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2024-04-30

镇域乡村建设规划(精选9篇)

篇1: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http:////-找文章到

镇域经济是区(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区(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没有镇域经济的大发展,就没有区(县)域经

济的崛起,构建和谐万州也变得不可能。什么是镇域经济呢?按区域经济理论解释,镇域经济属于地域分工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经济特征明显的地域性生产综合体,处于我国国民经济五级(中央、省、市、县或区、镇或乡)构架中的最基层,是国家方针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在我区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进程中,必须大抓特抓镇域经济,盘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这对于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万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清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和认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现状堪忧。据区统计局提供资料显示,2006年万州镇域(包括镇乡、街道)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镇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4000余元,同比增长8、3,远远低于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0余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还不如九龙坡区九龙镇的经济总量,仅为九龙镇的41,少65亿元。更不如位居全国千强镇之首的东莞市虎门镇,仅为虎门镇的32,少90亿元。全区除街道办事处外,还没有一个镇乡经济总量上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上500万元。因此,我区镇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增速缓慢,差距十分明显。

(二)、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镇域经济与区域经济是融为一体的,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体性。近年来,浙江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镇域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浙江镇域工业企业占到了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80,浙江人自豪的称为“五分天下有其四”,可见,镇域经济对浙江经济总量的拉动作用非常强。与此相比,我区镇域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提升作用还远远不够,镇域经济是万州区域经济的短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万州经济实力的提升。

从我区镇乡实际情况看,由于镇域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镇乡可供财力严重不足,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形成的镇乡债务沉重,使镇乡财政运转更趋艰难,客观上又严重制约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和主城发达区县狠抓镇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尽快出台我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支持镇域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增强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为构建和谐万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根据镇域经济发展特点,突出选准加快我区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从我区镇域经济的实践来看,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必须从镇域客观实际和镇域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积极选准加快我市镇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城镇一体化、产业带状化、投入经常化、人才保障化的发展道路。

一是以城镇空间布局为突破口,扎实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推进小城镇建设既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又是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我区镇乡区划主要按行政区域设置,造成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部分城镇功能不健全,规模偏小,辐射能力弱。应当采用“确保重点、优先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拆并带动作用不明显的一般建制镇(乡),以辐射能力较强的小城市、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基础,重新规划布局城镇空间,继续缩减镇乡规模。要支持小城镇全方位、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新建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使小城镇成为当地农副产品的一级集散中心,推动当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形成连接城乡的循环通道,冲破城乡二元结构局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加快城镇一体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形成农村小康和城市小康的对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这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基础性的一步。

二是以布局带状产业为突破口,扎实抓好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一些镇乡按照“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和“多拿几个单项冠军”的思路,提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之路。我认为不够客观,我区农村地区绵延几千平方公里,气候和地理特征相似,各镇乡都抓“特色产业”,势必造成产业雷同。因此,为了有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避免要素浪费,避免恶性竞争,根据地域

篇2: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1、规划原则(1)加强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2)近期远期相结合(3)发展综合运输体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的路网格局,并且调整了各道路的线型。

1、现状镇域交通的问题

(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需要适当的调整

(2)乡道和村道的道路网不完善,尤其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比较混乱(3)道路的系统通行能力差。后永安寨和海东屯之间通行能力弱,石官屯到塔山屯方向缺少必要的道路。小李金屯和后三家子之间通行不畅。

(4)有些道路之间的路线比较复杂,不清晰。比如彭家屯和南地之间的村道就可以去掉(5)道路结构不合理、网络不完善、层次不分明

2、调整后(1)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的线型都进行了调整,比较顺畅

(2)完善了路网系统,尤其删补了凌家屯、东凌家屯和打雀庄子的村路,使路网比较清晰明了(3)新增加了乡道和村道,增强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了各个中心村之间得联系(4)尽量减少交通对自然环境,水域和农田的干扰和破坏。

2、规划方案在进行多方面讨论比较后,结合小庄子镇的现状,结合省道,县道在镇域内形成了整齐统一的的路网格局,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

构建完善的路网体系,注重,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连接成完善的道路系统,应注意道路密度。

3、规划原则

根 据 镇 规 划 标 准GB 50188 — 2007

9.3.1 镇域内的道路交通规划应满足镇区与村庄间的车行、人行以及农机通行 的需要。

9.3.2 镇域的道路系统应与公路、铁路、水运等对外交通设施相互协调,并应配置相应的站场、码头、停车场等设施,公路、铁路、水运等用地及防护地段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9.3.3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用地范围应与镇区建设用地范围之间预留发展所需的距离。

规划中的二、三级公路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对于现状穿过镇区和村庄的二、三级公路应在规划中进行调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与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

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系统配套”的原则,协调发展镇域交通与小庄子镇和其他各镇的联系

篇3: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一、现状

近几年来,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规定, 结合全镇教育实际, 突出加强了教育干部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一是思想素质不断提升。按照区委和教育局党委要求, 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 健全完善了《双塘镇学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制度》, 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 举办学校领导干部读书班和妇女干部、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 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 使教育干部提高了政治素质, 坚定了理想信念, 树牢了为民服务的宗旨, 提升了个人修养。

二是工作能力得到增强。按照教育干部专业化要求, 组织教育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进修, 实施优秀校长、教师培养工程。组织开展干部读书活动, 教育干部做到每年至少读书10 万字, 写2 万字读书笔记。坚持开展“走出去, 请进来”活动, 每年邀请教育专家来我镇讲学, 组织教育干部外出学访, 使教育干部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三是干部作风有效改进。注重加强教育干部作风建设, 每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组织了作风建设年活动, 开展了“十百千” (教育干部每年组织教研活动10 次以上、听课100 节以上、查教案1000 课时以上) 、“三访、两谈、两提高” (访弱、访困、访病, 谈思想、谈心气, 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活动, 完善了干部述职述廉制度, 涌现了很多真抓实干、廉洁自律的教育干部, 树立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四是选拔任用更加规范。认真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静海区教育系统事业干部任免管理规定》, 规范了干部推荐、考察、选拔、任用工作, 实行了校长、主任选任和竞争上岗制度, 公开选拔8 名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干部, 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是事业发展全面推进。由于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干部的执行力、创造力、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单位领导班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廉洁自律, 深化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质量效益, 推动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全镇人民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二、问题

在看到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 通过深入调研, 缜密思考, 结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我们也发现教育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育干部中, 50 岁以上的占38% , 46—49 岁的占14% , 41—45 岁的占45%, 40 岁以下的仅占3%, 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 特别是50 岁以上的干部比例较大, 40 岁以下比例太小, 年龄梯次不合理。

二是性别比例不合理。在教师队伍中, 女教师占56%, 男教师占44%;而在教育干部中, 女干部仅占12%, 男干部占88%。这种现象, 影响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削弱了教育事业发展后劲。

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教育干部中存在原始本专科学历少、高中中专学历多的问题。原始本科学历的仅占5%, 专科学历的占15%, 而原始高中、中专学历的占80%。造成教育干部专业知识不够系统, 不够精深, 视野较窄, 层次较低, 制约着教育发展。

四是能力结构不合理。在教育干部中, 拔尖人才、专家型干部比较少, 在全区有名的很少, 教育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距离专家治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影响教育发展的水平。

五是素质结构不合理。个别干部党性观念不够强, 纪律松懈, 个人利益至上。个别干部宗旨意识不够强, 关心师生工作和学习不够。个别干部工作标准不够高, 作风漂浮, 满足现状, 不思进取。个别干部不顾大局, 不团结。个别干部在基本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干部任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优亲厚友、偏重感情, 损害了教育形象, 影响了事业发展。

三、对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型、全局性作用。教育干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执行者, 必须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镇教育办公室党总支将把干部培训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大投入, 狠抓落实, 构建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逐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要丰富培训形式, 落实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学习制度。组织好“三班一讲”系统学习培训, 即坚持办好领导干部读书班、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妇女干部培训班, 组织好领导干部系列讲座。坚持“走出去, 请进来”培训方式,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镇本培训, 选派有潜力的的青年干部参加全国、全市、全区学习培训。要丰富培训内容, 突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道德行为和业务知识培训, 做到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交流评比“四保证”。要突出教育培训效果, 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突出学以致用。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实践是个大课堂, 实践锻炼是培养干部的重要方法。教育办公室党总支将积极创造条件, 把优秀青年干部教师放到利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迅速成长的环境中去实践锻炼。要健全完善挂职锻炼制度, 一方面选派优秀干部教师到市区名学校挂职锻炼, 另一方面, 选派条件较好学校的干部教师到本镇条件较差的薄弱学校挂职锻炼或担任领导职务。通过挂职锻炼, 让教育干部丰富人生阅历, 拓展工作能力, 尽快成长进步。与此同时, 要注意在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中锻炼培养干部, 给他们搭台子、压担子、留位子, 使他们在急、难、险、重的工作面前接受磨练, 经受锻炼, 增长才干, 积累经验, 打牢担当重任的坚实基础。要积极推行教育干部轮岗制度, 校长在同一所学校工作超过5 年, 原则上要进行轮岗, 努力培养更多的全能型教育干部。

三是强化作风养成。教育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 关系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健康发展。一切言行都要以“三严三实”和“知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精神为指导, 坚持“规范、改革、创新”的工作总基调。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培养创新之风,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保持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善于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工作实际相结合,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开创新局面。培养艰苦奋斗之风, 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求真务实之风建设, 紧密联系教育发展实际, 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沉下心来, 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 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 把全部精力放在落实上。加强清正廉洁之风建设, 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气。

四是强化选拔任用。能否公道正确地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教育办党组织的形象, 关系到全镇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教育局党委的相关规定, 实行考察工作预告制度、差额考察制度和考察结果通报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 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公认, 有本事、靠得住的人才选拔上来。要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和专业化建设步伐。要健全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 特别加强女性后备干部储备, 实行后备干部挂职锻炼制度, 使他们尽快成长, 优化教育干部的性别、年龄、知识、能力结构。

五是强化管理督查。加强管理督查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干部的个人行为。要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 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确保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落实到位。要实行对“一把手”巡视制度, 及时对“一把手”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问责问效。精心组织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考核工作, 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推行干部谈话、诫勉、降职、免职、辞职等干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 要对大胆改革、干事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竭尽全力干事业的干部给以保护, 切实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教师信得过的同志有用武之地, 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失望, 不让干事创业的人心寒, 不让忠厚老实的人吃亏。

篇4: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一、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经济固本养元的战略之策,以领先的理念助推发展

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可以聚合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力量资源”,扩张规模,提升总量;可以适时跟进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经济国际化机遇,选择和吸纳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园入区,促进乡镇工业总体上实现质的跨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在规划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同时,坚持县镇两级联动、规划建设并重,加大力度、加速实施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努力,2006年,镇域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2.5%,对镇级财政的贡献份额占87.5%,镇级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载体和生力军。

二、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洪泽对接经济外向化的重要平台,以持续的投入聚力推进

经过多年的开放开发、培育发展,洪泽经济开发区已步入省级经济开发区行列,开发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工业集中区。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既能使开发区的优势延伸,功能扩容,又能使镇域工业配套成龙,产业扩张。为此,我们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优质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做大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策应开发区百亿元轻纺产业、50亿元机械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镇工业集中区特色产业定位,加大资源开发龙头项目和产业前延后伸项目招商,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质效。着力强化政策扶持激励力度,有效推进以道路、给排水、电力等为先导的基础配套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政府贷款贴息,专项用于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县直24个重点部门实行对口帮扶,积极推动资金扶持、项目对接;探索实行机关干部招商建、能人大户自主建、村级组织入股建等多种途径,加速建成一批多层标准厂房。通过努力,近年来镇工业集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资金2.4亿元,3个市级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已实现“五通一平”,其他镇工业集中区基本实现“三通一平”。

三、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推进洪泽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以科学的规划推动建设

洪泽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近2/3,城镇化率为43.2%,这样的现状迫使我们必须以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引导产业向集中区汇聚、人口向集中区集聚,以此奠定城市化的现实基础。从2004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城镇规划体系修编工作,确立了以高良涧镇为核心,以朱坝、西顺河等中心镇为支撑,以东双沟、蒋坝等镇为节点的城镇发展思路,为镇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勾勒了发展框架。以高良涧镇创业园建设为中心,朱坝、东双沟、共和3个市重点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体的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通过加快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在优化城镇工业布局,夯实所在镇的产业基础,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所在镇各项公用基础设施;营造了更为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所在镇的品位;拓展了所在镇居住、生产、文化、教育、商贸、娱乐等多种功能;加快了所在镇的产业集聚,以旺盛的人气造就兴旺的商气、财气,更为重要的是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趋向于城市化。

四、坚持把建设镇级工业集中区作为提升洪泽乡镇工业水平的重要举措,以严格的管理提升品质

为把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的先导区、镇域财源的增长极,我们坚持做到高门槛管理、高速度建设、高质量服务,对所有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全部由县工业项目会审领导小组审核把关,始终坚持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低于1000万元、亩均入库税收低于5万元、亩均投资强度低于120万元、有污染的项目不引进,确保质量,提高效益。同时,对所有在建项目实行项目“合同制”管理,推动政府与客商间的诚信互动,全程落实县镇两级领导挂钩帮办、县委督查室紧逼督办等重点措施,促进项目快建设、早建成、见实效。实践证明,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不仅造就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套的企业群体,而且增强了区域对外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篇5:论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关键词:小城镇;镇域村镇;规划;原则;方法

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是在乡(镇)域范围内,解决村庄和集镇的合理布点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和各个具体村镇的数量、性质、规模及其具体位置,确定哪些村庄要发展,哪些要适当合并,哪些要逐步淘汰等。

镇域村镇体系是指在镇域范围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集镇和规模大小不等的村庄,从表面看起来是分散、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以集镇为中心,吸引附近的大小村庄组成了一个群体网络组织。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在生产和生活上保持了密切的内在联系。客观地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主要表现在生活联系、生产联系、行政组织联系、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等方面。

1.镇域村镇体系的结构层次

村镇体系由基层村、中心村、乡镇3个层次组成。

①基层村 基层村一般是村民小组所在地,设有仅为本村服务的简单的生活服务设施。

②中心村 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设有为本村和附近基层村服务的基本的生话服务设施。

③乡镇 乡镇是县辖的一个基层政权组织(乡或镇)所辖地域的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一般集镇具有组织本乡(镇)生产、流通和生活的综合职能,设有比较齐全的服务设施;中心集镇除具有一般集镇的职能外,还具有推动附近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设有配套的服务设施。

这种多层次的村镇体系,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水平所决定的。便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定了我国乡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特点。这个特点将在一定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只是基层村、中心村和乡镇的规模和数量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会逐步有所调整。基层村的规模或数量会适当减少,集镇的规模或数量会适当增加。这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而带有普遍性的发展趋势。

2.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原则

2.1工农业生产

村镇的布点要同乡(镇)域的田、渠、路、林等各专项规划同时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布点应尽可能位于所经营土地的中心,以便于相互间的联系和组织管理;还要考虑村镇工业的布局,使之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广大村庄,尤其应考虑耕作的方便,一般以耕作距离作为衡量村庄与饼地之间是否适应的一项数据指标。耕作距离也称耕作半径,是指从村镇到耕作地尽头的距离。其数值同村镇规模和人均耕地有关,村镇规模大或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多的地区,耕作半径就大;反之,耕作半径就小。耕作半径的大小要适当,半径太大,农民下地往返消耗时间较多,对生产不利;半径过小,不仅影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且会使村庄规模相应变小,布局分散,不宜配置生活福利设施,影响村民生活。随着生产和交通工具的发展,耕作半径的概念将会发生变化,它不应仅指空间距离,而主要应以时间来衡量,即农民下地需花多少时间。如果在人少地多的地区,农民下地以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时,耕作的空间距离就可大大增加,与此相适应,村镇的规模也可增大。在做远景发展规划时,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2.2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对村镇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有了方便的运输条件,才能有利于村镇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促进其生产的发展。靠近公路干线、河流、车站、码头的村镇,一般都有发展前途,布点时其规模可以大些;在公路夯或河流交汇处的村镇,可作为集镇或中心集镇来考虑;而对一些交通闭塞的村镇,切不可任意扩大其规模,应该维持现状,或者逐步淘汰。考虑交通条件时,当然应考虑远景,虽然目前交通不便,若干年后会有交通干线通过的村镇仍可发展,但更重要的还是立足现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公路、铁路、河流、码头,这样更现实,也有利于节约农村的工程投资。具体布局时,应注意避免铁路或过境公路穿越村镇内部。

2.3建设条件

在进行村镇位置的定点时,要认真地进行用地选择,考虑是否具备有利的建设条件。除了要有足够的同村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用地面积以外,还要考虑地势、地形、土壤承载力等方面是否适宜于建筑房屋。在山区或丘陵地带,要考虑滑坡、断层、山洪冲均等对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尽量利用背风向阳坡地作为村址。在平原地区受地形约束要少些,但应注意不占良田,少占耕地,并应考虑水

3.小城镇银城村镇体系规划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3.1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确定的中心镇、一般镇的性质、职能和发展规模制定。

①调查镇区和村庄的现状,分析其资源和环境等发展条件,预测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劳力和人口的流向趋势。

②落实镇区规划人口规模,划定镇区用地规划发展的控制范围。

③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和基层村,结合村民意愿提出村庄的建设调整设想。

④确定镇城内主要道路交通,公用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防疫系统。

3.2 村镇体系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3.2.1搜集资料

搜集所在县的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资料镇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拟订村镇体系规划提供依据。

3.2.2确定村镇居民点分级

在规划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村镇分布形式是三级(集镇、中心村、基层村)还是二级(集镇、中心村)布置等。

3.2.3拟订村镇体系规划方案

在当地农业现代化远景规划指导下,结合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村镇道路网分布现状,当地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乡镇工业、牧业、副业等,进行各级村镇的分布规划,确定村镇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在地形图上确定各村镇的具体方位。该项工作通常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同时完成,做到山、水、田、路、电、村镇通盘考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 阳建强、王海卉.最佳人居小城镇空间发展与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 黄建清.浅谈村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j].小城镇建设,2005

【文章编号】1006-2688(2016)03-0061-02

篇6: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摘要:村庄规划将成为村庄发展、建设事业的引领,而村庄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其所处的区域。本文通过论述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编制思路,探索一种村庄与区域、村庄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协调方法,从而在村庄规划层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统筹;镇域

1引言

为有效推进村庄的有序建设,《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提出了村庄建设布局的规划内容要求,但村庄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更涉及到产业引导、空间统筹等一系列需要从更大的空间区域进行思考的问题。2014年,针对村庄规划的编制,珠海市提出要以镇域村庄统筹规划为先导,强化各村庄规划在区域层面的统筹协调。本文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简要分析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2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及问题

2.1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

我国村庄规划的实践主要始于2005年开始的“新农村规划”,“新农村规划”强调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规划内容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和住宅单元的布局。

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村庄规划的实践,普遍侧重于建设规划的内容”。为更好地指导村庄的发展、建设,珠海市近年开展的村庄规划包含了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建设项目等内容,兼顾了从总体规划到建设规划的层次。

2.2村庄规划编制存在地问题

2.2.1缺乏对村域范围的统筹。从地理空间上来看,村庄是农村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聚落单元,一般由村庄建设区和村域构成,村庄建设区是村民的生活集聚地,也是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开展范围:村域一方面是村庄的行政管辖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村民经济活动的开展范围和可达范围。传统村庄规划侧重于村庄建设区的空间布局,无法全面分析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2.2.2缺乏区域层面的定位考量。乡村区域发展具有多样性更需要需要从区域的角度来审视村庄的发展。对于农业村,经济作物的引入、观光农业的运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的规模性和风险性既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判断,更需要村庄间的联动合作:对于城郊村,服务业的活动高度依赖于周边城镇化或工业化的发展。

2.2.3缺乏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制度上的二元化安排,使村庄和城镇在空间发展上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成区往往逐渐将村庄建设用地包围,却无法实现融合,形成“城中村”,成为城市建成区中的“异类”。在当前土地制度下,虽然“城中村”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村庄规划阶段能够充分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或许可以使“城中村”成为未来城市建成区中的社区单元。

3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3.1城乡发展的统筹观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改革长久失衡、脱节的城乡关系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乡村的自身发展难以从城市的爆炸式扩张中获益,而城市的要素流动也缺乏面向乡村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在结构层面产生一系列城乡矛盾。理顺城乡发展关系必须立足区域,将村庄视为区域发展的单元,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协调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空间关系。

3.2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镇域村庄统筹规划通过综合分析镇域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等基础因素,挖掘发展潜力,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明确村居发展定位,并着重从发展方向、产业、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具体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乡之间、各村庄之间的统筹发展。

4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实践――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

4.1乾务镇概况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部,距离珠海市中心城区46公里,共有16个行政村、2个社区。乾务镇以工业为主导,形成了二、一、三的产业结构。村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临近镇区和园区的村庄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生活配套产业。

4.2发展方向的统筹

发展方向是对村庄长远发展的战略引导。从镇域来看,村庄可以看做点状分布的功能节点,村庄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的城镇化形成协调一致的步伐。

规划首先根据上位城市规划明确乾务镇域未来的功能布局,在此框架下,结合各个村庄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划分为城镇化型、城镇化兼顾农业化型、农业化型三类村庄。发展方向的确定可以使村庄在发展中有所侧重,与城镇化形成同步,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比如,确定为城镇化型的村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跟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适时引导村庄产业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观光农业转型,避免因所处区域城镇化建设伴随的土地“农转非”活动造成村庄生产力的突变式丧失。

4.3产业发展的统筹

相对于城镇来说,村庄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由村民主导,受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规划更强调对特色产业的引导。重点针对各村的功能区位、发展方向、资源特点,提出各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一方面,希望通过特色产业的引导提升村庄产业的发展层次,符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出村际产业的统筹重点,希望各村能凸显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l展,集聚规模,实现同类型产业的抱团发展。

以镇区周边的乾东村、乾北村、乾西村三村为例,三村是“乾务飘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地,均组织有各自的“飘色”表演队,在文化的传承、利用上也有各自的计划。规划从镇域角度出发,提出三村应整合“飘色”的文化资源,共建文化基础设施,从而壮大“飘色”文化的资源厚度,形成合力,更好地拓展“飘色”文化的传承广度和挖掘深度,以形成地域文化品牌和旅游节点,才能融入区域旅游发展链条。

4.4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主要通过可达性、共享性体现,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即是通过分析区域设施的可达性和村庄设施的共享性,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也避免村庄在设施布局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在区域设施可达性方面,本规划分析了小学、初中、医院、市场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通过比较服务范围和村庄建设用地的重叠程度,一方面从服务村庄的角度,提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建议,另一方面引导新村建设向更能接受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的区域布局。

在村庄设施共享性方面,特别针对村庄建设区接壤的村庄,规划分析了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运动场地等村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从空间上对设施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布局的方向和措施。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设施的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各村单独规划建设造成的设施重复建设。

4.5市政工程的统筹

重点考虑各村庄规划的市政管线系统与区域市政管网的衔接。其中,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镇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污水管网,规划根据镇域污水系统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建设时序,近远期相结合,对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指引。从管网和设施布局上体现多村共享,减少投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单个村庄规划在市政规划方面的合理性。

篇7: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思想作风建设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的作风建设的灵魂。这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作风是一面镜子。作风出形象、作风连民心、作风定成败、作风促发展。好的作风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好的作风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好的作风能产生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思

想作风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根基和先导,只有把思想作风建设好了,才能培养严谨正派的生活作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切实抓好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是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搞好镇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在这方面,竹溪县水坪镇党委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经济上台阶”的指导思想,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转变干部作风的首位,把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落脚点放在激化思想、硬化制度、强化素质上,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不纯、素质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树立良好的干部作风。

抓思想作风建设,思想教育是先导。思想教育是思想作风建设的先导。思想决定行动,思想教育决定作风建设的导向。近年来,该镇党委在认真分析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在全镇干部中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艰苦创业、奉献在岗的公仆观念教育,开展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实事求是思想教育,开展了工作争先进、创一流的敬业思想教育,开展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观念教育。并推行了“一字工作法”。即每位党政班子成员“管一条线、挂一个片、住一个农村点、抓一个企业”。要求全体干部做到“实事在一线办理、问题在一线解决、情况在一线调研、整体工作在一线推进、形象在一线树立”。全镇干部形成了一门心思转作风、一心一意谋发展、一腔热血为人民的良好风尚。

抓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该镇党委在认真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干部的管理纳入了制度化轨道,完善了四项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来约束规范干部的行为。即早操点名制和住宿签到制;干部去向登记制;周三学习制;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制度明确规定,每位干部每天必须上早操,每周住宿不少于三晚上,下村调研每月不少于20天,还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并按干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挂钩兑现。同时,镇党委开展“刹三风、树新风”活动,狠刹赌博风、吃喝风、玩乐风,大兴“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抓实干、服务人民”的工作作风,“团结和谐、廉洁从政”的领导作风。四项制度的实施,使干部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走读现象得到有力遏制,全镇干部将工作精力转移到学习上来,转移到走村组、走田头、走农户上来,转移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来。

抓思想作风建设,党委自身建设是关键。党委自身建设是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镇党委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时期,更要加强乡镇党委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几年来,该镇党委把自身建设作为转变作风、执政为民、谋求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建设“五型”镇党委,即建设“学习型、发展型、规范型、服务型、廉洁型”党委。同时,镇党委推行述廉述职制度,要求年终党政班子成员向党委集体述职、村书记向镇党委和村支部、党员、村民代表述职、镇直单位负责人向镇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述职。通过加强党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提高发展本领,抢抓发展机遇,心怀发展大计,善谋发展良策,恪守发展之责,真正使镇域经济发展上台阶、上水平。

篇8:镇域乡村建设规划

烟筒山镇位于磐石市东北部, 距长春、吉林两城市均不足100公里。交通设施较为完备, 物流条件好, 属于交通廊道上的平原地带, 有建设小城镇的最佳条件。镇域内有黄河水库、官马溶洞、莲花山风景区等旅游景点, 饮马河流经镇域南北, 区域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二、三产业发展迅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工业化氛围已经形成。因此, 烟筒山镇城镇性质确定为:以建材加工、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 以旅游、农机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为辅的磐石市北部中心镇。

二、镇域等级结构

镇域体系和居民点规划布局原则要有利于全镇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磐石市的经济发展, 城镇和村屯协调发展, 重点是小城镇的建设, 同时, 加强中心村作用, 并保持现村界线的完整, 以其为规划的基本单位, 规划时考虑现阶段劳动生产的合理耕作半径, 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烟筒山镇镇域村镇等级结构规划按三级划分:中心镇一个———烟筒山镇镇区。中心村3个———大梨河村、承德村、牛心村。基层村43个———鸡冠山村、永安村、白水村、筒子沟村、仙人洞村、民主村、余富村、铁东村、新发村、烟筒泡村、田家村、东大村、西梨河村、振兴村、瓜地村、二里村、黄泥村、苕汉村、官马村、前锋村、雷青村、杏南村、杏树村、石棚村、大黑山村、碱场村、小梨河村、砂泉村、长丰村、光明村、南岗村、粗榆村、碱草村、牛槽村、义青村、官鲜村、东梨河村、苕鲜村、新丰村、城南村、城关村、东兴村、北安村。

三、镇域体系空间布局规划

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 坚持极核发展原则, 运用核心地域、增长节点和聚合轴的点轴网络空间发展布局, 形成“一个一级发展轴线, 一个二级发展轴线, 两带, 三区, 四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最终实现以烟筒山镇镇区为核心的区域整体发展的空间结构格局。

1) “一级轴线”包括:202国道沿线, 经过大梨河村、民主村、余富村、烟筒山镇区、永安村、鸡冠山村。产业发展:沿轴线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业、资源开采与加工、旅游业和农机制造业。“二级轴线”包括:石棚村、杏南村、烟筒山镇区、烟筒泡村、承德村、雷青村、苕条汉村、苕条鲜村、官马汉村、官马鲜村、新丰村、牛心村村。产业发展:沿轴线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业、资源开采与加工、旅游业和农机制造业。

2) “两带”包括:金带、绿带。金带:金带是指中部长阿公路以北的地带, 农业发展主要以养殖为主, 是烟筒山镇的生猪、鹿、家禽、食用菌养殖基地,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建设各种养殖基地。养鹿生产基地:铁东村、大梨河村、小梨河村、砂泉村、东大村、振兴村。生猪养殖基地:大梨河村、前峰村、大黑山村、东大村、长丰村、东梨河村、砂泉村、西梨河村、北安村、城关村、牛心村、新安村、黄泥村。经济动物养殖基地:雷青村、二里村、余富村。蛋鸡养殖基地:碱草村。肉鸡养殖基地:北安村、民主村、东大村。牛养殖基地:南岗村、碱场村。食用菌养殖基地:大梨河村、民主村、黄泥村、振兴村。绿带:绿带是指中部长阿公路以南的地带, 农业发展以种植为主, 是烟筒山镇的果树、蔬菜、优质稻米和粮食生产基地, 因此要在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同时, 建设各种高效农业基地。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承德村、官马鲜村、官马汉村、苕条鲜村、苕条汉村、东兴村。果树基地:杏树村、仙人洞村、白水村、筒子沟村蔬菜基地:永安村、杏南村、烟筒泡村、石棚村、牛心村、城南村。

3) “三区”:发挥点轴式空间体系的功能, 依托轴线, 培育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产业聚集区。从烟筒山镇的长远利益出发, 各村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 调整产业结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各村有选择、有重点的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使每个村庄都成为产业聚集区。具体来说, 未来将烟筒山镇的工业分为三个区, 分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区、建材生产区、资源开采与加工区。农副产品加工区:镇区;建材生产区:建材生产基地 (镇区、田家村、大黑山村、民主村、雷青村) ;农机制造基地 (承德村) ;资源开采与加工区:原煤采掘基地 (石棚村) ;石墨开采基地 (仙人洞村、余富村、杏南村) ;金矿开采基地 (粗榆村、长丰村、官马汉) ;膨润土、沸石矿开采基地 (小梨河村) 。

4) “四点”:指镇区以及大梨河村、承德村、牛心村三个中心村。镇区主要发展商贸业;大梨河、承德村、牛心村作为中心村。随着未来道路设施的改进和各项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镇区和中心区一道将带动周边村屯发展。

四、镇域村庄布局规划

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 优化乡镇行政区划格局, 完善乡镇各种功能, 加强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降低农村乡镇行政管理费用, 减轻农民负担, 规划结合烟筒山镇的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 所辖村屯合理撤并。

(一) 规划原则

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村屯的幅员、人口、规划要适度, 确定村屯所辖区域要符合行政区划要求和经济区划特点, 既便于管理和服务, 又利于资源优化配置。2) 坚持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的原则。村屯的调整撤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进行, 既要考虑地缘关系, 又要考虑历史沿革, 风俗习惯, 资源的优势组合等因素。综合考虑, 统一平衡。3) 以促进经济建设,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村屯的撤并调整最终目的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科学合理的调整村屯布局, 有利于强化中心村, 中心镇的实力, 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功能, 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形成小区域内的具有较大竞争力的支柱产业。4) 保证稳妥、稳定的原则。村屯的调整撤并, 关系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情况和群众的意愿, 进行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 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认真作好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同时, 必须按政策办事, 按程序进行。

(二) 布局规划

篇9:镇域经济 陈贵样本

陈贵镇的“许三多”精神

上个世纪末,年轻的黄浩胜和无数陈贵镇青年一样,离开当时一无所有的故乡,南下打拼,最终在广东增城的新塘出人头地,创建了浩生服饰。

新塘镇是牛仔纺织之都,业界有“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的说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全世界80%的牛仔纺织服装出自中国,这80%里头,有50%出自新塘”。

当镇里的领导得知新塘企业中还有陈贵镇人,便组了一个招商专班,专门邀请黄浩胜返乡做实业。一波三折的沟通之后,终于在第八轮谈判中,黄浩胜答应回陈贵镇投资建厂。

黄浩胜说,陈贵镇的精神风貌让他看到了“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这让我想起了10年前的广东,有这样的创业热情,陈贵镇必定大有可为。”

除了带回8.4亿元投资之外,他还带了一批朋友来陈贵镇投资办厂,最终又有3家纺织服装企业落户。如此一来,便形成了离大冶市区最近、也是陈贵镇最新的一个过亿产业集群——陈贵镇纺织服装新区。

当然,相对于广东、东莞等沿海地区,地处中部的陈贵镇也有自身优势。“它们(沿海)那边也有问题,环境、生态控制得越来越严,劳工资源和成本、土地资源匮乏都制约着沿海企业的发展,”陈贵镇招商办主任陈国栋告诉记者,“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就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便是向中部转移”。

黄浩胜在陈贵镇的新厂名为顺富, 六大项目也于2012年10月开始投产。靠近省道,一栋行政大楼被众厂房揽在中央,拉经、印染、纺织、检验以及丝光,每一道工序都有配套的独立厂房。

午饭时刻的印染间里,和流动餐车上的袅袅白雾一同蒸发的,是染整机上的腾腾热气。“机器基本是24小时运转,因为重启很麻烦,代价很高。”一个轮班的工人告诉记者,黄浩胜购置了一千多台织布机,“在同行业中,顺富的产能可以排在全国前五”。

除了顺富已经投产,园区内其他项目仍加紧在建。东莞泓能创纺纱服装、华麟、夏邦水洗……截止目前,已有十多个规模以上企业入驻新区,投资总额达21.4亿。陈贵镇“一矿独大”的工业版图将被彻底改写,“中部牛仔新都”将成为陈贵镇的另一张名片。

“投入最大人力和财力打造的牛仔纺织服装业,加上原有的矿业及其延伸加工,和畜禽养殖及其农副产品深加工,现在我们已形成了三大百亿产业。”陈贵镇党委书记肖绪华如此描述一个百强镇的产业格局。

“当然,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也被纳入新规划之中,有望成为第四。”同其他已有园区一样,有大项目进来了,陈贵镇就依托它来建园区。肖绪华透露,“一期工程应该在2000万以上。”

为何随手拈来一个企业,投资规模都是千万甚至过亿?答案很简单,因为是在真正做到“华丽转型”的陈贵镇。

三足鼎立

陈贵镇是最靠近大冶市区的乡镇。大金省道贯穿陈贵镇区的那一段,叫陈贵镇大道,企业紧凑地排列在左右。每隔一分钟,便是几栋看似普通的大门和厂房从眼前划过,雨润食品、航宇鑫宝、富峰特钢、亚光……还来不及对上一个过亿企业想太多,下一个又消失在身后。

相较于大冶市郊的尘土飞扬,陈贵镇区街面整洁,道路干净,却没什么车辆和行人。对此,当地一位餐馆老板的说法是:“有工作的人都在厂里,不工作的人都去了城里。”“城里”能让人消费,譬如大冶市区,或者黄石。

据陈贵镇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44亿元,农业总产值8.91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

相较于普通意义上“平均”概念隐含着巨大的贫富差距,陈贵镇“人均收入”则意味着,镇富,也是民富。陈贵镇有很多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如商贸大户,或者家庭农场主,然而,普通居民的手头也还算阔绰。

“基本上,有点钱的人都去大冶买了房子,孩子上学也方便。”在镇上经营着一家招待所的老板告诉记者。她和女儿就想待在老家,便守着这栋房产,做起了生意。

普通人的有钱和陈贵镇的工农业模式分不开。提及陈贵镇的产业布局,自然是三大过亿产业为支撑。矿业、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服装以及各自的延伸产业将陈贵镇的工农业盘活在一起。

陈贵镇在上世纪90年代被探明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之前,它和其他农村一样一穷二白。后来陈贵镇创立了一条“镇办镇管”的矿业开采模式,并在全国矿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推广。

这种因开采矿产而“暴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到矿业经济,加之大冶市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陈贵镇不得不走出一条新路。

“我们一年采矿200万吨,售价便宜,而且非再生资源总有被开采完的一天”,肖绪华说。“我们要增加它的附加值。我可以采、可以精选料,还可以引进企业来加工。”这也形成了陈贵镇如今的“矿业及其延伸加工”。像富峰特钢、亚光,以及宏盛机械、航宇鑫宝管业都是这一类的企业。

航宇鑫宝管业公司是由中国一航集团与湖北三环管业、陈贵镇矿业集团以及大冶兴成矿业这四家企业合资创建,主要生产离心球墨铸铁管及管配件,年产20万吨直管,2万吨管配件。“就像航宇鑫宝,我们把矿业延伸至更长的产业链,尽管如此,我们的产业类群还是比较单一”。陈国栋说,除了工业,陈贵镇更是在农业方面动了大脑筋。

相对于牛仔纺织服装,陈贵镇更早地找到了当地农业的出路。2007 年,镇里听说雨润是全国农业的龙头,便差专项组找到南京雨润,要把这“一渠活水”引进来。

“当时有很大的决心,非要把他们请过来,不然我们的农业怎么办?矿弄完了怎么办?”陈国栋回忆到。随后,雨润在陈贵镇办了两个厂,隆庆肉类加工厂和富成食品有限公司,并随着周边产业的日益成熟,又形成了雨润食品工业园。

nlc202309020721

目前,园区内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地市级龙头企业2家,除开外来企业,还培育了雪润食品、真有味公司酱薯叶、宝峰米业等8个本土驰名商标,近20个品牌产品销于各大超市。

雨润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让原本落后的陈贵镇农村有了新的活力。对农民来说,以往那种空有致富热情却无路施展的局面在那之后得以扭转,办家庭规模养殖,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培养了堰畈桥、华垅等6个花卉苗木种植专业村,网罗种植专业户参与现代农业。

“想象中,应该和国外的农场主差不了多少吧!都是现代化、工业化的生产。”家住子禹村的王前贵如此描述他的“农场主”生活。两个儿子都在镇上的工厂上班,自己和老伴则圈了一块儿地,用来饲养生猪。

王前贵这类农户的养殖远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园的产能需求。一般,像隆庆这样的企业会自建养殖基地。然而,农村因兴建养殖小区及合作社,面貌大有改观,旧村落像施了魔法一般,变成无数样式别致、风格不一的住宅小区。

随着雨润食品工业园、陈贵镇纺织服装新区的发展壮大,直接带动了园区周边的堰畈桥、江添受、官堂垴等村与镇区实现水电、交通等资源共享。

之所以引进并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纺织企业,也因为它们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工作,也为农民提供角色转换的平台”,陈国栋说,这就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来”。

数据显示,2012年,全镇工业从业人员达到2.6万人,而在2007年,这一数值仅为5400人左右。同时,纯农业从业人口从5年前的1.2万,下降至2012年的2274人。

镇上有一个专门免费培训民工的“阳光工程”劳动所,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和劳动所联系用工,“我们就给你培训什么样的工人,直接就地转移”。肖绪华认为,这项工作在陈贵镇并不是个摆设,而是长年落到了实处,而且管用。

陈贵镇工农业发展的突围,得益于“集中”二字,不求小而全,而是大而专。从地下到地面的转型,加上几个相对集中的大产业门类,让矿业时期就习惯了“第一”的陈贵镇又跑在最前。

“百强”姿态

陈贵镇人习惯第一。“陈贵镇全省首强的旗帜,我们一直在支撑着,不可能让她倒下去。”肖绪华觉得陈贵镇就是靠着这股劲坚持至今。

人的优势是主观因素。客观上,作为矿业起家的陈贵镇,家底殷实,转做其他产业,自然有了资本。陈贵镇的财政收入和政府自有可支配资金是其他乡镇不可比拟的。

“很多矿业老板从挖矿转向矿产加工,转向房地产,或者参与现代农业、旅游业。”陈国栋分析说,盘活丰厚的民间资本,也是陈贵镇的第一、二产业能够在短暂5年间迅速壮大的原因之一。

对于外面的大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陈贵镇坚持自己的联姻政策,不是“借别人的高枝,炫耀自己”,而是从政策到服务上,都让大企业和本地互利共赢。五个零的行政收费政策,包括企业从土地平整、办理营业执照,到最后的房产证,“我们全程代办”。

在厂房开发模式的多样性上,陈贵镇为企业考虑了很多。买地建厂或者租房生产,外来企业能够自由选择。“一些外地老板若是自建厂房,过些年又要走,房子也卖不出个好价钱”,所以,镇政府出资建工业园,部分企业租房做实业。当然,像黄浩胜这样的大企业家,则选择自己出资建厂。如此一来,产值增加了,就业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

黄浩胜的顺富纺织服装公司虽为自建项目,污水处理问题则由陈贵镇总体负责。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的纺织园区跟其他(同类型)园区最大的区别,在于政府建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厂。”配建污水处理厂本身是必须,但陈贵镇如此积极,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担当。

目前,该厂日处理印染污水两万吨。陈贵镇纺织服装新区的污水处理计划已经被纳入黄石市污水排江管网工程,以后所有的印染废水处理必须达标,并通过管道再处理后排至长江。

在农业和工业王牌之外,陈贵镇的旅游业也还算精致。当地有“小雷山旅游,大泉沟避暑,天台山朝佛”的说法。地处该镇西南部的小雷山是国家4A级风景区,雷峰山顶有高塔,山脚为温泉度假村,在鄂东南一带颇有名气。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雷山风景名胜区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240万元。在陈贵镇庞大的工农业产值面前,240万只是九牛一毛,然而作为一个镇,不放弃文化旅游产业的做法让陈贵镇更显成熟。

当然,陈贵镇也有一些明显的问题。或许,对于大多数经济发达的村镇来说,消费和服务业的相对落后是通病。人们从小地方赚了钱,然后把它花在大城市。

在陈贵镇大道上,只有一个中型超市,和一两个挂着“某某宾馆”招牌的招待所。清晨的早餐铺,还有晚间的烧烤摊构成的闹市,很难找到外人想象中的“百强”式繁华。

同时个体之间也存在悬殊,相邻的村镇实力也有落差。直观反映为医疗和教育条件的不均衡。“附近乡镇里,有谁得了大病,第一时间会被送到陈贵镇(医院)”。

陈贵镇的下一步,是要实现“城镇建设的全域推进”,富起来的地方要带动仍然贫困的区域,就像陈贵镇在工业大发展之外,并没有忘记“提携”农业这一产值小、规模化难度大的领域。

不同于报告中数字的触目惊心,现实中的陈贵镇很沉静。人们安静地上班,又安静地下班,对于“百强”、“明星”之类的排行,普通人并没有那么敏感。

从昔日的矿业时代,到如今的工业时代,陈贵镇在沉静之中缔造了一次次经济传奇。随着信息时代的渐进,且看陈贵镇有什么新动向?

上一篇:清明祭祖仪式下一篇:HSE管理体系的推广与应用--廊坊通信公司HSE论文