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质量工作总结

2022-08-05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政局质量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财政局质量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加大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通州市的经济建设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有大幅度地提高。全市的财政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为实现各项改革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财力保证。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如何合理运用现有地方财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

用效率等仍存在诸多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财政经济的振兴,使地方财政支出更好地满足地方政府以财行政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迫切需要对市镇两级财政支出范围进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公共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完善支出法制。为此,笔者对部分市直单位和乡镇进行了“有关财政支出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题调查和研究。

一、我市市镇财政支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是预算内外综合财力的增幅慢于预算内外综合支出增幅。

二是财政供养人口多,行政事业运行成本过大,其中教育份额尤为突出。至2001年末,全市财政供养人员为29726人,比1993年净增6311人。其中教育系统供养人员达到16061人,占财政供养人员的54.2。乡镇教育系统的财政供养人员占比更高,平均超过60,教育事业经费已达到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

众所周知,维护国家机构的正常过程,保持国家政权的稳定是财政的首要任务,是财政支出中必须优先安排和保证的。从调查情况看,市镇两级行政事业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部门之间职能交叉,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导致了行政支出增长过快,刚性增强(近年来连续增资的实施可说明这一点,1997—2001年,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调整,各种政策性补贴和津贴等刚性增支标准人均提高570多元,而1997年至2001年人均财力只增加150元。同时,每年军转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预计增支300多万元。)进一步增大了地方财政压力,加重了市乡两级财政负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阻碍了我市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在教师队伍中,乡镇的代课教师有增无减,原因是原先的“民转公”教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相当部分不能适应事业发展形势要求,纷纷流向校办三产或后勤岗位,但其人员经费仍寄托于财政的拨款中,形成了“位虚费实”态势。显然,在乡镇财力规模尚小,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开支增长过快的局面必须加以控制。

在乡镇行政、事业机构的膨胀同时,由于对集团消费缺乏规范、有效的控制,许多乡镇政府和一些事业单位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观念淡薄,开支浪费严重,如:对小汽车的购置和豪华高级办公设备的添加,会议数量和档次的攀高及各项补贴发放的过滥等现象时有出现。

三是财政支出面过宽,加大了乡镇财力的分散度,使财政有关支出政策的落实难以到位。当前乡镇财政职能还未能完全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维持着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即供给制式的大财政支出格局,包揽事务过多。它不仅担负着各级行政部门、社会公益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而且大量投资于生产性、经营性、服务性的事业单位等一般竞争领域,不仅给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且也带来了巨大的隐含风险,并挤占了重点项目的资金。(即通常所说的支出越位),使地方财政集中财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能力受到限制(即支出的缺位)。此外,由于目前乡镇财力中预算外资金的比重日趋增大,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和出现,并且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进一步造成乡镇可控制财力的削减,从而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分散了乡镇财政的地方财力,致使“财政每年对农业、教育方面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市级和乡镇用于体育事业经费要达到人均5角的标准”等等规定支出政策难以落实到位。

四是财政支出分工不明确,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由于目前市镇两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仍然不太清晰,仅对事权范围作了粗线条的、原则性的界定,增加了两级财政部门操作上的难度,很大程度上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分工不明确,支出范围划分不清的状况。目前,市级财政办理理应由乡镇级办理的项目依然很多;或者事权在上面市里,而要求乡镇政府资金配套或拼盘的项目普遍存在。如在乡镇的调研中,笔者发现一些超现实、超财力实施的各种名目的达标活动(工程)和少量投资性大、回报期长的“乡镇首长形象工程”及乡镇合作基金会的债务清理等,他们以求面子和积极贯彻上级指示,在限期内纷纷举债资金配套,满足达标工程的各项标准要求,形成“空壳效应”,以致陷入“一时好过,十时难熬”的窘境。如某乡镇的人均负债率已达300多元,而偿债渠道还为之渺茫。这些情况既不利于财政转变职能和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也不利于乡镇财政统筹安排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

五是大多数乡镇

忽视预算支出后期管理,纷杂财务开支标准时有出现,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无从谈及。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统收统支”财政模式的影响,至今许多乡镇财政部门和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效益”的观念,对于预算法案生效后的后期预算管理阶段缺乏应有的严肃性和原则性,即对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支付管理、预算调整、现金流动性管理、单位支出管理

、预算支出效益评价等管理环节重视不够。一些乡镇政府部门和单位往往也只是注重争预算、上项目,对于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管理责任不明晰,没有建立健全必要的地方财政支出激励约束机制,奖罚不明,导致对财政支出的效益缺乏必要的考核评估,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性得不到有效保证,支出效益受到很大的影响,且有些乡镇政府或单位把个人利益摆放到国家、集体利益分配和事业发展之前,对上级有明文规定的开支项目和标准执行时有偏差,诸如开支水平超标准、或是固定标准发放补贴、或是按需自行设定补贴项目标准等等。

二、市镇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设想和建议

(一)支出管理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服从于政府职能原则。财政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于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财政支出管理的改革,必须适应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转变职能的要求,充分发挥市乡两级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发展经济的职能,服务于政府经济任务和工作目标,积极参与、支持地方政府的各项重大改革,从资金上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到位。

2、满足公共需求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理论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那么作为政府应逐步退出经济中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把侧重点转向市场失灵或失败领域,提供社会存在和发展共同需要而市场单个主体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即就是财政支出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应遵循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原则。

3、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财政支出改革必须按照坚持公平与效率的机制运行,一方面要完善财政支出的有关法规、制度,按照公平原则合理合法地运用资金,通过转移支付、公平税负等手段促进市镇两级及有关地区间的发展均衡;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尽量促使财政资源(资金)配置的合理化,以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确保财政预算支出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二)执行支出管理改革的建议和重点内容

1、注重财源建设,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市经济水平提高的根本点。保农才能稳工,工旺才能促收。为此,笔者建议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乡镇龙头企业。首先是组织乡村农产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创立品牌,占有一定的销售份额。目前可适当推广农户种植大棚反季节蔬菜,开发挖掘废塘变鱼塘、虾塘、蟹池等一些地方特色农业。这样它们既可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又能提高乡镇财政地方收入的稳步增长;其次要大力培植扶持一些具有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资金融通能力、资产整合能力的乡镇农业龙头企业,并逐步使之真正成为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枢纽。二是乡镇财政作为一个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农扶持不能光把着眼点放在资金的投入上,还应该多层次、多方位地加强市场信息的反馈,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快捷、简便、准确的信息服务。适时可有针对性地对农民举办一些技能和文化的培训,从资金手段以外的软环境中做好扶农、帮农、支农工作。

2、适当降低行政、事业成本,合理疏理财政供养人员。随着市镇两级财力的不断壮大,财政资金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市乡两级政府和事业机构精简合并改革开展的同时,财政部门可同步开展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并合理确认供应单位和人员的工作,具体可采取“一控两清一分”的办法来清理、分流和消化超编、不合格及计外人员。所谓“一控”就是对市镇两级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编定员,不得自行突破。对超编人员,必须精减分流,一时不能分流的,财政部门也不再对其核拨经费。“两清”,一是清理清退机关事业单位临时人员。如单位确有需要的,只保留必须的少量临时工,其他的一律辞退;二是清理清退教师队伍中的代课代职人员。对代职代课教师采取“分一辞一”(即每分配一个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辞退一个代职代课教师)或“招一辞一”(即招聘招考课缺教师一个,就辞退一个代职代课教师)的办法,清退代职代课教师。“一分”就是分流市直和乡镇机关干部,主要可采用三条分流措施:一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创办或领办示范服务基地;二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到企业中任职;三是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从事个体经营,可在地方税收、资金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为了能更一步强化市镇两级财政供养人员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的不合理增长,笔者建议财政、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紧密配合,建立一套财政供养人员档案,设想是:(一)合理确定建档对象。这样几类可考虑入档:“工资目”开支人员、离退休人员、单位计内外用工、享受遗属补助人员、国家机关牺牲病故领取一次性抚恤金人员、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人员和民政优抚人员等。(二)正确设置建档内容。大体可包括:(1)人员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编制、职业、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时间、计划内(外)用工批准时间、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中心时间等。(2)人员经费情况。主要有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教、护)龄工资、补贴、津贴、离退休金标准、下岗职工领取生活费及抚恤金标准等项目。(3)人员变动情况。主要有人员调入调出时间和工资增减变动情况、离退休金及人员变动情况、下岗职工就业情况等。(三)规范操作建档程序。因为这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表面上看容易,但操作尤要慎重。主要步骤可分为:(1)组织审核,摸清家底。(2)以编定人,分类建帐,按人设卡。(3)立卷存档,及时变更。(4)全程监督,逐步完善。

另外,在笔者的调研中也发现,目前乡镇“纵横双管、人事分离”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利于乡镇党政的统一领导,也不利于乡镇财政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对乡镇的“七站八所”的人员工作、工资及其福利待遇、职务晋升等权力可全部下放给乡镇统一管理,县市主管部门只负责其业务指导,使乡镇真正成为人权、事权和财权三统一,能独立行使其相应政府职能的一级真正意义的基层政府。

与此同时,必须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将政府的分散采购变为集体统一采购,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使集团消费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经济化的道路。

3、强化公共支出管理,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给(供应)范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转变职能要求,财政应逐步强化公共支出管理,按照公共支出原则,合理界定财政资金供应的范围。一是保障国家机关正常运作的合理需要。国家政权的稳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保障国家机关的正常运作是财政的首要任务,对国家机构的财政供应应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予以保障。二是按公益性原则,将事业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型三种类型(可参见下表),分别采取资金确保、适量补助和推向市场的三种不同财政供给方式。三是在调控经济方向,作为地方的一级政府应逐步退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般竞争性领域,重点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优化企业产业机构,逐步减小并规范各项补贴补助等.4、加强预算约束,把握财政预算支出改革的关键所在。作为市镇两级政府的财政,必须强化预算约束力:(1)两级财政部门要在严格贯彻执行《预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支出管理规定体系,使财政支出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2)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一是要建立财政综合预算,对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比例拨款(上缴),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办法;对各项集资、捐赠、基金和专项收入的支出,必须按用途专款专用,严格加强支出管理,注重效益所得;对其他预算外收入,遵循“一保吃饭,二保运转,三搞建设”的原则合理安排支出。二是区别预算外资金的类型,实行分类管理。三是对国有资产的变价收入(如企业改制后国有净资产收益)应纳入财政管理。(3)实行部门预算,一是在预算编制中要实行因素法,对各类支出中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等进行科学的测算,编制完整、详细的预算。二是实行零基预算,要对各项支出定额进行认真核定,预算确定后,一般不予调整,特别情况确需追加的应由政府预算论证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核,个别办理。三是坚持部门协作、综合管理的原则。必要时,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政府预算论证领导小组。四是编制预算时应增加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财政预算支出改革是一次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调整,是财政调控手段适应社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在改革财政预算分配方式的同时必须切实把握好三点:第一,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由粗放到集约,必须加速政府职能的转变。一方面财政预算分配的依据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重点目标之一是保证政府职能的正确行使。政府的职能范围规定和制约着财政的支付范围。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调控手段,也可以扩张或缩小政府的某些职能。第二,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由粗放到集约,必须强化法制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强化法制意识是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预算法》、《会计法》及其他配套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法制意识;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三是尽快使《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制度法规入轨运行。第三,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由粗放到集约,必须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放在十分突出位置上。财政支出管理的改革,其着眼点不能仅仅是放在节减财政支出上,而应当致力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致力于集中财力办大事上来。

5、强化监督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应有效益。一是要加强财政支出的日常监督制度。为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市乡两级财政支出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实行上级对下级财政的奖惩制度(即“下管一级”政策),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奖惩制度、预算单位内部的奖惩制度、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奖惩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政府监督、人大监督、社会中介监督三个层次的监督体系。二是按照“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则,建立系统的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其应包括支出单位的支出目标评价和支出项目的效益评估等。三是对预算单位财务开支项目和标准必须由人事(组织)和财政部门管理,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出台和扩大开支项目范围,提高开支的标准。对现有的支出项目和标准必须进行全面清理,凡是违反财政人事部门规定的财务开支项目范围和标准的,一律必须取消(如机关加班费、值班补贴、驾驶员补贴、休假补贴、定额夜餐补贴等等)。对目标考核奖的发放必须视财力可能,严格计算,统一标准,从真正意义上切实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加大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益》来源于,欢迎阅读加大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第二篇:吉林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幼龄林抚育质量检查验收办法

吉林省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幼龄

林抚育质量检查验收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中幼龄林抚育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合理评价中幼龄林抚育作业实绩、成效监测,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检查验收的依据。

(一)《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09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二)《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09)

(三)《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国家林业局)

(四)《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

(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

(六)《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LY/T 18337.3-2001)

(七)《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2005)

(八)《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Y/T 1690-2007)

(九)《吉林省森林采伐更新造林调查设计细则》

(十)《吉林省森林采伐检查办法(试行)》

(十一)《吉林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吉林资[2009]7号)

第三条 主要检查因子

(一)实测面积。指现地实测的小班面积。

(二)抚育强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强度,包括株数强度和蓄积强度。抚育作业后,人工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6,天然林郁闭度不得低于0.5,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三)平均直径。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伐前、伐后平均直径,林分平均直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直径。

(四)树种组成。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主要树种株数(蓄积)比例。

(五)公顷株树。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公顷抚育前株数(具体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细则》)。

(六)郁闭度。指实测标准样地推算的小班抚育后郁闭度。

第四条 主要术语

(一)中幼龄林:指经营水平较低的森林经理区内,小班优势树种或各个树种的平均树龄处于较低龄级,按龄组划分时属于幼龄林和中龄林的林分。

(二)抚育间伐:指以培育稳定、健康、丰富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为目的的,针对中幼龄林采取的透光伐、生态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抚育措施。

(三)透光伐:按照确定的保留株数,间密留疏,去劣留优,保留珍贵树种和优质树木,调整林分结构。

(四)生态疏伐:在特用林和防护林的中龄林中进行。按照有利于林冠形成梯级郁闭、主林层和次林层立木都能受光的要求,将林木分为优良木、有益木和伐除木。保留优良木、有益木和适量的灌木。风景林景观疏伐,按《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

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生长伐:在用材林的中龄林中进行。采用上层抚育、下层抚育、综合抚育等方式,伐除影响保留木生长的树木。

(六)卫生伐:主要对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冰冻、雪压、森林火灾等灾害的林分开展,清除生态功能明显降低的被害木。

(七)修枝:主要在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的林分中进行。一般采取平切法,重点针对枝条、死枝过多的林木。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2。

(八)割灌:在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中幼龄林中进行。采取机割、人割等不同方式,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

(九)上层抚育:砍伐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人为改变森林自然选择方向,积极干预林分结构调整和林相改造。

(十)下层抚育:伐除居于林冠下层,生长落后,径级较小的濒死木和枯立木。

(十一)综合抚育:采伐林冠上层和下层林木,抚育后林内光照条件明显改善,利于生长落后的林木恢复和加快生长。

中幼龄林抚育检查验收实行县(市、区)、国有林业局经营局自查,省级复查检查验收方式。

第五条 县局级自查由(市、区)林业局、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组织,抽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

第二章 局级自查

第六条 自查内容

由实施中幼龄林抚育的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组织展开全面自查。内容包括:

(一)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文件,上报与批复以及执行情况,计划分解和完成情况。

(二)中幼龄林抚育的地块选择是否符合项目要求,抚育方式确定是否合理,上报面积与作业面积是否一致。

(三)是否按照作业设计要求完成抚育间伐、定株修枝、除草割灌、抚育区内简易道路维护、抚育材集运、抚育剩余物处理、林地清理等作业。作业质量是否达到相关规程的要求。

(四)是否存在超证采伐、越界采伐、乱砍滥伐、采好留坏、采大留小、采伐珍贵树种以及开林窗等违规行为。

(五)成效监测样地的设置,监测开展情况,林分抚育前后的林分生长、林分结构、林分健康、林下植被状况、森林土壤等时效数据是否齐全。

(六)建设单位的中幼龄林抚育组织领导机构、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施工合同、公示、成效监测等相关文件是否齐全。

第七条 自查方式

面积核实:采用现地逐小班实测,量算小班面积。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作业质量: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调查作业设计符合情况,确定各种抚育方式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自查结果应按林班小班、林场逐级统计,林业(经营)局汇总,各项因子检查结果填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第八条 自查结果

县(局)级自检结束后,及时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自检结果,并申请省级复查。自检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实施概况。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和抚育质量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采伐限额执行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

(二)自查报告。包括自检组织情况、自检结果、成效、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三)自查结果表(结果数据库)。

(四)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样地设置情况、监测数据、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及建议。

(五)试点工作总结。

第九条 自查档案管理

将中幼龄林抚育实施方案、计划、作业设计、责任书、施工合同,资金使用报告及报表、样地监测记录表、项目自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表(含面积量算记录)、卡、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第三章 升级复查

第十条 复查内容

在局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省级复查内容同局级自查。

第十一条 复查工作量

在局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省级复查内容同局级自查。

第十二条 复查样本抽取

(一)试点县(市、区)、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都进行省级复查,检查的林场由省林业厅依据各局自检材料进行抽取。

(二)抽检林场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各种类型齐全,各类型检查面积不低于施工单位各类型总面积的5%。确定原则:按照施工单位完成各种抚育类型的面积(透光伐、生长伐、生态疏伐、卫生伐、修枝、割灌、修枝割灌),各小班的树种组成,上一年各类型完成质量情况。

(三)检查林场或林班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如遇重大灾情或特殊情况需要改动时,应得到林业厅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三条 复查方式

省级复查是在县局级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检核实,评价工程建设质量。

(一)听取汇报、查阅材料、现地检查的形式。

(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进行现地检查。

(三)作业质量采用样地调查法检查抚育情况。

(四)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

第十四条 外业调查

(一)小班调查

检查的小班原则上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面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小班核实面积不得大于设计面积。

1、 面积检查:采用GPS或罗盘仪导线测量的方法求算面积,当实测面积与设计面积相差≦±5%时,认可小班上报面积,否则以实测面积为准。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2、样地布设和检查:采用方形样地实测的方法推算小班检查因子,根据小班形状均匀布设实测方形样地,样地面积为0.06公顷(样地中心点到各顶点距离为17.32米,坡度超过5度的要进行坡度改平)。按照小班面积确定样地数量,样地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0米。小班面积1-10公顷,每公顷设置1块样地;

小班面积10公顷以上,每2公顷设置1块样地。

检查人员应根据小班作业设计图纸事先布设好样地,实地检查时按照小班调查表认真测量和记录样地内各项调查因子,并记录样地中心GPS定位数据。

(二)成效监测对照区监测样地

现地检查监测样地是否按规定布设,采集的数据是否准确及相关因子是否齐全。

省级复查

第十五条 省级复查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任务量、检查单位数、工作时间、参加人员等。

(二)检查结果:用文字和表格分述受检单位中幼龄林抚育完成情况,体现质量的指标情况。

(三)实施单位管理情况,采伐限额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四)成绩与经验:实施单位较为突出的做法,典型材料。

(五)问题及分析:对上报与完成面积相差较大的、抚育质量较差的单位进行说明和分析。突出问题、有代表性问题要落实到小班。

(六)建议:包括实施单位对中幼龄林抚育的建议和检查验收人员对检查验收中具体问题改进的建议。

第四章 评价方法

第十六条 评价方法

生长伐、透光伐、修枝、割灌同时存在的小班,按生长伐、透光伐标准评价小班是否合格,单纯修枝、割灌的小班,分别按照修枝、割灌标准评价,修枝与割灌同时存在时,修枝和割灌分别打分后按照各自所占比重计算小班总得分。

(一)生长伐、透光伐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抚育方式:满分10分,抚育方式确定正确得10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抚育强度(株数、蓄积):满分10分(有株数、蓄积强度的各5分;只有株数强度的,株数强度10分),实测抚育强度与设计强度每相差±2%,扣2分,扣完为止。实测抚育强度超过规定强度上限或下限的为不合格小班;

3、平均胸径(伐前/伐后):满分10分,伐后平均胸径低于伐前平均胸径1个径级扣5分,低于2个径级及以上为不合格小班;

4、树种组成(伐前):满分5分,树种组成相同,但单树种比例相差2,扣2分;单树种比例相差3以上扣5分;实测优势树种与设计不同,为不合格小班;

5、小班标志牌(桩):满分5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6、小班边界标志:满分5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7、公顷株数:满分5分,实测株数与设计株数相差≤±5%不扣分,否则不得分;

8、郁闭度(伐后):满分10分,符合作业设计得满分,伐后郁闭度±0.1扣5分,伐后郁闭度±≥0.2不得分。伐前伐后郁闭度相差0.2以上或人工林伐后低于0.6、天然林伐后低于0.5为不合格小班;

9、林龄:满分1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10、林窗:满分10分,出现林窗不得分;

11、应采未采、错采:满分10分,错采1立方米/公顷扣2分,应采未采每5株/公顷扣1分,扣完为止;

12、场地卫生:满分5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13、伐区丢弃材:满分5分,丢弃材超过0.1立方米/公顷扣1分,超过0.3立方米/公顷不得分。

(二)修枝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林分选择:满分20分,林分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符合单纯修枝条件,得满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主要技术:满分10分,修枝高度幼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不超过树高的1/2,残桩符合相关技术规程的规定,对树木不造成额外的伤害得满分,否则,每一项不合

格扣5分,扣完为止;

3、小班标志牌(桩):满分10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4、小班边界标志:满分10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5、林龄:满分2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6、应修未修:满分20分,修剪枝条、死枝过多的林木,应修未修的林木占10%扣5分,扣完为止;

7、场地卫生:满分10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三)割灌小班合格标准

小班合格标准采用100分制,满分100分,得85分及以上为合格。

1、林分选择:满分20分,林分下木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符合单纯割灌条件,得满分,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主要技术:满分20分,按设计要求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得满分,否则,清除不彻底面积占一个百分点扣2分;

3、小班标志牌(桩):满分10分,无小班标识牌(桩)不得分,已经损坏的扣3分;

4、小班边界标志:满分10分,无标识不得分,标识不清晰且无法识别扣3分;

5、林龄:满分20分,与设计不符每差5年扣2分,跨龄组不得分;

6、场地卫生:满分20分,随集随清,堆放整齐符合规定得满分,否则不得分

(四)综合评价

综合得分=(外业合格率*90%+内业合格率*10%)

1、外业合格率

外业合格率(%)=(面积合格率+面积核实率)/2×100%

面积合格率(%)合格小班面积

小班上报面积100%

面积核实率(%)核实的小班面积

小班上报面积100%

(五)内业合格率

内业合格率(%)=(检查验收率+监测合格率+建档率)/3*100%

检查验收率(%)经自查验收小班核实面

小班核实面积积100%

建档率(%)有档案小班核实面积

小班核实面积

100% 监测合格率(%)样地设置合理,数据齐全的样地数量

总监测样地数量100%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七条 所有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规范程序,狠抓落实,努力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市政局政协提案办理发言材料

政协提案办理经验发言材料

提高认识,完善机制,严格把关

努力提高提案办理质量

南丹县市政管理局

尊敬的各位领导,政协委员: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经验。

首先感谢县政协长期以来对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坚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提案办理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局职能,把办理工作作为接受政协监督的重要方式、推动各项工作的动力,融入到我局的中心工作中,切实做到领导亲抓、上下联动、注重协调,既提高了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今年,我局承办提案10件,全部按时办结并答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政协委员来自我县各条战线,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最了解群众的呼声和愿望,提出的提案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心声。市政局领导班子对提案办理工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大事来抓,在办理工作中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法律、法规及党和 1 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认真分析研究每件提案,扎扎实实地解决反映的问题,努力让委员满意,让人民群众受益。

提案下达后,我们召开了班子会进行专题研究,把提案办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集相关职能股室、二层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承办人员召开提案交办会,明确承办任务及办理要求。在办理过程中,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部署,亲自督促检查,确保办好人民群众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

二、完善机制、规范办理程序

为了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我们积极完善机制,规范程序,扎实推进办理工作。

㈠建立责任机制。按照“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办理工作责任制。局长对办理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局长具体抓,负具体领导责任,各股室、二层单位负责人是直接承接者,局办公室负直接承办和协调督办的责任,具体承担交办事项的联系、办理和反馈工作。

㈡完善工作机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办理工作的快速有序进行,我们规范办理程序,确定了“统一受理、归类办结、限时反馈、跟踪回访”的工作原则。由办公室对收到的提案梳理登记,提出办理意见,经主管领导批示后交有关职能股室和二层单位办理。凡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应该解决而又有条件解决的,我们都认真解决,抓紧落实;凡应该解决,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时难以解决或需要集中整治的问题,我们都列入计划,向委员实事求是地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在限定时间办理完毕后,再由办公室统一收集,严格把关后送主要领导审

2 核,审核同意后,以规范办文格式向有关部门和委员反馈。对涉及到其他部门的提案,主动牵头,及时沟通,避免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

㈢健全沟通机制。在办理过程中,我们保持与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实现“办理前联系、办理中征求意见、办理后跟踪回访”。办理前期,主动了解委员提出提案的意图,找准问题的症结,做到快捷办理,不走弯路;办理中,征求委员的意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质量;办理后,将办理结果及时向代表、委员反馈,并对办理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力求委员对答复件满意。

㈣强化督导机制。办公室负责对办理工作进行督导。一是时间上督导,督促各承办股室、二层单位按办理时限制订办理计划和工作台帐,做到早完成,早落实,杜绝拖拖拉拉和临时突击的现象。二是质量上督导,督促各承办股室、二层单位认真对待办理工作,不断提高办理水平,对所有的提案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不说空话大话套话,力戒敷衍应付。三是落实上督导,针对答复中的具体措施,跟踪问效,确保得到落实,不搞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

三、严格把关、保证办理质量

我们始终坚持严把“三道关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办理质量。

㈠严把承办关。在办理提案的过程中,要求相关承办股室、二层单位认真组织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和落实措施,明确 3 办理时限,责任到人,确保办理工作措施实,答复意见内容实,汇报情况依据实,整改措施督办实。

㈡严把审核关。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局提案办理工作的联络、督促、检查和协调,并对所有答复意见进行初审把关,对交办和承办中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努力做到事实准确、内容完整、文字精练、语气诚恳。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办公室都及时督促承办股室和二层单位整改或重新办理。对办理完结的提案,全部统一格式、统一印制、统一上报。

㈢严把签发关。每一件提案的答复意见在签发前,局长都要逐件审阅,严格把关,认真研究,力求把每个提案办好,让委员满意,让群众满意。

今年我局承办的政协提案虽都已办结,但因受到现行政策和我县的具体实际所限,一些提案仍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今后,我局将继续切实履行城市管理工作职能,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着重解决一些民生关注的问题,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和提高提案办理水平,避免提案的办理流于形式,将办理结果真正实施到位。

谢谢大家!

第四篇: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范文)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教育厅(局、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规范和加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教育部

2015年12月22日

附件: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安排,用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中央引导、省级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责任清晰、规范管理,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重点确定支持内容。现阶段重点支持:

(一)支持各地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二)支持各地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改扩建中等职业学校校舍、实验实训场地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等,推动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

(三)支持各地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支持职业院校设立兼职教师岗位,优化教师队伍人员结构。

(四)支持其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工作。具体支持内容和方式,由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相关规划以及重点工作等研究确定。

第五条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因素法进行分配。分配因素包括各省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专任教师数、人均可用财力、生均拨款水平、基本办学条件相关指标、办学质量、改革创新、工作努力程度等。各因素数据主要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和各省份专项资金申报材料获得。

第六条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教育部提出当年专项资金申报材料,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逾期不提交的,相应扣减相关分配因素得分。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上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主要包括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

(三)上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预算文件。 第七条 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教育部共同管理。教育部提出资金需求测算方案,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研究确定具体预算金额。

第八条 财政部、教育部于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预算后九十日内正式下达专项资金预算。每年9月30日前,向各省份提前下达下一专项资金预计数。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在收到专项资金(含提前下达预计数)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按照预算级次将预算合理分配、及时下达,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专项资金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法律制度执行。

第九条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在分配专项资金时,应当加大省级统筹力度,结合本地区职业教育重点工作,注重投入效益,防止项目过于分散,并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主要经济带等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倾斜,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亟需特需专业,以及技术技能积累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专业倾斜。

第十条 具体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要按预算和国库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5〕163号)要求,做好绩效目标管理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统筹管理,合理分配专项资金。省以下教育、财政部门应当督促相关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预算,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应当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并确保工程质量。未支出的专项资金,按照财政部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财政部、教育部根据各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当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对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实施监管。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预算监管结果作为分配专项资金的重要参考。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严禁将专项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弥补其他项目资金缺口等,不得从专项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专项资金等行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教育部负责解释。各省级财政、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来源: http:///fg/detail2012833.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五篇:县财政局半年财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县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和省市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强力推进全县“十项重点”工作为目标,千方百计保收入,全力以赴稳增长,尽心竭力惠民生,强力推进财政改革,不断强化财政监督,科学管理,精细理财,较好的完成了上半年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扶风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一、20**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支出执行情况

截止6月20日,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295万元,占预算24076万元的47%,其中:国税完成1134万元,占预算收入任务的42%;地税完成4057万元,占预算收入任务的41%;农税完成2397万元,占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的51%;非税完成3707万元,占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的55%。

截止6月20日,全县财政支出完成67904万元,占预算支出任务158560万元的42.83%。

预计6月底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100万元,占全年预算收入任务的50%,全县财政支出完成79280万元,占预算支出任务的50%,力争实现收入支出任务双过半。

(二)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收入进度平稳,但增幅低位徘徊。3-6月份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2.4%、21.4%、24%、18.5%,连续4个月增幅在20%左右。随着最近两年一次性收入逐步退出、机遇性税源基本完工,税收收入中的不可比因素大幅度减少,财政收入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逐步回归正常、合理增长阶段。

2、重点税源发展不平衡,制造业好于第三产业。上半年,冀东水泥入库增值税2925万元、企业所得税660万元,同比分别增加528万元、639万元;今麦郎饮品、今麦郎面粉、陕铜3户企业税收同比增加150万元。反之,第三产业税收大幅下滑,祥云华府、法门寺文化景区、关中风情园、祥云房地产分别入库130万元、282万元、52万元、1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869万元、61万元、79万元、126万元。

3、重点支出得到保障,但收支矛盾突出。教育、社保、医疗卫生、农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持续快速增长,年人均3.3万元的津补贴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县级公立医院离退休人员纳入财政供养,双高双普、新农合、新农保、高龄补贴、城乡低保等民生支出配套到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造林绿化、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得到有力保障。但财政支出需求大、刚性强,缺口进一步增大。

二、上半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千方百计抓收入。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财政、国税、地税部门协调配合,坚持财税部门领导包抓收入工作责任制,共享税源信息,找准工作着力点,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缴库中存在的问题,对短收较多的部门进行约谈催收。二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建立健全重点税源档案,完善重点税源大户联系制度,及时跟踪掌握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入库情况。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及时跟踪新开工和已完工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掌握项目进度和税源预期,深挖增收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三是狠抓非税收入增收。全面实施县级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力争7月底全部上线运行;积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摸底清查,改革管理模式及其收益征缴办法;及时掌握占用耕地和房地产交易情况,加强对重点房地产项目和大型工程的税收征管,督促土地出让金及时足额入库。

(二)不遗余力争资金。一是明确主攻方向。结合中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了解掌握投资动向及信息,将2013年中央、省级主要扶持政策和投资补助项目汇总整理成册,提供给各单位在争取资金工作中予以参考。二是落实争资目标。向各股室及时下达全年争取省市补助目标任务,制定考核奖励办法,将争资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激励引导机制。三是抓好对口衔接。认真分析研究上级资金分配政策,主动配合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积极筛选和向上申报项目,确定专人及时跟进对口衔接,跑省跑市不间断,确保挤进盘子、写进计划的项目尽力落实成真金白银。截止5月底,全县共争取中省市各类财政资金60988万元,同比增长18.32%;县财政局争取中省市各类财政资金26587万元,占考核任务63125万元的42.12%。这些资金的争取和投入使用,为全县工业、农业、科教、文卫、交通、社会救济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力保障。 (三)尽心竭力惠民生。一是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拨付各项就业专项资金570万元,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城镇新增就业356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上半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875万元,同期增长20%,财政贴息385万元,支持下岗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二是积极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及时下达124所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1814万元,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实施学前公用经费补助计划,安排107所幼儿园(学校)学前公用经费148.6万元和幼儿园“一免一补”84万元;实施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拨付122所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补助资金595万元;为268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2013年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201.45万元。三是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6月份,新农合补助金额4346万元,受益群众53097人。四是加快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为55756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城乡养老保险补助3000万元,为25300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465万元。五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为1873户3409人发放城镇低保金403万元,为6817户20287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433万元,为640名五保人员发放生活费166.8万元,实现动态下的应保尽保。六是积极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安排53.5万元,用于乡镇村卫生室改造,提高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七是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安排1126万元,加强全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及卫生院建设,为群众免费防疫、体检提供保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八是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投入。拨付267.5万元,为231户农村危房改造户进行补助。九是抓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安排专项资金550万元,整合专项资金550万元,强力推进全县11个重点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安排全县上半年环境卫生配套费84.3万元,促进全县各村环境整治上台阶。挤出机关办公经费,为包抓的绛帐镇古水村购置垃圾清运机动车4辆;落实资金,帮助古水村整治渠路5.6公里,清理垃圾330车,新建垃圾填埋点2处、垃圾保洁屋2个,完成北坡绿化、渭高干渠绿化、西宝中线绿化4.2公里,一街一景绿化24条街道,植树5.1万株,新建、改建游园广场4处,把古水村打造成为全市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样板村。

(四)全力以赴稳增长。一是做好粮食综合补贴发放工作。早动手早安排,提前5个月发放粮食综合补贴资金4059.6万元,亩均补贴81元,农户96408户。二是落实惠农政策不折不扣。通过“一折通”发放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696万元。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10个,硬化、绿化、美化道路35公里,移民搬迁、整村搬迁贫困户168户、489人。三是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中省安排专项资金1750万元,县级配套345万元,共建小型泵站8座,打配机井17眼,改造渠道40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170处,可新增管道灌溉面积3100亩。四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实施。完成财政投资2325万元,支持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顺利进展,目前建成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基地1万亩,建设节水灌溉工程2100亩,新打机井14眼,建设果园生产道路30千米,40u型渠20千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50台,发放割灌机200台,埋设低压暗管13千米,技术培训8000人次,修建大型沼气工程1座,户用沼气500座。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对全县2013年开工建设的64个一事一议项目的监督检查,稳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顺利开展。

(五)强化监督促发展。一是开展财政资金安全专项检查。抽调专人组成5个检查组,利用1月时间,对县镇两级财政专户和财政资金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单位20个,检查账户62个,发现问题3个,提出整改措施5条,规范了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二是开展中小学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4月份,对全县16所初中,30所小学2012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下达处理决定书25份,整改建议书2份,合理化建议30条,收缴违纪资金6.5万元。三是开展电力附加收支情况专项检查。抽调专人,对城关电管所电价执行情况和全县市政用电情况及新建路灯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3个,提出合理化建议3条。四是建立健全电子化政府采购。今年在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网上招投标,电子化操作,采购人、代理机构、供应商和专家网上对接”的电子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效率,规范采购行为。上半年,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200批次,实际采购金额3672万元,节约资金320万元,节约率达8.67%。五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前全县国库集中支付上线单位157个,截止6月15日,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拨付资金9084笔,总金额58886万元。其中,直接支付6092笔,涉及金额54925万元;授权支付2992笔,涉及金额3961万元。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全县预算单位制卡工作已全面结束,下半年将全部推行公务卡刷卡消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对单位资产经营收入、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半年共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9.82万元,资产经营收入30.06万元。清理核实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落实偿债责任,偿还贷款本息324.28万元。

上半年,在财政各项业务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同时,财政部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推进财政干部培训工作,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有效提高了全体财政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全县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在财政宣传、后勤保障、效能建设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面完成财政工作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县财政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

一是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财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需求增长快于财力增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二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次性收入较多,结构性矛盾突出,收入质量有待提高;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不断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凝心聚力,奋力赶超,促进全县财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扶风”和“五个扶风”建设的总体部署,加快公共财政建设,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方向,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是持续做大财力总量。加大依法治税力度,应收尽收,做大财政。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财税政策环境。坚持一手抓重点税源监控,一手抓提高收入质量,稳步提高税收收入比重。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各项税收依法征收。继续加大资金争取,做强财政。抓住机遇,加强向省市的汇报沟通,及时掌握资金政策信息,做好项目储备和对接,加大争取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开展“项目建设年”和大招商活动,支持项目建设,做活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县“十大项目”建设,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扶风提供坚强支撑。从财政部门具体业务工作抓起,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为项目建设和大招商活动营造优良环境。 二是全力打造民生财政。确保民生投入。坚持把新增财力的8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民生工程投入12亿元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总量的4%以上,达到3.7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支持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不断提高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免费分娩、“两癌”检查、城乡妇女产前筛查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治疗等10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深化药品“三统一”,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人。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参合率。统筹城乡发展。有序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新就业职工、农民工住房困难。

三是大力支持经济建设。支持园区经济提速发展。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用地、上市融资等问题,支持华夏好蜂蜜酒、建忠食品饮用水、今麦郎面粉挂面等12个技改项目建设,支持机械加工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壮大中小企业。采取财政贴息、技改补助、创税奖励等办法,激发中小企业内生动力,激活民间资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培育文化休闲、民俗饮食、旅游商贸、节庆会展等第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 四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畜果粮菜四大产业提升工程,支持标准化苹果生产基地和现代化万头猪场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转化,重点建设生态养殖、有机苹果、小麦良种、设施蔬菜、精品苗木、猕猴桃等八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力促农民大幅增收。全面落实粮食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

五是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全面整合专项资金。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统筹省市与县镇、财政与社会各类资金,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现代农业、重点镇建设、移民搬迁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全力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加快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建设。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推动公务用车改革试点等工作,以改革创新推动厉行节约,加强公务接待、会议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等三项经费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促进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推进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细化完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选取部分重大经济建设、民生保障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分配资金的重要参考。

六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设学习型机关。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强化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本领,不断提高运用财税政策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发展的能力。建设效能型机关。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办法,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能。建设廉洁型机关。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规范公共财政支出,继续控制公务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支出。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群众满意的财政干部队伍。

上一篇:辞职了老板不发工资下一篇:出租车司机常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