚实基础。2015年8月,文化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初评。

3.“十二五”期间,XX县图书馆通过政府采购、书香汉源捐书等活动使得图书的馆藏量由正式开馆时五千余册达到了五万余册;订阅报刊杂志245种,有电脑30余台,接待读者共计184024人次,送出图书将近两万余册。采购特夫克(v8.31)图书软件管理系统,接通宽带20m,使得XX县图书馆的图书进入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规化、信息范化管理图书借阅实行自动化管理。

4.2011年9月,县政府通过了《XX县博物馆陈列布展大纲》,以汉源历史脉络为主线,以解码大渡河文明密码为主题以大量实物和图片,运用多媒体(声、光、电)全面展示我县人文、历史、环境、资源。博物馆陈列布展目前已进入深化设计。

(二)打造汉源特色文化品牌

1.通过不断挖掘民间艺术潜力,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精品力作。累计创作文学艺术作品200多件,许多作品获得了省、市级以上的大奖,深受汉源百姓喜爱。其中,创作了《梨花情》《多彩汉源》《坝呷酒歌》《幸福的汉源人》《阳光汉源》等20多首歌曲;创作了《又香又麻不消说》《盛开的索马花》《年年有余》《红苗伞》《汉灯冥想》等30多支舞蹈;创作了《姜啷啵回汉源》《建设者之歌》等一批有影响的小品,其中《姜啷啵回汉源》参加2015年2月XX市首届网络春晚比赛获得全市最佳人气奖;XX市包装打造了汉源民歌《王哥调》、川剧围鼓《喜幺娃回门》,公开出版了汉源历史文化书籍《汉之源》《中国民间文化三套集成》,文学书籍《清风》《一地月光》、美术作品集《汉源美术》《春满汉源》,创办了《新汉源报》《流沙河》内部文学刊物。目前正在编制XX县中小学音乐乡土教材,策划制作mtv音乐歌曲专集《美丽汉源》,即将公开出版大型画册《山横水远》、汉源山歌集《山号—南丝路上的乡歌民谣》和《皇木民歌集》。 2.邀请著名音乐人,“中国组合之父”陈川老师,倾力打造组合“汉源牛”,该组合由五个青壮男子组成,歌曲包括两首原创歌曲《汉源牛》、《茶马古道》,并将代表XX市参演今年11月的省农博会。

3.我县共挖掘省、市、县级非遗项目34项,其中省级非遗2项,市级非遗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等6大类。调查整理了110余个“非遗”线索资料,建立了34个县级非遗名录。2011年,我县在贡椒发源地修建了贡椒广场,力争将贡椒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繁荣群众文化活动

1.年平均组织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30-40场次,图书馆、博物馆开展活动10余场次。形成诸如“唱响汉源”新生代歌手大赛、赏花旅游文化月系列活动、梨花仙子选拔赛、广场舞大赛、双溪桃花节、大树葡萄采摘节、“夜太美”摄影赛、书画展、征文比赛、“书香汉源”、“图书小管家”、“卫生小卫士”“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月我国“文化遗产日”等品牌活动;二是年平均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以上,形成如暑期少儿艺术免费培训之类的常态性培训项目;三是年平均送文化下乡、送图书下乡、进军营、进学校30余次,开展农民工和留守学生(儿童)图书服务宣传活动。目前我县书画作品入围参加四川省首届艺术节展览。

2.收集XX县优秀艺术家作品500余幅,全市各区县艺术家作品百余幅,包括书法、国画、油画、素描、摄影等绘画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全年累计展览50余天,吸引参观人数上万余人。

(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十二五期间,在省考古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积极配合抢救性发掘了大渡河沿岸的富林文化遗址、狮子山型文化遗址、富林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背后山型文化遗址、大树古堡遗址、大瑶石棺葬、桃坪战国、西汉土坑墓群、东汉砖室墓等文物。出土文物达2万多件,具有重要价值,抢救性发掘工作成效显著。

(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1.XX县文新广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2012年6月份成立以来,共实施行政处罚34家(次),罚款47900元,责令停业整改6家(次),整改36家(次),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开展无证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性场所整治,取缔11家无《网络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户,查扣31台电脑及配套设备,移送案件6件。

2.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取缔音像制品销售游商地摊8家,查缴非法出版物216册,侵权盗版光盘4797盘,淫秽色情光盘95盘。2012全市年终考核第一名,同时获得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第一名。

二、广播电视工作

(一)稳步推进广播电视事业

1.光缆干线工程有效开展。2010年以来,我局先后完成安乐至皇木至乌斯河、大树镇至龙塘山、广电网络公司机房至富庄镇、广电网络机房至小堡乡、萝卜岗至XX县丰乐乡、安乐乡白岩岗至万里乡、流沙河沿线移民安置点组网光缆线路建设工程、唐家河西乡光纤有线电视网络恢复重建工程光缆工程建设项目,使我县的光缆干线有效深入到XX县各个乡镇。

2.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我局先后完成XX县城东、XX区地埋管道工程、九襄地埋管道工程、XX县XX区通讯用室外机房安装工程、万工新集镇至乌斯河沿306线直埋光缆线路建设工程、6个集镇30个移民安置点广播电视入户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为我县光纤入户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国标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稳步推进。为了更好的解决了我县部分偏远乡村群众收看本地广播电视节目难的问题,我局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业务,采购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17000套,发展用户15000户,使我县的本地电视节目已深入汉源的每一个乡镇。 4.XX县城光纤入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智慧城市、光网四川”的整体部署,我局于2014年9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XX县城光纤网络入户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工程建设已全面完成,改造有线电视用户15000余户,为建设“智慧城市、光网汉源”以及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铺设好了网络基础。

(二)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成绩突出。

为扎实做好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我局精心部署、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地了解有线数字电视的相关知识,并组织精干技术人员采取设点、上门服务、现场演示讲解等多种方式,积极为用户提供安装、维护等技术保障,热情周到地将数字电视安装到户,让电视用户及时体验到数字电视带来的精彩生活。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电视用户积极支持、踊跃参与。截止目前,我局已完成5485户用户有线数字电视的整转,超额完成有线电视整体转换任务,使我县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1930户,居全市第一。

三、宣传工作

(一)硬件上档升级

五年来,通过争取上级资金及县委、政府的支持,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先后建成了全台网系统,实现全省首个能播出高清节目的县级电视台;设计建成了一辆全高清转播车,实现本土节目高清电视直播能力;建成了800平米的演播大厅,为XX县举办的《唱响汉源》、春晚等各种文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

(二)创优工作成绩突出

五年来,汉源电视台不断开拓创新,创优工作在全市新闻系统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奖和提名奖。2010年8月,《猴子岩特别报道》、《XX县猴子岩发生山体崩塌系列报道》均获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和广播电视学会(新闻类)提名奖”;同年9月,纪录片《古路之路》获全国dv新闻类铜奖;2011年2月,纪录片《尘肺之殇》获省级创优优秀奖,《学校该不该拆?》获省级创优提名奖。2013年新闻专题《七旬老人独居椒林》获省级创优提名奖,公益广告《书香汉源》获四川省第二届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电视类创作大赛三等奖。2014年纪录片《乡村教师》、现场直播《飞跃花海滑翔伞表演秀》、原创音乐《阳光下的我们》获省级创优提名奖;同时,《乡村教师》获市级一等奖,也是全市县级电视台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三)新闻宣传聚人心

汉源电视台始终坚持以新闻立台,对区域内“新近和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进行报道,有效地为群众传播资讯。《汉源视点》主要报道社会热点、民生焦点、游购娱乐等各类经典资讯,尽可能多地为受众提供信息。《纵横汉源》是高端访谈类节目。视角对准汉源或和汉源有一定联系的话题人物和著名人物,包括来到汉源的政企高官,文化名人,演艺明星。《新城新事》则主要报道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等各类经典资讯。尽可能的为电视观众传播咨询提供信息。另有一档与多部门合作联办的法制栏目《法制.平安汉源》。由此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格局。我们拥有6000平米的办公大楼;800平米的演播大厅;沃尔沃高清转播车;集高清制作、高清转播、素材收录和媒资管理为一体的大洋全台网和专业录音棚等一流的硬件设施,在西南地区县级电视台中名列前茅。目前,覆盖人群达20余万,经问卷调查,收看汉源新闻的电视观众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四)电台发声同频共振

2012年5月21日,fm90.9大渡河阳光调频广播正式落地播出,开设了《阳光政务》、《新闻社区》、《云端高速龙门阵》、《车行天下》等14档自办节目,全天24小时不停机播出。着眼汉源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讲好汉源故事,赢得广大听众一致认可。

(五)策划“唱响汉源”形成品牌

汉源电视台、大渡河阳光调频广播、县文化馆精心策划组织实施20

13、2014两届“唱响汉源”新声代歌手大赛,为群众搭建音乐的梦想舞台。 第一届“唱响汉源”历时41天、参赛选手突破1000人次,赛事创造了5个奇迹,

一、建国以来XX县规模最大的一次文艺赛事;

二、XX县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赛事;

三、XX县赛事中单项奖金最高的一场赛事;

四、XX县时间跨度最长场次和分区最多的一场文艺赛事;

五、XX县单项比赛参赛者职业、年龄差距最大的一次比赛。第二届则是吸引外地参赛选手,提升汉源对外知名度。5个片区,12场海选,吸引了来自山东、湖南、重庆、成都、云南、阿坝等全国各地38个省、市、自治区及周边区县的178名优秀歌手前来参赛;同时,电视、广播、大渡河阳光调频和汉视传媒两个公众微信平台共同形成宣传强势,唱响汉源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经典品牌。

(六)文化交流多格局

高清转播车录制组先后参与了XX市国际电影周、甘孜州文化节、老挝金三角国际旅游文化节,为繁荣大文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招商引资工作

(一)全力推动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

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被列为藏羌彝文化走廊国家级重点项目、2014年XX市市级重大项目、XX县2014年重点工作。为此,我局积极谋划筹备该项目,扎实推进项目进度。截止目前,已完成征地、打围等相关工作,正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定,按照《XX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48期)的要求,我局积极与雅安文旅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接,签订委托协议。

(二)博物馆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XX县博物馆项目投资2000万元,于2015年4月按程序和规定完成招投标工作,建成后拟打造为“国内一流县级博物馆”。

(三)积极推进XX县电影院项目建设

XX县电影院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初步设计5个厅(2个大厅和3个小厅),大厅容纳400人左右,小厅100人左右。目前已全面复工,已完成基础建设工作。

(四)积极与省、市对接,争取项目资金

2010年以来,我局共争取省、市项目资金300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缺乏战斗力。由于我局人员结构老龄化,三馆缺乏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推动难度大。目前,大多数移民安置点用户对数字电视概念不清,认识模糊,加之受移民遗留问题影响,对付费频道、高清频道等新的收视方式、收视习惯和消费习惯,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使数字整转工作受到制约。

(三)博物馆项目设计效果不理想。博物馆项目建设属于创意型项目,根据国家规定,按照工程建设类项目进行招投标。目前中标单位工程技术能力很强,但设计创意能力较薄弱,达不到博物馆项目创意要求,项目推动困难重重。

(四)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难切实际。村级行政区划在全国千差万别,建全国统一标准和规模的书屋和文化活动室与汉源实际情况不符。

六、2016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读者至上”,基本服务“零门槛”,坚持服务立馆,科技强馆,人才兴馆,为参加全国第七次评估定级达到一级馆打基础。

(二)在做好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托九襄石牌坊的茶马古道民俗博览园,建设一个建筑面积约为800㎡的“汉源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重点对省级非遗涂家木雕和曹润红彩塑、市级非遗大田老太庙花灯、九襄川剧围鼓等进行展示和保护传承。

(三)针对文艺创作的相对薄弱的问题,积极争取资金,挖掘、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并创作一系列反映本土文化的优秀歌曲。

(四)加快我县文博事业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新增一至二个具有名片效应的博物馆(或专题展馆)。普及文博知识,推动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五)在做好文博事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以九襄石牌坊为龙头,在其周边建设汉源茶马古道博览园(目前该项目已纳入藏羌彝走廊在建项目国家规划,同时已有相应社会资本注入),同时结合地处藏羌彝走廊、茶马古道、南丝绸古道等优势,辐射清溪片区、宜东片区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其次是结合博物馆开放进一步提升“富林文化”名片效应,拓宽该品牌在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作用。

(六)积极争取建立乡镇文化工作目标考核,引起各乡镇党委重视,在百分制考核分数中力争占到1-2分,充分调动乡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

(七)针对村级行政区划在全国千差万别的情况,因地制宜建图书馆和文化馆,以适应其需求!

(八)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就业和致富增收。因地制宜做好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融合发展规划,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现代观光农业等产业,打造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藏羌彝民族文化品牌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带动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增收渠道。

(九)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加强对文化产业项目论证、包装、推介、开发的指导,推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争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指导帮助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注重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挖掘工作,加强农村传统村落、传统建筑的保护维修。

(十)九襄阳光康养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作为我县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我县的重点工作,在今后的一个季度里我局会继续加强同各单位的协调工作,积极推动项目进展,争取3年内完成项目整体建设。

(十一)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我局“十三五”项目规划,进一步完善项目储备,包装一批、打造一批、策划一批精品文化项目,为项目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五篇:乡镇人社局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个根本”,切实增强服务大局、责任担当、遵守纪律“三种意识”,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效能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四个保障”,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项工作”,使人事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期间主要成绩

一、人才工作得到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使人才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增长、人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人才成长渠道得到很大拓宽、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不断突破。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877名,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人才12180名,增长3303名,平均年增长率为7.44%。近年来为教育、卫生等行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9名,柔性引进经济型管理人才10名,缓解了我县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规范了津贴补贴,合理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了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扩大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突出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实现了工资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使广大干部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公务员整体登记、信息数据库录入和工资套改工作,其他配套制度及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入轨运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县280个单位4145名工作人员的首次岗位设置工作,为实施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人员聘用制度逐步规范。加强了新录用人员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合同签订工作,逐步形成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公开招聘得到扩大。落实了单位用人“凡进必考”和急需短缺人才引进机制,共补充工作人员935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机制。第

一、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日趋合理。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达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累计达38.56万人,创劳务收入38.56亿元。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6900人,实施创业培训2750人,累计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99万元,发放贷款1.567亿元。

五、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围绕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基本险种,不断巩固、完善老险种,探索、启动新险种,逐步建立健全了涵盖五个大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十个小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民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至目前,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263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35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5万人,整体参保率达到9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48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27人,城镇居民参保909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38人。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合同备案率达8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仲裁机构和队伍,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57起,涉及劳动者970人,追讨农民工工资324万元,案外调解76起,涉及劳动者240人,涉及金额29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630份,督促用人单位为410人缴纳了社会保险。

七、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提高。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基本达到标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投资1000多万元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已建成,明年可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无场地,工作难开展的问题。 2015年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及劳务经济工作:止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99人,占目标任务5265人的1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3219万元,占目标任务3500万元的91.97%;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80万元,占目标任务180万元的100%;就业技能培训2080人,占目标任务1630人的160%;创业能力培训290人,占目标任务260人的111.5%;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70人,占目标任务100人的170%;职业技能鉴定3020人,占目标任务2730人的110.6%;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294万人,占目标任务4.9万人的108%;创劳务收入10.1024亿元,占目标任务9.02亿元的112%。

二、社会保险工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征缴收入1940万元,占目标任务2162万元的90%,基金支出3353万元,占目标任务3695万元的9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征缴收入2118万元,占目标任务2185万元的97%,基金支出1866万元,占目标任务2088万元的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收入31.15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100%;失业保险征缴收入283.09万元,占目标任务280万元的101%;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49.53万元,占目标任务128万元的117%;生育保险征缴收入68万元,占目标任务59万元的115%,基金支出16.7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54%。

三、劳动关系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7%,占目标任务90%的94.1%;用工备案率为73.2%,占目标任务80%的91.5%。

四、金保工程:金保工程系统网络通畅,业务经办、社会保险收缴、支付环节操作规范。完XX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3家定点机构网上直接结算。 “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发展不均衡。针对我县人才发展现状,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发展成长的空间不够宽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每年有剩余劳动力约在6万多人,扩大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县目前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维持可持续的长期支付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2014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赤字”。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待遇水平的上涨,远期的支付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保费“收不抵支”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同时缴费基数的过快增长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成本。失业保险由于企业认识模糊,缴费积极性不高,导致失业保险的保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医疗保险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报销大部分还使用手工结算,程序不够规范,监管难度大。部分特殊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突出,牵涉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收入分配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县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企业改革改制后,利益调整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同时引起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工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制度不相配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五、人事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公务员法的实施中,还存在分类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健全、进出机制不畅通、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还存在机构体制不尽合理、工作职能交叉不清、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机制缺乏生机、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劳动维权信访维稳任务艰巨。企业用工不规范和劳动侵权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关系仍处矛盾多发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劳动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于凸现期,无理缠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信访维稳任务十分艰巨。

“十二五”期间,我们始终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认真落实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两个根本”,切实增强服务大局、责任担当、遵守纪律“三种意识”,不断强化班子建设、效能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四个保障”,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五项工作”,使人事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二五”期间主要成绩

一、人才工作得到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坚持以人为本,紧扣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使人才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增长、人才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人才成长渠道得到很大拓宽、人才引进工作得到不断突破。2010年全县共有各类人才8877名,至201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人才12180名,增长3303名,平均年增长率为7.44%。近年来为教育、卫生等行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9名,柔性引进经济型管理人才10名,缓解了我县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改革,初步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正常调整机制,规范了津贴补贴,合理调整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了低收入者工资水平,扩大了中等收入者比重,突出了岗位、绩效工资的激励功能,实现了工资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使广大干部职工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三、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了公务员整体登记、信息数据库录入和工资套改工作,其他配套制度及公务员日常登记工作入轨运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县280个单位4145名工作人员的首次岗位设置工作,为实施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人员聘用制度逐步规范。加强了新录用人员和现有工作人员的合同签订工作,逐步形成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公开招聘得到扩大。落实了单位用人“凡进必考”和急需短缺人才引进机制,共补充工作人员935名,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四、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工作机制。第

一、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日趋合理。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步建立,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累计达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累计达38.56万人,创劳务收入38.56亿元。累计实施再就业培训6900人,实施创业培训2750人,累计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599万元,发放贷款1.567亿元。

五、社会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围绕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工伤保险五大社会保险基本险种,不断巩固、完善老险种,探索、启动新险种,逐步建立健全了涵盖五个大险(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十个小险(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加强,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全民保障的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形成。至目前,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5263人,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352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2.85万人,整体参保率达到96%,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487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1027人,城镇居民参保909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38人。

六、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以上,合同备案率达8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仲裁机构和队伍,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保障执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间共受理劳动监察案件157起,涉及劳动者970人,追讨农民工工资324万元,案外调解76起,涉及劳动者240人,涉及金额291万元,补签劳动合同630份,督促用人单位为410人缴纳了社会保险。

七、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明显提高。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场地、设备基本达到标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投资1000多万元的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现已建成,明年可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办公无场地,工作难开展的问题。 2015年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就业及劳务经济工作:止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99人,占目标任务5265人的11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01%;新增小额担保贷款额3219万元,占目标任务3500万元的91.97%;新增小额担保贷款基金180万元,占目标任务180万元的100%;就业技能培训2080人,占目标任务1630人的160%;创业能力培训290人,占目标任务260人的111.5%;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70人,占目标任务100人的170%;职业技能鉴定3020人,占目标任务2730人的110.6%;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294万人,占目标任务4.9万人的108%;创劳务收入10.1024亿元,占目标任务9.02亿元的112%。

二、社会保险工作: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征缴收入1940万元,占目标任务2162万元的90%,基金支出3353万元,占目标任务3695万元的9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征缴收入2118万元,占目标任务2185万元的97%,基金支出1866万元,占目标任务2088万元的89%;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收入31.15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100%;失业保险征缴收入283.09万元,占目标任务280万元的101%;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49.53万元,占目标任务128万元的117%;生育保险征缴收入68万元,占目标任务59万元的115%,基金支出16.7万元,占目标任务31万元的54%。

三、劳动关系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4.7%,占目标任务90%的94.1%;用工备案率为73.2%,占目标任务80%的91.5%。

四、金保工程:金保工程系统网络通畅,业务经办、社会保险收缴、支付环节操作规范。完XX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3家定点机构网上直接结算。 “十三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发展不均衡。针对我县人才发展现状,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发展成长的空间不够宽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二、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全县预计每年有剩余劳动力约在6万多人,扩大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而我县目前新增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劳动力供给远大于需求。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培训规模和发展速度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金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维持可持续的长期支付能力面临一定的挑战,2014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赤字”。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和待遇水平的上涨,远期的支付压力会进一步扩大,保费“收不抵支”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同时缴费基数的过快增长提升了企业和个人的社保成本。失业保险由于企业认识模糊,缴费积极性不高,导致失业保险的保障机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医疗保险信息化制度建设滞后,报销大部分还使用手工结算,程序不够规范,监管难度大。部分特殊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突出,牵涉整个社会的稳定。

四、收入分配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全县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偏低,企业改革改制后,利益调整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多样的用工形式,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同时引起劳动争议案件、群体性事件和信访案件数量增多。机关事业单位现行工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其他制度不相配套,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五、人事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公务员法的实施中,还存在分类管理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健全、进出机制不畅通、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还存在机构体制不尽合理、工作职能交叉不清、用人机制不灵活、分配机制缺乏生机、管理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今后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我们十三五时期工作重点,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六、劳动维权信访维稳任务艰巨。企业用工不规范和劳动侵权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关系仍处矛盾多发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时有发生,劳动执法力度还需加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处于凸现期,无理缠访、集体上访时有发生,信访维稳任务十分艰巨。 “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工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壮大人才队伍、扩大就业与改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着力开展各类培训,努力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人才市场建设力度,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建立并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努力实现人才资本增值;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构建开放灵活、协调高效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力争到2020年,全县各级各类人才总量争取达到1792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4%以上,平均每年约增加1093人。其中党政管理人才1060人、专业技术人才6770人、高技能人才67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20人、农村实用技能人才6740人、社会工作人才1960人。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体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研究机关事业单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带薪年休假制度。企业建立“三个机制”,即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支付的保障机制和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

三、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用人导向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快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的建立。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职务序列和管理办法,并配套完善各类公务员的考录、考核、奖励、晋升等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加强对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转任、交流等管理力度。量化考核标尺,严格考核程序。进一步完善现行考核内容,强化平时考核,突出考核,科学评价公务员工作实绩。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完善聘后管理,做好续聘、解聘、辞职和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继续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办法,科学核定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根据管理、专技、工勤人员的岗位特点,制定岗位职责,建立适应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考核、奖惩、培训制度。完善人员进出制度,实行公开招考,规范进人程序,把好入口关。落实国家退休政策,建立完善解聘、辞聘制度,畅通人员关口,增强用人制度的灵活性。

四、积极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建立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依托现有各类园区等存量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强化财政扶持和金融服务。将农民创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合理确定就业困难人员范围,规范认定程序,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其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十三五”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促进100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技能培训6000人,其中开展创业培训1000人;劳务输转达5万人。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与素质提升相得益彰的培训机制。加快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加快高技能人才、实用技能培养。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开展创业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培养新格局。使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要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社会统筹发展相协调的保障机制。完善社保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规范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解决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探索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险资金。规范征收流程,强化征收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积极探索开辟新的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支出制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和预警监测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办法,实现规范运作和基金的保值增值。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严防基金流失。到“十三五”末,不断扩大参保范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年平均递增8.5%,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参保率达100%,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率达60%,参保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增长10%,达到90%以上,社会化发放率和按时足额率继续保持100%。建立覆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大病互助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基金收缴率达95%。逐步建立劳动者无责任补偿的城镇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国有企业参保率达到100%,私营企业参保率达到50%,基金收缴率达80%。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共亨机制。按照“完整、正确、统

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综合管理职能,提高整体工作信息化水平,全面促进工资管理、公务员管理、职称管理、人才服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实现各项人事劳动保障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办理。根据我县人社工作现状及发展前景,“十三五”期间完成宫河镇、山河镇、永正镇、西坡乡、五顷塬乡、三嘉乡六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项目,总投资680万元,计划分步实施,2018年前完成。

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全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一是落实和完善政策稳定就业。全面落实好省、市、县出台的扩大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拓展就业空间。着力抓好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落实,及时兑现就业补贴,稳定就业形势,推动就业工作上台阶。二是突出重点群体援助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平台作用,抓好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工作政策落实,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一名新生劳动力都能够学到一门实用技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围绕油煤开发及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和有序进城务工。着力健全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时就业并使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强化创业扶持带动就业。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好市县出台的资金、场地、项目、信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用足用活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计划。进一步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实施,扩大小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全年完成新增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四是强化优质服务促进就业。以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三个重点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加强转变就业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创业指导、信息服务、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务输出5.5万人,创劳务收入8亿元。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着力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适龄人员为重点,加大政策宣传,完善激励措施,调动城乡居民参保积极性,提高人均缴费水平,确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二是启动实施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工作。按照省市文件精神,首先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信息采集工作,确保信息准确、规范,同时做好首次养老保险的交费和稽核工作。三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工作。全力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管理工作,巩固城乡医疗保险成果,着力做好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四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和经办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严格审核缴费基数,管用好各项基金,完成社保卡办理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实施人才强县工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落实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创新人才、战略性后备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全年培训3200人。二是加强人才服务工作。严格执行职称评审政策,进一步规范职称评审工作,积极探索职称管理新办法。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证、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能力考核。三是积极做好引智工作。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建设规划,加大引智资金和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为各项引智计划和项目做好服务。年内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5名、领军人才10名、紧缺人才15名。四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工作,按照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明人事纪律,规范招聘程序,落实竞聘上岗制度,全力做好岗位合同管理,严格考核工作。五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公务员素质提升工程”,规范初任培训,突出任职培训,强化在职轮训,深化专门业务知识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公务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完善公务员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参照管理的审批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动态管理和适时监督,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培训、考核、奖励等工作。

四、加强执法检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坚持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专项检查与综合督查相结合,适时组织执法检查活动,做好劳动关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定期不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检查,加大对使用童工、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等违法行为的查处、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二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重点督查私营企业落实劳动用工合同制度、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提升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率。确保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全面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按照“快立、快办、快结”原则,积极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理机制,稳慎处理集体争议案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上一篇:集体备课论课范文下一篇:检索报告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