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项目项目总结

2022-06-25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新项目项目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创新项目项目总结

项目工作总结-创新项目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紧密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大胆开拓,牢固树立“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围绕创新抓人才,围绕发展抓就业,围绕惠民抓保障,围绕稳定抓监察,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努力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经验、树典型,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排头兵。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城乡就业,保持就业持续稳定。一是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探索实施分类培训,根据不同年龄段、有培训

愿望人员的不同需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操作政策;对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重点开展订单和定向培训;对在岗职工,结合岗位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重点开展创业培训。 二是打造功能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新体系。建立覆盖城乡、规范统一的县、乡两级人力资源市场,为用人单位搭建用工平台,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技能鉴定等“一站式”就业服务。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在全县30个乡镇社会事务服务站设立就业服务站,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前移。同时,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县、乡级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联网运行、资源共享。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机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向基层下沉,将求职登记、招聘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业务下放到乡镇及各行政村,让城乡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享

受便捷的就业服务。实施“内引外联”劳务输出新模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收集本地就业空岗信息,扩大就地就近转移规模;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四是实施以创业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举措。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计划,加强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对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和援助,建成各具产业特色、承载能力强、政策配套、设施完善的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

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739人,占全年目标3050人的%;下岗失业再就业1548人,占全年目标1650人的%;其中就业困难群体(4050人员)再就业422人,占全年目标450人的%;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完成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00人,占全年目标5000人的

108%,培训4310人,占全年目标4200人的103%;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651人,占全年目标2500人的106%;职业技能培训6997人,占全年目标7300人的%;其中失业人员培训1307人,企业职工培训1965人,农民工培训3428人,创业培训297人。

(二)强化为民之责,在改善民生上求实效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民生民心,把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集中力量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的实事好事,以改善民生赢得民心,以民心凝聚民力,以民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指导开展社会保险咨询、参保登记、受理医疗费用报销申请等。二是加强社保信息网络建设,力争实现“银劳互联”系统上线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经办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升,改进

服务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工作内容规范化、工作方式科学化、工作态度人性化。四是经办职能下移,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就近就地办理参保手续。

截止目前,企业养老保险累计征缴基金376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11373人,征缴基金4837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项目工作总结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征缴基金1501万元、211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59498人,征缴基金1219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2%、131%。普通病门诊统筹开展率100%。失业保险新增参保856人,累计参保23356人,征缴基金184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15%。工伤保险参保23097人,征缴基金万元,分别完成年目标任务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34647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为全县65199名60岁以上参保人员按时足额发放了新农保养老金,新农

保养老金累计发放万元。

第二篇:创新项目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

一、 前言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时真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当初知识甚少,对电子设计不是太了解,但是凭着一腔热血,翻阅资料,只要是理论上能实现的功能就添加上去。确实,人就需要这样的野心。但是这也给我们的后续设计当中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曾几度想放弃原来的想法,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钟情于玫瑰,便勇敢地吐露芬芳。也是老师的指导队友的鼓励和自己的恒心坚持到了最后。

二、项目简介

我们团队做的是《基于PIC单片机的独居老人智能监护及报警系统》,这个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是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老年人高龄化趋势加强和家庭空巢化问题突显,“养老危机”时代来临。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形成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中老年人独守老巢养老的状态,丧偶后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加上老年人本身腿脚不便,行动迟缓,容易造成诸如热水烫伤、跌落楼梯等事故。针对目前市场上智能监护系统的单一化、操作不便以及延迟滞缓的不足,迫切需要集合多方面环境监测并且使系统小型化、简单化、多样化,从而能够实时有效地保护老人的身体健康,老人的健康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也是此次项目的意义所在。

三、个人职责及实现方案

此次项目中我承担的任务主要是PCB的制作,资料的搜索,后期的测试和部分传感器在MSP430单片机下的编程实现。

最后的做出来的成果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通过倾角传感器检测老人是否摔倒,如果温度超过37度或者湿度超过60%将会蜂鸣器报警同时短信发送到设定的手机。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利用相应的传感器对房屋内的水、烟雾、有害气体等环境变量进行监测。GSM远程通信设备主要应用于将报警信息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通知家人及相关单位,同时家人与相关单位也可通过该模块与老人实时语音通话,了解老人身体状况。防跌倒检测设备主要是由单片机和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组成,在设计之初参考了许许多多的文献,选择的是PIC单片机,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发现这款单片机性价比不高,而且相对于51系列来说比较难上手。但是后来在尝试了51之后又发现51这款单片机虽然简单但是精度不够,功耗也比较大,毕竟我们的产品是想随身携带的,这就又引出来了另一个问题,51体积也不小啊。后来经过反复推敲,选择了MSP430因为其电压低只要有3.3V供电,所以它的功耗相对来说就比5V供电的要小,其次它是16位的,运行速度快,内置硬件乘法器,乘法除法运算都为单周期指令,片内集成资源丰富,又两组普通具有中断功能的IO口,所以MSP430用起来比较方便。

四、个人收获及生活记事

在这次项目的体验中,我收获到的不仅仅只有知识层面上的提升,还有团队的协作能力,朋友之间的友情,和老师之间的师生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的恒心。电子这个专业是我亲自选择的,我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从大一开始学习的C语言等等在没有得到实践之前都觉得很没有用,全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一旦要看其现实当中的代码时又觉得根本看不懂,从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最后就不想学啦,还好考试顺利通过了。到大二时开始接触专业课,但是毕竟也是比较肤浅,同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书本上,比如什么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勒让德”方程,简直是雾里看花。还好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线性电子线路对后来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开始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和创新项目,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渐渐理解那时候老师的苦口婆心了,于是先从简单的开始,点点滴滴的积累,然后模仿网上现有的程序进行修改,模仿,然后自己写。就是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我的编程能力在实践当中的到了提升。对这次项目帮助最大的我感觉就是2015年暑假参加的电子设计大赛,哪一个学期几乎都是在学习和准备,还有暑假半个月的培训,四天三夜的做东西,组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当然在此次项目中,我就特别注重组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好的分工能提高效率。硬件的编程实现主要由我们的另外一个大神队友完成,然后我只要理解在给一点建议帮他调试调试。与此同时学习了KEIKL ALTIUMDESIGNER MULTISIM SIMULINK等仿真、设计绘制电路图软件的使用,我的主要工作正是绘制电路。当然早期的各个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到最后的综合调试,也都有队友们的身影。

记得当初刚刚接触电路设计的时候闹了不少笑话,我第一次画板子画完了然后打印出来去腐蚀,那块板子是双面板子,不是单面的。结果我队友也是个小白,然后他拿过去打孔,焊上电子元器件接到开发板上面结果不管怎么调试总是不对,而且差的离谱,他一开始怀疑是不是程序那里有问题,然后各种debug,就是找不出来。最后我过去瞅了一眼,发现第二面更本没腐蚀掉,然后就造成的短路。当然自己觉得很不好意思,在做东西之初,出差错就是家常便饭,不知道坏掉了多少PCB板子。要说刚开始是不懂,到后来我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小心,细心和耐心。一个小小二极管的正负接反了可能就会造成电路的短路,一个小小电容的正负接反了就有可能造成电容的爆炸。还好,我们队友的团结协作让这类事件越来越少,其他队板子烧掉和电容爆炸好像不比我们少啊。有时候焊接电路的一不小心手就拿到了电烙铁的前端,然后大家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肉香了。还好我挺坚强的,哭一哭就过去了。我感觉我的工作和队友们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一个程序写出来了还不一定对,一个一个错误的排查,然后烧录到单片机当中去,万一我的电路在出现什么问题,那还得从头一步一步排查。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是一有空就在一起调试,交流看法,排除疑难杂症。半夜十一二点睡觉更是家常便饭。当然老师的指导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有时候深夜了王贵竹老师还和我们进行深刻的交流。

五、心得总结及未来展望

通过这次项目,我付出了很多,当然也收获了很多。最后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帮助,自己的努力确实更重要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像时钟在不停的走着,不要抱怨。人总是要成长的,可能有时候觉睡不好,可能是你心里想着,困难总是暂时的,胜利的曙光就是终点。

到这里我给自己做一下总结:提高了自己的编程技能,掌握了常用电路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开发能力,更深刻体会理论如何地联系实际,怎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比赛中通过数据,弄懂原理,到电子市场买器件,之后进行仿真,综合各电路的优点,组装成自己的一个电路,最后调试,焊接制板。提高了自己的自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团队意识,我们团结协作,分工明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由编程的大神,也有写报告的小能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对于此次项目的成果,我感到非常的满意。但是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随身携带性不够好,体积稍微有点大,从检测到危险到短信发出还有一定的时间,时间在急救的过程中是非常的宝贵的。所以这些方面还有待改进。我想在当下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如果这些缺点改进了之后,能量产的话,每个老人都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危险警报装置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想我们都是社会上的一员,多多为他人着想,开发出来的东西为民所用,这才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所要坚持的吧。

成功的花,人们只羡慕他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当然有时候困难就像一颗果实在你的头上,稍微踮踮脚,就可能够到,这是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创新项目个人总结

项目个人总结

在繁忙的大

三、大四学习中,能够在创新实验中坚持到了最后,我感到有一种成就感。经历了项目立项之初的项目立意点的思考,到确定项目,立项审查的波折,然后是项目中期检查的慌乱,而后是后期分析整理与最终项目结题的收获,我们经历了几个月的查阅资料和刻苦专研,其中的辛苦与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其中的经验与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今课题已经进入最后结业阶段,功劳是大家共同奋斗付出的结果,这是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学长学姐们的照顾分不开的。我很享受在为课题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奋斗的这段过程,第一次参加创新项目我感触良多,也收获良多。

我们项目组的项目名称是《XXXXX装置研发》其立项的背景和意义是在当前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各种数控装置的需求与日俱增,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自整角机轴/角变换器(SDC)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冶金、航海、工业检测控制、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位置和方位同步指示系统以及火炮控制、雷达、导弹控制等伺服系统中的电路装置,行业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设计方法一般采用模拟电路设计,采用了部分模拟器件对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因而易受环境的影响和电磁干扰,而且输出分辨率不高,而不能满足高速、高精度要求。因此,研究全数字设计方案,实现高速、高精度要求使得整个系统具有高可靠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此这次我们项目的意义所在。 在这次的项目中,我主要从事的是与电路相关的模块设计工作(用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编写),虽然项目之初预计的是做外围测试部分内容,但实际与计划总是会有所差别的。通过参加此次大学生创新项目,我获益匪浅。执行项目的过程既是知识输出的过程,也是学习完善的过程。困难是人生最大的动力!在项目进行之初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项目中使用的硬件描述语言VHDL这是以前不曾使用过的,虽然曾经上过关于Verilog的课程,但是当时学习的东西十分浅显,只是能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而且专业软件用得不熟练。对于一些实际需要掌握的常数,元器件的常识以及设计中需要遵守的规则,都一无所知。好在通过组员的帮助和自己查阅的一些资料,及时填补了知识的空白,完成了需要完成的任务。虽然我不能说我对于这个QUARTUS软件已经用得十分好了,但是用Verilog或VHDL编写一般的程序我还是很有把握的。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可以应用于实际一门技术,这比单纯学习知识所得到的快感多得多。 做项目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如果说学习知识是一个人的事,那么做项目就必须在多人的合作下才能完成。合作不但可以成倍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更能培养组员相互之间的默契,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我虽然在项目开始的时候,与我的组员们不是很熟悉,但是在项目结束的时候,我与他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做一个项目,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遇到困难,不仅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耐心和细心。在我个项目中,我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这些第一次绝大多数都不那么美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重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使得所做出来的成果弥足珍贵,同时也极大地磨练了我的耐心和细心,填补了我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真诚的感谢课题的指导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丰富的项目经验,还有他对项目敏锐的洞察力,他的每一次检查都能及时地给我们反馈信息,并告诉我们要如何使得我们的项目进行地更有效率。没有忘记老师在课堂上教会我们的要简化问题,无论是我们的项目还是我们做人。我们就是照着简化项目的思想,将问题逐步分解,最终制定详细的计划而确定我们的开发。而让这一次创新项目不仅仅成为一个课程的原因就是老师一直强调的创新,让我们在做项目的同时,不断积累和学习别人的优秀技术和创新,并不断找寻我们的亮点,我们一直在努力用我们有限地技术力量使得我们的项目与众不同。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直强调每一组都可以成功,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通过这次大学生创新项目,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让我收获颇多,而且在为人处事方面也让我成熟许多,相信这次的项目经验会给我们的一生带来很大的帮助的,可以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可以为我们的以后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第四篇:创新项目个人总结

项目个人总结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项目。在大三下学期,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支持下,我以主负责人的身份成功申请了一个项目,对于能够参加这一次项目的制作,我感到十分荣幸。从项目的建立到初期的设计,从中后期产品的开发到成品的完成,我带领队员完整地执行了整个项目的流程。第一次参加并负责这样的项目,刚开始我感到压力巨大,后来随着项目的有计划进行这种心境便释然了。这次项目经历不但使我详细地了解到一个项目开发的来龙去脉,更让我的知识从纸上谈兵的程度进步到可以用于实践,既培养了兴趣,同时也为学有所用而感到骄傲。

我们组所确立的项目是“XXXXXXXX装置研发”。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经常需要对角度进行测量和传输,用于轴角数据测量的装置很多,用自整角机组成的轴角测量系统具有工作范围宽,能够直接传递圆周角360度的位移信息,而且在远距离传输信息时无需机械联系。用于轴角测量时由自整角发送机和自整角接收机组成。随着社会自动控制的精细化,对轴角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我组立项致力于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设计出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轴/角测量装置。

在设计之前,我们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先后参考了前人角度测量方式——正弦、余弦查表法,混乘分离法,反馈逼近法等,其中一种基于C51的设计方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最终确定采用反正切查表法,这种方法信息数据处理量少,可以做到单通道,而且可以采用象限划分的方式将360度划分8个区域,只要处理其中1/8区间就可以了,在相同位数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较高的输出。主要设计思路如下:

作为项目的组长,我知道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一方面要掌控整个项目的执行,积极投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懂得管理和团结队员,合理分配工作,当今世界项目往往都是十分庞大的工程,几乎所有的项目都是以团队为单位的,这种能力显得必不可少。上天是公平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通过这次参加创新实验,我受益匪浅。回想起过去一年里参加创新实验的过程, 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咨询相关老师学长,确定实验原理、实施方案与寻找创新点; 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整个实验过程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觉得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实验初期,由于知识方面的欠缺,实验进度很慢。通过询问指导老师、及时调整方案,先花一段时去学习相关知识,在此过程中我理解到实验最重要的是把实验原理吃透,在对实验设计详细的实验步骤做出合乎实际的设计,最后取得了预期成果。

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新实验不是基础化学课上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

总之,在这次创新实验里,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这些能力将伴随我的今后人生。很感谢学校能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能够学以自用,感受科研的魅力。同时也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使他们的帮助让我拥有了一段如此难忘的回忆。

第五篇: 创新项目之个人总结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资源勘查二班

李海龙

20104805

经过近一年有条不紊的项目研究,我们组的项目终于进入收尾阶段,马上面临这结题答辩阶段,在这充满挑战与汗水的这一年,我们组的成员付出了许多,经历了许多,同时也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先介绍下我们组的项目研究情况。我们组的项目名称是玄武岩中不同组分的FTIR分析,FTIR分析是指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薄片进行测试分析。项目组的研究目的是采用FTIR分析玄武岩不同微相的CO2含量,进而模拟和反演岩浆的脱气过程。在此项目研究当中最值得我们组员重视的便是薄片的制备阶段,不同的玄武岩样品的要求厚度是不一致的,FTIR测试双抛光薄片厚度一般在20um--70um之间,尤以50um左右为好,以往在玄武岩中不同组分的FTIR测试过程中采用了统一厚度,实验效果不好。本次工作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获得岩石中不同组分的薄片适宜厚度,降低FTIR测试的失败率,提高实验效率。

其次,我来介绍下我们项目小组的成员以及简要阐述下工作分配情况。

李海龙(20104805):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总体计划和具体实施,以及在野外采样、内容总结和成果整理方面可以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

王子璇(20104787):负责工作的每日记录及数据处理。 冯腊梅(20104789):负责室内样品分析。

聂利青(20104745):负责资料收集和相关文献的查阅。

吕丽星(20104790):负责野外选样、采样,以及室内辅助分析和数据记录。 在这次项目研究中,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确实要考虑许多,也正是通过这次研究,对我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和提高。作为项目组组长,我要负责我们项目的正常进行,定期组织组员参与到项目研究当中,以保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在起初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会提醒组员聂利青进行关于本项目研究情况及研究历史的资料收集,在查阅一定的资料和文献之后,我们组一起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于每个组员都能了解该项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背景,这样有利于项目能有条不紊的进行,而且我们还可以对我们的项目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还能通过这些来指导我们更高效的进行研究。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开始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研究这个项目的前提便是采取足够的玄武岩样品,经过导师的推荐和我们组员的商讨,我们最后决定去了嘉山县女山和合肥西郊大蜀山,分别采取去碧玄岩(SiO2明显不饱和及碱含量较高的富含似长石的碱性玄武岩)样品和玄武岩样品。

在2012年10月底和11月中旬,我们小组成员分别去了嘉山县女山和合肥西郊大蜀山,虽然出去的时间不短,但是那是我们第一次自己组织的在没有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的一次野外学习,在野外,我们看到的和书本上学的完全不一样,在野外我们能更贴切逼真的看到书本上看不到的地质现象,我们在那里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在讨论之后,我们选择了一些采样点,采取了足够的样品并分别进行了编号,在女山采的样品分别编号NS-01,NS-02,NS-03......,在大蜀山采取的样品编号为DSS-01,DSS-02,DSS-03......。

采样回来后,我们先让导师检查所采的样品是否合格,经过老师的检查我们从中筛选了比较合格的样品进行磨片制样,首先我们先对那些体积较大的样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在资环学院的碎样室内进行,进行预处理之后,我们便正式进入薄片制备,在资环学院磨片室内用磨片机、切割机、抛光机进行制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薄片制备完毕。

紧接着,我们在资环学院岩石学实验室完成薄片鉴定和颗粒统计工作,在这方面,我们几个都各司其职,保证了项目进度的预期进行。

在2012年1月初,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了项目的最后实验阶段,在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完成。在那里,我们真正体会到了FTIR测试分析方法的独特之处,这也算是我们在此项目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2013年3月初,我们便开始了对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现在我们正在准备项目结题答辩。 通过这一年不停的忙碌,感觉真的有所收获,感觉大学生活突然变得美好而充实起来,从这次项目中,我的组织领导能力有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比如经费和时间,使我自己考虑问题更加全面而实际;还有我更加认识到了团队力量的强大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野外,没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们必须依靠自己,这就锻炼了我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认为至关重要,还有一些是我们没有见到过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去大胆的猜想,换一种新的思维去思考,等等这些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都是以后踏入工作岗位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在最后,我很感谢学校和学院能给我们这个平台,给我们这个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机会。还有感谢李振声老师的谆谆教导,没有他我们也无法完成这次创新项目!

上一篇:创新设计课程感想下一篇:城乡统筹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