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特点范文

2022-06-17

第一篇:温室效应的特点范文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

系:

业:

级:

号:

名:

指导老师:

1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年 月 日

摘 要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再一次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人类生存的气候上来,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为了明天”的确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温度正在逐年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温室效应对环境及气候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关键词 :温室效应 危害

2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引言

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论及特点 „„„„„„„„ 1

2、温室效应的形成 „„„„„„„„„„„„„„ 4

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 4 3.1、对环境的影响 „„„„„„„„„„„„ 4 3.

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 „„„„„„„„„„ 6

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 6

5、展望 „„„„„„„„„„„„„„„„„„„ 8

6、总结 „„„„„„„„„„„„„„„„„„„ 8 参考文献 „„„„„„„„„„„„„„„„„„„9

3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引 言

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由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了引起世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学术界一直被公认的学说认为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温室效应会导致许多的可怕的后果,包括南北极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将直接淹没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大陆沿海低地地区,因此后果十分严重。1995年11月在柏林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次会议上,44个小岛国组成了小岛国联盟,为他们的生存权而呼吁。

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和加剧传染病流行等。以疟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疟疾发病率已翻了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疟疾,其中200多万人死亡。

所以说温室效应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环境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全球的德环境需要每一个国家的努力。相信大家携起手来一定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家园。

4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1.温室效应的简介、概况及特点

1) 简介

温室效应示意图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

2)概论

温室效应简略图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

6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

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约占75%、氯氟代烷约占15%~20%,此外还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种。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 ℃~5 ℃,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

这是“温室效应” 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 km2,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科学家预测,如果我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

3)特点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2.温室效应的形成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3.1对环境的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 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例如:大气层云量及环流的转变。当中某些转变可使地面变暖加剧(正反馈),某些可令变暖过 程减慢(负反馈)。

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份评估报告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这预计已考虑到大气 层中悬浮粒子倾于对地球气候降温的效应与及海洋吸收热能的作用 (海洋有较大的热容量)。但是,还有很多未确定的因素会影响 这个推算结果,例如:未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预计、对气候转变的各种反馈过程和海洋吸热的幅度等等。

(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的一名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家杂志》中指出,早前他们发现一种植物

8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病毒TOMV,由于该病毒在大气中广泛扩散,推断在北极冰层也有其踪迹。于是研究员从格陵兰抽取 4块年龄由 500至14万年的冰块,结果在冰层中发现TOMV病毒。研究员指该病毒表层被坚固的蛋白质包围,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这项新发现令研究员相信,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气温上升令冰层溶化时,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重来的可能性。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全球暖化南太小岛即将没顶

全球暖化使南北极的冰层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人民沦为难民。而全球第一个被海水淹没的有人居住岛屿即将产生——位于南太平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岛屿卡特瑞岛,目下岛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农地也全变成烂泥巴地。

(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6)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

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随着气候变暖,近50年来,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不断上升,年均上升2.5毫米,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科学家们预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20到100年,我国的气温还将继续升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将可能变暖0.5-0.7摄氏度。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预计我国降水量也将呈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略有增加,到2050年将增加2%-5%,到2100年将增加6%-14%。海平面也将继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约上升12-50厘米。

科学家们还预计,未来10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增大,干旱区范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围可能扩大,荒漠化可能加重;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将加速退缩,一些小冰川将消失。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将显著减少。

3.2对人类生活得影响

(1)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2)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3)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4)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分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控制温室效应的对策

1)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3%左右的抑制效果。

2)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于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2050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于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温室效应。

3)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于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于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2050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5%左右。

4)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5)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于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炭必须排放相当于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炭,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至于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炭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当然,现今阶段只不过是有这么一个构想而已。但若果真付诸实行,可望对于2050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提供大约5%的抑制效果。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7)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于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预计将对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2%左右的抑制效果。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8)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于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于2050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9)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作为新的干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5.展望

当今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而且有加剧的趋势。如若我们再不行动起来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十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减排的目标,然而其目标量是十分小的,因此在这次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呼吁世界上各国加大减排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需要的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更需要发达国家的严格履行承诺才行。

总之,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当今世界的一件大事。需要各个国家携起手来共同的努力,须知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将变得无家可归。保护环境已经变成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任何有害于环境保护的事情都是法律和人名大众所不容的,相信只要大家都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6.总结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 ,我完成了《灾害学》结课小论文。为了使我的论文更加充实,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这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更多关于温室效应、生态环境、大气治理等方面的知识,懂得了很多环保常识;而且还锻炼了我查阅资料、获取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我整理排版的能力!这些都是在平时上课中学不到的东西!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之处: 自己的知识面太窄,对很多新知识新名词都很了解;对要点的概括抓不住中重点;逻辑性思维能力不够强;等等。这些在以后的学习总结、实习中都需要努力提高。

12

《灾害学》结课小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忠祥,钱易主编.治理大气新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胡以高,刘学文,张永爱。温室气体危害及其控制预防.,2003. 3.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顾夏声,黄明荣,王占生等.温室气体处理工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5.张希衡主编.二氧化碳排放治理工程.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

第二篇: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1

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组长:徐志鸿

组员:张祥涛,刘媛,邱嘉琦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不断发达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化工厂、造纸厂等高污染工厂也越来越多了。这些或许给人类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样也引发了一个世纪问题——环境污染也严重了。

许多年龄较大的大人们都明显的感觉到现在和以前已经大有不同了,除了生活富裕以外,农村也渐渐向城市发展,这样的改变有好的一面,就自然也有不好的一面:小河已经被填满;森林、田地已变成一条条道路;大大小小的河流已经变得蓬头垢面…..如果我们有心,也一定会发现类似的不好的改变的。在所有污染当中,目前受全世界瞩目的就是温室效应。 许多国际知名专家证实,由于温室效应,在不久的将来全球温度会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后人们熟知的北极、南极等冰冻地区将会消失,从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某些沿海地区也有可能会被淹没……我认为这样的结局应该是可以预料的——世界末日。

即便温室效应的危害会很严重,但我们还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想要预防就必须先对温室效应有所了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氟氯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那温室效应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呢?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大气环流的调整,除了中纬度干旱化之外,还可能造成世界其他地区气候异常和灾害。例如,低纬度台风强度将增强,台风源地将向北扩展等。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尽管如此,但对于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和全球温度正迅速增加,以及温室气体增加会造成全球变暖的原理,都是没有争论的事实。我们如果等到问题发展到了人类可以明显感知的水平,这时候往往已经难以逆转。因此现在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

第三篇: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

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 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4)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 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 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 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 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 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 ,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结论:

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温室效应已经威胁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说,到到国际生,各国需要团结合作,共同商议和解决温室效应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小到每个公民,必须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

第四篇:温室效应产生的问题和对人类的影响

摘要:目前,全球变暖已经从一个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政治生态化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和健康产生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全球变暖,我们个人能做什么,怎样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温室效应 政治生态化 生存和健康 生活方式

一、温室效应已经上升到国际化的政治财政问题

20世纪以来,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种关注从某个角度上讲已远远超过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共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家园———地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又一次重新走到一起。

这时,政治生态化应运而生,。所谓政治生态化,其实质是把生态环境问题提到政治问题的高度,进而使政治与生态环境的发展一体化,把政治与生态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最终促进全球政治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环境在宏观上影响着政治区域的结构、功能和政治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制约着政治区域系统的运行以及政府高层决策者的政治举措。因此,政治生态化的提出就是要正确地解决政治与环境的关系,把环境问题纳入到政府决策、公民政治参与、国际政治行为和政治教育等过程中,使政治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机协调起来。这样政治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就成为政治生态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政治生态化所遵循的是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平衡等生态学基本原则和原理。在当今世界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过程中,它将成为传统政治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从而构成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政治生态观,以推动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使人类战胜温室效应,向”生态中心主义”转变,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温室效应同时对世界财政产生影响,世界各国在抑制温室效应上付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还会对一些国家的某些产业产生严重影响,举例来说,旅游业是法国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法国人口为6000多万,但旅游业从业人员有250万人之多。专家们预测,由于天气变暖,夏季南部海滩的阳光将让人无法忍受,冬季北部的滑雪场则将因缺雪关门。专家们幽默地分析说,今后法国人的旅游习惯将不得不改变:冬天去南部海滩晒太阳,夏天去北部高山避暑。

二、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影响

1、温室效应对水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的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全球水资源分布改变、极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海平面上升以及淡水资源短缺等.全球降水分布已发生变化,亚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大多地区变得更加潮湿,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变得更加干旱.气候模型预测未来雨水充足的地区(至少5cm/d)降水更多,干旱地区(3-13mm/d)降水更少,从而导致旱区更旱、涝区更涝.气候变暖更是加剧了旱灾的次数和程度,尤其是干旱的非洲,面临气候变暖,许多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异常脆弱。国际水管理研究所在一项关于水资源日益紧缺的报告中指出, 21世纪初世界1/4以上的人口将生活在严重缺水的地区。据专家预测,在不到20年内,现在不用为水发愁的数亿非洲人和数千万拉丁美洲人将面临缺水的窘境。到2050年,亚洲有10多亿人将面临缺水。根据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080年,缺水将威胁11亿~32亿人的生命。

2、温室效应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土壤环境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气候变暖后,一方面,土壤微生物活动将得到加强,土壤酶活力也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生物学分解过程将大大加快,这会导致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的大量释放;另一方面,土壤环境中各种离子交换过程趋于活跃,导致土壤污染不断加剧。Amelung等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正如土壤有机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部分取决于土壤主成分氮的含量和起源。而作为土壤中微生物的组成部分,其中的氨基糖以及细菌的生物标记物的浓度均与年平均气温显著相关。这就证实了气温变化对土壤有机质降解过程产生影响。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这无疑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3、温室效应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

农作物产量除了受技术、品种和虫害等因素影响外,还受热量、水分等其他自然资源等气候因素的制约。

全球气候变暖增加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将使全球农业产量能维持全球的生活,但会明显加剧地区产量差异,一般中高纬地区产量增加,而在只能以一些耐高温作物为主的热带和亚热带,产量将下降,因此非洲和拉丁美洲农作物产量将随着CO2的加倍下降,而且气候变暖导致蒸发量增加,加快了土壤盐渍化与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使耕地面积减少,还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增加全球最贫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饥荒的危机。温室效应导致部分地区更加干旱,粮食的产量进一步减少。甚至有专家预测,到2080年,2亿~6亿人将因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处于饥饿状态。到2100年,一半的欧洲植物品种的生存能力将大幅降低,或面临绝种的危险,或已经绝种。在畜牧业方面,数据表明,Albert和Saskatchewan地区1986-1988年

3、

4、5月份平均温度高出正常年份2-4℃,但生长季节的降水量下降50%,造成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损失近40亿美元.通过模型预测,CO2加倍后加拿大草原的气温升高2-4℃,土壤湿度降低,降水量随着区域的变化有增有减。气温升高导致较长时期内蒸发量增加,土壤湿度下降。气温升高虽延长牧草生长季节,但也为杂草、病虫害营造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并降低了杀虫剂的功效,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温室效应对人类健康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最明显的就是高温引起的中暑,湿度增加引起呼吸道疾病等,2003 年,欧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夏季高温,人群超额死亡数达到20000 人。其次,干旱、洪水、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会直接导致死亡率、伤残率的增加,并对公共卫生设施造成破坏,特别是近些年来,各国的异常天气和灾害频发。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疾病传播和紫外线对人类身体的危害上。气候变暖一方面为昆虫传播媒介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还会引起昆虫传播媒介地理分布网的扩大,从而增加虫媒传染病的风险,从全球看,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流行呈现出三大趋势: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如莱姆病等;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曾经静息多年的虫媒传染病重新爆发;疾病流行的频率不断增快。专家预测,到2030年,与全球变暖有关的疾病(比如营养失调和痢疾)将造成贫困国家的死亡率上升。患疟疾和登革热的人数,以及因食用受污染的甲壳类水生动物而生病的人数将增加。随着气温的上升,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到21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的城市烟雾状况将发生恶化,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与臭氧有关的气候所造成的死亡将上升4.5%。这将使原本微不足道的健康威胁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温室效应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臭氧空洞和臭氧层稀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辐射,短波紫外线(波长<280nm)完全被吸收,长波紫外线(波长 320-400 nm)不能被吸收,中波紫外线(波长 280~320 nm)部分被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中波紫外线水平主要由臭氧层中臭氧含量决定。臭氧减少 1%,估计会引起具有生物学效应的中波紫外线到达地表增加 2%。温室气体中以氟氯烃为主的气体对臭氧层有较大的破坏性,导致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增加,中波紫外线辐射增加导致皮肤和眼睛损伤增加。强烈阳光下的急性暴露引起红斑和雪盲,长期暴露则与皮肤癌和白内障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发生率在 2050 年后可增加 6%-35%。

三、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温室效应产生的影响是世界化的,它的发生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同时对人类产生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们人类有义务也必须为抑制温室效应而作出努力。而作为我们个人,也是能从自己的生活方式下手,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方式,为抑制温室效应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总结一下,有一些生活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使用后随手关掉电器和水龙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常用步行或自行车代替汽车,即环保又锻炼身体;购买二手物品,出售不再使用的旧物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纸杯和塑料袋;购买绿色产品,选择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购买当地产品,减少运输资源的消耗;DIY旧物,变废为宝;最大化利用已购买的物品,最小化驱动消费欲望;不要丢掉或浪费可再利用的纸张;与朋友和家人共享资源;购买能效高的设备,选用耗能低的节能灯;在厕所安全双档节能抽水马桶;带动身边的人每年植一棵树,让他明白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温室效应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日趋明显,它将影响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面对温室效应,我们必须携手同进,共同抑制温室效应以及抵抗其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赵金琦,金银龙 气候变化对人类环境与健康影响 2010,5 。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廖静秋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2007,2。 ④林智理 生态环境问题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2002。 ⑤任冰 浅议生态环境与政治化 2007。 ⑥ 徐世晓,赵新全,等 人类不合理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生态经济,2001, 59(6): 59-61。

⑦程 杨,杨林生 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 地理科学进展,2006, 25(2): 47-58。

生态学概论论文

班级:土地09-2班 姓名:胡驰强 学号:07093302

第五篇:温室效应教案

化学与生活 第一单元 空气质量的改善

第二课时 温室效应

一、教学设计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污染大气环境实例为素材,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知地—明理—说理—析事”的序列设计问题,提高学生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水平,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提出防治措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环保的意义,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 自主阅读、分组讨论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 1982年冬天,美国纽约出现22度高温,创百年记录;1987年夏天,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度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 【提问】这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气候变暖。

【过渡】全球气候变暖是由温室效应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重点来研究温室效应的危害,如何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 【板书】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的原理

【讲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来模拟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请大家阅读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栏目。

【活动与探究】在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充入CO2和空气,用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塞住瓶口。把它们并排放在实验桌上,底部各放一块黑纸板。用100W的灯泡均匀地照射,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充入二氧化碳的瓶中温度上升较多。

【解释】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大于另一支锥形瓶内吸收的热能与散发的热能之比,导致盛二氧化碳的锥形瓶内温度升高。 【提问】那么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有哪些呢? 【板书】

2、主要的温室气体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多) 【材料】据有关资料记载,二氧化碳正以每年0.4%的增长率在增加,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度。观测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10~20厘米。

【提问】为什么二氧化碳的含量在不断的增加呢? 学生分组讨论: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1、燃烧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2、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特别是对热带雨林的破坏。

【过渡】由此可见,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导致了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的保温的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参杂,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

【提问】温室效应的加剧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板书】

3、温室效应的危害 【学生讨论,归纳小结】: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海平面上升;

(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介绍】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思考讨论】全球变暖弊大于利,为缓解目前状况,你有哪些锦囊妙计呢?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收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总结】通过共同交流,同学们都献计献策,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争做“绿色家园”的环保卫士,精神可佳可贺,但愿能积极投入于行动。6月5日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日”,这足以说明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联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板书】防治措施:1.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课堂巩固】

1、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 A、制冷工业

B、森林遭破坏 C、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D、新能源的使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B、保护大气环境,需要独立努力

C、保护热带雨林,是减少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D、我国远离南极,可不参与臭氧层保护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为了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也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布置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温室效应

1、 温室效应的原理

2、 主要的温室气体

3、 温室效应的危害

4、 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内容较简单,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去发现教学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景,再通过讨论、自主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意义,自觉树立环保的意识。

湖州一中生化组 王费华

上一篇:升职自荐信模板范文下一篇:新东方英语写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