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经验材料

2022-06-24

第一篇:差生转化经验材料

差生转化经验交流

四年级一班边敏 差生,也叫问题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给“差生”一个很好的很完整的诠释,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差,学科基础差,再加上平时在校行为习惯差,在老师的眼里就成了另类的学生。在学校里“差生”是不被老师喜欢与观注的对象,同样他们也是最让我们老师头痛的。他们不但行为散漫,不合常规,而且经常犯些小错误,违些小纪,轻者只是影响一下课堂纪律,重者就像“刺头,”在校严重违纪,打架,翻越校栅栏等恶劣事件,样样离不开他们。久而久之,老师对“差生”的理解便是不知悔改、无可救药。难道“差生”真的一无事处?真的“儒子不可教也”吗?其实不然。差生的另类表现有时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恰当的给予教育指引和帮助辅导,才能让这部分“差生”成为后进步的学生。所以,对于“差生”转化,我有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差生行为分析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把哪些孩子确定为差生,就必须平时对那些表现差的孩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看他们是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是学习方面?是思想方面?是纪律方面?还是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差在哪儿,我们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转化计划。如果不进行分析研究,盲目出棋,只能是适得其反。

二 差生成因分析

了解到了孩子是哪一方面,或是哪两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必须先仔细调查分析造成孩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的孩子父母智力低下,近亲结婚,或其他原因,生下的子女就有可能智力缺陷,身体缺陷等,很难正常参与学习。有孩子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学习环境恶劣、家庭情绪气氛不良、家庭教育不当以及父母离异、再婚或亡故而缺乏家庭温暖等几方面造成孩子出现问题。有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教师教育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教育思想不够健全,没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是片面追求升学。抓尖子生,忽视后进生,使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不受重视而丧失信心。种种原因导致了孩子在学校,在学习上出现了偏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差生。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而不能片面地认定是某一原因所造成,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对其所有可能涉及到的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只看一面。造成转差的误区。

三 转化差生的策略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从“差生”的成因可以看出,它们是可以转化的。

对于差生转化,我是这样做的。

1、深入了解,因“差”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因材施教”的先例,我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先对其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继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差生”成因分析中我们看到:有些“差生”是由于自身的智力特点引起的;有些是因为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而导致的;有些是起因于社会环境;总之,每个“差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只有找到“差生”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转化。对有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重新培养和树立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进取心。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感情,给其以温暖、爱和帮助,从情入手,转变思想。对迟钝型,反应慢的差生,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方面下工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落下的课;对学习成绩一般,思想转差的差生,则要肯定他们的成绩,着重对其加强思想教育。转化“差生”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其类型及其成因,根据其具体情况,因“差”施教。

2、关心热爱,一视同仁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爱一个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

对我们最大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差生”常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对待,往往处于情感危机之中。由于成绩差,长期受家长、老师的批评;遭邻居、同学、朋友冷眼,看不起。他们最缺乏爱和信任,也最需要爱和信任。所以我们必须消除歧视,对优等生、中间生、差生一视同仁,把爱拓宽一点,毫不吝啬地多向“差生”、“后进生”浇灌爱的甘露。主动关心爱护,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用爱和真情去感化他们“冰冷”已久的心。要像对待其他学生那样,尊重和维护差生的人格,关心他们,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回到集体中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3 发现亮点,鼓励赞扬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差生也一样有其优点。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并转化差生,应善于发现找出差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鼓励、赞扬,不以某一方面的“差”而否定。我们应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何况差生呢?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差生的某一点点长处进行鼓励赞誉,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信念。

4、建互助组,师生共进

为有效转化后进生,针对不同情况的不同学生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文化课落后的同学找文化

课优异者“一帮一”或“多帮一”,对思想落后者找思想进步的同学去帮助,被帮者也可以是帮人者,一旦帮扶对象取得进步,给予响应荣誉及物质奖励。

5 改善自身提高教学。

从“差生”的成因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不善也是促使学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教师也得从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下功夫,注重自身知识素质,管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

差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其转化技巧多种多样,需要教育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全面掌握其成因的基础之上,因“差”施教。“差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指望与他们谈一两次话,组织几次活动,或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其根本转变的,它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要有 信心,有毅力,进行长期的,有创造性的开展差生转化工作

第二篇:差生转化材料

什社中学

李华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等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等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等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所以我们也称之为“问题”学生。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老师也就失去了信心。但我认为,

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存在,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教育转化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后进生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前进,只是进步的先后早晚的问题。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兴趣,是班主任和其他学科老师的工作技巧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但正所谓“上天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再给你打开一扇窗子” ,只要积极探索,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问题学生,班主任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循循善诱法

进步并不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后进生也有进步的心理要求,有时甚至还很强烈。当先进学生站在领奖台前,他们会投去敬佩的目光,给予热烈的掌声,同时也以异样的心情联想到自己。 我所任班的魏俊帅同学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该生一直很消极。后来,我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改变了对该生的教育方法,把经常批评改成经常表扬。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他回答问题,他回答得很干脆,当时受到了我的表扬,他的脸上露出了无比豪的笑容。 可见,要求上进的火花在孩子的心灵上悄然升起,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要给他们指出前进的方向,并做到经常检查和督促,做后进生的知心人、引路人

二、积极鼓励法

十个手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人呢?其实,有些生承受着比优等生更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爱护。我们一定要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耐心细致培养他们,以便使他们早日赶上其他同学。与此同时,还要适时给他们定出高而可攀的目标,争取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有效的还是应该运用赏识教育。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转化的“起步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点滴的进步,教育者就可以“小题大做”,公开表扬,以此作为他们转化的“立足点”。要像春不吝啬凤、夏不吝啬雨那样,不时地夸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

学科老师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尤其是后进生,我们要热心关照他们,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热爱学习,树立“我也行,我也学习好”的信心,缺点并不是后进生所固有的。他们取得的成绩哪怕是点滴的,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老师要像严父慈母般地对待他们,同时要和他们结交朋友,使他们的生活在班集体中得到温暖,给他们制造转化激励他们为集体增辉的环境,激励他们为集体增辉。

第三篇:差生转化

欠优生转化成功案例

天长市职教中心:朱宏平

贴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尊重、爱护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总结几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譬如在对待后进生方面,有人认为,后进生是“生成的眉毛长成的像,落后面貌变不了样。班主任再怎么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我却不这样看,关键是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做转化工作。

对待后进生,首先要抱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地看待和估价后进生。他们的“后进”并非一成不变,在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善于寻找和挖掘其上进的火花。一旦发现,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要尽一切可能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调整心理状态,使他们的优点和积极因素得到发扬光大。

我班有一个典型的双差生王厚荣。因在小学时自由散漫惯了,进入中学后,他的坏毛病依然未改,不服班干部管理,甚至顶撞老师。因为家里有钱,他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样样都干。平时看到谁不顺眼,轻则张口就骂,重则拳脚相加。上课吹口哨,扰乱课堂秩序;下课纠集一伙“哥们儿’寻衅滋事。同学们敢怒而不敢言。老师们说他是一匹害群之马。

对于这名双差生,我没有放弃,没有严惩。我采取了与他交朋友的办法,和他多接触,一起参加他喜欢的活动,使他从不愿意接近我逐渐变为愿意亲近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我与他一起散步。交谈中,他终于向我道出了他“野”的缘由。原来他是一个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尽管现在的养父母百般宠爱他,把他当“小皇帝”,但他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抹不掉的被遗弃的自卑感。于是,从小学三年级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以后,他开始厌学,进而逃学,上课捣乱。老师批评他,责骂他,他当耳边风;到他家告状,更使他对学校、老师怀恨在心。每当见到别的孩子跟亲生父母在一起快乐的情景时,他就心生妒嫉,进而产生仇恨。

症结找到后,我就抓住时机,给他讲雷锋的成长过程和英雄事迹,讲保尔·柯察金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我还抓住他爱好体育活动、爱看课外书籍、对某些事敢于直抒己见的优点,引导他把自己的才干贡献出来,为班集体服务。在我的动员下,学生们选他当了副班长,负责纪律工作。我时常把一些与他的身世相同或类似的成功名人的事例讲给他听,使他从中得到安慰,受到鼓舞,慢慢地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为了使他在学习上尽快赶上来,我时常给他“开小灶”。我帮他制定了补习计划,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我还特地送他一个笔记本,并在扉页上题写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等警句。他双手捧过笔记本,泪水夺眶而出,真诚地对我说:“谢谢您!徐老师,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痛改前非,努力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在我循循善诱的教育和耐心诚恳的感化卜,王某不仅学习刻苦努力,而且对班级纪律工作也尽心尽力,昔日的双差生转化成了优秀班干部,可见教育得法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尊重和爱护,是转化后进生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类似的双差生,切不可动辄批评、指责,更不能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伤了他的自尊心,结果往往会适得相反。相反,我们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他那颗冷却了的心,去启迪他的灵魂,使他重新燃起上进的火花,其结果则会事半功倍。

暗中观察,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方法用爱心感化差生。

我班的周康同学在学前教育时就有老师同学告诉我说这个孩子很难管理,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刚开始我观察了他有俩个星期,发现这个孩子确实有如上课时爱脱鞋、爱和同学打架、课上坐姿写姿不端正等许多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但是也有爱打抱不平、热爱劳动等优点。我深知作为一老师应具有爱心,我决心用爱心感化他。生活上我特别注意关心他,就餐时特别叮嘱他一定要吃饱;学习中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大力表扬,并提议同学们选他做纪律组长,从他面前我只字不提以前的小缺点,而是很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在老师眼中你是一个不错的学生,同学和老师一直推选你但纪律委员,希望你好好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干好的!”短短的几句话我已经从孩子眼中找到了悔悟和自信,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成了我的得力小助手,而且学习成绩也日益提高,不再是令老师同学头疼的孩子了。

设计圈套,使其受挫,讲清道理、在促提高。

于部分优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一些活动上都占具有一定优势,所以他们往往产生一种骄傲自大、瞧不起学习差或者是生理上有缺点的同学。表现在给他们起绰号、向老师告他们的状等行为上,刚开始在班会上向他们提出了批评,他们也向个别同学道了歉,可是时候我发现这个方法效果并不是很好,于是我便想出了“设计圈套、使其受挫、讲清道理、在促提高”这个办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如高秋香、张金洋等同学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事例,改掉了骄傲的缺点。

树立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爱读书的浓厚兴趣。

这样可以让平时 那些爱玩的学生,一下课就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看起来,把看书当成是自己的课间休息,这样,班里也就没有打闹的现象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比较浓厚。

第四篇:差生转化

(一)寻找心理根源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逃避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件苦差事,并抱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听一听他们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我实在提不出不同的意见。”“反正老师不会让我发表不同的意见,倒不如听别人发言,正好可以不动脑筋。”“我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担心自己说错,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有这些心态在作祟,因此,他们在讨论时漠不关心,该想的不想,该说的不说,该做的不做,甘心作听众。面对如此消极的现象,我觉得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

(二)消除心理障碍、强化参与意识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采用录像欣赏、运用实物演示、图片讲述、故事引导、表演操作等来激发学生讨论学习的兴趣。

其次,营造氛围,创造参与条件。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必要条件。这种氛围能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大胆发言。在讨论学习中,老师应以长辈,朋友的身份去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更要与人他们多接触,多淡心,交朋友,还要善于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在小组讨论中,要教育学生特别是优等生要尊重同学,无论后进生说出多么离奇的设想和多么低水平的发问,所得到的都应该是真诚的帮助和鼓励。答错了可以再答,不完整可以补充,没想好可以再想,不明白允许发问。为后进生创设这样的氛围,消除了他们怕人取笑的苦恼,怕老师批评的顾虑。

再次,提供成功机会,诱导参与讨论。学习成功是促使后进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给后进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参与课堂讨论的自信和勇气。

第四,优化组合,确保参与学习。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常见的分组有以几种形式。

一、师生组合。把后进学生并为一组,教师参与其中,对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可用提示、暗示的方法,巧妙地给后进生铺垫成功的台阶,使他们发表的意见完整、语句通顺。但老师要注意平易近人,让后进生接受你,而且要有耐心,等待后进生先做出反应,并多用鼓励的语言,赞扬的目光,商量的口气。

二、差异组合。即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四人一组成,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已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和后进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

三、自由搭配。由学生自由组合学习(讨论)小组,这样后进生也能找到自己爱好相投,感情相融的学习伙伴。这样灵活的分组,使后进生获取得了与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交往的机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向他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总之,只有千方百计地寻找激励后进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畅所欲言、敢干去做,历史学习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才会生机勃勃。

第五篇:差生转化

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了解,教育难度最大的是初中差生。这和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够强,在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人生的危险期”。在社会、学校、家庭三大教育因素中,人们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我们发现某一局部地区的某一学校的学生,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基本是相同的,而只有少部分家庭环境不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学生成为差生。这说明社会、学校、家庭三大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主要的作用。社会环境、学校条件是两个比较稳定的因素,任何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但家庭环境

“差生”、“后进生”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称为“问题儿童”。我认为,“问题儿童”

是一个科学概念,因为它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精确性、体系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研究差生,首先要学习特殊儿童教育学中的“问题儿童”的教育规律。问题儿童是指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而问题行为是“儿童扰乱他人或障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即那些经常引起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攻击型的,表现为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上课不专心、不遵守纪律和规则、与同学不合作、破坏公共财物、欺骗或偷窃。另一类是退缩型的,表现为羞怯胆小、沉默寡言、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孤僻、对人对事冷漠、回避与他人接触等。攻击型问题行为具有明显的扰乱性、破坏性和对抗性,极易引起家长和教师的烦恼和厌恶。虽然退缩型问题行为对儿童身心的障碍要比攻击型问题行为严重得多,但从学校教育来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仍把攻击型问题儿童作为教育研究的重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它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如需要、气质、情绪和性格等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如家庭状况、学习成绩、校外交友、社会风气等等,都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诱发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判定要特别注意,对那些暂时的、偶然的、经过教育能及时矫正的行为,不能定为问题行为;只有那些经常出现的、稳定的、扰乱性较大的、对学习影响较严重的、需要进行长期教育才能矫正的行为,才暂定为“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可以改善、矫正的,家长和教师对问题儿童应有正确的认识并做科学的分析。对他们应持关心、爱护的态度,切忌冷淡、厌恶和嘲笑;要对问题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仔细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

以上介绍的有关“问题儿童”理论,对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对班主任的差生转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初中阶段,具有攻击型问题行为的问题儿童对教学秩序的干扰是十分严重的,他们的辍学率也很高。攻击型问题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精神卫生研究理论把攻击型问题行为称作“行为障碍”,把退缩型问题行为称作“情绪障碍”。据《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第5期刊载的《儿童少年心理卫生刍议》一文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行为调查研究所1984-1985年对5680例儿童少年调查,发现行为障碍发生率达20.7%,情绪障碍发生率达25%。

又据1993年第5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刊登的《湖南省13~16岁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探讨》一文介绍,他们使用DSM-Ⅲ-R为诊断标准,对湖南省2522名13岁至16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至16岁青少年患行为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按照作用的大小,他们排列出6个方面的原因:①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②父母粗暴打骂的教养方式;③学前寄养史;④男性;⑤家庭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小;⑥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高。该文还介绍了国外心理学家在美国、英国、新西兰、波多黎各等国所做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3岁至16岁青少年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均在20%左右,患病原因大都与

不良的家庭环境相关。

以上两篇心理卫生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对研究初中差生具有重要价值:第一它们提供了初中差生约占20%的可靠数据;第二,它们用调查数据证实差生行为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家庭环境。许多班主任对差生所占比例和品德缺陷的形成是家庭原因是有感性认识的,但个人经验往往不能形成科学的结论,难以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原则或模式。而如今有了问题儿童理论的指导,又有了心理卫生科研成果做可靠的依据,就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去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从而使转化差生对“对症下药”,取得成效。

上一篇:创卫个人先进材料下一篇:财务部岗位职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